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运动和行为的神经控制
第五章 躯体运动及其中枢控制2
脊休克的恢复:
脊休克后,一些以脊髓为中枢的基本反射可
逐渐恢复,其快慢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动物种族进化程度 ② 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程度:
第五章 躯体运动及其中枢控制
第三节 反射性运动和节律性运动 第四节 随意运动的发起和管理
第三节 反射性运动和节律性运动
反射 机体将一些相对独立的肌肉收缩活动联系 起来,使它们一起协调活动的过程称为运 动协调。运动协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 反射。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某一特定 的感觉刺激产生模式相对固定的应答性反 应过程就是反射。
但是,当猴子的前运动皮层和辅助运动皮层受损后 ,猴子就不会这么做.而是将于以最短的运动路径 直接伸向前去抓取食物,就像是察觉不到有透明塑 料拌板的存在,结果将手—次次地撞击到面前的挡 板上。
大脑的三个运动皮层的作用
A、初级运动皮层与运动参数的编码 1、初级运动皮层参与运动力量的编码 2、初级运动皮层参与运动速度的编码,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变 化速度有关。 3、初级运动皮层参与运动方向的编码
运动的计划处于最高的战略性层次上,它将决定运动的 目的和为达到该目的所应采取的最佳运动策略,大脑皮 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外侧部参与了这一神经活 动过程。
运动的编程旨在解决具体的战术性问题,它将决定各有 关肌肉收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次序以及为准确地达到运 动目的而对肌肉的活动进行适时的调节,大脑初级运动 皮层和小脑参与了这一神经活动过程。
黑质多巴胺能纤维的兴 奋性效应由壳核神经元 上的兴奋性多巴胺D1型 受体介导的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含答案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大脑对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2.比较大脑对躯体运动调节与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
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1)结构: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
(2)特点:有丰富的沟回(沟即为凹陷部分,回为隆起部分),这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
(3)控制途径: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2.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①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②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③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
(2)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3.大脑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分级调节示意图(2)分级调节的意义: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判断正误(1)大脑皮层由神经元胞体和轴突构成()(2)大脑皮层运动机能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3)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脑干是最高级中枢()答案(1)×(2)√(3)×任务一: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下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躯体各部分的运动调控在大脑皮层有没有对应的区域?如果有,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提示有。
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头部是正的。
(2)请据图分析,皮层代表区对躯体运动支配的特点是:左右交叉支配(头面部多为双侧支配)。
(3)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是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相关,还是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提示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
健康管理师二级理论辅导: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2017年健康管理师二级理论辅导: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神经肌接头、脊髓、脑干、小脑、基底神经节、大脑皮质)1、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箭毒类药物也称为肌肉松弛药。
·重症肌无力是由于自身免疫机制导致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所致。
·有机磷农药具有强大的一直胆碱酯酶的作用,是一种神经毒药。
2、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等骨骼收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称为牵张反射。
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例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肌紧张:缓慢而持续的牵拉肌肉反射性地引起肌肉持续的、微弱的收缩,称为肌紧张,也是一种牵张反射;收缩的目的是阻止肌肉被拉长。
意义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而不表现明显的动作。
②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肢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该侧肢体出现屈曲运动,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迟缓,称为屈肌反射。
具有保护性意义,使肢体曲缩而避开伤害性刺激。
3、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略占优势(易化区:具有价钱更紧张及运动作用的称为易化区)4、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①维持身体平衡:切除小脑后站立不稳,但肌肉协调运动仍良好。
②调节肌紧张:小脑前叶对即紧张地调节,既有抑制作用,也有易化作用。
③协调随意运动:小脑半球和随意运动的协调有密切的关系。
小脑半球损伤后,随意动作的力量、方向、速度和范围均不协调,同时肌张力减退、四肢乏力。
不能完成精巧动作,肌肉在完成动作时抖动而把握不住方向(称为意向性震颤)等。
这些症状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5、基地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调节机体的随意运动●基底神经节包括:尾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
·尾核、壳核、苍白球统称为纹状体。
具有控制肌肉运动的功能,并与下丘脑、下丘脑联合成为本能翻身的调节中枢,例如完成行走等本能反射活动。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简答题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简答题篇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是身体运动的基础,通过调节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来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
