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腹泻
中医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中医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宝子们,家里有小宝贝的都知道,小儿腹泻可太让人心疼和头疼啦。
不过咱中医在这方面可有不少妙法呢。
咱先说说中医里的推拿吧。
这可是个超棒的绿色疗法哦。
比如说补脾经,就在小儿的拇指外侧,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推,就像给小宝贝的脾胃做按摩,让它更有力量去运化食物呢。
还有清大肠经,在食指桡侧缘,从虎口推向指尖,这就有助于把肠道里的积滞给清出去。
揉板门这个穴位也很重要,板门就在小儿手掌大鱼际的平面,揉一揉,就像在安抚小宝贝的肠胃。
通过这些推拿手法,能很好地调节小儿的肠胃功能,而且宝宝也不会觉得很痛苦,就像在做游戏一样。
再讲讲中药调理。
如果是因为受寒引起的腹泻,像小宝贝可能肚子着凉了,那可能会用到藿香正气散之类的方剂。
这藿香正气散里的藿香啊,就像个小卫士,能把寒湿之邪给赶跑,让宝宝的肠胃恢复温暖舒适。
要是因为吃多了积食引起的腹泻呢,保和丸就可能派上用场啦。
山楂、神曲、麦芽这些成分,就像是小清洁工,把宝宝肚子里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给清理干净,让肠胃重新正常运转。
不过中药可不能随便给宝宝吃哦,一定要找专业的中医大夫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开方。
还有艾灸这个好办法。
艾灸神阙穴,神阙就是咱们的肚脐啦。
在肚脐周围进行艾灸,就像给宝宝的小肚子点了个小火炉,能温阳散寒,对寒性的腹泻效果很不错呢。
但是艾灸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距离要合适,可不能烫伤了小宝贝娇嫩的皮肤哦。
另外,饮食上也得注意。
小儿腹泻的时候,就别给宝宝吃那些油腻、生冷的食物啦。
可以煮点小米粥,小米粥可是个好东西,养脾胃,就像给宝宝的肠胃穿上一件温暖的小毛衣。
还有山药,把山药蒸熟了给宝宝吃,也能起到健脾止泻的作用。
咱中医治疗小儿腹泻啊,就是从各个方面去调理小宝贝的身体,让宝宝的肠胃健健康康的。
家长们也不用太担心,只要细心照顾,配合中医的这些方法,小宝贝很快就会好起来,又能活蹦乱跳啦。
这13种治疗腹泻的中草药,效果显著,医生...
这13种治疗腹泻的中草药,效果显著,医生...这13种治疗腹泻的中草药,效果显著,医生不愿说,建议收藏转发!1、滑石——效果显著——利尿通淋,清热解暑保护发炎的胃肠粘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外,还能阻止毒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
2、车前子——效果显著——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3、山楂——效果显著——消食积;化滞瘀。
用于肉食积滞。
4、黄连——效果显著——退虚热;消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5、薏苡仁——效果显著——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6、白头翁——效果显著——热毒痢疾。
用于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7、木通——效果显著——泻火行水,通血脉。
用于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8、白芷——效果显著——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
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
8、苏紫——效果显著——散寒解表;宣肺化痰;行气和中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脆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
9、大腹皮——效果显著——下气宽中;行水消肿。
主胸腹胀闷;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
10、藿香——效果显著——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
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闵恶心。
11、黄芩——效果显著——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
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
12、金樱子——效果显著——固精,缩尿,涩肠,止带。
主滑精;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久痢;白浊;白带。
13、升麻——效果显著——升阳,发表,透疹,解毒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
泄泻的中医疗法
生活家庭·医生Family life guide -221-曾道峰(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卫生院)泄泻属于中医病名,即人们常说的腹泻,指的是由情志失调、饮食所伤、感受外邪、脾胃虚弱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泻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泄泻的症状表现见图1所示,该疾病可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需积极进行治疗。
中医善于辨证论治,且在治疗泄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就来说说泄泻的中医疗法。
