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基本结构介绍
多轴凹版印刷机系统的结构分析和电气控制分享.张志军撰(预驱动功能应用)
多轴凹版印刷机系统的结构分析和电气控制分享一:系统的结构分析:多轴凹版印刷是当前印刷工艺中比较成熟的工艺,凹印机实现原理的控制有两种,一种是多轴之间通过机械的耦合,由一台主机拖动;一种是多轴之间的传动完全没有任何机械上的连接,各轴独立电机驱动。
前者一般称为有轴传动,后者称为无轴传动或电子轴传动。
鉴于国内无轴传动技术不成熟,本文不作讨论。
以下是一台典型的有轴传动的印刷机的结构性示意图。
附图1:有轴连接的凹版印刷机机械构造示意图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系统的关键传动点只有3个,放卷,牵引和收卷。
至于转架,其他的切刀控制等,在系统中不过承担辅助的工作。
那么系统中主要的控制模型就是我们的MD320的PID典型应用方案或者MD330的卷曲控制方案的应用。
而对于这样的典型应用,无须多言,是应用非常成熟而且可靠的方案。
可以参考<汇川变频器在7电机凹版印刷机系统中的应用>一文.本文主要从系统的工艺着手,分析我们在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时,应该注意到那些控制要点和控制逻辑,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在客户面前展现更多的专业精神和形象,提高客户对我们这支专业队伍的信赖感。
二:应用的基本原理凹印的基本原理是:依赖各个印刷辊上面的不同的图案,以及图案中的深浅层次变化,印辊吸墨的程度不同,对于承印物着色发生不同层次的颜色变化,就可以印出多层次,多颜色的各种图案。
印刷辊的制成一般有手工版,电雕版,和激光版。
多数采用电雕版,高级印刷品则采用激光版。
那么,在印刷过程中,有两个指标是要严格控制的。
一个是保持承印物的恒张力,一个是保持套色的高精度(就是平时所说的精确套色)。
在机械轴连接的机械中,后者是由专门的装置来控制的,基本上与我们的电气控制系统无关,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保持系统的恒张力,保证用户操作的方便性,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于我们的关键控制点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剩下的问题,就是一些控制逻辑和可靠性的问题。
印刷机作业指导书
印刷机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印刷机作业指导书是为了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印刷机,提高印刷效率和质量而编写的。
本指导书详细介绍了印刷机的基本结构、操作流程、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本指导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二、印刷机基本结构1. 主机部分印刷机主机由进纸系统、印刷系统和出纸系统组成。
进纸系统负责将印刷材料送入印刷机,印刷系统负责将图案印刷到印刷材料上,出纸系统负责将已完成的印刷品送出。
2. 控制系统印刷机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负责控制印刷机的启动、停止、速度调节等功能,液压控制系统负责控制印刷机的压力、张力等参数。
三、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检查印刷机各部位的机械传动装置是否正常运转。
(2)检查印刷机的液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3)检查印刷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2. 开机操作(1)按照印刷机的启动顺序,逐个启动各个部位的电机和液压泵。
(2)调整印刷机的速度和压力,使其适应印刷材料的要求。
(3)将印刷材料送入进纸系统,调整进纸系统的张力,保证印刷材料的平稳进料。
3. 运行操作(1)观察印刷机的运行情况,确保各个部位的运转正常。
(2)及时调整印刷机的速度、压力等参数,以保证印刷质量。
(3)注意观察印刷材料的状态,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故障。
4. 停机操作(1)将印刷机的速度逐渐降低至停止。
(2)关闭印刷机的电机和液压泵。
(3)清理印刷机各个部位的印刷材料残留物,保持印刷机的清洁。
四、常见故障处理方法1. 卡纸(1)停机后,切断电源,用工具将卡纸处的印刷材料逐渐拉出。
(2)检查印刷机的进纸系统和出纸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并进行修复。
2. 印刷品模糊(1)检查印刷机的压力是否适当,调整压力至合适的范围。
(2)检查印刷机的速度是否过快,适当降低速度。
3. 印刷材料断裂(1)检查印刷机的张力是否过大,适当调整张力。
(2)检查印刷材料的质量,更换质量较好的印刷材料。
柔性版印刷机基本结构与形式
柔性版印刷机基本结构和其他印刷机一样,柔性版印刷机也有开卷部分、印刷部分、干燥部分、复卷部分组成。
下面将会以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举例,来对柔性版印刷机的各个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
柔性版印刷机的基本形式简单的说来,柔版印刷机目前分层叠式、机组式、卫星式三种结构。
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层叠式是结构最简单,价格最便宜的柔印方式。
