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所蕴藏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与风险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与风险防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地方政府为了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纷纷加大了对债务的投入。
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妥善控制债务规模,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累积,甚至面临违约风险。
因此,如何正确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成为了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一,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机制。
要掌握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监测机制。
该机制应当准确把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组成结构、还款能力等重要信息,并能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使社会公众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第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
为了推进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地方政府如果通过非标融资、借道融资等渠道进行融资会增加政府债务的风险。
因此,需要合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
政府应当加大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的直接融资,同时控制银行间借贷、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融资,减少债务风险。
第三,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用途监管。
地方政府债务应当用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推进城市化引领下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扩大政绩,存在将地方政府债务用于“政绩工程”、地方政府官员私人投资等不当用途,从而增加了债务的风险。
因此,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用途的监管,防止出现不合理、不规范的债务项目。
第四,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协调机制。
当前地方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等各种层面的债务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之间应当建立更加紧密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协调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使用和还款。
同时,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与评估制度,加强债务纠纷的解决与处理。
第五,探索地方政府债务转型路径。
除了治标措施,还应当探索更具实时性、市场化、可持续性的手段进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例如,进一步推行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债券市场化融资等多种途径,切实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保证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保证措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保障措施摘要: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和管理债务风险。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进行分析,并从预算管控、风险评估、债务管理、市场监管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相关措施,以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1. 背景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项目的融资方式。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债务风险。
2. 预算管控预算管控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基础和关键。
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明确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的具体流程和责任分工。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预算限额,控制债务规模,避免盲目举债。
此外,应加强预算决策中的风险评估,对可能导致债务失控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在发行债券前,应该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对债务偿还能力、债务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债务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化解。
4. 债务管理地方政府应加强债务管理,确保债务资金用于合法合规的项目和用途。
首先,要加强对债务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建立健全的审批制度和流程。
其次,要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把关项目的选择和监督。
同时,要建立债务偿还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债务按时偿还。
5. 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管和控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不良信息的传递。
同时,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规范发行债券的程序和条件。
此外,要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提高投资者对债务风险的认知和理解。
结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是保证地方政府债务安全的关键。
通过预算管控、风险评估、债务管理和市场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能力和稳定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也逐渐凸显。
如何预警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监管和透明度其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也逐渐采取措施,有效缓解了地方债务压力,降低了债务风险。
但是,国家监管和透明度不足,地方政府债务难以全面和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不够公开,常常受到各种干扰。
因此,加强监管和透明度,提高信息公开程度,成为解决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在融资过程中,有时会采用创新融资工具,如债券、PPP等,通过政府性融资平台等渠道筹集资金。
但是,这种方式有时会出现资本错配、项目难以实施、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从而导致债务风险的逐渐加剧。
因此,需要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建立健全的债务融资机制,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和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地方政府的自我约束,使其合理使用借款资金,确保收支平衡。
三、加强协调和风险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常需要多方共同协调和管理。
国家要采用统一的标准,制定更加科学和严格的债务管理制度,组织或授权专业机构,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标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政府也需要开展积极的风险管理工作。
他们需要制定可行的计划,制定详细的收支预算表,以及及时修订和更新预算表,确保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合理。
四、启动危机管理预案事实上,如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对整个社会和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必须启动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危机管理预案,对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的问题,进行及时而有力的应对。
总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可小觑。
尽管普遍认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还不算沉重,但是把握好债务风险预警和防范,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措施。
只有顺应时代大势,加强监管和透明度,规范债务融资行为,加强协调和风险管理,以及启动危机管理预案,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对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对策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增长,债务风险逐渐凸显,给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
本文将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存在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不断膨胀是债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的投资力度,依靠债务来筹集资金。
