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分唐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 郊 +1 杜 甫 +1 王昌龄+1 …… 泪奔 ……
宋诗:
飞乌先日出,谁知彼雌雄。 苏轼:‚诗须要有为而作, 岂无腐鼠食,来啄秽厕虫。 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梅尧臣《八月九日晨兴入厕有鸦啄蛆》
——苏洵、苏辙、黄庭坚、梅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尧臣、曾巩、范成大、孔平仲 —— 苏轼《被酒独行》 、张舜民、杨万里等觉得 唐诗:
曾家愉 曾敬文 程荟潼 代春雷 董姣 杜雨谋 黄楚忠 黄孟德 黄燕通 候韵楚 华月梅 何卫东
夫诗,无所谓唐宋。
——袁枚
袁氏的‚不以朝代‛论诗,是对前人及同时 代人诗学经验的继承与总结,袁枚意欲以此表明 与争论唐宋者不同的论诗原则。事实上,论者分 唐界宋,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基于时代差异而形成 的唐宋诗不同的美学特征,可惜袁枚并没有认识 到这一点,因此,其反对分唐宋界也仅仅停留在 反对以时代论诗的浅层次上,而未能触及唐宋诗 之争的实质,但袁氏此论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
我为一的妙处。从王诗和苏诗的比较中也可看出,唐诗
和宋诗是对于诗歌两种审美境界的开拓。 唐诗具有浑雅圆融的境界,富有情韵;而宋诗则以
拗峭瘦硬著称,长于思理。唐诗重兴象,讲情韵;宋诗则
重气格,尚理趣。唐诗多青春朝气的表现 ,以情胜;宋诗 多知性的反省,以理胜。唐诗开创了大唐气象的雄浑,
宋诗开创了理学世界的自然。
各种构成因素本身也以此消彼长的方式重现于后
代诗歌创作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唐诗宋诗本身 就是‚争‛之动作的发出者,是为唐诗与宋诗对
后代诗歌影响力之争。
图书馆三楼 I207.227.42/159
2
•当本体裁以划时期,不必尽与朝政国事之治乱盛衰吻合 •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 两种人,斯分两种诗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即谓诗分唐宋,亦本乎气质之殊,非仅出於时代之判,故 旷世而可同调. 圣佩聿好言 •一集之内,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 虑深沉,乃染宋调 •《答妄论唐宋诗体者》云:“不用雕锼呕肺肠,词能达意 即文章。性情原自无今古,格调何须辨宋唐” •蒋心余《忠稚堂诗集》卷十三《辩诗》云:“宋人生唐后 ,开辟真难为。”“能事有止境,极诣难角奇。” ——钱钟书 《谈艺录·诗分唐宋》
唐人贺知章仅仅把柳树当成一个 自然形象去描写。贺老翁重抒情
,重审美,不寓理于之。在他笔
下,柳叶可爱,春风也有情。
二、唐诗自然成佳句,宋诗技巧展新奇 在创作的运思方式上,唐诗“惟在妙悟”, 宋诗则“自出己法以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 唐诗 ↓ 酣畅淋漓 ↓ 琅琅上口 ↓ 萦回肝肠 宋诗 ↓ 新颖别致 ↓ 新意迭出 ↓ 回味无穷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
很赞
‚以俗为雅‛在宋诗中主要体现 在成功开拓了俗人、俗事和俗物
的诗歌题材并普及化。读过宋诗
会发现,宋文人在生活的方方面 面都能找到审美情趣的激发点。 只有在宋代,诗歌中大量出现表 现俗人、俗事和俗物的内容,琐
它继承唐诗又有所发展,自成面目;持此论者于诗歌中上的态 度是崇宋,诗歌创作取法于宋或唐宋兼取。 l调和唐宋派:反对强分唐宋诗之畛域,扬此抑彼,认为唐宋
诗如双峰并峙,亦如春兰秋菊,各具其美,两者在艺术上有表
现之差异而无成就之高下;持此论调的诗人或理论家反对篇是 一家,主张兼用唐宋之长,在转益多师的基础上创新自立,形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全诗描摹柳树借风狂飘乱舞之状,把
柳树人格化,不是纯粹吟咏自然中的
柳树,而是咏柳讽世,讽刺了那些得 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 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五、唐诗多爱情,宋诗淡于情
月夜重寄宋华阳姐妹 唐〃李商隐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晶帘。 像这样的爱情诗,唐诗里俯拾皆是。《长恨歌》 、《春江花月夜
》 、《竹枝词》等名篇传颂千古。这在宋诗里却是很少见的。究其原
因,唐末以来出现的词,其体制飘渺宜修,很适合言情。于是宋人这方 面的感情都表现在词中,这不是宋诗之病。如秦观《鹊桥仙》:‚纤云
细之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真正形成了一种‚以俗为雅‛ 的诗歌风气,展现出一种难得的 ‚变俗为雅‛之美。