也是国内目前柔印市场中占有量最多的一种柔版印刷机。
层叠式(也成叠加式)印刷机是将多个得力的印刷机组一层一层的以上下组合形式装配起来的设备。
在层叠式柔印机中,每一个印刷单元都有各自相应的压印滚筒,其印刷机组相互独立,上下排列,占地面积小。
国内目前此类柔版印刷机最多的聚集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由香港企业仿照日本机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跟随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在国内销售。
主要用于手提购物袋、背心袋、简单的服装袋、电子元件外包装等产品的印刷。
由于当时凹版制版时间以及价格方面原因,使得层叠式柔版印刷机以制版时间快、价格便宜、产品单价低等优势得到迅猛发展。
随后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国产层叠式柔版印刷机,并逐渐替代港商生产的层叠式柔版印刷机。
具不完全统计,珠江三角洲的此类层叠式柔版印刷机超过3000台,从单色、二色到十色不等。
目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厂家在生产层叠式柔版印刷机,并经过吸收国外不干胶标签印刷设备,进入到标签印刷行业。
层叠式柔版印刷机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
但是其缺点也比较突出,主要是套印精度低,只有±0.5mm,不能用于印刷高精度的包装产品。
速度慢,受结构以及干燥原因,最快70m/min,部分机器单色印刷也能达到100m/min。
图1 层叠式柔版印刷机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机组式柔版印刷机同目前国内流行的凹版印刷机一样,采用机组排列组合方式。
目前国内外制造商都提出一种平台概念,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随意互换印刷色组或功能色组,达到工艺随意调换的需求,非常灵活。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引进第一台设备至今,中华大地上已经有进口和国产的机组式柔版印刷机超过500台。
SMT生产设备与治具知识培训
后,在芯钢网上电沉积出坚固的金属镍层,然后将它们分离形成
所需钢网,将其胶合到网框上就形成了电铸钢模板,其形状和粗
糙度与芯模几乎完全一样
路漫漫其悠远
•焊盘
•镍网
•PC B
⑵ 金属模板的开口设计
• ① 开口形状 • 模板开口通常为矩形、方形、圆形三种。矩形开
口比方形和圆形开口具有更好的脱模效率。 • ② 开口尺寸设计 • 为了控制焊接过程中出现焊料球或桥接等焊接缺
一致性,使每一块PCB的焊盘图形都与模板开口相对应,每一块 PCB印刷前都要使用视觉系统定位。 • (5)滚筒式卷纸清洁装置 。
路漫漫其悠远
3.1涂敷设备
• 3.1.1 印刷设备及治具 • 2.主流印刷机的特征 • ⑴ 高精密高刚性的印刷工作台通过釆用高精密图像处理系统实现XY 轴的自动定
位,确保基板与钢网的定位精度达到15,高刚性一体化的机架结构保证了印刷机 长期稳定的印刷性能。 • ⑵ 交流伺服电机控制方式与高刚性的机械结构的结合使刮刀运行时更平稳,最 优化的离网原理使印刷性能大大提高从而保证高品质的印刷质量。 • ⑶ 连续印刷QFP 或SOP 等细间距元器件时必须清洗钢网背面的开孔,印刷机具 有有效的卷纸清洁功能免去了人工清洁钢网的不便。 • ⑷ 印刷机小型化可节省更多的安装场地,并能实现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传送 方式。 • ⑸ 运转高速化和图像快速化保证了高效生产的需要。 • ⑹ 印刷机提供标准的基板边夹装置、真空夹紧装置作为选配件提供。 • ⑺ 印刷压力、刮刀速度、基板尺寸和清洁频率等印刷条件的参数釆用数字化输 入。 • ⑻ 图像处理系统的自动校正功能令钢网定位更简便。 • ⑼ 釆用Windows NT 交互式操作系统对机器的操作就像使用个人计算机一样简单 方便。
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
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一、引言平面印刷机是一种常见的印刷设备,广泛应用于包装、出版、广告等行业。
机构设计是平面印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机器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本文将从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
二、平面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平面印刷机主要由进纸部分、印刷部分和出纸部分三个部分组成。
1. 进纸部分进纸部分主要包括进料轮、压纸轮和导向装置等组成。
进料轮通过电动驱动,将纸张送入压纸轮之间,并通过导向装置使其准确地到达印刷位置。
2. 印刷部分印刷部分主要由版材、滚筒和墨盘装置等组成。
版材上涂有油墨,在滚筒上反复滚动后,油墨会被转移到纸张上,完成打印过程。
3. 出纸部分出纸部分主要由收料轮和导向装置等组成。
收料轮通过电动驱动,将已经打印完成的纸张送离打印机,通过导向装置将其整齐地堆放在一起。
三、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要求平面印刷机的机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稳定性平面印刷机需要在高速运转时保持稳定,不产生晃动和震动。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和结构强度等因素。
