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摘要】二语学习是现代社会中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任务,而个体差异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探讨了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对二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学习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通过分析学习策略在二语学习中的应用和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个体差异对二语学习的影响。

最终,文章强调了个体差异因素在二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个性化学习与教学策略的建议,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促进二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二语学习中的各种挑战,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学习、个体差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因素、学习策略、教学策略、个性化教学、教学启示、个体差异因素。

1. 引言1.1 二语学习的重要性二语学习是指在母语基础上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对于个体的语言发展和跨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二语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学习第二语言,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从而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

二语学习可以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二语学习也有助于个体提高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自学和合作的意识,为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语学习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我们需要认真研究个体差异因素,制定个性化学习与教学策略,促进二语学习的有效进行。

1.2 个体差异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在二语学习中,个体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速度和学习动机。

这些个体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的表现和成就。

个体差异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上。

一些学习者可能更适合通过听力和口语来学习语言,而另一些学习者可能更适合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学习语言。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教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习得的效果不尽相同,其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动机、性格、态度、焦虑、自信等方面。

以两名来华学习汉语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在中国计量学院的学习情况为例,并借鉴已有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探究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为优化第二语言习得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二语习得;心理学;个体差异语言是一种具有地域性、族群性的上层建筑。

人类在突破所在地域或族群时就必须弃用原已掌握的第一语言,即母语。

转而学习第二语言,及第二语言的习得。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第二语言的习得的效果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是其中的一个。

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汉语的习得亦是如此。

本文试图以两名来自土库曼斯坦零起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和成效为例,分析他们两人的个体差异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时间为40个课时,持续一个学期,主要学习内容是汉语语音和实用汉语口语,他们在汉语习得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由于两位留学生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焦虑程度等方面差别较大,所以呈现在学习效果上,也有相对应的差别。

一、个体差异及其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在汉语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汉语学习者也存在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程度等焦虑程度。

笔者将从性格、动机、态度和焦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个体差异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性格Personality这里主要指内向型性格(Introvert Personality)与外向型性格(Extrovert Personality)的差异。

一般认为,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效果较好,因为这类学习者拥有开朗、热情、敢于尝试或者冒险、乐于且善于与人交流的特质,能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这对于接受和学习第二语言是十分有利的。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教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习得的效果不尽相同,其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动机、性格、态度、焦虑、自信等方面。

以两名来华学习汉语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在中国计量学院的学习情况为例,并借鉴已有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探究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为优化第二语言习得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二语习得;心理学;个体差异语言是一种具有地域性、族群性的上层建筑。

人类在突破所在地域或族群时就必须弃用原已掌握的第一语言,即母语。

转而学习第二语言,及第二语言的习得。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第二语言的习得的效果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是其中的一个。

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汉语的习得亦是如此。

本文试图以两名来自土库曼斯坦零起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和成效为例,分析他们两人的个体差异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时间为40个课时,持续一个学期,主要学习内容是汉语语音和实用汉语口语,他们在汉语习得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由于两位留学生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焦虑程度等方面差别较大,所以呈现在学习效果上,也有相对应的差别。

一、个体差异及其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在汉语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汉语学习者也存在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程度等焦虑程度。

笔者将从性格、动机、态度和焦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个体差异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性格Personality这里主要指内向型性格(Introvert Personality)与外向型性格(Extrovert Personality)的差异。

一般认为,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效果较好,因为这类学习者拥有开朗、热情、敢于尝试或者冒险、乐于且善于与人交流的特质,能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这对于接受和学习第二语言是十分有利的。

第二语言习得个体差异

第二语言习得个体差异

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众所周知众所周知,,一个发育正常的婴幼儿一个发育正常的婴幼儿,,其母语习得的成功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到百分之百,,他们从咿呀呀学语到比较完整地表达意愿和进行交际仅需6-7年时间年时间,,而且过程轻松、偷快。

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却不尽然尽然,,其过程不仅漫长而且困难重重其过程不仅漫长而且困难重重,,成功率也往往低于第一语言习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习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同一教材使用同一教材,,由同一教师执教由同一教师执教,,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处于同样的环境样的教学方法和处于同样的环境,,学习者的最终学习效果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

