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词的产生与发展

词(语言中的基本单位)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对词产生与发展的简要概述:
1.词的产生:
词是语言中具有特定意义和形式的音义结合体,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关于词的产生,学术界存在多种观点,以下是其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
音义结合说:语言中的词最初是由音和义直接结合而成的,即音义结合体。
这种观点认为,语言中的词起源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声音和意义的联系。
声素形成说:一些学者认为,语言中的词最初是由简单的声音单位(声素)逐渐组合而成的。
这些声音单位代表了一定的意义,最终形成了语言中的词。
2.词的发展:
词的发展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中的词在形式、意义和功能等方面不断演变的过程。
词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需求和观念发生变化,语言中的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会导致语言中的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语言创新:语言中的词也会随着语言创新和演变而发生
变化。
这可能包括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淘汰、词的引申义和转义等。
语言接触:当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接触时,语言中的词可能会受到对方语言的影响,从而发生演变。
词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语言学家和研究者们通过对语言的深入研究,试图揭示词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词的起源

我们怎样读词?
1、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 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 ——王国维《人间词话》 要眇宜修的美,是一种女性的美,是 精致的、细腻的、幽微的美。
我们怎样读词?
2、其缘情造端,兴乎微言……以道贤 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 ——张惠言《<词选>序》
词虽然外在形式上是轻灵的,婉约的, 但是它也有比兴寄托的功用,表达着作者心 灵深处的感慨,需要我们体会、联想、领悟。
晚唐五代词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介于 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 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 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 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 北汉,统称十国。
西蜀词(花间词)
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 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 词”,凡500首。这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 着词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 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与文本范例的性 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最初的词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 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归鸟 宿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你注意:
(1)、曲调成为词调是有选择有条件的。 (2)、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 征的形成,还与酒令著辞有关。 (3)、词从孕育、萌生到初步建立,经历了 一个较长的过程。 (4)、1900年从莫高窟发现的敦煌曲子词证 明其确起源于民间。
词的起源:
1、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 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 2、词最根本的发生原理,在于以辞配 乐,是诗与乐在隋唐时代以新的方式再度结 合的产物。
小梅解词一词的起源和发展

小梅解词一词的起源和发展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词于宋代达到顶峰后,在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
流行于初盛唐期间的民间词,是词的萌芽阶段。
到中唐,文人开始认真地倚声填词。
元和年间后,文人填词逐渐增多,词正式成为一体。
但是,此时文人运用曲调的范围还比较狭窄,就现存资料看他们常用的是有限的十几个曲调,如《一七令》、《忆长安》、《调笑》、《三台》等,不过在语言上,他们开始引入近体诗的语言,写来精致凝炼、细腻华美。
五代十国时期,倚声填词尉为成风。
西蜀与南唐二地,经济文化最为发达,成为词人汇集的两大基地。
西蜀词人的词大多收集在《花间集》里。
西蜀花间词人中,以韦庄的成就最高;而南唐词人中则以李璟、李煜、冯延巳最为出色。
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鼎盛状态,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
文学史上,词以宋称,体现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
北宋词的主流依然是沿袭晚唐五代,吟风弄月,注重词的抒情性与音乐性,如二晏、张先等。
他们刻意求精,使词的形式更加丰富,词的语言更加精炼,词的意境更加深婉,词的风格更加细腻,特别是使词的音律更加精美合乐。
但北宋还有另一些词人,如苏轼、柳永等,从词风词境入手,着意词体的变革。
北宋初年,范仲淹的《渔家傲》和王安石的《桂枝香》,大笔淋漓、墨浓意酣,词调慷慨苍凉,境界开阔悲壮,感情抑郁深沉,揭开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作的序幕。
元朝上承两宋的余绪,虽成就难以继盛,但出现了许多词人,其中也不乏名篇佳作。
元词的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包括出生于元一统前蒙古时期词人的创作。
此阶段的词人有元好问、陆文圭、张之翰、刘敏中等,由于他们大多有着亡国和战乱的经历,所以他们的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抒写怀念故国的黍离之悲,表现由人世变迁引起的荆棘铜驼之感的词作。
第二阶段包括出生于元一统之后到元亡之前词人的词作。
此阶段的词人有虞集、王旭、张雨、萨都剌、张翥等,他们大抵出生于忽必烈改元之后,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乱,议论行藏出处和企慕半隐半俗的生活,是他们词作的主要内容。
古诗词传统文化

