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素解读

合集下载

高效撰写公文政府机关单位公文写作格式要求全解析

高效撰写公文政府机关单位公文写作格式要求全解析

高效撰写公文政府机关单位公文写作格式要求全解析公文是政府机关单位内部和对外发布的文件,具有严谨性和正式性。

高效撰写公文,除了要求准确传达信息外,还需要符合特定的格式要求。

本文将全面解析政府机关单位公文写作的格式要求,帮助您提高撰写公文的效率。

一、标题:公文的标题在正文之前,一般位于纸张上部居中位置,使用黑体或宋体字体,字号稍大于正文内容。

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书主题,突出核心信息,避免冗长和不必要的修饰。

例如,假设我们撰写的公文主题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则标题可写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

二、发文机关:公文的发文机关应位于正文标题下方,居中或居左对齐。

发文机关的内容包括全称和简称,全称通常用小五号字体书写,紧随其后的是简称,使用小四号字体书写,两者之间用空格隔开。

三、发文日期:发文日期应位于发文机关下方,使用小四号字体书写,居左对齐。

日期顺序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排列,年份使用四位数表示,月份和日期使用两位数表示,之间用连字号“-”隔开。

四、文种:文种是公文的分类和标识,应位于发文日期下方,使用小四号字体书写,居左对齐。

文种通常使用全称,如通知、指示、决议等。

五、密级:密级是公文的机密程度标识,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密级应位于文种下方,使用小四号字体书写,居左对齐。

常见的密级包括非密、秘密和机密,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密级。

六、主送、抄送:主送是指公文的主要接收单位,抄送是指除主送外需要抄送的单位。

主送和抄送应位于密级下方,使用小四号字体书写,居左对齐。

主送和抄送分别列出单位全称,单位之间用顿号“、”隔开。

七、正文:正文是公文的主体内容,应该在以上格式要求之后,从新页开始书写。

正文内容应遵循逻辑、通顺,语句表达要准确、简洁。

段落之间应有合理的分隔,可以用空行或缩进表示。

正文的字体、字号和行间距一般与标题一致,常用宋体或仿宋体字体。

八、落款:公文的落款应放在正文之后,位于纸张底部。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释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指国家行政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单位所使用的文书,其格式与内容严格规范,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正确的公文格式可以使公文的传阅和处理更加高效,增强其正式性,同时也体现了机关的规范管理和职业素养。

本文将逐一解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各个部分。

一、信头信头是公文的标题,通常由全称和简称两部分组成。

全称包括机构名称、文种名称、文号、发文日期等内容,简称则为该机构的简略称呼。

机构名称应简明扼要,同时需与机构实际名称一致。

文种名称应标注文书种类的名称,例如通知、函、报告、指示等。

文号是公文的唯一标识符,一般由机关名称、年份和文号顺序三部分组成。

发文日期应是实际发文的日期,格式为“年-月-日”。

二、标题标题是公文的主旨内容。

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反映公文的主题。

一般情况下,标题应该不超过20字。

三、主送、抄送、密级、紧急程度主送、抄送、密级、紧急程度是公文格式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公文的主收、副收对象,以及公文的保密等级和紧急程度。

主送即主要接收对象,一般为直接受文人员或单位。

抄送是次要接收对象,一般为需知、需阅或会签人员。

密级是指公文的保密等级,根据保密程度不同,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个级别。

紧急程度是指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特级、急件、平急三个级别,分别代表着非常紧急、紧急和一般情况。

四、正文部分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层次分明、表达准确、条理清晰,避免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

正文应当包含内容概述、事实陈述、问题分析、处理决策、要求落实等多个方面,凸显出公文的全面性、详细性和实效性。

五、落款落款是公文最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由签发人、签发日期和签字顺序三部分组成。

签发人的名称应准确无误,签发日期应是实际签发的日期,签字顺序应按要求进行规范排列,以便于处理公文之间的关联关系。

六、附件附件是公文的补充部分,主要用于需要特别说明的相关文件、数据、资料等,一般应注明文件名称、页号、份数等。

解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解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解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新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已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下文小编收集的是关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解读,仅供参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解读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主要特点这次新实施的《国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在一定意义上综合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统一了公文的定义。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二,统一了公文种类。

原来党的机关公文种类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原来行政机关公文种类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规定、函、会议纪要),两者之间只有9个文种是相同的。

