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1)

合集下载

闽南独特民俗文化简介

闽南独特民俗文化简介

闽南独特民俗文化简介
闽南的民俗文化有很多,但最吸引我的是“泉州八景”。


谓“八景”就是:清源山、开元寺、南音、东石木偶戏、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石湖温泉。

这“八景”都是历史悠久的,历史上的名人对这“八景”都有很高的评价。

清源山,是泉州市区自然风景名胜,位于泉州城东,海拔657米,为泉州名胜地之一。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景色宜人。

清源山分前山和后山。

前山由安平桥、石佛、天后宫等景点组成;后山有摩崖石刻,集“儒、释、道”于一体。

清源山是国家5A级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福建省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

安溪铁观音位于南安市石井镇境内的铁观音广场上,其“风从水上来”的传说为泉州八景之首。

安溪铁观音“观音韵”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的音乐理论。

石湖温泉是全国四大温泉之一。

这里冬暖夏凉,水温在40~60℃之间。

水质无色、无味、透明,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据说喝了这里的水可以“洗去尘垢”。

—— 1 —1 —。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系指生活在福建地区的人共同创造的(主要是闽南人),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

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

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

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

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文化内涵: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俗称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楼式”的闽南侨乡民居“番仔楼”也是其代表作。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

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博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车鼓弄是集说唱、表演合一的民间歌舞艺术,是古代弄戏的遗存形式。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


闽南戏曲 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提线木偶戏、布袋戏 南音
Company Logo

闽南商业精神的历史文化解读 闽南商人重商、务实逐利精神; 冒险进取、“敢拼爱赢”的风格; 兼容和开放的气质; 家族经营、爱打侨牌的经营特点。
Company Logo

4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十 一五”期间,我国要确定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继闽南、徽州和热贡之后,我 国的第四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08年11月14日,由文化部命名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区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仪式,并向四川省、陕西省授羌族文 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标牌。

Company Logo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羌族历史悠久,羌族文化从语言、服饰、饮食、村落布局、民居建 筑、风俗习惯、礼仪节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均与羌族人民的 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展现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 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汶川特大地震中,羌族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关于抢救保护羌族文化的指示精神,文化部与四川省、陕西省积 极配合,商讨地震灾区包括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方案,组织专 家对《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确定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范围,即羌族主要聚居区茂县、汶 川、理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及毗邻的松潘县、平武县、黑水县, 陕西省宁强县、略阳县等部分相关地区。
Company Logo

闽南文化内涵 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 狭义中包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 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闽南文化特色及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特色及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特色及传统文化
1、语言文化: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流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

2、建筑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崇武古城)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

3、宗教文化: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4、民俗文化: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

5、饮食文化:闽南菜的发展与传承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它从泉州发源,流传到漳州、台湾、厦门等闽南文化圈中。

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

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

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第一篇: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作为一个出生在福建的人,我的家乡拥有丰富而特别的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融合了多种元素,包括宗教、语言、建筑、饮食和传统艺术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我家乡的闽南文化,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闽南地区的主要宗教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这三种宗教在这里相互融合,共同影响了闽南地区的精神生活。

儒教的思想在闽南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仁爱、孝道和忠诚。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佛教则强调放下世俗欲望,追求解脱和慈悲。

宗教信仰贯穿在闽南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庙宇里祭祀神明,还是在家中摆设神像,都体现了闽南人对信仰的虔诚和崇敬。

其次,闽南话是闽南地区最常用的方言。

闽南话有着独特的音韵和语法,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

闽南话不仅仅是一种日常交流的语言工具,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闽南话,人们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丰富的文化内涵。

闽南话富有诗意,歌舞的演唱和戏剧表演常常使用闽南话进行,这使得闽南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

另外,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闽南建筑以土楼为代表,土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被誉为“土木堡垒”。

土楼的特点是结构坚固、宽敞明亮,能够抵御台风和火灾。

土楼的造型独特,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不同形状,内外都有楼层,住户可以生活和生产在同一楼层。

土楼还是闽南地区族群文化的象征,每座土楼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历史背景。

闽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同样非常丰富多样。

闽南菜以色香味俱佳、独特细腻而闻名。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福建红糟肉、擦粉鱼和鲍鱼翅等。

福建红糟肉是一道传统的家常菜,制作精细,色泽红亮,味道酸甜可口。

擦粉鱼是一道独特的闽南菜,以新鲜的活鱼为主料,以特制的粉皮擦拭鱼身,使鱼肉更加鲜嫩可口。

鲍鱼翅是一道高级的海味菜品,制作繁琐,口感鲜美,被誉为福建菜的代表之一。

闽南传统文化范文

闽南传统文化范文

闽南传统文化范文闽南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闽南地区包括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闽南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民俗风情而闻名于世。

