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的解剖与手术入路
肘关节假体简介-产品及操作
ENDO-MODELELBOW PROSTHESIS SYSTEM 肘关节假体简介
北京威联德骨科技术有限公司
LINK®
肱骨假体
锁钉 尺骨假体 桡骨假体
桡骨假体垫圈
北京威联德骨科技术有限公司
LINK®
肱骨假体
尺骨假体
北京威联德骨科技术有限公司
LINK®
肘关节解剖
肘关节是非负重关节,由肱尺骨滑车关节、肱桡 关节和上尺桡关节构成。肱尺滑车关节为绞链式关 节,完成肘关节的屈伸运动。上尺桡关节和肱桡关节 完成前臂的旋转功能。Morrey Wslker 和London分别 测量两个尸体肘关节,认为肘关节基本上是围绕一根 轴旋转的单轴关节,对活体病人的X线研究,也得出同 样的结论。
北京威联德骨科技术有限公司
LINK®
手术操作
完全显露关节后,先将 尺骨鹰嘴的突出部截去, 以方便尺骨的开髓。
北京威联德骨科技术有限公司
LINK®
手术操作
尺骨开髓 尺骨的髓腔比较靠后,并 且髓腔较细,注意使用骨 锥的手法,否则可能造成 髓腔穿孔!
北京威联德骨科技术有限公司
LINK®
手术操作
尺骨开髓
北京威联德骨科技术有限公司
LINK®
手术操作
连接肱骨和尺骨试模, 检查之体力线和关节 松紧度。
北京威联德骨科技术有限公司
LINK®
手术操作
假体安装顺序:先装尺骨假体 (置换桡骨时先装桡骨假体); 后装肱骨假体。骨水泥灌注可用指压法,或利用 一次性冲洗器加用一次性50cc注射器,骨水泥要充分预冷。
北京威联德骨科技术有限公司
LINK®
肘关节假体的发展
70年:Modell St.Georg(ENDO-CLINIC)。最初的假 体设计及采用了稳定的铰链式结构,符合低磨损原 理并采用骨水泥固定。但假体设计为非解剖型,肱 骨假体为聚乙烯。 74-76年:有人设计了所谓的非限制型的髁型假体,由 于假体之间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所以至今未能 在临床上使用。 76年: 设计者将Modell St.Georg聚乙烯的肱骨假体改 用钴铬钼合金,并提供了肱桡关节面和可选择的桡 骨假体。
第四章 第二节 肘关节运动学
(5)治疗
新鲜肘关节后脱位手法复 位,多用牵引复位法。 复位后的处理:复位后, 用石膏或夹板将肘固定于 屈曲90°位,固定3-4周。 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内上 髁骨折或桡骨小头骨折, 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手 术复位。
36
陈旧性脱位
陈旧性肘关节脱位,损伤在三个月以内,可试行手法复位,如不能复位时,切不 可强力复位,应采取手术复位。如合并有尺神经损伤,手术时应先探查神经,在 保护神经下进行手术复位,复位后宜将尺神经移至肘前,如关节软骨已破坏,应 考虑作肘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三)肘关节生物力学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2.肘关节的稳定性 3.肘部的闭链运动 4.肘关节的屈和伸及限制因素
43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三个单关节构成了一个复合关节。无 论从结构上,还是从功能上讲,肱尺 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导关节。肘关节 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屈、伸运动,其次 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 合运动,完成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 。肘关节的屈、伸幅度,平均为135° ~ 140°。肘关节平均屈145° (120°~160°)。在整个屈曲运动 弧中,肘关节屈曲60°~140°,这 80°是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活 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可称为肘 关节的功能运动弧。肘关节平均伸为 0°,其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肱骨 的鹰嘴窝而中止,其运动范围正常仅 有很小差异。
45
46
47
• 1)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作用。肘关节 尺侧副韧带复合体是由前束、后束组成。
• 前束起始于肱骨内侧髁之前,止于尺骨冠状突内缘。 • 后束起始于内侧髁之下,止于鹰嘴内侧缘。 • 斜束并不参与构成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 • 肘关节屈曲60°时,尺侧副韧带前束紧张,屈曲到90°时其长 度和肘关节完全伸直位时基本相同;
肘关节解剖 ppt课件