2. 精度平面印刷机需要保证打印的精度,尤其是对于高清晰度的图像或文字来说更为重要。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和运动轨迹等因素。
3. 可靠性平面印刷机需要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不出现故障。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部件之间的耐久性、可维修性和易损件的更换等因素。
4. 人性化平面印刷机需要方便操作和维护。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部件之间的布局、操作方式和易损件的更换等因素。
四、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关键技术1. 运动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是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对进纸、印刷和出纸等部分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打印过程。
2. 传动技术传动技术是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选用合适的传动装置,可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精准配合和高效运转。
3. 结构强度设计技术结构强度设计技术是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柔印机印刷机单元结构
柔印机印刷机单元结构
柔印机(Flexographic Printing Machine)是一种常见的印刷
设备,也被称为柔性版印刷机。
它主要用于印刷各种薄膜、纸张、纸
箱等材料。
柔印机的单元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送料装置:用于将待印刷的材料送入印刷机,通常包括张力控
制系统和自动对位系统。
2.印刷部分:包括印刷版、印刷墨池、印刷辊等印刷元件,用于
将图像或文字印刷到材料上。
3.干燥装置:用于加热和干燥印刷墨水,以快速固化墨水并防止
印刷品粘连。
4.冷却装置:用于降低印刷材料的温度,以便后续处理或包装。
5.收纳装置:用于收纳已完成印刷的材料,并将其送至下一个工序,通常包括悬臂收卷或固定收集装置。
除了以上主要单元结构外,柔印机还可能包括一些辅助设备,如
清洗装置、自动切刀、静电消除装置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印刷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型号和品牌的柔印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具
体的单元结构和配置可能有所不同。
以上是一般柔印机的单元结构,
仅供参考。
现代印刷机原理与结构第6章
2
非接触式润湿装置
(1)刷辊给水润湿装置 工作原理和特点
47
(2)喷水润湿装置 工作原理和特点
48
(3)空气刮刀润湿装置 (姆伦润湿装置) 工作原理和特点
49
思考题:
1、简述输墨装置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在满足输墨装置性能指标的情况下,确定墨辊直径 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3、简述输墨装置中对墨辊排列的要求。 4、输墨装置中匀墨部分的传动应满足哪些条件? 5、平版印刷机的润湿装置如何分类? 6、简述润湿装置的部件应满足的原则? 7、酒精润湿的优点有哪些?
1)机动离合动作: 2)手动离合动作:
32
第四节
润湿装置
一、润湿装置的分类及组成 按向印版涂布润湿液的方式,润湿装置可分为: 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按供给润湿液的方式可分为:
连续式供水和间歇式周期性供水。
33
1、接触式润湿装置
接触式润湿装置属于机械式,一般由供水、匀 水和着水三部分组成,主要有水斗、水斗辊、 传水辊、串水辊和着水辊等部件。
6
3、贮墨系数Kc 匀墨部分和着墨部分墨辊面积的总和与印版面积 之比。 Kc=πL∑d/FP ∑d-所有墨辊的直径之和(包括着墨辊) 贮墨系数和着墨系数、匀墨系数的关系是: Kc=Kz+Ky 表示墨辊表面的贮墨量、自动调节墨层均匀程度 的好坏,从而保证一批产品墨色深浅的一致性。 4)打墨线数N 反映输墨装置墨辊在匀墨和传输油墨过程中接触 、分离的次数,也称接触线数。N↑易打匀。
42
②从第一根着墨辊给印版润湿的接触式连续润湿装置 (达格伦润湿装置)F.6-45b 水斗辊6:单独的直流电机驱动,V比VP低20~50% 计量辊7:由6带动旋转,6与7间形成很薄的水膜。 6将水传给第一着墨辊8:依靠速度差。 着墨辊8将水传到印版上。 优点:供水稳定 易控制。
印刷机的基本结构
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印刷机是一种用于印刷文字、图像和其他图案的机器。
它的基本结构由多个部件组成,每个部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效率。
印刷机的主体是一个强大的金属框架,它提供了稳定的支撑,使整个机器能够正常运行。
在框架上,安装了一个或多个印刷板,这些印刷板上有图案或文字,它们将被转移到纸张或其他印刷材料上。
为了确保印刷品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印刷机还配备了一个精密的传动系统。