这是为什么呢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

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目前的研究根据目前的研究,,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内部因素一般指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因素,,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智力水平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智力水平,,语言学能、性格及学习策略等。

外部因素指那些不以习者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及学习策略等。

外部因素指那些不以习者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如年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及性别因素等。

本文将着重讨论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些内部因素讨论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些内部因素,,因为某些内部因素是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调控因而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调控,,并经过使其朝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方面转变。

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方面转变。

一、态度和动机一、态度和动机(attitude and miti-vation) (attitude and miti-vation)态度和动机被认为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最重要的情感因素。

态度一般包括三个内涵素。

态度一般包括三个内涵::对第二语言社团及其成员所持的态度对第二语言社团及其成员所持的态度,,对所学语言的态度及对语言学习一般性的态度。

学习者个体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教学策略

学习者个体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教学策略
性 过强 ,低 年级 不易出成果 等确实客观 存在且 无法得 到解 决或改 善。这 2 0 1 3 ,3 4 ( 1 0 ) : 5 5 — 6 4 . 点在我 院各项 工作 中均是 掣肘 ,但 我们不应 局限于掣肘 ,从全局 角度 [ 5 ] 胡曙虹 ,杜 德斌 ,游小瑁 ,等 . 中国 “ 成 长三角” 区域高 校知识创新
1 1 到 1 9 岁期间 ,人体机能不断趋 向成熟 ,人脑也完成边化 ,边化后通常
人 的语言 习得情 况不如边 化前的语 言习得 ,因此语 言 习得变得越 来越 困 难 。所 以,第二语 言学 习者要在 1 O岁之前 的关键期学 习第二语言甚至更
过 程 中也 发 挥 出越 来越 重要 的作 用 。 关键 词 : 学 习者 个 体 差 异
2 0 1 5 ,3 6 ( 0 1 ) : 5 4 — 6 2 .
[ 3 ] 韩彬彬 . 高校信息公开背 景下 高校档 案馆职能转型研究 . 档案学通讯 ,
四 、改革模式
2 0 1 3 ,( 0 4 ) : 9 4 — 9 7 .
我院 的发展在客 观条件 上确实 有很 多弊端 ,其中辅 导员和学 生流动 [ 4 ] 袁振国 , 张 男星,孙继红 . 2 0 1 2 年高校绩效评价研究报告 . 教 育研究 ,

块 的工作 或表述其 成果时 均应凸显其 他模块在 其内 的渗 透及优化 作用
【 1 — 3 ] 。
种角度来说 ,抓住 了起 步,也就抓住 了未来 。
五 、总 结
高校 的机 能需要得 到充分 的发挥 ,其 必然需要校 内各级部门之 间的 联动 ,某 一部门或学 科的单独发 展无法促 进整个学校 的发展 ,相 反 ,单
三 、优 化 过 程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

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二语学习中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其对学习和教学策略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中,分析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并探讨学习与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

结论部分将归纳个体差异因素在二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推荐的教学策略,同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二语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的影响,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二语学习,个体差异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因素,学习与教学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学习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及学习与教学策略引言:二语学习是当今全球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不仅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语学习并非每个个体都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背景,个体差异因素成为影响二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有许多学者对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学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他们发现,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以及社会交往等因素,都会对二语学习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二语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成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二语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内容应该包括对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的解释,以及具体的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在研究目的部分要明确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比较等具体的内容,并说明其在二语学习领域中的重要性。

可以指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二语学习个体差异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以便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研究目的还应该突出提出解决问题或填补知识空白的意义,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认可。

浅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人差异因素

浅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人差异因素

浅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人差异因素作者:刘翠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5期【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人差异对其影响很大。

个人差异因素包括年龄、语言学能、学习动机、性格、认知方式和学习策略等。

此外,对于二语习得产生影响的还有其它方面因素。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人差异【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00-01个人差异(也称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人类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众多学者认为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二语习得中,这些差异包括:年龄、语言学能、学习动机、性格、认知方式和学习策略等。

一、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年龄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但是一般认为:成人在最初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但儿童学习者若获得足够的二语接触,最终要比成年后达到的语言水平要高。