6、侧移型:骨折远端向尺侧位移或桡侧位移。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并发症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损伤,骨折端刺激血 管而使其持续性痉挛,并使侧支循环发生反射性痉挛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阻碍了血液的流通。前臂及 手部肌肉呈强直性萎缩瘫痪,手部呈爪状畸形。
PPT课件
12
“5P征”
PPT课件
8
症状与诊断
1、外伤史 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 前儿童 2、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 应特别注意有无血管、神经损伤 3、肘后三角关系正常,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PPT课件
9
4、粉碎型:多见于成人,多因直接暴力所致。 5、青枝型:多见于儿童,髁上有骨折线,但是没有移 位。
PPT课件
21
网球运动损伤
PPT课件
22
临床特点
一般无明显外伤史 肘外侧疼痛, 以肱骨外上髁压痛最为明显 患肢无力,常不能提拿、捏握物品 MILL试验(+)
PPT课件
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
PPT课件 24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屈曲型发生率多见少见损伤机制跌倒时手掌着地跌倒时肘关节后方着地远折端向后向上向前向上近折端向前向下向下向后并发症并发症易损伤神经易损伤神经血管血管不易损伤神经不易损伤神经血管血管症状与诊断?1外伤史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2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应特别注意有无血管神经损伤?3?3肘后三角关系正常上臂短缩前臂正常肘后三角关系正常上臂短缩前臂正常?4粉碎型
无痛 脉搏消失
Painlessness Pulselessness
肘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 2.肘关节的运动方向
表 肘关节运动与肌肉
运动形式 屈肘
伸肘 旋后
旋前
参与运动的肌肉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补)、旋前圆肌、腕关节屈肌 群(除外指深屈肌)
1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 1.肘关节的组成
– (1)肱尺关节(humeroulnar joint) 由肱 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 可绕额状轴作屈、伸运动。
2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 2.肘关节的运动方向
– 肘关节的关节面属于滑车、球窝、圆柱关 节。从肘关节整体来看,只有冠状轴和垂 直轴两个运动轴。
– 冠状轴为肱尺部和肢桡部所共有,上臂和 前臂都可绕此轴做屈伸运动;垂直轴为肱 桡部和桡尺部共有,前臂可绕此轴做内旋、 外旋运动。由于肱尺部只有冠状轴,尺骨 不能做外展、内收运动,从而也限制了桡 骨在肱桡部绕矢状轴的内收外展运动。肘 关节运动与肌肉见表。
• 位于肱二头肌深面。起自肱骨前面下半部。止于尺骨粗隆。 •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屈;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
屈。
– (3)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
•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分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长头起于肩胛骨盂 下粗隆,外侧头起于肱骨体外上部,内侧头起于肱骨体内下部。三 头合为一腱止于尺骨粗隆。
肘关节手术入路
肘关节手术入路2016-06-07 00:29骨关节空间推荐100次肘关节本文原载于《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5年第3期肘关节是连接上臂和前臂,控制手在空间中位置的重要解剖结构。
随着对肘关节解剖学和临床相关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成人肘关节外科治疗得到迅速发展。
作为手术者,只有熟悉肘关节组成、结构特点、肌肉配布、血管神经的走向及变异等,才能在手术前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损伤,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介绍与肘关节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关键点以及典型的手术入路,以助临床医生对肘关节手术有更深入理解。
1肘关节的解剖1.1骨性结构肱骨远端形态极不规则,其解剖形态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肱骨远端的三柱理论将肱骨远端分为内、外侧柱和滑车(图1)[1]。
内侧柱与肱骨干约有45°的成角,其远端形成内上髁。
