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 考试整理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06674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4.png)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媒介系统、()媒介系统和()媒介系统。
2、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3、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4、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包括(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和(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业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6、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广泛的大众),另一方面则是(少数权力精英)。
7、霍夫兰采用的(拉斯韦而)与拉扎斯菲尔德的(卢因)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一般认为,(阿尔及尔宣言)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9、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10、 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大学诞生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1、拟态环境2、集合行为3、知晓权4、传播效果三、简答(20分)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答: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社会传播有以下特点: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b.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c. 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d. 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什么是传播学发展的“12345”?(7分)一集大成者: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奠基者;二大学派: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三大来源:传播学来源于信息科学、“三论”和新闻学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五大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3、画出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图,并指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eb6d64783e0912a2162ac7.png)
1.请解释传播者的内涵和外延?答:(1)内涵:传播者即编码者、发讯主体,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是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环节。
(2)外延:A.人际传播中,是发讯主体又是讯息接受者。
B.组织传播中,是政府首脑、团体负责人、文件起草者等。
C.公众传播中,是演讲者、报告人、教师等。
D.大众传播中,是个人、组织、社会团体的混合体。
2. 请说明大众传播中传播者的特点?答:(1)具有主观能动性。
(2)集体性。
(3)受控性。
(4)专业性。
3. 请解释守门人的含义?答:最早见于库尔特·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指在大众传播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4. 请说明守门人的三重角色和特征?答:(1)三重角色:A.接受者 B.守门人 C.传播者(2)特征:A.隐形性 B.依附性 C.追加性 D.完善性5. 请说明职业传播者的任务?答:(1)搜集信息。
(2)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
(3)加工、制作信息。
(4)对传播内容和过程加以控制。
(5)收集、处理、反馈信息。
6. 请说明职业传播者应有的素养?答:(1)对传播事业有敬业精神。
(2)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3)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4)有信息的敏感性。
7. 请解释信息的含义?答:(1)广义:事物发出的,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消息、情报、资料、密码等。
(2)狭义:脱离载体或依附物质的内容,它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减少或降低不确定状态。
8. 请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答:(1)客观性(2)抽象性(3)感知性(4)传递性(5)存贮性(6)共享性9. 请解释信息传播中的编码与译码?答:(1)编码: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工作。
如:字符的不同组合构成文学作品;音符的不同组合构成音乐作品。
(2)译码:把信道传来的信号变换成编码前的形式,这个过程叫译码。
10. 请说明信息的提取过程?答:(1)判断讯息包含的内容。
大众传播学试卷整理A卷
![大众传播学试卷整理A卷](https://img.taocdn.com/s3/m/50ca0c9bdaef5ef7ba0d3c44.png)
A卷:一、填空题1、拉斯韦尔的5W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基本内容答: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2、传播学的五大先驱答: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得霍夫兰卢因施拉姆二、名词解释1、拟态环境:李普曼认为,现代环境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物都保持经验型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悟的事情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感知,人们的反应成了对某种新闻供给机构提示的“拟态环境”的反应。
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不是真实的再现现实环境,拟态环境会限制人的认知行为,人的认知行为影响的不是拟态环境而是现实环镜。
从而说明,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越来越环境化。
2、两级传播: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两级传播”,他认为,大众传播并不直接影响人民。
来自大众传播的信息首先影响了意见领袖,然后这些意见领袖在人际交往中国直接影响民众。
3、有限效果论:盛行于20世纪40到60年代,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是有限的,没有想象中威力无穷,传播者的意图经过终结因素才起作用,最后的效果往往不是态度的转变而是态度的强化。
4、知沟理论:1970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在系列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获得信息,因此,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有扩大的趋势。
三、简答1、简述人际传播的内涵及特点人际传播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除内在传播以外的一切人类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传播,又称“面对面”传播。
