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名词定义

合集下载

语用学

语用学

语用学:语用学(pragmatics)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作的研究(广义),对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研究(狭义)。

源起符号学(semiotics)。

符号学:符号学是系统地研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科。

有三个分支——符号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

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联系和区别: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符号学的分支。

语义学主要指狭义的语义学,即逻辑语义学,它研究句子和词语本身的意义,研究命题的真值条件。

语用学研究言语使用上的意义,研究传递语言信息的适宜条件。

语义学揭示的意义是二元关系的句子意义,解决“What does X mean?”的问题。

语用学揭示的是三元关系的说话人意义,解决“What did you mean by X?”的问题。

语境(context):最狭义的语境是指语言的上下文。

语境还必须包括语言外的因素。

语境因素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语言知识包括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语言外知识包括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知识,背景知识包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常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情景知识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交际的主题、交际的正是程度、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

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交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交际过程中,语境也随之而变。

有些语境因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例如背景知识、交际的时间、地点等,但有些因素却会变化,特别重要的是相互知识这一因素,它在交际过程中不断扩大,原来不为双方所共有的知识完全可能在交际过程中变为相互知识,成为进一步交际的基础。

交际过程也是语境的构建过程。

意义(sense)和所指(reference):意义主要指词语的字面意义,词典中每个词语的意义就是这种字面意义。

语用学的专业名词解释

语用学的专业名词解释

语用学的专业名词解释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功能和效果。

语用学的独特性在于它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研究语言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意义和效果。

本文将详细解释语用学的一些专业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的核心概念。

1.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在交际中,除了字面上的表达之外,说话人还传递了一些隐藏的信息或意图。

这些隐藏的信息可以通过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手段来表达。

例如,当一个人的朋友问他是否想参加一个派对,他回答说“我有点忙,可能去不了”。

虽然字面上来看他只是说觉得可能会太忙而无法参加,但实际上,他可能并不愿意去,只是委婉地拒绝了邀请。

言外之意在交际中很常见,理解和使用言外之意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2. 语境语境是指言语交际发生的背景环境。

它包括了交谈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的个人信息、他们之间的关系等。

语境对于有效的交流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理解和解释。

例如,在国内的一次正式会议上,职员可能会使用正式的敬语和礼仪,而在私人交流或友好聚会中,人们可能更加随意和直接。

语境对于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意义和效果非常重要。

3. 超文本超文本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本之间的关联。

它可以通过上下文、共享知识或人们心中的某种思维模式来建立。

超文本的存在对于交际中的理解和参与至关重要。

例如,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提起“大象”这个词时,如果他们共享关于大象的知识,那么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对方在讨论的是什么。

超文本的建立可以让交际更加流畅和有效。

4. 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人们在交际中如何使用语言来维持社会和谐。

礼貌原则包括尊重他人的面子、避免冲突、表达感谢和道歉等。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礼貌原则,因此,了解和遵守礼貌原则对于跨文化交际尤为重要。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会使用更加间接和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5. 言外行为言外行为是指通过语言之外的行为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公共基础知识语用学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语用学基础知识概述

《语用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基本概念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语用学不仅仅研究语言的字面意义,更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交际意图以及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互动。

语用学旨在揭示这种互动中的各种规律和原则,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

二、发展历程1. 起源与早期发展- 语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对语言和意义的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语言的逻辑和修辞进行过深入研究。

- 20 世纪初,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语言的意义和指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为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哲学家莫里斯首次提出了“语用学”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2. 现代语用学的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语言学界开始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语用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这一时期,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语言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事物,还可以用来实施各种行为。

- 同时,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指出人们在交际中会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

3. 当代语用学的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语用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 关联理论、顺应理论等相继提出,进一步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 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越来越广泛,如认知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等。

三、核心理论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事物,还可以用来实施各种行为,如陈述、请求、命令、承诺等。