这个系统由一个或多个齿轮、传动带和摆杆组成,它们协同工作以实现各个部件的协调运动。
通过精确的传动,印刷板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式移动,从而将图案转移到纸张上。
在印刷过程中,墨水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印刷机还配备了一个墨水系统。
墨水系统由墨盒、墨池和墨水管组成。
墨盒用于储存墨水,墨池则是墨盒和印刷板之间的媒介,而墨水管则负责将墨水从墨盒输送到印刷板上。
墨水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必须能够确保墨水的均匀分布和适量供应,以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印刷机还配备了一个压印系统,用于确保印刷板与纸张之间的良好接触。
压印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压印辊和压力调节装置组成。
压印辊负责施加压力,将印刷板上的图案转移到纸张上,并确保图案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压力调节装置则用于调整压力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印刷材料和印刷需求。
印刷机还配备了一个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整个印刷过程的顺序和速度。
控制系统由电路板、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器组成。
电路板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传感器的信号,然后将相应的指令发送给电子控制器。
电子控制器则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各个部件的运动和操作,以确保印刷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印刷机是一种复杂而精密的机器,它的基本结构由框架、印刷板、传动系统、墨水系统、压印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这些部件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印刷过程。
无论是印刷文字还是图像,印刷机都能够将它们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印刷品,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印刷机原理与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印刷机原理与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印刷机是一种用于印刷文字、图案和图像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出版、包装、广告等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印刷机在现代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印刷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压印方式将油墨或颜料转移到印刷材料上,形成所需的图案和文字。
它通过受控的压力和速度来实现油墨的传输,并通过纸张或其他材料的传送装置完成印刷过程。
印刷机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接触、传输和分离。
首先,印版与油墨接触,油墨被转移到印版上。
接下来,经过传输装置的传送,油墨被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最后,印刷材料与印版分离,完成印刷过程。
印刷机的结构包括各种主要部件,如印版、印刷材料传输装置、油墨供给系统等。
这些部件的组合和布局是为了提高印刷效率和印刷质量。
例如,印版必须被精确地固定在印刷机上,以确保油墨的准确传输;传输装置必须稳定可靠,以便顺利地传送印刷材料;油墨供给系统必须能够调节油墨的供应量和厚度,以满足印刷要求。
总之,印刷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印刷设备,其原理和结构对于现代印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印刷机将继续发展,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印刷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印刷机的原理和结构。
文章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概述了印刷机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了解全文的框架和写作意图。
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印刷机的原理。
首先,我们将介绍印刷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印刷机是如何实现印刷的。
然后,我们将详细描述印刷机的工作过程,包括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和关键技术。
第三部分将关注印刷机的结构。
