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
福建2014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及大纲
福建2014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及大纲一、考试性质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业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本考试大纲。
三、命题原则1.认真学习和领会《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充分体现课改理念;严格遵照本《考试大纲》的规定实施命题。
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体现发展性。
3.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4.试题要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试卷中避免出现纯识记的大分值试题。
四、考试范围中国历史、乡土历史、世界历史。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目标要求历史学科考试目标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注意过程方法的体现。
知识能力由低到高的九个层次,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要求。
具体如下:1.再认重大的历史事实、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2.再现历史的发展过程、阶段特征。
3.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简单的问题有正确判断和认识。
4. 识读简单的图、表、数据,把握历史事件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5.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6.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简单说明、辨析。
7.初步运用史论结合、辩证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做出自己的判别和解释。
历史试说明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说明一、指导思想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2014年初中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命题严格依据《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充分体现有利于选拔,有利于教学,有利于课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考查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依据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命题原则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必须体现基础教育课改理念,有利于课改工作的推动,同时还应符合初中教学实际。
为此,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命题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1.德育为先原则命题内容要准确无误。
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比例合理,难易程度适当,试题要反映出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试题重点突出德育为先的原则。
2.基础性原则学业考试是水平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不出偏题、难题。
3.综合性原则试题必须渗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既要注重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和综合,同时还要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与综合。
4.时代性原则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要与现实紧密相联。
因此,试题要体现历史与社会现实及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对重点、热点问题要给予关注,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进。
5.探究性原则命题应注重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试题的探究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四、试卷结构与形式(一)题型与赋分2.知道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
2014中考考试标准(历史)
历史(初稿)(一)命题说明1.根据2001年7月第一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有关内容为考试命题要求,结合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参考本届学生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相应内容。
严格遵照本《考试标准》的规定实施命题。
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试题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
3.体现历史课程改革理念。
命题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体现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体现历史学科素养,重视发挥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4.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5.试题主要以常见题型为主,以教材中的习题、例题及相关训练题中的题型为参考。
试卷长度与政治、地理合约12页。
(二)考试范围由于考试时间和分值的限制,确定7—9年级的部分内容为本次考试的范围(请详见考试具体内容及要求一条),原则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规定的相应内容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教材所对应的教学内容为考试的范围。
(三)内容及要求1.目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已将课程目标具体化,对历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出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因此,本标准对考试内容作出如下相应层次的规定:识记要求记住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时间、地点、人物、文献、事件等要素,识别重要的图、像、画,以及通过阅读和观察、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取历史信息,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2014年重庆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考点归纳
201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范围(一)考试范围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稳定为主,此次考试范围仅限于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部分教学内容以及乡土教材《重庆历史》的部分内容。
(二)考试形式:采取开卷、笔试(三)试题结构: 1.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35% 世界近现代:约25% 重庆历史:约10% 2.题型及分数比例:单选约30% 判断题约10% 填图识图题约10% 材料分析题约25% 简答题约25% (四)考试内容与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课标教材川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第八学习主题第11—13课;第九学习主题八年级上册:第二、三、四学习主题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第1课;第二学习主题第3课;第三学习主题7——9课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一、二、三学习主题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重庆历史上册:第4章第“四”“五”学习内容;第5章第“一”“三”学习内容重庆历史下册:第5章以上活动课内容,打“※”“★”的小字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每课导语属于考试范围,教材中的表格、插图、要考,但注释不考。
历史地图:与本次考试内容相关的历史地图(参见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和《世界历史地图册》) 2.基本要求:⑴掌握本次范围中基本历史知识(重要人物,事件,现象,概念历史发展基本线索)。
⑵能初步阅读理解归纳基本的历史材料。
⑶能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阐释问题。
⑷了解中华文明成就,认识中华文明传统。
了解世界多样性,复杂性,认识人类文明多元性。
⑸能正确识读,运用历史地图。
把握考试范围内有关历史内容分布关系。
注:今年考试内容更注重思想性,人文性。
比2013年考试内容缩减6.25%。
考试的难度,能力要求与2013年保持一致2014年重庆中考历史考点总复习历史总复习之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隋朝1、建立时间:581 年(589年灭陈统一)都城:长安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3、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②重视选拔人才;③大力发展农业;④减轻赋税徭役;⑤倡导节俭;4、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自贡市2014年历史中考范围及考试说明
综合素质(一)(历史)一、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1.命题依据命题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自贡市教育局201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的文件和通知、国家、四川省对课改考试内容和命题要求的说明以及自贡市的初中历史教学实际等为依据。
2.命题原则(1)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促使学生活泼、主动的学习,实施素质教育。
(2)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考查的要求,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在新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历史试题的功能,试题安排上注意层次性和区分度。