古诗词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理和情感。
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古诗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艺术特点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
第一部分: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最早的古诗词形式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诗歌,这些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诗词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等形式,同时也融合了大量的民间文化和艺术元素。
在唐宋时期,古诗词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杜甫、李白等诗人以其豪放的气势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整个时代,被誉为“诗圣”;而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诗人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表达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
第二部分: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古诗词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使其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
首先,古诗词注重形象的描绘。
通过对景物、人物和情感的描写,古诗词能够以简洁的语言创造出丰富而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其次,古诗词常常使用对仗和押韵等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押韵和对仗,古诗词能够使语言更加优美动听,听起来更加悦耳有韵味。
另外,古诗词也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古诗词通过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触动读者内心的共鸣,引起共鸣与共鸣之间的对话,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
第三部分:古诗词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诗词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传递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古诗词中融入了儒家的礼仪之道、道家的自然观和佛教的修身养性等思想,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古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推动了文学发展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通过创作和传承古诗词,不断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和发展宋词起源于南唐,发展于北宋,经历了南唐、北宋、南宋三个时期的演变。
南唐时期,有李煜、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的创作,为后来的宋词奠定了基础。
北宋时期,词人陆游、辛弃疾等的词作更加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南宋时期,苏轼、杨万里等词人的作品更加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使宋词达到了巅峰。
二、宋词的特点1. 抒情性强: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表达了词人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2. 简洁明快:宋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用寥寥数语传递出丰富的意境。
3. 境界高远:宋词追求境界的高远,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构建,使词作具有独特的意蕴和美感。
4. 音律和谐:宋词注重音律的和谐,追求字音的协调和押韵的美感,使词作更具音乐性。
三、宋词的影响1. 文学影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人继承和发扬了宋词的创作传统,使词作在后世继续发展。
2. 音乐影响:宋词的音乐性极高,适合配以音乐演唱。
宋代以来,不少曲调被作曲家改编为曲谱,成为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人文影响:宋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人文情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中的爱情、友情、家国等主题,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精神追求。
综上所述,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构成了宋词发展的脉络。
通过对宋词的研究和欣赏,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英语单词的起源和历史

英语单词的起源和历史英语单词的起源和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英语单词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演变。
1.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公元5-11世纪)英语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当时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大不列颠岛,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古英语。
古英语是一种日耳曼语,与荷兰语、德语等有密切关系。
在这个阶段,英语词汇相对简单,主要涉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自然现象。
2. 诺曼征服时期(公元11世纪)公元11世纪,诺曼人征服了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地区。
他们的语言——古法语,对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诺曼人征服英国,古法语成为统治阶级的语言,大量法语词汇进入英语,使得英语词汇变得更加丰富。
3. 中世纪英语(公元11-15世纪)在这一阶段,英语逐渐演变为中世纪英语。
随着文学作品的兴起,尤其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英语开始变得更加规范。
此外,由于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语吸收了大量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汇。
4. 近代英语(公元16-18世纪)公元16世纪,英语开始进入近代阶段。
这一时期的英语以英王詹姆斯钦定的《圣经》英译本和莎士比亚戏剧为代表。
在此阶段,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形成了现代英语的雏形。
5. 现代英语(公元19世纪至今)从19世纪开始,英语的书面语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基本上一致。
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英语吸收了来自其他语言的众多词汇,使得英语词汇更加丰富。
此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的普及,都为英语词汇的拓展创造了条件。
总结:英语单词的起源和历史经历了古英语、中世纪英语、近代英语和现代英语四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英语不断吸收其他语言的词汇,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通用的语言之一。
如今,英语词汇丰富多样,蕴含着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知识。
了解英语单词的起源和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这一世界语言。
词的历史发展演变历程

