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080904)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无线通信技术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适应我国科学和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未来、掌握电子信息高科技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2、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要求系统地掌握自然科学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计算与设计、科研以及应用开发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外文书刊和文献资料,有听、说、读、写、译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具有相关的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知识以及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承担企业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1、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具有从事电子信息领域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一定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能使用电子信息领域相关工具与技术,并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

1.1基础科学知识1.1.1 数学基础具有系统的数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课程。

掌握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概念清晰,推导演算熟练。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电磁场相关问题数学建模。

1.1.2自然科学基础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集成电路设计(99J2)二、培养目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向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导等专业方向;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1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大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大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904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简介本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专业内容涉及电磁场理论、现代电子技术、计算电磁学、天线理论与设计、微波原理及应用,主要领域包括电磁波的辐射、传播、散射的理论、数值分析与应用;目标电磁成像、探测与识别的理论和技术;天线、射频与微波电路系统的理论、仿真、设计及应用。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生应掌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应的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和前沿发展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团队精神以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三、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专业研究复杂介质中的电波传播与散射、电磁成像、目标探测与识别、现代天四、学习年限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少数优秀学生可以2年或2年半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4-38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9学分,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为25-27学分,实践环节为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1学分。

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学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080904)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硕士研究生: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具备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对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撰写科学论文。

2、博士研究生: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要求基础之上,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理论和实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独立从事科研工作中,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在开展所从事研究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中,具备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动向。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用英语熟练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能撰写并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科学论文。

二、学科介绍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1) 电磁场理论;(2) 人工电磁材料与结构设计与应用;(3) 微波器件和微波测量技术与应用;(4) 电磁波吸收与辐射;(5) 太赫兹技术;(6) 固态量子信息调控技术。

2、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本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学者,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目前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和高工3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电子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作为手段,探索新型电子材料,研究其中有关物理过程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的微波和太赫兹电子器件和系统,并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目前,本学科不仅开展了大量国际前沿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也开展应用和工程化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无线通信技术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适应我国科学和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未来、掌握电子信息高科技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2、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要求系统地掌握自然科学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计算与设计、科研以及应用开发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外文书刊和文献资料,有听、说、读、写、译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具有相关的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知识以及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承担企业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1、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具有从事电子信息领域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一定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能使用电子信息领域相关工具与技术,并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

1.1基础科学知识1.1.1 数学基础具有系统的数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课程。

掌握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概念清晰,推导演算熟练。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电磁场相关问题数学建模。

1.1.2自然科学基础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考研

上海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考研

上海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考研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本专业是当代电子学与通信学科的重要分支,涉及密集性很高的高技术领域。

侧童研究电磁场(包括光波)信号的产生、传输、辐射、散射、变换、检剩以及微波与光波的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应用。

近年来更进一步向光纤通信、估息处理等领域延伸。

研究内客大多交接结合国民经[济中重大攻关项目或本学科国际研究的前沿。

本专业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傅士学位、项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招收外国来华博士和项士研究生。

现有教授、副教授近20名,学科带头人是著名的微波、光纤专家中科院院士黄宏嘉教授。

经过“七·五”、“八·五”重点建设,本专业拥有上海特种光纤重点实验室、电磁场辐射与散射实险室及毫米波实验室等,承担国家和市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

近年来获国家发明奖、优秀教材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十多项,井主持召开了国际性学术会议多次,与美、德、日等日学术界建立有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在国内外有较高知么度。