- 奥斯汀将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是指说话者说出的话语本身的意义;言外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话语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是指话语对听话者产生的影响。

- 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即通过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

语用学

语用学

语用学概述①语用学(pragmatics)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语言学研究的较新的一个领域。

语用学(pragmatics)这一术语的使用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C. Morris 和R. Carnap在20世纪中后期提出来的。

但此时语用学只是作为符号学的组成部分。

他们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中指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研究“符号的有生命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Morris 1971:17-74)。

正如所有新兴的学科一样,语用学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语用学发展的初始阶段,语用学曾被视为语义学的废纸篓。

此时的语言学家们更加关注抽象的原则与语言逻辑。

但是随着语境的引入及人们对于实际使用语言的重视,语用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如何兆熊(2000:4)先生所说“语境因素一旦进入了语义研究的范围,便为语用研究开辟了道路。

语用研究进而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那么什么是语用学呢?从字面上而言,语用学就是研究如何使用语言的学科。

但是对于语用学的定义远没有这么简单。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专家们对语用学所下的定义。

Stalnaker(1972:383)将语用学定义为“语用学是对语言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语境所作的研究。

”George Yule (2000: 3) 认为语用学所关注的四个领域分别是(1)语用学是对说话人含义的研究(2)语用学是对语境意义的研究。

(3)语用学是对所获得的交际比所说的内容多多少的研究。

(4)语用学是对相对距离描述的研究。

Leech(1983:x)将语用学定义为“对于语用学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是对话语怎样在情景中获得意义的研究。

”Mey (2004:42) 认为“语用学在本质上关注实际生活场景中语言的使用者及怎样使他们有效并得体地运用语言技能和资料的条件”。

我国的学者也对语用学下了不同的定义。

何自然(1997:1)认为“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纲要 中的名词解释

语用学纲要 中的名词解释

语用学纲要中的名词解释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在语用学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进行解释,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下面将分别解释几个重要的名词。

1. 语用学(Pragmatics)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如何在特定环境中被使用和解释的学科。

它研究的范畴包括言外之意、暗示意义以及与语境相关的信息。

语用学通过考察交流中的言语行为来解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建立关系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2. 言外之意(Implicature)言外之意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说话人不直接提及但读者或听者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的意思。

这种言外之意依赖于语境和常识,通过揭示非字面表达的信息,使得交流更加丰富和灵活。

3. 语境(Context)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条件,包括时间、地点、社会背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语境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和推断言外之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境可以分为两种:文字语境和情境语境。

文字语境指的是在一段文字中,通过前后文的信息获得的意义;情境语境则指的是通过交际环境获取的语言意义。

4.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哲学家格里斯(H.Paul Grice)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合作原则要求交流参与者在交流中合作,尽力遵守语言交流的基本准则,包括言语配合、言语经济、言语修辞和明言原则。

遵循合作原则可以使交流更加顺利、有效和互惠。

5. 指代(Reference)指代是指使用语言中的词语来指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概念或实体。

在语用学中,指代研究包括指代的语用功能、指代的形式选择以及指代的语境依赖性等等。

指代在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识别和理解指代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语言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6. 指涉(Deixis)指涉与指代类似,但更加具体,它指的是在交际中通过语言指示和引用特定的人、事、物或地点。

语用学名词解释

语用学名词解释

语用学名词解释语用学,又称用语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

它旨在揭示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情境依赖性,分析语言的目的、意图和效果,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交环境中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关注言语行为的真正意义和沟通效果。

语用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语言来执行特定的行为,比如请求、命令、承诺、道歉等。

语用学分析这些行为的语言形式、语义含义和语用后果,揭示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图。

2. 言语间接性:言语间接性是指通过暗示、隐晦或非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意思。

语用学研究言语间接性的语言手段和策略,分析背后的意图和效果。

3.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在社交环境中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语用学分析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境依赖性,探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4. 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详细分析实际对话的录音、录像材料,研究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的语言使用和交际策略。