闽南传统文化以庙会、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为特色。

闽南地区的庙会活动非常丰富多彩,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

其中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是泉州石狮庙会,它是中国四大庙会之一、泉州石狮庙会以狮舞和花灯为主要表演形式,属于闽南地区的民间艺术。

闽南地区的狮舞形式独特,舞者身穿狮子皮,采用跳跃、蹦极、翻滚等动作,寓意祈求好运和吉祥。

闽南的花灯制作精美,多彩多样,成为庙会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也对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闽南地区信仰的主要宗教为道教、佛教和妈祖信仰。

道教和佛教作为中国古代三教之一,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

妈祖信仰则是闽南地区的特色宗教信仰,妈祖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保护神,被视为渔民捕鱼和航海安全的神灵。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妈祖的生日,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如妈祖游行、舞狮、舞龙等。

闽南传统文化还以宴席文化和剧曲传承为特色。

闽南地区的宴席文化讲究丰盛和热情,菜肴丰富多样,有闽菜、客家菜、潮汕菜等多个菜系。

闽南地区的饭店、茶楼等场所专门设有雅座和酒席,以接待宾客和举办盛宴。

雷锋堂是传统的潮汕客家宴席场所,是闽南宴席文化的代表。

剧曲传承是闽南地区非常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代表了闽南传统文化的精髓。

闽南地区的剧曲有闽南戏、潮剧、客家戏等多个剧种,各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闽南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变迁。

如今,虽然时代变迁,但闽南传统文化依然在闽南地区生生不息,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和传承。

尤其是近年来,闽南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宣传,不仅在国内受到关注,也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这些都为闽南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总之,闽南传统文化是福建地区独特的一部分,以其庙会、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特色而闻名于世。

福建闽南文化的家乡风俗

福建闽南文化的家乡风俗

福建闽南文化的家乡风俗福建闽南地区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地方,其独特的家乡风俗传统被世人称颂。

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把美好的风俗传统传承下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乡风情。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敬神尊祖,讲究礼仪,崇尚传统,尊重老人,注重团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在闽南地区,祭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每逢清明、重阳、农历七月等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搬出祭祖用具,整理祖坟,烧香祭拜祖先。

人们认为祭祖是传承血脉、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先人的一种尊重和感恩。

祭祖活动充满着庄严而神圣的氛围,凝聚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家国情怀。

此外,福建闽南地区的家乡风俗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过年期间,人们要回家团聚,一家老小共度美好时光;每逢传统节日,人们要亲手制作各种美食,如年糕、糕粿等,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每当有重大活动,如结婚、丧礼等,人们都会按照传统礼俗进行庆祝或悼念,彰显了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在福建闽南地区,尊老敬老也是一种传统美德。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社会交往中,人们都对老年人充满敬畏之心,孝顺父母、照顾长辈是每个人的天职。

老年人在家庭中享有重要地位,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被视为宝贵财富,为子孙后代传授道德规范和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福建闽南文化的家乡风俗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凝聚着家庭美德和社会凝聚力的文化符号。

这些家乡风俗的传承与发扬,不仅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家国情怀的传递,为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家乡风俗,让闽南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让我们的家乡风情永不凋零。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
闽南地区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汉族、闽南族、客家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建筑、饮食、民俗、艺术等多个方面。

闽南话
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汉语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闽南建筑以土楼为代表,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闽南美食以海鲜、糕点、小吃为主,口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和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木偶戏等,这些活动都是闽南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些传统文化不仅是闽南地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闽南文化传统文化,让它继续发扬光大,为后人传承。

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闽南文化,让这份宝贵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会继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关于闽南文化的作文(精选12篇)

关于闽南文化的作文(精选12篇)

闽南文化的作文关于闽南文化的作文(精选12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闽南文化的作文(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闽南文化的作文篇1我热爱闽南文化,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它也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她就像一颗星永远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以前的我总是认为闽南文化一点也不出名,只不过古人在闽南地区留下了非物质遗产,但自从我看了那次的梨园戏,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那一次,学生记者团组织参加了观梨园戏的活动,我欣赏到了《陈三五娘》中的《赏花》,这让我久久的陶醉。

你看,演员们的动作时多么的眼花缭乱,五娘和益春在舞台上感叹这春天的美好,却又哀叹着花易落得季节。

欣赏了《赏花》我才真正明白,闽南文化不是什么古人留下的非物质遗产,它还有更广阔的天空,之所以有这些演员在艰苦中磨练,才能为闽南文化增添一份光彩。

除了梨园戏另外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南音和提线木偶,提线木偶也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它必须要好的技术才能控制好木偶,否则线就会乱掉。

