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_徐晖
病耻感综述
WPA)以及欧美等国的重视。它们已经相继开展了抗
生工作者等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让公众 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包容、接纳精神障碍患者,真正做 到“尊重、理解、关爱”他们,也为今后的抗病耻感运动
233
万方数据
趟塑匿堂盘查兰Q!垒生筮兰Z鲞箜三塑』!坚翌型!!里!z!坚!生:竺Q!兰:!!!塑:盟!:! 提供理论依据。
in
Thoni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ft教授为本研究提供部分资料。
mental health
tlle European Union『J 1.Social
Psychiatry Epidemiology,2010,45:705—712
参考文献 [1]Link
BG,Phelan JC.Conceptualizing
[15]Vnzquez stigma[J].Annual [16]
3病耻感的评估工具
制定治疗方案,鼓励患者自我照料,提高患者的病耻感 抵抗力(stigma resistance),可以减低自我病耻感口¨。 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精神科医生还需 提供心理社会干预,引导其正确的认识疾病。同时,为 了提高治疗依从性,精神科医生应抛弃“医生的偏 见”,多向患者及其家属传递积极正面的治疗信息旧2|。 Sibitz I等【2¨研究发现,门诊治疗也有助于减低患者的
GH,Kapczinski F,Magalhaes bipolar
PV。Stigma
and fun- of
c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disorder[J].Journ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1,27:363—385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研究进展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病 耻 感 研 究 进 展
耿 峰 董 毅
【摘要】 病耻感是精神疾病 患者所表现的一种 负性情绪体验 ,其对患者社会功能康复会产 生不利影响,本文对 国 内外关 于病耻 感 的理论 、测量 工具 以及 精神 疾病 患者病耻 感 的相关 问题 进行 回顾 。 【关键词】 病耻感 精神病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7201(2010)一02—0151—04
Yang LH(2007) 在 西方 国家 现 有 的精 神 疾病 病 耻感 理论基 础上 ,首 次 阐述 了病 耻 感 理论 在 华人 社 会 文 化 中的发 展 ,Yang先 描述 了三种 在精 神疾 病 患者 身 上 产生 病耻 感 的机 制 :直接对 个人 的歧 视 、患 者对 负性 的刻板 印 象 的 内化 及 社 会 制 度 上 的歧 视 。在 此 基 础 上 ,作者 探 讨 了孔 子 学 说 ,“面子 ”以及 中 国传 统 的对 精 神疾 病轻蔑 的态 度 对 病 耻 感 的影 响 ,揭 示 了在 华人 社 会患者 的病 耻感 体验 可 能更加 强烈 。
上 表 现 出的 结 果 。Link则 是 从 社 会 学 的 角 度 去 描 述 精神 疾病 的病 耻 感 ,“当被 贴 上 标 签 ,刻 板 印象 、孤 立 、地 位丧 失 和 歧 视 这 些 过 程 发 生 时 ,羞 耻 感 就 出现 了 ”,这 也可 以理 解 为 Link对 病 耻 感 概 念定 义 的五 个 元 素 。
2 精神疾病 患者 的病耻 感基本状况
2.1 社会 公众 态度 由于历史 文化 和 对 疾 病本 质 认 识 的原 因 ,社 会公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研究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研究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病耻感状况。
方法:通过家庭病耻感问卷(FSI)收集患者家属病耻感资料,采用CGI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疾病严重程度,并分析两者的关系。
结果:(1)患者家属对病情存在不同程度的隐瞒,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社会回避,但这两者的概率均未超过50%;(2)家属对病情隐瞒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病程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家属的社会回避同家属的病情隐瞒结果相反;(3)不同疾病类型引起的家属病情隐瞒及社会回避存在差异,突出的是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
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因此,缓解这种病耻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精神疾病;家属;病耻感【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06011前言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是指因患精神疾病受到排斥和歧视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1]。
国内外研究表明精神病病耻感比较严重[23]。
目前认为病耻感不仅会影响患者本人,还会涉及影响到患者的家庭成员,产生“连带病耻感”,家属的耻辱感受和主观悲伤反过来又会影响家庭关系和对患者的态度,进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4]。
本研究旨在对家属的病耻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望更好地帮助精神疾病患者获得康复。
2对象和方法2.1对象:2011年5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的212例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其中女性家属134例,平均年龄为42±83岁,男性家属78例51±46岁,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度012人212例家属的问卷全部收回并且问卷有效,其中精神分裂症的家属有60人,双相障碍的家属42人,抑郁症的家属86人,其他精神疾病家属24人。
2.2方法2.2.1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病耻感问卷调查和病情评估:获得所有被调查者的知情同意。
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家属的基本资料,并完成家庭病耻感问卷(Family Stigma Interview,FSI)调查。
精神疾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精神疾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占总人口的。
长期以来,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会中饱受歧视和病耻感的困扰,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患者对治疗的抵触和抗拒。
研究如何评估和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精神疾病病耻感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病耻感的内涵、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等。
病耻感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不足、对他人的误解和偏见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等。