图1 泄泻的症状表现实证治疗根据辨证论治思想,中医认为泄泻具有实证和虚证,其中,实证主要包含以下四种证型:(1)湿热证: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对该类患者可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组方为葛根15g、黄连9g、黄芩9g、甘草6g,加水煎汁,取汁温服,可清热利湿、解表退热;(2)寒湿证: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泄泻稀薄多水或如鹜溏、口淡不渴、不思饮食等,对该类患者可采用藿香正气散治疗,该药物由广藿香油、茯苓、厚朴、陈皮、苍术、白芷、甘草浸膏、紫苏叶油等十三味中药制成,具有邪祛正复、芳香化浊、散寒除湿、解表和里等功效;(3)伤食证: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胸脘痞闷,腹部疼痛,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等,对该类患者可采用保和丸治疗,该药物由茯苓、半夏、六神曲、连翘、麦芽、莱菔子、山楂等中药制成,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等功效;(4)肝气乘脾: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嗳气少食,胸胁胀闷,腹痛,腹泻等,需采用痛泻要方对患者治疗,该方由白芍6g、白术6g、陈皮4.5g、防风3g 组成,具有补脾柔肝、调和肝脾、祛湿止泻等功效。
虚证治疗泄泻的虚证主要包含脾胃虚寒证和肾阳虚衰证两种,其中,脾胃虚寒的症候表现主要为腹胀腹痛,大便溏薄,泄泻时作时止,完谷不化,对该类患者可采用参苓白术散(主要由山药、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桔梗、砂仁、甘草等药物组成)治疗,具有益气祛湿、补脾健胃等功效。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体会和优势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体会和优势慢性腹泻是作为临床上一类常见症候。
其在中医学上也被称之为“下利、肠风或泄泻”,临床上慢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每日大便的次数增多、粪便呈溏薄、水样或带粘液及浓血等症状,且多数患者可见合并不同程度腹胀、腹痛等。
慢性腹泻舌质多见淡而红、苔白腻,其脉象多沉,多数患者病程缠绵且不易痊愈,此类患者或其慢性腹泻症状虽有一时的好转,但当其饮食不当、体力疲劳或情绪剧烈波动时,慢性腹泻症状又极易复发,对其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临床发现,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腹泻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且其治疗后的副作用较小,相比于西药更具有优势。
本文主要以向读者们科普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一些体会和其治疗优势,旨在为慢性腹泻者求医问诊,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腹泻者提供参考。
一、慢性腹泻的病因、病机慢性腹泻之病因相对较为复杂,本病之发病关键在于受到多因素引发的脾胃失调。
中医学上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论述,慢性腹泻多是因脾胃虚弱所致。
此外,中医学也指出“泄泻不愈,必自太阴,传于少阴”,即指久泻不愈,则必伤肾,而肾阳和脾阳具有密切的相关,肾阳虚弱则无法温润脾土,进而导致脾胃难以腐熟其中水谷,最终表现为加重腹泻症状。
因此,中医学认为,在慢性腹泻之病机包括脾胃虚弱、肾阳虚弱以及命火不足等多种因素。
对于存在上述诸症者,需警惕是否患有慢性腹泻,及时求医,及时调理,避免病情迁延而影响正常生活。
二、中医学对于慢性腹泻的辨证治疗中医针对慢性腹泻治疗自古有之,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其《医宗必读》书中就总结了治疗慢性腹泻之九法,包括“淡渗、清凉、升提、疏利、甘缓、燥脾、酸收、温肾及固涩”。
而现代中医总结治疗慢性腹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温肾助阳、健脾和中治法中医学指出,慢性腹泻具有“久泻无火,多因脾胃之虚弱”特点,有治泻记载表明,脾肾两脏生理、病理上可互相影响,故中医学上常用以温肾助阳、健脾和中之治法,可以使用健脾和中之中药如苍术、白术、扁豆、山药及大枣等,搭配补肾助阳中药如补骨脂、何首乌、覆盆子、枸杞子、肉桂、鹿茸及附子等为主药。
腹泻的中医治疗方法与调理
腹泻的中医治疗方法与调理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烂或呈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的一种消化道疾病。
中医认为,腹泻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需要通过中医治疗方法和调理来恢复身体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对腹泻的治疗方法和调理建议。
一、中药治疗1. 药物组方中医在治疗腹泻时常采用药物组方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配制个性化的中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例如,对于腹泻伴有腹痛、腹胀的患者,常用活血化瘀、理气止泻的方剂,如桂枝加陈皮汤等。
而对于脾胃虚弱型的腹泻患者,则可使用健脾益气、固肠止泻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等。
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根据中医医师的建议进行调整,遵守合理用药原则。
2.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腹泻是指通过食物搭配或中药煎汤的方式,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缓解腹泻症状。
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法包括:(1)黄连茶:取黄连5克,煮水代茶饮用。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感染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的疗效。
(2)木瓜消食汤:取木瓜一个,去皮和籽,切片煮水,加入适量白糖调味。
木瓜具有健脾胃、消食化滞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型腹泻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3)薏苡仁粥:取薏苡仁100克,加入适量水煮熟,加入适量白糖调味。
薏苡仁具有健脾胃、祛湿利水的作用,适用于腹泻伴有湿热内蕴的患者。
