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中考题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雪夜》阅读答案(201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

《雪夜》阅读答案(201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

《雪夜》阅读答案(201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雪夜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

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

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

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

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你说的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

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

“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

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

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

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

”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

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

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

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34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34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 年深圳市中考34 校第2次适应性联合测试语文说明:全卷共8页,满分 12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一、写好字(3分)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二、积累与运用(19分)【活动一:唱春歌】上春山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春色闹人不得眠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①zǎn了一年万千思念……山上儿童放纸鸢山下游人纷纷追画船东风②fú人面落花作簪曲踏遍春山不思还………(有删改)1. 请根据语境写出汉字。

(2分)①zǎn②fú2. 以下是同学们对这首歌词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歌词感情基调欢快明朗,渲染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表达了对春日的喜爱和赞美。

B.歌词具有音乐美,押“an”韵,朗朗上口. 传达了愉悦的情绪。

C.歌词中“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万物复苏的春日图景。

D.歌词包含了民俗元素,如三月三踏春,并化用了许多诗词,有古典韵味。

【活动二:吟春诗】3. 唱罢《上春山》,同学们浮想联翩,想到了许多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

(4分)(1)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3)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4) 倚东风, ,(秦观《行香子》)【活动三:解花语】4. 同是春日之花,在古诗中却有不同的意味。

小深和小圳由此展开讨论。

(3分)小深:杜甫在《春望》中写下“感时花溅泪”,抒发了作者 .(1分)小圳: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用“乱”形容“花”,表现了。

(2分)【活动四:游春园】5. 游园时,小深发现仙湖植物园中许多有韵味的名字,并由此展开讨论。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赏析“月黑雁飞高”。

(2)请描述“大雪满弓刀”所展示的画面。

【答案】(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

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逃跑。

(2)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勾勒出将士们的勇气和英姿。

【解析】【分析】(1)本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2)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据此描述即可。

故答案为:⑴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

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逃跑;⑵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勾勒出将士们的勇气和英姿。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专题32 湖心亭看雪(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2 湖心亭看雪(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2 湖心亭看雪(2023·河南鹤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类。

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

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

②糁:散开,散落。

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

④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是断绝的意思,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寂寒空旷。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点明作者独自前往,表现出作者痴迷山水、特立独行。

C.“上下一白”中的“一”是全的意思,写出了天、云、山、湖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D.“絮起风中”化用自“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写出了雪纷纷扬扬飘落的情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甲文段中作者与金陵人“痴”各有怎样的表现?4.两文段都描写了雪景,但手法和情感各不相同。

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描写雪景,不加渲染,采用________(描写手法),在赏雪对饮中隐含着_________的情感;乙文段描写雪景,充分发挥想象,采用________(修辞手法),通过写景表达出________的情感。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题中的“岳”是指______,请写出“五岳”中另一座山的名称: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青未了”写出了山色郁郁苍苍,连绵无际,浩茫混涵,难以言尽。

B.颔联中的“割”字既写出了山之高险,又表达了诗人志向之远大。

C.颈联中的“层云”与“归鸟”写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巅远眺的景色。

D.尾联中的“凌绝顶”和“众山小”表现诗人勇攀高峰、壮志凌云。

【答案】1.泰山填写“嵩山”“衡山”“恒山”“华山”任何一个均可2.C【解析】1.考查对诗歌文学常识的理解。

“岳”指泰山。

中国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2.C错误,“层云”与“归鸟”是诗人“细望”中所见到的景色,不是登上之后看到的景色。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绝句漫兴·其二①杜甫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②春风相欺得③,夜来吹折数枝花。

(注)①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写作题为“漫兴”的一组绝句。

②恰似,正如。

③得,唐人口语,语助词。

(1)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

(2)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示例:“欺”是欺侮的意思,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春风欺侮主人,一夜之间吹折了主人手种的数枝鲜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不满(怨春、恼春)或对时局的不满。

(2)示例:安史之乱,时局动乱,诗人背井离乡,流落西南,借埋怨春风,委婉地抒发了身世飘零的伤感,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动乱时局的不满。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标点符号及使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两小题。

时下的电视荧屏上,民宿类“慢综艺”节目扎堆。

【甲】《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以及《三个院子》等“慢综艺”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与竞技类“快综艺”不同的味道,还在于其贯彻的一种“慢生活”和“远方想象”,击中了现代人的内心。

【乙】这些“慢综艺”节目在拍摄地的选择上特别讲究,不约而同地构筑了一种远方想象:远离现代都市的城市森林和车水马龙,到某个安静美好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亲近,与远道而来的客人自在地谈天说地。

与远方相对应的,是眼下生活的苟且。

关于远方的向往,首先意味着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和逃离,想挣脱现实臃肿的肉身,到远方寻求美与自由。