病耻感的形成机制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其中生物学因素如基因、神经递质等与病耻感密切相关;心理学因素如认知、情感和人格等也会影响病耻感的表现;社会文化因素如家庭、教育、媒体等则在塑造病耻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还发现,病耻感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如降低自尊、增加抑郁和焦虑症状、影响人际关系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缓解病耻感的策略和方法,如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等。
尽管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概念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界定。
病耻感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揭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开展更多的针对性研究。
现有的缓解病耻感的策略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1.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病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精神疾病的认知、评价和情感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身和他人的负面影响。
病耻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精神疾病的接受程度和治疗效果。
在精神疾病领域,病耻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展
精神疾病 病耻 感的相关研究进来自展 · 119 · · 综 述 ·
沈瑜 君 王 立伟
随着社 会的开放以及知识 的普及 ,精神疾病 已经逐 渐得 到人们 的重视。然而除 了精神疾 病病 因学和 药物 学等 方面 研究 的不 断进展 ,精神疾病 患者 的心理问题也是人们关 注 的 话题 。当精 神疾 病 患者 将 外在 环 境 中 的负 面 态度 “内化 ” 后 ,他们对 自身疾病标 签产 生羞耻 的感 受 ,会 导致忧 郁 或低 自尊 … 。英 国社 会 排斥 局 (social exclusion unit)在 2004年 公布 的“精神疾病 与社会 排斥 ”报告 中指 出 ,精神 疾病 会 引 发一个社会排 斥 的恶性 循 环 (a vicious cycle of social exclu— sion),包括 了因精 神 疾病 所产 生 的失业 、责难 、无 家 可归 及 健康状态不 良。产生社会 排斥有很多原因 ,例 如政 府部 门的 责任不清楚且 缺乏 合作 ,对患 者 回到工 作 岗位 的支 持 不 足 等 ;然而 ,其 中一个 主要 的原因就是 “烙 印及歧 视 ”。如何 打 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着 眼在早 期的干预 、满足患者 回归社会 和参与工作 的愿望 。由此可见 精神疾 病患 者存在 的病 耻感 问题不容忽视 ,如何 让患者 及家 属勇于 面对疾 病 、让患 者 可 以接受所需治疗并且顺利 回归社会 ,也是精神 医学研究 的重 要 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病耻感 的概念 、相关研究 的结 果 以 及 目前 存在的问题 。
歧视现象在社会 中存在 于不 同 的职业 、种族 、性 别或是 身分之间 ;而病耻感则存 在于 不 同的疾病如 艾滋 病 、精 神疾 病 、身体 的残障或是传 染疾病 等。对 于未知 性 、传染性 和死 亡的害怕形成 了一直 以来对 所有疾病的病耻感 ,而这种情况 对 传染性疾病 、精神疾病 和身体 残 障最 为 明显 ,然 而 随着对 于传染性疾病和身体残 障的了解 及治疗逐渐进步 ,人们对精 神疾病依 旧存在相对 较大 的病耻 感。精神疾 病 可大致 分为 较 严重的 精神 病 (psychosis),包括 精 神分 裂症 和 双 相 障碍 等 ;神经症 (neurosis),如焦虑 症 、恐惧 症和 物质 滥用 等。通 过 文献 检索可 以发现 ,大部分的病耻感研究都是针对 重性精 神病 ,如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和重度 抑郁 症等疾病进行 的。 Crisp等 在 为降低精 神疾病病耻感 的运 动一 改变观念 运动 (changing minds campaign)开始 之前 ,在 英 国进行病 耻感 程 度 的调查 ,发现不 同的精神 疾病所 产生 的病耻感 显著 不 同: 大众对 于 吸 毒 和 酗酒 者 存 在 程 度 最 为 严 重 的 病 耻 感 ,约 70%的受访者对 其表 示总体负面的看法 ;对于精神分裂症 患 者则有 20%的受访者 表示 负面 看法 ,病 耻感 最小 的为痴呆 症 ,仅有 3%。社会 大众并不担心精神 疾病像 艾滋 病或是皮 肤疾病那样造成传染 ,而是对于精神疾病 患者行为的不正 常 及不可预测感 到害怕 ,造成 回避 、隔离或是排斥等行 为 ,表现 为不愿意与患者 在同一个 环境一 起居住 、生 活或 工作 ,造成 患者在交友 、亲密 关 系 的维持 以及 工作 上 遇到 不平 等 的对 待 J。而对精神疾病 的病 耻感 问题不 仅存在 于社会普 通公 众 中,也存在 于学校甚至医 院当中。这种现象对 于精神疾病 患者接受诊治 以及 回归社会 均造 成负 面的影 响。 由此 可见 对 于精神疾病 的治疗 、护 理和预 后 ,患 者本 身所感 受到 的羞 耻以及外界所给 予的污名都会对其 造成严重影 响 ,如何恢 复
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感知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感知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感知病耻感的实际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与278名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82.73名患者家属存在病耻感,贬低-歧视感知得分为(2.64±0.61),与量表中点2.50比较,有显著差异。
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是否长期照料者与病耻感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
其中年龄、文化程度是产生病耻感主要因素。
结论病耻感普遍存在于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当中,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感知病耻感越高。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影响因素病耻感普遍存在于精神疾病中,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同样使患者家属产生连带病耻感[1][2]。
家属的连带病耻感则会影响家庭关系以及对病人的态度,不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张蓉[3]等人调查了127名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病耻感后认为,学历为主要因素,并且与家属病耻感存在正相关;而赵春阳[4]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与年龄呈正相关,而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
既往的研究提示患者家属病耻感影响因素并非由单个因素决定,而且文化程度与家属病耻感的关系莫衷一是,因此本研究增加了样本量和疾病种类,以求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做更全面的分析。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湖州市精神病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精神病人家属作为研究对象。