新实施的《国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公文种类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可以理解为是在行政机关公文种类基础上增加了党的机关的“决议”和“公报”两个文种。

这里大家注意,除了文种种类统一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会议纪要”改成了“纪要”。

第三,统一了公文构成要素。

这方面变化较多。

一是公文格式要素进行了调整。

党的机关公文由版头、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组成;行政机关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解读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解读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解读一、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一)幅面尺寸公文用纸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

(二)版面1.页边与版心尺寸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

2.字体和字号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

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3.行数和字数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

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4.文字的颜色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文字的颜色均为黑色。

二、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一)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

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

页码位于版心外。

(二)版头1.份号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密级和保密期限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3.紧急程度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4.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党的机关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释义
一、公文概述
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信息交流、行政管理和决策执行的重要工具,具有正式性、权威性和约束性。

本文档旨在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使其符合统一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公文主要结构
1.标题:标题应简明扼要,准确概括主题,容易理解。

标题通常包括公文类型、发文机关、发文日期等要素。

2.主送机关:明确公文的主要接收机关,避免误送或遗漏。

3.抄送机关:根据需要,将公文副本抄送给相关机关,促进信息传递和协调合作。

4.正文:正文是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引言、正文部分和结尾。

子章节:
a.引言:引言部分包括公文的目的、背景、依据等信息,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公文的背景和目的。

b.正文部分:根据公文的具体内容需要,将主题分为多个段落,每个段落叙述清晰,逻辑严谨,表达准确。

c.结尾:结尾部分通常包括表达意见、要求、结束语等内容,为公文提供明确的结论和下一步行动的指引。

5.附件:如有需要,公文可以附带相关附件,如统计数据、图片、报告等,以支持公文内容的理解和执行。

三、法律名词及注释
1.法律名词1:解释1
注释:对该法律名词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和说明。

2.法律名词2:解释2
注释:对该法律名词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和说明。

(以此类推,根据需要添加相应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四、附件
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
1.附件1:(附件的具体名称和内容简介)
2.附件2:(附件的具体名称和内容简介)
(以此类推,根据需要添加相应的附件及内容简介)
五、全文结束。

公文格式解读

公文格式解读
2行
4mm
两个签发人 姓名中间空 1字
签发人姓名为2个 字时中间空1字
主送机关
公文主体
标题
正文
公文主体
附件说明
发文机关署名
附注
成文日期
公文主体
15 附件
公文格式之标题
2行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 事由和文种组成 用2号小标宋体;编排
于红色分隔线下空2行;分1行或多行居中排列 如果标题较长;回 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 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公文格式之落款
批转 转发类公文发文机关 署名和成文日期编排在批 转 转发通知的末行下方;而 不在批转 转发公文的末行 下方
转发文件标题的拟定
• 两个替代 原则: • 用转发替代发文单位名称后边的关于二字 • 用文件替代被转发文件标题中的通知二字
• 当转发时:发文单位名称+转发+被转发文件单位 名称+关于+事由+文件的通知
公文格式之版记
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 末条分隔线用粗线高0 35mm;中间分隔线用细线高0 25mm;首条分隔线位于版记 第一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线与末页版心下边缘重合
可省 略
不可省略
可省 略
公文格式之附注
附注:
公文印发传达范
围等需要说明的
事项 用3号仿宋
体;居左空2字加
编排在成文日期
2字
下1行 如此文件
发至二级单位;人:
某某某;:
1行 1行
公文格式之附注
附注较长需要回 行时;第二行首字 与版心左边缘对 齐
2字
公文格式之附注
请示 函等用于请示 商洽某项工作或某些事项的公文; 应在附注位置标注发文机关人;联合行文只标注主办 机关人即可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解读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解读
请示件应当在附 注的位置上标注联系 人和联系方式。
第二节 公文的通用格式
二、公文主体
9.附件:
应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 订。“附件”2字及附件序号用3号方正黑体,顶格 编排在左上角第一行,不标冒号;附件标题居中编 排在第三行。
第二节 公文的通用格式
三、版记
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 一面,版记的最后一个 要素置于最后一行。这 样是为了方便阅文和查 询。
端应上距正文一行之内。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第二节 公文的通用格式

