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规范化治疗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在心脏的上部心房出现不规律的心跳,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在治疗房颤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1. 抗凝治疗。
由于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液淤滞的风险增加,因此抗凝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中风的风险。
在使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凝血功能监测,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心率控制药物。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心率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心率,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3. 节律控制药物。
除了心率控制药物外,节律控制药物也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节律控制药物包括奎尼丁、普罗帕酮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脏功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抗心律失常药物。
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是治疗房颤的重要选择。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心脏的功能。
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脏功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药物治疗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选择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诊,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房颤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_房扑的规范化抗凝
美国前10名处方药,全美年3百万人(3千2百万处方) 用华发林,当然也是麻烦最多的药物之一 ATRIA研究(2001):美国适合抗凝治疗的患者 年龄(岁) <55 55~64 65~74 75~84 >85 华法林率 43% 58.1% 60.7% 57.3% 34.5% 总应用率 55% 中国部分地区回顾性调查(2003): 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率 6.6% 胡大一等全国人群流调(2003):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 2%
卒中减少: 62% 绝对风险减少: 2.7%每年(一级预防) 8.4%每年(二级预防) 颅外出血风险增加: 0.3%每年
Hart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9;131:492–501
ASA VS.华发林预防房颤卒中荟萃分析
年龄 (岁)
中国AF卒中的患病率
%
12.95%
24.81%
17.5%
Hu D, 2004
Qi W, 2003
0
5%
10%
15%
20%
25%
Hu D, 2003
Hu D, et al. 2004 Chin J Intern Med; in press. Random sample of population Qi W, et al. 2003 Chin J Cardiol; 31: 913-916. Case-control study. Hospitalized patients Hu D, et al. 2003 Chin J Intern Med; 42: 157-161. Case-control study. Hospitalized patients
非瓣膜病房颤(NVAF) ASA VS.华发林随机对比研究
房颤房扑的规范化抗凝治疗
CHADS2风险评估与卒中
≥80岁的房颤患者90%CHADS2评分≥2
CHADS2风险评估标准
分值
以往发生过卒中
2
年龄>75岁
1
高血压
1
糖尿病
1
心衰
1
Yan-sheng DING
年龄、抗凝与出血并发症
Patients at highest risk of stroke also experienced most of the bleeding.
房颤患者卒中危险因素
抗凝药物
具有一种高危因素和≥2种中危因素
具有1个中危因素或≥1种 未证实的危险因素 无脑卒中危险因素
置换金属瓣膜后
华发林 (INR2.0~3.0)
阿司匹林(81~ 325mg)或华发林 (INR2.0~3.0)
阿司匹林 81~325mg/d
华发林(INR≥2.5)
Yan-6s5h岁e以ng下D无I危N险G因素者不用,其余均用
16个试验中的9874例患者平均随访1.7年
▪ 卒中减少:
62%
▪ 绝对风险减少:
2.7%每年(一级预防) 8.4%每年(二级预防)
▪ 颅外出血风险增加:
0.3%每年
Yan-sheng DINGHart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9;131:492–501
ASA VS.华发林预防房颤卒中荟萃分析
≥80岁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头90天为出血风险最高的时期
Yan-sheng DING
Elaine M. Hylek,et al.Circulation. 2007;115:2689-2696
出血风险增高的因素
♥ INR≥4.0 (本研究中实际仅2%的患者INR≥4.0) ♥ 高龄 ♥ 抗凝治疗的头90天:出血风险3倍增高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房颤的症状1.治疗原则(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2.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
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
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
常用药物包括:(1)β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2)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
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3)洋地黄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4)胺碘酮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治疗方法一、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表现为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
房颤治疗方法
房颤治疗方法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主要表现为心跳不规律、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血栓、中风等并发症。
房颤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以下从不同方面详细介绍。
一、药物治疗药物是目前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抗凝药、心血管代谢改善药等。
抗心律失常药可以恢复心律、减轻症状,能够维持正常心律,但也有可能出现药物不耐受、副作用等问题。
抗凝药主要是为了降低血栓的风险,避免发生中风等并发症。
心血管代谢改善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善心脏代谢情况,预防或减轻房颤症状。
二、电生理治疗电生理治疗是指通过电刺激来改善心律、控制房颤的一种技术。
常用的电生理治疗方法有电复律、心房内除颤、心房解剖治疗等。
其中电复律是一种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的方法,在无法通过药物控制房颤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心房内除颤是通过心脏导管将电极插入心脏内进行电刺激,以解除心脏内的异位节律。
心房解剖治疗是对房颤患者进行心脏手术,通过切除或隔离心脏内部扰动的部分来纠正心律。
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药物和电生理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传统开胸手术和微创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是指通过胸骨或肋骨切口进入胸腔进行手术,需要切断心包、心律调节神经、骨骼等,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微创手术是指通过较小的切口进行手术操作,避免了开胸手术所需的长时间恢复。
微创手术中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导引下的心房消融术,即通过导管经食管插入体内,经过超声心动图引导对心房内部进行消融。
四、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房颤主要注重整体调理,包括针灸、中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干预。
针灸作为中医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心脏的节律、引导气血流通来缓解房颤症状。
中药治疗房颤则主要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养心安神等方面,能够调节心脏功能、增强体内能量,减轻房颤症状。
饮食方面建议少吃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钾、镁等元素的食物。
房颤的治疗办法方案
一、概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内快速无规律的颤动,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
