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概述_英汉互译课件

翻译理论概述_英汉互译课件

Definitions given by Western scholars:




● 翻译是翻成本族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 turn into one’s own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美国韦氏新大学词典) ●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遗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 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 样。(泰特勒,1790) ●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 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费道罗夫,1953) ● According to Catford, translation is “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翻译的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L)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 (TL)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卡特福德,1965) ●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 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中文版) ● According to Newmark, translation is “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2001a:7).

浅析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

浅析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

浅析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安德鲁勒菲弗尔曾为当代翻译理论提出了很多贡献,是翻译理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位学者。

其翻译理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古典翻译理论到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即勒菲弗尔翻译理论的发展史、翻译理论基础、翻译实践、以及在当代翻译理论发展中的作用等。

一、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发展史安德鲁勒菲弗尔作为一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受到了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的学术思想的影响。

他的翻译理论,以此时正在兴起的结构主义对语言现象的研究以及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作为基础,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安德鲁勒菲弗尔在语言学及翻译学领域的研究,是以语言结构为理论基础,以语言功能和翻译实践为研究方法,立足于语言关系,建立起一部完整翻译理论之上。

它以句法、语义和范畴关系作为翻译原则,把翻译看作是语言系统间连接作用的一种过程,认为译者应该突出文本的结构,注重语义的准确表达等,从而形成了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

二、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基础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的基础是结构主义,其中提出的翻译理论有以下三点:(1)翻译是词语系统之间的连接,是原文与译文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2)译文不仅要有一定的格式,而且还要考虑文体、风格、语气等,以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3)当翻译同义词时,译者应当选择同一种语言的词语,因为同义词不同的语言表达可能会产生误解。

三、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实践勒菲弗尔的翻译实践是一种实验性翻译方式,他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翻译原则和方法:(1)翻译应考虑句法,在原文和译文中保持句子结构的一致性;(2)在翻译句子时,应保持词语的原义,重点突出原文的语义特征;(3)翻译应考虑文化文本,语言应当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特征;(4)应尽可能把原文的语法、语气、节奏等保留在译文中,使译文表达出原文的意义;(5)除去原文的冗余和无用的部分,使译文简洁、流畅,以便容易理解。

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

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

翻译理论试题及答案翻译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广泛,其中的理论内容是学习者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翻译理论试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试题一:解释下列术语:源语、目的语、等效、文化转换、信达雅。

答案:- 源语(Source Language):指待翻译的原始语言,即需要从中翻译出来的语言。

-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指翻译的目标语言,即需要将源语翻译成的语言。

- 等效(Equivalence):翻译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指源语和目的语相互对等的关系,即通过翻译使得目的语的表达效果与源语相近。

- 文化转换(Cultural Turnover):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一种转换,指将源语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目的语中的相应文化元素,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翻译的基本要求,即翻译要忠实于源语,表达得准确、清晰,并具有一定的文学美感。

试题二:请解释直译与意译的区别,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将源语的字面意思翻译成目的语的过程,忠实于原文文字表达,不注重意思的转换。

例如,将英文句子"I am hungry"直译为汉语"我饿了"。

- 意译(Free Translation):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境、文化等因素进行意思转换的过程,注重传达信息和意义。

例如,将英文句子"Break a leg"意译为汉语"祝你好运"。

试题三:简要解释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的概念,并分别阐述其应用场景。

答案:-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的过程,涉及到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

这种翻译常用于国际交流、翻译出版等领域。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概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已经司空见惯,语言之间的翻译在所难免。

翻译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上理解源语言要表达的含义,实现语言之间的最佳转换,翻译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可依,而关联理论就是知道使翻译达到效果的理论依据。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和交际取决于关联。

翻译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

关联理论翻译观刷新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理论框架。

2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关联理论翻译观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

关联理论是于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1986 年,关联理论是法国语言学家斯珀伯(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逊(W ilson)共同出版了他们的语用学着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书中提出了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出现之后, 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学生、德国学者Gutt于1991 年出版了他的专着《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最先把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当中。

Gut(t1991)指出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最早是由沈家煊引入中国的,他于1988 年在讯递与认知的相关性中介绍了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第一章交际和第三章关联性的内容。

这篇文章把关联理论带入我国语言学界。

我国的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始于1994 年林克难对于Gutt的《关联与翻译》做的书评。