南音也很出名,它的曲调非常的优美,它利用各种民间乐器演奏出各种优美的曲调,每次听到南音我都会被这美妙的音乐久久陶醉。

我把参加闽南文化的活动告诉好朋友,她也不禁赞叹闽南话,还说闽南文化是一颗星永远闪烁着光芒,永不熄灭。

在我的课余时间里我也经常了解一些关于闽南文化的节目和有关书籍。

闽南文化永远是那样的灿烂,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弘扬闽南文化,让闽南文化的光芒永不熄灭。

闽南文化的作文篇2我虽不是闽南人,但是我五六岁时就来到了厦门,也有六七年了,在这里我过了许多闽南地区的节日,因此,对于闽南文化我也算是熟悉。

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行政区划、语系等各方面,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区均合称为闽南。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 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

其内涵十分广 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 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 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 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 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 “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1.普渡与祭祖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

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

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铺” 一语的初始。

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 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 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

人 东西打架。

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 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 祭祀祖先。

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 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

而现在的泉州,在 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 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 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 —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三十六 老人们的 为集中、 们常为买 由抽签决 依旧家家 分乡村都 整个旧七 渡,但任 要祭祖先 三部曲一缘”。

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

最终仪式 的人们还要做“水普”。

泉州郊区有个渔村,旧历 七“普祀?普渡”。

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 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

摆好祭品后要卜问, 的各家则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庙烧香、供奉酒菜、“烧 闽南城区旧式住房的普渡和乡村类似, 都是在天井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

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 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 金、放鞭炮。

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 卜问普渡公之后才可以烧金、放炮送普渡公走。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福建闽南地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发源地,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闽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闽南地区,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闽南地区的木偶戏、布袋戏、歌仔戏等传统戏曲形式在当地广受欢迎。

这些戏曲形式以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和剧情内容吸引着观众,传承着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扎染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和文化传统,展现了闽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游客。

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呈弯曲的飞檐形式,建筑内外装饰精美,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除了艺术和建筑,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多样,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

许多宗教建筑和庙宇也成为了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景点,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最后,闽南地区的美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而著称。

著名的闽南菜系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精致的烹饪工艺吸引着众多食客,成为了闽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福建闽南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建筑风格、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都展现了闽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闽南地区的文化内涵,更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寄托。

希望闽南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简介

闽南文化简介

闽南文化简介说起闽南,嘿,那可是个有味道的地方,满满的都是故事和风情。

咱们先来聊聊这闽南文化,它就像是一碗热腾腾的海蛎煎,外焦里嫩,鲜香四溢,让人一尝难忘。

你走在闽南的街巷里,耳边就能听到那软糯的闽南话,像是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温柔又带着点俏皮。

老一辈的人聚在一起,用这独特的语言聊着家常,那种亲切感,就像是回到了童年的老屋,心里头暖洋洋的。

说到闽南,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些古老的建筑了。

红砖古厝,一座座错落有致,就像是从历史画卷里走出来的。

那红砖,红得鲜艳,红得热烈,就像是闽南人对生活的热爱,从不褪色。

屋顶上的燕尾脊,高高翘起,像是在诉说着这里的辉煌与梦想。

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上,整个闽南都笼罩在一片温馨祥和之中。

当然啦,闽南的文化可不止这些。

这里的戏曲,也是一绝。

歌仔戏、高甲戏,那唱腔,那身段,一板一眼,都透着浓浓的闽南韵味。

尤其是那歌仔戏,唱词里藏着家长里短,道尽了人间烟火。

每逢节假日,村里的戏台上总是热闹非凡,乡亲们围坐在一起,看得津津有味,那叫一个过瘾!再来说说闽南的美食吧。

那可真是个个都是宝啊!海鲜就不用说了,新鲜得能掐出水来。

还有那土笋冻、沙茶面、烧肉粽……每一样都是舌尖上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就说那土笋冻吧,看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Q 弹爽滑,再蘸上点特制的酱料,哎呀,那滋味,简直了!闽南人还特别讲究“人情味”。

邻里之间,就像是一家人一样,谁家有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这种淳朴的民风,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那份热闹和喜庆,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除了这些,闽南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节庆活动。

比如端午节的时候,除了划龙舟、吃粽子外,闽南人还会举行“抓鸭子”的比赛,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还有中秋节的博饼活动,也是闽南的一大特色。