联合行文时,应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发文机关顺序
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其上,印章之间排列
整齐、互不相切或相交。
第二节 公文的通用格式
二、公文主体
8.附注:
主要标注公文的 发布层次、印发传达 范围等,在成文日期 下1行,居左、空2 字加圆括号。
第二节 公文的通用格式
二、公文主体
正文中标题字号的使用:文种结构层次依次可 以用“一、” “(一)” “1.” “(1)” 标注, 一般一级标题用方正黑体三号,二级标题用方正 楷体三号,三级和四级用方正仿宋三号。避免一 级标题出现在页面最后一行,可对该页面的行距、 字间距作适当调整。
第二节 公文的通用格式
第二节 公文的通用格式
一、版头部分
发文机关标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发文机关全称或 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二字,如:云阳县栖霞镇人民政 府文件;二是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如:云阳县栖 霞镇人民政府。
发文机关标志推荐使用小标宋字体,字体大小一般不 超过上级机关,颜色用红色。
第二节 公文的通用格式
第二节 公文的通用格式
三、版记
2.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印制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一、前言本文档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旨在规范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和内容,提高公文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公文的种类1.通知通知是行政机关向特定对象传达信息、下达要求或提出建议的一种公文形式。

2.备忘录备忘录是行政机关内部相互提醒、交流意见或记录工作事项的一种公文形式。

3.请示请示是行政机关向上级机关或有关机关征求意见、请求批复或报告情况的一种公文形式。

4.批复批复是行政机关对请示事项进行答复、审批或决定的一种公文形式。

5.报告报告是行政机关向上级机关、有关机关或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建议或解决问题的一种公文形式。

6.公告公告是行政机关向社会公众发布重要信息、政策法规以及通告的一种公文形式。

7.通报通报是行政机关将有关信息、决策、通知等发布到相关单位或个人的一种公文形式。

8.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行政机关对某一事件或问题进行调查后,形成的详细报告和结论的一种公文形式。

三、公文的基本要素1.文件头文件头包括公文的发文机关名称、机关代字、文件字号、发文日期等信息。

2.标题标题是公文的名称,要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的主题内容。

3.正文正文是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行文部分和结尾部分。

4.正文行文部分行文部分一般包括事务性段落、正文内容、附件等。

5.正文结尾部分结尾部分一般包括请示或要求批示、落款核名、日期等。

四、附件的使用1.附件的命名附件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命名,例如“附件1:”,“附件2:”,并在正文中进行引用。

2.附件的编排附件应按照正文中的引用顺序进行编排,并在正文中进行明确标注。

3.附件的格式附件可以是文档、表格、图片等形式,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准备和提供。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 行政机关: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

- 公告:指行政机关向社会公众发布重要信息、政策法规以及通告的一种公文形式。

- 通报:指行政机关将有关信息、决策、通知等发布到相关单位或个人的一种公文形式。

公文写作必备政府机关单位格式规范全面解读

公文写作必备政府机关单位格式规范全面解读

公文写作必备政府机关单位格式规范全面解读- 正文 -公文写作必备政府机关单位格式规范全面解读在日常工作中,政府机关单位经常需要撰写各类公文,这些公文既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展示机关形象、规范行政流程的重要方式。

为了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政府机关单位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格式规范。

本文将全面解读公文写作中必备的政府机关单位格式规范,以助您提升文书写作能力。

一、公文的基本要素在撰写公文前,首先需要了解公文的基本要素,包括标题、日期、编号、机关名称、密级等。

其中,标题是公文的主题概括,要求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达主旨;日期是公文起文的时间,按照“年月日”格式书写;编号是公文的唯一标识符,可根据具体机关单位的规定进行设置;机关名称是发文机关的具体名称,需写明全称或简称;密级是公文的保密等级,一般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公开”四个级别。

二、正文的结构公文的正文是核心内容,一般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引言部分是公文的开头,主要包括领导致辞、题词和目的等;正文部分是公文的主体,分为若干段,每段应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行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结尾部分是公文的总结和结束,可包括表达感谢、表态立场等内容。

三、格式规范详解1. 抬头格式公文的抬头一般包括发文单位和收文单位,需要分别写明全称或简称。

发文单位位于公文左上角,收文单位位于公文右上角,两者之间用横线或竖线分隔。

发文单位应注意统一全称的使用,收文单位则应明确具体部门或个人名称。

2. 标题格式公文的标题应简明扼要,概括文章主旨。

标题一般位于公文正文之前,使用居中对齐的方式书写,字号一般较大,突出重点。

如有副标题,可使用居左对齐并加以标示。

3. 页眉页脚格式公文的页眉一般包括文件名和页码,位于页面上方,需注意文件名与公文名一致;页脚一般包括日期和机关名称,位于页面底部。

页眉页脚的位置可根据具体机关规定进行调整,但需确保一致性和规范性。

4. 段落格式公文的段落格式要求清晰、整齐,段间需留有一定的间距。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一、前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日常运作中,公文起着重要的沟通和记录作用。

