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 必修一学考复习第一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在1000m 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知识总结+复习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四川盆地地形封闭,云层较厚, 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日照 强度弱,
太阳大气结构 日冕层:太阳风 色球层:耀斑和日珥 光球层:黑子 核心区域
1.3 知识小结
地 层
化
地球 演化 的阶 段性
宙 代 纪 ……
地 质 年 代 表
吸收
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 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
气
气
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辐
逆
射
辐
射向地面 射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小结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
大气还大地
太阳
(根本热源)
太阳暖大地
地面
(直接热源)
大气
大地暖大气
下图为大气受热示意图。请判断① ② ③ ④分别代表:
①: 大 气 反 射 。 ②: 太 阳 辐 射 。 ③: 地 面 辐 射 。 ④: 大 气 逆 辐 射 。
• 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 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 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 异是造成地表冷热不均 的根本原因。
风
随堂反馈
试着绘制南半球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风向示意图。
水平气压梯度力 (hPa) 49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hPa) 1000
风向
495
1005
500 地转偏向力 南半球高空
地转偏向力
1010 F(摩檫力)
不同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较快 较慢
固、液、气 固
传播速度都随 着所通过物质 的性质而变化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3
地壳
地幔
地理高一必修一学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一必修一学考知识点汇总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内部构造、地球与其他天体关系的学科。
作为高中必修课程之一,地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地理高一必修一学考知识点的汇总。
一、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内部构造、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二、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扁球体,南北两极略扁,赤道稍胀,这种形状称为地球的地理球形。
2. 地球的运动:地球主要有自转和公转两个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而公转使得地球每年绕太阳运行。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理论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硬壳层,地幔是位于地壳下面的可塑性较大的层,外核和内核则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2.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众多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不断漂移,产生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四、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球表层的区域差异1.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地理管理和研究的技术。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理信息,同时也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地球表层的区域差异:地球表层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包括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植被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
不同区域的差异性也是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五、地理资源与环境保护1. 地理资源:地理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而人文资源则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和进行各种活动的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既是保护地球的义务,也对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的行星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类型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地轴自北西逆向南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等(15°/时)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公转太阳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备注: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的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现赤道膨胀、极圈扁压的形状•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千米•经度和纬度是地球上表示位置的重要参考坐标系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不同性质的层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岩石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地幔位于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外核是地幔与内核之间的一层液态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地球的中心,由固态金属铁和少量镍组成3. 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物质主要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地壳中主要含有氧、硅、铝等元素•地球内部主要含有铁、镍等金属元素4. 地球的层状结构与地理环境•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决定了地球的热力和物质环境•地球作为层状结构的系统,不同圈层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地理环境第二节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的特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东经73°33′~135°05′,北纬3°51′~53°33′之间的东亚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我国是世界上陆地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东亚的大国之一2. 我国的地势地貌•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由东北地势较低逐渐升高向西南•我国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平原、山地、高原和丘陵等•我国地势地貌的特点与我国地理位置、构造运动、气候和河流等因素有关3. 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多样,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差异•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社会发展等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第三节地理格局的产生与演变1. 地理格局和地理区域•地理格局是指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和分布关系的总体表现•地理区域是根据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划分的区域单位2. 地理格局的产生和演变•地理格局的产生和演变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变3. 地理格局的特征和作用•地理格局的特征包括规则性、不规则性、稳定性和变动性等•地理格局不仅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点,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的概要介绍。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2)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总论-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地球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的生命-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生物地理分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类型- 植被的分布与特点- 动物的分布与特点- 生物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三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和分布特点-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措施- 水问题的产生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地震的发生与防治- 水灾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防治- 火灾的发生与防治- 自然灾害应对与救援措施第五章全球气候与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层次- 全球气候的分区与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分析- 气候预测与预报方法第六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要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第七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口问题的产生与影响- 人口发展战略- 城市化的内涵和特征-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第八章我国的产业格局和问题- 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中国的产业分布格局和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第九章农业的发展与问题- 世界农业发展格局与农业区划-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路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措施第十章第三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第三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问题- 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第十一章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 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劳动力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中国区域发展的格局和差异-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区域规划的实施和问题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地理 必修一学考复习第一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学考复习第一讲知识点总结1、1 宇宙中的地球考点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宇宙间的主要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类型。
天体概念特点、范例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地球非常遥远,如太阳行星沿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如木星、土星等矮行星沿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如冥王星小行星呈带状分布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质量、体积小,数量多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如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如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约为76年流星体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大小不一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具体层次如下: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1)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公转轨道面的特点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八大行星中,质量与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最高的是水星、最低的是海王星。
划分:1、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 (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温度低、体积质量居中 (天王星、海王星)考点二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位置、外观(不发光、不透明、近似球形)2、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原因充足的液态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太阳光照稳定,有利于生命演化的发展适宜的太阳光照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当的温度范围,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温度范围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其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考点三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一册必修一重难点知识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宇宙物质组成(举例) 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星云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卫星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流星体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彗星冰物质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扫帚状的彗尾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系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存在液态水;③适合生物呼吸的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②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③人类生产、生活的能量。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①基本定义:这部分内容可能是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相关知识,包括天体、天体系统这些概念等。