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常见疾病。
本文将介绍房颤的治疗办法方案。
二、房颤的治疗原则1. 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2. 改善心室泵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3. 缓解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4. 控制心率,降低心脏负担;5. 长期管理,预防复发。
三、房颤的治疗办法方案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核心,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和降低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等。
(1)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酶原的合成,降低血液凝固性。
但华法林的使用需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维持最佳的抗凝效果。
对于伴有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肿瘤等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建议使用华法林。
(2)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NOACs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无需监测INR等优点。
常用的NOACs有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适用于不适合使用华法林或对华法林过敏的患者。
2. 控制心率控制心率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减轻心悸、气短等症状,降低心脏负担。
常用的药物有:(1)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担。
(2)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担。
(3)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降低心脏负担。
3. 恢复窦性心律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目标之一,常用的方法有:(1)药物治疗:如普罗帕酮、氟卡尼等,通过抑制心房除极,恢复窦性心律。
(2)电复律:通过心脏电击,使心房内除极同步,恢复窦性心律。
(3)射频消融: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心房内的异常传导途径,恢复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心功能不全等严重不良后果,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房颤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2016ESC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developedincolla borationwithEACTS》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及近期房颤领域的研究进展,就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房颤的非药物治疗1.1电复律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不论房颤时间、类型首选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电复律较药物转复成功率高,患者需镇静或麻醉。
非血流动力学障碍,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超过48小时,目前仍推荐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复律后抗凝4周的“前3后4”抗凝方案。
如果经食道超声(TEE)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可进行即咳U电复律。
如果TEE检查确诊血栓,应再抗凝进行治疗A3至4周,复查TEE确定血栓消失后再行电复律。
若仍存在血栓,不建议电复律治疗。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复律的房颤患者,不应因启动抗凝而延误复律时间。
如无禁忌证,应尽早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NOAC,同时进行复律治疗。
建议I类: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②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③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C)。
na类:电复律前使用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增加电复律成功率并预防房颤复发(证据级别B)。
1.2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应在经过充分培训、有经验的中心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证。
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房颤类型、房颤持续时间、有无二尖瓣反流及其程度、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者经验等因素均是可影响导管消融的效果。
房颤最好的治疗方法
房颤最好的治疗方法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成为患者和医生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治疗房颤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目前认为最好的房颤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对于一些轻度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血药物等可以帮助控制心律失常,预防血栓形成,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且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
心脏电生理治疗,心脏电生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心脏内进行的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等。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精确定位心脏内的异常激动灶,通过热能或冷能破坏异常激动灶,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心脏电生理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房颤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心房切除术和迷宫手术,通过手术切除或破坏心脏内的异常激动灶,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心脏起搏器治疗,对于一些房颤伴有心室率过缓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可能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电脉冲刺激心脏,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症状。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等方法来帮助控制房颤症状。
例如,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定期锻炼等都可以对改善房颤症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的来说,房颤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房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帮助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抗凝的规范化治疗
房颤患者如何正确把握启动抗凝治疗的时机
注. ESC: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欧洲心脏病学会; 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美国心脏协会; ACC: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美国心脏病学会; HRS: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美国心律协会
危险因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衰竭的症状/体征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客观证据 高血压 ≥2次静息血压>140/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年龄 ≥75岁 +2 +1
积分
+1
总积分
% 风险†
0
1 2
+1
0.78
2.01 3.71 5.92 9.27 15.26 19.74 21.50 ≥22.38
主要终点事件生存曲线
无事件生存率(%)
抗凝治疗 阿司匹林 安慰剂
抗凝 vs. 阿司匹林
HR=0.60, P=0.008
注:HR,Hazard ratio 风险比
主要终点事件包括: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系统栓塞(新发或再发)
抗凝治疗无事件生存率最高,主要原因在于能更好的预防卒中复发
Kernan WN, et al. Stroke. 2014 Jul;45(7):2160-236.