为了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条文,明确了公文的格式和要求。

本文将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进行释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公文。

二、公文的定义公文是指由行政机关发布的、用于载明公文发出机关或行文事由、请示、报告、决定、批复、公告、通知等内容的正式文件。

公文的格式和文字表达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三、公文格式条文释义1. 标题:公文的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并能准确地表达所涉及的事项。

通常包括公文的类别、主题和文件号等信息。

2. 发文机关:公文的发文机关部门需要明确标注,以表明批准或发出公文的权威性。

3. 收文机关:公文的收文机关也需清晰标明,以确保公文能够准确送达到指定的机构或个人。

4. 日期:公文的日期应准确标注,一般包括年、月、日。

日期的正确性对于公文的时效性以及办理程序有重要意义。

5. 正文:公文的正文是公文中最重要的部分,用于阐述公文的事项、观点、决定等内容。

正文应遵循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句简练的原则。

6. 文件字号:公文的文件字号是公文的唯一标识,用于各个机关的查询和跟踪。

文件字号一般由年份、发文机关、序号等组成。

7. 文件来源:公文的文件来源是指公文的产生机构或部门,用以表示公文的委托范围和行使权限。

8. 标志:公文的标志是公文身份的象征,通常包括国徽、发文机关的印章和署名等信息。

9. 主送:公文的主送是指需要特别关注或执行公文内容的机关或个人,需要明确标注以确保公文的正确转送和执行。

10. 抄送:公文的抄送是指需知悉和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或个人,通常不要过多抄送,避免影响公文的效率和保密性。

11. 附件:如果公文需要附带文件、资料或者合同等其他附件,需要明确注明并进行编号,以便附件的查找和阅读。

四、公文的重要性公文是行政机关与外部机构或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证据记录的重要手段。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18要素解读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18要素解读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18要素解读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规范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党政机关公文适用规则的不同,造成体例不统一、格式不一致、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影响了机关公文处理的整体水平。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以下简称《条例》)对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作出统一规范,建立起统一的党政机关公文标准。

为配合《条例》的实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发布了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格式》标准)。

《格式》标准首次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党政机关;首次将公文用纸统一为A4型国际标准用纸,并对公文排版、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公文式样等作了较多修改。

公文格式是公文的表现形式。

公文格式的范畴包括:一是公— 1 —文的组成要素及其标注位置;二是承载公文的介质,主要包括纸张的开本、规格、印刷、装订等要求;三是公文数据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的使用规范。

公文格式由公文内容决定,又服务于公文内容需要。

我们如果有漂亮的外表,又有丰富的内涵,就堪称完美;同样,公文如果有规范的格式,又有充实的内容,就是一篇完美的公文。

我们要像维护自己的形象一样规范公文的格式。

《条例》第九条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从18个方面规范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各要素。

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和格式要求

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和格式要求

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和格式要求行政公文是一种特定的书面形式,用于行政机关之间或行政机关与公众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

它是一种规范、正式的文书,具有一定的格式和要素。

本文将介绍2023年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和格式要求。

一、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1. 标题:行政公文的标题应简明扼要,能准确概括文书的内容,便于人们进行分类和查阅。

2. 发文机关:行政公文必须明确标注发文机关的名称和层级,以显示其合法性和权威性。

3. 发文字号:行政公文必须有唯一的发文字号,并标注在文书的右上角,用于查询和存档。

4. 日期:行政公文在发文时必须注明日期,以记录文书的时效性和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

5. 收文机关:若行政公文是用于对另一机关的回复或命令,应明确标明收文机关的名称和层级。

6. 正文:行政公文的正文是文书的核心内容,应明确、准确地表达意思,语言规范,逻辑严密。

7. 署名:行政公文应明确标注发文机关的实际主体和联系方式,以便接收方及时与之联系。

8. 印章:行政公文必须盖有具有法定效力的公章,以确保文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行政公文的格式要求1. 纸张尺寸和印刷:行政公文应使用A4纸打印,纸张应整洁无折痕,印刷清晰。