二、饮食调理1. 禁忌食物在腹泻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甘肃、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如生冷水果、生冷油炸食品、辛辣调料等。
同时,也应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含量较高的饮料,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此外,对于有特殊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
2. 适宜饮食在腹泻期间,可选择消化好、易于吸收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煮熟的蔬菜和瘦肉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脾胃功能,如适量食用健脾食物,如山药、白术、茯苓等,以促进消化吸收。
三、生活调理1. 休息调理腹泻期间,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便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复功能紊乱。
中医医案——腹泻(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健脾温肾固涩佐以益气升提治愈小肠泄二例病案一:健脾利湿、涩肠止血案。
欧阳某,男,39岁。
初诊:1978年7月25日。
主诉及病史:久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虽屡经治疗,未见显效,深以久泻、不能食为苦。
诊查:面色萎黄憔悴,腹痛,脓血便,大便溏,日七八行,纳谷不香。
舌质淡胖,苔白而腻,脉细缓。
辨证:脾虚不运,湿浊内蕴。
治法:健脾利湿,涩肠止血。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太子参15g 白术9g 茯苓9g 炒扁豆12g 山药12g 薏苡米15g 罂粟壳6g 砂仁5g 诃子9g 灶心土30g(先煎)陈皮9g 黄芩9g 锡类散1瓶(冲服)阿胶9g二诊:1978年9月30日。
服上方药两个月,腹痛除而泻止;大便已成形,日二行;沉痼已向愈。
嘱继服上方药制成之水丸,每次服6g,日服2次,约服3个月。
并嘱其饮食自调,半年后来告,已可进一般饮食。
病案二:健脾助运、收敛止泻案。
王某,女,31岁。
初诊:1980年4月8日。
主诉及病史:1978年4月发现腹泻、便脓血,曾在某医院行乙状结肠镜检查,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经用黄连素等灌肠,暂收一定效果。
现旧病复作,大便溏泄,日四五行,腹痛,便脓血,有后重感。
诊查:舌淡红,苔黄腻,脉细。
辨证:脾胃虚弱,升降失调。
治法:健脾助运,收敛止泻。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味。
太子参15g 炒白术12g 茯苓12g 炒扁豆12g 薏苡仁18g 莲子12g 砂仁壳6g 苦桔梗9g 陈皮9g 罂粟壳9g 诃子肉9g 乌梅12g 元明粉3g(冲)锡类散3瓶(分冲)二诊:1980年4月16日。
服7剂药后,大便日六七行。
观其舌,黄腻之苔已退,舌质暗,舌尖红,脉弦细。
积滞已去大半。
治宜健脾固涩,理气行滞。
处方:上方去元明粉,加灶心土30g(先)、补骨脂9g、薤白9g、锡类散继用。
三诊:1980年4月22日。
服药6剂后,脓血减少,后重已除;大便溏,日三行。
中医对药治腹泻的方子
中医治疗腹泻的方子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方子,但请注意这仅供参考,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 四君子汤:
- 组成:白术、茯苓、半夏、甘草。
- 功效:健脾胃,固表止泻。
- 适应症: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
2. 黄连阿胶汤:
- 组成:黄连、阿胶、白术、甘草。
-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止泻。
- 适应症:脾胃湿热引起的腹泻。
3. 八正散:
-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川芎、炙甘草、大枣、生姜、大黄。
- 功效:调和脾胃,止泻健脾。
- 适应症:脾胃失调引起的腹泻。
4. 荆防败毒散:
- 组成:荆芥、防风、败酱草、黄芩、黄连、大黄。
-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 适应症:湿热型腹泻,尤其是由湿热邪毒引起的。
请注意,中医药方需要根据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调整,最好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
下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此外,如果腹泻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最新进展
目录
• 中医对腹泻(泄泻)的认识 • 中药治疗腹泻(泄泻)的方法 •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的最新研究进展 •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的临床应用 •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的未来展望
01
中医对腹泻(泄泻)的认识
病因病机
病因
中医认为腹泻(泄泻)的病因主要包 括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失 调、脏腑虚弱等。
中药灌肠
总结词
中药灌肠是一种特殊的给药方式,通过 直肠给药直接作用于肠道,具有起效快 、副作用小的优点。
VS
详细描述
中药灌肠是将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通过直肠 给药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肠道,能够迅速缓 解腹泻症状。灌肠液的成分和剂量可根据 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配制,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中药灌肠操作简便,副作用相对 较小,尤其适用于小儿腹泻和老年患者。
病机
病机主要是脾虚湿盛,运化失职 ,肠道传导失司,导致水谷混杂 而下,形成泄泻。