首先,我们将介绍印刷机的主要部件,包括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然后,我们将探讨印刷机的组成和布局,以及不同类型印刷机的结构特点和差异。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印刷机的重要性。
我们还将展望印刷机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对印刷行业产生的影响。
1.3 目的印刷机作为现代印刷行业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原理与结构对于理解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现代印刷机原理与结构第章
7、按自动化程度分类:
半自动、自动轮转印刷机
8、按纸张幅面分类:
全张、对开、四开、八开印刷机
三、印刷机的命名
四个标准:1973年、1982年、1988年、1992年 1、73年标准
机器型号——包括基本型号和辅助型号
基本型号:以机器分类名称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表示(机器特征) 辅助型号:主要性能规格(如纸张幅面、印刷色数等)、设计
优点:线 接触,印 刷压力较 小,运转 平稳,印 刷速度快、
质量好。
压印滚筒
纸张 印版
着墨辊
圆压圆型印刷机(轮转机):
按承印材料的形式分: 单张、卷筒 按印版的形式分: 凸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孔版印刷机和平版印刷机 1、单张纸圆压圆型印刷机 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组合成双面或多面印刷机;
滚筒空隙较小、滚筒连续匀速旋转,运转平稳,质量好。 2、卷筒纸圆压圆型印刷机
一、印刷机的组成 二、印刷机的分类 二、印刷机的命名
一、印刷机的组成
1、按机器本身性能分为: 原动部分:功率和运动的动力来源 传动部分:中间装置 工作部分:直接完成印刷工艺动作的部分
主要工作部分:印刷装置 辅助工作部分:输纸装置、定位与递纸装置、
输墨(润湿)装置、收纸装置等。
2、按印刷工艺流程分为:
印刷原理 印刷机工作原理
凸 版 印 刷 机 :
纸张
墨辊 印版滚筒 印版
压印滚筒
凸版印刷机工作简图
输 墨 装 置
印版版台
输纸板
输纸台
压印滚筒 收纸装置
收纸台
平版印刷机
水辊 纸张
水斗
压印滚筒
墨辊 空白部分 图文部分
印版滚筒 橡皮布滚筒
水墨印刷机构造
水墨印刷机构造
水墨印刷机是一种常见的印刷设备,用于制作各种纸张、包装材料等的印刷品。
它的构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上墨系统:上墨系统用于将墨水传送到印版上。
它通常由墨斗、墨辊和供墨系统组成。
墨斗储存墨水,墨辊将墨水转移到印版上,供墨系统控制墨水的供应。
2. 印刷板系统:印刷板系统包括印版和印版滚筒。
印版是一种金属或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薄片,上面有图文信息需要印刷。
印版滚筒用于固定印版并传递给印刷轮。
3. 印刷轮系统:印刷轮系统由多个印刷轮组成,每个轮子上都安装有印版滚筒。
当印版滚筒转动时,印刷轮与纸张接触,将墨水从印版上转移到纸张上。
4. 传纸系统:传纸系统用于传送纸张,以便进行印刷。
它通常包括进纸装置、传纸装置和出纸装置。
进纸装置将纸张送入印刷区域,传纸装置控制纸张在印刷轮下的传送速度,出纸装置将已印刷的纸张推出机器。
5. 干燥系统:干燥系统用于加速墨水的干燥过程,以防止印刷品出现模糊和晕染。
常见的干燥方式包括热风干燥、紫外线干燥等。
除了以上主要部分,水墨印刷机还可能包括感应器、控制面板、底座等辅助部件,用于监测和调整印刷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以确保印刷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水墨印刷机在构造上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结构和组成部件可能会因机型而异。
上述介绍仅涵盖了水墨印刷机的一般构造。
印刷设备 第2章单张纸胶印机的整体结构与传动(最重要)
第二章单张纸胶印机的整体结构与传动§2.1 单张纸胶印机的种类及基本组成§2.2 单张纸胶印机的传动系统§2.1 单张纸胶印机的种类及基本组成一、单张纸胶印机的种类1、按用途分:印纸、打样、印铁胶印机2、按纸张幅面分:双全张、全张、对开、四开、八开3、按色数分:单色、双色、四色、五色等4、按印品特征分:书报、彩图、专用、名片胶印机5、按印刷面数分:单面、双面胶印机6、按自动化程度分:半自动、自动胶印机二、单张纸胶印机的基本组成1、传动装置2、给纸装置3、定位装置4、递纸装置5、印刷装置6、输墨装置7、输水装置8、传纸装置9、收纸装置10、控制装置三、单张纸平版印刷机工作部位的划分传动面(朝外)后(收纸)前(输纸)操作面(靠身)§2.2 单张纸胶印机的传动系统一、概述1、传动系统的定义及作用(1)定义将原动机产生的机械能传递到执行机构上去的中间装置。
(2)作用实现预期的运动和传递动力。
2、外传动链和内传动链(1)外传动链从动力源至印刷机主轴或分配轴的传动。
多采用皮带传动和摩擦传动等,不保证严格的传动比。
(2)内传动链使执行机构按照要求的规律运动,并能保证传动精度的传动链。
3、单张纸胶印机对传动的要求(1)单张纸胶印机应有低速起动速度。
(2)要有高速印刷速度。
(3)应有低速爬行和点动速度,约在3~16转/分之间。
(4)主传动减速机构应平稳,不得影响印刷质量。