下面是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的简答题:1. 肌肉收缩的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肌肉传递来实现肌肉收缩的调节。
当刺激肌肉时,神经系统会传递信号到肌肉细胞,使肌肉细胞收缩,产生肌肉紧张度。
这种紧张度可以通过神经递质和肌肉收缩激素来控制。
2. 关节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也通过调节关节活动来实现躯体运动的调节。
关节活动可以通过神经肌肉传递来控制,包括通过调节骨骼关节的运动和肌肉收缩来实现。
3. 运动控制:神经系统通过运动控制系统来控制身体的运动。
这个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它们共同协调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以实现各种运动技能。
4. 运动协调:神经系统还可以帮助身体进行协调运动。
当身体某些部分运动时,神经系统会传递信号到其他部分,使它们同步运动,以实现更好的运动效果。
5. 运动反馈:神经系统还可以提供运动反馈,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运动表现。
通过监测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神经系统可以及时向人们提供运动状态的信息,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运动技能。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各种运动技能,提高身体运动效率。
除了对肌肉和关节的调节外,神经系统还可以控制身体的感知、认知和行为等方面,为我们提供全面的身体控制能力。
篇二: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是身体运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躯体运动控制系统由多个系统组成,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肌肉控制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控制系统之一。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可以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从而使肌肉收缩,加速躯体运动。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可以使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呼吸变慢,从而使肌肉松弛,减缓躯体运动。
内分泌系统也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控制系统之一。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加强和抑制肌紧张的区域, 分别称为易化区和抑制区。
• (一)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及其作用 • 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
区域称为易化区
• (二)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及其作用 • 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抑制肌紧张及肌运动的
区域,称为抑制区。
系来完成的。
1.锥体系及其功能 锥体系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 ,主要功能是执行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指令 . 2. 锥体外系及其功能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与躯体运动有关的各种
下行传导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协调 随意运动。
图: 运动传出通路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功能特征①交叉支配, 但在头面部多为双侧 性支配。②运动区定 位精确,上下倒置, 但头面部代表区的 内部安排是正立的。 ③运动代表区的大 小与肌肉运动的精 细复杂程度成正相关。
• (二)运动传出通路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
• 脊动物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的一侧肢 体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弛缓,肢体屈曲,称 为屈肌反射 .若加大刺激强度,则可在同侧肢 体发生屈曲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展,这一 反射称为对侧伸肌反射 .
• (四)牵张反射
•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 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 反射活动。
•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 • 在脊髓的前角中,存在大量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神经元,可分为α和γ两类。
• (二)脊休克 • 脊休克( spinal shock)是指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
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 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圣才出品】
第3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1.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与突触传递有何异同?答:(1)不同点①神经冲动的传导简称神经传导,是指在神经细胞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均可传播到整个细胞,使细胞未兴奋部位依次经历一次膜电位的倒转的这一过程。
传导方式有局部电流方式传导和跳跃式传导两种。
a.局部电流方式传导对于无髓鞘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兴奋区,表现为膜电位的倒转,而相邻的静息区则仍维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于是兴奋部位和邻接的静息区之间将由于电位差而出现局部电流。
b.跳跃式传导有髓鞘神经由于轴突外分段包裹有多层高度绝缘的髓鞘,造成膜电阻的不均匀,在郎飞结之间的结间区电阻极高,而结区电阻极低。
加之轴突膜仅仅在结区可接触细胞外液,所以局部电流必须从郎飞结穿出膜在髓鞘处形成回路,进行跳跃式传导。
②突触传递是指信息从前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的信息传递过程。
a.化学突触传递突触的微细结构:化学突触是由相互对应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结构构成,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较一般神经元膜厚约7.5nm,它们之间的缝隙被称为突触间隙,其间有黏多糖和糖蛋白。
信息在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合成和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递质的分解或重吸收等环节。
根据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不同,可将突触后电位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电突触传递。
b.电突触的传递电突触无突触前膜和后膜之分,一般为双向性传递,其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
电突触传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和视网膜上广泛存在,主要发生在同类神经元之间,具有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的功能。
(2)相同点二者都是以神经递质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物。