入组标准:(1)年满18周岁至70周岁,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上(2)患者入住重性精神病房(3)排除自身患者精神疾病(4)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
1.2方法1.21 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问卷,调查前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总有效率%、1.22 研究工具(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性别、与患者关系、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是否照顾患者、居住地等内容。
精神疾病病人病耻感体验的质性研究
A qu a l i t a iv t e s t u d y o n e x pe r i e n c e s o f s i t g ma o fm e n t a li l l ne s s
L V S u—h o n g , Z HA NG X u a n, S UN Ho n g—x i a ( R o n g j u n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 p r o v i n c e , B a di o n g 0 7 1 0 0 0 )
Ke y w o r d s M e n t a l i l l n e s s ; E x p e i r e n es c f o s t i  ̄ n a ; Q u a l i t a t i v e s ud t y
・
6・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1 3年第 1 0卷第 1 3期( 上半月版
精神疾病病人病耻感体验 的质性研 究 吕素源自红摘 要张宣
孙红侠
目的: 探讨精神疾病病人病耻感体验及应 对方式 。方法 : 对1 2 例病人进行 深度访谈 以获取资料 , 用现象学分析法分 析资料。结果 : 精
神疾病病人在患病后 都会产生羞耻心理 ; 遭遇歧视时被他人躲避而感到无奈 , 工作 、 升职受 到不公平待遇而痛心 ; 在遭遇歧 视后病人多采 取回避 社交、 刻意 的隐瞒病情 等错误 的应对方式 ; 由于精神疾病 , 有些病人放弃了原本 的工作以及 对未来生活产生不确定感。结论 : 对精神疾病病人要 加强疾病的健康宣教 , 改变病人 不正确 的认知 ; 做好心理护理 , 提供情感支持 ; 加强对公众精神卫生 知识 的宣教和普及。 关键词 精神疾病 ; 病耻感体 验; 质性研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1 s m. 1 6 7 2 - 9 6 7 6 . 2 0 1 3 . 1 3 . 0 0 3
基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浅究其病耻感的相关因素
基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浅究其病耻感的相关因素摘要:本文主要是基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浅究其病耻感的相关因素。
方法:通过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进行研究。
通过调查、计算可以得出老年精神分裂患者病耻感平均分是(2.51±0.53)分,分数处于中间水平;影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祝愿次数、病程、是否有家属照顾等。
最终得出结论,目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情况并不乐观,此类患者需要家属的格外关心与照顾,通过社会功能的不断完善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患者应对病耻感的能力。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病耻感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加大,加之一些其他外界因素及心理因素的影响,精神疾病患者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容易受到别人的歧视和嘲讽,再加上疾病本身的特殊性,患者容易产生病耻感,病耻感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不仅关系到医学领域、社会领域,还关系到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病耻感会对精神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打击患者的自信,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
根据外国的相关研究我们得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与患者自身的自尊、自我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下面本文主要针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迁就其病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所选的研究对象需要满足一下要求: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要求;患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调查分数在6分以上;患者经过治疗后已经回家休养至少60天;患者同意接受研究。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
平均年龄(69.4±8.7)岁,男83例(83.0%),女17例(17.0%)。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病耻感调查研究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病耻感调查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具体的影响因素。
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健康和病耻感问卷调查,然后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调查的80例患者家属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睡眠以及病耻感问题,进一步分析造成家属病耻感的因素,其中受经济因素影响者35例,占43.75%;受精神压力因素影响者25例,占31.25%;受社会因素影响者12例,占15%;其它因素8例,占10%。
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伴焦虑情绪。
这就要求在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也要及时的关注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患者家属减轻自身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病耻感;调查分析根据调查显示,在大部分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中,家属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并且容易产生病耻感,从而给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不利于实现正常的家庭生活。
病耻感,即疾病耻辱感,包括两个方面:公众的耻辱感和自我耻辱感。
公众的耻辱感即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自我耻辱感是精神病患者不满于自身所处的疾病状态的一种偏见,自己感到耻辱、见不得人。