二、胶印机的传动系统1、J2203A型胶印机传动系统(1)J2203A型胶印机整机传动路线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电机①②③(2)主体运动传动路线①正常运转主体运动传动路线主电机→小皮带轮8→三角皮带→大皮带轮9→齿轮10→齿轮11 →收纸滚筒②慢速运转主体运动传动路线慢速电机3 →行星摆线针轮减速器1 →小带轮2 →三角皮带→大带轮6 →电磁离合器5通电→主电机轴→同①正常运转路线(3)印刷速度计算低速机:10000r/h中速机:10000-15000r/h高速机:15000r/h以上印刷速度n的计算:n=60n电/i k式中:n为主电机转速;电i k 为主传动的总传动比。
uv印刷机结构
UV印刷机是一种使用紫外线固化油墨的印刷设备,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 印刷单元:印刷单元是UV印刷机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印版、压印滚筒、传墨装置等。
印刷过程中,印版上的图像通过传墨装置传递到压印滚筒上,再通过压印滚筒将图像转印到承印物上。
2. UV固化装置:UV固化装置是UV印刷机的关键部分,它包括UV灯和反射罩。
在印刷过程中,UV灯发出的紫外线照射到油墨上,使油墨中的光引发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油墨迅速固化。
3. 输纸机构:输纸机构负责将承印物送入印刷单元和UV固化装置之间,完成印刷和固化过程。
输纸机构通常包括进纸器、双张控制器、前规、侧规等部件。
4. 收纸机构:收纸机构负责将完成印刷和固化后的承印物收集起来。
收纸机构通常包括收纸器、堆纸器等部件。
5.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负责控制UV印刷机的各
个部分协调工作,包括印刷速度、UV灯功率、输纸和收纸等。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操作面板、PLC、伺服电机等部件。
6. 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包括润湿装置、清洁装置、干燥装置等,用于保持印刷机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印刷质量。
总之,UV印刷机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印刷设备,其主要结构包括印刷单元、UV固化装置、输纸机构、收纸机构、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等。
印刷机原理与结构
印刷机原理与结构印刷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印刷业的机械设备,用于将图文等信息印刷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
以下将介绍印刷机的原理与结构。
印刷机的原理:印刷机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墨盘或滚筒上的墨底与印版上的图文部分接触,然后将墨底传递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
墨底可以是油墨、凝固墨或其他印刷介质。
印版的图文部分则是通过电脑排版或模板进行制作的。
印刷机的结构:1.送纸系统:送纸系统由纸张传送系统和纸张卷取系统组成。
纸张传送系统主要是通过皮带、轮子等来稳定地将纸张送往印刷机的印刷区域。
纸张卷取系统是帮助将大卷纸卷放在印刷机的适当位置上。
2.印刷部分:印刷部分由墨盘或滚筒、印版、印版滚筒和印刷纸张等组成。
其中,墨盘或滚筒存放着墨底,通过旋转将墨底带到印版上。
印版是由金属、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上面有图文部分,墨底只能附着在图文部分上。
印版滚筒将墨底从墨盘或滚筒上传送到纸张上。
同时,印刷纸张会通过一定的传送机构保持稳定地进入印刷部分。
3.印刷控制部分:印刷控制部分用于控制印刷机的印刷速度、墨层的厚度、印刷压力等参数。
这些参数会影响到印刷质量。
印刷控制部分通常由计算机或其他控制设备实现。
4.干燥部分:印刷后的纸张会经过干燥部分,以使墨底快速干燥,防止印刷品粘连或污损。
干燥部分通常采用热风、红外线或紫外线等方式来加速干燥。
5.整理和装订部分:整理和装订部分用于将印刷后的纸张进行整理和装订。
整理可以包括剪裁、折叠等操作,装订可以采用胶装、订书钉等方式。
除了上述基本结构外,印刷机还有一些辅助设备,如清洗装置、调格式装置、自动更换印版装置等。
这些辅助设备可以提高印刷机的工作效率和印刷品质量。
总结:印刷机通过墨盘或滚筒上的墨底与印版上的图文部分接触,然后将墨底传递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实现图文的印刷。
其结构包括送纸系统、印刷部分、印刷控制部分、干燥部分以及整理和装订部分。
辅助设备如清洗装置、调格式装置、自动更换印版装置等可以提高印刷机的工作效率和印刷质量。
第二章:印刷机组成与结构
分纸吸嘴、压脚和纸张之间的最佳配合是: ①纸张处于自由状态;
②分纸吸嘴只能吸起一张纸,不能吸起两张纸; ③调节分纸吸嘴的角度,使两吸嘴之间的纸张始终处 于绷紧状态,便于压脚下压; ④压脚在不与纸张后边缘干涉的情况下,尽量多压。
纸张、递纸吸嘴、纸堆的高低(即压脚的高低)和接纸 辊之间的最佳配合是: ①纸张处于自由状态; ②调节压脚的高低使纸张水平进入接纸辊; ③调节压纸轮和递纸吸嘴之间的运动关系使纸张过了
压纸轮调节
(1)所有压纸轮压力应该一致,并且压纸轮左右位置 两两对称,一定要压在纸带中心线上。 (2)印厚纸时压纸轮压力大些,印薄纸时压力小些。 最前一排压纸轮应该距第一张纸后边缘2-3mm。 (3)压纸轮压力调节:顺时针转调节螺钉可以使压纸轮 上的弹簧片向下增压,使压纸轮对纸板压力加大。逆时针 转动调节螺钉,则弹簧片将压纸轮弹起,使压纸轮对纸板 压力减小。
松纸吹嘴
不同松纸吹嘴的形状及松纸效果
(3)调节压纸吹嘴