临床表现
症状
腹泻(泄泻)的主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 增多,质地稀溏,甚至如水样便,可 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中医将腹泻(泄 泻)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
诊断标准
1 2
病史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诱因 等。
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经验,推动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 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 展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提高中医中药在国 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创新药物研发方向
针对腹泻(泄泻)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开展多靶点、多途径的创新药物研发。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古今名医治疗泄泻的经验
古今名医治疗泄泻的经验
泄泻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古今名医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
括以下几种经验:
1. 慎食调理:古代名医强调良好的饮食调理对于治疗泄泻很重要。
慎食是指根据泄泻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食物,少吃辛辣、
油腻、冷食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粥、面食等清淡食物。
2. 中药治疗:古代名医在治疗泄泻时经常采用中药,如黄连、
黄芩、木香、苍术等具有收敛止泻作用的草药。
名医通常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配制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3. 脾胃调理:古人认为泄泻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关,调理脾胃是
治疗泄泻的关键。
饮食规律,避免过饥过饱;适当运动,促进消化吸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等都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方法。
4. 针灸疗法:古代名医常常使用针灸疗法治疗泄泻。
针灸可以
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道蠕动,从而缓解泄泻症状。
5. 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泄泻是多种疾病的症状,
如消化系统感染、炎症、功能紊乱等。
在治疗泄泻时,古今名医也常
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
的治疗手段,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古今名医在治疗泄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强调个体化治疗,综合运用饮食调理、中药治疗、脾胃调理、针灸疗法和中西医结
合等方法,以求达到治愈的效果。
然而,对于泄泻患者来说,应该根
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
泄泻九法及对应用药
泄泻九法及对应用药泄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大便次数增多、量少、呈稀水状,并伴有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中医学对泄泻有着详细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九种常见的泄泻类型及相应的用药方法。
1. 脾虚泄泻:该类型的泄泻常见于脾气虚弱的人群,主要症状是大便稀软、色黄、量多,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可使用益气健脾的药物,如参、黄精、参等。
2. 肝郁泄泻:肝气郁结、不舒畅时易导致泄泻。
此类泄泻伴有腹胀、烦躁、胸闷等症状,多见于长期情绪压抑、烦躁易怒的人群。
可采用疏肝解郁的药物治疗,如柴胡、青皮等。
3. 湿热泄泻:多见于中暑、饮食不洁等引起的泄泻,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质地、口渴、尿黄等。
治疗时可使用清热利湿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等。
4. 肾虚泄泻:肾脏功能不足导致泄泻,主要症状是大便不稳定、夜尿频繁、腰酸、畏寒等。
治疗时可采用补益肾气的药物,如杞菊地黄丸、肾气丸等。
5. 气滞泄泻:气滞不畅时易出现泄泻,主要症状是大便黏液质、腹胀、肚脐周围疼痛。
治疗时可使用理气和中的药物,如香附、柴胡疏肝丸等。
6. 寒湿泄泻:多见于寒湿郁结所致的泄泻,主要症状是大便稀糊、腹冷、腹泻等。
治疗时可使用温经散寒的药物,如理中丸、温中纳气丸等。
7. 食积泄泻:多因饮食不当、过食油腻等导致食积积聚而引发泄泻。
治疗时可使用理气和中的药物,如瞿麦、草果等。
8. 寒凉泄泻:寒凉体质的人容易患上此类泄泻,主要症状是大便清稀、伴有腹痛、畏寒等。
治疗时可采用温经驱寒的药物,如炮姜、肉桂等。
9. 药物泄泻: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等会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泄泻。
治疗时需要停药或减量,并辅以调理肠道功能的药物,如蒲地蓝消炎丸等。
需要注意的是,泄泻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和调理方法。
在用药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使用,避免滥用药物或选错药物导致病情加重。
此外,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治疗泄泻的关键,如避免刺激性食物、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中医止泻的十个小妙招