这是因为:第一儿童模仿力、记忆力强,善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

但在理解、分析能力和已经取得的学习经验,特别是在词法和句法规则的理解方面,他们要弱一些。

成年人由于自我意识强,模仿力和记忆力下降,对语音和口语的掌握困难要大;但理解、联想能力强,擅长规则的学习,成年人在最初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

第二儿童更有可能获得目的语的语法能力,语法的关键期可能迟于发音的关键期(大约15岁)。

著名神外医生Penfield提出的“关键期假说”,即人的一生中有一段固定的时期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容易习得语言,错过了一般很难习得的完美的母语。

Lenneberg(1967)发展了该观点,认为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岁至青春期前,此阶段语言习得能轻松而自然进行。

青春期到来后,大脑已经发生了侧化,学习语言也越来越困难。

Johnson和Newport(1989)的实验证实这一假说也适用于二语习得。

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习得者的影响

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习得者的影响

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习得者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3-03T15:17:15.7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作者:万霄[导读] 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格、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能、情感等要素万霄(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市徐汇区 200000)摘要: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格、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能、情感等要素,这些要素与第二语言的习得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对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学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本文将分别探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习得者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对教学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个体差异二语习得语言学习得二语习得就是第二语言的习得。

目前的研究已有很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们往往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它。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二语习得就是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影响习得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说明。

首先,年龄会影响习得的速度,“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认为,人在0-13岁期间可以轻松快速的学习一门语言,过了这个年龄阶段,语言学习的效果就不如之前更好;学习者的性格特点也会影响语言学习,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一般内向者学习能力强,善于钻研和练习,擅长于阅读和写作,而外向者交际能力更强,善于听说技能,所以说,性格也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因素;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方式,受否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与语言习得的效果直接相关;另外,对于语言学习的敏感度、记忆和归纳能力等也直接影响二语习得;还有学习者的态度、动机、是否存在学习焦虑、都会影响学习者对于第二语言的掌握。

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习得者的影响。

2.1 年龄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已经在年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临界期假说认为,年龄越小的学习者就越容易达到接近母语的语言水平,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是0-13岁,哈弗大学心理学教授曾从临场医学的角度认为人的大脑从两岁开始边化,一直到13岁边化完成,在边化完成前,人依靠全脑来学习语言,人脑边化后的语言学习不如全脑时期来得好。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北语听课整理完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一、研究的重要性1.社会结构主义理论——诠释“学习”知识是个人拼接原有的经验对当前事务加以主动理解而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灌输的(建构必须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当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2.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他们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问他们提供具有个人意义的学习。

差异:性格、情感、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策略等。

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1.生理因素(1)年龄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语言习得关键期:12岁以前(两岁至青春期),左右脑分工尚未完成,大脑可塑性大,更有灵活性→左侧语言功能受损,就能转移到右侧不存在第二语言学习的临界期,或,不同语言层面有不同临界期。

(2)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不同儿童:模仿能力强、记忆能力强,成人不如与儿童;儿童:受外界压力小、自我保护意识弱;情感过滤少。

成人不如儿童;儿童:主要靠语言习得机制、是潜意识的呵呵自动的。

尚未形成分析、综合抽象思维能力,采用整体记忆、整体吸收策略。

自然习得语言,不会要求自己用于发规则来造句。

成人反之,且词汇量较大。

2.认知因素:语言学能:指学习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能力(1)语言编码、解码能力辨别和发出语言声音、拼写能力(2)语法的敏感性对句子结构和成分语法功能的敏感度(3)归纳能力归纳语言意义与语言形式关系的能力(4)强记能力迅速记住句子、词汇、语言、汉字等并能做出反应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都是有意识的运用)(1)包括整体和具体的方法、行为和技巧;(2)包括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3)包括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A.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评估、调节等。

(间接作用)B.认知策略选择注意、预习、推理、重复、关联、记笔记、记忆等。

(直接作用)C.社会、情感策略提问、讨论等和控制情绪的策略策略选用:取决于个人看法、年龄、语言学能、学习环境、学习任务3.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以达到立即的感知、分析、判断、记忆的过程中,采取的态度和方式)(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易受环境和他人影响;整体把握事物;擅长背课文、模仿造句、计划集体学习、交际能力强、情绪波动大。

