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造血器官 概述

合集下载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血液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红细胞、白细 胞、血小板等指标,初 步判断贫血、出血等疾
病。
骨髓检查
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细 胞学检查,确诊血液肿
瘤性疾病。
免疫学检查
通过检测抗体、补体等 指标,诊断自身免疫性
疾病。
分子生物学检查
通过检测基因突变、融 合基因等指标,诊断遗
传性疾病。
05
免疫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效缓解症状。
其他手术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淋巴结切除、关节腔滑膜切除等,适用于特定疾病的治疗。
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的应用前景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 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目的。 如CAR-T细胞疗法、PD-1抑制
剂等。
基因治疗
通过修改患者基因,纠正基因 缺陷,达到治疗目的。如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治疗载体等。
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内分布 广泛,参与免疫应答和炎 症反应,帮助抵御感染和 疾病。
免疫调节
血液造血器官通过调节免 疫细胞的生成和功能,维 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
物质代谢作用
营养物质转运
血液造血器官通过血液循环系统 ,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输
送到全身各组织。
代谢废物排出
血液造血器官也负责将代谢废物 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维持内
脾脏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其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 胞和巨噬细胞,能够过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参与免疫 应答。
淋巴结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其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 和巨噬细胞,能够过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参与免疫应 答。
血液造血器官对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

5.0-1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再障) PPT课件

5.0-1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再障) PPT课件
24
[临 床 表 现 ]
一.症状 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反复感染 1.贫血
呈进行性贫血 原因:造血功能低下所致,少数病人可存在无效 红细胞生成(原位溶血)即骨髓生成的红细胞在 未释放至周围血液前已被破坏 贫血程度严重,并具有贫血的各种临床表现
25
贫血的-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常见体征
由于贫血时缺氧的敏感器官血流量明显增加, 而皮肤粘膜毛细血管则缺血。故皮肤粘膜苍白, 尤以口唇、甲床、结膜最显著 神经肌肉缺氧,常伴有倦怠乏力、头晕、耳鸣、 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甚则可发生昏厥
分类
红细胞疾病:贫血、红细胞增多等
粒细胞疾病:粒细胞缺乏等
单核细胞和巨细胞疾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等
造血干细胞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脾功能亢进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5


(Anemia)
贫血: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H b ) 浓度、红细胞(RBC)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 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其中以 H b 最为可靠,也是临床上诊断贫血的最常 用的实验室指标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0-15mg(Kg/d)连用5天 抗胸腺球蛋白3-5mg(Kg/d)连用5天 NOTE: 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 用药过程中用糖皮质激素防治过敏反应 静滴不宜过快,每日剂量应维持点滴12-16小 时;可与环孢素组成强化免疫抑制方案
43
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一)免疫抑制治疗 2.环孢素
8
贫血根据病因分类
1.红细胞生成不足贫血 包括:原料缺乏和造血功能障碍、再障
2.红细胞破坏过多贫血
包括:多种原因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血液系统由血液及造血器官组成。

一、造血器官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脾、淋巴结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组织。

在胚胎9〜IOd,中胚层开始出现造血位点,以后逐渐发育为卵黄囊中的血岛,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出生后4周,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而肝、脾造血功能停止,仅当应激情况下部分可再恢复造血功能。

5~7岁以前全身骨髓的造血功能都很活跃,以后四肢长骨中造血组织逐渐减少,但当身体需要造血功能代偿活跃时(如出血或溶血等),长骨中仍可出现造血组织。

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成血液又称外周血,主要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组成。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余下55%为血浆(一种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血浆成分复杂,含有多种蛋白质、凝血及抗凝血因子、补体、抗体、酶、电解质、各种激素及营养物质等。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内生成的造血干细胞(HSC),可分化为多能祖细胞及淋巴系祖细胞。

多能祖细胞又称集落形成单位(CFU),进一步发育分化为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原红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在骨髓内分化为T、B淋巴细胞。

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调节HSC的增殖与分化,而且提供其营养和黏附的场所。

单核一巨噬细胞来源于骨髓粒、单系祖细胞,在血中为单核细胞,游走至组织即成为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