词的历史发展演变历程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通过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简单符号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以下将从人类演化的角度描述词的历史发展。
人类的语言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们通过简单的声音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
这些声音并非有意地构成词汇,而是一种简单的沟通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形成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对于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观念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特定的声音来表示特定的概念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于是,他们开始创造和运用一些特定的语音符号,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为了最初的词汇。
最早的词汇可能是一些简单的指示性词汇,比如表示动物的声音或者天气状况的词汇。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开始创造更加复杂和抽象的词汇,以表达更加复杂的概念和观念。
例如,人们开始创造描述人类行为和情感的词汇,以及描述自然现象和抽象概念的词汇。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通过交流和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词汇和语法规则,这为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词汇的发展也与人类文化、科技和思想的发展紧密相连。
例如,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创造了大量描述新事物和概念的词汇,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汇也不断地演变和变化。
一些词汇可能因为不再使用或者被取代而消失,而一些新的词汇也不断被创造出来。
这反映了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的变迁,以及对于更准确表达的追求。
词的历史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创造和运用词汇,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词汇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为人类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词发展脉络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 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 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词发展脉络
晏几道(1038—1110) ——人间自是有情痴
宋词发展脉络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李 煜 : 皇 帝 身 , 文 人 心 。
宋词发展脉络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词发展脉络
—读词,享受人间之美
宋词发展脉络
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又称为“诗余、曲子词、长短句”, 有固定的曲调,即词牌名。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和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有上下阕之分。 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发展脉络
词的发展: 敦煌曲子词——唐文人词——晚唐五代词(花 间词&后主李煜)——宋词——清朝纳兰性德
宋词发展脉络
•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 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 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 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 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 实。”
宋词发展脉络
温庭筠,字飞卿。温词的风格并不 单一,但最能代表温词风格的是《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来)一类 作品。
宋词发展脉络
• 西蜀词人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韦词有花间词的共同特征。但是韦庄经过乱离苦 痛之后,把粉泽之气冲淡了,这在他的一些抒情 词里表现尤为突出。
词概述

宋词的主要内容
词在传统上,与个人的日常生活情感更为 贴切,宋词的正宗依然是吟风弄月、儿女 情怀,且愈发精致细腻。 但也有一些气概豪雄或旷放自如的人物, 把英雄语、悲凉语、儿女呢喃语、日常谐 谑语都写入词中,仿佛把花旦青衣换成了 乡间村姑,雕梁画栋的深院换成了桑麻稻 菽的农舍,二八少女换成了关西大汉,使 得词越发恣肆汪洋。
五代十国时期之西蜀词人
韦庄——五代十国时期西蜀花间词人成就最高。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五代】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 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 乡须断肠。
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 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菩萨蛮:《杜阳杂编》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为 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 词。” 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 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盛唐文人的曲子词
《忆秦娥》 “百代词曲之祖”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大 量写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 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 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花间派词人 成就最高的是韦庄,另外还有牛希济等16 位词作家【通常把韦庄和牛希济等归入五 代十国时期的西蜀】。温庭筠对五代以后 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盛唐文人的曲子词
《好时光》
——【唐】李隆基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 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 少,莫负好时光。
唐五代词pdf