内上髁为前臂屈肌群和内侧副韧带前束、后束的附着点。
外侧柱与肱骨干约成20°角,延伸到远端包含肱骨小头。
外侧柱后方扁平,易于放置内固定钢板,同时由于外上髁体表容易触及,常作为设计手术切口的标志。
外侧柱远端外上髁是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旋后肌和伸肌群的附着点。
滑车作为三柱结构中拱的连接部分,其中央沟与尺骨近端的半月形滑车切迹相吻合。
在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中,重建三柱的三角形稳定性和恢复滑车的宽度极为重要。
肱骨远端前内侧有冠突窝,外侧有桡骨窝,后面有鹰嘴窝。
在冠突窝和鹰嘴窝之间,90%的人群只隔着薄层骨[2]。
桡骨近端接近一个椭圆柱体。
在前臂旋前过程中,桡骨头外移使桡骨远离尺骨,为桡骨粗隆让出空间,更好地完成前臂旋转活动[3]。
桡骨头上表面有与肱骨小头相适合的圆形凹陷。
桡骨头内侧表面存在一切迹,以适应肱骨小头内侧的髁-滑车沟。
桡骨粗隆在前臂完全旋前时位于后方,因此允许经后方入路修复肱二头肌键止点[4]。
尺骨近端是尺骨最坚强部分,由上方的鹰嘴和下方的冠突共同构成滑车切迹,是肘关节最重要的骨性稳定结构。
肱三头肌止点位于鹰嘴背面。
肘关节解剖
➢ 肱骨小头骨骺骨化后 (1)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尺侧与肱骨干骺端分 离,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2)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桡骨近端一起向 外侧移位,在侧位片上见肱骨小头骨骺向前或向后移位,但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 小头骨骺中心。由此可见,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表现为肱桡关系发生改变,即桡骨近端 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骨骺的中心,而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表现为肱桡关系不变,即 桡骨纵轴线正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
➢ Salter Harris对骨骺分类: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典型X线表现是指分离的肱骨小头与尺 骨近端一起向尺侧偏移,而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同时伴有肱骨干 骺端内侧骨骺分离。
➢ 肱骨小头骨骺骨化前 (1)Ⅰ型全骨骺分离X线表现为:尺桡骨近端一起与肱骨干 骺端分离,向内上移位。(2)Ⅱ型全骨骺分离:为尺桡骨近端一起与肱骨干骺端分离, 向内上移位,且肱骨干骺端内侧可见骨片游离。依据肱骨干骺端骨折块位置又可分两 个亚型Ⅱa、Ⅱb。Ⅱa型,肱骨干骺端内侧有骨块游离,即角征。肱骨小头骨骺及尺桡 骨近端一起向内侧与肱骨干骺端分离,其移位程度与角征一致。Ⅱb型,肱骨干骺端外 侧可见骨片游离,即板征。较内侧骨折块小且移位程度轻,肱骨小头骨骺后尺桡骨近 端一起向外侧移位,桡骨近端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部。
肘部常见损伤
一、肘关节脱位
四、治疗 ● 手法复位后,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支具或夹板固定三周后,开始功能训练,先强化肘及腕的屈伸
肌群力量加强肘关节的稳定,避免悬吊或使前臂外展的动作。伤后三个月可参加运动。 ● 手术治疗:肘关节脱位同时合并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超过3周的陈旧性肘关节脱位应进行手术治
疗。
二、肘关节内侧不稳定
● 肱骨的内上髁为前臂尺侧屈肌(屈肌、屈腕肌、旋前圆肌等)的起始点,肱骨的外上髁为前臂伸 肌群的附着点,尺骨鹰嘴是肱三头肌的止点,尺骨冠状突前是肱肌的止点,肱肌前有肱二头肌通 过。
● 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体表都可以触摸到,当肘伸直是,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当肘屈曲 90°时,此三点的连线构成一尖端向下的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当肘关节脱位时,三点的位置 发生改变,当肱骨髁上骨折时,此三点位置不变。
四、网球肘
三、临床表现 ● 病史:有些病例是一次受到撞击或牵拉出现症状,多数是逐渐出现症状的。 ● 症状:开始是运动中出现肘关节外侧疼痛,运动停止后,疼痛缓解。病情发展,疼痛加重,逐渐
转为持续性疼痛,甚至夜间疼痛影响休息。做双手拧毛巾或反手挥拍动作时疼痛明显,严重者可 出现肘打软无力现象 。 ● 体征:肱骨外上髁、腱止点、桡骨小头、肱桡关节间隙处压痛;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无明显肿胀; Mill试验阳性(先让患者屈肘,然后屈腕屈指,前臂旋前,同时伸肘,动作过程中出现外侧疼 痛)。