中医止泻的十个小妙招
一、熬制陈皮粥
陈皮一把,加入糯米一斤,1 - 1.5L的清水煮粥,加入一点点盐,调味后熬煮至米熟,每日早晚食用,可缓解腹泻。
二、服用薏米汤
薏米50克,水煮汤,可减少每日腹泻次数,改善腹泻。
三、用玉竹粥改善腹泻
玉竹粥可帮助调节肠道蠕动,改善腹泻。
四、粗粮烧糜糊
选择粗粮,如大米、紫米杂粮、黑米等,将粗粮煮至稠糊状,经
常吃糜糊,可以缓解腹泻症状。
五、通畅肠胃
用大黄、白术、艾叶等中药去药,不仅可清热解毒,还可开启肠胃,使肠胃正常运转,缓解腹泻病症。
六、服用麦芽糊精
将麦芽50克,用清水煮至收缩后,再加200毫升水,搅拌至浓稠,每日1—2次,可帮助调节肠胃,润泽肠壁,缓解腹泻症状。
七、服用芝麻汤
将芝麻1汤匙,加入清水煮汤,每日早晚服用后,有助于改善肠
胃功能,缓解腹泻。
八、药汤
将枸杞13克、白术10克,加入清水煮后,每日2次,有助于改
善肠胃功能,改善腹泻。
九、服用菊花茶
菊花2-3克,用清水冲服,具有润滑肠壁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
腹泻症状。
十、服用荷叶茶
将荷叶3 - 5克,加入适量清水冲泡,每日早晚服用,有助于改
善肠胃功能,缓解腹泻。
以上就是中医治疗腹泻的十个小妙招,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适当锻炼,注意保持肠道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因腹泻引起的病症和症状,从而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
中医医案——腹泻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健脾化积法治愈乳糜泻病案:李某,男,13岁,初诊:1978年4月21日。
主诉及病史:腹泻,便前腹胀痛,粪量多,已7年。
经多方治疗,未愈。
诊查:形体瘦削,口角糜烂,唇甲淡白,凹甲,面及双下肢轻度浮肿。
体温37.5℃。
粪便色淡,量多、呈泡沫状,恶臭,化验:周围血呈大细胞性贫血,大便大脂肪滴。
辨证:脾虚生风,伤食泄泻。
治法:健脾补血,消滞化积。
处方:海螺粉15g 炒薏米20g 制首乌10g 当归10g 大黄豆卷10g 山楂10g 诃子6g 莱菔子6g 黑丑6g 水红子6g 砂仁6g白术6g 黄连6g 瓦楞子10g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药6剂,腹痛腹泻减轻。
按上方为散,每服6g,每日3次。
连服药一个月,诸症消失,指甲复常。
按语临床诊治腹泻,病因辨证有严格区别。
本例以消积,健脾为主,1佐以和血而收良败,可见乳糜泻与一般泄泻治法不同。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165-166,李裕蕃医案。
李裕蕃,1915年生,河北省北戴河人。
主任中医师。
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其妹染伤寒而夭折,痛惜之余,矢志学医,以济世活人。
13岁时即随姑父抓药、侍诊,诵读《本草》,钻研历代医著,及至年长,又拜东北名医高仲山、李春元、王仙舟、张志纯为师。
寒暑8载,业成之后,悬壶于燕赵民间。
新中国成立后又辗转京、津等高等中西医学府进修深造。
后就职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李氏勤奋好学,孜孜以求,治学严谨,博览广采,虚怀若谷,不断进取,学验俱丰。
不仅穷研岐黄之道,而且熟谙西医学。
临床擅长内、妇科杂证,对一些疑难重证有独特见解。
行医数十载,屡起沉疴,盛誉燕赵大地。
李老终日忙于诊务,晚年整理有三十余万字的中医内、妇、几科临床经验总结,撰写发表过学术论文十余篇。
2。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最新进展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临床研究的力度,扩大 样本量,统一研究指标,加强长期追踪观察 ,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手段,深入探讨中 医中药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机制,为 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案。
04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的现代药 理研究
药理研究现状
针对腹泻(泄泻)的中药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单 味药和复方制剂上,研究方法包括动物实验 和临床试验。
胃气不和
胃气不和影响食物消化,导致 泄泻。
肝脾不和
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引发泄泻。
腹泻(泄泻)的分类
实证泄泻
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等因素导 致泄泻,病程较短,病情较急。
虚证泄泻
因脏腑虚弱、脾胃虚弱等因素导 致泄泻,病程较长,病情较缓。
02
中药治疗腹泻(泄泻)的方法
中药汤剂治疗
总结词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腹泻的传统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配伍,具有疗 效稳定、副作用小的特点。
病例二
患者王某,女,28岁,因急性胃肠炎 引发腹泻,经中医诊断为湿热泄泻。
治疗方案分析
对于病例一,中医采用健脾益胃、固 涩止泻的方法,选用四君子汤合六神 丸加减进行治疗。
对于病例二,中医采用清热利湿、解 毒止泻的方法,选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
病例一经过一周的治疗,腹泻、腹痛 等症状明显缓解,后续调理后痊愈。
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
目前中医中药治疗腹泻的临床研究样本量普 遍较小,影响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推广
性。
临床研究指标不统一
目前中医中药治疗腹泻的临床研究多为短期 观察,缺乏长期追踪的研究,无法全面评估
中药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对腹泻的认识和治疗
中医对腹泻的认识和治疗腹泻,俗称“拉肚子”,是一种消化道疾病。
通常指超过日常习惯的排便频率(排便次数增多),根据WHO的报告,全世界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有近两成是腹泻造成的。