荟萃分析:与安慰剂和阿司匹林治疗相比, 抗凝最显著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
Hart RG,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7;146:857-67.
EAFT 研究:抗凝组较阿司匹林及安慰剂组 无事件生存率最高
主要终点事件包括: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系统栓塞(新发或再发)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
房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患者的情况,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选择:
1. 药物治疗: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可帮助防止血栓形成;心率控制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减缓心率;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可恢复正常心律。
2. 心脏电复律(电击复律):用电击的方式将心脏的心律恢复为正常。
这种治疗适用于突发性或顽固性房颤,效果较好。
3. 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插入体内,使用射频能量将导致房颤的异常心律的组织部分烧灼或摧毁,以恢复正常心律。
4. 再同步除颤术(ICD):体内植入可监测心脏节律的装置,能够自动检测到房颤,然后通过电击复律。
5. 外科手术治疗:如果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可能会选择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如迷宫手术,通过切除或切割心房组织,以恢复正常心律。
最好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评估和决定。
因此,建议患者与医生紧密合作,根据患者的症状,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目标,制定出最适合自
己的治疗方案。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规范化建议
病、年龄、心功能状态及用药剂量
9
药 物 转 复 心 律
推荐用于超过7天房颤病人药物转复
药物 给药途径 推荐级别 证据水平 有效药物 多非利特 口服 I A 胺碘酮 口服或静脉 Ⅱa A 依布利特 静脉 Ⅱa A 氟尼卡 口服 Ⅱb B 心律平 口服或静脉 Ⅱb B 奎尼丁 口服 Ⅱb B 效果较差或尚未充分研究 普酰胺 静脉 Ⅱb C 索他洛尔 口服或静脉 Ⅲ A 地搞辛 口服或静脉 Ⅲ C
部门 / 时间 / 姓名
房 颤 概 述
70%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30% 无可察觉的心脏病和其他病因 孤立性房颤(lone 房颤) 特发性房颤(idiopathic 房颤) 发病率随年龄递增:Framinghan研究 20岁以前 罕见 50-59岁 0.5% 80-89岁 8.8% 22年累积发生率 男性:2.2% 女性:1.7%
病窦或房颤室率≤60±次/分
03
心功能≥II级
04
房颤的f波各导联都小
05
血栓及甲亢征象
06
房颤半年以上
不 宜 复 律
二者都有效,电复律比药物复律有效 血栓栓塞、脑卒中的危险性与复律方式无关 电复律需镇静、麻醉、药物复律无需麻醉 通常先选用药物复律,它的缺点有促心律
失常作用
药物复律与电复律
成功率:以3天观察为86%,在使用奎尼丁或丙吡胺后再除颤为94%;一年和二年的窦律维持率为23%和16%,使用药物为40%和33%。
1
对植入心脏起搏器和ICD的病人,除颤很安全;在除颤后应立即检查其功能,电极位置尽可能远离起搏器,应采取后-前位。
2
电复律并发症
1%± 栓塞、肺水肿、一过性低血压、吸入性肺炎,复律24h内,各种心律失常可能发生:早 搏、室速、室颤。 电复律禁忌:洋地黄中毒、低钾、急性 心力衰竭 房颤持续 华法令3W(INR2.0~3.0) 药物转复为窦律后 华法令4W 时间不明 或≥48h TEE 心房无血栓 静注肝素 转复为窦律 肝素或华法令(INR2.0~3.0)
房颤药物治疗的规范化与经导管根治术
/
房颤抗栓治疗的策略
无危险因素 有危险因素
年龄<65岁
年龄65-75岁 年龄>75岁
阿司匹林? /不治疗?
阿司匹林 华法令
华法令
华法令 华法令
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
临床指标: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风心、心衰、>75岁 超声指标:LVEF↓、与心房大小无关!