二、肘关节内侧不稳定
一、功能解剖 ● 肘关节内侧的稳定结构主要是内侧副韧带复合体。 ● 内侧副韧带复合体由前束、后束、横束三部分韧带纤维组成。 ● 内侧副韧带前束是最主要的内侧稳定结构,起自肱骨内上髁的前下面,止于尺骨冠状突的内侧面,
止点纤维的连续性使其在肘关节屈、伸时均维持紧张。
肘关节PPT 演示文稿
• 通过从肱骨外上髁处分离 EDC 前半部和桡侧腕短伸肌做延长的 EDC 劈开入路,将桡侧腕长伸肌 和肱桡肌自髁上嵴处游离(A)。延长的改良 Kocher 入路,尺侧腕伸肌、EDC 和桡侧腕短伸肌自 外上髁上分离,之后桡侧腕长伸肌和肱桡肌在髁上嵴处抬起,通过仔细牵开,显露肱骨前远侧、 滑车、冠状突尖部。
骨皮下缘
Kocher入路
• 向两侧行全层厚度深筋膜皮瓣并翻开。 • 辨认并进入肘肌及尺侧腕伸肌间隙。 • 为显露桡骨头将尺侧腕伸肌和少部分旋后肌从关节囊上剥离并牵向前
方,肘肌牵向后方。
Kocher入路
• 此时应辨认肘外侧副韧带、尺骨副韧带、关节囊及旋后肌脊。 • 尺侧腕伸肌筋膜与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是联成一体的,所以分辨他们很困难,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外固定架来自外固定架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 手术操作:
外固定架
肘关节外固定架
肘关节外固定
肘关节外固定架
肘关节外固定
所以切开关节囊时往往损伤外侧尺骨副韧带。 • Kocher入路沿尺骨外侧副韧带前方及旋后肌脊前方1cm切开关节囊及环状韧
带,显露桡骨头及颈。
Kocher延伸入路解剖
Kocher延伸入路解剖
辨认尺侧腕伸肌后缘、肘肌前缘、旋后肌。 由尺骨向后翻起旋后肌,触及旋后肌结节。 这样扩大切口,有利于显露桡骨头及颈的范围。
小儿肘部损伤的诊断与处理PPT课件
3专科医师评估儿科专家源自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 治疗方案。
小儿肘部损伤的处理原则
保护肘部
使用适当的支具和保护措施, 避免进一步损伤。
减轻肘关节疼痛
使用冷敷和止痛药等方法减 轻疼痛症状。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以确保损伤得到适 当的疗效和康复。
小儿肘部损伤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1
尺骨复位
通过手法复位,恢复肘关节正常的解
儿童活动时会出现肘关 节疼痛的症状。
2 活动受限
3 肘关节肿胀
肘关节活动度减少是常 见症状之一,儿童在活 动时会表现出受限情况。
损伤后的肘关节常会出 现肿胀和红肿的症状。
小儿肘部损伤的诊断方法
1
症状和体征评估
根据症状和体征对小儿肘部损伤进行
影像学检查
2
初步评估。
通过X线或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确认
肘部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休息调整
2
剖位置。
避免过度使用肘关节,确保充分的休
息和恢复。
3
康复锻炼
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以恢复肘关节功 能。
小儿肘部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选项
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
小儿肘部损伤的诊断与处 理
本课件将为您介绍小儿肘部损伤的类型分类、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处理原 则以及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法。
肘部解剖结构简介
肘关节
了解肘部结构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小儿肘部损伤非常重要。
小儿肘部损伤的类型分类
尺骨滑脱
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多发生在3至6岁。
常见的小儿肘部损伤症状
1 肘关节疼痛
肘关节三联征的治疗进展
肘关节三联征的治疗进展
杨维和;田晓舜;李百通;尚剑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年(卷),期】2018(031)006
【摘要】肘关节三联征这类损伤因为其周围解剖的复杂性,生物力学研究有限,治疗相当困难,预后较差,选择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检索大量参考文献对肘关节周围解剖、损伤机制、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目前肘关节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方案多样,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临床疗效大多不确切.肘关节三联征的治疗,多数骨科医生仍然选择外侧手术入路,固定冠状突骨折,桡骨头修复或者置换,常规修复外侧副韧带,大多数学者不建议修复内侧副韧带,故仍有待商榷.