而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速,导致了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此外,由于监管缺失和地方政府的追求政绩,地方政府借债和举债方式多样,存在着难以监督和控制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债务风险。
其次,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存在也加大了债务风险。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举债,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地方企事业单位债务等。
这些债务没有纳入官方统计,常常被地方政府用于支付利息和本息,形成了债务链条。
隐性债务的存在导致地方政府负债水平被低估,使得整个债务风险更加复杂和困难。
面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债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防范隐性债务的产生和规避债务风险。
其次,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责任。
政府应加强规划和引导,防止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通过推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建设。
同时,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债券市场的监管,提高债券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优质企业上市融资,为地方政府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
此外,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防控。
把握风险防控的底线,防止债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冲击。
最后,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全国协调和跨区域合作。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地区性和联动性特征,需要通过跨区域协作来进行风险的监测和应对。
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加大对高风险地区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构建全国范围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体系。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逐渐浮出水面。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各级政府为筹集基本建设资金所发行的债券,因当初设计的问题,债务逐渐膨胀,给国家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和应对策略的制定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1、债务比率居高不下地方政府债务比率是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公告》规定,地方政府的债务比率不得超过100%。
但实际情况显示,债务比率已远高于规定。
据2019年末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累计债务余额28.9万亿元,占GDP的39.4%。
如若加上隐性债务,债务规模可能会更为庞大。
2、财政收支压力增加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为土地出让金,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引发土地价格波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就随之下降,因而财政收支压力就会增加。
同时,因为债务违约带来的危机也会导致银行放贷的恐慌,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能力。
3、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但实际上一些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有些地方出于政绩考核等一些原因,会建设一些不必要的项目,浪费了资金。
同时,一些项目也因为地方政府的追求而被急于开工建设,导致建设质量不过关,后期使用难以满足需求,从而减少了使用价值,也影响了债务偿还。
4、政策风险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随时面临政策风险。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可能出现一些行业性质上的变化,或是一些政府开支项目的缩减,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债务本金和利息的偿还受到影响。
二、地方政府债务应对策略1、正视风险以往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补救方式是大规模的“豆腐渣”式的建设,现在,必须正视风险才能解决问题。
各地方政府需要通过追究责任、收紧管理等方式,明确债务规模、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充分盘点隐性债务,保证债务问题不会扩散。
2、优化债务项目要优化债务项目,要把地方政府债务投资用在更加合理的基建和公共服务上,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行为。
地方债风险防控举措措施
地方债风险防控举措措施地方债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用于筹资支持地方公共建设项目。
地方债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改善民生福利的重要作用。
然而,地方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违约风险和债务过高风险等。
为了防控地方债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和市场稳定,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和措施。
一、加强债券发行审批和风险管理在地方债券发行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严格审批发行程序,确保债券项目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同时,加强债券风险评估和管理,对债券项目进行细致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问题。
此外,相关部门还建立了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对于违约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市场纪律性和监管力度。
二、加强地方债券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为了增加地方债券市场的透明度,相关部门要求地方政府和发行机构及时、准确地披露债券发行信息,并通过电子化平台进行公开展示。
债券发行机构还应提供详尽的项目信息,包括项目性质、用途、收益预测等,让投资者全面了解债券的风险和回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三、建立健全债务限制和监管机制为了防止地方债务过高,各级政府设立了债务限额,并建立了制度化的监管机制。
各级政府要控制债务增长速度,确保债务水平在可承受范围内,避免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跟踪和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四、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在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债务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和预案。
同时,要加强对地方债务垫资平台的监管,防止其过度举债和违规担保行为。
五、加强跨区域合作和风险分担为了降低单一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可以加强地区间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
各地方政府可以联合发行债券,通过共同承担债务风险的方式来降低风险压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地区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在风险出现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协调处理。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对经济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由于财政收入的不足,地方政府常常需要通过贷款来支撑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
然而,过度依赖借款和大规模追求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
本文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相关防范措施展开论述。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1、经济增长无法持续。
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和GDP增长,过度放宽贷款市场限制,招商引资,以借贷为基础来支撑当地经济。
然而,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增长率无法持续,非理性和过度的大规模借款会在经济停滞阶段使得地方政府难以偿还贷款。
2、投资项目垃圾债券化。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资金池,将一些本来是由私人风险投资者或者银行承担贷款风险的项目,转化为不带任何担保的债券出售。
债券化项目都是“自我盘旋”式的,这意味着其具有无休止高利润、高风险、无法担保的债务。
如果这些债券化项目无法迅速获得回报,地方政府就会面临还款压力和债务违约风险。
3、前所未有的债务违约。
由于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出现的债券化项目失败、担保资产遭到破产或质押资产受损等多种原因,地方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违约压力。
许多地方政府的突出问题也是因为其负债违约造成的。