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不仅是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普遍的病耻感,很多家属不能正视现实,不能面对患者患病的事实,直接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
因此,本调查研究旨在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病耻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精神病患者家属产生这些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促进患者家属的精神恢复。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
入选标准:①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患者存在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者抚养关系的监护人;②年龄在18-60岁;③与患者共同居住一年以上;④意识清楚,可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⑤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相关因素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相关因素作者:贾品张彬王宁等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4期贾品张彬王宁刘烟邢蓓蓓葛晶王巍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7.24.009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学者就已预测到病耻感将成为精神卫生领域工作中的最大障碍[1],64.5%的精神疾病患者有病耻感体验,55.9%的患者确实经历过公众的歧视[2]。
全球70%精神疾病患者未接受专业治疗,其原因除了患者缺乏对精神疾病识别及寻求治疗途径的相关知识外,担心外界的歧视成为阻碍患者就医的因素[3]。
精神疾病病耻感不仅对患者的就医意向及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也给其工作、生活、家庭带来重大危害[4-5]。
病耻感作为一个涉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范畴的复杂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1病耻感的概念模型1963年社会学家Goffman将其定义为患者由于自身所患疾病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耻辱体验,是一种患病后的心理应激反应[6],并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如精神疾病、艾滋病等。
1984年Jones将“标记”概念引入病耻感的概念体系[7],认为具有令人感到羞耻、不快等特征的人会被加上“标记”,被“标记”者受到区别对待,病耻感随之产生。
随着不同领域对病耻感的深入研究,其概念也趋于多样化,的标签理论对病耻感概念产生新的界定[8],Link认为,精神疾病病耻感是患者及相关人员对所患疾病产生的羞耻感以及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偏见和歧视的态度。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其疾病特征或药物副作用而与正常人的外在表现不同,公众缺乏对其理解,多采用消极态度对待,病耻感也随之产生。
病耻感是一个综合概念,Corrigan等[9]将病耻感分为公众病耻感、自我病耻感、标签回避3种,之后运用认知行为结构,构建出精神疾病病耻感模型展示了3种病耻感“暗示-认知-行为”的动态发展过程模型(表1),公众病耻感即公众对患者的负性态度及行为,对患者有刻板的印象,这种负性认知指导行动,而表现为解雇患者、强迫患者接受治疗。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孤独感及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孤独感及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关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大量研究表明了病耻感的存在,且其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交往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本次研究以W精神康复科(开放式管理病区)的91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科室医生、护士和个案治疗师筛选评估,通过《病耻感系列量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考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水平的情况,探索影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孤独感和其社会支持的因素,同时探讨病耻感、孤独感、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改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孤独感及社会支持的干预方案。
本次研究通过标准化量表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施测和研究发现:(1)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情况普遍存在,并且其病耻感水平较高。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年龄、疾病诊断、经济水平、在院参加康复活动频率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中年患者(35岁-50岁)相对于年长(66岁-82岁)和年轻(18岁-34岁)精神疾病患者贬低-歧视感知略低;焦虑症患者对贬低-歧视感知大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大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大于抑郁症患者。
病耻感的应对方式上,退缩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患者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退缩、教育、保密、挑战、分离的应对方式,和未婚的患者相比,独居和离婚的患者会采取较少的病耻感应对方式。
参加康复活动频率越高的患者,更易弱化部分病耻感应对方式的频率。
(2)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孤独状态存在率很高,孤独感明显,且特质性孤独的存在大于状态性孤独的存在。
在性别方面,男性患者的特质性孤独高于女性患者。
患者的孤独状态在病程长短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院参加康复活动频率越高,患者感受到的孤独越不明显,不论是特质性还是状态性的。
(3)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位于中等程度,且主观支持大于其他两维度。
在性别上,男性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高于女性的,而客观支持方面,则女性患者超过男性患者。
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质性研究
护
理
管
理
杂
志
Ap , 01 r2 2
J u n lo r i g Ad n sr t n o r a fNu sn mi itai o
V0 . 2 No 4 11 .