A、压纸吹嘴的高度需根据纸堆面的位置来调节,要求纸堆不再 自动上升时,前挡纸牙高出纸堆5mm。(高低位置调节) B、压纸吹嘴压纸量应该深入纸堆边缘深度8-12mm,以不踩坏 前一张纸后边缘为合适。(前后位置调节)
压脚
压纸吹嘴的合适位置
(4)调节分纸吸嘴
挡纸毛刷:挡住被吹起的纸张,防止过多的纸张被吸起。 稳纸压块:稳定纸张,防止吹风时纸张向边缘移动、漂浮。 前挡纸舌:挡住纸张,保持纸堆前缘整齐。 静电消除器:消除纸张之间的静电,防止纸张粘连,引起双张。
3、飞达各部件的调节
纸张在传递过程中应处于自由状态。
纸张的自由状态:
(1)纸张与纸张之间不存在任何阻碍:如纸张之间不会 因静电产生粘连,不会因油墨未干而粘连,理纸不好造成 纸张翘曲互相制约,切纸操作不当造成边缘有毛边等。 (2)纸张表面平整:纸张本身不平、理纸操作不当、给纸 台不平等。 (3)纸张前口齐平:裁切精度不高、纸张翘曲、理纸不好。 (4)纸张侧口齐平:同上。
认识胶印机—胶印机结构及组成
胶印机十大部分
十大部分
一 输纸部分
二 规矩部分
三 递纸机构
四 滚筒部分
五 输墨部分
六 输水部分
七 收纸部分
八 传动系统
九 气路系统
十 电气部分
一、输纸部分
将纸张从输纸台上 向前传送到输纸板, 进而传递到印刷机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输纸部分的飞达 将纸张一张一张 地传到输纸板
飞达包括 压纸吹嘴、松纸 吹嘴、送纸吸嘴、 分纸吸嘴、压纸 脚调节、飞达 气路等
五、输墨部分
输墨部分的作用是实现 匀墨、传墨与墨量控制, 把油墨均匀涂布到印版上
分为供墨部分、匀墨部分 和着墨部分
供墨部分作用是供给印刷油墨 并控制墨量大小
匀墨部分作用是周向与轴向 打匀油墨,由匀墨辊和 串墨辊组成
着墨部分作用是给印版均匀 涂布油墨
六、输水部分
输水部分作用是实现匀水、 传水与水量控制,把水 均匀地涂布到印版上
气路系统提供输纸与收纸等的吸气与吹气,由气泵组成,用于提供气源
十、电气部分
电气部分提供印刷机整体控制,包括强电控制与弱电控制
四、滚筒部分
滚筒部分的作用是把印版 上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
滚筒部分包括印版滚筒、 橡皮布滚筒和压印滚筒
印版滚筒是印刷机上圆柱形的印版 或其支撑体,其作用是安装印版
压印滚筒是印刷机上圆柱形的压印体
橡皮布滚筒是在滚筒外圆表面上, 包衬一层较厚的、富有弹性的 橡皮布,用以转印从印版上获得的 图文。其作用为安装橡皮布
二、规矩部分
规矩部分是为了保证 彩色印刷套印准确而 设计的控制纸张定位 的机构
前后方向定位的规矩 称为前规,左右方向 定位的规矩称为侧规
印刷机组成结构
印刷机组成结构
印刷机的组成结构一般有基板输入/输出导轨、基板固定机构、XYO印刷工作台、CCD、刮刀驱动机构、网板安装机构、印刷压力控制机构、计算机、机架、清洗装置等,可以分成5大系统模块结构:
1.印刷机的基本绪构系统,包括XYO印刷工作台、机架、基板输入/输出导轨、工作台传输控制机构等。
2.印刷头系统,包括刮刀、刮刀固定机构、刮刀驱动机构、印刷头的传输控制系统及印刷压力控制机构。
3.丝网或模板与PCB固定对中系统,包括模板真空或边夹持机构、PCB支承平台、CCD视觉扫描对中系
统、误差调校系统等。
4.检测与清洗模块,包括清洗装置、2D及3D测量系统、擦拭纸更换装置等。
1。
第3章SMT生产设备与治具
3.2.2 贴片机的技术参数
• • • 在贴片机相关技术参数中,贴片精度,速度及适应性是贴片机 的三个重要的特性。 1. 贴片机的贴片精度 贴片精度是表征贴片机的一项重要指标。贴片精度是指贴片机X, Y导航运动的机械精度和Z轴旋转精度,它可以由定位精度,重复精 度和分辨率来表征。 ⑴ 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是元器件贴装后相对于印制板标准的目标贴装位置的 偏移量。 ⑵ 重复精度 重复精度是描述贴片机重复地返回设定贴片位置的能力。 ⑶ 分辨率
• ① 普通模板
• ② 局部减薄(Step-Down)模板 • ③ 局部增厚(Step-Up)模板
•
3.1.2 点涂设备
• 点胶机是用途广泛的点涂设备,可注滴包括瞬间胶(快干胶)、 红胶、黄胶、环氧树脂、硅胶、厌氧胶(螺丝胶)、防焊剂、锡浆、 润滑油、焊膏等产品。 • 1.点胶头 • 点胶头根据分配泵的不同可分为时间/压力式、螺旋泵式、活塞 泵式、喷射泵式四种。
• •
• •
3.3 焊接设备
• • 3.3.1 回流炉 回流炉是SMT组装中的主要焊接设备。焊接是SMT最关键的 工序之一,设备的性能对焊接质量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当前无铅 焊接由于温度高、润湿性差、工艺窗口小等特点,无铅回流炉的 选择应更谨慎。 1.回流炉种类 回流炉的种类有很多,对PCB整体加热的有热板回流炉、 红外回流炉、热风回流炉、红外热风回流炉、气相回流炉等;对 PCB局部加热的有激光回流炉、聚焦红外回流炉、热气流回流炉等。 2.强制对流式热风回流炉的基本结构 主要由炉体,加热系统、PCB传输系统,温度控制系统, 强制对流系统,冷却装置,排风装置,废气回收装置和计算机控 制装置组成。
3.贴片机的X、Y、Z/Ө轴 的定位系统
• ⑴ X,Y定位系统 • ⑵ Z轴定位系统 • ⑶ Z轴的旋转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羅蘭700型印刷機墨輥圖
• 1 墨斗 • 2 墨斗键 • 3 滴墨盘 • 4 墨辊吹风装置(选件) • 61 墨斗辊 • 71 传墨辊 • 82, 83 中间辊 • 91, 92,93, 94 匀墨辊 • 451, 452, 453, 454 • 靠版辊 • 511, 512, 513, 514 • 串墨辊
h) 给纸部承受最大重量:1300kg,收纸部主盘承受最大重量 : 2070kg,中间盘:280kg
i) 收纸高度(含堆纸台自身):
给纸部1180mm
收纸部1080mm
-
1.周边环境(温度﹑湿度) 温度:24-28℃ 湿度:45-55%
2.全张:纸张出厂的纸张大小,完全未经过印 刷厂 裁切的纸张大小.