2. 字体和字号:行政公文的字体应为宋体,字号一般为小四号,以保证文书的可读性。

3. 页边距和行距:行政公文的左、上、下页边距一般为2.5厘米,右页边距为2厘米。

行距一般为1.5倍行距。

4. 段落标识和间距:行政公文的段落标识要求明确,一般使用缩进或空行隔开段落内容。

5. 行文格式:行政公文要求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段落内容分清楚、结构简洁,重点内容突出。

6. 附件和页码:行政公文的附件要求编号,并在正文中引用。

同时,公文需要统一进行页码标注。

7. 盖章和签字:行政公文的正文结尾应留出空白处供主管人员签署并盖章。

8. 封套和邮寄:行政公文需要装入信封或公文封套中,防止破损和泄露,必要时可通过邮寄寄送。

总结起来,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包括标题、发文机关、发文字号、日期、收文机关、正文、署名和印章。

公文格式解读党委组织部

公文格式解读党委组织部

公文格式解读党委组织部公文格式是指公文的一般排版和书写规范。

规范的公文格式可以使公文的表达更加规范和清晰,避免信息传递中出现误解和偏差。

事实上,公文格式的规范程度不仅是办公室文明的体现,更是组织形象的展示。

本篇文章将重点解读党委组织部公文格式。

一、公文格式基本要素1.纸张:采用A4大小的白色纸张;2.字体:以黑色宋体或仿宋的12号或14号字体作为正文内容的书写基础,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字体大小;3.页边距:TOP 3.17cm,BOTTOM 2.54cm,LEFT 3.17cm,RIGHT 2.54cm;4.行距:通常采用单倍行距,如果需要强调可以适当调整行距;5.公文头部:公文头部按以下顺序书写,由上至下分别为:“机关名称”,“文件字号”、“紧急程度”,“保密级别”,“秘书处理”,“发文时间”、“主题”;6.公文正文:正文按照“编号、标题、正文、落款、附件、备案、审核、呈批”十个部分撰写;7.公文附件:公文附件是指与公文有关联的文件或资料,通常放置在正文结尾处或到落款下面。

二、公文格式具体要求1.机关名称机关名称需要在公文头部最上方中央位置写出,字体为宋体的四号以下字号,居中排列,单独占一行,不可省略。

2.文件字号所有公文需要编号,编号方式有多种方式,按照党委组织部传统,公文书写方式如下:年份-队名-序号(20XX-01-001),年份写4位,队名如组织部,则为ZB,其他组织写前两个字即可。

序号从001开始,递增,不得重复。

字号字体要求为宋体或仿宋的小五号。

3.紧急程度公文紧急程度分为紧急、急件和平件三个级别,直接体现在公文头部紧随“文件字号”后面。

4.保密级别机密级别最高,三个保密级别中,秘密级次之,绝密级最低。

保密级别需要体现在公文头部,位于急件字样下面,取保密字样抬头的保密字号,如秘密:机密××××。

5.秘书处理对于党委组织部来说,秘书处理主要用于督促秘书更好地处理文稿,不必要体现在公文头部。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序言:本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的详细释义,旨在规范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和内容,提升公文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本共分为以下章节:第一章:公文的基本要素1.1 公文的定义和分类公文是行政机关为了传达信息、决策意见或办理事务而使用的文件。

根据用途、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公文可分为通知、函、报告、公告等。

1.2 公文的组成部分公文应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署名、附件等基本要素。

其中,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内容;正文应包含加批字、正文内容、签发人等;落款应标明公文的起草单位、日期和公文的文件字号;署名应明确签发人的姓名和职务;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名称和数量。

第二章:公文的格式要求2.1 纸张规格和字体要求公文应使用A4纸打印,页面左右边距为2.5厘米,上下边距为2厘米。

字体要求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2.2 公文的页眉和页脚公文的页眉应包括发文单位名称、文件字号等信息;页脚应标明页码和页数。

2.3 公文的段落格式公文的段落应分为层级,各级段落的编号应符合规范要求。

段落之间应空一行,保持整齐清晰。

第三章:公文的撰写规范3.1 公文的语言要求公文应以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撰写,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长句子,尽量使用常用词汇和简洁句子表达。

3.2 公文的逻辑结构公文的正文应按照逻辑结构进行布局,先从问题的背景出发,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

3.3 公文的查阅参考公文的正文应注明查阅参考的来源,确保公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第四章:公文的保密与销毁4.1 公文的保密要求公文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时,应按照相关保密规定进行保护和处理。