【总页数】5页(P582-586)
【作者】杨维和;田晓舜;李百通;尚剑
【作者单位】青海省中医院骨科,青海西宁 810000;青海省中医院骨科,青海西宁8100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一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肘关节三联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J], 厚兆军;王栓科
2.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治疗进展 [J], 王鹏;杨朝晖
3.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治疗进展 [J], 刘家志;陈帅
4.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进展 [J], 陈文钧;林暐哲
5.对肘关节后脱位、肘关节后外侧旋转损伤及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在联系的思考[J], 公茂琪; 蒋协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治疗原则
❖ 固定尺骨冠状突和桡骨头骨折,恢复关节的中心复 位和稳定性;
❖ 重建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及屈、伸肌起点的机 构连续性;
❖ 在此基础上,及早(3周内)进行康复锻炼,使肘 关节获得足够的日常生活活动范围;
❖ 最终达到屈伸和前臂旋转幅度各100°的正常功能。
肘后三角
❖ 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 鹰嘴构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 当肘关节伸直时,上述三点成一条直线。 ❖ 根据此解剖可以鉴别肘关节脱位和肱骨髁上
骨折。
周围功能肌群
❖ 屈肘肌群: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旋前 圆肌、桡侧腕屈肌
❖ 伸肘肌群:肱三头肌、肱肌 ❖ 旋转肌群: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肱二头肌
许早期活动时,可以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架。
手术治疗
❖ 手术入路:
常规切口: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Kocher入路),沿肱骨外 上髁在肱三头肌与肱桡肌之间(外侧肌间隔)切开,向下再 在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切开,即可显露肘外侧副韧带和关节 囊,该部分结构多已撕裂损伤,用手指探查后从原始裂口进 入肘关节,避免进一步软组织损伤,桡神经位于切口前方肌 肉中,一般不会损伤。该入路可显露尺骨冠状突、桡骨头和 外侧副韧带。
辅助切口:如经外侧入路固定后,发现肘关节仍未达到中心 复位(考虑有内侧副韧带损伤),或术前患者有尺神经损伤 症状,再从内侧切口探查,修复内侧副韧带,探查尺神经。
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原则: ⒈通过骨折固定(Ⅱ型骨折或Ⅲ型骨折)或者经前方
关节囊修复(Ⅰ型骨折)恢复冠状突的稳定。 ⒉通过骨折固定或假体置换恢复桡骨头的稳定性。 ⒊通过修复外侧副韧带以及相关的次要结构如伸肌群
肘关节外侧入路解剖
Kocher入路与伸肌总腱劈开入路入路显露范围比较
伸肌总腱劈开入路(黑箭头)和 Kocher 入路(白箭头)。桥状组织(b) 由指总伸肌下半部分和尺侧腕伸肌组成。
肘关节外侧近端入路解剖
• 该入路是相对于Kocher入路而言, 适用于肱骨外侧髁骨折,肘关节 僵硬前后关节囊松解。
• 体位:仰卧位,患肢置于手外科 手术桌上,屈肘适当,前壁旋前 位利于避开桡神经深支。
Kocher入路解剖
• 向两侧行全层厚度深筋膜皮瓣并翻开。 • 辨认并进入肘肌及尺侧腕伸肌间隙。 • 为显露桡骨头将尺侧腕伸肌和少部分旋后肌从
关节囊上剥离并牵向前方,肘肌牵向后方。
Kocher入路解剖
• 此时应辨认肘外侧副韧带、尺骨副韧带、关节囊及旋后肌脊。 • 尺侧腕伸肌筋膜与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是联成一体的,所以分辨
• 体表标志:肱骨外侧髁、桡骨头、 尺骨鹰嘴。
• 切口:沿上臂外侧中线从外上髁 向近端5-8cm,向远端延伸2c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肘关节外侧近端入路解剖
• 向两侧行全层厚度深筋膜皮瓣并翻开。
• 辨认外上髁、起于外上髁脊的外侧肌 间隔及其前后的肱桡肌、桡侧腕长伸 肌、肱三头肌内侧头。
• 沿肌间隔切开深筋膜,并将肌间隔前 方的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后方的 肱三头肌内侧头分开至肱骨远端外侧。
• 将桡侧腕长伸肌拉向前方,显露前方 的关节囊及肱肌,用骨膜剥离器将关 节囊和肱肌分离以完全显露前方关节 囊。
• 将肱三头肌内侧头自肱骨远端后侧剥 离并牵向后方,显露后方关节囊。
1是头静脉2是前壁外侧皮神经 3是外侧髁4是肱桡肌5是桡侧腕长伸肌 6是肱三头肌内侧头7是肘肌8是指伸肌 9是尺侧腕伸肌
将桡侧腕长伸肌拉向前方显露前方的关节囊及肱肌用骨膜剥离器将关节囊和肱肌分离以完全显露前方关节将肱三头肌内侧头自肱骨远端后侧剥离并牵向后方显露后方关节囊
67张解剖图谱,搞定12种腕关节手术入路!