-
中央控制台控制面板
-
中央控制台控制面板
-
(二)输紙部份
• 输纸部分是提供印刷用的纸张, • 如果把印刷单元比作是“胃”, • 那输纸部分就是“嘴巴”, • “吃得好,才能消化得好”。 • 输纸要保持顺畅,印刷才能 • 保证质量和效率。 • 输纸部分包括: • 飞达头,输纸盘,挡规, • 输纸板,拉规,压纸部件等。
-
1
ROLAND706印刷机
-
印刷機的基本條件
a) 最大印纸尺寸:
1040*740mm
b) 最小印纸尺寸:
480*340mm
c) 最大印刷尺寸:
1020*715mm
最大上光尺寸: 17000张/时
1020*715mme) 最大印速度:
f) 纸张厚度 :
0.04~1.0mm
g) 上光纸张厚度:
0.04~1.0mm
二.罗兰700结构简介
• (一)中央控制台 • (二)输纸部份 • (三)印刷单元 • (四)收纸部分 • (五)水箱系统 • (六)供风系统
-
(一)中央控制台
• 中央控制台是整个 • 印刷系统的“大脑中
枢”,可以创建印件资 料;预设印刷机,水箱 系统和供风系统,喷粉 装置;对印刷过程状况 进行监控。
-
(三)印刷單元
• 印刷单元是核心部分 • 主要三个部分: • 印版滚筒,橡皮滚筒, • 压印滚筒。当输纸部分 • 提供的纸张顺利达到 • 印刷单元,纸张就经过 • 各个色座的压印,转移 • 油墨到纸张上去,成为 • 彩色的印刷品。
-
• 1 印版滚筒 • 2 橡皮滚筒 • 3 压印滚筒 • 4 传纸器
-
-
滚筒) • 印墨带的宽度应一致。
-
印刷單元─遞紙裝置
• 1 摆动叼纸牙 • 2 压印滚筒 • 3 导纸板 • 4 传纸器 • 5 吹风装置 • 6 空张检测器 • 7 安全图示
8 输纸定位滚筒 • 9 通风轨—收纸系统 • 10 导纸板—输纸定位滚筒 • 11 通风轨—传纸器 • 12 纸板导纸装置
-
靠版墨辊
• 靠版墨辊451 – 453; • 串墨辊511-512 • 压力的调节: • 印墨带: 4 mm (0.157
in) • (靠版墨辊451 - 串墨辊511源自 • 印墨带的宽度应一致。-
靠版水辊
• 靠版水辊402 , • 紧靠印版滚筒 • 压力的调节: • 印墨带: 6 至8 mm • (靠版水辊402 - 印版
-
(四)收纸部分
• 当纸张经过印刷单元, • 完成印刷,就到达收 • 纸部分。经过干燥装置
, • 整齐的堆放在收纸盘上
。 • 印刷过程中在收纸部分 • 进行抽样,检查印刷品
。
-
-
收纸部分的控制面板
传动面A 收纸器
传动面B 收纸器(顶部)
访问保护
-
收纸部分的控制面板
传动面B 收纸器(底部)
收纸器,传动面B
• a) 正度 787*1092mm
• b) 大度 898*1194mm
• c) 菊版 635*889mm
3.咬口:印刷及纸被链条中一排咬牙咬住的地 方叫 咬口.印不到油墨,是不能印东西的,到最后要裁 掉.
•a)印刷机其印刷用纸的咬口是1公分~1.1公分,是 不能印东西的,到最后要裁掉.
•b) 所有的机器晒版咬口是4.3公分 -
-
(五)水箱系统
• 水箱系统主要是向印刷 单元提供与油墨乳化的 混合液体(水,酒精, 润版液),使油墨达到 良好的转移。水箱系统 可以控制PH值,酒精浓 度,温度,这些都是影 响印刷质量的因素。
-
(六)供风系统
• 供风系统是向输纸部分 ,印刷单元,收纸部分 提供风的系统。在输纸 部分的吸嘴吹嘴,收纸 部分的吸风辊,印刷单 元的合压都需要大量的 风,来自于供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