4.2 公文的销毁要求公文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保留时限后,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销毁,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第五章:公文的附件处理5.1 附件的标注和排版公文的附件应明确标注名称和数量,便于查阅和识别。

附件的排版应整齐清晰,与正文之间应空一行。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素解析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素解析
1.份号
份号即公文印制的顺序号,涉密公文标注份号有利于加强公文的管理,便于掌握公文的去向。按照《条例》规定,公文份号在公文首页左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涉密文件可标虚位,一般标四至六位,如果是两位数的文件共 20 号,则从 0001 号开始编码,一直编排到0020 号 ;如果是四位数的文件共2012号,则从 000001 号开始编码,一直编排到002012号。
14. 附注
附注是对公文需要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主要标注公文的发布层次、印发传达范围等。请示件应当在附注处标明联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在标注附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标注位置不规范,将附注标注在版记上一行;二是有的附注的内容没有用圆括号括起来;三是几个机关联合上行的请示件标注不规范,本来只标注主办机关联系人即可,却将所有联合发文机关的联系人都标注上去,使附注的内容杂乱。
6. 签发人
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不同层次的文件签发人不同。如果是以市委文件形式上报省委的公文,签发人就是市委书记;如果是以市政府或省直部门文件上报省政府的公文,签发人就是市长或部门的一把手。现在经常出现签发人不规范的现象:有的是上报公文不标注签发人;有的是联合上报公文时只标注主办部门的负责人而不标注其他协办部门负责人;有的是签发人标注不规范,排列不整齐,签发人姓名不用楷体而使用黑体或者仿宋体等。
附件的位置极为重要,装订在一起的附件,必须置于版记部分之前。有的不是将版记部分置于印章和成文日期之后,而将附件置于版记之后,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公文由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公文只要标注了版记,就意味着整个公文的结束,如果将附件置于版记之后,那么这个附件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这份在版记之后的附件被用作法庭证据,法庭也不予采信。需要强调的是,公文的附件是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与正文一样具有同等效力,特别是政策性文件。如增加工资的标准,通常都是以附件的形式出现,这时,公文的实质性内容在附件之中。法规性公文往往作为“令”、“通知”的附件下发,从这类公文的行文目的及实际执行的情况看,其附件内容往往比主件内容更重要,主件只起说明、介绍或按语的作用,需要贯彻执行的则是附件的内容。因此,要克服和纠正轻视附件的现象。

公文的格式要素

公文的格式要素

公文的格式要素公文是指一种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等机构所发布或发表的正式文件。

公文具有一定的格式要素,以下是公文的主要格式要素:1. 文件名称:公文的名称应简明扼要地表达公文的内容,通常以字数较少的词语来命名,如《关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倡议书》。

2. 发文机关:公文的发文机关需要在公文的上方正式声明,以显示发文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3. 文号:为了管理方便和查阅使用,每份公文都需有唯一的文号,用于标识公文的身份,一般位于公文的右上角,如“国办发〔2021〕28号”。

4. 日期:公文的日期一般位于文号的下方,标明公文的发布时间或生效时间,通常以年、月、日的顺序排列,如“2021年5月10日”。

5. 正文:公文的正文是公文的主要内容,采用正楷或宋体的字体,通常采用固定的段落格式,分为引言、正文、结尾等部分。

正文内容要简练明确,层次结构清晰,具体到达到指导行动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6. 呈报材料:有些公文需要附上呈报材料,用于支撑文稿的内容,提供延伸资料或解释说明问题。

呈报材料应附在正文之后,一般包括图表、统计数据、调查报告等。

7. 签署:公文需要由相关负责人签署,以显示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签署包括发文机关的署名和签字人的姓名,一般位于正文内容的结尾,如“国务院办公厅”。

8. 印章:公文的正本需要加盖发文机关的公章,以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公文作为重要的行政工具和组织沟通的方式,其格式要素至关重要。

遵守公文的格式要求,可以使公文的内容明确、规范,提高公文的可读性和权威性。

同时,规范的格式要素也有助于提高公文的管理、归档和检索效率,为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因此,对于撰写公文的人员来说,掌握并遵守公文的格式要素是十分重要的。

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与格式

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与格式

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与格式行政公文是政府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构用于传递、传达信息、表达意见、作出决定的正式文件。