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包括骨髓内原、幼单核细胞,血液单核细胞,淋巴结、脾和结缔组织中固定、游走的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肝的KUPffer细胞及神经系统的小神经胶质细胞等。

三、血细胞的生理功能(一)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型,较球型面积更大,以利于气体交换;红细胞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输送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一)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1)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功能主要是吞噬异物,尤其是细菌,是机体抵御入侵细菌的第一道防线;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今天我们总结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具体内容如下:一、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器官1.血细胞主要在骨髓生成,血细胞起源于卵黄囊的中胚层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2. 肝脏是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从胚胎第6~8 周开始,生后4~5 天完全停止造血;脾脏在胚胎第8周开始造血3. 婴儿出生后,肝、脾造血功能迅速停止,红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4. 5~7岁以前的儿童全身骨髓都参与造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的红骨髓逐渐被无造血功能的脂肪组织(黄骨髓)替代,仅留下髂骨、胸骨、肋骨、脊椎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有活跃的造血功能,当机体需要时,黄骨髓又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5. 髓外造血:在骨髓造血不能完全代偿时,肝脾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一)血液组成(二)血细胞的生理特征及功能1. 红细胞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主要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2. 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功能是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时,能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疟原虫、病毒),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激活了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故又称免疫细胞3. 血小板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三)小儿血液特点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2. 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3.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

造血器官与造血 出生后造血

造血器官与造血  出生后造血

3. 淋巴结
出生后,淋巴结只产生淋巴细胞 和浆细胞。
髓外造血
正常情况下,出生2个月的 婴儿,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 脾、淋巴结等”不再造红细胞、 粒细胞、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 情况下,这些组织可重新恢复其 造血功能,我们称之为髓外造血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髓外造血是一种代偿反应 常见于儿童 外周血中常出现较多幼稚血 细胞及细胞碎片 常可导致相应器官肿大
主要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造血实质细胞组成。 骨髓血管系统中血窦是最突出的结构,血窦内是 成熟的血细胞,血窦间是各种造血细胞。
骨髓中造血细胞分布是有一定区域性的。
出生后造血器官
红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黄骨髓
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 ,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约占总 骨髓50%。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 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 新转为红骨髓参与造血。此正 常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 较强。
出生后造血器官
淋巴器 官造血
淋巴细胞产生、增殖 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骨髓
中枢淋巴器官
胸腺
淋巴器官

周围淋巴器官 淋巴结
黏膜淋巴组织
淋巴细胞聚集和免 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出生后造血器官
淋巴器 官造血
1.胸腺
2.脾
产生淋巴细胞和分泌可促进T细胞分 化、发育和成熟的胸腺素。
T、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 之一,同时具有造血、储血、滤血和 免疫反应等多种功能。
的场所,也产淋巴及单核细胞。
出生后造血器官
红骨髓
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不同年龄的人群红骨髓的分布不同,5岁以 下的儿童全身的骨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7 岁后,长骨的骨髓中开始出现脂肪细胞。18 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状 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 、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红骨髓占 全部骨髓的50%左右。

造血系统知识点总结

造血系统知识点总结

造血系统知识点总结1. 造血系统概述造血系统是机体内部维持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系统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维持血液细胞。

人类的造血系统主要包括骨髓、脾脏和淋巴组织。

骨髓是最重要的造血器官,主要分为骨髓红髓和骨髓黄髓,红髓主要负责造血功能,而黄髓主要起到贮藏脂肪的作用。

而脾脏和淋巴组织则主要参与免疫功能,并在某些病理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一定的造血功能。

2. 造血细胞的类型造血系统主要产生和维持三种类型的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又称红血球,主要负责携氧运输和二氧化碳运输的功能。

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血小板则主要负责血液凝固的作用。

3. 造血过程造血过程主要包括干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四个阶段。

干细胞增殖是指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内持续增殖和分化的过程。

分化是指干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成熟的血细胞。

成熟是指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逐渐成熟。

释放是指成熟的血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到血液循环中。

4. 造血调控造血过程受到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最主要的是激素的调控。

促进造血的激素主要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白细胞生成素和促血小板生成素等。

而抑制造血的激素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和胺基酸代谢产物等。

5. 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功能障碍是指包括贫血、白血病和血小板减少症在内的一类疾病。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或血红蛋白含量下降所导致的一组综合征。

