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研究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已经成为了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进行探讨。
一、存在问题1. 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很多地方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地方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这使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进展缓慢,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技术力量不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支持,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地方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 资金不足修复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很多地方由于资金缺乏,难以实现适当的投入。
4. 环境治理效果不显著由于存在种种因素,有些农村地区的水、土、气污染仍然比较严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建议1. 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了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重视程度,我们必须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这样才能够将生态修复建设纳入相关政策体系。
2. 拓宽技术渠道为了缓解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必须拓宽技术渠道,如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外来技术人才等,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3. 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如引进外资、自身投资等,以保证生态修复建设资金需求的实际支出。
4. 强化环境管理强化环境治理,加强对污染排放的监管,以防止环境恶化,提高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建设的效果。
总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我们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取得更好的实效。
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黑 龙 江 水 利 科 技 H i njn cec n eho g f t o srac e og agS i eadTc nl yo Wa r nevny l i n o eC
N .. 09 o 12 o
( oa N .7 T dl o3 )
负担 , 自己束缚 自己的手脚 , 什么都 不敢搞 。反之 , 如果 不加 强农业基础建设 , 不改善生产条件 , 业增效 , 民增 收就无 农 农 法实现 , 到头来 , 吃亏 的还是 老百 姓。为此 , 必须 正确对 待 中 央的减负政策 和税 费改革 。正确 处理减 轻农 民负担 与 生产 投入的关系 , 增加 对水 土保 持生 态建 设 的合理 投 入 , 为经 济
社会发展作保障 。
要从促进经济社 会协 调发 展和 实现农 村 社会 经 济的 可 持续发展 的高度来认识水 土保 持生态建设 的重 要性 , 良好 的 建设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 、 社会 主义新农 村建 设有着 极大 的
促进作用 。要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 设 的 良性循 环 , 进农 村 促 经济全面发展 , 须科 学的 规范人 类 的经 济活 动 , 必 打破 传 统 的经济活动方式 , 转变 封闭 思想 , 决遏 制边 建设 边破 坏 的 坚 现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发展农 村经 济 , 者是相 辅相 成 二
在水土 流失 防治 上 , 必须根据 各地 特点 , 因地制 宜 , 因害 设 防, 突出重点 , 针 对 性 的进 行 防治 , 有 以取 得 好 的治 理 效 果 。要确保水土保持发展 战略顺 利实施 , 须把水 土保持 提 必 高到基本 国策 的高度来认识 , 切实 加强领 导 , 门密 切配合 , 部
新形势下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新形势下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保生态环境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工业污染成为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只有减轻工业污染,水源污染才有可能得以减轻;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的破坏扩大了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压力,这
一压力还在不断增大。
为此,构建一种新的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是必要的。
首先,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利用自然资源和现代技术,通过工业污染治理、污染源排放管控、节约用水等多项措施,防止和减少污染源对水资源的破坏。
其次,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机制,以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提高水管理能力,增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各部门要积极加强协作,按照“以
个别报道基础上的革新,以统一督促为手段”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部门之间的高效
协调机制。
同时,要加强各级水资源保护工作,提高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性,加快省级水保行政制度的建立,促进将省级水资源规划的有效实施。
总之,水保生态环境建设还需要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加强耕地保护,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条款的制定;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从控制污染源出发,实现资源保护、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平衡多种目标一致。
只有以上工作得以做好,水保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建设项目所带来的水土保持治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认真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问题分析1. 土地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建设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地平整和挖掘,这些行为会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导致土壤的暴露和流失。
尤其是在雨水冲刷的情况下,会造成大量的土壤流失,从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2. 施工活动产生的泥沙污染建设项目在进行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渣土。
若这些废弃物得不到合理的处理,就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引发泥沙污染,严重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3. 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质灾害建设项目对周边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土地的大规模开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土地干旱和植被枯萎。
对地质条件的改变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
4. 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在实际的建设项目中,由于水土保持治理的技术和设施投入成本较高,往往存在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不足的情况。
这就使得原本可以避免和减轻的水土保持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带来了更大的环境破坏和生态损害。
二、对策探讨1. 加强对土地开发和施工过程的监管为了遏制建设项目对土地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应当加强对土地开发和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
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法规,对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和施工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确保其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和标准。
2. 推动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在开发土地时,应当充分考虑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植被保护。
对于原有的植被要尽量保护和移植,同时要进行植树造林和水系保护等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增强土地的自然保护功能,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
3. 加强建设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在建设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渣土必须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利用,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随着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诸多问题,如缺乏科学规划、管理不到位、投入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以提高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效果。
缺乏科学规划是造成水土保持治理工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对水土资源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
还应加强科学调研和论证,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还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
管理不到位是制约水土保持治理效果的重要问题。