一家人围在一起掷骰子,欢声笑语不断,那份快乐和幸福,真是难以言表。

总之啊,闽南文化就像是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闽南文化.ppt课件

闽南文化.ppt课件
闽南 文 化.p pt
• 闽南语的历史 •闽南语特色小吃 •闽南建筑
•闽南节日
•闽南民谣 •闽南歌曲 •闽南宗教文化

闽南语,乃是闽语的一支。中国汉朝末年的三国时代,中 原发生战乱,难民开始进入福建, 造成原有“百越族”土 著民族的语言发生变化,而逐渐形成了最初期的闽语。然 而,汉人大规模入闽,则是始于“永嘉之祸”,由于晋室 南迁,大批北方汉人入闽,而带来了3世纪时北方的口语 音,亦即所谓“十五音系统”,而“泉州语”亦于此时渐 渐形成。 唐代时,陈政、陈元光父子带兵入闽平乱,进而屯垦漳州, 带来了7世纪的北方的中古音;10世纪时,王潮兄弟又带 军队入闽平黄巢之乱,也带入了当时的中古音。从以上的 两批移民,所带来的北方口语,经过一番演变就形成了所 谓的“漳州语”的基础。
闽南节日文化
普渡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曰道教中 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曰。人们把七月的普渡称“正普”, 从七月初一起,各铺境乡村轮流普渡,在晋江,“初一起,青阳内头李, 初二杏厝王……”逐曰按序,至七月三十曰。而泉州城内有38个铺,因此 各铺轮流举行普渡的时间只好有所伸延,自农历六月二十九曰至八尺初 二曰,如适逢闰月,又得复始重普。闽南规模最大的普渡,首推石狮的 “龟湖大普”,即把龟湖的13个村落分属12个生肖(其中后安和仑后合 属猴),12年各轮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请,民间有“闻名龟湖大普渡” 之俗谚,泉州的安海镇因为有24个镜,因此这个节日在7月鬼节月令, 分24天举行普度活动。 在漳州,这个节日也大致相同,文章开头提 到的:吃普渡,意思就是大家相互宴请吃好料,而这个举动是因为普渡 带来的,所以他可能就简称吃普渡了吧。我们用图片来了解白水镇的普 渡吧。 在厦门,过普渡的习惯仅在周边的行政区域有,比如同安。 热闹程度和泉州一带比起来就稍逊了。 据说,有的当地政府禁止普 度,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各乡各镜轮流普度请吃喝长达大半个月,不 仅宴席丰富,有的地方还搭台唱戏,节日氛围赛过春节,给生产经营带 去了困扰,也有人非常赞同这个节日,认为大家可以借节日走亲访友, 对于这个节日的好于坏本文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驴友们可以选择每年 的农历7月来旅游。

闽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闽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闽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闽南地区是指中国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带,因其历史文化底蕴浓厚,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宝库”和“中国的南方文化圣地”。

闽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是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的来源,其中尤以语言、书法、建筑和商业文化著称。

一、语言文化闽南地区拥有独特的福州话和客家话两种方言,其中福州话因其柔和和词藻优美而备受赞誉,被誉为“华南第一方言”。

福州话与官话的区别在于它的发音轻柔,词藻优美。

福州话作为一种地方语言,它不仅有自己独特的语音体系和语音规律,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语法、词汇和短语。

福州话中最知名的即是“白话文”,是一种非常优美的文学风格,以句式简洁、词汇深刻、含义深远,韵律和押韵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白话文这种文学风格在文学、武侠小说、电视台等媒体中被频繁使用,被西方人称为“华南的温情”。

二、书法文化福州派书法,即是指福州、闽南一带刻苦书法的风格。

福州派书法又称为“南派书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流派,它源于隋唐时期,成熟于南宋时期。

福州派书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广为人知,影响力在南方书法中居于重要地位。

福州派书法的特点在于硬朗紧凑,以动态笔法著称,经常带有强烈的前进动势。

其特征包括画面灵动、力度刚健、自然活泼和渐进性等方面。

福州派书法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福州四家”,包括王義之、漆良、王珂、肖吉泉等四位书法家。

三、建筑文化闽南地区的建筑文化风格独特,尤其是闽南土楼,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建筑,尤以闽南大地上的土楼为瑰宝。

土楼又称“土垒菜花”,是闽南特有的一种建筑风格,以独特的建筑规划、建筑技术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土楼常常呈圆形或方形,有月亮楼、圆楼、方楼等多种类型,它们不仅是居住和防御的功能类建筑,还是集中展示闽南地区文化、历史和传统艺术的重要场所。

土楼内部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壁画、石雕、木雕和泥塑等传统技艺,这些技艺均源于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

四、商业文化闽南地区的商业文化以传统手工艺以及福州酒、兴泉酒、饴糖和闽南沙茶酱等特色产品闻名于世。

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

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

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闽南地区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传统文化区域,以其独特的闽南文化而闻名。

闽南文化是该地区独有的文化遗产,它融合了多个民族、宗教和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建筑、语言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家乡的闽南文化,并探讨其特色和重要性。

一、文化传统闽南文化的形成源于该地区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闽南地区经历了移民、贸易和战争等多个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汉族、闽南人、客家人和其他少数民族都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而这一切最终融合成为了闽南文化。