白血病是指机体内某些血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而形成的一组恶性肿瘤性疾病。

而血小板减少症则是指机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所导致的疾病。

6. 造血系统与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免疫系统不仅参与了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免疫应答,还能够通过产生和释放多种激素来对造血系统进行调控。

因此,免疫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造血系统的维持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7. 造血系统的临床意义造血系统的功能障碍会导致机体出现贫血、免疫功能降低和血凝功能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血液系统解剖与生理学

血液系统解剖与生理学
内分泌调控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对造血过程进行调控,如促 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等。
04
血液循环与血管系统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呈倒置 的圆锥形,大小约与本人拳头相
等。
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脏内部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 ,每半又被房室口分为心房和心
室。
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通 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 在血管中循环流动,为全身各组
织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流量。
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血管的组成
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它们分别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 身各部位、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以及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 换。
100%
体液调节
激素等体液因素可影响造血过程 和血液循环,如肾上腺素可促进 红细胞生成。
80%
自身调节
血液系统具有自身调节能力,如 当机体失血时,骨髓会加速造血 以补充丢失的血液。
02
血液的组成与性质
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是血液的主要有形成分。
血浆
由水、蛋白质、电解质、营养物 质和代谢废物等组成,是血液的 液态部分。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 疾病,表现为发热、贫 血、出血、肝脾淋巴结
肿大等。
淋巴瘤
淋巴组织恶性增生性疾 病,表现为无痛性淋巴 结肿大、肝脾肿大、发
热等。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 异常,导致出血倾向, 表现为皮肤瘀点、紫癜
、鼻出血等。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包括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活检、免 疫学检查等,用于明确疾病的类型和 严重程度。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造血干细胞来源
包括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等。
包括HLA抗原、非HLA抗原和超抗原等。
组织相容性抗原
移植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
包括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
包括环孢素A、霉酚酸酯、抗CD25单克隆抗体等。
03
组织相容性抗原与移植免疫
02
01
包括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重建。
免疫重建
包括免疫细胞的调节和免疫应答的调控。
血细胞的生理特性
血液免疫学基础
03
固有免疫
包括皮肤、黏膜及体内屏障结构,广泛存在于全身。
适应性免疫
由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组成,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应答反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原提呈
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分化
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产生
免疫应答的过程
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疫苗接种
血液肿瘤相关疾病
04
症状表现
淋巴结肿大、消瘦、乏力、发热、盗汗、皮肤瘙痒、贫血等。
常见类型
包括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治疗手段
以化疗为主,放疗、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移植为辅。
淋巴瘤
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等。
常见类型
症状表现
治疗手段
贫血、出血、感染、发热、淋巴结肿大、骨痛等。
造血器官的生理
02
造血干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是骨髓造血功能的基础。
不同血细胞生成
骨髓造血可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满足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求。
骨髓的造血功能
当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或不足时,肝脏、脾脏和淋巴结等组织可出现造血现象,称为骨髓外造血。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的概述(共57张PPT)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的概述(共57张PPT)

极重度 ﹤30g/L 常并发贫血性心脏病
第二十三页,共57页。
贫血表现
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
疲乏困倦、软弱 无力,皮肤黏膜 苍白
1
2
3
4
5
多尿、蛋白尿、夜尿增多,
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等。
第二十四页,共57页。
心悸气短、心脏
杂音,心脏病
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腹胀、腹 泻、便秘,舌炎 和口腔粘膜炎等。
概念: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的外周血中血红
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 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 值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其中以血红蛋
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
第二十页,共57页。
我国成年人贫血的诊断标准
性别 Hb
RBC
HCT
男 ﹤120g/L ﹤4.5×1012
女 ﹤110g/L ﹤4.0×1012 妊娠 ﹤100g/L ﹤3.5×1012 女性
心悸气短、心脏
杂音,心脏病
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腹胀、腹 泻、便秘,舌炎 和口腔粘膜炎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病人常感不安,易激动、 生气或忧虑,严重者常有 烦恼和自卑,不愿参加社 交活动。
第三十七页,共57页。
(四)辅助检查
1 血常规血涂片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 骨髓穿刺
(1)有助 于贫血诊断 及分类; (2)可判 断贫血的性 质和类型
改变体位宜缓慢,避免登高, 防止晕倒。
第二十九页,共57页。
二、出 血
(一)概念
出血
出血是指机体止血和凝血机制 障碍而引起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 后出血不易停止的一种状态。
第三十页,共57页。
【护理评估】