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
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单位按照规定的措施进行施工,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还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和专业能力,以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投入不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预算中,应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治理的经费,并确保资金的使用到位。
可以通过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以及加大环境保护基金的投入等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
还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发出适合建设项目需求的融资产品和服务,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资金支持。
宣传教育的不足也是影响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要加强对项目相关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传递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还需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增加公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度。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面临着科学规划不足、管理不到位、投入不足和宣传教育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加强科学规划、健全管理制度、增加投入和加强宣传教育等,以提高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效果。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指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环境生态的稳定和健康,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加强治理措施来改善当前的现状。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沙化严重。
我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部和南部地区气候偏暖湿,北方和西部地区则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气候,这种气候差异导致了土地沙化的普遍存在。
土地沙化不仅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还会对当地民生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二、水土流失严重。
因为大量的人为开垦、植被破坏、过度放牧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
在临近河流的平原地区,河岸、河床的冲刷也日益加剧,导致了水土资源的严重损失。
三、水资源短缺。
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当前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改善水土保持的现状。
一、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改善水土保持现状的重要举措。
通过梯田、沟渠、护坡等工程建设,可以有效地减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现象,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和恢复植被是改善水土保持现状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植被恢复规划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改善地表水质和地下水位,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
通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有效管理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供应,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
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测和评估,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的不断发展,水土保持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在水土保持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深入探讨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1.1 土地开发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建设项目的进行通常需要大量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无疑会对水土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毫无保护措施的挖掘工程会导致土地的大面积裸露,雨水冲刷会使土壤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又如,在建设项目中的抛土填方工程,如果排水系统不畅通,也容易发生坡面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1.2 缺乏水土保持意识在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意识的薄弱也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水土保持工作被较为忽略,并且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导致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1.3 水土保持技术不足目前,我国水土保持技术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一些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方法,导致无法有效地应对水土保持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高陡坡地形和脆弱地质条件下的水土保持措施比较匮乏,导致施工难度和风险增加。
二、对策探讨应当完善相关的水土保持政策法规,明确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法律责任和标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督促各相关单位和个人落实水土保持责任。
也应当加大对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大家形成环境保护的共识。
应当加大对水土保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
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需求。
也应加强对水土保持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整体水平。
2.3 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在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环节,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审查和监督,确保相关工作按照规定落实。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施工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这就使城市的水土流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水土保持问题已经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和重要性1.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r /> 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景观的破坏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城市水土保持要根据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采取与该区功能相配套的综合措施,来治理城市的水土流失的现状。
一般来说,城市水土保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有效的管理和防治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源的保护林建设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1.2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城市水土保持可以使城市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且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有效的水土保持对策不仅可以起到蓄水保土、防洪减灾的效果,还能大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来说,如果城市的水土流失严重,就会给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补给带来困难,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另一方面,城市中原有的土地植被被破坏,遇到有风的天气,就会漫天黄沙,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治理带来的负面效应。
据相关数据调查,广东省的广州、珠海、佛山等12个城市在1986-1995年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475km?,土壤流失量达到了5.28亿m?;而在山东省的济南、潍坊等七个城市中,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30%。
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已经十分的严重,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措施,促进城市的水土保持。
2.1城市土地过度开发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飞速增长。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分析及探讨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分析及探讨【摘要】在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水土流失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更是显得尤为关键。