67张解剖图谱,搞定12种腕关节手术入路!背侧入路01背侧入路可显露整个腕骨的背侧部分、腕掌关节、腕骨间关节(除了豆骨)和腕中关节、桡腕关节及桡尺远侧关节,包括三角纤维软骨与尺腕关节。
相比弧形切口,我们倾向于直切口。
虽然可用弧形或是Z型切口,但在显露及美观方面并没有可观的改善。
而对于有皮肤风险的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明显的证据显示弧形或是成角的切口会增加皮瓣的坏死率。
背侧皮肤切口,以Lister结节为中心。
点状线,沿第2或3掌骨作斜行或直的切口。
虚线,以第三掌骨为纵轴的直切口。
数字3和4是各自的伸肌鞘管。
1.伸肌支持带的尺侧切口;2.伸肌支持带的桡侧切口将伸肌支持带及Lister结节截骨部掀起。
将包含指伸肌腱的伸肌支持带于骨膜下掀起一般用T型关节囊切口背侧韧带关节囊切口Mayo 关节囊背侧切口,桡侧基底位于腕骨间背侧韧带和背侧桡大多角骨韧带之间。
C头状骨;DIC桡腕背侧韧带;H钩骨;L月骨;LT Lister结节;R桡骨;S舟骨;T三角骨。
皮肤切开并牵开,于第四伸肌鞘管尺侧纵行切开。
伸肌支持带桡侧掀起,显露桡腕及腕中关节。
尺侧牵开伸肌腱,桡侧牵开腕伸肌腱。
闭合过程中,横行切开伸肌支持带,近侧部分置于伸肌腱的浅层作为滑车用,远侧部分置于伸肌腱的掌侧保护肌腱不被磨损。
桡背侧入路02选择桡侧切开是为了显露桡骨茎突,舟骨的桡侧部分和STT关节。
当背侧或掌侧入路不适合的时候,这个入路也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显露,如桡骨茎突骨折的内固定,或是桡骨远端舟骨窝的关节内骨折。
皮肤切口于拇长伸肌腱与伸长展、拇短伸肌腱之间。
伸肌支持带的切口与皮肤方向一致。
确认桡骨远端,舟骨,关节囊周围脂肪组织下面的大多角骨。
分离关节囊周围脂肪组织直至腕关节囊,显露腕关节桡侧;舟骨,大、小多角骨,桡骨远端及其相连的腕骨间韧带。
桡侧入路扩展到前臂远端,将肱桡肌自桡骨骨膜下切断,掀起第1和2伸肌鞘管:可用于桡骨远端的骨移植的理想入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 李莹
手占上肢功能的 90% 肩、肘、前臂、腕将手置于发挥功能处
肩 —将手置于圆面上 肘 —将手置于圆内任意点 前臂、腕—调节手的方向
骨性结构 关节囊及韧带 血管神经 肌肉 手术入路
骨性结构
肱骨远端
– 冠突窝、鹰嘴窝、桡骨 头窝
– 肱骨滑车:300 ° 关节 面
维持肘关节的稳定
桡侧腕长短伸肌
起止:起于肱骨外上髁,止于2、3掌骨基底 神经:桡神经 作用:伸腕,协助屈肘
旋后肌
起止:起于肱骨外上髁前外侧、环状韧带、桡侧副韧 带、尺骨旋后肌嵴,肌束紧贴桡骨的后面、外面及 前面,止于桡骨上1/3前面,旋前圆肌止点上方
神经:桡神经 作用:前臂旋后 特点:旋后作用与体位无关,桡神经深支穿过
桡动脉
– 桡侧返动脉:起点附近发出向外上走行
尺动脉
– 较粗,入旋前圆肌两头 – 尺侧返动脉:掌背侧支 – 骨间总动脉:再分骨间前后动脉
肘关节动脉网
前副支吻合:
– 尺侧下副动脉与尺侧返 动脉掌侧支
– 肱深动脉(桡侧副动 脉)与桡侧返动脉
后副支吻合:
– 尺侧上副动脉与尺侧返 动脉背侧支
– 肱深动脉与骨间返动脉
韧带
内侧副韧带
z 前束:最主要,内上髁前面至冠突内 侧缘, 伸肘时紧张
z 后束:内上髁后面至鹰 咀 内侧,曲肘时紧张
z 横束 起止于尺骨,作用较小
外侧韧带复合体—尺骨嵴以外
z 桡侧副韧带:外上髁 至环状韧带,屈伸肘 时均紧张
z 环状韧带:制导桡骨 头
z 尺骨外侧副韧带:屈 伸肘时均紧张,是外 侧的主要稳定结构