首 发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家 属 病 耻 感 的 质 性 研 究
首 发 精 神 疾 病 患者 家 属病 耻 感 体 验 包 括 : 亲 人 患 精 神 疾 病 而 沮 丧 、 心 因 因
理 压力过大而无 自我 、 被别人歧视 而无 奈 ; 家属对病 耻感 的应对方式是 刻意隐瞒病情 和主 动回避社会交往 。结论 精神科医务人员应及时 向其家属 提供 针对病 耻感的各种支持和指导 , 降低患者家属病耻感 , 促进患者康复 。
Ad nsrt n, 0 2 1 4 2 4 mii a o 一2 1 ,2( ):3 . t i
W a d 3, e t n 2, n ig Ho pt lCa i l d c l ie s y B i n 0 0 8, h n r S ci A d n s i , pt o a a Me i v ri , e i g1 0 8 C ia a Un t j
p o e a d t e d t r u l y d, n h a awe e s mma i e . s l T e si ma f e i g ffmi e f s c i t cp t n swe e c n it d o e r s in d e t e ai e uf rn r m r d Re u t z s h tg e l s o n a l so y h a r a i t r o sse fd p e so u o r lt s s fe g f i p i e v i o me t lh a t l s e f e a e o s c oo i a r su e a d f sr t n c u e y t e d s rmi ai n o t e e p e T e c p n tl so mi e r o c a n a e l h,o to s l b c us fp y h l gc lp e s r n f u r tai a s d b h ic o i n t fo h rp o l . h o i g sye ff l swe e e n e - o a i ln h r t ei e a e y a d a o d n o ili t r ci n Co l i n Du i g t e h s i l a in o r t pio e o s c it c p t n s me i a tf h u d p o i g t e t h d lb r t l n v i i g s c a n e a t . ncuso u o rn h o p t i to ff s s d p y h ar a i t , d c safs o l r — a z i e f i e l v d u p r nd g d n e a o th w t o e wi t ma f rt e r lt e O a o r d c h i e l g o tg n r mo e t e r c v r fp t n s i e s p o t a ui a c b u o o c p t si s h g o h e ai s S st e u e t e rf e i fsi ma a d p o t h e o e y o a i t . v n e
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关系的研究
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关系的研究李辉,卢国强,沈全荣,李英英(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上海201799)摘要:目的探讨处于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的关系。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处于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8例,于出院前利用Link系列病耻感量表测量病耻感,另于出院后1、3、6个月随访对其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
结果与量表中点2.50相比,贬低-歧视感知得分显著降低,病耻感应对中5个维度得分均显著增加,病耻感情感体验中误解这一维度得分显著增加而不同/羞耻维度得分显著降低;出院后1、3、6个月,患者的完全依从率逐渐降低,部分依从率先升高再下降,不依从率则逐渐上升,且其服药依从性与误解这一维度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
结论处于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病耻感,且其服药依从性与误解这一情感体验有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病耻感;康复期;服药依从性双相情感障碍为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及混合发作,归属于重度精神疾病[1]。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进步,可明显改善患者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社会性状态,甚至顺利康复。
然而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消极认知往往会对其存有异样眼光,从而给患者带来极差的消极感受,形成患者自身的病耻感[2]。
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较普遍存在病耻感,但病耻感对患者的治疗、预后、依从性及社会功能均造成严重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处于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的关系,以期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8例。
其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53±1.36)岁;患者受教育年限5~15年,平均(9.05±2.01)年。
精神疾病耻辱感研究
精神疾病耻辱感研究钟汉玲;蔡春凤【摘要】综述国外针对精神疾病耻辱感的研究。
【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272-273)【关键词】精神疾病;耻辱感【作者】钟汉玲;蔡春凤【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大学HOPE 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精神疾病耻辱感是社会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群体的偏见、歧视、排斥或者精神病患者将社会公众的负性态度内化,从而表现为自尊和自我效能低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许多研究表明,一般公众普遍有对精神疾病的耻辱感,甚至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员也对精神疾病有刻板印象[1]。
对精神病患者家人而言,与精神病诊断相关的耻辱感比疾病更难承受[2]。
耻辱感影响了患者寻求治疗的行为、治疗依从性、自尊和社会功能等,严重妨碍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
耻辱感(或歧视)可形成恶性循环,患者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自我价值和未来在社会中的地位),进而回避人际交往,导致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或造成患者的逆反心理,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家属可能因将疾病保密而回避社会、延误治疗[1]。
1 精神疾病耻辱感的研究方法精神疾病耻辱感有多种研究大多数采用非实验性调查方法,可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测量评价工具研究精神疾病耻辱感。
目前使用较多有普通公众用量表(包括成人与儿童量表)、患者用量表、家庭照料者用量表等。
针对普通人群的评价工具大都集中于评价公众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反应、应对行为以及承担的道德责任等;患者与家庭照料者用量表主要评价患者及照料者对耻辱感的主观内心体验,包括被疏远、被歧视、社交回避及羞辱感等。
场景研究是精神疾病耻辱感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955年一项对美国居民进行的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调查中使用这一方法,其描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酒精成瘾、神经质性焦虑、青少年人格障碍和强迫性恐惧症的场景,在每一个场景之后插入问题,参与者回答对这个人病情严重性的判断以及是否为某种精神疾病。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抵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学术交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抵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石秀秀,孙旭海,郭振军,张冲,李峥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抵抗水平及影响因素。