唐五代词pdf摘要:一、前言二、唐五代词的起源和发展1.唐五代词的起源2.唐五代词的发展三、唐五代词的特点1.形式特点2.主题特点四、唐五代词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温庭筠2.李煜3.韦庄4.其他代表人物五、唐五代词的影响和意义六、结语正文:唐五代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出现和发展为后世诗词创作奠定了基础。
本篇文章将对唐五代词的起源、发展、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以及影响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前言唐五代词是指在唐五代时期(公元618 年-960 年)出现的词这一文学形式。
词源于唐代的燕乐,最初是配合音乐演唱的歌词。
五代时期,词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流传至今。
二、唐五代词的起源和发展1.唐五代词的起源唐五代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燕乐成为宫廷和民间流行的音乐形式,为了满足演唱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词。
词的产生与燕乐的兴盛密切相关,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唐五代词的发展五代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词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词人辈出,作品丰富多样,为后世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三、唐五代词的特点1.形式特点唐五代词在形式上具有较为固定的结构,通常分为上片、下片和词牌名。
词牌名是词的体裁,如《菩萨蛮》、《虞美人》等。
2.主题特点唐五代词的主题内容广泛,既有描绘自然风光、表现离别思念的山水田园诗,也有描绘市井风情、表现人生感慨的词作。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也表达了词人的情感世界。
四、唐五代词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温庭筠温庭筠(约812 年-866 年)是唐代著名的词人,被誉为“花间派”的代表。
他的词作以婉约柔美、含蓄委婉著称,代表作有《南歌子》、《更漏子》等。
2.李煜李煜(937 年-978 年)是南唐后主,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词人。
他的词作具有浓厚的个性特点,以抒发亡国之痛、离别之情为主题,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北戴河》等。
论述词的起源与发展作文

论述词的起源与发展作文
哎呀呀,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词的起源与发展哟!
你们知道吗,词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宝贝,有着超级有趣的来历呢!最开始呀,人们用简单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
然后呢,慢慢地这些话语变得越来越有韵味,就成了词啦!这就好像一颗小种子,慢慢发芽长大,变成了一棵大树。
想想看,古代的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开心啦、难过啦、生气啦,他们就用特别的词语来描述这些心情。
比如说看到美丽的景色,就会有“山清水秀”这样的词出现;要是伤心了,可能就会有“悲痛欲绝”这样的词来表达。
这多有意思呀!
随着时间的推移,词的发展就像坐火箭一样快呢!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也就有了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词。
就好像不同的花朵,各自绽放着独特的美丽。
而且呀,词还能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易懂,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
古代的诗人、词人可厉害啦!他们用那些美妙的词写出了一首首让人陶醉的诗词。
就像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哇,那画面感简直绝了!这词用得,真的是太妙啦!我们读着这些诗词,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和那些诗人一起感受他们的心情。
再看看现在,我们也在用词呀!我们聊天、写作文、唱歌,都离不开词呢。
词就像是我们的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们。
我觉得词真的是太重要啦!它让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我们一定要好好了解词,学习词,让词这个宝贝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哟!。
《词的起源、发展和民间词》.

《詞的起源、發展和民間詞》詞大約產生在初盛唐(注:關於詞在何時產生的問題,目前文學史研究者的說法尚不一致。
我們根據崔令欽《教坊記》和《舊唐書·音樂志》的有關記載,以及初盛唐時期出現的個別詞調,如沈佺期的〈回波樂〉、唐玄宗的〈好時光〉等,認為它在初盛唐產生是比較可靠的。
)、從中唐以後流行起來的新詩體。
詞即歌詞,它跟樂府歌辭的辭是一個字,本指一切可以合樂歌唱的詩體。
唐代稱當時流行的雜曲歌詞為“曲子詞”,後來簡稱為詞。
這就是我們今天用以跟詩或曲對稱的詞。
詞有許多調子,每調有一個名稱,如〈菩薩蠻〉、〈念奴嬌〉等。
由於配合不同的樂曲歌唱,每調的句數、每句的字數,以及用韻的位置、字聲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
比之五七言詩,詞最顯著的特點是絕大多數詞調的句子都長短不齊,因此又稱為“長短句”。
為了樂曲的反復吟唱,每調一般分為上下二闋,稱為上闋、下闋,或上片、下片。
也有不分闋的單調,如〈十六字令〉、〈望江南〉等小令。
至於分作三片、四片的長調,如〈瑞龍吟〉、〈鶯啼序〉等,就更少了。
配合詞調的音樂主要是周、隋以來從西北各民族傳入的燕樂,同時包含有魏晉南北朝以來流行的清商樂。
燕樂的樂器以琵琶為主,琵琶有二十八調,音律變化繁多,五七言詩體不容易跟它配合,長短句的歌詞就應運而生。
《舊唐書·音樂志》:“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
”所謂里巷之曲是當時民間流行的俚曲小調,如〈漁歌子〉、〈望江南〉等。
所謂胡夷之曲是當時外國和邊疆少數民族的樂曲,如〈蘇幕遮〉、〈菩薩蠻〉等。
這些胡夷里巷之曲在城市流傳過程中既不免滲入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在樂工、歌伎的傳唱過程中,音樂上也不斷得到加工和豐富,這就使詞在情調上初步具備了自己的特徵。
唐代的近體詩本來是可以合樂歌唱的,當它們不能很好配合時,就不免增減詩的字句來合樂。
因此象〈浪淘沙〉、〈雨霖鈴〉、〈為球樂〉等曲詞原來都是七言絕句體,後來卻演變為長短句的詞調。
同時,在文人撰寫那些胡夷里巷之曲的歌詞時,又往往依照近體詩的聲律要求來寫。
汉语词汇史: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