1997 年何自然出版了《语用学与外语学习》,对关联和关联翻译理论都做了一些研究。

2005 年,赵彦春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关联理论的翻译理论着作《翻译学归结论》,这是我国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

国外内广大学者致力于用关联理论解释各个领域的翻译,但对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翻译实践报告理论基础

翻译实践报告理论基础

翻译实践报告理论基础1. 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基础。

翻译实践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学术写作形式,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的翻译实践经验来分享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能。

在本报告中,我将讨论翻译理论基础对翻译实践报告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例来说明这种关系。

2. 翻译理论基础的意义翻译理论基础是指翻译研究中的理论框架和原则。

它们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在撰写翻译实践报告时,理论基础的运用可以使报告更加系统和有条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翻译过程和结果。

在翻译实践报告中,理论基础可以帮助作者:- 解释翻译决策:理论基础提供了一种框架,使作者能够明确解释其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决策。

例如,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可以基于某种理论基础,作者可以利用这种理论基础来解释其决策的依据和思考过程。

- 分析翻译效果:理论基础提供了一种评估翻译质量的依据。

作者可以利用这些理论原则来分析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通过理论的支持,作者可以全面评价翻译结果是否符合其所追求的翻译目标。

3. 理论基础在翻译实践报告中的运用为了充分发挥翻译理论基础在翻译实践报告中的作用,作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清晰阐述理论选择:作者应该明确表达选择的翻译理论基础,并提供其背后的理由和依据。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翻译决策和分析的基础,并将其与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比较和评估。

- 提供实例和案例分析:在翻译实践报告中,作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分析来说明理论基础的应用。

通过详细描述特定的翻译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作者可以向读者展示其理论选择在实践中的有效性。

- 综合多种理论视角:翻译领域存在多种翻译理论,每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作者可以选择性地结合不同的理论观点,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翻译实践报告中,作者可以在讨论翻译问题和策略时涉及不同理论的观点和解释。

4. 结论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基础对于支持和指导翻译实践非常重要。

翻译基础理论和技巧

翻译基础理论和技巧

2)学习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技巧的必要性
There are many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Without knowing the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ne will most likely take a roundabout course in the translation work.That is why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both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of the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in translation.
3)了解翻译技巧的局限性
必须指出:翻译技巧是人们从事多年翻 译工作的经验总结,应该认真学习。然 而, 翻译技巧只告诉我们在某些具体情 况下翻译应该使用的技巧,因此有其局 限性。
如:
用词不同 black tea、black coffee、 an off season 词的搭配不同 make money、wet snow、a heavy snow 语解过程
表达过程
M -------------- TO ---------- MR
(SL)
(TL)
MR: reproduced message
SL:source language
TL:target language
倘若乙是个英(美)国人,不懂汉语, 甲是个中国人又不懂英语,甲乙之间 就不能交流思想。这时,就需要丙把 甲所说的或所写的信息用英语重新表 达一遍,成为再现信息(reproduced message)。这样,乙就明白了甲的意 思,交流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 丙担任了翻译的角色。通过翻译进行 的思想交流,叫做:语际交流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将一种语言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基础,探讨了翻译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以及文化转换理论。

二、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语言之间实现相似的功能,而不是字面意义的对应。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一个好的翻译应该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通过重视翻译的实际效果,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的翻译原则。

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还要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加流利自然。

三、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一种延伸。

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读者的需求来调整翻译策略。

根据动态对等理论,翻译应该注重解释和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字面对应。

翻译者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做出恰当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和创造性,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

四、文化转换理论文化转换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包括文化之间的转换。

文化转换理论指出,翻译者必须了解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转化为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形式。

文化转换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括对语言表达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转换。

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理解文化差异并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翻译过程中,使译文更加接近目标语言和文化的习惯和要求。

五、结论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和文化转换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中传达意义和实现功能的重要性;动态对等理论提倡根据语境和读者需求灵活调整翻译策略;文化转换理论强调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文化的转换。

纽波特翻译理论

纽波特翻译理论

纽波特翻译理论翻译理论就是运用系统化的方式对翻译现象进行概括得出的结论。

大体来说,翻译理论建构的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所有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这是最基本、最明了的命题;第二,古代翻译理论与现代译论是源与流的关系,其中大多数表述不成体系,为翻译学科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因此我们也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沿革进行简要的介绍。