特点:①传播的直接性②获得反馈的机会多③传播的规模小④传播的范围容易控制2、列举五种非言语传播的类型,并简要说明①人体语言:人,通常是画面表现的主体,画面人物的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都是对观众最具冲击力的非言语传播②景别语言:景别的不同,表现和强调着不同范围内的物质存在和运动形式及其特征寄寓特定的内涵和意义,传播着丰富的非语言信息。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5579aee02020740bf1e9b60.png)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1.什么叫传播?【名词解释】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2.什么叫信息?【名词解释】信息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①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②与物质与能量并列,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③能够用来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3.什么是符号?【名词解释】所谓“符号”,就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一个符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它必须具有某种物质形式、它必须指自身之外的某种东西、它必须被人们作为某种意义使用与承认。
4.什么是沉默的螺旋?【名词解释】所谓沉默的螺旋就是说,大众传媒所表达的优势意见和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逐渐减少,合并形成了沉默的螺旋,其中表达优势意见或不愿表达异常意见的人数日益增加.5.传播效果研究经历哪些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初,被称为“强效果论”时期;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被称为“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时期;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被称作“回归强效果论"或“多元效果论”时期.6.麦克卢汉提出的提论是什么?【简答题】①媒介即讯息。
他认为,每一种“媒介"发出的“讯息”,都代表着或是规模、或是速度、或是类型的变化,所有这些,无不介入人类的生活。
因此,这里的“讯息",也就是技术特征。
②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富有想象力的麦克卢汉认为,技术的任何进步,都使人类更有效地生活和劳动;媒介的任何发展,都能延伸人类五官的功能。
③冷媒介与热媒介。
所谓“热媒介”,就是具有“高清晰度”(指充满资料数据的状态)和“低参与度”(对受众而言)的媒介;“冷媒介”则相反。
发展中国家是“冷”的,发达国家是“热”的;农村是“冷”的,城市是“热”的。
④地球村. 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与世隔绝而有利于地球村之外。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288bc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7.png)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媒介系统、()媒介系统和()媒介系统。
2、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功能;二是()功能,三是()功能。
3、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
4、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包括()、()和()。
5、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又具有()。
6、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另一方面则是()。
7、霍夫兰采用的()与拉扎斯菲尔德的()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一般认为,()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9、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即()和()。
10、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大学诞生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1、拟态环境3、知晓权2、集合行为4、传播效果三、简答(20分)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2、什么是传播学发展的“12345”?(7分)3、画出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图,并指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7分)四、论述(20分)作为一名未来的传播者,你怎样理解“控制分析”?以社会系统角度论述。
五、材料分析(20分)阅读下列几则材料,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其做出分析。
材料(一)严守一和沈雪一进费墨的家,就能看出家中是大战后的暂歇。
费墨没戴眼镜,耷拉着脑袋,窝在沙发里。
深度近视的人摘下眼镜,脸就变了形。
李燕满脸泪痕,抽着一支烟,翘着腿,坐在费墨通常坐的书桌后面。
看到严守一和沈雪进来,李燕又发作了:“骗子,原来是个骗子。
原形毕露!说话呀,怎么不拽词了?平常我上个网,就说我堕落。
”材料(二)严守一没有说话。
费墨看了里屋一眼,仰在沙发上:“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
”接着将头埋到自己手里,抽泣起来。
严守一愣在那里。
材料(三)半天,费墨仰起一脸鼻涕又说:“还是农业社会好哇。
大众传播学复习大纲(答案)
![大众传播学复习大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ec7b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c.png)
大众传播学复习大纲(答案)《大众传播学》复习范围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传播学中“传播”与传播学、大众传播与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名词解释)(1)传播: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机构(职业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密集、连续地向不特定的大众传播信息的过程。
(3)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4)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一门学科。
2、传播的分类:(填空)A 按媒介分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B 按范围和规模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中国传播学第一代的开山人物是张隆栋和郑北渭。
(填空或选择题)4、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选择题)5、传播学的鼻祖或传播学之父是施拉姆。
(填空)6、传播学的四个奠基人分别是拉斯韦尔、卢因(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填空或选择题)特别注意:施拉姆不是奠基人7、拉斯韦尔主要贡献:(选择题)(1)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5w模式。
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过程,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五个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2)提出了“社会传播”的概念。
探讨传播的社会功能。
(3)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8、卢因的主要贡献:(选择题)(1)首创“群体动力学”与“场论”(2)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的概念。
9、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选择题)(1)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及“意见领袖”,破除了“魔弹论”,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
(2)倡导、确立了传播学的“实地调查法”,使传播学走出经院书斋式研究。
10、霍夫兰主要贡献:(选择题)(1)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形成传播学上的耶鲁学派。