汉语词汇史: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词汇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汉语词汇史不仅反映了语言本身的演变,也折射出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变迁。
本文将从汉语词汇的起源、发展阶段、外来词汇的影响以及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等方面,详细探讨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
一、汉语词汇的起源汉语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上古汉语的词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些词汇大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天”、“地”、“人”、“水”等。
这些基本词汇不仅在古代汉语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二、汉语词汇的发展阶段汉语词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三个阶段。
1. 上古汉语:上古汉语的词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词义较为具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逐渐丰富,出现了复音词和合成词。
2. 中古汉语:中古汉语时期,汉语词汇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个时期的词汇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词义也更加复杂。
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佛教词汇被引入汉语,如“菩萨”、“涅槃”等。
3. 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大量外来词汇进入汉语。
这些外来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而且促进了汉语词汇的现代化。
三、外来词汇的影响外来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自东汉以来,佛教词汇、阿尔泰语系词汇、印欧语系词汇以及日源词汇等相继进入汉语。
这些外来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词汇的演变。
1. 佛教词汇: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佛教词汇被引入汉语,如“菩萨”、“涅槃”、“禅”等。
这些词汇不仅在宗教领域广泛使用,而且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2. 阿尔泰语系词汇:元代和清代,阿尔泰语系的词汇大量进入汉语,如“汗”、“可汗”等。
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
3. 印欧语系词汇及日源词汇:明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大量印欧语系词汇和日源词汇进入汉语,如“电话”、“电视”、“咖啡”等。
词的起源和发展(讲)

▪宋词
▪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 词作、词派众多,名家辈出,佳 作如林。宋词与唐诗一起成为我 国古典诗歌的两朵奇葩。
宋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士人妇女,都爱 好词章。今人唐圭璋编的《全宋词》,收录词 人1330家,词作19900多首。
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
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 词的体制与题材,与《花间集》相近,清丽闲雅。 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 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2、柳永时期:开创宋慢词时代,雅俗共赏。柳永 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 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 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 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 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 了。
词的起源和发展
一、词的名称、起源
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 宋代。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 “ 词 ” ,又名乐府、近体乐 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 歌曲、长短句。
唐代城市繁荣,歌楼妓馆随处 可见,处处管弦,处处笙歌,涌现 了很多乐工歌妓。他们演奏、歌唱 并创作曲词,这就促进了词的产生 和发展。唐代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 “唐音”,词就是随着这种音乐的 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
代表词人:温庭筠。“温李”。 “花间词派”的开创者。
他是词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填词的作 家,他的词是文人词成熟的标志。
代表作: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 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 金鹧鸪。
温庭筠
单词的历史英语词源漫谈