方法:对北京市1家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406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病耻抵抗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病耻感应对量表、病耻感应激量表、自尊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病耻抵抗量表得分为(3.97±0.84)分。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耻感应激(β=-0.165)、挑战(β=0.264)和心理弹性(β=0.430)进入回归方程,调整后R2为0.372。
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抵抗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病耻感应激、挑战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是病耻抵抗的影响因素。
提示干预措施应侧重改善患者对病耻感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并提高心理弹性。
关键词: 病耻抵抗; 严重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病耻感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3)03 0216 04Stigmaresistanceandinfluencefactorsinpeoplewithseverementalillness SHIXiu xiu,SUNXu hai,GUOZhen jun,ZHANGChong,LIZhengSchoolofNursing,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Beijing100144,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levelandrelatedfactorsofstigmaresistanceinpeoplewithseverementalillness. Method:406peoplewithseverementalillnessfromonepsychiatrichospitalandfourcommu nityhealthcarecentersinBeijingwereselectedassamples,andwereinvestigatedwithStigmaResistanceScale,PerceivedDevaluationDiscrimination,StigmaCopingOrientationScale,StigmaStressScale,RosenbergSelf esteemScale,10 itemConner DavidsonResilienceScaleandGeneralSelf efficacyScale. Results:ThescoreofStigmaResistanceScalewas(3.97±0.84).Multiplelinear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stigma relatedstress(β=-0.165),challenge(β=0.264)andresilience(β=0.430)enteredtheregressionequation,andadjustedR2was0.372. Conclusion:Thestigmaresistanceamongpeoplewithseverementalillnessisabovemediumlevel.Interventionshouldfocusonpatients'cognitiveevaluationofstigma,copingorientationsandresilience,soastoimprovestigmaresistance.Keywords: stigmaresistance; severementalillness; schizophrenia; bipolardisorder; stigma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3332022162)作者单位:100144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石秀秀,李峥);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旭海);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郭振军);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冲)通信作者:李峥,E Mail:zhengli@hotmail.comDOI:10.3969/j.issn.1005 3220.2023.03.012截至2020年9月底,我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620万人[1]。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分析及相关治疗对策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分析及相关治疗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孤独感、寂寞感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的精神情况也逐渐表现出了各种问题,临床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社会、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精神疾病病耻感情况尤为明显,影响了临床中患者的治疗。
本文就从精神动力学方面对患者的精神疾病病耻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关键词】精神疾病;病耻感;精神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126-02引言精神疾病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并且随着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的增加,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而实际上,在临床中给予一定的治疗和护理,是能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控制或者减轻,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存在病耻感的原因,导致部分患者不愿意让人知道自身疾病情况,也不愿意来院进行检查,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了不可预期的后果[1]。
本文就对临床中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出现的精神动力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就患者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1.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分析1.1 个体歧视从精神动力学方面来说,人的意识是由潜意识以及显意识两方面组成的,在临床研究中认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活动主要是由人的显意识加以控制的,但是潜意识也会对人们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一些在显意识方面较难说明的问题,往往能够从潜意识方面找到真正的原因[2]。
在精神动力学的研究中,歧视就是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在精神动力学中,我们一般认为歧视指的是歧视者存在主动或者被动与被歧视者拉开距离的行为,而在精神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群中该情况发生的较为明显,因为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在大部分正常人群都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恐惧心理,进而在潜意识中出现了逃避的行为,也就导致了歧视情况的出现。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
越 高 表 示 患 者 病 耻 感 水 平 越 高 , 耻 感 体 验 越 强 烈 。该 量 表 病
的 信 度 和 效 标 关 联 效 度 均 较 理 想 , 构 效 度 在 分 析 调 整 后 也 结 较 理 想 , 合 心 理 测 量 学 要 求 , 以 用 于 国 内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符 可 病 耻感 的研 究 。
要的意义 。