会话分析揭示言语行为的交互性和动态特征。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驱动的分析、实验设计、社会调查和语料库语言学等。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语言数据,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认知等各个层面的关系。

语用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广告、政治演讲、司法审理等。

在教育中,语用学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广告中,语用学可以帮助广告商理解消费者的语言需求,设计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广告语言。

在政治演讲和司法审理中,语用学可以帮助分析演讲者或律师的措辞选择和表达方式,揭示其中的意图和效果。

总之,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方面,揭示言语行为的目的、意图和效果,分析语言的适应性和变化性。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功能和社会意义,也为语言教学、社交交际和语言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用学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

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

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Vs.Utterance Meaning):1)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

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1)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

语言学的分支名词解释

语言学的分支名词解释

语言学的分支名词解释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

它涉及各种不同的分支,每个分支都研究语言的某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对几个语言学的分支进行解释,介绍它们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1. 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科学。

它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规律,主要关注语音的物理特征、语音音位和音位变体。

语音学家通过记录和分析语音的声音特征,探索不同语言中的音位系统,以及不同音位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2. 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的学科。

它关注语言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的形式和组织方式。

语法学家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探索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语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句子的句法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3.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的意义和逻辑的学科。

它研究语言符号和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家关注词汇和句子的意义,以及语法结构对意义的影响。

语义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的歧义和语义的变化。

4. 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关注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语言交际的目的、效果和规则。

语用学家研究对话结构、语言行为和语言交际的策略。

他们对语言的含义进行解释,关注语言和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

5. 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基于大规模语言数据的研究方法。

它利用语料库(大量的语言实例)来研究语言的使用和变化。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词汇的使用频率、词义的演变和句子结构的变化。

它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能够为其他语言学分支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6. 语言认知学语言认知学是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究人类如何使用语言来思考、记忆和理解世界。

语言认知学家关注语言加工、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认知机制和过程。

他们研究语言对思维和认知的影响,以及语言和其他认知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介绍的只是语言学的几个主要分支,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分支,如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行为语言学等。

每个分支都为我们理解和探索语言的奇妙之处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英语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英语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英语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汇总英语语言学概论是研究英语语言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英语语言学术语和其解释:1. 语言:人类使用的一种符号系统,用于交流和表达意思。

2. 语音:语言中的声音单元,用于区分不同的词汇和语法形式。

3. 语法:语言中词汇和句法结构的规则系统,用于构建和理解句子。

4. 词汇:语言中的词汇单位,用于表示特定的意思。

5. 句法: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6. 语义: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和解释。

7. 语用学: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境和交际目的的研究。

8. 语篇分析:研究句子和段落如何组成连贯的文本的过程。

9. 语音学:语音的科学研究,包括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10. 语音变体学:研究语音变化和发音差异的学科。

11. 语音库:包含语音录音和相关信息的数据库。

12. 语音识别:使用计算机技术将语音转换为文字的过程。

13. 语音合成: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转换为语音的过程。

14. 语言变体: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或社会群体中的变化形式。

15. 方言:某个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使用的语言变体。

16. 标准语:在教育和媒体等公共场合使用的规范语言形式。

17. 语言接触:不同语言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18. 二语习得:学习者将自己的母语转换为第二语言的过程。

19. 语言教学:帮助学习者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

20. 语言规划:改变或发展一种语言的过程,包括制定规范和推广使用。

这些名词只是英语语言学概论中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名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英语语言的各个方面。

语用学笔记

语用学笔记

语用学笔记一基础知识一语用学定义1 Levinson关于语用学的9个定义及批评2 定义: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上述目标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二语用学的由来、产生与发展1提出:语用学(Pragmatics)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C.W.Morris)于1938年在其专著《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提出。