二、可能引发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总债务问题的一部分,但是其负面影响很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流动性较低,收益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投资者需要承担高风险。
这些特质使得债务风险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稳定和财务可持续性,也给市场投资者带来了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市场风险因为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没有充分信息的交换和沟通,缺乏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全面了解,而且对债务违约敏感。
其次,流动性风险因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市场态度,以及当前对债券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流动性低。
最后,信用风险是债券违约风险的主要原因,而信用评级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到市场中的债券交易。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问题及应对措施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问题及应对措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飞速变化,地方政府面临对区域经济治理的需求变化与应对挑战。
不同发展时期,政府与融资平台公司的角色,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随着行业细分日趋下沉,多地政府也相应成立专业化融资平台公司,旨在区域经济中各重点行业领域,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对产业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当前“政府兜底,平台公司依赖于政府信用”的模式,产生了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高负债杠杆的“副作用”,已不符合国家在当今的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下,提出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战略需求。
因此,重新厘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妥善降低相应潜在风险,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背景(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由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模式是平台公司的核心职能是融资,根本不以盈利为目的;它最大客户是当地政府,不能盈利;融资主要用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孵化、发放工资、费用支出,无法盈利。
融资需要平台公司盈利,利润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项目包装、关联交易。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投融资体制下的产物,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公共预算支出(财政直接出资)转变为由地方政府出资加上信贷,地方政府出资是由它的财政收入包括税费收入做支撑。
到九十年代,随着加大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在城市基建中引入建设项目法人制,项目法人从投资筹资到运营都参与在里面,这个是融资平台的一个雏形。
随着分税制改革到来,这个模式就加以推广。
因为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比从近22%,大幅提升到50%,然而支出责任却下放给了地方政府。
以往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没有举债权,同时也无法有赤字。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建设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一、地方债务现状当前,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债务规模较大,负债率较高。
一些地方债务余额已经超过了当地的财政收入,甚至出现了偿债高峰期来临的情况。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一些地方债务期限结构短,还债高峰期集中,导致还款压力巨大。
同时,债务来源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信托等非金融机构的融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
3. 债务资金使用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的情况,如将债务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等非公益性项目,导致资金浪费和效益低下。
4.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变化,土地出让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
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措施针对当前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风险防范措施:1.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结构、偿债能力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地方债务风险。
2.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责任主体,制定严格的债务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确保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偿还方式符合规定。
3. 推动地方政府财源建设。
通过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增强其偿债能力。
4.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债务考核和问责机制,防止出现违规举债、变相举债等行为。
5. 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
建立跨部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协调机制,加强财政、审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工作。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对策研究,既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管理,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本文将主要从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防范对策方面展开探讨。
一、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1.1 风险来源在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公共事业,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审批流程不够严格,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以不当手段获取债务,使得债务规模迅速膨胀。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通过债务融资来扩大投资规模,但是经济发展不如预期,导致债务无法清偿,从而形成一定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加,不仅使得政府债务负担加重,而且对整个经济体系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地方政府为了还债而进行过度投资,使得资源配置出现扭曲,导致投资效率低下。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来进行不必要的项目建设,以维护政绩和经济增长,这种举债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财政的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不仅拖累了地方政府财政,也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还债而不断举债,这种盲目举债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债务危机,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进行债务置换或转移,从而延缓了债务风险的爆发,但是也给未来的债务风险埋下了更多的隐患。
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对策2.1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债务用途、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
还要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加强债务审批和披露制度,防止地方政府以不当手段获取债务。
2.2 严格债务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监管和限制,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强化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处罚力度,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稳定控制。
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风险的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风险的防范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为了支持和扶助各地的经济,不断发行债券来筹集更多的资金。
但这样做也意味着政府债务的快速累积,而政府债务过高会给经济带来重大风险。
本文将针对地方政府债务以及经济风险的防范进行探讨。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截至2019年底,我国政府债务总量达到了43.3万亿,其中地方政府债务占了其中的38.5%。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量不断增加,到2019年底已经超过了24万亿。