单词的历史英语词源漫谈一、引言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其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悠久且多样。
从古代英语到现代英语,词汇的演变经历了许多阶段,反映了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本文将探讨英语词汇的历史和词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的发展和演变。
二、古代英语时期古代英语时期指的是公元450年至1150年左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词汇主要是由日耳曼语族中的盎格鲁-撒克逊语演变而来。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部落开始迁徙到不列颠群岛,并在那里定居。
这些部落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即盎格鲁-撒克逊语,它是现代英语的直接前身。
三、中世纪英语时期中世纪英语时期指的是公元1150年至1500年左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受到了拉丁语、法语和诺尔斯语的影响,词汇和语法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knight”(骑士)一词来源于法语,“parliament”(议会)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此外,中世纪英语还出现了许多新词汇,以描述新事物和概念,例如“gunpowder”(火药)和“compass”(指南针)。
四、文艺复兴与早期现代英语文艺复兴与早期现代英语时期指的是公元1500年至1800年左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语言之一。
随着英国在全球的扩张和贸易的增加,许多新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
例如,“tea”(茶)、“coffee”(咖啡)和“chocolate”(巧克力)等词汇都源自这个时期。
此外,这个时期的英语也经历了重大的语法和词汇变化,例如动词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五、现代英语时期现代英语时期指的是公元1800年至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在全球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新词汇被创造出来,例如“email”(电子邮件)、“smartphone”(智能手机)和“internet”(互联网)等。
此外,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也导致了英语中出现更多的外来词和借词。
中文词汇的起源与发展

中文词汇的起源与发展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词汇体系。
中文词汇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中文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并探讨其对中文语言的影响。
一、中文词汇的起源中文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最早的中文词汇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那时人们使用象形文字来表示事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文词汇开始出现了形声字,也就是用一个字的形表示一个事物的外形,用另一个字的声音表示这个事物的发音。
这种演变使得中文词汇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字的发展,中文词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期间,中文词汇开始从方言中吸收和借用词汇。
这些方言词汇逐渐成为标准中文的一部分,丰富了中文词汇的内涵。
二、中文词汇的发展中文词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
在古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问的发展,中文词汇逐渐壮大。
诸如《诗经》、《论语》、《庄子》等经典著作为中文词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著作中的词汇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中文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文词汇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大量外来词汇进入中文,这些外来词汇丰富了中文词汇的内容,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中文词汇不断进行创新和扩充,使得中文词汇体系更加完善。
三、中文词汇对中文语言的影响中文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对中文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文词汇的丰富多样性使得中文语言更具表达能力。
人们可以通过中文词汇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次,中文词汇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了中文语言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传承古代经典著作中的词汇,人们能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中文词汇的创新使得中文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着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后,中文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文词汇的形成与发展是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的一种体现,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词的基本知识.

二、词的发展
词产生于初唐,是当时的一种新诗体。词,即歌词,指一切可 以合乐歌唱的诗体,当时称 “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又称 “诗馀”或“长短句”。 词有词调,调有名称,每个词调的句数,每句的字数,用韵的 位置,字声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
曲子词(词)首先盛行于民间,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 发现的曲子词。到中唐时代,填词风气已从民间传到了文 人社会里。 晚唐、五代,文人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有二种: 一是致力于填词的文人逐渐增多,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 词坛,词风极盛,并出现了《花间集》;二是词调加多, 不再限于使用小令,长调也有出现。这时的词都是写绮靡 生活中的艳事闲愁。
词的相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 的开国君主萧衍精通音乐、爱好民歌,在其夺取帝位之前,被称为 “竟陵八友”之一。其诗作现存有九十余首,多数为乐府,且多模 仿民歌。最著名的诗作有《子夜四时歌》、《江南上云乐》、《江 南弄》等。由于他对诗歌的热忱和作为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诗歌 的演变开始有了向词发展的苗头。 词的演化发展轨迹,就总体而言,大致如前辈学者所说:“勾 萌于隋,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剪伐 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 (刘毓盘《词史》)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 乐工改制而来的。唐苏鹗从《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初, 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人亦往往声其词。"词牌的意思是"象菩 萨似的蛮国人"。
有一些词牌末带有“令”、“引”、“近”、 “慢”等术语。“令”与酒令有关,是一种比较接近 民歌的抒情小曲;“引”集歌体与诗体于一身,也是 这类诗歌诗曲调的演化;“慢”有篇幅较长、语言节 奏舒缓、韵脚间隔较大等特点;“近”有亲昵、浅显 的意思,可能与令、引等一样与曲调有关,指一种篇 幅较“令”长而又不如“慢”曲那么典雅庄重的曲调。 从字数上讲,大体上说,“令”多半属于“小令”范 围,“引”、“近”多半属于“中调”范围,“慢” 则绝大多数是“长调”。
词的兴起与发展

