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2024年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范文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康得新,一家曾在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的上市公司,近期因严重的财务舞弊事件而备受关注。
该事件不仅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也对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借鉴和警示。
二、康得新公司背景及财务舞弊概述康得新是一家专注于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曾在国内复合材料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然而,近年来公司财务状况出现问题,通过虚构财务报表、操纵利润等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形象和信誉。
三、财务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财务报表: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成本及费用等手段,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使公司的利润状况看起来更为乐观。
2. 操纵利润:公司通过调整利润表中的项目,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等手段,操纵利润,以达到特定的财务目标。
3. 关联方交易:公司与关联方进行大量交易,通过转移资产、费用等手段,实现利润的转移和调整。
四、财务舞弊的影响1. 投资者损失:投资者因受虚假财务报表的误导,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损失。
2. 债权人受损:债权人因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实,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偿债能力,导致债权难以收回。
3. 破坏市场秩序:财务舞弊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其他诚信企业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4. 监管机构压力:监管机构需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要求,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康得新财务舞弊的成因分析1.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失效,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 内部监管不力: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措施。
3. 外部监管漏洞:监管机构对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信息披露要求不严格,为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提供了空间。
六、应对措施与建议1. 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频频发生,对企业的经济、信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其中,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绿大地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一、案件背景绿大地是一家知名的农产品企业,拥有大规模的农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
多年来,绿大地致力于生产健康、有机的农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然而,在2015年,该公司爆发了一起财务舞弊事件。
二、案件详述该案的核心是一起涉及虚构公司销售额的财务舞弊。
据调查,绿大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大幅度夸大了公司的销售额。
该虚构销售额的数据被用于欺骗外部投资者、银行和监管部门,使其误以为公司业绩超出预期。
这起案件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销售额:绿大地在核算报表中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将并不存在的销售额计入公司收入,以增加公司业绩。
2. 虚构交易流程:通过虚构交易节点,绿大地制造了一套看似合理的交易流程,以掩盖实际的财务舞弊行为。
3. 引入“关联方”:绿大地在财务报表中虚构了一些公司的销售代理商,而这些代理商实际上与绿大地有关联关系。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虚构代理商的销售额增加公司的业绩。
三、案件原因分析对于绿大地财务舞弊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1. 利益驱使:贪婪是导致财务舞弊的核心因素之一。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绿大地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更高的利润和业绩目标,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2. 内部控制不健全:绿大地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监督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未能发现财务舞弊的迹象,导致财务舞弊持续时间较长。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此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财务舞弊行为,导致该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继续蔓延。
四、案件影响分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影响:财务舞弊导致绿大地的财务数据失真,使外部投资者和银行被误导,可能导致投资损失和信用风险。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对投资者、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本文将分析国内外两个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并探讨舞弊的成因、手段以及如何防范。
二、国内财务报告舞弊案例:万福生科万福生科是一家以农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引起了广泛。
经调查,该公司通过虚增收入、隐瞒负债和夸大盈利能力等手段,达到了骗取上市资格和增发的目的。
这一舞弊行为导致了企业信誉的严重受损,投资者利益也受到了侵害。
三、国外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安然公司安然公司是一家曾经的大型能源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破产。
该公司利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隐藏的关联方交易来虚增利润,同时隐瞒了大量的债务。
这一行为欺骗了投资者,也使公司的声誉扫地。
四、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1)为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而追求高利润;2)管理层道德风险和诚信问题;3)内部控制失效;4)外部审计师的失职。
五、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主要包括:1)虚增收入和利润;2)隐瞒负债和成本;3)利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关联方交易进行造假;4)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进行操纵。
六、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为了预防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2)提高管理层和员工的道德意识;3)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监管力度;4)提高投资者的识别能力和风险意识。
七、结论财务报告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对投资者、企业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舞弊的成因和手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只有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道德意识、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措施的综合施策下,才能有效地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典型案例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日益凸显。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介绍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经营电子产品创造和销售业务。
然而,最近该公司被曝出存在财务舞弊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财务舞弊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案件概述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始于2022年,当时有员工举报称公司存在虚假销售、账目造假等行为。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与销售团队合谋,通过夸大销售业绩、虚构收入等手段,虚增公司财务数据,达到欺骗投资者、获得更多融资的目的。