血液和造血器官其他特指的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血液和造血器官其他特指的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02
骨髓检查:骨髓穿刺、 骨髓活检等
03
影像学检查:X线、 CT、MRI等
04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 理学、细胞病理学等
05
基因检测:基因测序、 基因芯片等
06
临床症状和体征:发 热、贫血、出血等
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抗凝血药物:用于预
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02
抗血小板药物:用于
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
硬化
03
03
康复锻炼:根 据病情进行适 当的康复锻炼, 提高生活质量
02
心理疏导:缓 解患者心理压 力,增强治疗
信心
04
家庭护理:家属 提供良好的家庭 护理,帮助患者
恢复健康
3
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高蛋白、 高热量、高维生素、
低脂肪
食物选择:瘦肉、 鱼、蛋、奶、豆制 品、蔬菜、水果等
饮食禁忌:避免辛 辣、油腻、刺激性
食物
饮食方式:少食多 餐,定时定量,避
免暴饮暴食
饮食卫生:注意饮 食卫生,避免食物
中毒和感染
营养补充:根据患 者情况,适当补充 营养素和微量元素
பைடு நூலகம் 生活习惯
D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C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B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A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接
触传染源
接种疫苗,提 高自身免疫力
避免去人群密集 的地方,减少感
染风险
加强锻炼,提高 身体素质,增强
抵抗力
谢谢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 系,尊重患者的隐 私和尊严

兽医内科学-第五章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兽医内科学-第五章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为恶性贫血。
⑶ 出血性贫血: ⑷ 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器官功能障碍
3.病理发生
➢贫血→组织缺氧。 ➢急性出血性贫血→血压↓和血浆蛋白质含量
↓,血液变稀薄而引起心动过速,瞳孔散大, 甚至休克,最终死亡。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皮肤、可视粘 膜黄染。
➢营养性贫血 呈慢性经过,伴消瘦,血液稀薄 等。
(1)营养功能 血浆中的蛋白质起着营养储备的作 用。
(2)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是许多激素、 离子、脂质、维生素和代谢产物的载体。运输 是血液的基本功能,其他功能几乎都与此有关。
(3)维持内环境稳定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体内水 平衡、维持体温的恒定等。
(4) 参与体液调节:运输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 胞,改变其活动。
Horse red blood cells. These cells are smaller than canine red blood cells and they have limited central pallor. Equine blood smear: 100x objective
Cow red blood cells. There is slight variation in the size of these cells (anisocytosis) and they typically have limited central pallor. Bovine blood smear: 100x objective
血小板
第五章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2 贫 血
贫血
(Anemia) 1.定义: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
胞数、Hb含量和红细胞压积(PCV)低于正常 水平的一种综合症。

血液总结全

血液总结全

第一章总论一、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血液: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造血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

二、造血干细胞和造血(二)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1、定义:HSC来源于胚胎卵黄囊中胚层细胞,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增殖分化为淋巴细胞及各类造血细胞并维持机体造血功能。

2、造血干细胞特点(1)增殖特点:自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动态平衡;可能与HSC的不对称分裂或细胞因子调节有关,使HSC分裂时即保持自我复制特性同时具备相对成熟性,能向各系分化,保持了HSC池的数量和特性的稳定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2)造血干细胞的组成: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PHSC):是最早期的造血干细胞,能维持机体长期造血功能,其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保持动态平衡,数量稳定。

既往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pleen,CFU-S)。

定向造血干细胞(committe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多能造血干细胞进入分化增殖,可分化为髓系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系造血干细胞,称为定向造血干细胞。

(三)造血微环境1、定义:造血微环境亦称造血诱导微环境(hemat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是局限造血器官或组织内,具有特异性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环境,由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组成。

造血细胞在其中进行自我更新、增殖、分化、归巢和移行。

2、基质细胞:指骨髓中的网状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

3、细胞因子: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等,分别由基质细胞或肾小球旁细胞分泌产生,促进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及巨核细胞分化成熟。