(2)把心理学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领域,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
第二章传播模式论1、模式的定义(名词解释)所谓模式是一种再现现实的具有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大众传播学简答题整理资料
![大众传播学简答题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522020fad02de80d4d840cd.png)
第一章1.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什么(P99)传播受众:人数众多、匿名、异质。
传播内容:转瞬即逝、传播迅速、公开化。
传播机构:组织化、非个人性。
传播媒介:机械化、电子化。
传播过程:单向性较强。
传播控制:制度化。
2.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创始人是谁?他们各自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案在课件上。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宣传分析,传播结构与功能,五w;卢因:群体动力学,把关人;拉扎斯菲尔德:社会调查法,二级传播论,《人民的选择》;霍夫兰:传播与态度研究传播学的学科创始人:施拉姆。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传播学的真正奠基人,被公认为是传播学之父。
创造了第一批被称为“传播”的大学单位。
撰写了第一部传播学课程的教科书。
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
是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第一次把传播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3.传播学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差异:一、研究立场。
传统学派要维护现有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为美国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介实现其政治、经济、军事目的而服务,实用性、经验性明显;批判学派则通过对现有传播状态的分析、批判,试图改变既有事实,促进社会进步。
二、研究内容。
传统学派焦点放在传播效果与受众上,服务于实践;批判学派着重研究宏观传播体制、传播者、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传统学派主要采用社会学、心理学方法,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主要采用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等方法,强调定性分析,不排斥定量分析,注重思辨、理论、宏观、全面。
4.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课本第259页。
第一,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二,大众传播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第三,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
第四,受众的符号解读不是完全被动的,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doc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078fb80a6bec0975f565e269.png)
大众传播学绪论1.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的视点)构成要索: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乂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宥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索相互连接起來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阁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2.人|Aj传播:内向传播、|Aj在传播、自我传播。
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和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0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并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
组织传播: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包括两个方而,一是组织PJ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W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3.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趋同心理: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很多情况下,个人被迫接受群体意见,正是出于这种担忧。
一定的责任和义务b.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c.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d.受众宥权耍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主张媒介的S由不是绝对的,“自由伴随着一定的义务,享受着政府赋予的特权地位的报刊,有义务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内容:a.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共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b.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共产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c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來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教育群众 d.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该满足广大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e.M家冇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传播媒介1.传播媒介的含义(1)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屮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2)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1)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宥意义的讯息。
大众传播学考试重点
![大众传播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190ddd5022aaea998f0faf.png)
传播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1、人人都有相互交往的需求,这种需求称作传播欲望或传播饥渴。
2、公元1456年,德国人谷腾堡利用中国活字印刷技术制成了欧洲拼音文字活字,并用来印刷了400份《圣经》,于是这一年就成了庆祝大众传播开始的日子。
3、传播按涉及人员的范围大小,依次可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四种类型。
4、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是拉斯威尔、拉扎斯菲尔德、勒温、霍夫兰、宣伟伯。
5、“把关人”的概念是由勒温提出来的。
6、线路图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模式。
7、贝罗模式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用来解释文化教学(或文化教育)传播的模式,又称作S-M-C-R模式。
8、信息论上,信息被定义为负。
9、“信息爆炸”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浪费,信息疾病。
10、信息可以加工、处理、表现在扩充,压缩,替代等三个方面。