如何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不断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水资源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水土保持的产业化发展慢经济水平低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以获取水土保持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水土保持的产业化发展是要基于综合治理开发之上展开的。
而我国多数地区没水土保持的产业化发展仍比较慢,和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严密,没有做到高效利用资源,没有开发别具特色的经济产品,普遍重治理而轻产生。
1.2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自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也需要做适时的改变,然而以往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内容以及手段等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现实的发展需求。
而科技成果得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日益突出,仍没有切实做到走出去分享技术以及请进来开发新项目,造成科技成果无法及时转化成生产力,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更好的帮助。
1.3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普遥存在按照水土保持法规定的“三同时”制度,开发建设项目应将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但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中,“三同时”制度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厂矿、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或者不重视水土保持。
1.4方案编制工作滞后,落实上难度较大按照水土保持发展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本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但实际上常常是主体工程设计完成之后才开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个别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才补编水土保持方案,有效性和操作性不强。
1.5规划、设计及建设不够完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起步晚,经验不足,在方案的规划中往往以项目本身为依托,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
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发展研究
环境生态huan jing sheng tai152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发展研究◎邵聪摘要:如何保持水土并修复水生态环境,这是我国的很多地区在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专门分析了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的建设发展,首先分析了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程度是衡量一个区域内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准。
我国的很多区域对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非常重视,结合实际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将面临更大的机遇。
一、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对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高度重视,其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但是在实际建设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缺乏健全的修复规范我国在水土与水生态方面制定了法律法规,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
但是这些法规与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如何进行水土保持,关于水生态修复建设方面缺乏健全的标准,没有对水生态修复作出具体的要求,以至于水生态环境的质量缺乏保障,不利于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缺乏技术的推广力度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关于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实验与应用。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技术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
我国的一些区域由于缺乏资金、项目等的支持,加之缺乏保护意识,没有及时应用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的相关技术,影响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三)水土流失的问题种类比较多我国的很多区域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种类也比较多。
例如土地退化区域的草地、林木等资源锐减,土壤不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水生态恶化现象;水资源分布不够均匀,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因雨水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在雨季期间表现得非常突出;一些河湖存在着水质污染问题,其水位不断下降,存在断流甚至干涸的问题;小区域内的水生态环境存在差异,由于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以至于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绿洲区域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人们不合理的活动会造成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又称平均外径(mean outside diameter)。
这是缘自金属管的管璧很薄,管外径与管内径相差无几,所以取管的外径与管的内径之平均值当作管径称呼。
公称直径是公制mm为基准的,称DN (metric unit)比如DN100的管,如果遇到薄壁管,它得内径就会大于100mm,但遇到厚壁管它得内径就会小于100mm。
但计算时取100mm。
也叫DN100因为单位有公制(mm)及英制(inch)的区分,所以有下列的称呼方法。
1. 以公制(mm)为基准,称DN (metric unit)2. 以英制(inch)为基准,称NB(inch unit)3. DN (nominal diameter)NB (nominal bore)OD (outside diameter)5. 外径与DN,NB的关系如下:------DN(mm)--------NB(inch)-------OD(mm)15-------------- 1/2--------------21.320--------------3/4 --------------26.725-------------- 1 ----------------33.432-------------- 1 1/4 -----------42.240-------------- 1 1/2 -----------48.350-------------- 2 -----------60.365-------------- 2 1/2 -----------73.080-------------- 3 -----------88.9100-------------- 4 ------------114.3125-------------- 5 ------------139.8150-------------- 6 ------------168.3200--------------- 8------------219.1上面数据依ASTM A53仅共参考。
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治理措施
农田水利NONGTIANSHUILI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治理措施王月民(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人民政府,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 要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土流失问题,也对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全面保护,有利于发挥自然生态的修复作用。
不过,现阶段的水土保持工作还需要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求,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基于此,笔者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针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水土保持;发展形势;治理措施一直以来,水土流失问题对人们生活以及社会生产都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也造成了相应的阻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旦出现生态失衡问题,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所以需要对水土流失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将水土保持工作全面落实,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由此可见,研究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1.1 社会资本介入土地开发 在我国农村中,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以及承包权是相互分离的,不少土地处于流转局面,农业生产以及养殖业等所使用的土地方式往往为承包、租赁等方式。
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介入,有效弥补了以往水土流失处理工作的不足,投入了较多的运营维护资金,也使用了相应的治理技术。
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民会更加重视土地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容易对土地进行不合理应用,从而会加重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影响土地承包人的切身利益。
1.2 生产建设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自从颁布了水土保持法以来,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监管,对生产建设项目也加大了控制力度,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之所以出现这样问题,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在生产建设中,未能够根据水土保养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又或者采用的措施不够有效,仍然存在乱挖乱弃现象,在个别项目中还会将弃土、弃渣直接倒入江河湖海;第二,在对山地进行大规模开发的过程中,未能够对生产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相关的水土保持措施未能落实,在不少地区中依然会采用炼山造林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水土保持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水土保持方案