第三,有必要认识到,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社会、心理、审美等多种人文社会学内容,因此,西方翻译理论流派也必然会探讨人文领域诸理论对译论产生的深刻的影响,这也是我们这次对西方译论进行分类的基本标准。

首先简要叙述西方译论的沿革。

古罗马的西塞罗被认为是西方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他首先明确地提出了意译的原则,这一理论影响了西方整个14世纪到17世纪的翻译实践。

现代德语之父马丁.路德通过自己的《圣经》翻译实践,以一种主观观照的方式总结了拉丁语到高地德语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如助词使用、词序转换、隐喻转换等,大抵成为现代语言转换理论之滥斛。

1540年,法国翻译家多雷提出了翻译五原则,其中基本包含了信、达、雅和风格转换的基本元素,与泰特勒、甚至奈达的翻译标准也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列出Chapman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他"用鸡代替鱼,用鲸代替骆驼"的著名论断,这更是用生动的方式道出了跨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即用适合语言的词法、形式、表达风格来装点原文。

约翰.戴顿是西方第一位系统的译论家,他把翻译分为直译,意译和模仿,他主张翻译是一门艺术,并认为译者是原作者的奴隶。

同期的罗斯康门似乎与众不同,他们为译者与作者是一种共生关系,译者不是作者的解释者,而是译文读者的原创者,这一观点对S. Bassnett及80年代以来的操纵学派和重写学派产生很大的影响。

18世纪的集大成者是苏格兰的泰特勒,他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奈达相符契。

进入19世纪后,随着狂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兴起,译论更加侧重于可译与不可译的讨论,翻译策略上也更加关注于原作者和原本的精神实质,代表人物有Schlegel和Schleirmacher。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语言翻译是一项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能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沟通。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翻译成为了一项越来越受重视的专业领域。

本文将以专业的角度,介绍语言翻译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翻译的定义和作用语言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在国际交流、商务活动、学术研究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翻译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各领域的跨国合作。

二、翻译理论的分类翻译理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流派: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和目的理论。

1. 等效理论等效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追求在目的语言中传达出与源语言相同的意义和效果。

这种理论强调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要保持两种语言之间的等效性,使译文具有与源语言相同的效果。

2.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根据接受者的需求和情景,调整译文的形式和内容,以传达源语言的目的和意图。

这种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满足接受者的需求,同时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3. 目的理论目的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实现某种特定的效果,通过翻译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对翻译目标的思考和理解,以此来确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哪种翻译理论,都需要依赖一些基本的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翻译原则:1. 信实原则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意图,不能随意增删或改变原文的信息。

2. 通顺原则译文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以使译文通顺自然。

3. 文化适应原则翻译应该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适应,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环境。

4. 语法准确原则翻译应该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保证译文的语言结构正确。

五、专业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作为一名专业的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和技巧:1. 语言能力:掌握专业的目标语言和源语言,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2. 文化背景: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能够在翻译过程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

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

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

Wheelchair Accessible/ For Disabled Only 残疾人厕所Automatic Flush 免冲式厕所Sensor Tap 伸手出水Flush after Use请便后冲洗/来也匆匆,去也冲冲Toilet/Washroom/Restroom 公共厕所Caution: Wet Floor 小心滑倒Gentle Reminder 温馨提示Drinking Water 取水处Do Not Leave Your Belongings behind 请你带好随身物品Keep off the Grass 少一个脚印,多一份绿色Drive Slowly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Look out for coming traffic! 别往火坑里跳(交通安全)20% Off 八折优惠Beverage Not Included 酒水另付do not know their ABC 他们目不识丁2.If the public officials of higher authorities resort to bribery, those of lower authorities will follow. This is called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 .”【译文】上级公务员行受贿,下级公务员也会效仿。

这叫“上行下效”。

3.Only the knife can save him.【译文】“只有外科手术才能救他。

”4.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 (C.G.Rossetti)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a) 我不会重见那荫影,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b) 我不会感觉雨天来临;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C) 我不会听见那夜莺,Sing on as if in pain(b) 一声声仿佛哀鸣。