二、语言与文字闽南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闽南话的广泛使用。

闽南话作为一种方言,独特地体现了闽南地区的文化氛围。

该方言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文学、戏曲、歌曲等艺术形式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方式——闽南语注音字母,用于记录闽南话的音节。

这个独特的文字系统对于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建筑艺术闽南的建筑艺术也是这一地区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红色的瓦片而著名。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精巧的门楼、神龛、庙宇和传统民居。

闽南建筑注重细节和比例,每个雕刻和装饰都经过精雕细琢,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四、艺术形式闽南地区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闽南傩戏和木偶戏。

闽南傩戏是一种宗教仪式,以神秘的神话故事和华丽的服饰为特色。

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化身为神明,向观众传达美德和智慧。

木偶戏则是一种传统的戏剧形式,以木偶为媒介,通过操纵木偶来讲述故事。

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并成为了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节庆习俗闽南地区有许多独特的节庆习俗,其中包括元宵节、清明节、龙船节等。

这些节庆活动融合了宗教、传统和艺术,为人们带来了喜庆和娱乐。

比如,元宵节时,人们会举行花灯展览和猜灯谜的活动;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并参与拜祭仪式;龙船节则是人们划龙船、舞狮和放烟火的好时机。

闽南文化.ppt

闽南文化.ppt

闽南节日文化
普渡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曰道教中 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曰。人们把七月的普渡称“正普”, 从七月初一起,各铺境乡村轮流普渡,在晋江,“初一起,青阳内头李, 初二杏厝王……”逐曰按序,至七月三十曰。而泉州城内有38个铺,因此 各铺轮流举行普渡的时间只好有所伸延,自农历六月二十九曰至八尺初 二曰,如适逢闰月,又得复始重普。闽南规模最大的普渡,首推石狮的 “龟湖大普”,即把龟湖的13个村落分属12个生肖(其中后安和仑后合 属猴),12年各轮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请,民间有“闻名龟湖大普渡” 之俗谚,泉州的安海镇因为有24个镜,因此这个节日在7月鬼节月令, 分24天举行普度活动。 在漳州,这个节日也大致相同,文章开头提 到的:吃普渡,意思就是大家相互宴请吃好料,而这个举动是因为普渡 带来的,所以他可能就简称吃普渡了吧。我们用图片来了解白水镇的普 渡吧。 在厦门,过普渡的习惯仅在周边的行政区域有,比如同安。 热闹程度和泉州一带比起来就稍逊了。 据说,有的当地政府禁止普 度,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各乡各镜轮流普度请吃喝长达大半个月,不 仅宴席丰富,有的地方还搭台唱戏,节日氛围赛过春节,给生产经营带 去了困扰,也有人非常赞同这个节日,认为大家可以借节日走亲访友, 对于这个节日的好于坏本文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驴友们可以选择每年 的农历7月来旅游。
闽南特色小吃
调查闽南民间艺术种 厦门的也很多 主要有土笋冻、海蛎煎、面线糊、炒面线、 薄饼、烧肉粽、花生汤、 类及情况 :杨劲怀.林伟 韭菜盒、炸五香、油葱果、 沙茶面、虾面、东粉鸭、海蟹糯米粥、芋包、圆子汤、 樊.柯婉君 炸枣、糯米炸、贡糖夹饼等等 1997年,“烧肉棕”、“沙茶肉面”、“花生汤”、 调查政府出台的有关于 “炒面线”等四种厦门小吃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1998年,厦门 保护闽南民间艺术的措 又有28种小吃被福建省烹饪协会认定为“福建名小吃”,其中有好清香大酒店(总 施:苏培进.杨华峰 店地址:湖滨中路85号)选送的韭菜盒、芝麻地瓜、葱糖卷、薄饼,有新南轩酒家 (总店地址:思明南路17-39号)选送的炸五香、鱼丸、年糕、萝卜饼,有吴再添 小吃店(地址:大同路49号,)选送的油葱、芋包、咸,有黄则和花生汤店(地址: 中山路22-24号)选送的馅饼、炸枣、面线糊、豆包,有双全酒家(地址:中山路 321-333号)选送的海蛎煎、肉羹汤等。 由于这几家风味小吃店的品种丰富且规模 较大,在厦门已是家喻户晓,许多来到厦门的外地游客也可慕名而至一饱口福。除 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吃店或由于规模略小,或由于地处深巷,或由于品种单一,也 就不为外地人所知,但是他们在厦门的名声与味道并不亚于上述这几家,外地游客 实地采访:陈凌菲.王雅蓉 很有必要到这些小店中品尝一番,在领略厦门正宗风味小吃的同时,还能在走街串 设计问卷调查:吴莉莉.吴思怡 巷中对鹭岛的风土民情多出几分细致的了解。 分发问卷:林伟樊.柯婉君.苏培进. 杨华峰.吴思怡 PPT:杨劲怀.陈凌菲 撰写报告:吴莉莉.王雅蓉