并且有些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本地区生产总值的100%。
这次COVID-19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二、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的影响1. 财政风险增加地方政府为了筹措资金,通过发行债券或与金融机构借款方式来获取,不断增加债务规模会极大的增加财政风险。
一旦债务无法偿还,将会引发更严重的经济风险。
2. 地方债务会限制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大量发展基础设施、扶持产业等政策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如果债务规模过大,资金将会主要用于债务偿还,无法用于经济发展,从而限制了经济增长。
3. 引起金融危机如果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将会引发金融体系的风险。
而这种风险的扩大并不是一件很容易遏制的事。
同时也会造成社会信任的破裂,影响投资和消费意愿,从而对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三、如何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 增强地方政府财政管理能力地方政府应该加强自身的财政管理能力,及时了解市场变化,从资金来源和项目运营中理性选择,旗帜鲜明地规范政府债权融资和他债转移等行为,从而有效地控制债务规模,提高偿还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债务风险。
2. 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管制度,通过一系列法规和制度,明确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和责任,监督地方政府是否按照合同进行借贷活动,从而避免政府朝令夕改或者不按规矩来行政借贷。
3. 发展新经济避免大量地方政府发展基础设施、扶持传统产业等过度扶持行为,应该鼓励地方政府发展新经济,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采取投资行为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改造和企业转型,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的支持力度。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不断扩大,可能引
发违约风险
债务结构不合理, 短期债务占比过 高,偿债压力大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 债务融资,可能导
致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信息 不透明,存在监管
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 结构单一,过 度依赖银行贷 款
位和权利义务
建立债务风险评 估机制,对地方 政府债务进行科
学评估和监控
规范债务管理流 程,确保债务资 金使用透明、合
规
加强债务信息披 露,提高债务透 明度,防止信息 不对称导致的风
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预警 指标体系,监 测债务规模、 结构、偿债能 力等关键指标。
强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 计和问责制度,对违规使 用债务资金的行为进行严
肃处理。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 露机制,提高债务透明度, 防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
险。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 化解风险,确保债务资 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建立债务信息披露机制
强化审计监督和媒体监督
鼓励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 性的地方政府债务案例
案例概述:简要介绍案例 背景、涉及主体和债务情
况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存 在的法律风险及其产生原
因
案例结论:总结案例对防 范地方政府债务法律风险
的启示
地方政府债务的合法性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风险
短期债务占比 过高,还款压 力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为了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障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地方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加强债务管理,避免债务风险的发生。
本文将从加强监管、提升透明度、优化债务结构、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是避免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应当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债务管理中的职责和监督责任,确保债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要加强政府债务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和深度的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地方政府债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三、优化债务结构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的合理优化是防范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
应当积极发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监管,规范其融资行为,遏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的问题。
还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制度,限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风险。
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降低债务风险。
四、加强风险防范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地方政府还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及时应对债务风险的发生。
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债务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全面了解债务风险的动态变化。
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应对机制,对各种债务风险进行预案设计,及时应对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做到有备无患。
还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分担机制,将债务风险合理分担给相关主体,避免因单一主体承担风险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所蕴藏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所蕴藏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作者:严文浩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01期摘要: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为了规避经济危机的不良影响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庞大的债务数额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区县和乡镇地区。
对美国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进行分析发现,一旦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陷入到债务偿还的困境中,就极易造成全国性债务危机的出现,甚至对全国金融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引发金融动荡,并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威胁。
因此,新时期应该加强对地方债务工作的重视,在分析债务成因的基础上有效防范潜在风险,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金融风险;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76-02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来看,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十分复杂。
对此,应当深入、全面的分析,科学、合理的论证,找到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对这些问题和风险加以解决。
一、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所蕴藏的主要金融风险(一)债务来源途径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现阶段,尽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内的企业数量较多,然而其运营模式相对单一,主要由银行负责提供资金,并以地方政府的信誉或地方财政为贷款担保。
不仅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还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数目的增大,无形之中提高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银行为了保证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就将这些风险转移到市场,致使国内金融安全问题产生。
通过分析可知,若是造成高通货膨胀率,国内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发生不良贷款率可以高达20%,其总额会达到2.4万亿CNY[1]。
银行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中心,生存和发展对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产生重要的影响,若是由于地方债务导致银行难以正常经营,那么将对国家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