翻译理论基础

翻译理论基础

3. 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47-1814):英 国人,著名翻译家。于1790年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 宣读论文,题目是“论翻译的原则”,随后出版单行 本。他在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a.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b.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c.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Some Questions on Translation
1. Have you done any translation before? 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ranslation? 2.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3. Do you know some famous translators in China? 4. How about translators in the West?
钱钟书:他是中国当代最令人骄傲的社会 科学家之一。他在“林纾的翻译”一文 中提出了“化境”(reaching the acme of perfection) 这一说。他说:“文学翻 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 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 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 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
指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 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是用最切近、 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 信息。 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 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 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为了 达到原文本与译本功能对等,可以采取一定的 方式弥补或调整。奈达还认为功能对等不是严 格意义上的逐字或逐句对等。“功能对等”理 论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等效翻译理论,它追求译 文的效果,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 上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并把这一点 作为评价译文好环的标准.
交际翻译
纽马克承认话语的主要功能是交际, 正如学外 语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用来交际, 而不是用来 思考, 因此可以说交际翻译是一种使用更广泛 的翻译方法, 它更能为读者提供信息, 给他们以 劝告或号召他们行动。
语义翻译
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可能准确地 再现原文上下文意义及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 独特的表达方式 。
信息论例子
译文:“你打算以后要到什么地方去? 去找你那亲爱 的丈夫吗?”
她听了这种难堪的话,简直受不了。 “哦— — 我哪儿知道!”她辛酸激愤地说。“我还有丈
夫吗?” “实在不错,没有丈夫— — 照你那种意思,一点儿不
错,没有丈夫。不过你虽然没有丈夫,你可有朋友; 我已经打定了主意,非让你过个舒服日子不可,不管 你自己的意思怎么样。你待会儿回到家里,就能看见 我给你送去的那些东西了。
结语
(1)在形式与内容的问题上, 奈达和纽马克的观点 既有相同之处, 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奈达认为:内容优先于 形式的原则适合翻译 所有的文本.

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普通翻译理论基础是翻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涉及着文本的传输,
也涉及到把语言“从一个情境转移到另一个情境”的过程。

它主要强
调翻译的原则,考虑到外国文化的特性和文本的语境,旨在将一种语
言的文学传输到另一种语言的文学形式。

普通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译文保持原文意义。

它强调准确性,要
求译者尽量保留原文的涵义和精神,使译文能够达到原文、相同或接
近的效果。

译文不能随意更改原文的结构,也不能加入与原文无关的
内容。

通过这一理论,可以在翻译中实现“内容-结构的平衡”和“意
义-样式的平等”。

普通翻译理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考虑译者的能力和外语水平;其次,要注意结构上的差异,以便使译文表达能达到不同语言文
化的特点;第三,选择合适的词语,以正确表达原文中的意义;第四,译文应注意保留原文的细节和感情。

此外,普通翻译理论还建议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引用原文的经典词句,以体现作者的风格。

此外,译者还要重视原文所涉及的文学、历史和
文化,以使译文尽可能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普通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以保持原文意义
为前提,以不变即是精华,以乐观主义上作为基础,以拟人化为首要
考虑条件,以一种跨文化的普遍性思想作为基础的翻译理论。

因此,
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的质量,更好地实现文
本的传播。

中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另一篇为《语言分析与翻译》(Linguistic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弗斯着重谈到三个方面:(1)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基础;(2)完全的翻译不等于完美的翻译;(3)在任何两种语言的翻译中,一种语言的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不可能译成完全对等的另一种语言。

卡特福德(John Catford)是该学派中比较系统提出翻译理论的学者。

任教于爱丁堡大学的卡特福德1965年发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一书,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新的途径,引起巨大反响。

卡特福德称其理论为“描写性”翻译理论。

他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转换、限度等方面阐述“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

(1)翻译的性质。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原语)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译语)的对等的文字材料。

”(2)翻译的类别。

就其程度而言,可分为“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和“部分翻译”(pa rtial translation);就其语言层次而论,可分为“完全翻译”(total translation)和“有限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就语言结构的登记来说,可分为“级受限”翻译和“级无限”翻译,即传统意义上的“逐字译”和“意译”,而“直译”介于两者之间。

(3)翻译的对等问题。

一方面,翻译对等是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现象,是基于对两种语言的比较而发现的;另一方面,翻译对等的产生必须看译文和原文是否具有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实质性特征。

(4)翻译转换,是指把原文变成译文时偏离形式对应。

翻译转换主要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其中范畴转换又可分为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四种。

