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地球宇宙环境(湘教版精品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地球宇宙环境(湘教版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eaae92f7ec4afe05a1df09.png)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八大行星顺序:水晶球,火烧木成土,天海边
恒星(太阳)
2021/4/14 星期三
八大行星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17
哈雷彗星
小行星带
卫星(月球)
行星(地球)
本课内容回顾
一、可见宇宙、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1.宇宙的物质性、运动性
27
2021/4/14 星期三
4.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B )
A.总星系 B.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8
2021/4/14 星期三
5.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启明星”相邻的两大行星是( D )
A.地球、火星 B.水星、金星 C.天王星、土星 D.水星、地球
29
2021/4/14 星期三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30
(一) 地球的普通性
2021/4/14 星期三
地球与活其动他:行根星据一上图样,,你围能绕说太明阳地球这是一太恒阳星系运中转一颗, 公转方普向通、的行轨星道吗形?状、平面与其他行星相近
31
(二) 地球的特殊性
2021/4/14 星期三
活动: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是无限的 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有规律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C.宇宙就是指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总星系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 大
26
2021/4/14 星期三
3.下列各种天体中,太阳系没有的是……………………( A)
A.恒星 B.流星体 C.彗星 D.星云
稀薄
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可以吸引 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四周,形成大气层36 。
高中地理教案-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一课时
![高中地理教案-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32b97dc647d27284a735192.png)
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天体的观念,理解宇宙的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能力目标能运用图表形象掌握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分析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德育目标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发展观;2.通过讲述中国古代取得的天文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太阳系结构图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方法1.通过讲授法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大环境能有基本的认识、激发其兴趣。
2.引导学生去收集材料,培养其初步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ⅰ.导入新课: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必须对我们的家园──地球,有较深刻全面的了解。
而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自然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
因此要全面了解地球,较圆满地理解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为此,教材就把“宇宙环境”作为全书的开篇第一单元,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序言部分。
ⅱ.讲述新课:<板书> §1.1人类认识的宇宙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学生看书阅读后回答:什么是宇宙?老师补充讲解、板书)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因此,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如果要给宇宙在地理学意义上下个定义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定义:宇宙:是广袤的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55c82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e.png)
本节课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在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改进。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1.1地球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的第一课时内容。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其宽广无垠、神秘莫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蓝色星球,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宇宙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出几个讨论主题,如“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等,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深入的探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从前,有一个叫做皮的男孩,他喜欢仰望星空,对宇宙充满好奇。一天,皮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宇航员,宇航员告诉他,宇宙中有一个被称为地球的蓝色星球,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环境。皮被深深吸引,决定踏上探索地球的旅程。”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好奇心。
(二)问题导向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150150af01dc281e53af0e0.png)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分清不同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比较、归纳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资料,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知识导引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即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_8×1012千米。
地理学上强调的宇宙是“有限的宇宙”。
它在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是有边际的,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哲学上认为的宇宙是没有起点、终点和边界范围的。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类别(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①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中心天体)、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②填图:填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3)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1.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同类天体之间因质量接近,特点相似,不可能存在相互绕转的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2.在太阳系中的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
3.(1)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2)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1)表现: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高一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节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一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节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4ab452a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e.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提出一系列与地球的宇宙环节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地球在宇宙中为什么特殊?”“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是怎样的?”“人类如何应对地球面临的挑战?”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问题导向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结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讲解: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对位置,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如地球距离太阳的适中距离、地球的磁场等。
2.太阳系的组成:我会介绍太阳系的八颗行星、矮行星、彗星等组成,并讲解各行星的特点和分类。
3.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我会讲解地球从原始星云到形成的过程,以及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板块构造、生命的起源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然后,我会提问:“你们知道地球在宇宙中是如何存在的吗?地球与其他行星有什么不同?”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地球的宇宙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探究地球的宇宙环节过程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和技巧。具体包括:
1.通过观察宇宙图片,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2.通过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新)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
![湘教版(新)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31aac90912a21615792949.png)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因此,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认识的宇宙、天体系统、太阳系中的地球,按照由大到小的尺度顺序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课重点是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难点是从地球宇宙环境的独特性认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材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表格等资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很大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通过知识窗介绍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月相的观察等内容。
既兼顾了知识的完整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宇宙环境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月相观察,通过互联网或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整理近年来的天文趣事,及人类对宇宙的一些新探索。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中获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e6bc249758fafab068dc029e.png)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中获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初中升入高中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少,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地理是比较难学的学科,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也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毕竟你们的中考不考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活动2【讲授】1、宇宙2、天体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学生回答。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人类认识的宇宙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人类认识的宇宙](https://img.taocdn.com/s3/m/d3797d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b.png)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标题:人类认识的宇宙学科:地理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的历史发展;2. 掌握人类认识宇宙的主要方法和技术;3. 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包括星系、行星和恒星等;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史发展;2. 认识宇宙的方法和技术;3. 宇宙的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及教师活动: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人类对宇宙有什么认识?2. 设计问题:你知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如何发展的吗?Step 2:讲授(15分钟)1. 介绍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史发展,包括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对宇宙的想象;2. 介绍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对宇宙的研究,包括望远镜、卫星和航天飞行器等。
Step 3:实践(20分钟)1. 分组活动: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宇宙结构进行调研和介绍;2. 学生自主探究: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收集有关宇宙结构的资料,并制作简单的展板或PPT;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宇宙结构的介绍。
Step 4:总结(10分钟)1. 总结宇宙的基本结构,包括星系、行星和恒星等;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宇宙的意义是什么?教学资源:1. 天文学书籍和杂志;2. 互联网资源,如NASA网站等;3. 展板或PPT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调研的成果展示;2. 班级讨论和问题解答。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术机构的研究员来学校做关于宇宙的专题讲座;2. 组织学生科考活动,如参观天文台或星座观测活动;3. 学生可以自主继续研究宇宙相关的话题,并以研究报告或科技展览等形式展示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问题、讲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有机会通过收集资料和制作展板或PPT的方式,加深对宇宙结构的认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96e9a3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6.png)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下图中的“蓝月亮”是科学家用计 算机模拟出的宇宙中一个可以孕育生 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 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下列 各题。
(1)“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2)与图中包含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如何判断天体或天体系统的类型? 问题探究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晴夜仰望,但见天穹深邃,繁 星闪烁,银河高悬,流星飞逝。茫茫宇宙,渺无边际。亿万星辰,交相 辉映。
银河系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结合材料探究: (1)牛郎星、织女星属于哪类天体? (2)与银河系相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是什么?银河系又可以分为哪些 层次? (3)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什么? (4)可观测宇宙就是宇宙吗?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太阳系与地月系
课前篇必备知识
(1)太阳系 ①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和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 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 ②八大行星的位置: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 G天王星,H海王星。 (2)地月系:由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
探究一
思维导引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b62d2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4.png)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它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起始,本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印象,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同时,它是本章节的开始,整章形成一个从大到小的,由浅入深的知识框架,为接下来内容的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和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授对象为重点高中高于的学生。
从认知水平来看,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初中科学课时已经涉及到本节的内容,如流星、彗星、太阳系等等,但是知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从能力水平来看,高一的学生形象感知比较突出,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
从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尤其是对宇宙环境的知识,始终抱有探究的态度。
因此,本节课可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课前准备PPT 媒体课件、火星纸质资料等。
七.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导入环节首先播放一段宇宙诞生的视频,从而引出宇宙环境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宇宙的诞生,清晰直观,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宇宙起源的顺序和相关的事件。
同时,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一个神秘而颇有争议的话题,学生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以下的内容学习。
【过渡】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开始了探索宇宙的行动,那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和探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究竟有多少?第二环节新课讲解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小组讨论】组织4人小组讨论,他们通过课堂和日常生活的了解,知道哪些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事件。
【教师总结】教师展示一些早期人类探索宇宙的事件。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cafe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8.png)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发展和演化过程,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宇宙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宇宙的起源和发展2.宇宙的组成和结构3.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4.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