【丙】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里准确描述了这种“逃离”的心理。

远方不仅仅是一个旅行目的地那么简单,它还被构建成一种可以逃离的现实,实现精神自由,心灵自由的庇护所。

(1)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扎堆B.还在于C.车水马龙D.关于(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1)D(2)C【解析】【分析】(1)A扎堆:凑在一起。

这里使用正确。

B“还在于”与“不仅仅”搭配,构成递进关系的复句,这里使用正确。

C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这里使用正确。

D关于:就而言。

这里就远方而言,作状语,这里应该用“对”,对远方的向往,做主语。

(2)AB运用正确。

C“ 精神自由”和“心灵自由”属于并列关系的短语,中间应该用分号。

故答案为:D【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2024年重庆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含答案

2024年重庆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含答案

2024年重庆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1一.试题(共10小题)1.班级开展“凡人微光”专题研读活动,请你帮小渝完善他的发言稿。

语文课本中,我见到了许多可爱可亲的小人物,①他们出身平凡,既没有惊世才貌,也并无高官显胜,却传递与散发着璀璨的人性之光,令我软_______佩。

如孑然一身却淳朴善良的阿长,历尽艰辛为小鲁迅买来一部刻印十分粗拙_______的《山海经》,令小鲁迅内心无比震撼,由此体会到了朴素的温情;如②勤劳一生的朱德母亲,她生在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却用双手和智慧将家人照顾得妥tiē_______,同时又宽厚仁慈地周济亲友,堪称“劳动阶级完人”。

③那些温暖的小人物,无论是修台阶的父亲,送香油的老王,还是想带瘫痪儿子去赏菊的母亲。

都在我的脑海与心间回响。

④áo_______游书海,能否学有所获,取决于我们的用心程度。

小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让我们面对处于苦难中的人们时,不会无动于衷,让我们在抑扬领挫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常怀一颗敬畏之心。

(1)请填写语段中空缺的字音、字形。

钦.佩粗拙.妥tiēáo 游(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震撼B.周济C.无动于衷D.抑扬顿挫(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2.年级将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设计】(1)请将下面的活动流程补充完整。

第一步:设计问卷做准备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班级汇报作总结【书籍推荐】(2)年级将制作“少年正是读书时•经典常谈”展板,要求同学们推荐一部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并配上一段简要介绍,包含内容概括和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

3.充满诗意的表达需要做到“四点”:有形象,有丰富奇特的想象,有情感,语言陌生化。

参照日本作家星新一对雪花的描写,从下面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富有诗意的话,句式不限。

示例: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到地球的脊背上。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A卷)(解析版)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A卷)(解析版)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A卷)(解析版)(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临行时,母亲倚门翘(qiáo)首的殷殷期盼,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绊和不竭的动力。

B.黄河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fǔ)育了华夏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C.名著中住着有趣的灵魂,读之能使狭隘(ài)的心胸变得开阔,干枯的心灵变得丰泽。

D.面对人生的险峰,我们是半途而废做懦(nuò)夫,还是迎难而上做勇者?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荧光帐蓬络绎不绝历尽心血B.云宵闲瑕眼花缭乱如坐针毡C.决别屹立自惭形秽根深缔固D.陡峭狡猾咄咄逼人刨根问底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微风摇碎一树阳光,地上树影斑驳,四下一片静谧。

B.冬野寂寂,万物悄然积蓄力量,静待生命在春天怒放。

C.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师生欢聚堂,共享天伦之乐。

D.邓稼先当年隐姓埋名研“两弹”,今日家喻户晓扬美名。

4、将下面句子填人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3分)。

,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A.②①③④B. ④③①②C. 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5、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

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4分)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

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备选景物: 落叶大海夕阳6、名著阅读(6分)根据(简·爱》,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填地名),仆人贝茜 (有的版本译为“蓓茜”)的关爱是简·爱灰色童年中的一抹亮色;在洛伍德学校,教师小姐的友谊和陪伴给了简·爱心灵的慰藉,让她学会宽容和隐忍……这些人,给了简·爱向阳生长的力量。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①)[宋]张先②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②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张先善于写“影”,据说因为他的诗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写影妙句,而有“张三影”的美名。

1.细读这首词,根据提示填空。

这首词写得富有生活情趣。

上片描写的是的热闹场面;下片描写的是夜间赏月的。

2.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历来为人称道,清代词人朱彝尊评其曰:“余尝叹其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