他指出符号学(Semiotics)包括三部分,即: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

其中:1)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2)语义学: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3)语用学:研究“符号与解释者interpreters(后改为使用者users)之间的关系”2 发展:1)语言哲学家Ba r·Hillel提出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指引词语(indexical expressions);2)英国哲学家奥斯丁(J.Austin)和塞尔(J.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s Theory);3)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及合作原则();4)列文森(S.C.Levinson)的《语用学》(Pragmatics);5)利奇(G.N.Leech)的语用原则(Principles of Pragmatics);6)Wilso n﹠Sperber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7)范叔伦(Verschueren)的语言适应理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及综合论();8)新格赖斯会话机制(Neo-Gricean Pragmatic Apparatus);9)范叔伦(Verschueren)的统一理论框架(Coher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三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功过1 区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指出语言是语言学真正的研究对象;区分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主张就语言而研究语言;F.de.Saussure 区分共时状态(synchronic)和历时状态(diachronic),认为共时状态的语言系统是语言研究的重点;提出语言系统共时描写的理论和方法。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以下是一些语言学常用的术语及其解释:
1. 语言:人类特有的沟通工具,通过语音或其他形式传递信息。

2. 语音:语言中的声音单元,用来进行交流和表达意思。

3. 语法:语言中组织和表达意义的结构体系。

4. 词汇:语言中的单词和词组。

5. 语义学:研究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和推理。

6. 句法: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方式。

7.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情境和目的。

8. 方言:语言的地区变体。

9. 双关语:一个词或短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10. 偏见:对某些人群或事物的主观偏好或偏见。

11.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的学科。

12. 语素:一个词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13. 外语:一个人不作为母语使用的语言。

14. 语义角色:句子中表示动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的角色。

15. 同音异义词: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16. 语体:语言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变体。

17. 口音:由不同语音特征引起的发音差异。

18. 父语:一个人从小学习和使用的第一种语言。

19. 旁观者理论:社会心理学概念,指的是观察者对特定语言
和文化的理解。

20. 叙事学:研究叙述结构和故事生成的学科。

这只是一些常用的语言学术语,语言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还有很多其他的术语可供学习和研究。

语用学名词定义

语用学名词定义

语用学名词定义语用学(pragmatics)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脉络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

语用学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

语用学还研究语言用于成事的方式。

例如,「我允诺」用于特定语境中就是允诺。

语用学yǔyòngxué[pragmatics]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

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1901~1979)和R.卡纳普(1891~1970)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

60年代,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12~1960)和J.塞尔勒(1932~)先后发表了“语言行为”的理论;美国语用学家P.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

语用学概述

语用学概述

二、语用学的主要内容 目前语用学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语用学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概述 1.概述 2.语境 2.语境 3.指示语 3.指示语 4.言语行为 4.言语行为 5.语用原则 5.语用原则 6.预设 6.预设 7.会话含义 7.会话含义 8.关联论 8.关联论
思考与练习:
(2)研究听话人的理解: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how more gets communicated than is said. (Yule.1996:3) said. (Yule.1996: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understanding intentional human action. (Green, 1996:2) action. 1996: Pragmatics, as a topic in 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context to make inferences about meaning. (Fasold, 1993) meaning. 1993)
(1)研究说话人的意义: 研究说话人的意义:
a)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speaker meaning.(Yule.1996: meaning.(Yule.1996:3) b) Pragmatics is a theory which seeks to characterize how speaker use the sentences of a language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Kempson, 1975:84) 1975:84) c)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ability of language users to pair sentences with the contexts in which they would be appropriate. appropriate. (Levinson,1983:24) (Levinson,1983:24)

语用的名词解释

语用的名词解释

语用的名词解释语用(Pragma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语言使用的意义和效果。

它关注的是话语背后的意图、语境、交际和语用规则。

语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交际行为的合作原则。

这个原则是由H.P.格里斯指出的,旨在解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进行合作。

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子原则:直观率原则、合作原则、准确率原则和合理化原则。

直观率原则要求人们根据对话的特定语境作出合适的解读和判断;合作原则要求人们在交流中积极参与、分享信息;准确率原则要求人们提供准确的、可信的信息;合理化原则要求人们在交流中遵循逻辑和说服力。

