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雨后 望洞庭) 教学设计(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亦、抹、宜”等生字,读准“抹、磨”2个多音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断、楚、至”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抓诗歌意象,感悟、体会诗歌意境。
4.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视频和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知道哪些祖国山河的美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祖国壮丽的山河吧!(课件播放天门山的视频)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的天门山,你们看了这个视频之后都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3.过渡: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或风光秀丽,或雄伟壮阔。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唐代诗人李白在25岁那年,便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课件出示天门山相关链接,板书课题)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
4.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学生理解诗歌题目含义。
望:从远处看。
5.过渡:诗人从远处看天门山,都看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作者的相关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指名学生对诗歌进行朗读,检查学生对朗读的预习情况。
3.对学生朗读的字音等进行纠正。
4.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根据范读,画出课文停顿的地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6.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断、楚、至、孤、帆”,指名学生朗读,指导书写笔顺,对易写错的字进行警示。
“楚”下面部分不是“定”;“孤”右边部分是“瓜”,不是“爪”。
“断”: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全部剪断了,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头。
7.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注意抑扬顿挫。
(2)注意节奏,语速可放慢。
8.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听朗读的停顿节奏,教师指导。
9.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1.学生默读古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天门楚江青山孤帆日
2.学生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开:劈开、断开。
回:回旋。
出:出现。
孤:一只。
3.课件出示第1句。
句段1:天门中断楚江开
(1)课件出示天门山图片,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朗读句子。
(2)圈画出自己认为用得生动、形象的字词。
(3)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原因。
(4)教师对学生口语和叙述表达相机指导,可结合实际动作理解。
断、开。“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是冲开、撞开的意思。“断”“开”这两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水劈山断的壮观景象。
(5)教师在黑板上用线条画出天门山,让学生体会天门山的高大雄伟。
(6)过渡:天门山,顾名思义就是通向天山的门,传说天门原本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你们知道是哪把利剑吗?(在黑板上画出楚江的线条)
(7)引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楚江”。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8)这样雄伟的山被江水冲断,我们感受到了水是什么样的呢?
湍急、汹涌、奔腾。
(9)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
4.课件出示第2句。
句段2:碧水东流至此回
(1)教师画江水回旋、向北流。想想老师画的是什么?
(2)楚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结合板书和手势来说)
(3)这是什么样的水?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水?
碧水。还可以说是清清的水、绿绿的水。
(4)结合第1句,想象眼前浮现的画面。
(5)学生想象画面,请学生起来描述,教师相机指导口语和叙述方式。
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
(6)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5.过渡:“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碧水东流至此回”借水势衬出了山的奇险,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感受一下吧!
6.齐读第1、2句,感受天门山的奇险,楚江的汹涌澎湃。
7.课件出示第3、4句。
句段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教师画两座山相对、一只船和太阳。思考:青山是如何“出”的?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讨论“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体会诗句中“出”所描写的情形。
(3)“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妙在何处?
“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蕴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4)出示有天门山、绿水、白帆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诗中有画的美感。
(5)学生欣赏课件,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8.学生跟着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的节奏和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