综合自然地理练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题

《自然综合地理》期末测试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两部分。
P122.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环流是决定气候的重要自然因子。
P243、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带段是带和大区叠置后得出的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其区划标志和指标与带和大区相同。
P1225、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
P2086、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有:土地生产性、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的保护性、社会的可接受性。
7、无论是土地潜力还是土地适宜性,都取决于土地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土地的区位条件。
因此,土地评价因子包括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土壤、区位。
8、土地覆被变化现象可归化为三类:土地覆被的退化土地覆被的转换、土地覆被的改良。
9、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立性指该系统自我供给、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能力。
10.自然土壤是生物、母质、气候和地貌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11.世界性的五大社会问题包括人口增长、粮食短缺、自然资源与能源渐趋枯竭和环境保护。
(P337)12.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
P36113.人类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向大气中释放热能、改变地表反射率及进行人工降水等方式来实现对气候的影响的。
P34914、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原则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15、从发生学观点看,气候、地貌、母质、生物等是土壤形成的因子,土壤只是反映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只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16、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分)1、( B )是强调地表的地域分异和特征的学派。
自然地理练习题

自然地理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离子层2.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潮汐现象?A. 月亮的引力影响B. 太阳的引力影响C. 地球自转D. 风向的改变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4.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A. 大气中C. 冰川中D. 海洋中6. 以下哪个是地球的自然带?A. 热带雨林带B. 温带草原带C. 寒带冰原带D. 所有选项都是7. 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是:A. 硅B. 铝C. 铁D. 钙8.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干旱气候?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沙漠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9.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特兰蒂斯海沟C. 太平洋海沟D. 印度洋海沟10.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火山B. 河流峡谷D. 冰川谷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____小时。
1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__洋。
1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沙漠。
14.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山脉。
15.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湖。
16. 地球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湖。
17.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河。
18. 地球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岛。
19. 地球上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
20. 地球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盆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地球的大气层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2. 描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解释它如何影响地震和火山活动。
23. 解释什么是生物地理学,并简述它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24. 论述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
综合自然地理考试复习题

1.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
2.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亦称空间地理规律。
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共轭性:可以根据一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即构成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复杂相互联系,从某个自然要素的特征顺序推导出其他自然要素的特征。
4.纬度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对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5.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限,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这种地域系统研究法,就是自然区划。
6.空间连续性原则:每个区划单位(无论是高级还是低级)都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不能存在独立于连续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域单位的地域单元,区域的这一属性称……(区域共轭性原则)7.相的特征:(1)“相”是最低级、最简单的地域个体单位,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域划分的下限;(2)在“相”的空间范围内,各自然地理组成成分具有最一致的性质,即相当于组成成分的最小基本单位;(3)“相”是综合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其范围内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基本相同;(4)与其他土地分级单位相比,“相”存在的历史最短,抵御外部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稳定性最小。
8.土地评价:又称土地资源评价,是依据科学的标准,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的综合鉴定,旨在阐明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的过程。
9.土地适宜性:既指在土地属性不致恶化或退化的前提下,土地适宜采用一种或多种利用方式的广度;也指土地对各种利用方式适宜的程度。