在语用研究中,还有一个关键概念是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是指通过非直接的、间接的方式传达的意思。

在语用学中,言外之意是非常常见的,因为人们在交流中经常使用隐喻、比喻、暗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通过言外之意,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传达信息,增加交流的灵活性和智能性。

除了交际行为和言外之意,语用还研究了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即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是通过说话人的话语来实现的特定行为,如命令、提问、承诺等。

通过言语行为,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图、期望和需求,并引导听话人做出相应的反应。

言语行为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语言行为,它还涉及到深层的意义和社交功能。

另一个与语用相关的概念是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由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语境或语用规则的疏忽,导致交流效果不佳的现象。

常见的语用失误包括歧义、暗示不当、过度解释等。

语用失误是语言交流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对语用失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使用的困难和挑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了上述概念,语用研究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的领域,如语用推理、敬辞、语用幽默、语用演化等。

这些领域都有各自的理论和方法,用于解释和分析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现象。

总而言之,语用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关注语言使用者在交流中的意图、语境、交际和语用规则。

通过研究语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交流中的意义和效果,并提供对于语言使用者的指导和建议。

什么是语用学

什么是语用学

值得一提的是,汉语语法学界从七十年 代末八十年代初就借鉴国外句法学、语用学 和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形成了三个平面的语 法理论,倡导语法研究应该把句法平面、语 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区分开来,在具体的研究 中又要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一理论在语法学 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八十年代以来直 到今天语法研究的新理论和研究热点。这一 理论的倡导者为胡裕树、张斌、范晓等。
“今天是星期天。”表意有多少?
同一个话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传递的隐含信息,类似信息 远不是其表面意义。 情景1:丈夫潜心事业,不知休息,妻子出于关心, 在星期天对丈夫如是说。 情景2:丈夫不干家务,但答应妻子星期天帮忙, 到了星期天上午十点仍在床上看电视,此时妻子对丈夫 如是说。 情景3:父亲工作忙,平时很少陪孩子玩,在孩子 的要求下,父亲答应星期天带孩子去动物园,但到了星 期天父亲又要到公司,此时孩子对父亲如是说。 …… ……
四、汉语语用学的研究课题
1、语境与语用 2、汉语的口气 3、汉语的话题和话题结构 4、汉语的焦点及焦点结构 5、汉语的言外之意 6、汉语语序 7、汉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8、汉语的语气与言语行为
汉语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一、变异法 从言语的变异中寻求汉语的语用的规律。
“教我的那个韩国教练个子很高,皮肤黝黑,据说 是前国家滑雪队运动员,他的英语说得一塌糊涂,滑雪 的姿势帅得一塌糊涂,但也英俊得一塌糊涂。” 《中国民航》2004年第六期:〈雪舞南山,淡天一 片琉璃〉
(二)国内语用学的研究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外语界学者就 将语用学介绍到了国内。随后出版了为 数可观的评介、研究的著作、文章。胡 壮麟(1980)的“语用学”是国内最早 介绍该学科的文章。何自然的《语用学 概论》(1988)、何兆熊的《语用学概 要》(1989)是最早系统介绍语用学的 著作。研究集大成文献:束定芳(2001) 主编的《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

《语用学》备考

《语用学》备考

语用学A填空:1、“语用学”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于1938年首先提出,并在他的《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符号学包括: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2、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的标志:1977《语用学杂志》3、80年代语用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主要表现为1983年两本优秀语用学教材:列文森《语用学》(第一本系统的)和利奇《语用学原则》。

4、语用学研究方法的三种类型:纯语用学(形式语用学),描写语用学,应用语用学。

5、“语境”由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23年《意义的意义》提出,他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6、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是由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创立的。