三、案件原因分析1. 财务目标过于追求短期利润:雅百特公司管理层过分追求短期业绩,为了满足投资者的期望和获得更多融资,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虚增公司利润。
2. 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导致管理层和销售团队能够轻易地控制财务数据。
3. 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过于侧重销售业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绩效评估,使得管理层和销售团队为了达到高额销售目标而不择手段。
四、案件影响分析1. 投资者信任受损: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公开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受到严重打击,股价大幅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2. 市场竞争力下降:财务舞弊案件的暴光使得雅百特公司的声誉受损,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信任降低,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夺取。
3. 内部管理混乱: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员工士气低落,团队合作受到影响,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下降。
五、应对措施1. 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立有效的审计机制,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销售团队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考核,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
3. 提升员工意识: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员工对财务舞弊的认识和警惕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经营电子产品制造和销售业务。
然而,最近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1. 财务舞弊的发现在一次内部审计中,雅百特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现了一些异常账目和不符合会计准则的操作。
进一步调查发现,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增收入、减少成本和隐藏负债等问题。
2. 财务舞弊手段雅百特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增收入:通过虚构销售订单、收取未实际发生的款项等方式,虚增公司的销售收入。
(2) 减少成本:将一部分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转移至其他账户,以降低公司的成本支出。
(3) 隐藏负债:通过延迟支付供应商款项、虚构应收账款等手段,隐藏公司的实际负债情况。
3. 财务舞弊的原因财务舞弊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雅百特公司的案例中,主要原因包括:(1) 内部控制不严格: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未能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2) 绩效压力: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业绩目标,对财务数据进行操纵,以获得更好的绩效评价和奖励。
(3) 缺乏监督和审计:公司在财务审计和监督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舞弊问题。
4. 财务舞弊的影响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对公司和相关利益相关方产生了严重影响:(1) 公司形象受损:财务舞弊的曝光使雅百特公司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客户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
(2) 经济损失:财务舞弊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决策和资金运作,进而导致经济损失。
(3) 法律风险:财务舞弊行为涉及虚假陈述和违反会计准则等法律问题,公司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等风险。
三、应对措施为了解决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审计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故意对财务报告进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法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也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以下是对某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
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在连续几年的财务报告中,通过虚构销售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负债等手段,夸大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这种行为在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的股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最终导致了公司股价的暴跌和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销售收入:公司A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虚构了大量的销售收入。
这些交易在账面上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商品或服务交换。
2. 虚增资产:公司A通过高估存货价值、固定资产折旧不充分等手段,虚增了公司的资产总额,从而提高了公司的净资产和盈利能力。
3. 隐瞒负债:公司A通过将负债转移到表外,或者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掩盖真实的负债情况,使得公司的负债水平看起来比实际情况要低。
舞弊动机分析:1. 提高股价:公司A的管理层可能希望通过财务舞弊来提高公司的股价,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
2. 满足业绩指标:公司A可能面临来自股东或市场的压力,需要达到一定的业绩指标,因此采取了财务舞弊的手段。
3. 个人利益:公司A的某些高管可能为了个人利益,如股票期权等,而参与或默许了财务舞弊行为。
舞弊后果分析:1. 股价暴跌:随着财务舞弊的曝光,公司A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信誉损失:公司A的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度下降,公司的业务受到了影响。
3. 法律责任:公司A及其管理层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处罚,包括罚款、赔偿损失以及刑事责任。
防范措施建议: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提高透明度:企业应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及时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判断的重大信息。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财务舞弊案例是指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员工或管理人员采用欺诈行为来虚报财务数据、隐藏损失或偷盗资金等行为。
这些案例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对于企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秩序都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对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
第一、财务舞弊案例分析2. Enron案例:2001年,美国能源公司Enron公司因为虚报利润和隐瞒债务而破产。
Enron公司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实体(SPV)等手段来掩盖自己的债务,虚增公司利润。
然而,这种虚假行为最终被揭发,导致Enron公司破产,成千上万的员工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
第二、财务舞弊案例的启示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核算、审计以及内部监督等方面。
只有确保内部控制的严密性和有效性,才能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2.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财务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和职业素养,时刻遵守财务管理规定和职业道德准则。
培养和保持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对于预防和遏制财务舞弊行为至关重要。