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湖北武汉二模]长白山苔原带是我国典型的山地苔原植被生态系统,内部植被存在着高矮和疏密的差异,使表层土壤温度差异明显。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目前长白山西侧苔原带土壤肥力从2 250米向高海拔地区递减。
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局部苔原带(海拔2 250~2 550 m)不同月份表层土壤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垂直变化率。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长白山西坡苔原带2 250 m处的优势植物类型为()A.矮小乔木B.矮小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答案:C解析:长白山苔原带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因此,这里的植物必须能够适应这种极端的环境条件。
在苔原带这种极端环境下,乔木和灌木通常无法生长,因为乔木和灌木需要更多的热量和水分,而这些在苔原带都是稀缺的,A、B错误。
由材料“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可知,目前长白山西坡苔原带2 250 m处的优势植物类型为草本植物,C正确,D错误。
故选C。
2.在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内,2 250 m和2 550 m处表层土壤温度差异最小的月份是() A.1月B.4月C.6月D.10月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4月2 250 m和2 550 m处表层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率最小,说明随着海拔升高,表层土壤温度变化较小,B正确,1月变化最大,6月和10月的变化大于4月,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长白山西坡夏季苔原带表层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率为正值的原因是()①随海拔的升高植被的高度下降②随海拔的升高植被的种类增加③随海拔的升高植被的密度增加④随海拔的升高植被覆盖度下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率为正值,说明随海拔升高,土壤的温度升高,主要原因是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植被的覆盖度下降和高度下降,地面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而增温。
地理练习题地球自然灾害题目

地理练习题地球自然灾害题目
地理练习题:地球自然灾害
(正文)
一、选择题
1. 地震是指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引起的。
A. 强降雨
B. 疾病
C. 极寒天气
D. 地下岩石断裂和滑动
2. 当地球上的洪水超出河道并造成水灾时,这被称为()。
A. 台风
B. 地震
C. 干旱
D. 洪水
3. 火山喷发时,会喷发出()。
A. 岩浆、熔岩和烟尘
B. 沙尘暴
C. 突发洪水
D. 霜冻
4. 台风通常在()海洋地区形成。
A. 大西洋
B. 地中海
C. 北冰洋
D. 太平洋
5. 刮台风的最佳方法是()。
A. 躲避台风路径
B. 用高压水枪对抗台风
C. 向台风准风圈进发
D. 在高楼大厦内避风
二、填空题
1. 地球上直播的自然灾害有地震、飓风、火山爆发和()等。
2. 自然灾害是由地球自然力量引起的,无法预测和(),但可以采取预防和减灾措施。
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
4. 海啸通常是由海底的()引起的巨大波浪。
5. 暴雨可能导致()和洪水。
三、简答题
1. 解释地震和火山爆发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2. 通过给出一个实例,说明人类如何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改善减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结尾)
希望以上的地理练习题能帮助加深你对地球自然灾害的理解。
自然灾害是地球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而了解它们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
自然地理学练习题

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空气中除水汽、液体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
除此之外,大气中还包括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工业发展和世界人口增长,全球大气中CO2含量逐年,CO2很少吸收_____________辐射,但能强烈地吸收,致使从地表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失到空中。
3.空气中除水汽、液体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
除此之外,大气中还包括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平面气压值平均为_______________hpa,变动在980~1040hpa之间。
气压值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
5.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该高度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重量。
6.随着工业发展和世界人口增长,全球大气中CO2含量逐年,CO2很少吸收_____________辐射,但能强烈地吸收,致使从地表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失到空中。
7.空气中实有水汽压和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叫。
8.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
9.研究表明,人们大量的施用氮肥及用作制冷剂和除臭剂的碳氟化合物(氟利昂)所造成的污染,能使平流层的遭到破坏。
10.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
11.地--气系统辐射差额以南北纬360附近为转折点,之间为,以外为。
说明:低纬度热量有,高纬度热量,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来传递热量。
1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若水汽含量恰好达到这个限度,这是的空气叫。
13.大气逆辐射的存在,是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因而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为“温室效应”。
14.夜间,地面辐射冷却,近地气层冷却至露点后,水汽凝结形成的。
15.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
16.日落后,近地气层降温至露点,水汽凝结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若T d>0℃,成为;T d<0℃,成为。
综合自然地理学 复习题(一)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一、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高三自然地理练习题

高三自然地理练习题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特征、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练习题的做题和解答能力对于提高自己的得分至关重要。
下面将提供一些高三自然地理的练习题,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地球的内层结构包括外核、内核、地幔和岩石圈。
请简要说明每一层的特征和作用。
地球外核是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它的特征是温度高、压力大,能够产生地球的磁场。
地球内核是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特征是密度大、温度高。