我国水土保持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水土保持方案一、现状问题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建设面临以下主要问题:1. 资金不足,项目建设困难。
当前,财政对水土保持建设的支持力度不足,导致许多项目无法进行或者进展缓慢。
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山区,使用单位资金短缺,难以完成规划计划。
2. 技术落后,防治效果不佳。
由于我国水土保持行业技术落后,科技创新不足,防治效果不尽如人意。
同时,许多基础设施缺位,难以配合工程建设。
3. 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发展,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采取不可持续的种植方式,加重了土地的荒瘠程度。
这种情况下,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4. 人才短缺,队伍建设不充分。
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水土保持人才的数量十分有限,我们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人才脱离率,提高水土保持人才的素质和数量。
二、建议水土保持方案1. 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建设资金。
我们应该通过提高政府财政和债务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增加资金。
同时,制订有扶持水土保持项目的政策,向基层水土保持人员发放补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 推进技术创新,加强研发。
我们应该推进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和发展,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开发应用。
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合研究,引进先进技术和技术人才,提高我国水土保持行业的技术实力。
3. 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建立可持续农业模式。
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建立可持续农业模式。
同时,要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方式,为农民提供教育、幼儿园、医疗等基础设施。
4. 拓宽水土保持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素质。
我们应该拓宽水土保持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增加对水土保持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该行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水土保护人才队伍,为水土保持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水土保持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关于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的研究
关于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的研究一、前言在实施水土保持建设战略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利用一切可行性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快速的发展下去。
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本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概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需要很多部门共同参与,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
因此,要想找出适合本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各个地区必须积极开展对水土资源现状的调查工作,进而根据国家政府颁布的《生态建设规划》具体要求,来编制各项规划工作,例如:山区水保规划、水土修复规划等多种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
由于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还未完善,因此,还需要从国外发达国家吸取比较先进的经验,并结合当地自然规律,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合理科研,从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这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三、当前我国水体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情况分析经过近些年来的大力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比较贫困的地区要增加人们的收入并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第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要切实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开始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整治,将环境改善和保证粮食安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并对各地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减小贫富差距。
国家对于涉及到开发技术的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进而探索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切实做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指导水土保持生态建设[1]。
四、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措施研究1.政府要适当进行宏观调控为了满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社会的要求,一方面,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为完成目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现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体制。
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计划,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是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我国广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问题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落地,因此有必要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问题1. 研究缺乏系统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系统性。
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只关注某一地区或某一生态环境类型的研究,而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这导致了研究成果的局限性,无法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2. 缺乏前沿技术引入和创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一直缺乏前沿技术的引入和创新。
在国际上,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而我国的研究多停留在借鉴外国案例的阶段,缺乏自主创新。
3. 缺乏跨学科合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缺乏跨学科的整合与交叉。
地质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学科之间的协作薄弱,导致了研究成果的片面性和不够全面。
4. 缺乏实践经验总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研究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一些地方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实践探索,但这些经验往往没有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无法为其他地区的实践提供参考。
二、建议2. 引入前沿技术和加强自主创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需要引入前沿技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也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
可以加强科研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推动领域的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在取得一定进展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加强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引入前沿技术和加强自主创新,推动跨学科合作,加强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以期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水土保持工作的难点及相应对策研究