(4)注重试题素材的选择,体现十八大理念,加强联系生活,体现考试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5)注意试题积极的价值取向,注重中考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引导意义,进而充分挖掘考试的教育价值。
(6)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
二、命题范围和考试内容1.命题范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和八年级《中国历史》上、下册(川教版)中规定内容的范围,但命题素材不拘泥于教材。
2.考试内容2014中考范围: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第1课——第3课)第二学习主题(第5课——第8课)第三学习主题(第9课、第11课、第12课)第四学习主题(第13课、第14课、第16课)八年级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第3课、第5课)第三学习主题(第7课、第8课、第9课、第12课)第四学习主题(第14课)第五学习主题(第15课——第16课)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二学习主题(第2课、第3课)第三学习主题(第4课)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第12课——第15课)第二学习主题(第17课、第18课)第三学习主题(第19课——第21课)世界近代史(下)第六学习主题(第3课、第4课)世界现代史第一学习主题(第5课、第6课)第二学习主题(第7课——第8课)第三学习主题(第10课——第12课)第四学习主题(第13课——第15课)第六学习主题(第18课、第19课)其中教材标有星号的不考。
2014北海市历史中考说明范文
2014年北海市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2014年中考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全体中考学生参加的具有选拔考试和毕业水平测试“两考合一”性质的考试。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考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更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考试指导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宗旨,力求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认真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质量提高。
通过考试的形式考查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试题注意与社会现实及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具有人文性和开放性。
三、考试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2.科学性原则:试题内容要准确无误,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比例合理,难易程度得当;试题要反映出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原则:试题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升上高中阶段学习或进入和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4.综合性原则:试题要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历史常识,历史文化素养的考查(如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要注重对学生应用历史基本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科主体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查知识的覆盖面,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5.时代性原则:试题反映历史学科具有过去与现在紧密连接的特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2014年广东中考历史科考试大纲(最新)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考纲(124个考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28个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炎帝、黄帝的传说。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宋代的都市生活。
(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八)科学技术1.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明珍和《本草钢目》等名医名著。
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九)思想文化1.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3.《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4.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29个考点)(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复习提纲:2014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详解[包头市][人教版]全国通用
2014年包头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详解中国古代史一.【了解】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1青铜器: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青铜器,商国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
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是青铜器的代表作,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举世闻名2、甲骨文:商朝人可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一脉相承,商朝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
二.【运用】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1商鞅变法(1)变法背景:①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纷争不断,要想在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关键的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而变法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②春秋以来,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强大,他们要求建立新型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纷纷要求变法。
(2)目的:富国强兵。
(3)主要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变法)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民间自由买卖(核心内容)。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奖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弃农经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要作为官府奴婢使用。
→促进经济发展富国③奖励军功。
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贵族子弟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
→提高军队战斗力强兵④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全国划分为41县,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命。
(县制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直到今天仍在沿用,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我国“县”这一地方机构最早开始设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加强中央集权⑤编定户口,实行什伍连坐制。
→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变法内容中,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奖励耕战。
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变法表明以土地国有制为标志的奴隶制度彻底瓦解,以土地私有制为标志的封建制度建立起来。
2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经过商鞅变法,①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发展了封建经济(最根本最主要的作用),②秦国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实现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江苏泰州中考历史试卷考试大纲
2014年江苏泰州中考历史试卷考试大纲历史科Ⅰ.命题指导思想遵循教育部有关初中毕业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指导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Ⅱ.命题原则1.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符合学科特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题型、题意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挥。
3.注重对学生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适度注意学科间渗透,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反映社会的时代特征。
4.切实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Ⅲ.能力考查目标1.知识掌握: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2.材料处理: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图表信息,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3.能力要求: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关历史观点;初步掌握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史论结合的基本方法。