【 关键 词 】 精 神 疾病
病 耻 感
众所周知 , 全球 范围内 , 在 由精 神 疾 病 所 引起 的歧 视 及 病 耻感 都 是 一 个 不 容 忽 视 的 问题 , 患 有 精 神 疾 病 的 人 而 言 , 对 病
背 景 下 病 耻 感 的 含 义 存 在 广 泛 的一 致 。 2 精 神 疾 病 病 耻 感 的评 估
2 1 1 精 神 疾 病 病 耻 感 量 表 中 文 版 ( t maSae o na . . Si cl fr g Me tl In s,S -C) 有 2 l esS MI l _共 7 8个 条 目 , 为 3个 分 量 表 : 视 、 分 歧 病 情掩 饰 、 极 效 应 , 表 总 分 为 3个 分 量 表 得 分 之 和 , 数 积 量 分
耻感 是 提 高 其 生 活 质 量 的最 大 障碍 , 且 涉 及 到 疾 病 负 担 、 并 政 策法 规 的 建 立 等 诸 多 方 面 。病 耻 感 与 许 多 历 史 上 传 统 的观 念 和社 会 偏 见 相 联 系 , 直 以来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及 其 亲 属 常 常 会 一 感 到 羞 耻 或 相 信 自 己与 别 人 不 同 , 能 讳 疾 忌 医 , 致 患者 治 可 导 疗 依 从 性 差 和 疾 病 加 重 或 慢 性 化 。 由于 病 耻 感 对 精 神 疾 病 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张红彩;李峥;徐晖;程艮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1(027)011
【摘要】@@ 病耻感(stigma)是一种外界加在个体身上耻辱的标志.国外近10多年的研究已经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存在及严重性.有学者[1~2]在不同时期对精神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高水平的病耻感.香港学者研究[3]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服药相关病耻感.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张红彩;李峥;徐晖;程艮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ICU;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北京市安定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3.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孤独感与病耻感现状及相关性
4.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病耻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5.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病耻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服用依从性之间关系。
方法:应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月在云南昆钢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患者100例。
根据保密维度得分情况将100例患者分为普通组和羞耻组。
对比两组服药依从性。
结果:羞耻组1个月、3个月、6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低于普通组,护理后羞耻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服药依从性具有密切关系,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认知,降低病耻感,这样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耻感;服药依从性;影响;研究精神分裂症为慢性、严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个人感知觉、情感和行为异常。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在全球影响超过2300万人,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在3.8%至8.4%,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生率还在不断增加[1]。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即患者对人们贬低、歧视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的预期感受和应对方式,以及感到被误解、羞耻、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2]。
抗精神药物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病情症状,但是副作用也较大,比如:反应迟钝、震颤等会直接让暴露患者疾病,从而增加患者病耻感,导致降低患者服药依从性。
此次研究则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服用依从性之间关系,进一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主要内容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应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月在云南昆钢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患者100例。
根据保密维度得分情况将100例患者分为普通组和羞耻组。
对比两组服药依从性。
其中男女比例48:52,普通组40例,羞耻组60例,年龄范围18至65岁,平均年龄38.78±3.33岁。
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自愿参加,②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康复期即将出院的住院患者。
排除标准:①入组前6个月内有物质滥用史者,②脑器质性和严重躯体疾病者,③精神发育迟滞者;不合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病耻感的概念及形成 病耻感一词译自英文stigma, 目 前 国 内 翻 译 并 不 统 一 , 多
采用病耻感的译法。1963年Goffman[3] 将病 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 义 为 “极 大
作者单位: 100041 北京市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徐晖: 女, 本科, 讲师, E-mail: xuhui001@126.com 2006-11-24 收稿
基于国 外 研 究 者 对 精 神 疾 病 病 耻 感 概 念 、机 制 的 探 讨 , 有针对性的病耻感测量工具随之产生, 人们对病耻感状况 的 研 究 逐 渐 丰 富 起 来 , 病 耻 感 的 调 查 分 析 在 公 众 、患 者 、家 属 等 不 同 人 群 中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下 展 开 。 从1996年 起 , 世 界 精 神 病 协 会 (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 开 展 的 国 际性反对病耻感活动更掀起了研究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热 潮。
的态度看待精神疾病患者时, 患者便会相信人们的贬低或歧 视信念, 将外部的负性态度内在化, 感到羞耻或相信自己与 别人不同, 形成病耻感, 进而引发一系列消极影响。另外, Corrigan的 认 知 行 为 理 论 也 受 到 众 多 学 者 的 认 可 , Corrigan[11] 认为病耻感的产生主要是一个认知行为过程, 他用三大核心 概 念 , 即 刻 板 印 象 、偏 见 和 歧 视 解 释 了 病 耻 感 的 问 题 : 首 先 , 人们对于精神疾病存在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 一 类 人 或 事 物 产 生 的 比 较 固 定 、概 括 而 笼 统 的 看 法 , 是 人 在 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 例如人们普遍认为精 神 疾 病 患 者 能 力 低 下 、工 作 难 以 胜 任 , 性 格 脆 弱 , 具 有 危 险 性 、有 暴 力 倾 向 [12-15] ; 其 次 , 刻 板 印 象 使 人 们 对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产生偏见, 即认同关于精神疾病的消极看法而产生负性的情 感反应 , 如对精神疾病患者感到生气、愤怒 、害 怕 、怜 悯 等 [16] ; 最后, 偏见导致歧视产生, 患者受到不公平对待。Corrigan对病 耻 感 概 念 的 理 解 更 倾 向 于 “实 际 的 病 耻 感 ”。
!!!!!!!!!!!!!!!!!!!!!!!!!!!!!!!!!!!!!!!!!!!!!