水土保持工作的难点及相应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主题,下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对策,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努力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设计;问题;应对策略引言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但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严峻,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系统质量等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缺乏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制,会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问题,不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基于此,笔者分析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和总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策略,以期持续优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1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常见问题1.1项目水土保持评价问题在新标准实施过程中,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评价还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一是部分建设项目方案在水土保持评价方面只关注了弃渣场选址、占地面积、土石方平衡等相关内容,对于水土保持其他方面关注度不高,实际编写的方案内容与开发建设项目情况并不相符,水土保持评价结论存在一定的偏颇性和盲目性。
二是对水土保持敏感区域勘探缺少精准度。
在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选址方面,缺少勘探要求,工程具体施工位置精准度不够,在水土保持评价分析方面相关文件缺失等等。
三是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经常存在主体设计介绍比较详细,但对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却非常粗略,评价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评价结论粗线条、表面化、宏观化,对后期工程施工容易造成不利影响。
1.2相关部门关系协调性不足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等多个政府部门的共同合作。
水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发挥着主导地位,但要做好相关工作还需要发改、自然资源、林业、环保、住建、行政许可部门的积极配合。
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方法
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方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指在保持水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涉及道路建设、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完善水土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水土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全社会各个环节的水土保持意识和行动与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技术要求相一致,达到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效果。
二、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植被覆盖合理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采取人工造林、植被合理搭配等手段。
在植被的选择上,要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取合适的植物物种进行土地的恢复和改造。
同时,对于其他地区,还可以采取植物对抗风沙、防止水土流失等措施,例如黄沙植物。
三、加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调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该积极引导人们采用科学的生产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采伐、过度放牧等生产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避免高消费、高排放、高能耗等生活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四、发展农村综合治理农村住宅区、农村公路、山地旱地、水土流失等问题是农村生态恢复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我们需要发展农村综合治理,整治农村生活环境、农村村容村貌,保护林木、草地、水体等自然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农村的美丽化、富民化和种植化。
五、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应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所需的措施,尽可能做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推行植被恢复技术、调整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农村综合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法,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全面落地。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水土保持是指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工作。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是为了解决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单个问题的研究,缺乏整体性的思考和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建议在研究中增加整体性的视角,将不同问题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以提高修复效果。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方法还不够科学和先进。
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修复方法上,对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尚不广泛。
建议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和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修复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中缺乏长期监测和评估。
很多研究项目只关注工程建设和短期效果,对于长期的修复效果缺乏有效的跟踪和评估。
建议在研究中加强对修复效果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中缺乏社会参与和合作。
修复工作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但目前研究中对于社会层面的考虑相对不足。
建议在研究中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搭建平台,增加各方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中缺乏政策支持和经济手段。
修复工作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的保障,但目前研究中对于政策和经济的研究不足。
建议加强政策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修复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存在着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不足、方法不科学和先进、缺乏长期监测评估、社会参与和合作不足以及缺乏政策和经济支持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整体性的研究、引进新技术和方法、加强长期监测和评估、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加强政策研究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治理的研究
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治理的研究摘要:水土保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本文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对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以促进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
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其次,水土流失造成了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增加了江河洪水威胁,降低了江河通航能力。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一、水土保持建设现状与问题1 水土流失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
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
2水土流失的危害2.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石化和砂砾化,失去农业利用价值,减少了耕地面积。
水土流失使植被减少,地面覆盖率降低,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减少,流失后坡地土壤持水力小,一旦遇干旱则农业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
近50多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7万hm2以上,平均每年5万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50%。
进入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 460 km2。
2.2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由于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大量的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每年抬高9 cm左右,形成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增加了防洪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研究
【摘要】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之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被提到我国国家发展大计之一,保持水土生态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为最终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而努力。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