4.文字表达:语言组织力求规范,答题紧扣题目要求,注意表达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的结合。
Ⅳ.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及北师大版七一九年级历史教科书。
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60分钟。
3.试题分值:满分50分。
4.试题结构:选择题占40%,非选择题占60%。
其中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0题;非选择题含材料解析、问答题等。
2014年历史考试说明五篇范文
2014年历史考试说明五篇范文第一篇:2014年历史考试说明历史考试说明根据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及市教育局制定的2012年阜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政策调整方案》(阜教发〔2012〕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和特点,制定2014年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1.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2.命题要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我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自主高校课堂”实验的深入发展。
3.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试题难度不超过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易、中、难试题的比例各占70%、20%、10%左右,坚决杜绝偏题、怪题,严格控制带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性质题目的数量。
4、试题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和成长经验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及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5、结合历史学科内容,用开放性、探究性题目考查学生在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导向作用。
6、适当减少试题数量,不追求对知识的全覆盖,重点内容重点考查;加强对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影响较大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
7、设置部分选做题。
即将难度较大的10%部分试题设置为选做题,要求考生在给出的若干题目中,根据规定的数量,自主选择题目进行解答。
二、考试范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中:《中国近代史》部分内容、《世界近代史》部分内容和《世界现代史》部分内容,其中《中国近代史》占10%左右,《世界近代史》占45%左右,《世界现代史》占45%左右。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中国近代史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14年中考历史考试内容及目标要求(shijuan)
2014年中考历史考试内容及目标要求中国古代史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七年级上册第6课p34--35); 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影响: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主要措施。
(七年级上册第17课p90--94)。
一是迁都洛阳。
二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包括: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南北互市”和“南北互使”;“北方融合”和“南方开发”。
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同: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政权的封建化异: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简述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七年级上册第21课p111--115)百家诸子观点著作儒家孔子思想:仁、礼《论语》孟子思想:仁政《孟子》道家老子思想:朴素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道德经》庄子思想:逃避现实,精神自由《庄子》法家韩非历史发展变化;法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韩非子》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七年级下册第13课p73--76)【注意课后“阅读与思考与复习”题目之答案】从明清时期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中得到的领悟:1: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民族利益的关键;2:无论任何时候,面对外来侵略,应该敢于斗争;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功绩值得永远歌颂。
海峡两岸人民的友好交往,血浓于水的情感表明:祖国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独”分子的所作所为,必将遭到历史的批判。
2014襄阳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2014襄阳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近日,《2014年襄阳市中考说明》已陆续下发到各校。
据了解,2014年襄阳中考历史地方史考查内容减少。
《中考说明》在去年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删减和调整了部分内容。
一是关于民族问题的减少,二是关于地方史的内容减少,内容更集中,学生阅读负担减轻。
1.删减内容: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顾恺之;遣唐使;隋唐文化中的书法与绘画、莫高窟;元朝民族融合与发展;戊戌变法的影响;慕尼黑阴谋;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二战后亚非拉的奋起中的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襄阳好风日》中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一目、辛亥风云涌襄阳、革命火种撒襄阳中的二师学潮、土地革命慨而慷。
2.个别知识点表述稍有变化。
如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诞生改成“夏朝的兴衰”、夏商周的朝代更替改成“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近代化的探索改成“近代化的起步”。
表述更通俗或者更具体,减少了小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3.新增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备考建议:
从以上分析来看,内容减少,难度系数不变,考查的深度必然会加强。
考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点的把握要更加极致牢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4年龙东地区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
2014年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初中历史教材为依据,充分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试题即立足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查学生阅读、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体现以史为鉴的功能和历史自身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二、命题原则1、认真学习和领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精神,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严格遵照2014年龙东地区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的规定实施命题。
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编制的试题要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难易适当,体现科学性;材料的灵活性、试题的开放性、思维的发散性,体现创新性;试题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试卷设计在体现严谨性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语言富有亲和力,体现人文性。
3、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阅读理解一些历史材料和图表,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能用历史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重视发挥试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试卷中避免出现纯识记的大分值试题。
三、命题依据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黑龙江省教育厅制订的有关初中学业考试文件、2014年龙东地区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及初中学校使用的历史教材。
四、考试范围与要求板块一:中国古代史1、知道北京人,炎帝、黄帝的传说。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老子、孔子、甲骨文及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史实。
了解西周分封制、商鞅变法等。
了解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学派及代表人物。
3、知道秦统一中国、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大一统等史实。
2014年初中历史中考考纲解读
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 国 原因:1.外因:美国对日本的影响(经济上的扶持,政治上 的民主改革) 2.内因:日本政府政策(重视科技,坚持 “教育先行”和“贸易立国”战略 日本发展给中国的启示(从内因方面分析) 1.重视教育、人才和科技,大胆创新。 2.发展经济要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合作。 3.坚持改革开放,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凡尔赛和约》
1919.6 .