”结合注解②相关内容赏析这两句诗。

【答案】1.白天游春静谧景色(大意对即可)2.示例:世传三影有“花影”“山影”“秋千影”,这两句写影却无影,极言杨花之轻细,月夜之静谧,确实在世传三影之上。

【解析】1.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

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

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

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

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酒好价高,与下文“不能食”“心茫然”形成对比。

(日本)星新一《雪夜》小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日本)星新一《雪夜》小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日本)星新一《雪夜》小说阅读训练及答案雪夜(日本)星新一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

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

”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

”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

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

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

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

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

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

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别问是谁。

老实点,不许出声!”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

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

”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

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

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

”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字音与字形(30题)(含答案)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字音与字形(3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字音与字形(30题)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这首童遥唱的就是我们粽香深处的文化记忆——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击球,斗草,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精cǎi华章使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记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粽.香()精cǎi()(2)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改;改2.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美是亲近所得,是需要用心灵níng视才能抵达的。

云卷天边,湖水拍岸,以深suì疏朗的蓝天为背景dì听湖水的声音,显得格外安xiáng、宁静。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人生道路上,往往是挫.败多于成功。

朋友们,请不要厌恶挫败,因为它是光明的先驱,成功的使者;不要对失败痛恨,因为它是洗去你内心骄傲自满的青洁剂,是你成功的埔路石,是激发你潜.藏着的巨大能力的发动机。

(1)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挫.败潜.藏(3)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佩服他、yǎng mù()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2)让我们远离xuān xiāo( )去倾听,去沉思吧。

(3)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xiāng d é yì zhāng()。

(4)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máng cì zài bèi()。

中考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

中考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边的雪张炜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

天就要黑下来了。

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

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

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

”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

”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

“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

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

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

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

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

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

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

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

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

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

他怎么也睡不着。

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

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

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

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

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

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A.和风细雨 和衷共济 和颜悦色 和气致祥
B.和气致祥 和颜悦色 和风细雨 和衷共济
C.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 和气致祥 和衷共济
D.和衷共济 和气致祥 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和风细雨:和煦的风,细细的雨。也比喻在批评中摆事实,讲道理,方式缓和,不粗暴。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A.“进程”是名词,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
故选A。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记述了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他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和气致祥:意思是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第一空,“好时节”表示季节气候,应选用“和风细雨”;
第二空,“好感觉”指人的态度和反应,应选用“和颜悦色”;
第三空,“好人家”指和谐融洽的家庭,应选用“和气致祥”;
第四空,“共和国”指整个国家,应选用“和衷共济”;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匀称(chèn)喷薄(bó)农谚(yàn)妙手偶得(ǒu)
C.弥漫(mí)缭亮(liáo)酷似(kù)气冲斗牛(dòu)
D.侍弄(sì)取决(jué)钦佩(qīn)抑扬顿措(cu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垦切——恳切,教诲(huǐ)——huì;
C.缭亮——嘹亮,气冲斗牛(dòu)——dǒu;

【中考语文】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质量检测测试模拟试卷合集2套(含答案)

【中考语文】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质量检测测试模拟试卷合集2套(含答案)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专项提升测试模拟题(一模)第I卷(选一选)评卷人得分一、选一选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胆怯(què)龟裂(jūn)拾阶(shè) 雕粱画栋(liáng)B.筵席(yán)狡黠(xiá)震撼(hàn)吹毛求疵(cī)C.冻馁(lěi)寒噤(jìn) 广袤(mào)没有屑置辨(biàn)D.荣膺(yīng)契合(qiè)恐吓(hè)一气诃成(hē)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没有恰当的一项是()A.看:广场上的人们没有慌乱、没有烦躁、心平气和、井然有序地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B.机会难得,时没有我与,你千万没有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C.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骑游”在各地蔚然成风。

D.天气清新晴朗,百花纵情怒放,难得走出校园的同学们察言观色欣赏着大好风光。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能否保护好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B.奥运吉祥物“冰墩墩”受到追捧的原因,是因为它萌萌的外表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C.2022年3月13日,随着奥运火炬的熄灭,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画上完满的句号。

D.《傅雷家书》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等。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格列佛游记》描述的小人国里,如果重要职位空缺,候补人员就会通过绳上跳舞比赛来决定谁接任这个官职。

B.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艾青的诗歌作品仍是以歌颂光明为主旋律的。

这一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有了较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C.《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可以说是个下层侠士,崇尚的是义,有恩必报,有仇必复。

他镇泼皮倒拔垂杨柳、救挚友大闹野猪林、护百姓除恶蜈蚣岭,是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英雄好汉。

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标点符号及使用答案及解析

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标点符号及使用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标点符号及使用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标点符号及使用1.按要求完成文后1-3题。