北宋末年,卞京词坛被歌功颂德和点缀生平的应制词、征歌逐醉的颓靡词、无聊的应酬词所充塞,徽宗崇宁间,建立音乐官署大晟府,以周邦彦为提举,会集词人乐师讨论古音古调并创制新乐,依其体格填词,北宋词坛,从柳永、秦观到周邦彦,一脉相承的倾向很明显,那就是:文人词所走的道路越来越形成格式化。而周邦彦正是以高度形式格律化而成为北宋末年“婉约派”的“集大成”者。</P>
周词思想内容虽然没有新鲜生动的东西,但他在审定词的音律、提高磁的艺术技巧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开南宋姜夔、吴文英为代表的格律词派的先河。</P>
南宋社会政治的变化使词风为之一变。中原沦陷和南宋偏安的历史巨变,使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繁华梦被粉碎无余,稍有头脑的文人受此冲击而使词风有所改变也是很自然的。似柳永那种“羁旅形役”的愁思、“偎红倚翠”的柔情以及“百年无事”的成平景象暂且引退,作品的社会意义增强了。李清照本强调音律,崇尚雅丽,标举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以婉约为宗,是一个工于写别恨离愁的闺阁词人,南渡后,其词常把国家的灾难于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叙说,渗透着故乡古国之思,作品的格调提高了,。朱敦儒本以高士自许,一心一意唱他的“插梅花醉洛阳”(《鹧鸪天》),南渡后,却发出“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水龙吟》)的感叹。向子諲把他的词分为《江北旧词》和《江南新词》两部分,前者限于抒写自己在政和、宣和间闲情逸致的生活,后者则在某些词中寄寓了深厚的家国之感。</P>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词的兴起与发展,日志,上善若水,上善若水的博客,网易博客,网易,blo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安石《桂枝香》: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 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 ,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 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西清诗话》中记载王安石对苏轼评价说:“不知更几 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而苏轼在读到王安石的词作《 桂枝香·金陵怀古》后,更是由衷佩服,赞叹到“此 老乃野狐精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亡国之君的一曲哀歌。
▪宋词
▪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 词作、词派众多,名家辈出, 佳作如林。宋词与唐诗一起成 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朵奇葩。
宋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士人妇女,都爱好词章。 今人唐圭璋编的《全宋词》,收录词人1330家,词作 19900多首。
a.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西江月》是来自民间 的曲调。 b.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一剪 梅》这个词牌名来自周邦彦的词句“一剪梅花 万样娇”。 c.本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咏的是打鱼,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词牌即词题的,
词牌之外,还有一个词题,在词牌下面用较小 的字注出。如《沁园春·长沙》
代表词人:温庭筠。“温李”。 “花间词派”的开创者。 他是词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填词的
作家,他的词是文人词成熟的标志。
代表作: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 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 双金鹧鸪。
温庭筠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
▪ 秦观《鹊桥仙》: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踏莎行》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泉子》: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 拟夺九重。 长枪短剑如麻乱,争奈失计无投窜。金箱玉印自携 将,任他乱芬芳。
词写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情景。上阕写义军入京,下阕写唐 军与官僚们败退,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2.文人词
初盛唐已经出现了一些文人词的创作,
如沈佺期的《回波乐》,张说《舞马词》, 但它们是由诗入词的过渡性作品。
▪ 青玉案 贺铸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 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
▪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 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 六州歌头· 贺铸
▪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 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kòng 。斗城东。轰饮酒垆 ,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sǒu犬, 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①“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词坛继承了晚唐五 代绮靡婉约之风,书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主 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 伤感时序的愁情;代表作家是晏殊、晏几道、张 先,他们多写小词,风格委婉精美。
晏殊最脍炙人口的篇章《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 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 独徘徊。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 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 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 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