地幔是介于地核与地壳之间的一层,由固态的岩石组成,温度和压力逐渐减小。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包括陆地和海洋,它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要环境。
2. 拉力和压力是地壳中的两种主要应力形式,请分别解释拉力和压力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效应。
拉力是指地壳内部的物质受到拉开的力,形成拉伸应力。
拉力主要产生于构造板块的边界上,造成地壳的伸展与扩张,形成裂谷、断层等地质现象。
压力是指地壳内部的物质受到向内挤压的力,形成压缩应力。
压力主要产生于构造板块的碰撞带,造成地壳的挤压与收缩,形成山脉、褶皱等地质现象。
3.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球地壳运动和地质现象的重要理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不断运动,导致了地球地壳的变动和地质现象的形成。
其基本原理包括:板块是地质上的相对独立单位,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运动是由地壳下的岩石圈部分运动所控制的;板块运动主要表现为横向滑移、扩张和俯冲等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构造板块的定义及分类;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机制;板块运动所导致的地质现象和自然灾害。
4. 环境保护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请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挑战。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资源,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
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物种多样性;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地理补充综合练习试题

自然地理补充练习1、读太阳、大气和地面之间的辐射转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是平流层的和对流层的和。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
(3)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天气,最弱的时候出现在天气。
(4)大气成分中,因吸收地面辐射而被称为温室气体的是。
2、读太阳、大气和地面之间的辐射转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ABC各表示什么辐射呢?A ;B ;C 。
(2)图中D是表示。
(3)影响太阳辐射的最主要因素是,这是因为。
(4)地面增热主要来自,大气受热主要来自。
(5)深秋季节,霜冻多出现在天气,这是因为。
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
(7分)⑴图①中,甲地空气(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高于或低于)乙地。
⑵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⑶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白天或夜间)。
⑷热力环流是由地面不均形成的。
4、读南半球中纬度某地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 点空气作匀速运动的方向V ,以及空气所受的三种力F 1、F 2、F 3。
(2)回答:F 1是 力,它与 的方向 。
F 2是 力,它与 的方向 。
F 3是 力,它与 的方向 。
F 1、F 2、F 3三种力的合力为 。
5、读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乙风带的名称是 。
(2)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节)。
此时,②地的降水较 ,④地的降水较 。
(3)据图分析,气候终年干旱的是 ,终年多雨的是 和 。
(4)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说明 因素对该差异的影响明显。
(5)图中⑥所示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什么?(6)除了亚洲东部外,其他地区有没有⑥气候分布?为什么?乙6、图15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初二地理自然资源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地理自然资源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不可再生资源?A) 煤炭B) 太阳能C) 水电能D) 风能答案:A2. 水力发电是利用水的什么能量转化为电能?A) 光能B) 热能C) 动能D) 化学能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是主要石油出口国?A) 巴西B) 澳大利亚C) 伊朗D) 加拿大答案:C4. 以下哪个是可再生资源?A) 天然气B) 石油C) 风能D) 铜矿石答案:C5. 造成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气候变化B) 植被破坏C) 洪涝灾害D) 土地过度利用答案:B二、判断题1. 大气是一种自然资源。
答案:错误2. 日光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答案:正确3. 核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答案:错误4. 非金属矿是一种自然资源。
答案:正确5. 水资源的分布非常均匀,世界上几乎每个地区都能获得充足的水资源。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举例说明。
答案: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以一定速度再生或恢复的资源。
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都是可再生资源,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不断地再生或恢复。
2.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答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同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还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请简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答案: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农业、工业、建设和居住的重要依托。
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当会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
四、综合题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丰富的国家,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
请你谈谈你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理解,并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答案: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认为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利益,更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丽富饶的地球上。
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浪费。