(完整版)闽南文化简介

(完整版)闽南文化简介

服饮风建民名 饰食俗筑间人
工 艺
榜舍龟
敬 天 公
攻 炮 城
闽南民居 “红砖文化区”
• 洛阳桥
惠安石雕
• 中国传统雕刻技艺之一,作为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 发展,仍然保留着非常纯粹的中国艺术传 统,保持着很完整的延续性,至今未被西 方外来文化所异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 南 语
酒干倘卖无,闽南语“有酒瓶子卖 吗”的意思,是收酒瓶的叫卖语。
• “八闽名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宋 乾道四年泉州知事王十朋胸怀澎湃写下这 一对联并悬挂在州衙门前,跨越千年的广 袤时空,历史的风雨模糊了前人的字迹, 而印证着以历史名城泉州、厦门、漳州为 代表的闽南文化的豪迈之语却在历史的卷 轴里愈发清晰可见……被誉为“红砖文化 区”的闽南民居;讲究“五境之美”的茶 文化;最富地方特色的民间民谣;著名的 惠安石雕、漳浦剪纸、厦门漆线雕等民间 工艺美术;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 梨园戏、南音;中国八大方言之一的闽南 语郑成功陵墓
•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 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 社会活动家,福建厦门市集美 区人,厦门大学、集美中学、 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 民医院等,均由陈嘉庚创办。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 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 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 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生 前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 帜、民族光辉”。厦门大学、 集美大学两校师生都尊称其为 “校主”。晚年的陈嘉庚,请 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 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南音
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中
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天文学家 苏颂,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思想家、文 学家李贽,音韵学家陈第,学者、书法家 黄道周、蔡襄,文人严羽、杨亿、柳永, 史学家郑樵、袁枢,民族英雄郑成功、林 则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铁路 建设专家詹天佑等。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 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

衰退不变迁
元代,泉州港虽然获得更迚一步的发展, 成为全国乃至全丐界最大的港口,其海上 交通不经济的发达也达到了最高峰。但是, 元蒙统治者实行的军事与制和严厉的民族 歧视政策,使闽南文化丌但没有不经济再 同发展,反而遭到很大的摧残开始走向了 衰退。 闽南文化虽然在解除异族压迫乀后有了一 些生机,但却难亍再如五代和宋那样辉煌 灿烂。象南曲和梨园戏,为五代和宋产生 的闽南斱言艺术,数百年后的今天,不其 后产生的高甲戏、歌仔戏、打城戏等相比 ,在艺术档次上,显然要高雅得多。 返回
闽南人的服饰
• • 同令人眼花了乱的闽南饮食相比,闽南人在衣着上就大为逊色了。 难怪闽南有句俗话: “吕洞滨,顾嘴无顾身”。这一斱面由亍在观念上有“一吃二穿”的 思想,认为穿是给别人看,是炫耀,而吃才是实实在在的饱自己的肚 腹;而另一斱面则也同闽南、台湾的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有关。诚如 连横在《台湾通叱》里所说:“夏葛冬裘,尽堪度岁,故无狐貉乀 需。” 因此,闽南人衣着比较简单朴素,冬天极少戴帽。早年无论男 女孩子长年都打赤足,夜里洗澡乀后则穿上木屐,满街都是“呱哒呱 哒”的木屐与声。大人们也穿木屐,连妇女也丌例外。丌过他们穿的 都是油漆过的,有的还画了图案在木屐。还有的木屐跟做得如同高跟 鞋的一般。木屐一直到50年代以后才渐渐消失。 闽南最有特色的服饰当推泉州惠安崇武的妇女,上衣又短又窄, 裤子却又宽又大。肚皮往往露出一小截,而头上却一年四季又是头巾 又是竹笠裹得严严实实。被戏称为:“节约的上衣、浪费的裤,封建 的脑袋、开明的肚。”但这种服饰叧流行亍崇武,闽台其他地斱都没 有的。
茶文化
食文化
服饰
雨雾
返回目录
茶文化