‘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注重锻炼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和创新能力,对于有志继续深造的品学兼优硕士研究生可直接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01.光纤技术与应用02.微波与光结合技术03.微波毫米波测量新技术,04.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05.电磁散射与电磁兼容技术指导教师:黄宏嘉院士、徐得名教授、钟顺时教授、马哲旺教授、王子华研究员、王廷云教授、姚寿铨研究员等招生人数:15名考试科目: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4.464电磁场理论基础5.微波技术(在复试中进行)参考书目:《电磁场理论基础》钟顺时钮茂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微波技术基础)(第—J版)廖承恩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年《微波技术基础》(第一版)姚德森毛钩杰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年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代码:080904)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电磁信号(高频、微波、光波等)的产生、交换、发射、传输、传播、散射及接收等有关的理论与技术和信息(图象、语 音、数据等)的获取、处理及传输的理论与技术两大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具有独立开展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高 层次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科研及开发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微波毫米波及光波理论、2.微波毫米波技术及应用、3.光纤光电子技术及应用、4.微波、光通信与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三、学制及学分1.对于按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的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要3年。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35分(含开题报告2学 分)。

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要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7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45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专业综合知识答辩2 学分;博士层次课程不低于8学分)。

2.对于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的普通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要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10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博士层次课程不低于8学分)。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ES45201★高等电磁场理论★(3) ES45202★介质导波结构及应用★(3.5)ES45203★电磁场数值解法★(3.5) ES45204★微波系统与工程★(3)专业课:ES44201 微波电路原理与设计(3) ES44202 天线技术基础(3)ES44203 光电子学(2) ES45211 固态电子学基础(3)ES45213 光波导技术(2) ES45215 毫米波通信技术(2)ES45221 现代微波测量(2) ES45222 耦合模理论(2)ES45223 现代天线设计(2) ES45224 电波接收技术(3)ES14202 快电子学(3) IN05102 数字信号处理(II)(3)IN05121 移动通信工程(3) CN05112▲实变与泛函▲(4)ES46201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题(2)备注:1. 带★号课程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科目;2. 带▲号课程为博士层次必修课,硕士层次选修课。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2018-2019考研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考研学校排名是广大考研学子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大学生必备网整理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具体榜单,供大家参考。

在2018-2019年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考研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东南大学,排名第二的是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三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数学科学学院的基础数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十。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原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1958 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中的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子物理专业的基础上建系,1996 年改现名至今。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子学系逐步形成了理、工科的有机结合,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部科技进步奖、中国船舶公司科技进步奖、全国工业新产品奖、国防工办重大改进成果奖、国防工办科技成果进步奖等多项。

早在“八五”期间卫星和无线通信实验室就完成了 TDM/CDMA VSAT 系统的设计定型,可以进行小批量生产;同时,卫星和无线通信实验室研究的卫星通信系统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子科技科学技术特等奖。

1997 年我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实现了国内第一套建立在广州-深圳国家光纤干线上的波分复用光纤通信工程,开创了我国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的新纪元,随之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群体性突破。

量子电子学专业的铷原子钟与光抽运铯原子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4 年实现高质量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05 年实现我国第一个原子激光,2008 年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双路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信源监控实验,2009 年研制成了世界上最快的物理真随机数发生器。

杭电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培养方案

杭电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学院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代码:08090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实际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人才,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具备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成果。

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1.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代码:080901)研究方向:①薄膜电子学与器件②射频电子器件③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④磁电子学与器件⑤光电集成及检测技术。

2.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0902)研究方向:①集成电路设计及EDA技术②新型电子器件设计及应用系统③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④光电信息处理系统⑤射频电路设计与应用⑥非线性电路与应用⑦嵌入式系统应用⑧智能信息处理系统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代码:080903)研究方向:①ASIC 及系统集成电路设计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③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④抗电磁干扰技术⑤RFM/NEMS及集成新技术。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0904)研究方向:①天线理论与技术②微波技术与微波通信③电磁散射与电波传播④微波声学与MEMS ⑤移动通信与无线接入。

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统计学)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智能计算与决策分析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一、学科专业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是与电类相关的其它学科发展的基础。

西安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二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理学硕士生的培养工作主要依托理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

理学院现有7个教学科研机构,分别是应用物理系,应用数学系,大学物理教学部,大学数学教学部,工程制图与CAD教学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数学与CAD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工程学院现有6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分别是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电子信息系、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

两院师资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目前有教授26人,副教授75人。

形成了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与无线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计算物理、量子信息调控、密码与信息安全、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和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2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厅局级奖励16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本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080904)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
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具备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对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撰写科学论文。