ICD-10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

ICD-10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
A ICD-10的第3章 B 特殊组合章 C 解剖系统分类章 D 强烈优先编码章
判断题
肿瘤引起的贫血编码为D48.9†
D63.0* ( 对/错 )
这是星剑号双重分类题。D63.0* 贫血是肿瘤引起的并发症,亚目 D48.9是未特指的动态未定或动态 未知的肿瘤,D48.9†只说明了贫血 是由肿瘤引起,并未指明那种肿瘤 所致。D48.9的编码是开放性的, 要根据肿瘤的形态学和解剖部位变 更编码。
先天性贫血 P61.4 其他围生期血液疾患 P61
第三章统计分类的不包括
不包括下列情况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并发症 (O00—O99)(第十五章) 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Q00—Q99)(第十七章)
先天性脾大 Q89.0
第三章统计分类的不包括
不包括下列情况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 E90)(第四章)
肾小球肾炎 — 见于 — —亨诺克(-舍恩莱因)紫癜
在第一卷中核对编码:
变应性(过敏性)紫癜 亨诺克(-舍恩莱因) 累及免疫机制的血液疾病和疾患 引起的肾小球疾患
D69.0+ N08.2*
查找编码题(案例分析题)
结节病
选择主导词:结节病 在第三卷索引中查找编码:
结节病
在第一卷中核对编码:
结节病,未特指
蚕豆病
选择主导词:贫血
在第三卷索引中查找编码:
贫血 —蚕豆病
在第一卷中核对编码:
由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缺乏引起的贫血
蚕豆病
D55.0ຫໍສະໝຸດ 查找编码题(案例分析题)化疗后骨髓抑制
选择主导词:骨髓
在第三卷索引中查找 编码:
骨髓 — 功能低下
在第一卷中核对编码:

血液科专科护理手册

血液科专科护理手册

第一章血液系统概述第一节概述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机体免疫力下降、出/凝血功能紊乱、外周血中的细胞数量和血浆成分的异常。

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主要包括症状护理,如预防控制感染、贫血和出血的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化疗和药物治疗的护理,成分输血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以及特殊治疗管道的置人和维护的护理等。

[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肝、胸腺、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胚胎早期,肝、脾为主要的造血器官;胚胎后期至出生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

当机体需要时,停止造血的肝、脾可恢复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骨髓组织位于骨髓腔内,分为红骨髓(造血组织)和黄骨髓(脂肪组织)。

当机体需要时(如大出血),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参加造血。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具有向各种髓细胞和淋巴细胞发育的潜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可通过移植重建受损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

正常HSC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即一个HSC 分裂所产生的2个子细胞,其中个立即分化为造血祖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以维持成熟血细胞的数量,另一个则保持造血干细胞的所有特征不变,以保证正常人体能长期或永久地重建造血。

脐带血,胎盘血是胎儿期外周血的一部分,含有HSC。

出生后血干细胞主要保留在骨髓,外周血仅含少量HSC。

淋巴系统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由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组成。

中枢淋巴器官主要包括胸腺;周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胃肠及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其中工细附在胸腺中成熟,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在骨髓内成熟,体液免疫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在周围淋巴器官中可增殖和分化成为各种免疫细胞,如免疫母细胞、套细胞、浆细胞、中心细胞及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亚群等。

造血器官名词解释

造血器官名词解释

造血器官名词解释
造血器官,又称血管,是一组组织,由血管细胞和其他细胞构成的结构,它们可以生产新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般来说,血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末端部分、中间部分和骨髓。