返回

工夫茶丌但盛行闽南,也盛行台湾。闽南人将饮茶叨做 泡茶,泡茶的程序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功夫,胜亍喝茶。 首先当然是对茶叶的选择。闽南人喜欢喝乁龙茶,他们 认为花茶的香,叧是闻着香,非茶叶内部乀香,外部掺和,反 而近在咫尺,价格一般也低亍乁龙茶,却始终难亍打入闽南市 场。闽西客家人的山茶,则嫌其“冷”,易伤脾胃。而丏由亍 山茶在制作上未过二遍火,茶色较淡,清汤寡水,招待客人时 丌好看,因此也丌流行。最负胜名的是安溪的乁龙茶。闽台的 茶行,过去无丌标榜自己为正宎安溪茶行。乁龙茶丨以铁观音 为上品,其次为黄旦。铁观音如青橄榄,初入口略有苦涩,入 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究。黄旦则丼杯即有淡淡的幽香,入口 香醇,叧是回味略差一些。闽南人崇尚为人处丐讲究永进丽长, 选铁观音为上品,而丌选黄旦,更丌选花茶,可见一斑。铁观 音丨还有许多等级,极品为红边铁观音。至亍一枝春、留香等 都叧能是丌入流的大众茶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城新姿
泉州文化总概述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 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全市拥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40处,县(市)级600多处。其中 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 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 四贤的灵山圣墓、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 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英雄 郑成功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 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 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使泉州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 客到此观光。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泉州具有薪传不息、独树一帜的 武术文化 。 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 “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 “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 路”的起点城市,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 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 洽交汇、和谐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泉州具 有薪传不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
黄笠仔也是惠安女的 独特装饰之一。这种半笠 是竹子编的,黄漆,带子 很长,沿脸上花头巾边缘 扎于颚尖上,余下的部分 则挂于笠下特备的红绒丝 环中。
头上的另一个装饰是头巾。 头巾也有不同的颜色和饰纹, 戴上头巾时多缀上各式各样的 塑料花。
另外,银饰链也是惠安女奇 特装饰的重要一项。她们穿玄绸 裤时,通常用一条丝绳带子扎紧 裤头,以银裤链挂在臀部上,以 此凸现腰部和臀部的曲线美。银 裤链最多时多达九股。银手链是 多数惠安女经常戴的,出门时, 她们要把折叠整齐的花手帕放于 腰侧衬衫口袋内,一半露出外面, 颇显风韵。 无论春夏秋冬,她们总是包紧头, 露出肚皮,上穿截衫,下着玄绸 裤,故有人说她们是:“封建头、 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
(一)惠安风情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惠安,你就会 发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母系社会, 在此之前你断然不会想到这些体态苗 条、柔弱的惠安女子竟然如此的能干: 但凡所见,小到挑水、补网,大到修 路、驾车,甚至是驾驶拖拉机等原本 应由男人从事的重活,均是女人们在 干,就连建房的工地上,竟然也清一 色的是女人。六、七百斤重的条石, 惠安女们四人一组就能轻松地抬上二 层高的楼面,让须眉男子们都自惭形 秽。由于惠安靠海,人们世代以打鱼 为生,按旧风俗女人是不能登船出海 的。男人们都出海打鱼去了,陆地上 的活儿就不分轻重都由女人们承接下 来了,长此以往形成当地独特的风俗
南音 高甲戏
梨园戏
联合国科教文组 织至泉州考察
“海上丝绸之路”
泉州木偶戏的历史
源于汉代,兴于唐宋,有 2000多年的历史 泉州素有“戏曲之乡”、“木 偶之城”、“南音之都”的美 称 唐末王审知入闽,傀儡戏 宋代,民间广为流行 明代 片断、杂技表演的“弄 傀儡”形式 ---规模宏大的历史 戏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技术大 大提高,花脸、鬼脸头像 ,活 动头像
闽南语的起源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 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 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 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 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 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 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闽南概况
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 福建的南部,从地理上可以说, 泉州,厦门,漳州,莆田,龙岩 五个地区均属闽南,但我们通 常所说的“闽南”这个说法, 具有特定的涵义,并不包含莆 田,龙岩。其主要是依据语言, 文化,风俗上来划分的,莆田 说的是莆田话略区别于闽南 话,而龙岩说的是客家话.两 地均不属闽南语系. 因此狭 义上所指的闽南仅指泉州, 厦门,漳州三个地区. 但由 于闽南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 传承下来,其影响实为深远, 其他受影响之地也通行闽南 语,也是有着一致的文化认同, 因此他们也同属闽南根源.我 们即可称其为泛闽南.
闽南语与日本文化的联系
唐朝时佛经由日本留学生用片假名记音传到日本而没用至 今,今天日本人诵读佛经,呤唱诗词时,与闽南人用闽南话 汉音诵读佛经,呤唱诗词在发音上几乎是一样的,这就解释 了为什么日语的发音和闽南语发音很相近。
台湾与大 陆闽南地 区的文化 渊源
泉州闽南文化的代表
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的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 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 名城之一,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泉州 市人口超过760万,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多的闽南人聚集区,也 是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谢谢大家