化解政府债务具体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经济金融稳定,本文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二、加强债务管理,完善债务体系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推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为地方政府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2)鼓励地方政府发行绿色债券、转型债券等特色债券,引导资金投向绿色、转型等领域。
(3)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流动性风险。
2.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债务监管(1)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精度。
(2)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高风险地区进行重点监控。
(3)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严肃查处违规举债行为。
3.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债务行为(1)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权限,加强债务审批和监管。
(2)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确保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
(3)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债务透明度。
三、推动债务置换,优化债务结构1. 扩大债务置换规模,降低债务成本(1)增加债务置换额度,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债务置换降低融资成本。
(2)鼓励地方政府发行长期债券,置换短期债务,降低流动性风险。
2. 优化债务置换方式,提高置换效率(1)创新债务置换产品,如永续债券、可转换债券等,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融资需求。
(2)简化债务置换流程,提高置换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3. 加强债务置换监管,防范道德风险(1)明确债务置换条件,确保置换资金用于合法合规项目。
(2)加强对债务置换资金的监管,防止资金挪用、滥用。
四、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和重点领域投入(1)压缩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加大对民生、教育、科技、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
2. 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质量(1)完善税收制度,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4976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与预防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与预防措施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给我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此,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将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风险1:隐性担保风险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向社会各类投资者募集资金,这类融资平台通常是一种资金融通方式,地方政府无法保证所有的债券都能按时偿还。
当融资平台出现违约情况时,地方政府往往会以各种方式进行隐性担保,将民间资金转移至地方政府负债,以确保债务偿还。
风险2:债务高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通常都会以项目融资作为方式,因此会受到市场风险、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债务违约风险也会相应增大。
风险3:重复融资风险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融资平台众多,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可能会采取重复融资的方式,这种借新还旧的方式可能会带来债务负担的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债务违约的问题。
预防措施措施1:完善风险监管机制地方政府债务发展的根本是资金来源透明,风险控制规范。
应建立起规范的监督机制,以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防范风险。
措施2: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合适的债务评估方法和标准,定期评估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及时掌握债务风险情况,预防风险的发生。
措施3:引导多样化融资渠道应建立差别化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促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的发展,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重复融资的风险。
结束语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备受关注,任何违约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尽早完善监管机制,增强债务风险评估制度,并引导多元化融资渠道,从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风险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风险防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加剧不仅对地方政府财政造成了影响,也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等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1.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26.5%。
加上政府性融资平台的债务,整个地方政府及其关联机构的债务规模更是高达40万亿元以上。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类项目、城镇化建设等领域。
但由于许多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来发行债券,这些债券财政收入并未得到直接支持,更多是通过收回资本来扩大借款。
这就使得大量的负债对国家投资和消费造成影响,因为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都由债务驱动。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显示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 债务隐性增长。
地方政府虽然出现了债务违约和乱借乱贷的情况,但主要风险仍然是不适当的隐性债务增长,尤其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的情况。
2. 债券过度发行。
地方政府面临着需要大量资金的问题,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过于依赖债券的融资,导致债券过度发行,甚至出现“无成本”发行债券的情况。
3. 还款困难。
在经济增长放缓、税收减少、新债募集难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压力不断增大,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期还款的情况。
三、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分类管理债务制度。
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应建立分类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债务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和策略,确保债务风险得到合理控制和防范。
2.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审计。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发现的违规债务应采取及时清理和处置措施,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债务增长。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而债务风险也日益上升。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风险原因和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债务结构复杂。
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民生等领域。
然而,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着高利息、短期限等问题,加剧了债务的偿还压力。
其次,地方政府债务隐性债务较多。
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部分债务形式不够规范,如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担保企业等,导致隐性债务大量积累。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尚不健全,增加了债务风险的可控性。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出现与多方面因素相关。
首先,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倾向于通过债务融资来快速积累资金,推动经济建设。
这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的做法,容易导致债务规模失控,从而产生债务风险。
其次,地方政府债务背后存在着政绩考核与责任追究问题。
地方政府官员晋升与政绩高低相关,债务融资成为官员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政绩考核的重要手段。