(5)翻译的限度,是指不可译性问题。

翻译中有两类不可译。

一是语言方面的不可译现象有双关语、歧意语法结构;二是文化方面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的社会风俗、不同的时代背境等非语言因素引起的。

英译汉翻译基础理论教程

英译汉翻译基础理论教程

Chapter 1General Principles1.1What Is Translation?Translation is a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and is the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So translation can be roughly defined as a reproduction or recreation。

Being a very complicated human activity, its whole picture is never easy to describe.Scholar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s have attemted to define it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For example: The fan ,with its modern,elegant,bright and harmoniously,colored design,is an excellent electrical household appliance for cooling purpose on hot days.( 本电扇,款式新颖, 造型大方,色彩鲜艳, 色泽调和,是炎炎夏日用于消暑纳凉的家电精品.) 2,年近而立之年(He is getting on for thirty.); 3 一次得手,再次不愁. (If it worked once, it can work twice.)So translation is also a science, an art, a craft or skill. Transl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linguistic, cultural literary, semantic, functional and communicative views on it.1)Linguistic Views on TranslationTranslation theorists from the linguistic school conceive of translation as a linguistic activity and some believe that translation theory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E.G.,He helps us finish the project in every field of their endeavor.2)Cultural View on TranslationIn the cultural approach, translation is regarded not only as a transfer of linguistic signs, but also as a communication of cultures, namel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E. G.(1) There are many starred hotels in the city.(2) He has been to “summer resort.”(3) Here is a “folk customs park”.3) Literary Views on TranslationIt is an artistic recreation or recreated art.E. G.They also like to plant red pepper they know pretty well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it, either in front of their doors or behind their houses. This is both practical and fine-looking.四川人食辣椒,也爱种植辣椒,门前屋后,见缝插针,既美观又饱口福。

翻译基础理论

翻译基础理论
美国朋友布朗、希尔、大卫和他们的夫人,我是两年前认识他们的。
Today’s votes have made crystal clear who are the friends and who are the enemies of a people fighting for its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E.g. Today a politician without elbows is as lost as a politician without principles.
如今一个没有勇气的政治家就像一个没有原则的政治家一样无所作为。
你干这种事可能现在没人追究,但总有一天会找到你头上的。
You may get away with this kind of thing now, but you will answer for it someday.
I have seen the film. (SVO)
The flower is white. (SVC)
Mr. Li teaches us geography. (SVOO)
He found the book very interesting. (SVOC)
A bright round moon hangs in the sky. (SVA)
直译与意译
E.g.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
汉译英时可以译文加词,译文减词,异词而译,易序而译
E.g.这个旅游项目不会使您失望。
A tour of these cities will be a most rewarding experience. (disappointing)

翻译目的论研究综述

翻译目的论研究综述

翻译目的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翻译目的论进行深入的研究综述,以期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翻译目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自其诞生以来就在翻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实践应用以及存在的争议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

通过对翻译目的论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推动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

本文也将对翻译目的论在全球化、跨文化交流等背景下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未来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基础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突破了传统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即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应基于翻译的目的。

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功能主义语言学和交际理论,同时深受行为理论的影响。

功能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其核心在于语言在交际中的功能。

翻译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实现交际功能。

因此,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应服务于特定的交际目的,而非简单地追求原文与译文的对等。

交际理论则强调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目的在于确保信息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有效传递。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应根据特定的交际需求和目标语读者的期待来进行,以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行为理论也对翻译目的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有意图的。

翻译作为一种行为,同样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

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性,认为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应服务于翻译的目的,以实现特定的交际效果。

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功能主义语言学、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中文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如下:
1.句子结构分析:理解句子的结构是翻译的基础,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语等,翻译时需要保持句子结构的完整性。

2.语义理解:翻译时需要深入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并了解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3.上下文理解:翻译时需要考虑上下文的信息,以确保所翻译的内容与原文的语境一致。

4.语法转换:中文和其他语言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需要进行语法转换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5.文化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同样的表达方式可能含有不同的意义,需要考虑并妥善处理文化差异。

6.辞职翻译:辞职翻译是指逐句对照原文进行翻译,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适用于宗教经典、技术说明等需要精确传达内容的场景。

翻译理论基础

翻译理论基础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卡特福德以印欧语言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翻译转换”这一概念,将其界定为“从原语到目标语过程中偏离了形式对应”,并对其进行解释分类,主要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种,其中范畴转换又分为层次转换、词性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