行政公文的格式和要素对于它的准确、清晰地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和格式。

一、行政公文的基本要素1. 标题:行政公文的标题应简洁明确、准确清晰,能够准确概括全文的内容。

2. 发文机关:表明行政公文的具体发文机关名称,包括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内容。

3. 发文字号:行政公文的发文字号是唯一标识一个具体公文的编号信息,用于行文查证、归档等工作。

4. 日期:标明行政公文发文的具体日期,格式一般为年、月、日。

日期的准确性对于行政公文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5. 收文机关:标明行政公文所要传达的具体收文机关名称,包括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内容。

6. 正文:行政公文的正文是最核心的部分,包括公文的内容、意见、决定等。

7. 签发人:标明行政公文的签发人姓名和职务,以表明公文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二、行政公文的格式1. 头部:头部主要包括发文机关、标题、发文字号和日期等要素。

这些要素一般按照固定的格式排布,体现在公文的顶部位置。

2. 正文:正文是行政公文的核心部分,内容的呈现需要简明扼要、层次清晰。

可以适当使用段落来分隔内容,以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3. 结尾:结尾部分一般包括落款人、签发人和收文机关等要素,用以标明各方的身份和责任。

4. 附件:如果有需要附带其他文件或者材料,可以在正文结束后附上附件。

每个附件应有明确的标识,如附件编号、附件名称等。

5. 印章:行政公文的格式中,还应包含发文机关的公章或者电子印章,以增加公文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三、其他注意事项1. 行文语言应准确、简明扼要,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修辞或者口语化的表达。

2. 行文应符合一定的规范性和严格性,尽量避免主观情感色彩的干扰。

3. 行政公文的格式应整齐美观,字体一般选择宋体或者黑体,字号和行距宜适中,使得整体排版效果舒适,易于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18要素解读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规范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党政机关公文适用规则的不同,造成体例不统一、格式不一致、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影响了机关公文处理的整体水平。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以下简称《条例》)对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作出统一规范,建立起统一的党政机关公文标准。

为配合《条例》的实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发布了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格式》标准)。

《格式》标准首次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党政机关;首次将公文用纸统一为A4型国际标准用纸,并对公文排版、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公文式样等作了较多修改。

公文格式是公文的表现形式。

公文格式的范畴包括:一是公文的组成要素及其标注位置;二是承载公文的介质,主要包括纸张的开本、规格、印刷、装订等要求;三是公文数据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的使用规范。

公文格式由公文内容决定,又服务于公文内容需要。

我们如果有漂亮的外表,又有丰富的内涵,就堪称完美;同样,公文如果有规范的格式,又有充实的内容,就是一篇完美的公文。

我们要像维护自己的形象一样规范公文的格式。

《条例》第九条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从18个方面规范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各要素。

18个要素按其所在位置,又可分为版头部分、主体部分、版记部分和页码。

这18个要素,就像我们的18个器官,如果哪一个不规范,就不能称之为完美。

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相比,《格式》标准新增了两个要素:“发文机关署名”“页码”;删除了1个要素:“主题词”;修改了6个要素:将“公文份数序号”改为“份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改为“密级和保密期限”,“发文机关标识”改为“发文机关标志”,“公文标题”改为“标题”,“公文正文”改为“正文”,保留“附件”并增加“附件说明”。

下面,从《条例》规定、《格式》标准、要点说明、常见问题等4个方面,对党政机关公文格式18要素进行一一解读。

一、份号《条例》规定: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

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格式》标准: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要点说明:标注份号有利于加强公文的管理和利用,便于掌握公文的去向,有利于公文的分发、清退、查对、借阅、统计和销毁。

并不是所有公文都需要编制份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如果发文机关认为有必要,也可对不涉密的公文标注份号。

普发的省委文件均标注份号,并且发往同一单位的公文编号相对固定,便于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是用印号机手工在成文上加盖份号,有的印刷设备带有印号功能,可以与文件同时印刷,对此不作统一要求,也不强求必须为6位数字,3—6位均可,编虚位补齐(如果是3位,从“001”编起,不能编为“1”,或“01”);份号的字体和颜色也未作统一,公文印发机关可自行掌握(多用黑色3号黑体字)。

版心即页面中主要内容的所在区域,也就是公文的文字区,“顶格编排”是指份号第一个数字紧贴版心左边缘(距左页边28mm)。

常见问题:1.涉密文件不标注份号;2.份号的数字不按规定标注,随意性大;3.份号标注位置不规范,不是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而是编排在右上角,或编排在版心之外。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条例》规定: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格式》标准: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要点说明:涉密公文依据保密法的规定,按涉密程度明确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引号与引号之间、书名号与书名号之间不加顿号,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保密期限。