旋前圆肌
起止:起于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止于桡骨 中1/3掌面
神经:正中神经,也可来自肌皮神经 作用:前臂旋前,协助屈肘 特点:正中神经穿肱头与尺头间,肘下第一分
支,止点腱性结构少
尺侧屈腕肌
起止:起于肱骨内上髁、尺骨内侧及背侧缘上 2/3,止于豌豆骨
神经:尺神经 作用:屈腕,尺偏 特点:尺神经穿肱头与尺头间,肘下第一分支
肘伸直位稳定性来源
结构 MCL LCL 关节囊 骨性结构
内翻应力
15 30 55
外翻应力 30
40 30
肘屈曲90 °位稳定性来源
结构 MCL LCL 关节囊 骨性结构
内翻应力
10 15 75
外翻应力 55
10 35
肘关节的受力
手持物品重量的10-22倍(非负重关节?)
– 日常活动:30Kg – 最大:170Kg
肘关节的运动
– 90%的日常活动在30 °-130 °屈 伸,旋前旋后各50°内完成
– 不包括运动及工作要求
屈伸运动
铰链关节
z 平均轴通过内上髁前下、 滑车与肱骨小头中心
z 轴线与肱骨干85.5 °,内 旋3-8 °
z 轴有2.5mm前后及0.78mm 上下移位,圆锥型
前臂旋转
桡尺近远侧关节及肱桡关 节共同完成
运动轴:桡骨头至II-V指
提携角
z 肱骨干与尺骨干轴线成角 – 男性:10-15 °;女性:15-20 ° – 屈肘时提携角变小,屈肘135 ° 时约为 3°
z 意义:屈肘时靠近躯干 美观 尺神经 肘稳定性
肘关节的稳定性
包括前后、内外翻及旋转稳定性 稳定因素
– 骨性:冠突、桡骨头、鹰咀 – 韧带及关节囊:静力稳定,本体感受器 – 肌肉:动力稳定,研究较少
双神经支配可纵劈
肱二头肌
起止:起于盂上结节及喙突,止于桡骨 粗隆后部,腱膜止于前臂深筋膜
神经:肌皮神经 作用:旋后(前臂旋前位时)及屈肘 特点: 屈肘时动作电位晚于肱肌
肱桡肌
起止:肱骨外上髁上方及肌间隔,桡骨茎突 神经:桡神经 作用:使旋转的前臂回复中立位,中立位屈肘 特点:屈肘力臂较大 ,桡神经沟下的第一个分
骨性结构 关节囊及韧带 血管神经 肌肉 手术入路
肌肉
屈肘肌: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伸肘肌:肱三头肌、肘肌 前臂伸肌:桡侧腕伸肌、旋后肌等 前臂屈肌:旋前圆肌、桡尺侧屈腕肌等
肱肌
起止:起于肱骨远1/2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神经:主要肌皮神经、外侧桡神经 作用:屈肘 特点: 肌截面大,力臂短,是主要屈肘肌;因为
神经
肌皮神经
走行:肱肌、肱二头肌间 支配:喙肱肌、肱肌、肱
二头肌 终支:前臂外侧皮神经 骨折后神经损伤的判断
桡神经
走行:桡神经沟---穿外侧肌间隔 下1/3 --肱肌、肱桡肌间
– 深支绕桡骨颈 – 浅支肱桡肌内下方
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前臂 伸肌群
特点:肘上损伤后首先恢复肱桡 肌屈肘,预后较好
尺神经
走行:穿内侧肌间隔下1/3---尺 神经沟—尺侧屈腕肌两头间
支配:肘上无分支,尺侧屈腕 肌、环小指屈指深肌、手部 14块半小肌肉
特点:损伤预后差
正中神经
走行:与肱动脉伴行--肘部 位动脉内侧—穿旋前圆 肌两头
支配:肘上无分支,旋前 圆肌、桡侧屈腕肌等前 臂屈肌及手部小肌肉
特点:其肌支肘部位尺 侧,掌部位桡侧
冠状突的张开角
冠状突骨折的分 型 I 撕脱 II <50% III >50%
Morrey and Regan (Mayo Clinic, 1989)