3.加强审计监管:健全审计监管制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涉嫌财务舞弊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计和调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舞弊行为。
4.激励机制的合理设置:企业应该合理设置激励机制,激励员工按照诚实、公正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工作。
通过奖励员工的诚实守信和敬业精神,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5.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加强对外信息披露,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及时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信心。
第三、结语财务舞弊案例给企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唯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职业道德、加强审计监管、合理设置激励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等,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财务舞弊行为。
这些案例给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提醒企业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导言: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或隐瞒财务数据、信息,以达到欺诈、非法获利或其他不当目的的行为。
在商业世界中,会计舞弊案例屡见不鲜。
本文将分析历史上的几个著名会计舞弊案例,并从中总结出常见的舞弊手段与预防措施。
案例一:安然公司会计舞弊案安然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与本世纪初最具声誉的能源公司之一。
然而,由于虚假会计操作的揭露,该公司于2001年破产。
安然公司的会计舞弊主要集中在其特殊目的实体(SPEs)及股票价格操纵等方面。
该公司通过虚构利润以隐藏巨额负债,并在内部员工之间实行高度激励机制,导致信息层级混乱,监管不力。
案例二:范罗斯基会计舞弊案范罗斯基是一家以市政工程和农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然而,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报告中进行了多项违法会计手段,以逃避税务和获取非法补贴。
范罗斯基公司员工通过恶意计算投标价格,故意误报资产负债表,虚构他方资助等方式进行会计舞弊。
该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对经济、税收等方面的严重影响。
案例三:世纪环球会计舞弊案世纪环球是一家电信公司,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迅速崛起。
然而,该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存在大规模的伪造行为。
世纪环球的会计舞弊主要是通过虚构销售收入、修改报表数据,违反会计原则等手段进行的。
该案例揭示了公司高层管理者往往是会计舞弊的主要发起者和受益者。
案例四:南海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装修公司。
该公司在其2016年的财务报告中虚构销售收入,减少负债,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和股价。
此外,该公司还通过虚假合同和交易来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该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在中国企业中的普遍存在和对投资者利益的严重侵害。
结论:以上仅是历史上几个著名的会计舞弊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的危害性及其可能导致的经济、法律问题。
为了避免会计舞弊的发生,企业和监管机构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索菱股份(以下简称“索菱”)是一家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汽车配件制造商。
然而,近年来,索菱卷入了一系列财务舞弊的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以索菱股份为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一、案例背景索菱股份成立于2005年,业务涵盖了汽车轴承、离合器、传动系统等汽车配件制造。
在上市前,公司外部声誉良好,投资者对其前景充满期待。
然而,在2016年,索菱被曝出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舞弊行为。
二、财务舞弊行为据调查,索菱的财务舞弊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增收入:索菱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等手段,虚增了一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
这导致公司财务数据的失真,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产生了误判。
2. 资产负债表造假:索菱在财务报表中虚构和隐瞒了大量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从而掩盖了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他们通过虚报资产、虚减负债等手段,使得公司资产看起来更加庞大,而负债看起来更小,给投资者提供了误导。
3. 利润管理:索菱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虚增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字。
这些做法使得公司的净利润看起来更高,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但实际上并未反映真实的经营状况。
以上行为都违反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准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那么,为什么索菱会出现财务舞弊行为呢?三、原因分析1.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行为通常是由公司高管为了获取私利而进行的。
索菱的高管可能因为个人利益驱动,通过虚增财务数据来提高公司的市值,获取更高的报酬。
2. 监管不力: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往往与监管不力密切相关。
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相关监管机构并未及时发现问题,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财务舞弊得以持续进行。
3. 内部控制薄弱: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公司内部的风险管控机制明显不足。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和风险防控机制使得财务舞弊行为得以长期发生。
四、教训和反思1. 强化监管责任:监管机构需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核实,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达尔曼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创造和销售业务。
然而,最近公司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中。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案件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案件描述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虚假收入和资产减值。
2.1 虚假收入达尔曼公司的财务部门在报告期内故意夸大了公司的销售收入。
他们采取了多种手段,如虚构销售定单、将未实际销售的产品计入收入等,以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
这种虚假收入的行为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失真,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2.2 资产减值另一方面,达尔曼公司的财务部门也存在资产减值的问题。
他们在报告期内故意低估了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减少公司的损失。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也掩盖了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
3.案件原因分析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往往有多重原因。
在达尔曼公司的案例中,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3.1 内部控制不完善达尔曼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财务部门能够利用这些漏洞,进行虚假报告和操作。
3.2 目标压力公司高层对业绩的追求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财务部门面临巨大的目标压力。
为了满足公司的财务目标,他们采取了不正当手段。
3.3 个人动机财务部门的员工可能因为个人利益或者其他动机而参预财务舞弊。
例如,他们可能通过虚增公司的业绩来获取奖金或者提升自己的职位。
4.案件影响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件对公司和相关利益相关方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4.1 公司形象受损财务舞弊案件暴光后,达尔曼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伤害。