2.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美丽和神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宇宙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2.讲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1)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解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展示宇宙演化过程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发展历程。
3.讲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1)介绍宇宙中的基本物质:物质、能量、暗物质、暗能量。
(2)讲解宇宙的结构: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宇宙网。
4.讲解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1)介绍宇宙中的天体: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讲解天体的运动:自转、公转、引力作用等。
5.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介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从古代的天圆地方到现代的宇宙观。
(2)讲解科学家们对宇宙的研究成果:如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6.课堂互动(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有哪些局限性?(2)讨论:如何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2)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宇宙的认识有哪些新的收获?五、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整理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宇宙中的天体及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2.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宇宙现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高一地理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类认识的宇宙
![高一地理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类认识的宇宙](https://img.taocdn.com/s3/m/6dd9ea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7.png)
高一地理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类认识的宇宙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意义;2.了解不同文化对宇宙的认识;3.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人类的认识宇宙的历史发展过程;2.了解不同文化对宇宙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图片和实物展示的教学方法;3.小组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图片和实物;3.教材。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导入引导学生思考:1.人类如何认识宇宙?2.宇宙对人类有什么意义?Step 2:讲解(20分钟)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史发展过程;2.不同文化对宇宙的认识。
Step 3:讨论(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不同文化对宇宙的认识;2.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发言。
Step 4:总结(5分钟)总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史和不同文化对宇宙的认识。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1.预习下一课内容;2.撰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人类认识的宇宙1.历史发展过程2.不同文化对宇宙的认识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人类的认识宇宙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文化对宇宙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对于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的内容没有详细展开。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相关的实验和活动,加深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fb26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d.png)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2.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3.熟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二、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
三、教学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四、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主要有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空间三个方面。
1.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球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球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和无数的小天体。
2.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是巨大的星云状系统,由大量星系或星团组成,其中太阳系是其中的一个,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4000光年。
3.宇宙空间:宇宙空间是包括太阳系、星系和星系间的空间,是一个浩瀚的宇宙空间,无限辽阔。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1.自转: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匀速旋转,完成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这个过程也就是地球的自转。
自转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它决定了地球的日夜变化、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2.公转:地球围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动,完成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个过程也就是地球的公转。
公转对地球的影响也非常大,它决定了地球的年份数、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运动规律的星球系,由太阳、八大行星、数以亿计的小行星、彗星、陨石等天体组成。
太阳系的特征:1.太阳系是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它的规模和数量都是巨大的,包含了数百亿个天体。
2.太阳系的星体分布在三个区域,分别是内行星区、外行星区和鸟瞰圆盘区,各区域的特征各异。
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它围绕太阳运动,同时也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地球的特征:1.地球是太阳系内最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拥有大气、水资源和适宜的温度环境。
2.地球的形态是椭球形,由地球几何中心、地心和地表构成。
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案(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bc1b1cbb8f67c1cfad6b84b.png)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知识结构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2篇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3b4e6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2.png)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精选2篇(一)课程名称: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适用年级:高中高一教案目标:1. 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发展过程;2. 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3. 掌握宇宙的观测技术和研究方法;4. 了解宇宙中的星系、星云、恒星等基本天体;5. 培养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利用一段有关宇宙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认识和想法?2. 导入新知(10分钟)通过讲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发展过程,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
包括宇宙观念的演变、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等。
3. 讲解重点(15分钟)详细介绍宇宙观测技术和研究方法,如望远镜的种类和原理、人造卫星的应用等。
4. 深入学习(20分钟)介绍宇宙中的基本天体,如星系、星云、恒星等。
对其中重要的天体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5. 练习巩固(15分钟)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巩固对宇宙基本概念和组成的理解。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7. 课后作业(根据教学进度决定完成时间,推荐在下一节课前完成)要求学生找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书籍或观看科普视频,进一步了解人类认识的宇宙的最新进展。
教学辅助材料:1. 宇宙的图片或视频素材;2. 望远镜、人造卫星的图片或模型;3. 相关的科普文章、书籍或视频。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练习巩固:根据学生的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阅读科普资料的任务,评估他们进一步了解和兴趣的培养情况。