11、“察言观色”是指对观察对象身上表现出来的非语言或肢体语言或动作性符号加以仔细琢磨。
12、从语言学上,“年轻”是一个模糊词。
13、人们用“狗”来表示忠诚之意,是运用了符号的内涵意义。
14、专门研究如何发音的学问称做类语言学。
15、时间分为非正式层、正式层、技术层三个层次。
16、“两极传播理论”认为信息经由媒体或媒介流向意见领袖,再流向受众或大众两极。
17、“地球村”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麦克卢汗提出来的。
18、第一份日报诞生于1660年的德国,名叫莱比锡新闻。
19、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而我国电视台最早开办时间事1958年。
20、文化规范论的创始人是德弗勒。
二、名词解释1、广告:指有关观念,劳务或信息的传播,让人可以照广告者的意向来行动。
2、媒介:凡是人类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都叫媒介。
包括硬件和软件。
3、“和谐性”:指在大众传播中,不同的媒介都共同报道同一事件,而且观点一致,以形成受传者的统一印象,克服受者的选择性接触。
4、符号: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一种信息,还能在接受者的大脑中引出关于某事、某物、某条件的概念。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b6cba284868762caaed5ff.png)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2.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
3.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理论第一,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第三,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促进现存不平等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人们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社会地位的“从属性”价值体系,还有不满于阶级支配现状、号召社会变革的“激进的”价值体系。
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第四,尽管如此,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却不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北京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
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
4.传播学源流美国源流的代表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5.传播流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
6.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第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大众传媒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众传媒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5288b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4.png)
大众传媒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众传媒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传播信息B. 教育引导C. 娱乐消遣D. 军事指挥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A. 印刷媒体B. 电子媒体C. 网络媒体D. 口头传播答案:D3. 传媒的“第四权力”是指?A. 政府权力B. 司法权力C. 媒体监督权D. 行政权力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大众传媒的受众群体?A. 儿童B. 青少年C. 成年人D. 外星生物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A. 影响社会价值观B. 塑造公众意见C. 促进经济发展D. 导致社会退步答案:D6. 传媒的社会责任包括以下哪项?A. 真实报道B. 制造谣言C. 侵犯隐私D. 传播不实信息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大众传媒的传播特点?A. 广泛性B. 时效性C. 互动性D. 单一性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新媒体的特点?A. 互动性B. 个性化C. 传统性D. 网络化答案:C9. 大众传媒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包括?A. 信息传播者B. 舆论引导者C. 社会监督者D. 社会破坏者答案:D10. 以下哪个不是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A. 议程设置B. 沉默的螺旋C. 回音室效应D. 信息过载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大众传媒的传播渠道包括以下哪些?A. 报纸B. 电视C. 广播D. 互联网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A. 传播真实信息B. 维护社会稳定C. 侵犯个人隐私D. 促进文化发展答案:ABD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哪些特点?A. 互动性B. 实时性C. 单一性D. 个性化答案:ABD4.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影响社会价值观B. 塑造公众意见C. 促进经济发展D. 导致社会退步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大众传媒的受众群体?A. 儿童B. 青少年C. 成年人D. 老年人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大众传播学 题库
![大众传播学 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17a794cb08a1284ac8504379.png)
一名词解释1.传播2.传播学3.媒介4.传播者5.传播内容6.受传者7.传播效果8.信息9.受众10.人际传播11.群体传播12.网络传播13.组织传播14.解码15.大众传播16.符号17.调查研究法18.群体19.技术20.媒介技术21.国内传播22.国际传播23.全球传播24.人内传播25.内容分析法二.填空题1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2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是:3传播效果的类型有四种类型4“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的著名观点5拉斯韦尔传播之大功能说是,,。
6传播调查问卷由,,与内容组成7“把关人”概念由提出的。
8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9传播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是;10施拉姆大大众传播的功能概括为:11媒介既讯息是提出的12传播过程构成的五要素是;13非语言符号具有:四大特性14非语言符号具有三大功能15大众传播学的六大特点:16大众传播学的一般功能为:17组织传播是指:18传播过程一般由哪些要素组成:19传播过程有哪些特点:20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三.选择题1.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施拉姆2.各地举办的确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属于哪种传播()A人际传播B组织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3.网络传播属于哪种传播()A组织传播B群体传播C大众传播D人内传播4.提出传播具有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A卢因B霍夫兰C拉斯韦尔D施拉姆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5w要素的是()A传播者B受传者C传播技巧D媒介.6.小组讨论,同时亲友三五成群的聚会等属于哪种传播()A人际传播B大众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7.