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可能导致销售下降和股价下跌。
4.2 法律责任财务舞弊是一种违法行为,涉及虚假陈述、欺诈等罪名。
达尔曼公司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法律诉讼,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更大的伤害。
4.3 内部管理问题财务舞弊案件暴露了达尔曼公司的内部管理问题。
公司需要重新审视其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和审计机制,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舞弊手段
01
伪造购销合同 和发票
02
虚构利润和收 入
隐瞒重大事项 和风险
03
04
内部控制失效
舞弊后果
股价暴跌
舞弊被揭露后,股价从30多元一路 暴跌至几元,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投资者索赔
投资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银广夏 赔偿损失。
监管处罚
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对银广夏进行 了处罚,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行政处 罚和刑事追究。
公司破产重组
银广夏因财务危机而破产重组,部分 资产被拍卖或剥离,公司元气大伤。
06
案例总结与启示
案例总结
案例一
某上市公司通过虚增收入和利润、隐瞒关联方交易等手段进行财 务舞弊,导致股价暴涨,最终被监管机构查处。
案例二
某会计师事务所为多家企业提供审计服务时,未勤勉尽责,导致部 分企业财务舞弊行为未被及时发现,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03
案例一:安然公司财务舞弊案
公司背景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总 部位于美国的能源贸易和生产公司, 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 。
公司在2000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 球500强第16位,市值高达600亿美元 。
舞弊手段
安然公司通过设立复杂的财务 结构,掩盖债务和亏损,制造 虚假的盈利。
案之一。
04
05
公司CEO被判刑24年,审计 机构合伙人被判刑7年。
04
案例二: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
公司背景
世通公司成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是一家主要从事电信业务的企 业。在2000年之前,世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之一,拥有超过14万名员 工。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达尔曼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创造和销售业务。
然而,近期该公司被曝出存在财务舞弊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质疑。
本文将对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其暗地里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描述达尔曼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向来保持着稳定的财务表现,其利润增长迅速,市场地位也不断提升。
然而,最近一次财务审计中发现,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
1. 虚增销售收入:达尔曼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收入来夸大其业绩。
销售人员与客户勾结,虚构交易并将其列入销售收入,从而提高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
2. 虚假成本支出:为了掩盖虚增的销售收入,达尔曼公司还虚构了大量的成本支出,包括采购费用、运输费用和人工成本等。
这些虚假成本支出被用来抵消虚增的销售收入,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正常。
3. 资产负债表造假:为了进一步掩盖财务舞弊行为,达尔曼公司还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了造假。
他们虚构了大量的资产和负债,以掩盖实际的财务状况,使得公司看起来更加健康和稳定。
三、案例原因分析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主要原因如下:1. 利益驱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业绩和回报,不惜采取舞弊手段来夸大公司的财务表现。
他们希翼通过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来提高公司的股价和市值,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2. 内部控制不严:达尔曼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发生。
缺乏有效的审计和监督机制,使得财务部门能够轻易地控制财务数据,而未被发现。
3. 缺乏道德约束: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缺乏道德约束和职业操守,对于财务舞弊行为视若无睹,甚至主动参预其中。
他们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声誉。
四、案例影响分析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对公司和相关利益方的影响是深远的:1. 公司信誉受损:财务舞弊行为使得达尔曼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伤害。
投资者和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可能导致投资者撤资和客户流失,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手段、危害及防范措施,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误导投资者。
具体舞弊手段如下:1. 虚构交易: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报表,虚增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当期利润。
3. 隐瞒费用:A公司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减少当期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A公司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公司报表,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三、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企业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报表,从而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在本案例中,A公司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合同,虚增了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财务舞弊的另一种常见手段,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延长收入确认周期,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3. 隐藏费用:隐藏费用是财务舞弊的又一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降低费用标准,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财务舞弊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报表,从而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达尔曼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规模,公司的财务运作备受关注。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系列涉及财务舞弊的问题,这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二、案例概述1. 舞弊手段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主要涉及虚增销售收入、隐瞒负债和资产减值等方面。
公司高层人员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合同,将本应计入下一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以提高公司的业绩表现。
同时,他们还隐瞒了一些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2. 舞弊动机达尔曼公司的高层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公司的业绩表现,采取了这些财务舞弊手段。
他们希翼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来提高公司的市值和股价,从而获取更高的薪酬和奖金。
此外,他们还希翼通过掩盖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维持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3. 舞弊过程在达尔曼公司的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财务数据。