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

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

Carroll认为,语言学能在人一生中相对稳定,很难以任何具体方式改变,所以训练和实践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语言学能。
01
Carroll还认为,语言学能不是二语习得的先决条件,即所有的学习者,不管语言学能高低如何,都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二语水平。
02
但作为一种能力,语言学能可以帮助提高外语学习速度、降低学习难度,因此它能预测外语学习速度。
焦虑与二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三、焦虑
03
02
01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加工时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态度和方式。
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往往采取不同的方式,因而最终的学习结果也有很大差异。
认知方式的不同类型包括:“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审慎型”与“冲动型”。
3
相对而言,内在动机与长远成功有联系,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相关。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它好处,如通过一次考试,获得奖学金,胜任一份工作,提职晋升、出国、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等。
02
“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期望参与、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
03
五、语言学能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01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02
第二节 L2学习者的态度与动机研究
一是认知(cognitive),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价值方面的认识,对某一目标的信念。
01
二是情感(affective),学习者在感情和情绪上对所学内容的反应,对某一目标的好恶程度。
与冲动型的人相比,审慎型的人更加倾向于场独立。

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

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

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摘要】作为二语习得中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语言学能迄今为止反复被证明对二语习得的结果具有最佳预测作用,因而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二语习得及其相关学科如语言学、认知科学、语言教育等领域研究的进展,以及二语习得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对语言学能的研究不仅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且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宽广。

但是,本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数量较少,而且研究的内容也有待深入。

不仅如此,语言学能研究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尝试将工作记忆作为语言学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后通过工作记忆的作用将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的过程连接起来,进而使语言学能进入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领域。

语言学能研究者的注意力焦点因此也逐渐从整体的语言学能转向具体的工作记忆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语言学能和工作记忆在不同难度的任务中的作用会发生变化,因为语言习得任务的复杂性对二语习得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导致语言学能和工作记忆在二语句法习得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被习得结构的复杂性。

为了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语言学能及其相关因素在中国语境下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及紧跟国际上语言学能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对语言学能的作用进行了三个互为关联的实证研究,本论文即为该系列研究成果的展现。

在结构安排上,本论文由九章组成。

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理据和意义,第二、三、四章分别综合分析了与语言学能有关的三个方面的文献,即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工作记忆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工作记忆、任务难度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第五章总结了前三章文献综述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第六、七、八三章报告了三个实证研究的内容、过程、方法与结论,为研究问题提供了答案。

第九章对全文作出总结,并指出本研究在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上的启发意义以及本研究的不足与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

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

三、学习者个体差异与二语习得 的关系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速度:不同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学习者 可能很快就能掌握第二语言,而有些学习者则需要更长时间。这种差异可能与学 习者的年龄、智力、学习风格等因素有关。
2、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可能不同。例如,有些学习者可 能更喜欢通过视觉学习,而有些学习者则更喜欢通过听觉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 差异可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
学习者个体差异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主题。了解学 习者个体差异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希望广大教 育工作者能够这个主题的研究和发展,为推动二语习得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引言:
2、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习者分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的方 式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培 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激励和评估:教师需要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激励和评估,以帮助他们保持 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评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帮 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
2、增强学习动机:学习者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寻找学习的乐趣 和挑战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
3、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者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以更好地 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环境。例如,对于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可以尝试采用 归纳整理的方式来提高记忆效果。
4、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利用技术手 段等方式来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应对个体差异带来的挑战。例如, 可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等工具来辅助学习。

地方高校大学生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以英语学习问卷形式对徐州医学院126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生源是不变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

中间因素认知风格为诸多可变因素的显著差异提供合理解释。

认知协调的受试普遍获得较高二语水平,认知偏误是导致受试二语习得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可变因素焦虑对二语习得无显著影响,动机未必促进二语学习,态度与其他可变因素相互作用最终显著影响二语习得。

个体差异二语习得大学英语一、引言学习者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水平产生很大影响。

根据Ellis的观点,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般因素可以看作是由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构成的连续体。

不变因素指那些不被外部环境控制的因素,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年龄、性格、语言学能等。