每年大约有180万儿童死于腹泻,因此,了解腹泻是有必要的。
我国中医对腹泻的记载由来已久,那中医对腹泻记载是怎样的呢?又是如何治疗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中医上对腹泻的记载中医学中,腹泻属于“泄泻”“注下”范畴,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卷:“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认为热邪侵犯脏腑,就导致腹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盛则濡泄”,认为湿气重是腹泻的重要原因。
《景岳全书·泄泻》:“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
(张聿青医案):“肾泄又名晨泄,每至黎明,辄暴迫而注者是也……”。
由此可见,腹泻由来已久。
西医上常把腹泻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那么中医对腹泻的分型又是怎样的呢?二、中医上对腹泻的病症分型及症状表现:在中医上通常将腹泻病辨证分为寒湿型、湿热型、食滞型、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肾阳虚衰型等腹泻证型。
(1)湿热型:泄泻腹痛,泻下如注,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臭秽,肠鸣腹痛,肛门灼热疼痛,或伴有寒热,口干,胸闷,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
(2)寒湿型:大便清稀,如水样。
腹痛肠鸣,喜温、喜按,不思饮食,肢体沉困,小便清长,苔白,脉濡或缓。
(3)食滞型:腹痛即泻,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闷,嗳腐吞酸,腹满厌食,舌苔厚腻,脉滑。
(4)肝气乘脾:肠鸣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发生泄泻,两胁胀闷或窜痛,食欲不振,吞酸,嗳气,矢气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5)脾胃虚弱型:大便稀溏,迁延反复,进食生冷油腻或较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甚则完谷不化,食欲不振,食后腹胀,面色萎黄,体倦神疲,舌质淡胖,苔白,脉沉弱。
(6)肾阳虚衰: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完谷不化,腹部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夜尿增多,舌质淡胖,多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中医治疗十年腹泻医案
中医治疗十年腹泻医案一、中医治疗腹泻的背景知识腹泻这个事儿啊,真的很折磨人呢。
就像这个十年腹泻的病例,那得多难受啊。
咱中医对腹泻可有不少的研究,在中医的理念里,腹泻可不像西医就单纯看成肠道功能紊乱之类的。
中医会从整体去看,比如说脾胃虚弱啦,湿气重啦,都可能是导致腹泻的原因。
脾胃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工厂,要是这个小工厂运作不正常,那消化吸收就会出问题,就容易拉肚子。
湿气呢,就像身体里的小乌云,湿气重了,就好像乌云把脾胃这个小工厂给笼罩住了,让它没法好好干活。
二、这个十年腹泻医案的具体情况1. 患者的症状这个患者啊,据说腹泻都持续十年了。
这十年里啊,他的大便一直就不成形,每天都要跑好几趟厕所。
而且啊,他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没什么力气,脸色也不好看,有点蜡黄蜡黄的。
吃点稍微凉一点或者油腻一点的东西,那腹泻就更严重了。
2. 之前的治疗情况他也不是没去看过病呢。
之前去西医那边看,做了好多检查,吃了不少药。
有止泻的药,吃了当时能好一点,可是药一停就又不行了。
也吃过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三、中医的治疗方案1. 辩证中医大夫给他一辩证,发现他是脾胃虚弱加上湿气重。
因为他除了腹泻、便溏之外,还有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这些湿气重的表现,再加上整个人没力气,这就是脾胃虚弱的症状。
2. 用药大夫就给他开了一些中药方剂。
像参苓白术散就是主要的用药。
这个药里的人参、白术、茯苓等药材都是对脾胃很好的。
人参可以大补元气,白术能健脾燥湿,茯苓可以利水渗湿,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给排出去。
同时呢,还加了一些山药、莲子这些药食同源的东西,可以补脾止泻。
3. 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光吃药还不行呢,在饮食上也得注意。
大夫叮嘱他不能吃那些生冷的食物了,像冰淇淋啊、生鱼片啊,这些都得忌口。
要多吃一些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像小米粥啊,山药粥啊就很不错。
生活习惯上呢,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肚子这块儿。
不能熬夜,要早睡早起,因为熬夜也会伤脾胃。
四、治疗的效果这个患者按照大夫的治疗方案,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再加上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中医中药治疗腹泻(泄泻)最新进展
2. 食滞肠胃
症状:腹痛肠鸣,泻下臭如败卵。— —食滞胃肠,气机不畅,传导失职, 运化失司,食物停滞不化而腐败。
泻后痛减——泻后浊气下泄。
01
02
03
添加标题
腹痛痞满,不思饮食----食滞胃 肠,中焦失运,受纳无权.
添加标题
(二)泄泻与痢疾的区别
不同
相同
泄泻 大便次数增加,粪质
稀溏,甚则如水样,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 或完谷不化为主症。 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便
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3. 治疗
① 实证----祛邪 4. 风寒:疏解
食滞:消导
5. 湿盛:分利
暑热:清化
② 虚证------扶正 6. 中气下陷:升提
舌苔厚垢浊或厚腻,脉滑数---宿食停滞之象.