这种政绩压力往往促使地方政府冒险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债务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还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有关,这些因素都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风险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应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管,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合理安排债务期限和利率,降低债务风险。
其次,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和防范债务风险,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债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风险防范的效果。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探讨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措施,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缺口,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2. 土地财政依赖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土地出让收入。
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弥补缺口。
3. 政府职能错位一些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过度介入经济活动,导致政府职能错位。
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往往承担过多的投资和建设任务,加剧了债务风险。
4. 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不足。
这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三、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债务规模。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应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相匹配。
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避免债务风险累积。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安排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流动性风险。
2. 加强财政管理(1)提高财政收入。
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税收体系,提高非税收入,增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2)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1)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1)明确政府职能。
政府应专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职能,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政府债务风险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稳定运行,还可能对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因此,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及策略。
一、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1. 经济下行压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
2.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导致债务风险隐患增多。
4. 土地财政依赖度高: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市场波动对地方债务风险产生较大影响。
二、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分析1. 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不断累积。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中,短期债务占比过高,流动性风险较大。
3. 债务风险地区差异明显: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而其他地区债务风险相对较低。
4. 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不断增大,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出现偿债困难。
三、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比例,降低流动性风险。
(2)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避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
2. 加强债务管理:(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对债务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2)完善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债务发行、使用、偿还等环节。
3. 提高财政收入:(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4. 拓展融资渠道:(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提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2)探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债券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1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315期Serial No .315No .1,2017经济研究导刊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来看,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十分复杂。
对此,应当深入、全面的分析,科学、合理的论证,找到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对这些问题和风险加以解决。
一、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所蕴藏的主要金融风险(一)债务来源途径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现阶段,尽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内的企业数量较多,然而其运营模式相对单一,主要由银行负责提供资金,并以地方政府的信誉或地方财政为贷款担保。
不仅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还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数目的增大,无形之中提高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银行为了保证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就将这些风险转移到市场,致使国内金融安全问题产生。
通过分析可知,若是造成高通货膨胀率,国内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发生不良贷款率可以高达20%,其总额会达到2.4万亿CNY [1]。
银行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中心,生存和发展对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产生重要的影响,若是由于地方债务导致银行难以正常经营,那么将对国家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
(二)引发财政风险和信用风险现阶段,尽管地方举债行为在表面上通过投融资平台而发生,然而,通常情况下均是以政府信誉为担保,实际上,这项债务还是需要地方政府来偿还。
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现阶段的地方财政呈现出大幅度提升的态势。
然而,在机构改革的影响下,各级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机构发展,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仅能勉强满足日常行政服务的支出,作为债务额度较大的担保,地方财政承担了较大的债务压力[2]。
大部门地方债务之所以能够贷款成功,是因为各级政府以自身信誉作为担保。
同时,由于政府信誉对党和国家而言十分重要,对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所以,以政府信誉作为担保不仅凸显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筹资的迫切性,还显示了地方债务失控引发的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化为政治风险。
现阶段,各级地方政府债务均存在延期、拖欠的情况,若是任由这种情况发生,将对政府信誉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进而造成社会信用环境逐步恶化,引发信用危机,导致投资者与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发生动摇。
(三)致使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增大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投融资平台规模较大、数量较多,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普遍存在违规担保的现象,明显增加了银行难以回收贷款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升高。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普遍出现了不具有主营业务、短期发展、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完善性、责任主体不清、操作程序不规范等情况。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又常常借助多个融资平台企业向多家银行进行信贷,导致银行难以真正掌握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以及其担保情况[3]。