两个人打电话是()A单向通道B双向通道C单一通道D无限通道8.网络传播诞生于()A20世纪90年代初期B90年代中期C90年代后期D本世纪初期9.提出“地球村”概念的传播学家是()A施拉姆B卢因C霍夫兰D麦克卢汉10.提出“媒介是人类的延伸”的理论的传播学家是()A英尼斯B麦克卢汉C施拉姆D拉斯11.提出大众传播环境监视、社会协调与遗产传承功能的传播学家是()A拉斯韦尔B卢因C霍夫兰D麦克卢汉12.申农是下列哪种理论的创始人()A控制论B系统论C信息论D教学论13.下列不属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5w要素的是()A噪声B反馈C媒介D通道14.提出大众传播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的四大功能的传播学家是()A拉斯韦尔B赖特C霍夫兰D麦克卢汉15.提出大众传播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家是()A拉斯韦尔B施拉姆C霍夫兰D麦克卢汉16.首先提出“把关人”概念的是()A拉斯韦尔B赖特C卢因四.问答题1.非语言符号具有哪些特性?2.非语言符号有哪些功能?3.符号的本质是什么?4.简述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5ba04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7.png)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版)一、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以及各个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性1.口语传播时代:声音和周围事物环境联系起来能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大。
2.文字传播时代:抽象的信息符号系统,需要物质形态的物体作为媒介来承载或书写,克服声音语言的时空性;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3.印刷传播时代:文字、纸张和印刷术的结合,对文字信息进行大量复制和传播;不能传送声音和活动的图像,承载信息量和普及性小于口语。
4.电子传播时代:利用电波作为信息符号的载体,是声音、图像和电波的结合,主要成果和标志是广播和电视,突破时空的限制;信息只能实现单向传播。
5.数字传播时代:实现数字媒介之间数字信息的交互传播。
三.信息社会的概念:信息社会是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相比较而言的一种社会形态,也称后工业社会。
它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人们所从事的大规模的物质生产。
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信息社会的特点:1.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2.信息和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3.知识以“加速度”方式积累(知识爆炸);4.多种形式的提供给多种感官的信息。
四、传播的几个要素: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46b28671fe910ef12df836.png)
《大众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绪论课时:2周,共6课时研究流派一、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信息: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又称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就是利用传播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把某种具体的思想、观点、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传播行为。
二、传播学的起源1、传播学在美国的起源2、传播学五大先驱:拉斯韦尔(Lasswell):5W、三功能说。
代表作《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随机抽样,两级传播、意见领袖代表作《人民的选择》卢因(勒温)(Lewin)把关人理论霍夫兰(Hovland):耶鲁学派代表人物,控制实验法,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
施拉姆(宣韦伯)(Schramm):集大成者,1949年编辑《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框架,《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3、传播学的研究历史4、“新三论”与传播学A、系统论:系统是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物B、控制论:对系统中的调节和控制的研究,其重点是反馈C、信息论:研究系统中的传播,包括由发送者向接受者传递信号的研究三:研究流派1、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时间,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有明显的经验色彩,故又称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流派纷呈,主要有6大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2政治经济学派、3思想统治理论学派、4文化学派、5社会科学学派、6多伦多学派其共同特征是反对美国传统学派以量化为主的微观传播研究;多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以及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历史最为悠久的批判学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派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专业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
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 2. 五大先驱贡献与方法
拉斯韦尔(1)提出5W 模式 (2)内容分析法 (3)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 拉扎斯菲尔德(1)形成传播学的“哥伦比亚学派”(2)实地调查法 卢因(1)研究群体对于个体的影响 (2)提出来“把关人”的概念
霍夫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 “耶鲁学派” (1)控制实验法 (2)找到影响劝服效果的诸多因素
施拉姆 创办了第一批被称为“传播”的大学教学机构
3. 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两大学派的区别①研究内容 如何传播VS 为何传播
②研究方法: 经验事实VS 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③研究取向: 只知拜佛VS 只想拆庙
5. 人类传播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 有效性 传播渠道与媒介的多样性 适时性 针对性
6. 人类传播的基本模式 5W 模式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发射器接收器
讯息
讯息
信
的
信源
信宿
噪源
号接收到信息
德福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7.人内传播的作用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8.人际传播(罗洛夫观点)罗洛夫观点: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
物品
金钱
服务
信息
地位
爱
自然需求
社会需求
9.大众传播功能
拉斯韦尔的观点: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1、监测环境
2、社会协调
3、传承遗产
10.
(斯蒂芬森的“游戏说”)美国学者斯蒂芬森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中
工具性的传播——个人工具
游戏性的传播——充实情绪
赖特”四功能说”
1、大众传播的监测社会功能
2、大众传播的协调、解释和规定功能
3、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4、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负功能:“麻醉精神”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1、麻醉精神,取消行动能力
(1)电视人(2)沙发土豆(3)容器人
2、拟态环境与刻板形象
拟态环境定义:所谓拟态环境,换一种说法,就是新闻媒介所营造的舆论氛围.