天体就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像恒星、行星、卫星等都是天体。
天体系统则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各个成员有不同的关系一样。
②重要程度:这可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呢。
先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球本身的特征以及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产生的背景。
要是这个没弄明白,后面学到地球自转公转那些就会有点迷糊。
③前置知识:在这之前,最好对简单的科学常识有所了解,像我们生活的地球大概是什么样子这种最基本的概念要有。
不然突然说天体那些,就会感觉像听天书。
④应用价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处境。
比如说,我们现在寻找外星生命,如果连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都不清楚,那就很难进行了。
而且航天探索方面,知道天体系统等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就像给航天器发射定位一样,得知道往哪儿发,经过哪些地方。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部分知识在地理学科中就像大厦的基石,处于开篇的基础位置。
②关联知识:和后面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等知识点都有关系。
比如天体系统影响地球的外部环境,从而影响地球公转轨道等的稳定性。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点抽象,毕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下子跳到浩瀚宇宙里去理解这些概念比较难。
- 关键点:理解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是关键,还有各种天体怎么区分。
比如彗星和小行星怎么分辨就是个小难点。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属于基础考题类型,如果这个地方丢分,可能就是基本功没打好。
- 考查方式:有的时候是直接让你说出某个天体属于什么天体系统,或者让你画出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天体:刚才说过天体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是天体中的老大哥,自己能发光发热,像太阳就是恒星;行星呢,是绕着恒星转的,地球就是绕着太阳转的行星;卫星就是绕着行星转的小天体,像月亮绕着地球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最完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精华版)
习一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3、赤道的周长约 二、地球仪 ㈠纬线和经线6357 千米、赤道半径 6378 千米、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40000 千米,经线圈长约 40000 千米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 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相等( 2 万千米)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南北方向定义 ★ 形状 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 ★ 长度 ★相互关系间隔 ★指示方向★㈡经度和纬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东西方向纬度经度) 向东西各分作 0以赤道为 0 ,向南北两极度量到 90 ,北 由 0 经线 ( 本初子午线 180 ,0 经线以 划分方法极点为 90 N ,南极点为 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 北纬用 N ,南纬用 S90 S 东的 180 属于东经,以西的 180 属于西经。
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 分布规律 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 180,东西经相反代号东经用 E ,西经用 W★㈢经纬网中重要的经纬线纬线经线①0°和 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①20°W 和 160 ° 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W —0°--160 °E 是东半球 160° E — 180° --20 ° W 是西半球① 0°南北半球分界线;② 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③ 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 ④ 90°极点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网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 方格状经纬网NS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 两极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纬线是横线, 经线与纬线垂直射状的线★三、经纬网的应用1. 确定地理坐标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120°E2.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1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最全最全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
(课本P11活动);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及计算方法总结
第一章 知识点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常见的天体类型闪烁的恒星、 轮廓模糊的星云 、 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移动的行星 、 一闪即逝的流行 、 拖着长尾的彗星 、 发射了的人造卫星 。
(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2.运动中的天体 相互吸引 、 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4.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 地球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太阳 ,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5.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6.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 同向性 ,均为 自西向东 ;公转的轨道面具有 共面性 ;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 近圆形 。
7.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质量,体积,距日远近方面无特殊的地方)是 水,金,地,火 ,属于巨行星的是 木,土 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 远日行星 。
小行星带位于 火星公转 轨道和 木星公转 轨道之间。
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重要)⑴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处于壮年期,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⑵ 适宜的温度 (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 、 地球的自转周期适当 )⑶ 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原因: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原始大气经过漫长演化)⑷ 液态水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 气体球 ,主要成分是 氢 和 总星系河外星系 其他行星系 太阳系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 (注意单位)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波长由短到长分别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主要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3.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温度,和生物生长;②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矿石燃料和太阳能)。
4.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加能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理坐标与地球的地理环境等内容。
以下是对第一章内容的详细概括: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异和地球上的人类活动。
2. 地理学的特点:综合性、区域性、时空性、实践性。
二、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于椭球的形状,地球两极比赤道略扁。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现象,公转使得地球形成四季变化。
三、地球的层次结构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地幔是地壳和地核的中间层,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外围的气体包围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四、地理坐标与地球的地理环境
1.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经度和纬度的表示方法,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的距离,纬度表示南北方向的距离。
2. 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环境包括人类的居住区、产业区、交通区和文化区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3.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人教版地理 必修一学考复习第一讲知识点总结
1.1 宇宙中的地球考点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宇宙间的主要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类型。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具体层次如下:总星系可见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行星分布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卫星彗星流星体其他行星际物质(1)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公转轨道面的特点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八大行星中,质量与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最高的是水星、最低的是海王星。
划分:1.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 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温度低、体积质量居中(天王星、海王星)考点二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位置、外观(不发光、不透明、近似球形)2.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原因充足的液态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太阳光照稳定,有利于生命演化的发展适宜的太阳光照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当的温度范围,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温度范围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其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考点三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1)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为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油气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
宇宙间的主要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类型。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具体层次如下:
总星系可见宇宙
⎩
⎪⎨⎪⎧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的成员⎩⎪⎪⎨⎪⎪⎧
太阳中心天体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
行星分布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卫星彗星流星体
其他行星际物质
(1)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公转轨道面的特点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八大行星中,质量与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最高的是水星、最低的是海王星。
划分:
1.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2. 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 (木星、土星)
3. 远日行星:温度低、体积质量居中 (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二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位置、外观(不发光、不透明、近似球形)
2.特殊性:存在生命
条件原因
充足的液态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恰到好处的大气
厚度和大气成分
太阳光照稳定,有利于生命演化的发展
适宜的太阳光照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当的温度范围,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温度范围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其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
考点三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
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1)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为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油气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
(3)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考点四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的类
型和特点
考点五|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具体圈层结构如下:
2.岩石圈的范围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考点六地球的外部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