综合自然地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ABDA.太阳能集中分布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二、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系统: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这样的物质整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体系,这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三、填空: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问答题:1.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答:(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一、选择填空: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ABDA.自然综合体概念B.自然地带学说C.景观学说D.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二、填空:1、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现代特征是:(1)解释途径的确定化;(2)分析方法的模式化;(3)研究领域的确定化。
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1)自然综合体概念;(2)自然地带学说;(3)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
3、综合自然地理学总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
第二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特征一、选择:1、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ABDA.分层结构B.渗透结构C.耗散结构D.地域结构二、填空:1、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稳定性与变异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结构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DA.地质循环、大气循环B.地貌过程、气候过程C.水文过程、生物过程D.水循环、生物循环2、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二、填空题1、地质循环过程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种基本的地质过程。
初中地理自然环境练习题库附答案

初中地理自然环境练习题库附答案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地球自然环境中的非生命要素?A. 水资源B. 气候C. 生物D. 岩石答案:C. 生物2. 地球上占总面积最大的水域是:A. 大洋B. 海洋C. 湖泊D. 冰川答案:A. 大洋3. 以下哪个是地球的大气成分?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水蒸气答案:B. 二氧化碳4. 下列哪个不是地球的层次结构?A. 球面结构B. 大洲C. 区域D. 地貌答案:A. 球面结构5. 地球上能长时间保存并广泛利用的水资源是:A. 淡水B. 盐水C. 地下水D. 河流水答案:C. 地下水6. 以下哪个地貌是由水的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A. 山地B. 悬谷C. 高原D. 沙漠答案:B. 悬谷7. 对于防止水污染,以下措施正确的是:A. 随意倒弃垃圾B.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C. 合理使用水资源D. 大量排放工业废水答案:C. 合理使用水资源8. 下列哪个属于自然灾害?A. 地质灾害B. 污染灾害C. 交通事故D. 教育问题答案:A. 地质灾害9. 以下哪个不属于地球上的气候带?A. 亚热带气候带B. 季风气候带C. 极地气候带D. 离心气候带答案:D. 离心气候带10. 以下哪种地震波可以在地球内部传播?A. S波B. P波C. 表面波D. 声波答案:B. P波11. 在夏至时,南极和北极的昼夜长度分别为:A. 南极日夜不分B. 南极夜长、北极日长C. 南极日长、北极夜长D. 南极日夜等长答案:A. 南极日夜不分12. 根据气候条件,下列地区不属于亚热带气候的是:A. 南部地区B. 湿润地区C. 高海拔地区D. 狭长地区答案:C. 高海拔地区13. 下列哪个属于地质灾害?A. 洪水B. 旱灾C. 地震D. 污染答案:C. 地震14. 地球上陆地面积最小的洲是:A. 非洲B. 欧洲C. 大洋洲D. 南美洲答案:C. 大洋洲15.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A. 蒙古沙漠B. 非洲撒哈拉沙漠C. 澳大利亚大沙漠D. 亚马逊沙漠答案:B. 非洲撒哈拉沙漠这是初中地理自然环境练习题库,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
三年级地理自然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23

三年级地理自然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23一、选择题1. 大部分水体属于:A. 海洋B. 河流C. 湖泊D. 瀑布答案:A. 海洋2. 下面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洲?A. 亚洲B. 非洲C. 欧洲D. 北美洲答案:A. 亚洲3. 以下哪个是固体的天然资源?A. 水B. 空气C. 煤炭D. 风答案:C. 煤炭4. 龙是以下哪种动物的象征?A. 哺乳动物B. 爬行动物C. 鱼类D. 鸟类答案:B. 爬行动物5. 以下哪个动物属于温血动物?A. 鱼B. 昆虫C. 鸟类D. 两栖动物答案:C. 鸟类二、填空题1.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答案:尼罗河2. 非洲大陆南端最有名的角是()。
答案:好望角3. 地球上的最大洋是()。
答案:太平洋4. 世界气候带分布主要由()决定。
答案:纬度5.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分界线是()。
答案:赤道三、判断题1. 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
答案:正确2.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答案:正确3. 寒带气候的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答案:错误4. 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答案:错误5.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答案: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的运动,一天完成一次自转,也就是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一年完成一次公转,也就是365天。
2. 解释一下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质量在不同水体之间不断转移的循环过程。
首先,太阳照射在地表的水体上,使水蒸发成水蒸气;其次,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冷却后形成云;然后,云聚结成雨滴,并通过降水的形式回到地面;最后,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一部分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
3. 请举出三个地理景观的例子并简要描述。
答案:(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南部,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峰众多,冰川和高原景观丰富,被誉为“世界之顶”。
(2)亚马逊河:南美洲最大的河流,流经多个国家,河流水量大,河谷平原广阔,是世界上最为繁茂的热带雨林之一。
高二地理自然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自然地理练习题及答案1. 题目:大地运动是地球表面上最重要的自然地理现象之一,请简要说明大地运动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答案:大地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层和地壳板块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发生的位置改变和形态变化的现象。
它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动两个主要类型。
构造运动是指地球岩石层和地壳板块在地质活动的作用下,由原来的位置逐渐变化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
地壳变动是指地球地壳板块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变动的过程,包括地形的起伏、地貌的形成和变化等。