2.大脑、基底神经元和小脑在调控躯体运动过程中是如何协调进行的?答:(1)大脑皮质与运动有关的脑区主要包括有主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后叶皮质以及扣带运动区等。
①主运动区主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前方6区的外侧部。
神经系统生理 -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讲解
功 能: 调节肌紧张与肌群的协调运动, 保持正常的姿势。
动物解剖生理
动物解剖生理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对于姿势反射、调节肌 紧张、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均有重 要作用,它是躯体运动调节中枢, 不是一个直接指挥肌肉活动的运动 中枢。
主要生理功能是:
(1)维持躯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 (3)协调随意运动
动物解剖生理
小脑分叶
动物解剖生理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机体的随意运动是受大脑皮 层的控制。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 动的部位,称皮层运动区,通过 以下两条途径实现:
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统 动物解剖生理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特点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特点:
1、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头部肌肉 支配是双侧的。 2、 运动区有精细的的功能定位。(倒立)
神经系统生理
动物解剖生理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脑干对牵张反射与姿势反射的调节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 部位,是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 枢,可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反射过 动。最基本的脊髓反射(spinal reflex)包括两类:
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 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动物解剖生理
脑干对牵张反射与姿势反射的调节
脑干对牵张反射与姿势反射的调节:
脑干网状结构是指从延髓、脑桥、中脑直达间脑的广泛区域,由 一些散在的神经元群及其突触联系所构成的神经网络(抑制区和易化 区),正常情况下,脊髓的牵张反射受脑干的调节。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状态反射(attitudinal reflex) 姿势反射 (postural reflex) 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一、运动调控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级神经 最高水平:大脑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 节、皮层小脑---负责运动的总体策划 中间水平:运动皮层、脊髓小脑
---运动的协调、组织、实施 最低水平 :脑干、脊髓---运动的执行
策划
策划
产生和调节随意运动区的示意图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The anterior motoneurons ) ⑴ α运动神经元
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
膝反射
腱反射示意图
表现: 肌肉的收缩是全部肌纤维的一次性 同步收缩,表现出明显动作。
单突触反射
②肌紧张: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表现为被牵拉肌肉发生持续、缓慢紧张性 收缩,阻止被拉长。
肌紧张的生理意义: 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 反射活动,是随意运动的基础。
易化区: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 和后叶中间部
2.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1898年Sherrington发现
(1) 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 断脑干, 动物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 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呈角弓 反张状态。
(2) 去大脑僵直的本质: 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是抗重力肌
B.易化区 Facilitatory region: 较大 ,
包括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脑桥 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和被盖。
该区兴奋→肌紧张增强。 易化区活动略占优势
②脑干以外高位中枢也存在调节肌紧张的 抑制区和易化区。
具有始动作用,通过脑干网状结构的抑制 区和易化区调节肌紧张。
抑制区: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 小脑前叶蚓部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丘脑 腹外侧核
皮层 运动区
小脑中间部
运动
躯体感觉
第三节 随意运动
二、运动程序的执行和协调
运动皮层
丘脑
红核
小脑
肌肉
网状结构
椎体系
基底神经节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基底神经节 组成: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 作用: 控制肌紧张并使运动动作适度 与随意运动有关 与运动程序有关
第二节 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第二节 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小脑
外形
分部
功能
绒球小结叶
原小脑
按外形
按发生
维持平衡
旧小脑
新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
半球内侧部+其余小脑蚓
调节肌张力
运动协调
按纤维连系
前庭小脑
脊髓小脑
大脑小脑
损伤:站立不稳、步态不稳
维持平衡
对肌紧张抑制、易化双重作用
协调肌紧张
损伤:肌无力、随意运动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
协调随意动作
小脑对人体运动的调节
第二节 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三、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4、6区)功能特点 1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有交叉的性质 2 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 3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越复杂精细的肌肉其代表区也越大 4 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只引起少数肌肉收缩,不发生肌肉的协同性收缩 5皮质细胞有一定代偿能力
补充内容
牵拉肌肉→肌梭螺旋状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脊髓→α传出纤维→梭外肌收缩 意义:增加骨骼肌收缩力量 骨骼肌轮流交替收缩→轻度持续收缩→维持一定肌张力 肌张力产生原因 重力对肌肉的轻度牵拉 高位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少量冲动→梭内肌纤维→轻度收缩 γ运动神经元调节梭内肌长度 γ—环路: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肌梭→同一肌肉α神经元活动→肌肉收缩
【新教材】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同步课件)
知识海洋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受脊髓控制
如何控制?