(三)惠女服饰
惠安女的服饰以奇特著称。 人群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最靓 丽的服饰便是惠安女的服饰。 惠安女的服饰以颜色艳丽著称。 除苹果绿、青兰、黑色以外,还 有白底柳条花纹或绿白相间的。 她们着装也较奇特,衣身、袖管、 胸部紧束,衣长仅及脐部,肚皮 外露,呈现出身段的曲线美,袖 子则不长,仅到小臂的一半而且 紧束,上衣下摆弧度为椭圆形。 这种上衣叫作“截衫”。裤子多 是黑色的,裤筒较宽大,裤围多 白色或兰色。因其宽阔,故移步 迎风摇曳飘荡,风韵飘逸。
堆盐
绞脸
惠安女头饰
惠安女,多么纯真质朴的 形象,分明是大海的风浪孕育出来 的无数顽强挺立的花朵。在充满诗 情画意的闽南,在如梦如幻的海边, 她们不仅以色彩鲜艳的服饰和奇异 的风俗独具魅力,更以纯洁善良、 勤劳朴实的性格和惊人的吃苦耐劳、 无私奉献的精神闻名中外,成为中 华民族劳动妇女的典型象征。惠安 女,作为大地母亲崇高形象之一, 是当之无愧的 。
木偶戏的分类
掌中木偶戏
俗称“布袋戏” 又称此为“掌中戏” 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
提线木偶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悬丝 木偶”、“线戏”、“弦丝傀儡
系有16条提线,(30)由艺人在幕后 操纵表演
婚丧喜庆 ---拔剑、插剑、弄蛇、伞 舞、织布、弄钹 表演技术,创造出提 线木偶表演为主、综合杖头木偶和掌 中木偶于一台的新颖演出形式
(二)惠女婚俗
按当地习俗,惠女出嫁三天后要回到娘家去住。 平时就住在娘家,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尽快时才到夫 家住一两天,直到怀孕后方可长住夫家。在娘家住 的时间很长,住上七八年是常见的,长则二十年, 短则最少二三年。住在娘家的媳妇俗称“不欠债 的”,住夫家的称“欠债的”。 惠女每年到夫家不超过十次,每次仅两三天。每次 回夫家时要用块布遮住脸,直到晚上熄灯后才能拿 掉,第二天必须在天亮之前回到娘家。怀孕生子也 不能生在娘家,须在夜间赶到夫家去生。 由于夫妻双方见面的机会少,就会出现结婚几年了 还认不清对方的情况。并由此而引发出一些令人啼 笑皆非的事。据说在惠安某乡王某结婚已8年,其妻 回家仅10天,因多在夜间相会,故一直认不清对方。 一次王某上街买水果,而卖者就是其妻,因两人互 不认识,还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此事被当地 传为笑谈。 惠安妇女虽和丈夫见面的机会少,但却对丈夫非常 忠心,大都没有婚外恋的现象
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 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 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 “人行善事,死后为神”, 视她升天为神
许多称谓,如“林氏女”、 “神女”、“默”、“默 娘”、“妈祖”、“婆祖”、 “灵女”、“林夫人”、
“天妃”、“天后”
妈祖传说与显灵
化草救商
神女救船
祷雨济民,挂席泛搓,化 草救商,降伏二神,解除 水患,救父寻兄,恳请治 病,收伏二怪,窥井得符, 妈祖诞降,湄屿飞升,驱 除怪风,铁马渡江,收伏 晏公,收高里鬼
令海峡,到达北美洲地区。
惠安女
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 的海边,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 惠安女,又称为汉族女子的另类。 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 闻名海内外,有人说她们是少数 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这一 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 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 分,却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 广泛的关注。她们的形象随着文 学艺术家们的摄影镜头、诗歌和 音乐走上了银幕,书刊、报纸和 五线谱,一直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 银腰带、大筒裤,戏称为“封建 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 裤”。
民间信仰功用:海上守护 神 求雨 祈晴 求子 驱 疫 战神 镇压义军 抵御外
敌(精神寄托)
妈祖文化的传播
得益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分布范围:遍及我国沿江沿海
及东南亚 澳洲的大片区 传播路线: 沿广东、福建至京津及东北
的海上漕运航线传到渤海湾 沿岸 ;由南至北,再由北沿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朝 鲜半岛和日本等,北上穿过白
闽南语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或台语,闽南话使用人数 大约6000万左右,闽南话主要分布于福建南 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大田、尤溪和 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大部分 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东南亚的新加 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 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万 人。新加坡用闽南话可以通行全国。。闽南 话做为中国除了汉语外的第2大语言体系,有 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台湾方面正大力加 强对闽南话的研究以及发扬。中国的很多有 名诗歌等古诗词,很多都得用闽南话来朗读, 方能有压韵,节奏之美。
泉州木偶戏的现状与前景
历史悠久的中国木偶艺术流传至 今,在泉州地区仍然盛行不衰。
泉州、晋江、惠安等专业木偶剧 团,其表演精彩、细腻、传神、 逼真,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誉 满中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