与房颤复律有关的抗凝
持久性房颤2
1 持续时间<7天,绝大多数<24 hrs 2 复律无效或无指征
ACC/AHA/ESC. AF guideline, 2002
新发房颤的处理
新发房颤
阵发性房颤
• 除非症状严重,否则不用抗心律失常药 • 血栓栓塞高危患者抗凝治疗 无症状
持续性房颤
有症状
抗凝+控制心室率
持久性房颤
复
律
抗凝治疗,必要时控制心室率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1)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2)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3)
ESC建议的选择顺序:地高辛→ß 阻滞剂/钙拮抗剂→房室结消融+永久起搏器植入
心室率控制良好的标准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
• 平均心率70~80次/分
• 轻体力活动时心率<110次/分
房颤药物治疗的规范化
• • • •
治疗策略 抗栓治疗 复律与维持窦律 控制心室率
恢复并维持窦律的益处
•
•
增加 LVEF
防止 LA 增大
•
• •
增加最大运动耐量
是否降低卒中率 ? 是否降低死亡率 ?
复律/维持窦律药物的选择(1)
器质性心脏病?
无(或轻微)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治疗心脏房颤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佳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消融术。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治疗心脏房颤的方
法之一。
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维拉帕米等,可以帮助恢复正常心率,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2.电复律:电复律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心脏房颤的方法。
通过给
患者施加电击,可以重置心脏的电活动,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电复律可以立即解除房颤,在某些患者中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
3.消融术: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进
行操作,以消融或破坏异常的心脏组织,恢复正常的心律。
消融术通常适用于长期存在心脏房颤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手术成功率较高。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心脏房颤的重要一环。
患者可以通过戒烟、限制咖啡和酒精的摄入,控制体重,减少压力等方式来减少房颤发作的概率。
最佳的治疗方法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可能需要结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心脏房颤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和专业医生的指导非常重要,以确保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房颤治疗方法
房颤治疗方法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是心脏上房颤动不规则而引起的。
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老年人,严重时会引起心脏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目前,房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脏电复律和心脏介入手术等。
本文将就这些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药物治疗是房颤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血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是调整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
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心脏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
常用的抗凝血药物有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药物治疗可起到减少房颤发作次数和减轻症状的作用,但长期使用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使用。
心脏电复律是一种常用的房颤治疗方法。
它通过直流电冲击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电复律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两种方式进行。
体外电复律是将电极贴在患者胸部进行电击,体内电复律是将电极插入患者心脏进行电击。
心脏电复律可以有效地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心律失常加重、心肌损伤等。
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心脏电复律治疗。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治疗房颤的较为复杂的方法,适用于严重病例或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
常见的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和植入心脏起搏器等。
射频消融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送到心脏特定部位,使房颤区域产生坏死,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冷冻消融是通过导管将低温传送到心脏房颤区域,冻结心脏组织,达到同样的效果。
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将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通过电刺激来调节心脏的节律。
这些介入手术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除了上述常见的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控制房颤。
例如,房颤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这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规律锻炼等。
2023心房颤动节律控制药物规范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心房颤动节律控制药物规范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一、节律控制的总体原则1.症状驱动的节律控制房颤的节律控制必须在综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包括对有指征者进行抗凝治疗以及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的控制等。
AADs节律控制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根据房颤症状评分辅助节律控制治疗决策。
症状在2b及以上者,若有指征,可考虑进行节律控制。
2.早期节律控制建议房颤确诊后应尽早启动节律控制策略。