可变因素指那些因外部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因素,如态度、动机等。

还有一些因素介于二者之间,如学习者的认知风格。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研究人员对学习者个体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二语学习的动机、态度、自我认同等都是较为典型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局限性在于,针对的主要是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可变因素,忽略了学习者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成长历程等不可变因素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因素。

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项研究涉及较多个人信息,为了减少研究对象不愿公开的顾虑,及增强对调查者的信任,根据便利抽样的原则,以地方高校徐州医学院,笔者任教的2011级预防,药学及公共卫生管理三个自然班共12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发放调查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

为了便于量化分析,按照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成绩高低对研究对象进行排序分组,以首尾33%作为划分标准,取总分最高的前39名研究对象代表二语习得水平高者,取总分最低的后39名研究对象代表二语习得水平低者。

经过t检验,确认两组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分属于两个不同群体。

2.研究工具本文数据来自调查问卷。

(完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第二语言学习个体差异性特征的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个体差异性特征的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个体差异性特征的研究赵虹(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搞要:本文试图系统研究和讨论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性特征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主要涉及年龄、学习能力、学生性格、学习动力、学习风格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

这对语言教学颇有意义。

、关键词: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性特征:第二语言学习学习者是有个体差别的。

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知识水平、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其个性和学习特点也不尽相同。

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许多专家认为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对语言教学颇有意义.关于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理论与两方面研究关系紧密: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阶段:成为出色的语言学习者的因素。

1语言习得最佳年龄阶段在学习年龄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上.研究者普遍认为在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易成功。

乔姆斯基(1965)的。

语言习得机制”(LA D)理论及其发展.特别是Lenneber g(1967)提出的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C PH).构成了支持这种观点的基础。

乔姆斯基等先是认为人的大脑包含一套预设好的程序化的语言习得机制.后来说这种机制是有最佳使用期限的。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强调“人在生理上有一个语言习得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习得语言相对容易;而错过这一时期,学习语言将会越来越难”(B r ow n,2000:53)。

关于语言习得关键期何始何终研究者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Penf i el d and R ober t s(1959)认为人类的语言习得能力在十岁之前最为旺盛,之后会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而逐渐衰退。

Lenneberg认为人类自然的语言习得能力两岁左右就开始形成了。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语言习得能力的衰退时间比青春期早得多(B r ow n,2000)。

也有学者怀疑在年龄和二语习得之间存在关联(El l i s,1994)。

关于二语习得年龄问题可谓众说纷纭.但是学习者年龄因素始终应该是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摘要二语的习得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习者个体自身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效果和影响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启示引言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因素众多,主要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指学习者个体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态度等。

外因主要指社会语言环境、教育教学环境、教师等因素。

本文主要探究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为了顺利习得二语,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不同学者将动机分为了不同的类型,如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等。

虽然每种动机的定义和范围划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二语的习得并不取决于某一单项动机。

韩海华(2011)主张在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条件下,一个人的学习动机越强烈,他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就越多,对二语习得的成功也越有帮助。

如果学习的行为是自发的,那么学习者对学习的热情则会更持久,从而引起的学习动机也更为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能够保持对二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刘璐(2019)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二语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对目标语言的了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保持教学的多样性;提倡以引导式教学为主;及时鼓励,适当表扬;设置合理的期望值;创造舒适、良好的外部课堂环境。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二语习得。

2、年龄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最为著名的是Lenneberg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特定的年龄前学习第二语言,那么会由于大脑的成熟,发音器官的改变等生理因素,使得第二语言学习变得困难。

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差异研究探析

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差异研究探析

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差异研究探析学习者的类型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学习者类型,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动机也会通过学习策略对二语习得造成影响。

本文从人的才智类型出发,探析了学习者的类型,语言能力,动机和学习策略,希望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标签:学习者类型语言能力动机学习策略一个人的才智不仅仅存在于智商之中,也并非静止不变。