受大脑调节
躯体运动 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知识海洋 脑干
大脑的结构
大脑
表面覆盖着大脑皮层: 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
丰富的沟回: 使得大脑在有限体积的颅腔内, 具有更大的表面积。
脊髓
知识海洋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资料1:一位老人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及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上下肢都不能运动。 后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脑部有血 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这类现象称为脑卒中,在我国非常普遍。
大脑皮层
脊髓
躯体运动
知识海洋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资料2:下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
应用探究
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 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 f 表示的结构是__感__受__器___,乙图是甲图中__d___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_细__胞__体__膜__或__树__突__膜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 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神__经__中__枢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 __a__c_d__e_(填字母)可产生兴奋。
应用探究
如图为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以下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中反射弧较为简单的是___膝__跳__反__射___(填“缩手反射” 或“膝跳反射”)。直接刺激图中⑥处也能引起缩手反应,该过程 __不__属__于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ppt
(二)神经元生物电的产生
1、外向电流和电紧张性电流 2、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 局部反应和局部兴奋 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的不同
(三)神经元信息的传导
即细胞的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冲动,可传播 到整个细胞,使细胞其他部位依次经历一次膜 电位的倒转。 神经冲动的传导,简称神经传导。 神经元传导的方式: 1、局部电流方式 2、跳跃式传导
配体 激动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拮抗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四、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 分类: ⑴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 胞。 2.功能 ①支持和应用作用; ②分离和绝缘作用; ③参与血脑屏障的形成; ④营造神经元活动的微环境; ⑤辅助神经元迁移 ⑥在脑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⑦胶质细胞的免疫功能。
图3-3神经肌肉接头
2.化学性突触传递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去极化兴奋
神经冲动前膜去极化Ca内流释放兴奋性递质与后膜上受
体结合后膜对Na、K通透性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EPSP(局
部反应)总和动作电位(轴突始段)
2.化学性突触传递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超极化抑制 神经冲动前膜去极化Ca内流释放抑制性递质 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膜对Cl通透性后膜超极 化,即IPSP 特点:前一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另一神 经元活动
表明: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AP无关、而与营养因子有关。
⑵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目前已从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 发现并分离到多种支持N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完整性的神经营养性因子 作用机制:
神经营养性因子→N末梢的特异受体(TrKA、 TrKB、TrKC受体)→N末梢摄入→轴浆运输(逆流方 式)→胞体→促进N元生长发育。
神经系统对机体运动的控制和调节
内分泌系统对机体的水分平衡、体温调节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等方面也 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06
神经系统对机体运动的控 制和调节的意义
在生理状态下的意义
维持平衡
神经系统通过协调肌肉活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和 稳定。
协调动作
神经系统能够协调身体的各个部分,使复杂的动 作得以顺利完成。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突触前膜释放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下一级 神经元的电化学信号变化,实现信息 的传递。
神经递质与受体
01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 化学物质。
02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儿茶酚胺、氨基酸类递质 等。这些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后,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突 触后膜上的受体,引发下一级神经元的电化学信号变化。
运动提供能量。
交感神经系统能够加速心率、增 加血压和呼吸频率,为机体提供 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满足
运动时的需求。
交感神经系统还能收缩外周血管, 增加肌肉的血液供应,促进肌肉
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交换。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1