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 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 。怀倥偬kǒng zǒng 。落尘笼。簿书丛。鹖hé 弁biàn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 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 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 ④周邦彦时期:婉约派,格律派。周邦彦,字美 成,号清真居士。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 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 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 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 “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 在宋代影响甚大。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 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 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晚唐是词的成熟期。
这时依声填词形成了风气,词家众多, 而且出现了以词名世的大家:
大量词作问世,还出现了文人词集。 题材内容依然多为男女情爱,柔靡绮丽 逐渐成为词的主要特色。 晚唐词人将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推向成 熟,但是使词走上了狭窄了道路。 内容香艳,风格清软,语言绮丽。
词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 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 “填词”。“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一、词的起源
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为 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唐 代称为曲、曲子词、词等。还有诗余、 长短句等名称。
它在初唐出现,在中唐得到了 发展,在晚唐五代得到了繁荣。 宋代达到高峰。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词 按长短 中调:59-90字
的
长调:90字以上
分 类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阕、片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内容上多写爱情、婚姻和家庭,也涉
婉约派 及羁旅行役,恋土怀乡等,其风格是
词 的
典雅委婉、曲尽情态,具有阴柔之美 的审美特征。
流
派
内容上多涉及人生、社会的重大主题,
词的发展简史
词的概述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是 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辞,它始于 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 “ 词 ” ,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 、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 短句。
词的种类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 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小令 (58 字以内 ) 、中调 (59 一 90 字 ) 和长调( 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 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 在词学中称为 “ 片 ” 或 “ 阕 ” 。 “ 片 ” 即 “ 遍 ” ,指乐曲奏过一遍; “ 阕 ” 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 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张三影)
▪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 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 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 ’;‘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 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 之为“张三影”。
②柳永的慢词时代
开创宋慢词时代,雅俗共赏。柳永发展了长调的 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 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 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 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 声誉。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 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完 备了。
唐代城市繁荣,歌楼妓馆随处可见,城市中 处处管弦,处处笙歌,涌现了很多乐工歌姬。他 们演奏、传播燕乐,歌唱并创作曲词,这就促进 了词的产生和发展。唐代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 “唐音”,词就是随着这种音乐的广为流传而兴 起的合乐诗歌。
词的兴起也是诗体嬗变的结果。唐代近体诗 十分发达,近体诗往往可以配乐演唱,但是在配 乐演唱时与抑扬顿挫多变的燕乐谱曲难得协调, 所以乐工歌姬在演唱文人近体诗时,往往会做一 些改变,或加和声,或略为增减字数,以适合乐 曲的需要。如王维的《渭城曲》在演唱时采用 “阳关三叠”。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 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 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古今伤心人也。
▪ 张先《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 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 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 落红应满径。
早期文人词的主要内容是描写男女爱情。 如刘禹锡《竹枝词》,富有民歌情韵。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还有一些风格苍劲意境宏大富有现实意义的 边塞词。 如相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 两首词,曾被人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 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豪放派 如理想抱负、民族盛衰,国家兴亡和
民生疾苦等,其风格豪迈,无所拘束,
慷慨激昂,乐观进取,具有阳刚之美
的审美特征。
词牌 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 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三种格 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 人们给这些格式起了一些名字,这 些名字就是词牌。
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三种情况: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词是从因诗入乐到依声填词; 它的句式,从整齐的律绝到 长短句,就是由诗入词的演变 过程。
写诗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