根据Gardner(1983)的分析,人的才智可以分成语言才智,音乐才智,逻辑才智,空间才智,体育才智,交际才智,自省才智和自然才智八种。

一个学习者往往同时具备几种不同的才智,且有高有低。

教学应该尽可能多地发展学习者的各种才智,给每一个人展现和运用才智的机会。

人的不同才智也就造成了学习者的不用类型。

Lavery (2001)将学习者分成了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触觉型学习者,体育型学习者,集体型学习者,个人独立型学习者,坚信权威型学习者和反思型学习者。

视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眼睛学习,他们通过单词的书写形式记忆单词,通过图片或其他的视觉刺激了解场景意义。

听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耳朵记忆,所以这种类型的学习者往往喜欢听说且擅长听说。

触摸型学习者喜欢通过手部的活动如拿笔写字来进行学习。

体育型学习者爱好全身活动,他们更喜欢通过模仿,表演来学习。

集体型学习者与个人独立型学习者完全不同,前者与他人合作探讨学习效率最高,而后者只有自己独立学习注意力才会集中,理解掌握知识才会更好。

坚信权威型学习者往往非常相信老师。

最后的反思型学习者喜欢思考,如果多给他们时间去思考和安排,他们的学习会更好。

很显然,学习者各不相同,如果一堂课堂活动仅仅包含了一项,如听说,那么其他类型的学习者就无法很好接受外语知识,所以,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该尽量多样化地安排课堂活动,让我们的教学尽可能适用所有的学习者。

除此之外,学习者的个性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时的情感态度,例如焦虑感,是否愿意主动使用语言等。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第十二章提纲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第十二章提纲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第十二章学习大纲第一节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般因素一、年龄1、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2、年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因(生理原因,社会原因,认知原因)二、性格三、认知方式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2、“审慎型”与“冲动型”认知方式四、语言学能1、语言学能的内容及特征2、语言学能的测量第二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与动机研究一、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3、Gardner的经典社会教育模式4、Tra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5、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第三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含义和特点二、研究学习策略的方法1、结构化的访谈和问卷2、日记研究3、边想边说4、小组讨论5、内省和回忆方式的结合三、学习策略的分类1、Skehan(1989)的分类A根据学习者处理学习情景的能力来分:主动参与策略;解释与确认策略B根据学习者的方法素质来分:跨语言比较策略;归纳策略C根据学习者的评价能力来分:监控策略;自我评价策略2、O’Malley等(1987)的分类A认知策略:重复策略;记笔记策略;关联策略B元认知策略:直接注意策略;自我管理策略C社会/情感策略:合作策略;要求解释策略3、Oxford的分类(1990)A直接策略B间接策略四、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1、学习者个人差异A对语言学习的看法B学习者个人因素:年龄;语言学能;学习风格;动机2、学习者个人背景3、情景社会因素A情景因素:所学的语言;学习环境;学习任务B社会因素五、成功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运用1、既关注语言形式,也注意语言意义2、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学习3、意识到语言学习的过程4、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六、学习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

[小学]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国外研究现状

[小学]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国外研究现状

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国外研究现状01.引言00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个体差异成为研究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点。

在相同的外界环境下,为什么学生学习二语情况差异很大?来自个体本身的差异所导致的二语学习差异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

作为一名二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制定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才是二语教学的本质。

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尚不完善,针对个体差异制定的教学策略也处于实验阶段。

00本文主要是对国外个体差异研究进综述,因为个体差异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所以本文只对个体差异中年龄,动机,性格,学能以及学习策略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虽然个体差异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比如,在Larsen-Freeman和Long 的研究中,他们列出的个体差异主要因素有:年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性格因素,包括自尊,外向/内向,焦虑感,冒险精神,对拒绝的敏感性,移情性,压抑性,歧义容忍度等;认知方式,包括场独立/依靠,范畴宽度,审慎与冲动,视觉与听觉方式,分析与格式塔方式等;脑半球侧化;学习策略;其它因素如记忆和性别等(Larsen-Freeman D & Long M, 1991),但是这五个个体差异因素研究最为广泛,而且与二语习得效果相关行最大,所以本文只对这五个因素进行重点讨论。

002.年龄0国内外的学者早已注意到个体差异中年龄这一因素对于二语习得的重要性,同时围绕着年龄因素而提出的关键时期假说也有多了说法,目前大多人学者赞成青春期是学习二语的关键时期。