本文通过分析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详细介绍该理论下的各种转换,通过举例分析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带给我们的翻译启示。

关键字: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翻译实践;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一、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简介“转换”这一术语源于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Cartford,1965:73),其中他在《论翻译转换》这一章节中着重讨论了这个问题。

“转换”的概念最初由卡特福德界定为“偏离从源语到目标语过程中的形式对应”(Departures from foemal correspondence in the process of going from the SL to TL.)。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他指出,“翻译转换”是指原语进入译入语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翻译转换”主要由两种类型:层次转换(level shifts)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其中范畴转换又分为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词类转换(class shifts)、单位转换(unit shifts or rank shifts)和内部体系转换(Intro-system shifts)。

二、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一)层次转换首先,层次转换是指“在源语中处于某一语言层次上的成分,在目标语中的对应物却处于另一个不同的层次”,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简述题

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简述题

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简述题
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差异理论:认为翻译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原著的文化背景存在明显的差异,翻译者需要通过对原著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对目标语言文化的掌握,来实现文化的转换和传递。

2. 目标语文化接受理论:认为翻译作品被译入其他语言和文化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便将原著创作的思想、情感、风格和意蕴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3. 信、达、雅理论:认为翻译作品必须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以确保译文在语言表达上准确、自然、优美。

4. 等效原则:认为翻译作品需要在尽可能保持原著风格、语调、情感、意象等方面的基础上,以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要求为准,寻求与原著等值的表达方式。