进一步调查后发现,高层人员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勾结,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定单和合同。
他们通过伪造销售凭证和收款凭证,将这些虚构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同时,他们还将一些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隐瞒起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三、案例影响1. 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由于虚增销售收入和隐瞒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达尔曼公司的财务状况实际上比财务报表中显示的要差。
这导致公司的财务指标失真,给投资者和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公司声誉受损达尔曼公司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其声誉向来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然而,财务舞弊案件的暴光使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投资者和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可能导致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受到挑战。
3. 法律风险增加财务舞弊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到伪造财务报表、虚增收入等罪名。
一旦这些行为被发现,公司高层人员将面临法律追责。
此外,公司还可能面临监管机构的处罚和诉讼风险。
四、案例启示1. 强化内部控制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表明,强化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事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财务舞弊的手段,以达到粉饰业绩、误导投资者等目的。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事件概述2019年,我国某知名上市公司A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A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近10亿元。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
三、事件分析1. 舞弊动机A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追求短期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A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吸引投资者关注。
(2)掩盖经营困境: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滞销等问题,为了掩盖这些问题,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满足高管利益:A公司部分高管为了获取高额薪酬和奖金,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
2. 舞弊手段A公司采取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虚构业务: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方式,虚增利润。
(3)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减存货等方式,虚减成本。
(4)关联交易:A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关联方,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3. 舞弊原因(1)内部控制不健全: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审计监督不力:A公司外部审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审计监督不力。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层和员工职业道德缺失,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舞弊手段。
四、防范与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
财务舞弊避税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和避税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本报告将以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避税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舞弊手段、避税方式以及舞弊动机,为我国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财务舞弊和避税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
近年来,甲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崛起,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甲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和避税问题被监管部门调查。
经调查发现,甲公司通过虚构交易、隐瞒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逃避税收,给国家造成了巨额损失。
三、案例舞弊手段及避税方式1. 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甲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将部分销售收入计入关联方账户,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向关联方低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同时收取高价款项,从而将部分收入转移至关联方账户。
(2)隐瞒收入:甲公司通过隐瞒销售收入,降低利润总额。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对部分销售收入采取现金交易方式,不进行财务核算,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3)虚增成本:甲公司通过虚增成本,降低利润总额。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虚构业务费用,如广告费、咨询费等,以达到虚增成本的目的。
2. 避税方式(1)利用关联方交易:甲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从而降低税负。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向关联方低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同时收取高价款项,从而将部分收入转移至关联方账户。
(2)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甲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通过设立多家子公司,将部分业务转移至子公司,从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虚构出口业务:甲公司通过虚构出口业务,享受出口退税政策,降低税负。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虚构出口业务,将部分销售收入计入出口业务,从而享受出口退税。
四、案例舞弊动机1. 虚增利润:甲公司通过财务舞弊,虚增利润,以提高股价,吸引投资者关注,从而扩大企业规模。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着多个业务部门,包括电子产品制造、软件开发和互联网服务等。
然而,最近,该公司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描述1. 财务舞弊的发现在一次内部审计中,雅百特公司发现了一系列涉及财务舞弊的迹象。
这些迹象包括账目不平衡、虚假报表和未经授权的资金转移等。
公司立即启动了调查程序,以查明事实真相。
2. 舞弊手段的揭露经过调查,公司发现财务舞弊主要是由高级财务人员利用其职位的权力和控制权进行的。
他们通过虚构销售、虚增收入和低估成本等手段,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和稳定。
3. 舞弊责任人的追责在调查过程中,公司确定了涉及财务舞弊的具体责任人,并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法律行动。
这些责任人包括高级财务主管和一些与其合谋的员工。
他们将面临法律追究和公司内部纪律处分。
三、案例分析1. 舞弊原因财务舞弊的发生往往有多重原因。
在雅百特公司的案例中,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内部控制不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未能有效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例如,缺乏有效的审计和监督机制,导致舞弊行为长期存在而未被发现。
- 利益驱动:高级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利用其职位的权力和控制权进行财务舞弊。
他们可能受到外部压力,需要满足公司的财务目标或获得高额的奖金和股权激励。
- 缺乏道德约束:财务舞弊往往涉及到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问题。
在雅百特公司的案例中,责任人可能缺乏道德约束和职业操守,将自己的个人利益置于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之上。