行训练。采用理疗和体疗相结合的方法收效更佳, 上肢和手 部的按摩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减缓肌肉萎缩, 如出现关节 僵直的情况也可增加微波等治疗。
4 体会 手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既有吻合血管的游离
皮瓣, 又有手部和前臂的带蒂转移皮瓣, 交胸和交腹皮瓣等。 上述皮瓣均有各种不同的缺点, 如手术复杂 、损 伤 大 、供 区 不 美观、皮瓣选择不随意等。而带旋髂浅 血 管 蒂 的 髂 腹 股 沟 皮 瓣 则 有 手 术 简 单 , 供 区 隐 蔽 可 直 接 缝 合 , 皮 瓣 颜 色 、薄 厚 、质 地与受区相似等优点。该皮瓣成活率较高, 手术风险小, 但由 于需长时间固定患肢, 住院时间较长, 对于护理的要求较高。 要时刻注意观察腕肘关节的稳定性, 伤口及时换药, 包扎时 要松弛。患者在术后3周断蒂, 断蒂前须用皮套勒住蒂部, 阻
英 国 、加 拿 大 、美 国 、德 国 等 许 多 西 方 国 家 的 研 究 发 现 , 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负性态度主要是认为患者具有危险 性、不可预料性和有暴力倾向, 尤其是精 神 分 裂 症 、酒 精 依 赖 和吸毒的患者[10-12, 23] 。分析公众消极刻板印象的形成, 媒体在 其 中 扮 演 了 重 要 角 色 , 1996年Philo[24] 的 统 计 表 明 , 电 视 节 目 中66%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中心特征就是暴力倾向 , 媒体往往 把精神疾病患者描述的就像定时 炸 弹 一 样 随 时 可 能 爆 炸 [23]。 人们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害怕使之受到排斥, 产生社会距 离 。 1996年Link等 [ 12] 在 美 国 观 察 了 公 众 对 于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的 排 斥 态 度 , 1444例 研 究 样 本 中63%不 愿 与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交 往, 47%拒绝与抑郁症患者交往, 对于物质滥用者排斥率则更 高 。 Angermeyer等 [ 25] 2001年 在 德 国 的 4020 例 调 查 也 证 实 了 公 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斥和歧视态度。
有学者把病耻感分为 “感知的病耻感”( felt or perceived stigma) 和“实际的病耻感”( enacted stigma) 。感知的病耻感是 指妨碍精神疾病患者谈论自身经 历 、寻 求 帮 助 的 羞 耻 感 和 对 歧视的预期感受; 实际的病耻感是精神疾病患者遭受他人不 公平对待的经历, 即受到的歧视[7-8] 。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年 5 月第 42 卷第 5 期 ·综 述·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
徐晖 李峥
·455·
【关键词】 精神病; 病人; 病耻感; 态度; 临床护理研究 【Key wor ds】 Psychotic disorders; Patients; Stigma; Attitude;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可见随着研究的深入, 不同的研究者对病耻感有不同的 界定。研究者虽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病耻感的问题, 但其核 心思想认为社会歧视是病耻感产生 的 重 要 部 分 [17] , 而 产 生 歧 视的根源就是社会公众对于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 即片面的 消极认知态度。
2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测量 通过文献回顾, Link等 [10]1989年发展的病耻感量表在西
[ 2] 王谊.复杂性断指远位寄生再植二期回植的护理[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 4) : 269-270
[ 3] 叶香凤, 张舒.带血管蒂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护理[ J] .浙江中 西医结合杂志, 2000, 10( 2) : 123-124.
( 本文编辑 董 兵)
·456·
20世纪90年代起, 西方 不 同 领 域 学 者 展 开 了 对 病 耻 感 现 象的科学研究, 病耻感的概念开始多样化, 内容也更加丰富, 具有代表性的是Link等[9] 对于病耻感的新限 定 。 他 认 为 病 耻 感 是 一 个 综 合 的 概 念 , 是 “标 记 、刻 板 印 象 、隔 离 、情 感 反 应 、 地 位 丧 失 及 歧 视 ”五 大 因 素 的 聚 合 体 。Link在 其 标 签 理 论 中 阐 述[10] , 人们会根据对精神疾病 的 消 极 认 知 给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贴 上 “标 记 ”, 把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从 一 般 人 群 中 划 分 出 去 , 并 对 他 们产生贬低和歧视的信念, 当公众普遍采用一种贬低或歧视
地玷污某人名誉的特征”。此后, 病耻感的概念被广泛应用到 各个健康领域, 如艾滋病、精神疾病、癌症等[4, 5] 。
1984年Jones等 [6] 根 据Goffman的 观 点 发 展 了 新 的 病 耻 感 概念框架, 强调 “标 记 ”( mark) 对 于 病 耻 感 产 生 的 重 要 性 。 Jones认为被羞辱者是有“标记”的人, 当某人具有某些令人感 到羞耻、令人不快的特征时, 人们便 会 对 他 加 上 “标 记 ”, 病 耻 感随之形成。
滞蒂部血管供血, 观察皮瓣血供, 如供血不受影响方可断蒂。 断蒂后的功能训练过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 护理中 要注意教导患者持之以恒, 训练幅度要到位。本组病例通过 良好的术前准备, 娴熟的手术技巧和细心的术后观察和护 理, 确保了手术的成功和患者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 1] 胥 少 汀 , 葛 宝 丰 , 徐 印 坎.实 用 骨 科 学 [ M] .2版 .北 京 : 人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 1999: 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