添加标题
证机概要---食滞胃肠,气机不 畅,传导失职
04
添加标题
治法:消食导滞
05
添加标题
代表方:保和丸
3. 肝气乘脾证
症状: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肝郁乘 脾,运化失职。
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泄泻—七 情所伤,肝失条达,横逆侮脾,脾失健运。
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肝脾不 和,气机不畅。
苔白腻,脉濡缓—寒湿内盛之征
证机概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
治法——散寒化湿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本方既可解表 和中散寒,又能理气化湿,除满健脾,适用于 外感寒邪,内伤湿滞的泻下清稀,腹痛肠鸣, 恶寒头痛之证。
湿热泄泻
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湿热下迫 大肠,即“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35快乐养生 2019.08传统养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 徐伟祥慢性腹泻多由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克隆恩病、放射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大便不能成形或次数增多,餐后马上需要排便,正是脾虚丧失运化功能的表现。
若是大便溏烂,并夹有不消化食物,又伴有疲乏无力,舌边有齿印等症,即是脾虚泄泻,在治疗方面要运用健脾止泻的方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如炒白术、茯苓、焦山楂、焦六曲等药,并配用涩肠的石榴皮、五倍子等。
但是,慢性腹泻还有其他类型或兼夹症状,又需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
例如,长时间腹泻,晨起即需大便,甚至急促难忍,或伴有畏寒肢冷,是脾肾两虚型腹泻,需运用健脾温肾的方法,方用四神丸加味,如补骨脂、肉豆寇、吴茱萸等。
精神紧张而腹痛腹泻是肝气乘脾,治疗上用疏肝健脾的方法,方用痛泻药方加减,如白术、白芍、陈皮、防风、青皮等。
另外,若是兼有口腻,舌苔厚腻,是为脾虚盛湿,常用健脾渗湿的方法,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如藿香、苍术、茯苓、白术等。
大便中伴有黏冻脓血,是为兼有湿热,常用清化湿热的方法,方用白头翁汤加减,如黄连、黄柏、白头翁、苦参等;伴有肠鸣、腹痛,可加木香、芍药、香附等理气止痛的药;伴有里急后重,可加葛根、黄苓、黄连等涩肠止泻的药。
慢性腹泻患者平时饮食以易消化、少纤维、富有营养的为主,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摘自《上海老年报》)王夫人厥心痛未治而愈⊙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胡献国《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中写道:王夫人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担)忧。
如此连三接二,那里搁得住,便有些心口疼痛起来。
又因贾政外放,宝玉病着,林黛玉又“魂归离恨天”,诸事缠绕,“更加心痛难禁”。
像王夫人这种“心口疼痛”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心绞痛,中医名厥心痛、猝心痛。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是胸痛,位于胸骨后上中段或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左颈部,疼痛多为绞痛并有压迫感或窒息感,或为针刺痛、刀割样痛,疼痛一般仅3~5分钟,常伴面色苍白,重者出冷汗,呼吸困难,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泄泻中医诊疗方案泄泻,又称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疏或呈水样,并且伴有腹痛、腹胀、腹泻量大、肠鸣和肛门灼热感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泄泻可以分为湿热泄泻、脾胃虚弱泄泻和肝郁气滞泄泻等不同的类型。
每种类型的泄泻都有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案。
下面是针对泄泻的中医诊疗方案:一、湿热泄泻湿热泄泻主要是由于肠道受湿热邪气侵袭引起的。
其临床表现是大便黄色、味重、口渴、小腹胀痛、恶心、纳差、舌质黄腻、苔黄糙等。
治疗方案如下:1.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板蓝根、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可通过清热泻热、祛湿化浊的作用来缓解湿热泄泻的症状。
2.饮食调节: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肠道通畅。
3.生活调整:避免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增强体质。
二、脾胃虚弱泄泻脾胃虚弱泄泻是由于脾胃虚弱,脾气亏虚导致的。
其临床表现是大便稀黄、无臭、腹胀、乏力、纳差、舌质淡白、苔薄白等。
治疗方案如下:1.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人参、党参、黄耆、白朮等益气健脾的药物,可通过补气健脾的作用来改善脾胃虚弱泄泻的症状。
2.饮食调节:饮食宜温煮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粳米、小米、薯类、禽肉、鱼类等,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
3.生活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脾胃功能。
三、肝郁气滞泄泻肝郁气滞泄泻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引起的。
其临床表现是大便稀绿、口苦、口干、嗳气、胸闷、胁肋胀痛、舌质红、苔黄等。
治疗方案如下:1.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郁金等疏肝理气的药物,可通过疏肝理气来改善肝郁气滞泄泻的症状。