2. 舞弊影响财务舞弊对雅百特公司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包括:- 经济损失:财务舞弊导致公司的财务状况被严重扭曲,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公司可能需要承担巨额的经济损失,包括罚款、赔偿和法律费用等。
- 声誉损失:财务舞弊事件对雅百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虚假的会计记录、报表或其他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财务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本报告将通过对一起财务舞弊案件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原因、手法和影响,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案件背景(一)公司简介本案涉及的上市公司为A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曾一度是国内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近年来因财务舞弊丑闻陷入困境。
(二)财务舞弊原因1. 公司内部治理缺陷:A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 业绩压力:A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等压力,业绩下滑,为达到业绩目标,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 利益驱动:部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参与或默许财务舞弊行为。
三、财务舞弊手法1.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虚报销售收入。
2. 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订单、虚报库存等方式虚减成本,虚报利润。
3. 隐瞒债务:A公司通过隐瞒负债、虚构担保等方式隐瞒债务,虚报财务状况。
四、案件调查过程1. 监管部门介入:监管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A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2. 内部审计:监管部门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对A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发现财务舞弊事实。
3. 调查取证:监管部门通过调查取证,查明A公司财务舞弊的具体手法和涉案人员。
4. 公开处理:监管部门对A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公开处理,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追究刑事责任等。
五、案件影响1. 公司股价下跌: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曝光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利益受损。
2. 行业信誉受损: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损害了整个电子行业的信誉,影响了投资者对我国电子行业的信心。
3. 监管环境恶化: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加剧了监管环境的恶化。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达尔曼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创造和销售业务。
然而,近期该公司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案件的暗地里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案件概述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件主要涉及虚报收入和夸大利润等问题。
该公司的财务部门在报告财务数据时,通过控制账目和编制虚假交易来夸大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这一行为旨在误导投资者和控制公司股价,从而获得不当利益。
三、案件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不完善:达尔曼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导致财务部门能够轻易篡改账目和编制虚假交易。
缺乏有效的审计机制和监督制度使得财务舞弊得以长期存在。
2. 绩效考核压力:公司高层对业绩的追求过于激烈,导致财务部门面临巨大的绩效考核压力。
为了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财务部门不惜采取舞弊手段来虚报收入和利润。
3. 缺乏道德约束:部份公司员工缺乏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为了个人利益而参预财务舞弊行为。
公司未能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文化,导致员工产生了不当的行为倾向。
四、案件影响分析1. 信任危机:财务舞弊案件的暴光将严重伤害达尔曼公司的信誉和声誉。
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将受到严重打击,可能导致股价暴跌和投资者的撤资行为。
2. 法律风险:财务舞弊行为涉及到违法行为,公司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法律诉讼。
此外,相关责任人可能会面临刑事指控和个人声誉的破坏。
3. 经营困境:财务舞弊案件的暴光将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公司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供应商信任度下降以及员工士气低落等问题,进而导致经营困境甚至破产。
五、解决方案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起有效的审计机制和监督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和审计,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2. 建立正确的绩效考核机制:公司应调整绩效考核机制,避免过分追求短期利润,注重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对财务部门的绩效考核要合理设定指标,避免赋予过高的压力。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达尔曼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然而,最近公司发生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财务舞弊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二、案件经过1. 财务舞弊的发现达尔曼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在一次例行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财务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销售额的蓦地增长、利润率的异常波动以及现金流量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等。
审计部门即将报告了这些异常情况,并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
2. 舞弊手段的揭露经过调查,审计部门发现了一系列的舞弊手段。
首先,财务部门在销售额上进行了虚增,通过虚假的销售合同和发票来提高公司的销售额。
其次,他们在成本和费用方面进行了虚减,以此来夸大公司的利润。
最后,他们还通过内部人员串通,将虚增的销售额转移至他们个人的账户中,以此来隐藏舞弊行为。
3. 影响和损失财务舞弊给达尔曼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首先,公司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客户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降低,导致股价的暴跌。
其次,公司的财务状况遭受了重大损失,利润被夸大,导致公司实际的经济状况被掩盖。
最后,财务舞弊还导致公司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的风险。
三、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不健全达尔曼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审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发生。
内部控制的缺失使得舞弊行为得以长期存在而未被发现。
2. 利益驱动和压力财务舞弊往往是由于个人或者团队的利益驱动和压力所导致的。
在达尔曼公司的案例中,财务部门的员工为了获取更高的奖金和提升自己的职位地位,选择了舞弊手段来夸大公司的业绩。
3. 缺乏道德和职业操守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也与员工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有关。
在达尔曼公司的案例中,财务部门的员工为了个人利益而选择了不道德的行为,违背了职业操守的原则。
四、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达尔曼公司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审计和监管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0
•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分