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 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代谢水平,以维持机 体的稳态。
反射回路
感觉反馈
脊髓是低级反射中枢,能够快速响应 外界刺激,通过反射回路迅速调节躯 体运动。
脊髓还负责接收来自肌肉和皮肤的感 觉信号,将感觉反馈传递给大脑,有 助于机体对运动进行精确控制。
运动神经元
脊髓内存在大量运动神经元,负责将 神经冲动传递给肌肉,引发肌肉收缩, 实现躯体运动。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高级 中枢
上行传导束 较高级中枢 下行传导
受器
低级中枢
放应哭
课堂练习
3 .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
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在反射弧的( A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④ 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③感受器
C.①②
D.②⑤
高级 中枢
上行传导束 较高级中枢 下行传导
受器
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高级
中枢
排尿反射:
感受器(膀胱壁)
传入神经
上行传导束
大脑皮层
神经中枢(脊髓)
下行传导束
传出神经
上行传导束 较高级中枢 下行传导束
效应器
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感受器 效应器
低级中枢
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
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大脑
低级中枢
效应哭
低级中枢(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
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资料2: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
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
臂躯干
前臂
骨盆
手
大腿
小腿
面部表情
流涎
发声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1、大脑的特点
① 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 构成的薄层结构——大脑皮层。 ② 有丰富的沟回,使大脑在有限体积的 颅腔内具有更大的表面积。
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 最高级中枢
(运动区)
小脑和脑干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3、躯体运动的调节
11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 脊椎动物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的 一侧肢体的屈肌快速收缩而伸肌迟缓,肢 体屈曲,称为屈肌反射。
• 屈肌反射具有保护意义。
• 若加大刺激强度,则可在同侧肢体屈曲的 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展,这一反射称 为对侧伸肌反射,在维持躯体平衡中具有 重要意义。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对侧上下肢伸肌紧 张性减弱。 头后仰时: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增强,四肢伸直,背部挺直。 (举重运动员,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提高肩背力量) 头前倾时: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紧张性相对加 强,四肢弯曲。
(体操运动员后手翻、后空翻或平衡木动作,若头位不正,两臂伸肌 力量不一致,导致失去平衡,动作失误。)
(动态牵张反射、静态牵张反射)
动态牵张反射也称为腱反射,是由快速牵拉肌肉引起 的,它的作用是对抗肌肉的拉长,其特点是时程较短 和产生较大的肌力,并发生一次位相性收缩。
• 静态牵张反射也称 为肌紧张,实在缓 慢持续牵拉肌肉时 形成的,主要调节 肌肉的紧张度,不 表现出明显的动作, 但对维持姿势非常 重要。
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目前认为,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是以三个等级的方式 组构的。
• 最高水平以大脑皮质的联合区和基底神经节为代表, 负责运动的战略,即确定运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 最佳运动策略;
• 中间水平以大脑皮质运动区和小脑为代表,负责运 动的战术,即肌肉收缩的顺序、运动的空间和时间 安排,以及如何使运动协调而准确地达到预定目标;
因为高位中枢存在,这类反射被抑制而表现不明显。
(2)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
特点:先转头,再转身。 概念: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
感觉
第二节 脊髓反射性行为及其调控
一、参与脊髓反射的感受器及传入纤维
1. 肌梭(muscle spindle) 是一种高度特化的感受器 由一个结缔组织囊构成, 内含细的梭内肌纤维 (intrafusal fiber)。 是实现牵张反射的结构。
2. 腱器官(tendon organ) 位于肌纤维和肌腱的 连接部位,其感觉末 梢属Ib类传入纤维。 腱器官主要是检测 肌肉的张力变化。
二、行为(behavior) :
1、定义:
1)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2)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2、分类:
本能行为 :主要来自遗传,或生而有之或随发育
成熟
而出现行为。
学习行为:通过学习后产生的行为。
3、基础 :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今天只介绍躯体运动行为的神经调控
三、运动行为分类: 1、反射运动(reflex): 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又称定型运动 (stereotyped movement)。
二、参与脊髓反射的最后公路——脊髓运动
神经元( α和γ)
1. α运动神经元
是反射的最后公路
可以接受各种感觉信 息和高级中枢的各 种指令
通过支配梭外肌完成 各种
反射和随意运动。
1.1 运动单位(motor unit)和运 动神经元池(motoneuron pool)
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 支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纤维称 运动单位 支配一块肌的那一组
四:与运动调控有关的感觉信息有两大类: 1、由视觉、听觉和
皮肤感觉所提供的 关于运动目标的空间 位置,以及运动目标 与自己所在位置间关系 的信息.