2. 题目:请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有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地球的地理日变化。
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因为地球公转时,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和强度会发生变化,使得地球各个地区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因素产生季节性的变化。
3. 题目:请简要介绍地球内部结构,并解释地壳板块运动的原理。
答案: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岩石壳体,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包含岩石熔融层和岩石固体层。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
地壳板块运动的原理主要有两个学说:构造运动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构造运动学说认为地壳板块的运动主要受地球内部构造活动的影响,如地震、火山等。
板块构造学说则认为地壳板块是地球外围的大陆和海洋地壳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壳板块在地幔上运动和漂移,形成了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现象。
4. 题目:请简要解释地质灾害的概念,并列举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答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事件。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滑、泥石流、崩塌、塌陷,以及洪水等。
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辐射干燥指数辐射干燥指数=R/Lr,式中,R为年辐射平衡;L为蒸发潜热;r为年降水总量。
2.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向的分化。
3.耗散结构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这种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4、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5、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6.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自然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并伴随着一定的空间位移的运动过程。
7.波尔兹曼统计熵公式是S=klnΩ,其中S为波尔兹曼统计熵,k为波尔兹曼常数,Ω为热力学几率或无序度。
8.干湿度地带性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由海向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9、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10、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11、自然地理区划:一方面要把具有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有规律的地域联系的自然地理单元自下而上地合并联结起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的共同性、自然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而与其外部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的地方自上而下地划分开来。
12.季节节律由于地球公转而出现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以季节(年)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
13.旋回性节律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
14.阶段性节律是指生物类群在周期性或旋回性变化的背景上,以一定阶段为周期表现出的突变性的重复。
15.负反馈如果反馈的结果是抑制系统偏离原状态则称为负反馈。
16.正反馈如果反馈的结果加剧了系统脱离原状态则为正反馈。
17.天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环境。
18.人为环境自然条件经过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
2.“七山一水二分田”代表的是一个区域的(土地结构)。
3.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二:(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
4.综合自然区划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5.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石圈底部)。
6.自然地理系统最先出现的圈层是(大气圈)和(岩石圈),而后出现(水圈),再后出现了(生物圈),与此同时,地球表层的最后一个自然圈层(土壤圈)也产生了。
7.综合自然区划的三个一般性原则是(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区域共轭性原则)。
8.土地分级单位自下而上可分为(相)、(限区)和(地方)。
9.(正)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负)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10.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供给功能)、(处置功能)、(抵制功能)和(保存功能)。
11.辐射干燥指数R/Lr的变化从0→4,景观由森林、(草原)、半荒漠变成(荒漠)。
12..(大气)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绿色植物)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13.岩石地形复合体为自然地理系统提供(疏松物质和化学元素)。
14.彼列尔曼根据化学元素迁移条件,把地表面上各种各样的形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残积处境)、(水上处境)、水下处境。
15.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
16.地域分异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他地域分异规律。
17.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结合原则。
18.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为:(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19.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直坡、(凸坡)、凹坡和凹凸坡。
20.影响土地评价的因子有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2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22.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23.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目前己知最大地震不超过(8.9里氏级)里氏级。
24.地球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
25.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表示。
26.局地环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地方性风。
27.(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
29.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30.风对地表细粒的作用有(风蚀作用)、(搬运作用)、(风积作用)三种形式。