对仅表现为疲乏或运动耐量下降、缺乏房颤特异性症状的患者,可行试验性复律治疗,因较难辨别房颤与其症状间的关联。
试验性复律治疗有助于判断此类患者的症状是否由房颤所致,若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节律控制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当决定放弃节律控制策略而采用心室率控制策略时,应停用AADs。
症状驱动的节律控制和早期节律控制建议:1.症状性房颤患者结合其意愿,推荐应用AADs和/或导管消融进行节律控制,特别是具备以下临床特征的患者:年轻、初发房颤或房颤病程较短、房颤相关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房内径正常或稍大/房内电传导正常或稍延缓(心房重构不显著)、室率控制症状缓解不佳。
(适用)2.诊断1年内的无症状性房颤,合并CHA2DS2 ‑VASc ≥2分,结合患者意愿,推荐尽早进行节律控制治疗,治疗策略包括AADs和消融。
(倾向于使用)二、节律控制的药物1.氟卡尼和普罗帕酮氟卡尼和普罗帕酮为Ⅰc 类AADs,可阻断心脏Na+通道,延长有效不应期,减慢心房和心室内传导,延长QRS波时程及H‑V间期。
Ⅰc类药物对急性房颤转复作用强。
氟卡尼(国内尚无此药)和普罗帕酮可用于左心室功能正常、无明显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缺血的房颤患者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口服单剂量可在医院外用于终止发作不频繁、药物耐受性良好、无严重心脏病患者的房颤发作。
静脉注射较口服药物起效更快。
增加剂量疗效更佳,但会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
Ⅰc类AADs治疗过程中,如房颤转换为房扑,常可致1︰1房室下传诱发快速心室率,故建议同时使用阻断房室结药物(美托洛尔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但需注意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及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
房颤治疗方案
房颤治疗方案第1篇房颤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本方案旨在为房颤患者提供一套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房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二、治疗目标1. 缓解房颤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控制心室率,预防心功能不全。
3. 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降低血栓栓塞风险。
4. 改善心血管预后,降低死亡率。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抗凝治疗:所有房颤患者均应进行风险评估,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给予口服抗凝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沙库巴曲等。
(2)心律控制:针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可选用以下药物:①β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降低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②钙通道拮抗剂:如地尔硝唑、维拉帕米等,用于控制心室率。
③钠通道拮抗剂:如普罗帕酮、氟卡尼等,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3)心功能不全治疗:针对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ACEI/ARB、β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2. 电生理治疗(1)电复律:适用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房颤患者。
(2)射频消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
3. 外科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电生理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房颤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迷宫手术、左心耳封堵术等。
4. 非药物治疗(1)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
(2)心理干预:针对房颤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和治疗。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1. 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指标。
2.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 长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心血管预后。
五、注意事项1.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 抗凝治疗期间,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简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
简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
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心室率:通过药物治疗或电-复律控制心室率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心室负荷,改善心功能。
2. 纠正心房颤动:恢复心律稳定,可以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或导管消融等方法。
3. 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哌沙班等,以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4. 病因治疗:根据心房颤动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瓣膜病等基础疾病,可有助于控制心房颤动的发作。
5. 心脏消融术: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或电-复律恢复正常心律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导管消融手术,通过破坏异常电路来恢复正常心律。
6. 心脏起搏器:对于有心房颤动引起心室率过慢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以维持适当的心室率。
总体来说,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心室率,纠正心律失常,抗凝治疗,治疗潜在病因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而定。
房颤抗凝的规范化治疗
房颤抗凝的规范化治疗
房颤抗凝的规范化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判断患者的房颤类型和风险因素。
根据患者的房颤类型和存在的风险因素,判断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2. 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阿哌沙班。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和出血风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