2、另一类是由肌肉和 前庭器官所提供的 关于肌肉长度和张力, 以及身体的空间位置 等信息。
五、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环路
大脑皮质
基底神经节
丘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具有节律性和连续性, 可以随意发动和终止, 一经发动则不再需要 意识的参与,就能自 动地、以固定的模式 重复进行,如行走、奔跑、咀嚼和呼吸 节律性运动主要由脑干和脊髓的神经网络控制。
躯体运动行为的神经调控
山东大学医学院 神经生物研究所
邢滋英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脊髓反射行为及其调控 • 第三节 节律性行为——行走与奔跑 • 第四节 随意运动行为的神经调控
第一节 概述 一、躯体运动: 骨骼肌在躯体运动神经 的支配下产生的运动称 躯体运动。 躯体运动神经包括 上运动神经元和 下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称 神经元池 或运动核
1.2 运动神经元的大小原则
(size principle)
兴奋时,小运动神经元先兴奋;
受抑制时,大运动神经元首先被抑制。
两者的生理意义在于能够更完善、 更精确地控制肌肉收缩时的各种参数,免 去上位运动中枢对肌力控制细节的编码, 简化了计算的程序,保证了肌力能平滑地 增减,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模式。
3. 屈肌反射 (flexor reflex)
当肢体的皮肤或肌 肉受伤害性刺激时, 引起肢体快速地回缩, 称为屈肌反射,它是 多突触反射 (polysynaptic reflex),是一种保 护性的反应,能够保 护四肢免受进一步的 伤害和损伤。
第三节 节律性行为——行走与奔跑
1. 节律性运动(patterned movement)又称型 式化运动
1.4 突触整合还依赖于突触的位置
轴-体突触产生的 动作电位比 轴-树突突触要强
2.γ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主要调节肌张力 α-γ共同激活alpha-gamma coactivation: 当α运动神经元兴奋时 γ运动神经元同时兴奋。 这种在运动时两者同时 兴奋的模式称为 α-γ共同激活
1.3 运动神经元上突触的整合依赖于突触后电位
(postsynaptic potential)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突触整合:synaptic integration
三、脊髓中间神经元在脊髓反射环路中的整 合作用
1. Renshaw细胞 返回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存在于大多数肢体肌运动神经元
2. Ia交互抑制中间神经元
主要接受来自同名肌和 协同肌的Ia类传入纤维的 单突触兴奋,其轴突与支 配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形 成抑制性突触,是牵张反 射环路中的交互抑制的神 经基础。其主要功能是防 止拮抗肌同时收缩,从而 协调反射活动。
四、脊髓反射行为
1.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或肌伸长反 射(myotatic reflex)
1.1 动态牵张反射 (dynamic stretch reflex)
由快速牵拉肌肉引起, 作用是对抗肌肉的拉长。
1.2 静态牵张反射 ( static stretch reflex)
由缓慢牵拉 肌肉而引起,主要调 节肌肉的紧张度,维 持姿势。
2. 反肌伸长反射(inverse myotatic reflex)
由腱器官被激活产生的反射性效应即反肌 伸长反射(inverse myotatic reflex) , 与牵张反射互补。
如果肌肉和肌腱的张力增加到极度时, 肌张力会突然降低,强直的肢体变得松软, 阻力突然消失,关节的运动会迅速地结束, 常称为折刀反射(clasp-knife reflex) 或称自生性抑制(autogenetic inhibition)。
3. I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主要接受高尔基腱器 官的Ib传入纤维冲动, 发出的轴突以双突触 或三突触结构抑制同 名肌、协同肌的运动 神经元。组成调节肌 张力的负反馈机制, 以调节肌肉的张力。
4. 脊髓固有神经元
(propriospinal neuron) 脊髓后角的胶状质, 其轴突构成脊髓固有束, 接受来自外周的感觉传入, 参与多种脊髓反射, 在协调不同肌肉群的 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2、随意运动(voluntary movement): 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 指向一定目标的运动, 可以是 对感觉刺激的 反应或因主观意愿而发生。
• 3、节律运动(rhythmic motor pattern): 可随意开始或终止 一旦运动发起不再 需要意识的参与而 自主的进行 如行走、呼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