31.大陆边缘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地貌类型。
三、单项选择题1.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
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2.对于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C)是最主要的动因。
A.空气 B.水 C.生物有机体 D.土壤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C )。
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自然地理系统的核心是(C)。
A.大气 B.水分 C.有机界 D.土壤5.形成地貌基本格局的能量因子是(B )。
A.太阳能 B.地球内能 C.潮汐能 D.生物能6.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B)。
A.原始共生阶段 B.和谐共生阶段 C.改造自然阶段 D.顺应自然阶段7.(B )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8.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 A)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9.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 C)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10.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 B)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11.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 C )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12.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 B.《管子•地员篇》 C.《梦溪笔谈》 D.《禹贡》1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发生统一性原则 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D.区域共轭性原则1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A.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15. 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方法是:( C )A.地理相关分析法 B.类型制图法C.古地理方法 D.主导标志法16. 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 B.太阳能 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17.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 AA.科—属—种 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 C.相-限区—地方 D.级—亚级单元18. 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 BA.科—属—种 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 C.相-限区—地方 D.级—亚级单元19.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A.自然地带 B.自然地区 C.综合带 D.自然州20.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A.自然地带 B.自然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州2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A .《管子•地员篇》B .《汉书•地理志》C .《宇宙》D .《地学通论》22.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层次性D .相关性2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 发生统一性原则 B .相对一致性原则C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 .区域共轭性原则24. 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5. 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 ),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 ):BA.增加 增加B.增加 减少C.减少 减少 C.减少 增加四、简答题1.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答:①地球的外能与内能作用显著;②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相物质并存;③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④人类聚居的场所。
2.画图说明正反馈,并说明正反馈的作用。
答:当正因果反馈环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通过反馈环中各个环节的连锁反应,加强了这种变化趋势,使其脱离初始状态,这种在变动中起自我增强的作用是正反馈环的作用。
以下图为例:+—猫的数量 鼠的数量灭鼠药的数量 + —3.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
答:支配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基本过程的能量,几乎全部都从外部进来。
自然地理环境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
天文因素与地球因素共同作用,支配了自然地理环境演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基本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附近的地圈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
4.地区性的表现有哪些?答:地区性是在一定的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如中亚热带自然地带内部由沿海到内陆存在这样的差异:东部(浙、闽)沿岸是台风侵袭的范围,暴雨影响很大;中部(湘、赣)是夏季受伏旱控制的地区,炎热干旱,秋末冬初等季节受寒潮影响较大,春季常出现倒春寒;西部(川、贵)降水比较均匀,降水强度不大,多云雾,形成比较阴湿的气候。
5.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1)水圈是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水参与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过程(2)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并且是供生物生存的环境的组成部分(3)水是自然地理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
水可以做溶剂也可以做原料,参与大部分自然地理过程。
如元素的迁移、生物光合作用等。
(4)水在地球表层的物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物质进行搬运,参与能量的固定转移。
6.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1)有统一的自然地理过程,一个自然区只有一个自然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自然区(2)自然区既体现地带性特征,又体现非地带性特征。
(3)拥有完整的系列和组合方式7.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1)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影响。
(2)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功能。
如,生产功能是在水、生物、土壤、大气等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