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或科普讲师进行现场讲解,增加学生对宇宙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2. 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教学目标:1. 了解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地球上的主要大气环流带和其特点;3. 理解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之间的关系;4. 能够分析不同大气环流带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53c21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9.png)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一、学问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构造,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缘由。
二、力量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学问、提取重点和找出学问间内在联系的自学力量。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索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猎取学问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留意识别和抵抗伪科学。
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究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究宇宙神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的教学建议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
尤其是知道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
我们针对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进展了分类。
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
建议教师采纳本期供应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展教学。
该动画能很清楚地呈现天体系统的层次。
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关于地球的一般性的教学建议在“宇宙中的地球”这局部,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拟数据”表格,让学生比拟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
则不难发觉,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特别相像。
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几。
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特别一般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
假如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
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一般性,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各种物质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但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关于地球的特别性的教学建议在讲授“宇宙中的地球”时,教师在说明白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一般行星后,还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即地球是一个特别特别的行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湘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的教学建议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
尤其是知道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
我们针对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进行了分类。
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
建议教师采用本期提供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行教学。
该动画能很清晰地展现天体系统的层次。
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关于地球的普通性的教学建议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为了。
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格,让学生比较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
则不难发现,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非常相像。
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几。
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非常普通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如果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
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普通性,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各种物质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但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②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古训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由此理解宇宙的含义,即体现时间性——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空间性——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
(总结板书)
一、宇宙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图1.2思考)天体系统分为几个级别?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
三、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表格和图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有哪些相似性?①质量、体积;②平均密度;③公转、自传周期;
④运动特征(即九大行星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这部分知识需要教师给与补充。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地球无论是结构特点还是运动特点都与其他行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板书) 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并讨论)火星与地球相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以至于人们始终怀疑在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但至今也没有发现生命的痕迹,为什么火星没有生命物质而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生命存在需要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对比讨论,使学生明确,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有三个:①有适宜的温度;②有液态水;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这三个条件是火星所不具备的,之所以产生这三个条件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而这两个根本原因对于火星来说,与地球有较大差异,因此目前火星未发现有生命存在。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课重点应该是“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特别在这部分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即通过对比九大行星结构特点及运动特征,使学生明确地球与其它行星有很多相似特性,由此说明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在了解地球的特殊性时,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即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料库查找有关火星相关的资料,并与地球进行对比,由此说明为什么火星至今没有发现生命物质的痕迹,地球由哪些与其不同的条件,使其能够有生命存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处理资料的技能,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宇宙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三、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活动目的】
1.认识到到地球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行星,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颗行星是不可替代的。
2.尽管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当迅速,但远远没有达到认识宇宙全部的地步,我们有无数的天文之谜需要在未来逐渐揭开。
3.激发学生对于宇宙之谜进行探索和思考的兴趣。
我们并不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认识宇宙的全
部,但毫无疑问,人类将永远执著地去探索,去追寻宇宙的真谛。
因为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一个美丽而精彩的星球的一部分,这个星球(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正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茫茫的宇宙之中。
【活动步骤】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当地的条件组织学生做以下探究活动:
1.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注意带上照相机和笔记本),让学生搜集尽可能详细的天文资料。
2.组织观看有关的天文科普录像(如星际探寻、登陆火星、苍穹寻奇、不明飞行物等)。
3.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人类宇宙认知的变化。
如地心说、日心说等。
了解一些天文假说。
4.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天文学上取得的成就。
如张衡、郭守敬等。
5.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参观天文馆、看录像、查阅杂志书籍、浏览互联网等。
写一篇“我生活的宇宙”的论文。
6.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办一期地理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