5. 实证主义理论:认为翻译作品要以实证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翻译前后的文本和读者反应,以确保译文达到最佳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西奥多· 萨沃里(Theodore Savory) 生于1896年, 是英国翻译理论家,于1957年发表《翻译艺术》 (The Art of Translation)一书。 《国外翻译界》在介绍这本书时,称之为“论翻 译技巧的最好的著作”。 5. 尤今· · A 奈达: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 论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100多所大学作过 讲座,来中国有 13次之多。奈达著作等身。 他单独或合作出版书 40多部,发表论文250余 篇。 我们熟悉的书当为《语言与文化》一书。 他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
IV.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主要是洋务派,
主张了解外国国情,向西方学习。他们认识到 学习外语和翻译工作的必要性。这一阶段虽也 有传教士参与其中,但传教士基本与宗教脱离 了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有严复、林纾(琴南)、 傅兰雅等。 洋务派还于1865年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该局 于1867年成立了翻译馆,聘请英国人傅兰雅, 伟烈亚力,美国人金楷理(Carl Traugott Kreyer )、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 )等人 从事翻译工作。
钱钟书:他是中国当代最令人骄傲的社会 科学家之一。他在“林纾的翻译”一文 中提出了“化境”(reaching the acme of perfection) 这一说。他说:“文学翻 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 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 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 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
傅雷:他是一位勤奋的译者。他研究法国 文学,翻译的作品达30余种,其中包括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 )和罗曼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 朵夫》。为向中国读者介绍法国文学, 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是一位严肃 的译者。他对译文精益求精,不满足于 自己已出的译本,有些书还要重译,出 新的的译本。《老实人》的译文前后改 过八次。他是一位有见地的翻译家,他 提出了译文应 “重神似不重形似”。
• 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英 国人,长期在江南制造局任翻译。 • 其理想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 清楚写出: “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 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 及。”他一生翻译了大量科学、科技书 籍,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为科学普 及在中国的发展出了不少心力。
玄奘(602-664)(唐僧):他在唐太宗贞 观二年 (628) 出发去印度求经,17年后 才回国。他带回佛经657部,主持了译场, 在19年间译出了75部佛经,共1335卷。 他倾向于直译。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由于他工作 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III.传教士的翻译活动。明末清初, 传教士和一
林纾(林琴南):他不懂外语,依靠他人口述 意思,由他以惊人的速度审词缀句,笔录下来。 就这样,他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用文言文翻 译欧美等国小说184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著。 如:《鲁滨孙漂流记》,《巴黎茶花女遗事》。 但他的译文删减、遗漏之处颇多。 在这些近代中国和西方的翻译家中,最重要 的莫过于是严复和他提出的翻译理论“信、达、 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II.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2000年的光辉灿烂历史。我国的 佛经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东汉时代,天竺 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 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 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南宋以后趋于衰微。在这漫 长的一千年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译师。最著名的有 三位: 释道安(314-385):东晋前秦时高僧。他主张严格 的直译,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鸠摩罗什(344-413):后秦高僧,天竺(印度)人。 他考证了以前的佛经译者,批评了翻译的文体,检讨 了翻译的方法。他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 以适应中国的文体。他的译著有《金刚经》、《妙法 莲华经》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特别是他的 《妙法莲华经》的翻译,充分表达了原作神情,译文 妙趣昂然,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由于他灵活 的译法,谨慎的态度,他的译文既准确又流畅。
• 严复(1853-1921):福建人,是我国清末新 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曾留学英国学习海 军。1894年中日战争后,发表文章主张维新变 法。他从光绪24年到宣统3年(1898--1911) 这13年间潜心翻译,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 济学说,最著名的译作是1897年发表的《天演 论》(T.H.Huxley,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对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戊戌变 法后,他又翻译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 《原富》(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Herbert Spencer 的《群学肄言》(Study of Sociology), John Stuart Mill 的《穆勒名学》(System of Logic)等。他是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哲学 的人。
现当代的一些翻译家
鲁迅: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他和瞿秋白两人关于翻译问题的通讯,为我们 提供了一些应遵循的基本翻译原则。他译过许 多俄国和苏联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毁灭》、 《死魂灵》等。鲁迅针对有人所谓“与其信而 不顺,不如顺而不信”而提出了“宁信 (faithfulness)而不顺(smoothness)”这一原则。 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卷的《鲁迅全 集》,又于1958年出版了十卷的《鲁迅译文 集》。鲁迅和瞿秋白对待翻译工作的态度都十 分严肃,至今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Some Questions on Translation
1. Have you done any translation before? 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ranslation? 2.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3. Do you know some famous translators in China? 4. How about translators in the West?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翻译高潮,即 东汉与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 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 四”时期的西学翻译以及改革开 放后的一次又一次翻译高潮,都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科学、技术, 也带来了进步、繁荣和昌盛。
I.
中国古代:早在史前时代,我国不同地区的部落、 民族之间就开始了交际和融合的过程。而我们华 夏民族与遥远的异邦居民之间的交往,也很早就 开始了。有一些前来朝贡的远方使者,语言不同, 必须要有翻译才能交流。但这样说只是推理,我 们在现存的有关夏商两代的史料中还找不到有关 翻译活动的记载。到了周代,我们有了关于翻译 活动的明确的记载。在《周礼》和《礼记》两部 古书中,甚至有了关于周王朝翻译官的专门职称 的记载。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而有据可考的是,南北朝时的佛经译者开始使用“翻 译”两字。
When a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is translat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the translator must consider. The form of words; the force of meaning Translation is not accomplished by merely substituting words in a word-for-word equivalence. More often than not, this will not produce the force (or dynamic) of meaning. The translator will therefore modify the form of words so as to achieve the same force of meaning. The jargon for “the same force of meaning” is “dynamic equivalence”.
些信教的或不信教但与传教士相熟的中国学 者的结合形成了第二个翻译高潮。传教士的 主要任务是向东方进行宗教扩张,但为了叩 开远东古老中华帝国关闭的大门,又不使中 国人感到他们有侵略扩张的意志,利玛窦 (Matteo Ricci,1552—1610)等人逐步采用 了“学术传教”的方针,通过大量翻译活动, 主要以传教为宗旨;但同时介绍西方学术, 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他们翻译的 首先是天主教普及类著作。同时翻译一些介 绍西方数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方面的书。 主要的翻译家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 人。
• 徐光启曾和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几里得 (Euclid)的《几何原本》(Euclid’s Elements)前六卷;后九卷由李善兰和 英国人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 1815-1887)合作翻译。 • 徐光启认为:翻译工作就是虚心吸取别 国的长处,将他们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 以最快的速度为我所用,以此超越前人。 • 李之藻曾译过西洋历法。
• 哲罗姆(Saint Jerome)(约347-419或420)早 期西方教会中学识最渊博的教父,将《圣经》 译成拉丁文,此译本后称通俗拉丁文本。他对 古典著作以及《圣经》和基督教传统有过人的 理解。他的通信对史学家、圣经学者和神学家 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他的《论最优秀的翻译》 一文中,他强调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孤立的 词。(I have always aimed at translating sense, not wor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