国内外关于年龄的研究成果,戴运才和蒋剑云(蒋剑云,戴运财,96—99)作出如下归纳:1) 成年人在最初的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特别是在句法方面。

但是如果儿童学习者获得足够的二语接触,最终会超过成人学习者。

2)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只有儿童学习者能习得本族语的语音,但是只有儿童接受大量的第二语言接触,他们才能获得本族语的口音。

3)儿童更有可能获得本族语的语法能力,语法的关键期可能迟于发音的关键期(大约1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Ellis(1994)的观点,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 体差异的一般因素可以看作是由不变因素和可变因 素构成的连续体。 不变因素:那些不被外部环境控制的因素,如第二 语言学习者的年龄、性格、语言学能等; 可变因素:那些由外部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因素,如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动机等。 介于二者之间的因素: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风 格。


Johnson和Newport(1989)的实验



研究对象: 46名不同年龄段开始学习英语的中国人 和朝鲜人 对照组:23名英语母语者 实验内容:语法判断,如动词时态、名词复数、动 词一致等 测试方法:听录音并指出句子是否正确。 测试材料:播放的句子一半合语法,一半不合语法
Johnson和Newport(1989)的实验
的研究的支持。

见Snow等的实验研究:
Snow等的实验研究
调查对象: 96名荷兰语学习者 调查时间:10个月 被试按年龄分为三组: 儿童(8-10岁),青少年(12-15岁),成人 测验时间:3个月、6个月、9-10个月


测试内容:发音、形态、模仿、翻译
Snow等的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 词法和句法方面:青少年学得最好,成人次之, 儿童最差; 发音方面:差异很小; 语法方面:成人开始学习时有优势,但一段时间 后儿童会赶上来。 其他人的实验
(1)“目标显著性”,主要涉及目标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认为,在像语言学习这样长 期、持续的活动中,近期目标的设定有利于 达到最终的远期目标,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
能。4. Trambley来自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2)效价,是价值的一种标识,包括成就价值、内 在价值、外在使用价值、付出代价四个部分。
“认知审慎型”,指在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有可能性 后作出反应的认知方式。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冲动型学习者可能迈出许多快 捷的步子; 审慎型学习者在某些阶段停留的时间会稍长一点,但是 从一个阶段跨入另一个阶段的步子可能要大一些。



2. “审慎型”与“冲动型”

审慎型的学生在完成需要对细节作分析的学习任 务时,学习成绩较好。



二、动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动机是内驱力,如本能、意志、意愿和精神力量 的反射,或是由刺激和强化决定的,通常被理解
为完全静态的心理、情感状态,或某一个目标。
二、动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动机的分类: 1.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2. 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3. Gardner的经典社会教育模式 4. Tra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 5. Dö 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
1.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为了从参与活动本身获得愉快和满 足,它取决于外语学习者个体的内在需要。

“外在动机”则是达到某一目标的途径,如获得 外在奖励(父母的赞同、奖赏,考试取得高分 等),以及避免惩罚。
相对而言,内在动机与长远成功有联系,外在动 机与短期成功相关。

2. 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研究对象:60名移居美国的意大利男性移民;


移民年龄:6-20岁
居住时间:5-18年


实验任务:大声朗读和自由谈话
测量方法:抽取45秒录音片段,由两位英语母语 者评判其地道性

结论:
(1)12岁前移民美国讲话带美国人口音;
(2)年龄最小的移民对语音的掌握与母语者完全一
样; (3)在美国居住时间长短对口音无影响。
2. 年龄对熟练程度的影响

学习者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与“关键期”有关。 Lenneberg(1967)认为,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是2岁---12/ 13岁之间,即青春期到来之前。 这段时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 然而轻松地进行。 这一结论得到Johnson和Newport(1989)的实验的 支持。
反对关键期假说 P287
4. 年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因
(1)生理原因 即依据“关键期假说” 来解释年龄对第二语言习 得的影响 (2)社会原因 一是外界压力,儿童没有外界压力,容易接受外部 信息。成人由于外界压力较大而影响语言习得; 二是情感因素,儿童的情感屏障没有成人高,一 般不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愿意练习使用 所学的语言。
1.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倾向“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人,认识事物时, 很少受环境和他人影响; 倾向“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人,认识事物时, 受环境和他人影响较大。 换句话说,场独立的个体,倾向于以分析方式看 待事物;场依存的个体,则倾向于以整体方式看 待事物。 二者在学习方法和策略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年龄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 (1)语言习得速度的影响。 (2)对语言熟练程度的影响。 (3)对发音准确性的影响。
1. 年龄对习得速度的影响