1. 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的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牺牲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资源肆意开采、城市化进程对于我国整体的水土保持生态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并且由于我国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的立法较晚,因此人们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意识和认知都有待提高,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是于1991年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而根据我国全国第2次遥感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这是个十分庞大和惊人的比例,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分严峻和紧迫。
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及问题概述
2.1 水土流失严重
根据《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中对于水土流失的定义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尽管我
国自然、植被水土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等因素,导致我国对于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水土流失程度、水土保护紧迫程度仍旧面临巨大挑战。
作为全球水土流失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土流失不仅仅是危害强度深、危害范围大,而且还有着流失区域分散、流失水土类型广泛等特征。
我国的长江、黄河、淮河、太湖等七大流域都存在着水土流失的问题。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
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吨。
2.2 植被破坏问题
植被与水土是相辅相成的生存依附关系。
一方面,水土流失如果是发生在气候温润地区的话,对于植被破坏是有一定影响的。
但如果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话,极容易使得植被无法存活、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使得当地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另一方面,人类对于植被的肆意乱伐,也使得当地的水土平衡受到影响,植被破坏严重区域的水土流失区域也十分严重。
2.3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也发展迅猛,人们开始围湖造田、伐林建屋,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存与居住所造成的破坏水土平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而由于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环境压力、环境破坏行为、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也使得水土质量受到威胁。
此外,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国家近两年在城市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也十分巨大,城市化基建工程、道路工程等加剧了水土问题的严重性,使得整个社会都面临着危机。
2.4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变暖影响,我国境内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水土问题也日益增多。
比如区域江水变化、旱灾、水灾等,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袤、不同地区气候差别较大,东南西北不同地区在一年四季面临温差、降雨、风沙等现象都是不完全一样的。
以降雨为例,南方部分地区的夏季强降水是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具有较高雨强的中到大雨造成的水土流失比雨强较小的大到暴雨还要严重得多[1]。
由于这类型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水土失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了。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对策略
3.1 强化立法应用及国家政策治理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国家自1991年立法后,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的专项法规还需要不断完善。
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应当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强化通过立法机制来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在立法时,还需要主要核心目标、分级目标和基础目标的分层制定,对于水土问题严重的地区应当深入调研,切实了解造成水土问题的真实原因,制定符合实践要求的法律法规,采取中央发布、基层执行、人民监管的管理体制,保证基层各部门之间的顺利配合,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3.2 强化区域执行能力建设
在国家层面立法完成后,需要建立区域化执行管理机构、区域及
基层执行组织,保证法规全面落实。
国家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充分重视水土保持法律的执行,针对水土问题严重的区域,需要重点拨款、派人,做到专款专用,逐步建立县、乡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严格管理专款,建立据实报帐制[2]。
把强有力的专家团队派到一线确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执行,并且加大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及创新技术在执行能力建设中的使用。
3.3 创新技术的应用
我国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时,还需要认真参照国际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的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和学习这些先进经验中的可取之处。
首先,国内的政策制定机构、水土保持研究机构、各区域水土保持实践或执行机构都应当注重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中
对于创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尤其需要重视在预防性技术的应用,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来取代过去人工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从而提升水土保持预防工作,降低我国水土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比如可以采取由生物、工程和耕作技术组成的综合措施来改变现有水土生态的基础环境,有利于植被的覆盖与土壤的蓄水能力[3]。
其次,我国政府或中央相关机构,对于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利用创新技术的机构和个人,应当加大表扬力度,设立专项奖金,鼓励组织及个人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技术创新与利用。
最后,我国相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所涉及的监管部门,还应当设立专门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指标和标准,通过统一、规范的技术手段,保证各基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开展,避免由于水土保持工作所造成的二次污染事故。
3.4 加强水土管理机制改革
自1991年立法以来,我国的水土管理机构与相关管理机制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法令无法落实、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为了加强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推进,应当要重视加强水土管理机制的改革。
首先,在管理组织架构上,需要建立中央到地方的直属管理机构、责任落实到人;其次,还需要动员社会大众力量,建立社会群众监管组织,对于执法单位有法不依或者执法不严的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管;再次,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在部分区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方法,实行外包责任制,将水土治理工作交给外部专业的环保公司来进行,采取国家拨款及社会集资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的积极性。
3.5 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的细节问题
无论是采取国家机构执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亦或是利用外部专业环保公司来执行相关工作,都需要注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细节处理。
首先,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中,需要因地制宜,对于实地环境要深入调研、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切不可罔顾实际情况,“千篇一律”的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无论是监管机构或是环保公司,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都应当设定相关的项目考核指标,便于国家及人民监管组织对于其工作进行审核、验收;最后,对于需要利用外包模式来进行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要注意项目招标文件中对于甲乙双方权责义务的界定、风险的界定、施
工要求和技术要求等,利用法律途径才能真正保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论
我国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问题多样化的现状,政府机构、监管机构和组织及个人都应当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人人有责、全民推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才能最终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乃君.气候变化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中
国水土保持,2011(10):29-31.
[2]陈佰福,吴海燕,杨臣,王士兰.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109-110.
[3]龙振华,刘能胜,龙立华,毛羽飞.浅谈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1(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