标注了密级未标注保密期限的公文,则按照《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绝密级事项30年、机密级事项20年、秘密级事项10年)认定,或按“公文密级的变更和解除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的规定执行。

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分隔,如“秘密★1年”,“绝密”“机密”“秘密”两字之间不空格,保密期限中阿拉伯数字和“年”字也不空格。

如果只标密级不标保密期限,“绝密”“机密”“秘密”两字之间空一字。

常见问题:1.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时存在过紧或过松两种倾向;2.密级标注不规范,有的保密期限中的数字使用汉字;有的标注在右上角;有的不标保密期限,但“绝密”“机密”“秘密”两字之间未空字。

三、紧急程度《条例》规定: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格式》标准: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要点说明:紧急程度标注位置分三种情形:1.既没有份号,又没有密级和保密期限,则编排在左上角第一行;2.只有份号,但没有密级和保密期限,则编排在左上角第二行;3.既有份号,又有密级和保密期限,则编排在左上角第三行。

非紧急公文不标注紧急程度。

如果同时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表达紧急程度的两个汉字之间不空格,即应标注为“特急”;如果不同时标注保密期限,表达紧急程度的两个汉字之间空一字,即应标注为“特急”。

常见问题:1.不急的公文标注了紧急程度;2.标注位置随意,有的在版头区域随意加盖“特急”或“加急”印章;3.未标注紧急程度,发文机关却在公文处理过程中按紧急公文催办;4.紧急公文标注的紧急程度错用电报的紧急程度“特提”“平急”,或将“加急”件标注为“紧急”“急件”等。

四、发文机关标志《条例》规定: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格式》标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要点说明:主要变化:1.取消党的机关常用的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括号标明文种的形式即“××××××(××)”,因为标题中已明确文种,在发文机关标志中去掉括号加文种的形式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发文机关标志更加庄重、规范和美观;2.以前行政机关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这次也取消了,主要考虑到党政机关公文发文机关标志的规范和统一。

发文机关标志分两种形式:1.发文机关标志加“文件”二字的,用于发布、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转发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重要公文;2.不加“文件”二字的,用于通知、发布有关事项,任免干部,组建和调整各种非常设机构,表彰先进和通报有关事件,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工作,批复下级机关的请示,答复不相隶属机关请求批准等具体事项。

发文机关标志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是因为小标宋体字显得庄重;字号没有规定具体数值,应以不大于上级机关的发文机关标志为原则自行酌定;具体排布总体要小于版心的宽度;红色油墨要达到色谱指标,中央和省委文件发文机关标志使用金光红色。

常见问题:1.有的发文机关标志字体、字号不规范,有的使用宋体、华文中宋,有的下级单位发文机关标志字号大于上级机关发文机关标志字号;2.有的发文机关标志红色偏暗、偏淡;3.有的发文机关标志与发文机关署名或印章不一致。

五、发文字号《条例》规定: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格式》标准: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

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要点说明:发文字号是党政机关制发公文的编号,可以表明公文的制发机关及其形成的年度及顺序。

发文机关代字要准确、简洁、规范、无歧义,避免与上级机关、同级机关的机关代字冲突或重复。

如省委文件代字使用“鄂发”,鄂州市委文件代字则使用“鄂州发”。

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156mm)的红色分隔线。

红色分隔线的高度推荐使用0.35mm~0.5mm,具体高度可根据发文机关标志字体字号酌定。

党的机关公文分隔线中部为红色实心五角星。

常见问题:1.发文机关代字概括不准确,有的机关代字过长,有的过于简略不易识别,有的同一发文机关标志根据不同的拟稿部门使用不同的机关代字。

2.发文字号年份、发文顺序号标注不规范。

年份没有使用全称;没有使用六角括号,有的单位用方括号“[]”或圆括号“()”或“【】”;发文顺序号编虚位,如“1”编为“01”,前面加“第”字等。

3.发文字号标注位置不规范,有的离发文机关标志太近,有的离红色分隔线太近甚至直接与分隔线重叠;上行文发文字号有的居中标注或左侧顶格,有的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不在同一行。

六、签发人《条例》规定: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格式》标准: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

“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要点说明:签发人指发文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标注签发人姓名,体现机关负责人对所签发的公文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