为了发展经济、筹集更多资金,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将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融入到融资平台,由于这类贷款项目未经过市场论证、不具备发展前景,导致在今后几年中,国内将出现大部分地方债务贷款即将到期的情况,使得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着多家银行催还款的状况。
据预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可能发生井喷现象。
(四)地方财政无力偿还地方债务各级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收益。
从相关统计分析可知,2001—2003年,国内各级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获得的利益总额高达9100多亿CNY ,而在2009年当年,国内收稿日期:2016-11-08作者简介:严文浩(1998-),男,河南周口人,高中,从事地方政府债务研究。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所蕴藏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严文浩(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郑州450052)摘要: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为了规避经济危机的不良影响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庞大的债务数额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区县和乡镇地区。
对美国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进行分析发现,一旦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陷入到债务偿还的困境中,就极易造成全国性债务危机的出现,甚至对全国金融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引发金融动荡,并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威胁。
因此,新时期应该加强对地方债务工作的重视,在分析债务成因的基础上有效防范潜在风险,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金融风险;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7)01-0076-0276——各地方在土地置换方面的收入就达到1.5万亿CNY ,接近同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
由此可见,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具有严重的依赖性[4]。
进入2013年后,我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各级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获得的利益再创新高。
以北京地区为例,在2013年,其在土地出让方面获得的利益总额高达1821.8亿CNY ,在土地出让金方面创造了历史新高。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通常以政府财政或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在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以地方财政作为担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以土地收益或土地置换金作为担保,地方政府与负责提供资金的银行均将地方债务正常偿还的希望放在土地价格上涨上。
但是,尽管我国幅员辽阔,却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土地收入或土地置换金来偿还地方债务的方式存在不可持续性。
虽然各级地方政府与银行均将房价上涨作为财政创收希望,并极力推动房价上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若是在外部发生经济冲击,那么将对国内房价与地价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使其面临骤然下跌的风险,对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地方财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预防并控制地方债务引发金融风险的有效策略(一)深入分析、科学论证债务风险地方债务问题存在一定复杂性,受到国家财政体制、国际经济宏观形势、国内经济走势以及政府职能划分等方面的影响,若想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就应当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国内地方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实施深入、详细的分析论证。
所以,中央政府应当尽快构建起完善的地方债务登记管控机制,尽量搭建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管理平台,借助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企业等多方的联网来监督管理我国资金的具体流向,对地方债务的规模、数量以及蕴含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并基于此,结合地方债务的具体状况运用可行性较强的策略,将地方债务引起的金融风险扼杀在萌芽中状态[5]。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地方政府债务不仅带来了一定金融风险,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机遇,特别是针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地方债务是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6]。
国内地方债务引发的风险,其根本并不在于其总量过大,而在于其担保与使用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
所以,为了有效消除地方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就应当对地方债务进行科学管理,优化其结构,将其收入到法制与行政管制范围内,严格监督并管理地方投融资平台。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也需要尽早构建地方投融资监督管理机制与制度,深入分析并严格监管地方投融资平台,对地方债券发行等实施妥善管理,进而在地方政府债款使用方面加强监管。
另外,中央政府还应当改进预算法,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机制,并对颁布的公债法进行论证,做到依法管理地方债务,从而促使地方政府债务接受各行各业的实时监督。
(三)适当放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权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承担了越来越繁重的行政事务与经济管理任务。
过去的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日常行政开支已经成为主要问题。
所以,中央政府应当适当地允许地方发行债券,以此来改善地方负债现状、缓解财政压力。
事实上,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禁令的实施下,地方政府出于无奈选择构建投融资平台。
对此,中央政府可以适当放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权,促使地方融资融入现行法律与行政的管理体系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和数量,逐步提升地方融资渠道的社会性和透明性。
(四)优化管理地方政府债务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知,当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施规范、严格、有序的管理时,地方政府债务所引起的金融风险均可以得到良好的防控,并且地方财政体系也可以正常、稳定地运行,促使国家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相反,若是中央对地方管理不当,则会引发财政金融危机。
如美国的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引发经济、社会的动荡。
对此,为了有效解决地方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中央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统一、集中的管理地方债务。
通常情况下,中央财政相关部门应当负责管理地方债务。
但是,现阶段,中央还没有建立专门机构,更未建立配套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与体系。
因此,我国应该对国内各区域的地方债务实施深入分析,对其进行科学论证,从而构建一个统一机构,构建完善、配套的地方债务管理体系,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做出正确指引,在有效控制地方财政赤字问题的基础上,还应当促进分税制深化改革,进而逐步构建权责分明、协调平衡的地方财政收支体系。
三、结语综上所述,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重点放置到消除财政风险、防范地方金融风险方面。
同时,应当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有效控制,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政府举债与偿还管理制度与机制,进而形成良性的地方政府债务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1]徐奇渊.我国政府债务中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考量[J].地方财政研究,2014,(11):48-53.[2]管清友,李衡.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及其风险[J].经济导刊,2012,(9):92-93.[3]曹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分析[J].经济问题,2014,(5):38-41.[4]徐建国,张勋.中国政府债务的状况、投向和风险分析[J].南方经济,2013,(1):14-34.[5]刘萍芳.乡镇政府债务成因、存在问题及风险化解对策[J].财经界,2014,(20):49-50.[6]孟令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研究[J].活力,2014,(22):4-5.[责任编辑陈丽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