冠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稳定结构
z Ⅰ型和Ⅱ型单纯冠状突骨折,发生后方半脱位 的风险很小,允许早期活动
z 即使单纯Ⅲ型骨折,在很小的生理应力下也有 可能发生后方半脱位,特别是在屈肘60°~ 105°,支持对Ⅲ型损伤ORIF
J.B.J.S. 2000; 82-A(12):1749—1753. The Role of the Coronoid Process in Elbow Stability)
Closkey RF. 等
解剖
骨性结构 关节囊及韧带 血管神经 肌肉 手术入路
关节囊
z 近端:冠突窝、桡骨头窝、鹰咀窝 z 远端:冠突、环状韧带、半月切迹 关节容积10-15ml
外 侧 入 路——Kocher
z 体位及切口:外上髁上下5cm,向后内至尺骨 z 肌间隙:肱三头肌、肘肌与肱桡肌、腕伸肌 z 注意:桡神经,外侧副韧带
前 方 入 路—Henry
切口:肱桡肌前 缘,注意肘横 纹方向
入路:肱二头肌 外侧
注意:桡神经、 动脉的显露, 桡侧返动脉
后侧入路
皮肤切口避开鹰嘴 伸肘装置的处理
– 肱骨小头:180 °关节面 – 内外上髁:肌肉、韧带
5°旋前(内旋) 30 °前屈 6 °外翻
a>½b
桡骨近端
桡骨头:40 °弧 桡骨颈:与骨干成15 °角 桡骨粗隆:头下2.5-3cm;
前滑囊,后肌止点
尺骨近端
鹰咀:180 °半月切迹,与骨干 成30 °角,肱三头肌止点
冠突:最重要骨性稳定结构 尺骨粗隆:肱肌止点 桡切迹:70 °,冠突下方 骨干:1-6 °外翻,参与提携角 后方:旋后肌嵴
四柱理论
滑囊
鹰咀皮下 内外上髁皮下 三头肌与鹰咀间 二头肌腱与桡骨粗隆间 肱桡关节外侧
骨性结构 关节囊及韧带 血管神经 肌肉 手术入路
血管
肱动脉:与正中神经伴行
– 肱深动脉—桡侧副动脉:与桡神经 伴行,
– 尺侧上副动脉:与尺神经伴行 – 尺侧下副动脉: – 桡、尺动脉:于桡骨头或稍下水平
分出 – 骨间总动脉:尺动脉分出
肘窝的构成
内侧旋前圆肌,外侧肱 桡肌
内容:桡神经、前臂外侧 皮神经、肱二头肌腱、 肱动脉、正中神经、肱 肌
骨性结构 关节囊及韧带 血管神经 肌肉 手术入路
肘关节的手术入路
内侧入路 外侧入路 前侧入路 后侧入路
内侧入路
切口:内上髁上下5cm 入路:保护尺神经、
屈肌总腱,前后剥 关节囊,内上髁截 骨,可脱位尺桡骨 注意:尺神经,尺侧 副韧带问题
– 劈开 – 掀开 – 两侧入 – 截骨
Campbel
Bryan--Morrey
鹰咀截骨
优点
1、充分显露肱骨关节面 2、避免损伤肱三头肌 3、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缺点
1、造成额外的关节内骨折 2、骨性关节炎 3、截骨不愈合(1~5%) 4、肘肌失神经支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肘关节的生物力学
屈伸运动 旋转运动 提携角 稳定性的维持 受力分析
屈肘90 ° 负重最大,3-6倍体重 肘屈伸肌力比 14 :9
谢 谢!
支, “桡骨调节器”
肱三头肌
起止:盂下结节、肱骨桡神经沟两侧,尺骨鹰咀 神经:桡神经 作用:伸肘 特点:以桡神经沟界分内外侧头,远40%由筋膜覆盖
肘肌
起止:单起肱骨外上髁及桡侧副 韧带,止于尺骨近端 7-10cm 外侧,尺骨长1/4
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内侧头 肌支同源
作用:伸肘、尺骨外展 特点:覆盖环状韧带及桡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