2、博士研究生:
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要求基础之上,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理论和实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独立从事科研工作中,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在开展所从事研究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中,具备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动向。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用英语熟练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能撰写并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科学论文。

二、学科介绍
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1) 极高频段电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人工电磁材料及在无线电技术中的应用;
(3) 射频、微波及光电子器件与应用。

2、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
本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学者,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目前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和高工4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电子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作为手段,探索新型电子材料,研究其中有关物理过程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的微波和太赫兹电子器件和系统,并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目前,本学科不仅开展了大量国际前沿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也开展应用和工程化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3、近期承担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
本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的研发项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期主要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有: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太赫兹辐射的高灵敏检测技术基础研究;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超导结型器件的物理、工艺及应用基础研究;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磁性复合材料以及光子共振介质中负折射特性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原理及制备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固体微结构的量子效应、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科技部863课题:新型遥感器技术/THz频段高灵敏度超导探测/接收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课题:新型人工电磁媒质的等效媒质理论、设计方法与实验研究国家重点基金:应用于天文探测领域的超导太赫兹成像技术研究。

三、学制
1、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5-6年;
2、分阶段培养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术型硕士生学制为3年;
四、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电子信息前沿(2学分)
(以上必修)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学分)
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3学分)
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3学分)
(以上3门选修2门)
C类:
微波理论与技术(上)(4学分)
微波理论与技术(下)(3学分)
微波测量(实验)(4学分)
现代电子工程进展(3学分)
D类:
数值计算方法(3学分)
电磁散射与测量技术(2学分)
材料电磁特性测量方法与技术(2学分)
薄膜结构与技术(3学分)
人工电磁材料(3学分)
超导电子学(4学分)
现代微加工技术(实验)(3学分)
太赫兹技术(2学分)
(二)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高温超导体的物性与结构
超导电子学高级教程
高级电磁理论
人工电磁材料理论和设计分析方法
现代微波和毫米波基础
五、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
针对每位博士生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导师指导小组,“学位论文为主,课程为辅”。

博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应完成大部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二学期末进行博士生资格考核,经博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

硕士生采用专业指导小组的形式,以课程为主,论文为辅。

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A类、B类和大部分C类、D类课程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3、学分要求:一般为32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包括本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

其中A类为8学分;B类:3门为8学分,C类2-3门共6-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

在D类课程中,原则上要求理工科硕士生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读的硕士课程不少于3-4学分。

六、考核
1、A类、B类、C类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由有关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工作。

2、D类课程可采取研究论文、答辩与写专题综述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
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验性课程必须完成实验,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4、硕士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
已修课程、论文进展情况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

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并实行评优分流。

提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建议终止攻读硕士学位。

七、论文和答辩
1、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要体现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选题应和导师的科研任务结合,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选定研究课题及课题方向、范围,并公开作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完成的期限等,并在各阶段进行必要的检查。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计划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

2、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须按照《南京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论文答辩并申请学位。

八、硕博连读和直博生
1、硕博连读研究生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中考核选拔产生。

硕士研究生应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平均学习成绩以及中期考核在优良以上者,可以申请硕博连读研究生。

在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时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考核和选拔,考核内容包括:(1)考察对相关研究方向的了解和文献查阅的综合能力;(2)考察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考核方式以专家面试为主。

合格者于第3年转入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主要进行博士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

为了保证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转入博士阶段培养的研究生人数应不超过参加资格考试人数的85%。

2、直博研究生
直博研究生在免试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选拔产生。

其培养及考核办法参照硕博连读研究生进行。

九、参考书目:
正弦电磁场 R. F. Harrington著
电磁波理论 Jin Au Kong著
常用计算方法张善杰,唐汉,高瑞章编著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沙湘月,伍瑞新编著
IEEE Tra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
IEEE Trans. on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IEEE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Magzine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
Optics Express
Optics Letter
电子学报
微波学报
电波科学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