①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

②它有很多种类,在春节期间张贴的,称为春联。

③如“一元复始,听爆竹声声辞旧岁,万象更新,看梅花点点迎新春”,就是一副年味儿浓郁的春联。

④春联在寥寥数语中寄托着人们对新春佳节的美好祝愿,可谓寓意吉祥、语言简洁。

(1)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改写第②句画线部分,使表达更生动。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3)第④句中的语句前后不呼应,请写出修改建议。

【答案】(1)春节期间为大家送来祝福的,是春联。

(2)上下联中间的“,”改为“;“。

(3)示例:把“语言简洁”“寓意吉祥”互换位置。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要求改为拟人句,即把春联当作人来写。

“春联”表达的是人们美好的祝愿,据此可以写出春联是送美好祝福的。

2.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标点符号的掌握,一般情况下上下联的中间需用“分号“。

3.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本句是前后对应出现了错误。

把“语言简洁”“寓意吉样”互换位置。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生命的意义________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________在于人性的完满与和谐。

②这也正是近期改革剧人物形象塑造的又一亮点——将英雄还原成普通人。

③群像中,有退伍军人、创业者、农民、工人、以及个体小商贩。

④面对栉风沐雨、大浪淘沙的社会变革,蜕去了时代英雄的光环。

⑤他们的信念与智慧、淳朴与良知,引发着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主旋律更富人性美。

(1)请在第①句的横线处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________(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3)请写出第⑤句中“引发”的宾语。

________【答案】(1)不仅;还(2)群像中,有退伍军人、创业者、农民、工人,以及个体小商贩。

山东省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山东省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山东省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皇帝自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标两处)(2分)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余幼时即嗜学嗜:(2)弗.之怠弗:(3)宋濂尝.与客饮尝:(4)间问群臣臧否臧: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12.【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评分:共2分。

每对一处得1分。

10.(1)爱好(2)不(3)曾经(4)善,好评分:共2分。

每空0.5分1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2.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2分。

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德州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

雪夜的老人 阅读附答案(2021年重庆中考试题B卷)

雪夜的老人 阅读附答案(2021年重庆中考试题B卷)

雪夜的老人阅读附答案(2021年重庆中考试题B卷)雪夜的老人叶骑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

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

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

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

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

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

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

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

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

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⑾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⑿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⒀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夜中考题阅读答案
雪夜
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

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

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

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

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你说的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
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

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

“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
的磨,实在太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

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

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

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

”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

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

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

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

小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

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

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娘,再拉一捆吧,够牛吃三天了。

”矮婶看看草堆,摇着头说:“算了吧,你四伯家的牛也要吃草呢。

”说完,母子俩就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

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

我急忙抓住要往外冲的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刚出口的“不要脸的……”也硬生生地吞回了半句——他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慢地坐回原地。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

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是矮婶。

”我贴着父亲的耳朵低低地说。

“哦,拿草的是二柱三柱吧……你们……”父亲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
回到家,母亲还坐在床上纳鞋底,问我们抓没抓到贼。

见我们谁也不说话,母亲才发现我们的神情很凝重,就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哎,老天造孽啊!”父亲长长地叹口气说,“你这就起来,给桂香送稻草去……”
“是桂香啊?”母亲吃惊地大张着嘴,继而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

”母亲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喃喃地说,“一个女人家,一
见人就脸红,手又不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
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

又是一个大雪夜,送草回来,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7. 请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4分)
18.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两点即可)(6分)
19. 赏析下面语句。

(6分)
(1)下面的画线句表现了矮婶怎样的心理?(3分)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2)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呼呼的北风已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

20. 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分)
17.(4分)父亲带“我”雪夜捉贼,(1分)发现偷稻草的
是村邻矮婶和她的儿子,便放走了她们,(1分)并吩咐母亲给矮婶送稻草,(1分)“我”和母亲每隔两三天悄悄给矮婶送稻草。

(1分)
18. (6分)示例:①善良。

同情、帮助弱者,发现人物评价1分,举例2分;若评价与举例不符,按评价得分)
19. (6分)(1)做贼被发现后紧张、害怕的心理,无颜面对失主的羞愧心理。

(3分)(2)渲染寒冷的氛围,表现矮婶生活的艰难与困顿,为下文写父亲谅解并帮助她作伏笔。

现偷草人是矮婶后,吩咐妻子给矮婶送去稻草,帮她度过难关。

②机智。

故作没有看清偷草人,给矮婶留足面子。

③执着或正直。

为了捉贼(或不让“贼”继续祸害别人),不顾白天的劳累,不怕雪夜的寒冷。

④勤劳。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天天劳作不闲”。

(答到一点3分,其中)(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二点得3分。

意近即可)
20.(4分)示例:①表达对矮婶一家的美好祝愿,希望她早日摆脱困境。

②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对如春草般茂盛的爱心的歌颂。

③深化主题,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点2分,答到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