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 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元,其 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 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 料显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 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109.3亿美元和 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亿 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亿 美元。可见商誉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
• 这种会计处理既无原始凭证和分析资料支持,也 缺乏签字授权和正当理由。
a
7
二.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 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 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 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帐 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
• 通过将经营费用调整为资本支出,世通歪 曲了其最大费用项目---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 的比例,虚构了巨额的利润,严重误导了 投资者对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断。
a
2
• 十多年来,通过大小70多起合纵连横的并购,世 通公司由一个二流通信公司最终成为美国第二大 长途电话公司和全球最大的网络服务和电子商务 公司之一。在其财务丑闻曝光前,世通拥有员工 8.5万人。2001年,营业额号称为352亿美元。世 通公司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世界通讯集团和 MCI集团,前者为大企业提供数据交换和电话服务, 因特网接入,电脑系统管理,并操作世界最大的 因特网通讯协定网络,后者则提供长途电话服务。 此外,世通公司还拥有巴西长途电话公司的控股 权。
a
14
•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7月颁布 了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不再要求 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无形资
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a
13
五.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大肆进行巨额冲销
• 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 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 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 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 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 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 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a
12
四.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
• 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 另一方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 期间的利润。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 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 增了34亿美元。按照MCI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 旧年限约为4.36年,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 失,使世通在收购MCI后的未来4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 亿美元的折旧。而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则分40摊销,每年 约0.85亿美元。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 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1999年至2001年每年约虚增了
a
6
• 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审阅了2000年第三和 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后,该公司财务主管苏利文 认为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高,体现的利 润达不到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也不符 合世通先前向投资大众提供的盈利预测。为此, 首席财务官苏利文下令主计长迈耶斯和会计部耶 特斯将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线路成本分别调减(贷 记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法 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任何原始凭证作 支持,应有的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值得 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法在夸大利润的 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
a
9
三.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
• 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 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 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 完工研发支出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 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 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 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 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 目的。
a
11
• 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 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 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为这是世 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的 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 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 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支出的相关证据,也无法说明拟分 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的金额为何从60~70亿美元锐减至31 亿美元。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 低估。
a
3
a
4
• 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 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 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 • 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
营业绩 • 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大肆进行巨额冲销
a
5
一.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 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帐准备,预提费 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 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 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 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a
1
公司简介
• 世通公司是美国第二大长话公司。它的前身叫“长途电话 减价服务公司”,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在密西西比州的 克林顿市。在强手如林的美国电信业中,该公司当时实属 无名之辈。1985年,该公司股东之一的伯纳德艾伯斯出任 总裁,随后开始了一系列公司并购活动,并积极准备上市。 公司蛋糕也随之越做越大。1991年1月1日,公司股票上市。 1995年,公司更名为“世界通讯公司”,此时该公司已成 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中的一个亮点。1998年世 通公司以400亿美元的天价与MCI通信公司(微波通信公司) 进行合并,此举创造了当时美国企业兼并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