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方面是现实环境,一方面为虚拟环境。
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外的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到的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
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达,使得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11.控制分析的概念:指传播者对信息传播具有控制权,同时又受到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的
制约。
12.(大众传播宏观控制)外部控制因素分析(简答)
(1)国家和政府的控制:法律控制制度控制信息源控制自办媒体
(2)社会群体和经济集团的控制:所有者广告业公关业
(3)文化控制:信仰伦理道德价值标准
(4)受众控制:个人反馈结成受众团体诉诸法律手段影响媒介销售市场13.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传播制度(封建主义)
(2)自由主义传播制度(资本主义)
(3)社会责任传播制度(资本主义民主参与)
(4)社会主义传播制度(苏联发展)
14.对“报刊四种理论的发展”
发展理论大众传播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己任,与国家相一致
媒介的自由与责任两位一体,自由是受到限制的,必须满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传播内容要优先传播本民族的文化,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若涉及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国家有权对媒介进行审查、干预、限制和直接管理
民主参与理论强调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接近和使用权
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存在
(大众传播的微观控制)把关人理论
卢因: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怀特:第一个把把关人理论引入新闻学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15.符号与信号的区别:符号:人类社会所共同拥有的
信号:自然界
16.索绪尔:现代符号学的创始人。
结构主义符号学。
《普通语言学》
17.非语言符号体语:身体语言,行为语言(动作,姿势,类语言)
(象征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研究核心观点: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三个基本前提:
(1)人是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的;
(2)意义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18.媒介融合定义: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19.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著作:《媒介即讯息》
主要观点:。
媒介延伸论
•媒介讯息论
•冷热媒介说
•地球村电视和卫星等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媒介-社会演进史口头文化印刷文化口头文化
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
对麦克卢汉理论的评价
(1)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与人们平时所说的媒介概念不尽相同
(2)过分强调和夸大了媒介的作用,忽略了人的主导性和能动性
(3)对有关冷热媒介的学说,人们颇多微词。
(冷热媒介学说有哪些)热:广播书籍报刊电影照片
冷:漫画电视电话谈话
21.梅罗维兹:《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
(1)情景是一种信息系统
(2)电子媒介的普及造成了社会情景的变化
知识结构层面所形成的情景合并
生活风尚的合并
公私情境的合并
(3)媒介的变化促使了人们行为的变化
知识结构层面所形成的情景合并
生活风尚的合并
公私情境的合并
22.英尼斯著作《帝国与传播》《媒介得到的偏倚性》
(1)偏向时间媒介报纸书籍金字塔铜器(宗教等级制度)
(2)偏向空间媒介(有哪些)纸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帝国扩张文化扩张)(就选择性和保存性最强最弱赖答)
23.受众使用媒介动机研究
竹内郁郎
24.受众选择行为:
(1)选择性接触
(2)选择性注意
(3)选择性理解
(4)选择性记忆
25.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名解)
社会分类论:受众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等方面有共同特征,从而形成了各种社会群体,他们有共同的经历与特征,持相同的社会观、价值观和各种具体的见解,因此可以作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加以研究。
文化规范论:德弗勒提出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
强调大众传播未必直接使受众发生变化,但它可以作用于受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变化了的社会文化背景,再作用于受众,使其观念发生变化。
26.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格尔丁)
短期预期效果
短期非预期效果
长期预期效果
长期非预期效果
27.传播效果的发展阶段(了解)
•枪弹论:枪弹论(Bullet Theory)
即子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
软弱的受众像射击场的靶子一样,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
受众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
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Eg.潘恩基金会研究、火星人入侵地球
有限效果论:又称“最小效果定律”。
大众传播通常并不是一个可以对受众发生影响的充分且必要的起因,它其实是通过许多中介因素的联络环节,而发挥着各种功能。
Eg.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与意见领袖研究
霍夫兰与耶鲁学派的劝服传播研究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研究
28.“两级传播模式”的发现(拉扎斯菲尔德)
“两级传播模式”的验证
“两级传播模式”的补充(罗杰斯)
“创新扩散研究”•创新扩散研究(Diffusion of Innovation
)信息流影响流
大众媒介信息人际传播信息认知关心评价试用采用
29.劝服性传播(霍夫兰)(睡眠效果)
传播效果
假
寐
效
果(
睡
眠
效
果
)
30.“飞去来器效果”归属意识低的小孩,易受“劝服”的影响,反之,归属意识高的小孩,不但不易受影响,还有“逆反”表现
31.多元效果论
议程设置理论主要观点
议程设置理论对当代传播的启发意义
32.培养理论主要观点
①电视观众有关社会现实的观念,更接近于电视所表述的符号现实,而并非客观现实;
②这一倾向,在收看电视时间较多的人中,要比在收看电视时间较少的人中更为明显;
③电视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
33.沉默的螺旋主要观点
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题型单选10 多选5 名解5 简答5 论述2 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