他把语境分为:上下文(由语言因素构成)、情景上下文(由非语言因素构成)7、韩礼德从弗斯的“情景语境”得到启示,1964提出“语域”,并分为三个方面: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话语的风格。

8、我国传统与文学注意到的语境和语境的重要作用:唐孔颖达《正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9、20C30S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提出情境理论,即““题旨”与“情境”相适应理论”,从修辞学的角度促进了语境研究的发展。

该书还提出了“六何说”,即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事何如。

10、指示词语是语用学最早选定的研究对象,因为它直接涉及到语言结构和语境的关系。

(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提出)11、会话含义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

12、格赖斯《逻辑与会话》提出: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

13、格赖斯把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其中非自然意义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交际理论。

14、话语含义中以会话含义最为重要。

15、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列文森三原则16、列文森提出的会话含义三原则是:量原则(Q-原则),信息原则(1-原则),方式原则(M-原则)17、语义预设理论遭受失败的因素是预设的两个基本特性——可取消性和投射的特殊性质。

18、言语行为理论是由奥斯汀开创,由塞尔补正、完善的,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名词定义语用学(pragmatics)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脉络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

语用学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

语用学还研究语言用于成事的方式。

例如,「我允诺」用于特定语境中就是允诺。

语用学yǔyòngxué[pragmatics]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

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1901~1979)和R.卡纳普(1891~1970)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

60年代,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12~1960)和J.塞尔勒(1932~)先后发表了―语言行为‖的理论;美国语用学家P.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

以上三个学者的贡献使语用学从概念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

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虽然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范畴尚没有统一的见解,但却有一种共识,即―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的新学科。

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

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

换言之,要判断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须依据其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使判断本身失真或失去意义。

2名词概述一般认为,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托马斯1983:91;何自然一1997: 205;钱冠连1997:223;张巨文2000)。

语用失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语用学学者多研究狭义的语用失误,即语言使用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而不是语法正确与否(grammaticality)。

主要从语用失误的认识方面来探悉语用失误的原因。

3语用差异语境Leech(1983: 13)认为语境―就是被认为是交际双方互相明白的内容和各自了解的情况,对于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有很大的作用。

‖笔者这里所指的语境,不光指上下文或话语发生的环境,还包括文化和科学知识,常识,或者说是交际双方的精神、社交和物质三个世界。

笔者将从认知方面的思维模式差异、联想差异、文化观差异、语用规则差异等几点探讨认知对语用失误的影响。

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是整体性的,演绎性的。

而西方人的思维则是分析性、归纳性的。

连淑能((2002)就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列出了一点,毫无疑问,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将会产生不同的话语策略和交际风格,从而引起语用失误。

联想外国人听中国人说―望子成龙‖时,经常感到疑惑不解,因为西方人认为―龙‖(dragon)是非常可怕的,而中国人则认为龙是神圣的,是权力的象征。

在非言语交际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同性之间适当的身体接触,中国人会联想到友谊,而西方人则会想到情爱。

语法语用规则包括社交语用和语用语言规则。

如对于礼貌,中西就有不同的语用规则。

中国人对于别人的赞美表示谦虚是出于礼貌原则,而外国人对于别人的赞美表示接受和感谢也同样出于礼貌原则。

例:Foreigner: 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Really quite fluent.Chinese: No,no. My English is quite poor.让外国人略感吃惊的原因是由于语用规则的差异造成的。

语言不怡当的语言输入入可能来自于教师、教科书和其它一些阅读材料。

例:Foreign English teacher: Have you fished your homework?Chinese student: Yes,l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按照Leech的观点,上下文中完整的回答违背了语用学的经济原则。

中国学生的回答听起来显得不耐烦,它的言外之意与―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等同。

文化来自不同背景的话语双方通常会按自己的文化观来评判对方的行为,那么话语双方就极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语用失误。