末端部分包括淋巴管、淋巴小管和淋巴腔。

淋巴管传输血液,淋巴小管把液体从血液中分离出来,淋巴腔装载细胞和结构,形成血细胞和血小板,以及供血液循环活动使用的其他成分,如白细胞、红细胞等。

中间部分由血管细胞和间充质组成,构成血管外壁的结构,可以有效的调节血液中的物质流动。

骨髓是由多层包覆细胞组成的一种复杂的结构,主要由血细胞制造的细胞构成。

血管的作用是将血液从心脏循环到全身,并将动力学物质从组织中摄取,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保证功能性分离,维持血液循环稳定,清除有害物质,并保持营养物质的流通,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白细胞。是由骨髓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无色 有核的细胞,主要功能是消除和杀灭侵入机
体的病原体、异物等,具有免疫功能。白细
胞可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类,粒细胞包
括嗜中性粒细胞(吞噬体内微生物)。嗜碱
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无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 核细胞在脾脏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系统生
成后进入血液,然后离开血管进入疏松
造血功能亢进:在末梢血液中出现成
红细胞,含有嗜碱性颗粒红细胞、多染性
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以及其它幼稚型红细
胞,还有明显的红细胞大小不等症,说明 造血功能旺盛,意味着红细胞再生能力很 强。常见于大出血、贫血性疾病及其它血 液性疾病的恢复期。
造血功能减退:尽管贫血很明显,却看 不到再生的红细胞像,可能是造血功能 减退或者丧失的结果。这种情况见于放 射性损伤、中毒(三氯乙烯、羊齿植物 、汞、升汞等中毒)以及严重的败血症 等。
血液细胞发生质量和数量的改变都能产生 相应的病理变化,这种病理变化不仅影响 到造血器官及其功能,而且也影响到其它 器官。反之,造血器官发生病理过程直接 影响到血细胞,其它器官障碍时也可反映 到血液中来。 因此,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常进行血液 形态学的检查及血液理化学状态的测定; 在治疗时常应用止血、泻血、输血等方法。
正常动物的血液总量由于家畜种类不同而不同,
一般占体重的 5%〜10% 。其中血浆约占 55% ,细胞占 45%。血液成分包括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营养物
质和激素等。血浆蛋白有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
白原三种。
血液中的无机盐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
,主要有Na+、K+、Ca2+、Mg2+等阳离子,
Cl-、HCO3-、SO42-及HPO4-、等阴离子。血 液中有许多的酶,如磷酸酶、胆碱酯酶 、转氨酶、淀粉酶及乳酸脱氢酶等。血 液中还含有氧、二氧化碳、氮等气体。
结缔组织并长期生活下来,并发育成具
有很强吞噬能力的巨噬细胞。嗜中性粒
细胞的核(左、右)移动对了解病情和
白血细胞的制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核左移:在末梢血液中杆状粒细胞或髓细胞 增多的现象称为嗜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一般说明 机体的造血机能旺盛。 核右移:分叶核细胞的百分比增大或核的分 叶增多称为核右移,可见于重度贫血。 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可分为:有赖于胸 腺存在的 T 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鸟类腔上 囊或哺乳动物肠黏膜下集合淋巴结中发育成熟的 B淋巴细胞,参与机体体液免疫。
第四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红细胞
血 液
有形(细胞)成分
液体成分
白细胞
血小板 水、蛋白质、糖、 脂肪、矿物质
血液的组成
的重要组成成 分,它沿着血管不停地在全身循环,输送体内各种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是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生 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正常血液为红色黏稠 液体,由血浆和其中悬浮的有形成分 ——血细胞组 成。血液的颜色由其所含色素(血红蛋白)的氧合 程度而定,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是由红细胞系干细胞分化为原红细胞 →嗜碱性幼红细胞→多染性幼红细胞→网状红细胞 →红细胞,其中需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调 节完成红细胞系干细胞的分化。 健康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呈圆盘状,中央凹 陷,无细胞核(骆驼和鹿呈椭圆形)。红细胞能卷 曲成形,其膜的通透性、渗透性和溶血及悬浮稳定 性等生理特性是判断动物是否患病的重要指标。红 细胞象的变化对于判定骨髓生成红细胞的功能,特 别是对贫血的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极为重要。
3.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干细胞的无色无
核的透明小体。血小板能在机体血管受
损和出血时促进血液凝固,参与止血,
促进或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对毛细血
管内皮还具有营养和支持的作用。
血液是动物体细胞间运输的介体,是体内
免疫过程的媒介和参与者,也是激素和酶的输
送者 , 它将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成分送到全身 各组织,收回各细胞的代谢产物,将从肺所得 到的氧送到组织,组织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送还 到肺,同时将内泌腺的分泌物送到全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