3. 监测抗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
同时要注意抗凝药物可能引起的出血风险,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
4. 平衡抗凝治疗的效益与副作用。
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房颤引起的栓塞风险,但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治疗的效益和安全性,并与患者共同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
5. 定期复查和随访。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心电图,以及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
此外,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抗凝治疗的剂量和方案。
总的来说,房颤抗凝的规范化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风险和收益,并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用药控制心室率
适应症
CHF 有胸痛症状 心室率过快控制不佳 伴预激综合征 COPD
静脉用药控制心室率
可选用药物(无预激)
Ca2+拮抗剂 β—blockers 洋地黄制剂 胺碘酮
伴预激时
普罗帕酮 胺碘酮 普鲁卡因胺
电复律
有效率67%—100% 相对较安全 风险
血栓栓塞
房颤病人发生血栓栓塞的病理生理学仍 不清楚
多归因于左房血栓 房颤时心房机械协调收缩能力丧失,左
心耳血流速度降低 一般认为血栓的形成需要房颤持续48h 年龄
病因和相关疾病情况
房颤的急性诱因:饮酒、手术、触电、 心肌炎、肺栓塞、甲状腺机能亢进。
年轻病人中,大约30%~50%的阵发性 房颤和20%~25%的持续性房颤为孤立 性房颤。
分类
3P分类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 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 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
孤立性房颤(lone AF):<60岁,缺少心肺疾 病临床或超声心动图证据
特发性房颤 非瓣膜病房颤(NVAF)
阵发性 [1,4] (自行终止)
首次发现
持续性[2,4] (不能自行终止)
永久性[3]
房颤的分类: 1 发作通常<=7天(大多<24h);2 通常>7天;3 转复失败或不易转复;4 阵发性或持 续性房颤都可能反复发作
流行病学
房颤占心律失常住院病人的34.5% <60岁,发病率<1% >80岁,发病率>6% 男性多见,有报道孤立性房颤占所有房
颤的12%
预后
卒中病人中有六分之一为房颤病人。 Framingham Heart Study中,房颤所致卒
胺碘酮
口服或静脉
奎尼丁
口服
疗效较差或未完全了解的药物
普鲁卡因胺
静脉
地高辛
口服或静脉
索他洛尔
口服或静脉
推荐类别
I I I I IIa IIb
IIb III III
证据力度
A A A A A B
C A A
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药物转复
药物
给药途径
已证实有效的药物
多非利特
口服
胺碘酮
口服或静脉
依布利特
静脉
心房因素:房颤的机制
房颤的发生包括两个基本过程: 一个或数个快速除极兴奋灶的自律性增高
一个或多个环路的折返
房室传导
房颤时,房室结起到限制传导的作用。 房室结有两个入口:界嵴(后面);房
室隔(前面)。 房颤时的旁道传导可引起致命的极快心
室率。
房颤对心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心房同步机械活动的丧失 心室反应不规则 心室率过快
神经源性房颤
临床表现
可以伴有症状,也可无症状 症状与心室率、潜在机能状态、房颤持
续时间以及个体感觉有关 多数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或
头晕 房颤可引起心动过速介导心肌病
房颤的处理
房颤急性发作的处理 房颤的长期治疗
急性房颤的处理
静脉用药控制心室率 转复窦性心律(药物复律/电复律)
氟卡尼
口服
普罗帕酮
口服或静脉
奎尼丁
口服
疗效较差或未完全了解的药物
普鲁卡因胺
静脉
索他洛尔
口服或静脉
地高辛
口服或静脉
推荐类别
I IIa IIa IIb IIb IIb
IIb III III
证据力度
A A A B B B
C A C
房颤复律药物推荐用药方法
电复律
适用于: 症状严重或血流动力学恶化的持续性房颤 药物复律无效
低危病人 初发房颤 有心电监护条件 某些药物用于女性时要小心(如可能发生尖端扭
转型室速)
药物复律
可选用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伴器质性心脏病时禁用)
普罗帕酮 氟卡尼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索他洛尔 多非立特 依布立特
房颤的长期治疗
目标: 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 不能恢复并维持窦性节律时控制心室率 预防血栓栓塞
复律前准备: 甲状腺功能、血清肌酐、血钾水平和经胸壁心 脏超声检查,有血栓栓塞可能的行食管心脏 超声检查
成功率
直流电复律成功率为65%~90% 取决于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大小、基础
心脏病、体重和肺部疾病 起始能量150J,不成功用200J 栓塞和心律失常是电复律的主要并发症
电复律前的药物治疗
初发房颤多数可在24~48h自动转复 房颤持续7天以内,尤其是持续时间小
于48h者,药物复律非常有效 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复律成功率越低
药物复律
IA,IC和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7天及7天以内的房颤药物转复
药物
给药途径
已证实有效的药物
多非利特
口服
氟卡尼
口服或静脉
依布利特
静脉
普罗帕酮
口服或静脉
中的危险从50~59岁增加到80~89岁的23.5%。 房颤病人的总死亡率是正常窦性心律的2倍。
病理生理学机制
心房因素 房室传导 房颤对心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血栓栓塞
心房因素:心房病理学
有器质性异常 正常和异常心房肌纤维的毗邻排列 纤维化或脂肪浸润,参与炎症或变性过程 炎症的作用
心律控制
窦性节律的恢复及维持有助于缓解症状、 预防栓塞并减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
复律的基础
必要性 成功率 复发的可能性:持续时间、左房大小、
基础病因 危险性:血栓栓塞、并发其他心律失常
复律的方法
药物复律 电复律
方法选择
有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心绞痛恶化、 心室率难以控制时,以及患者不能耐受 房颤的症状者,立即电复律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 邹建刚
定义 ?
房颤是以心房活动不协调继而损及机械 功能为特点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P波消失,被颤动波取代。房室传导正 常,心室率不规则;房室阻滞、有室性 或交界性心动过速干扰,RR间期规则。
合并相关心律失常
房颤可单独存在。 可以合并心房扑动、房速。
麻醉风险 因同步不佳引起室颤 栓塞
电复律时应注意
需要麻醉 起始能量为150J~200J 电击前应检查同步按钮
药物复律
优点 无须麻醉 减少房颤早期复发 如不成功,可增加随后进行的电复律的成功性 在ER和门诊使用方便
缺点
成功率不如电复律高 致心律失常作用
药物复律
适应症
房颤复发多数出现在电复律后的头一个月 电复律前预先药物治疗能提高复律成功率,
防止早期复发
持续性房颤电复律前用药
帕酮、索他 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