《四国条约》 《限制海军军 备条约》
1921- 1922 1921- 1922
英法日美相约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 权益。
《九国公约》
1922
确立了帝 国主 义在 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 东亚 例为5:5:3:1.75:1.75。 和太 平洋 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为美国在中 地区 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 国的扩 的统 会均等”的原则。 张提供 治秩 了条件。 序。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 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1947.7;结果:苏军胜利;
作用:既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 折点。 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6.6;地点:法国诺曼底; 军队:美英军队;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柏林战役:时间:1945.4;军队:苏联军队;结果: 希特勒自杀,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 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美国经济发展变化
战后美国经济地位:美国是西方大国中唯一一个没有衰 弱, 反而更加强大的国家。 战后美国经济特征: 1.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 2.新科技成为支柱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运用) 3.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跨国公司、资本输出、直接对外贸 易) 90年代美国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全球化 当今美国的经济地位: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但出于其 雄厚的经济基础,至今仍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
山西中考说明
山西中考说明:2014中考历史考试说明一、命题原则历史学业考试必须体现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宗旨,以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历史学业考试必须体现课改新理念和历史课程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历史学业考试必须体现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目标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同时体现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它是规范教与学标准和评价的依据。
鉴于参加2014年历史中考的学生所学内容的实际,为了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中删掉与增加的内容不作为本届学生的考试内容。
1.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板块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山西地方史知识。
2.考试目标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规定,要求学生达到下列目标:(1)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读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4)能够结合背景、过程、结果和有关史料,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5)能用书面方式陈述历史,对历史事实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历史问题作出合理的、客观的解释。
2014年赤峰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4年赤峰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一. 命题依据和原则(一)命题依据初中毕业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考试,是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为依据,结合赤峰市的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坚持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充分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体现新课程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历史学科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二.命题要求1.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运用历史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认识的能力。
3.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
4.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实际,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试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不出偏题、怪题。
三.考试内容与范围2014年赤峰市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所规定的内容并结合我市的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考试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4.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5.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6.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7.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01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解析
学生现实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 (2)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1)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2)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不少考生在解读信息时出现价值偏差。 4、表述问题较为突出。 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文科考 试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此类能力相当薄弱。 (1)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比较空 泛。 (2)表达的逻辑性不强,甚至自相矛盾。 (3)表达的角度单一,层次性差。 (4)错别字较多。
文 化 大 革 命 时 期
全十 会一 届 三 中
1921 1924 1927
1937
1945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认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变化
敌对
1840
1900
合作 敌对 建交 曲折发展
1979 1937 1945 参 发抗 与 中 鸦 抗 八 战 美 国 片 战 联 建 全 战 胜 军 交 面 侵 争 利 华 爆 1、当今中美关系现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美双方存在 共同利益,双方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友好发展是主流,但双 方存在摩擦和矛盾。 2、谈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未来中美关系应是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复习建议
强化第二轮复习(历史线索的梳理),让学
生理解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 及中外历史的联系。并以专题形式带动复习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和解释)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字迹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体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解析:答案B。
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信息“北京周口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变法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解析:答案B。
题干信息秦孝公为增强国力,实行的措施是任用商鞅推行改革。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
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解析:答案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皇帝至高无上的中央集权制,设立三公分管政务、军事、监察,因此可得正确答案。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历史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我市现行历史教材,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考查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
技能;考查在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中国古代史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3.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
4.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5.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
响。
6. ☆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7.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8.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9.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0. 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11. 以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
的发展。
12.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3. ☆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14.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
发展的贡献。
15.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中国近代史
16. 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
代社会的影响。
41
17.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
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18.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的关系。
19.※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20.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
《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1.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
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2.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3. 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
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4.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5.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
要史实。
26.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7.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
变的意义。
28.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9.☆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0.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
的本质。
中国现代史
. 知道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 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
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42
.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世界古代史
. 知道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
. 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世界近代史
.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
.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通过1640 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立宪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 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 通过法国大革命,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 通过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 知道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 通过牛顿、达尔文的成就,了解科学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现代史
. 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43
.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原因。
. 知道杜鲁门主义,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 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 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历史科采用与思想品德科两科合卷、书面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
全卷由思想品德部
分和历史部分组成,满分100 分,思想品德部分与历史部分各占5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2.题型及分值:历史部分设置单项选择题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30 分;非选择题
2 小题,共20 分。
3.考试的知识内容比例为中国古代历史约20%,中国近现代历史约45%,世界古代历史
约5%,世界近现代历史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