回到上面的宋诗,苏东坡虽然将牛的粪便也写进诗 中,但是并没有感到俗不可耐,反而有一种真实的生活
气息扑面而来。
苏轼《汲江煎茶》也是此理:‚活水还 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 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诗中将水、火、 瓢、勺等俗物,与明月、松风等高雅之物相
成自己的风格。
主宋派
l清人吴之振《宋诗钞序》认为:‚宋代诗,变化与唐,而出其新自 得,皮毛尽落,精神独存。 l‛都穆《南濠诗话》引南宋诗人刘克庄语:‚宋人岂惟不愧于唐, 盖过之矣。‛
宗唐派
l宋诗‚死声活气‛(吴萃《视听钞》),明阵子龙论诗说:‚宋人 不知诗而强作诗,其为诗也,言理而不言情,终宋之世无诗。‛ l‚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 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致杨霁云》,《鲁迅书信集》第 669页) l‚八家之文、三唐之诗,金、银也,不掺和铜、锡,所以品贵。宋 、元以后之诗文,则金、银、铜、锡,无所不掺,字面欠雅驯,遂为 耳食者所摈‛(袁枚诗道——【上】)称唐诗品贵,宋诗杂质为多, 其心中两者之高下不言自明。
一、唐诗主情,以韵胜;宋诗主理,以意胜 二、唐诗自然成佳句,宋诗技巧展新奇 三、唐诗重视文辞的锤炼,宋诗以俗为雅 四、唐诗偏向浪漫主义,宋诗倾于写实主义 五、唐诗多爱情,宋诗淡于情
一、从总体美学风貌看,唐诗重情韵,宋诗重意理 唐诗“惟在兴趣”,“吟咏情性”,“尚意兴而理 在其中”;宋诗则“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 学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 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缪钺
唐诗则自然流畅,信手拈来
l有壮阔的自然: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l有闲静的自然: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l有朴实的自然: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三、唐诗重视文辞的锤炼,宋诗以俗为雅 贾岛叹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朝朝暮暮‛堪称绝矣!
浅谈
l宗唐派:唐优宋劣,宋诗的成就远不及唐诗,诗至唐而极盛, 唐以后诗概不足观;持此论者于诗歌艺术宗尚的态度是崇唐抑宋 ,诗法取乎唐。
l主宋派:宋不劣于唐,宋诗并非诗歌发展史的停滞或倒退,ຫໍສະໝຸດ 全诗没有景的描绘,也没有情
的流露,而是洋溢着一种理性思
维的气息,深刻阐述了‚当局者
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
王诗虽言理,但理在象中,寓理于景,含蓄蕴藉,有无
穷无尽的言下之意。苏诗整首诗每句都富含‚理趣‛
,这种理趣是形与神、情与理结合而产生出来的。苏 诗‚将自然之理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的理趣‛,达到物
比衬;将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等
俗事与想象、梦境相融合,俗物俗事在不知 不觉中转化为旷达的胸襟和豪放的人生境界
四、 唐诗偏向浪漫主义,宋诗倾于写实主义
咏河市歌者 [南宋]范成大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宴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这首宋诗直面叙写了卖唱人的歌声,传达出卖唱人内心的不平,无法 言语却只能通过歌声表达。竭力描写卖唱者的生活窘迫与无奈,还原真相 面貌,重在写实。 而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多用留白,重在刻画卖炭翁的辛 劳饥贫的形象,给读者联想老翁生活苦不堪言的空间,引人遐想。明显的 浪漫主义色调。
随着唐宋诗之争的发展演进,明清以来唐宋诗之争的内涵不断 丰富,清代为唐宋诗之争最为复杂的时期,此期唐宋诗之争,主要 涵盖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论诗者对唐诗与宋诗思想内容,艺术风 格,美学特征及创作方法等优劣高下之评判;二是以价值判断为基 础确立的诗人与诗论家之唐宋诗宗尚观念及在创作中取舍唐宋之师 法策略。 此外,在唐宋诗之争演进中,唐诗吟诵诗的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开头写眼前之景,意象宏大,意境 辽远,展现了诗人胸襟之博大。末 尾两句体现一种“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时代风韵的个人气质。色彩斑 斓的图景,意象浑成,韵味深远,充溢 的是盛唐气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