2.饮食调节: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咖啡、巧克力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生活调整: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泄泻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情特点,采用针对性的中药治疗,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调节肠道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腹泻
从中医角度来看,泄泻与“湿”关系最密切,有“无湿不成泄”“湿多成五泄”之说。
泄泻总因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水谷不化,停而为湿所致。
而引起脾胃运化失常的原因众多,有外感因素,也有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先天或病后体虚等因素。
急性腹泻大多与外感、饮食相关,慢性腹泻多与情志、体虚相关。
治疗泄泻的方法多种多样,因病因病机不同而治法各异。
如外感湿邪,当健脾燥湿,分利小便;外感寒湿,当散寒除湿;外感湿热,当清热祛湿;胃热脾寒或胆热脾寒,当寒温并施,辛开苦降;食积胃肠,当消食化积;肝郁气机,脾不运化,当疏肝理气运脾;脾气虚弱,当健脾益气助运;脾肾阳虚,又当温补脾肾等。
泄泻时重点观察的内容
在辨治泄泻时,以下几个方面对确定证型、选方用药意义较大,故需要重点观察。
●大便的气味:气秽甚,多为热(火)泻;臭如败卵为食积泻。
●大便的通畅度:泻而不畅,里急后重,多为肠道积滞泻或气虚泻。
●小便的量与色:小便量少不畅,多为湿泻;小便量少色黄或赤,多为热泻。
●是否伴有腹痛、腹胀:若腹不痛而胀,或肠鸣者,多为湿泻;阵痛多为热泻;绞痛持续不止多为寒泻;痛则泻,泻后痛缓,为肝郁脾虚泻。
●是否口干:口干欲饮者,多为热泻;口不干者,多为寒泻。
●舌象:舌淡而胖润者,多为寒泻,或脾肾阳虚泻;舌红而干者,多为热泻;苔厚腻者,为湿泻。
●脉象:泄泻脉多沉,沉迟为寒泻,沉数为热(火)泻,缓弱为暑湿泻(夏月病)。
方剂的选择
1.湿泻:因感受湿邪所致。
症见:多为水泻,腹不痛,肠鸣音亢进,小便量少,舌不红,
苔厚腻,脉细。
方选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等。
2.寒泻:因感受风寒之邪所致。
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恶风,恶寒,项强,手足冷,腹痛,
腹泻,泻下物不臭,口不渴,舌淡暗,苔薄而润,脉浮缓。
有汗者,方选桂枝汤或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方选葛根汤。
3.寒湿泻:因感受寒湿之邪所致。
症见:水泻,腹中绞痛不止,泻下物不臭,面色苍白或
暗而无光,头昏重,脘腹胀,食欲下降,恶心欲吐,口不干,或伴身痛,舌淡,苔白而厚,脉沉迟。
方选藿香正气散(也治暑湿泻)、五积散、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汤、附子粳米汤、术附汤等;若脉微细欲绝,精神极差(但欲寐),手足厥冷,则选四逆汤、白通汤、真武汤等。
4.虚寒泻:因脾阳亏虚或脾肾阳虚所致。
脾阳虚者症见:泄泻,完谷不化,大便不臭秽,泻而畅,腹中隐痛,手足不温,小便色清,舌淡胖水滑,脉细迟,方选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桂枝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胃风汤等;
脾肾阳虚者,兼见腰膝无力,清晨溏泄,经年不止,脉沉细无力,方选四神丸、肾气丸、胃关煎等。
5.热泻:因外感热邪所致。
症见:泄泻伴腹部阵发性绞痛,大便气秽,或肛门灼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数。
方选黄芩汤、芍药汤。
6.湿热泻:因外感湿热所致。
症见:泄泻,大便臭秽黏滞,或发热,胸脘烦热,口干作渴,
喘而汗出,小便色黄赤量少;或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厚腻,脉数或促。
方选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桂苓甘露饮、六一散、木香槟榔丸等。
7.热积泻:因热积肠道所致。
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气臭秽,脐腹疼痛胀满,按之坚
硬痛甚,口舌干燥,舌红赤,苔黄燥,脉滑数。
方选大小承气汤、三一承气汤、枳实导滞丸等。
8.虚热泻:因素体阴虚,或产后阴伤,复感湿热所致。
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
脓血,小便量少,色黄,不畅,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黄连汤、猪苓汤等。
9.寒热泻:因胃热脾寒,或胆热脾寒所致。
胃热脾寒者症见:泄泻而胃脘不适,心下痞硬,嗳气臭,恶心欲吐,肠鸣音亢进,口干,欲温饮,进冷食则泻甚,或手足厥冷,泄泻久不止。
方选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连理汤、乌梅丸等。
胆热脾寒者症见:腹泻便溏,胁痛腹痛,口干而苦,心烦,肢冷或痛,多汗,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10.气滞泻:因肝郁气滞,脾不运化所致。
症见:腹痛、腹胀、腹泻,日久不止,泻下物不
臭,手足厥冷,少汗,口不干;或便前腹痛,泻后痛缓或止;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方选四逆散、痛泻要方、启脾汤等。
11.气虚泻:因脾胃气虚所致。
症见:腹泻,泻而畅,或有里急后重感,但大便不臭,伴乏
力气短,腹胀,食欲差,嗳气恶心,晨起咯白痰,或下肢浮肿,身沉重,舌淡胖,苔薄白,脉浮大,但重按无力,或细小无力。
方选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钱氏七味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升阳益胃汤、参苓白术散、启脾丸等。
12.食积泻:因暴饮暴食,食积胃肠所致。
症见:腹痛、腹泻,泻下物臭如败卵,矢臭气,
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舌苔腻,脉滑。
方选保和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