Krashen,Long和Scarcella(1979)认为成 人在第二语言习得速度方面优于儿童,年长
儿童优于年少儿童。

这些结论得到Snow和Hoefnagel-Hö hle(1978)
1.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在实际语言习得过程中,场依存者,较容易接受 别人的暗示,学习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影响,
诱因来自外部时学得得更好。

场独立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往往会产生更好
的学习效果,喜欢发现式学习,在学习未充分组
织好的材料时有较大优势。
2. “审慎型”与“冲动型”

“认知冲动型”指在简短地考察各种可能性后迅速做出 决定认知方式;
4. 年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因
(3)认知原因 儿童和成人的二语习得可能涉及不同过程,前者 使用语言习得机制,第二语言习得如同母语习得, 后者使用一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性格

“性格”,一般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 稳定并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许多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成功与否与他们的性格
第12章 L2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 在语言水平上有高有低; 在语言技能上,听说读写技能各不相同; 在认知风格上,各有特点; 在态度、动机上百花齐放; 在学习策略上,各有所长。 诸如此类的因素,构成了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 的个体差异。
第一节 影响L2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般因素
向型学习者。

究竟哪一类型的学习者习得效果更好,至今尚无
定论。
三、焦虑

焦虑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性格因素。 焦虑是由外在模糊的危险刺激引起的一种强烈、 持久的消极情感,由期待、烦乱、恐惧等感受组 成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焦虑
焦虑与二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1)适当焦虑促进学习,过分焦虑阻碍学习。 (2)处理焦虑的方式因人而异。在二语学习中,有 的人产生促进性焦虑,有的则产生退缩性焦虑。 (3)焦虑对二语学习的影响程度随着二语水平的变 化而变化。 对于二语水平不高的学习者,焦虑阻碍学习。但 是对优秀的二语学习者,焦虑反而会促进学习。
4. Tra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

该模式反映了Gardner等人的语言态度、动机行为、 学习成绩三大因素之间线性关系的一贯立场;

同时又在态度与动机之间增加了目标显著性(Goal Salience)、效价(Valence)及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等三个中间变量。
4. Tra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

态度与第二语言/外语学习是紧密相关的。学习者对 所学目的语以及目的语社团持有一种看法,这种看 法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一、态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语言态度是人类语言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通过语言使用来体现; 而语言使用,又往往给语言能力的大小以决定性的 影响; 语言能力转而影响到人们使用语言的频率,通过使 用语言的效果,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态度。 二语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二语学习的认识、情绪、 情感、行为在学习上的倾向。
3. Gardner的经典社会教育模式
对Gardner等人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批评:
(1)文化局限性。社会教育模式是在加拿大二语学习环境 中发展起来的,该模式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外语学习环境。
(2)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社会教育模式中,语言态度、 动机是因,学习成绩是果。但不少研究者认为成绩有可能 是态度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3)对教学关注的缺乏。社会教育模式虽然强调了学习环 境的重要性,但不足以为教学提供实际指导意义。
特点有很大关系。 在性格因素中诸如焦虑、抑制、自尊、冒险精神等 会对二语习得有一定影响,它们使学习速度以及最 终获得的外语水平产生差异。

二、性格

心理学把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相关的假说有两个:
一是外向型学习者在交际能力上优于内向型学习者。
二是内向型学习者在认识、学术语言能力上优于外

“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所了解 或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期望参
与、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

“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
实惠或其它好处,如通过一次考试,获得奖学金,
胜任一份工作,提职晋升、出国、在学业上进一 步深造等。
3. Gardner的经典社会教育模式



第二节 L2学习者的态度与动机研究
一、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及其对第二语言 习得的影响 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及其对第二语言 习得的影响
一、态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三个方面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