如中国人用―老‖称呼他人来表示一种尊敬和友好,―老张‖可能只有三十或四十岁,而―张老‖则可能是一个七八十岁受人尊敬的长者。

而在西方文化中,女士年龄是个人隐私,称呼中有―老‖,方会被人理解成岁数大。

4学术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莫里斯和卡纳普认为:句法、语义、语用构成语言的三个基本方面。

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句法学回答的问题是:句子是按什么规则组成的?语义学回答的问题是:意义是按什么方法确定的?语用学回答的问题是: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产生了什么影响和效果?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三者的不同。

句法学追求的是规则,语用学要弄明白的是功能。

语义学问:X是什么意思?语用学问:你对某人说X是什么意思?20世纪中叶以后成为美国语言学界主流学派的N.乔姆斯基语言学,以独立于上下文的句子为对象,探索句子的生成规则;在此以后兴起的语用学,以上下文里的句子为对象,探索句子的不同的语用功能。

语用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正象社会语言学在研究社会与语言的相互关系中开拓了新的领域一样。

与外语教学关系作为语言教师,不可能脱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孤立地传播语言知识,而应把文化知识溶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中。

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很好地结合语言教学,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促进语言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此,中国的外语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提高外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整体素质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首先,外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语言教学不仅仅是教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应对语言形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进行语用分析。

其次,外语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既要学习与外语教学相关的语言学、语用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又要掌握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把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科研,以培养和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果语言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增加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那么,大可摒弃传统的以教授语言为目的的语法翻译法,采取语境教学法、语篇分析法或交际语用教学法,以构建一个语言环境使得教、学、用三结合。

教师可以把以语言为目的的阅读课或基础课改为在老师指导下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或研究的各种实践课,如以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精读、泛读相结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扩大词汇量;或以语用为主要目的的模拟国际会议、模拟商务谈判、模拟法庭等;抑或是以任务为核心的研究实践课,每项任务都包括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帮助同伴、写研究报告等活动,听说读写译都用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给他们以语用的体验和成功的体验,做到扩充知识与培养语用能力并举。

中国大规模外语测试基本上采用结构主义的构想,题型设计吸收了美国托福考试的框架,这种重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的测试模式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符合现代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

因此,新的外语测试模式应特别重视考察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把握住一致性原则(所测试的行为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一致)和有用性原则(信度、交度、真实性、交互性、可操作性)。

总之,无论是师资培训、教学方法,还是教材编排和选用以及外语测试手段方法的改革都应使整个外语教学形成一个以语用知识的教学为核心、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依归的有机的语言教学系统工程。

5相关理论自从格赖斯发表这一理论的20年中,不同的语言学家在赞同这一理论的同时,也发表过各自的解释。

比较普通的一种解释是:会话双方有问有答,这是合作的基本形式,不然就不可能有会话。

在此前提下,会话的双方各按语用的意图进行会话。

如何分析各具意图和各具蕴涵的会话,是会话中合作原则理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为此,格赖斯提出了4条准则,作为分析的标准:①关联的准则:是答其所问,或答非所问,或有所答有所不答?②信息适量的准则:是适量,还是低于适量,还是超过适量?③信息真实准则:是真实,还是有真有假,还是全部是假?④信息明白准则:是明白,还是有明有暗?语用学的任务是弄清楚上述各种不同情况的蕴涵。

①关联准则的例子:问:某部长的报告不怎么样,你说呢?答a:喔,你这样看。

(部分关联。

蕴涵:自己不表态。

)答b:天气凉了,该穿大衣了。

(毫不关联。

蕴涵:这个问题不好谈,不谈也罢。

)②信息适量准则的例子:问:在哪单位工作?答a:在外事部门。

(不说具体部门,略低于适量。

蕴涵:为了保密。

)答b:在北京东城。

(更低于适量。

蕴涵:高度保密。

)答c:我那个单位,见大世面……。

(高于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