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策略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着万物,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水体富营养化却成为了威胁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呢?简单来说,就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为藻类等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比如,氮肥中的氮元素和磷肥中的磷元素,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并被带入河流、湖泊。
其次,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一大原因。
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其废水中常常含有高浓度的氮、磷等污染物。
如果这些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必然会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再者,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大。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和磷,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
此外,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和鱼类的排泄物也会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一些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如过度投放饲料,会导致大量未被利用的营养物质积累在水体中。
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它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大量藻类的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得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其次,影响水质和水资源的利用。
富营养化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水质变差,无法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再者,还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可能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面对水体富营养化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策略。
在源头控制方面,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特征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积累,导致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其水质特征非常重要。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积累。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例如,地质因素可能导致地下水中含有过多的营养物质,而气候变化也可能影响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特征1.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质恶化,例如水体中的氨氮、硝态氮等含量增加,水质变差。
此外,水体中的有机物也会增加,导致水体发黑、发臭等现象。
2.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异常,例如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等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失衡,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
3.水质波动大: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波动较大,因为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水质变化不同。
例如,在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容易积累,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而到了冬季,由于气温下降和降雨量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藻类也会减少。
4.水体透明度降低:由于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水体的透明度会降低。
这会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中氧气的供应,进而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5.PH值和温度异常: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PH值和温度异常。
例如,藻类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的PH值降低,而温度的升高也会加速藻类的繁殖。
这些因素都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三、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1.控制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管理,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量,从而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生物生长过度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1.1 农业活动排放的农业废水中的化肥、农药残留物质,以及养殖业排放的饲料残渣和排泄物,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2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重金属离子等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1.3 都市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废物、磷和氮等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4 大气降水中的大气沉降物质,如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
二、危害2.1 富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细菌繁殖迅速,导致水体异常浑浊,影响水质,使得水中的透明度下降。
2.2 过多的藻类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2.3 富营养化还会导致蓝藻等有毒藻类的产生,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2.4 富营养化还可能引发水华,大量藻类的逝去会导致水体富集有机质,使水体变得更浑浊,极大地影响水的净化和利用。
三、防治措施3.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和水体的生态修复。
3.2 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重金属排放。
3.3 加强都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推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污水资源利用率。
3.4 优化城市规划,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冲刷,增加湿地等生态设施,净化城市水体。
3.5 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减少大气沉降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6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们对水体保护的重视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防治措施外,还有一些其他有效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减轻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为“水华”现象,是一种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水体的自然生态平衡,还会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这些藻类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水中的溶解氧降低,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同时,藻类死亡后,其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藻类大量繁殖会使得水中的浑浊度增加,影响饮用水的质量。
此外,某些藻类(如蓝藻)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微囊藻毒素等,这些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消化道疾病、肝脏损伤等健康问题。
3.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农田土壤板结、养分失衡等问题,影响农作物生长。
同时,过多的营养物质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降低水资源的质量,使得农田灌溉受到限制。
三、防治对策1. 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1)实施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确保企业排放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3)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 改善水体生态环境(1)增加水体的复氧能力,如通过曝气、水生植物种植等方式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2)控制水体的藻类数量,如采用物理方法(如蓝藻捞收)或生物方法(如利用生物抑制剂)控制藻类大量繁殖;(3)改善河流湖泊的水流条件,提高自净能力。
3. 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力度(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责任和措施;(2)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3)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机制,加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四、结论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名词解释
水体富营养化名词解释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过多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的生物生长过度和生态系统紊乱的现象。
一般来说,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水生生物的生长所需,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农业、畜牧业、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等。
农业和畜牧业的过度施肥和养殖废弃物的排放,会使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中。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中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藻类和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形成藻华。
藻华会使水体变绿并降低透明度,阻碍光的穿透,影响水下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藻华的死亡和分解还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使其他生物生存困难。
其次,水体富营养化还会改变水体的水质,使水体富集了过多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变为浑浊,臭味难闻,并且水中富集的磷、硝酸盐等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最后,富营养化还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破坏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链的稳定性。
为了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应加强对农业和畜牧业的管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合理施肥,避免养殖废弃物的排放进入水体。
其次,加强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减少有害物质和富营养物质的排放。
此外,也应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水体进行调查,及时采取措施以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度积累,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引发藻类等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本文旨在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地质、气候等也会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地区的湖泊由于地质原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容易发生富营养化。
此外,气候因素如降雨量、水温等也会影响水体的营养状况。
2. 人为因素(1)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等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雨水冲刷、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防治措施研究进展1. 控制外源污染(1)农业活动:通过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同时,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2)生活污水: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3)工业排放:严格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确保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2.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或其产物对水体进行修复的技术。
通过投加生物制剂、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促进水体中藻类的吸收和降解,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此外,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恢复水体的生态环境来改善水质的方法。
包括湿地修复、湖泊生态修复等。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硅等)过多,导致水体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排放物质和废水,使得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从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养分源和污染物的排放。
首先,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养分过多进入水体。
其次,工业排放和城市污水排放中的化学物质、有机物和废水也会使水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此外,水体本身的自然因素,如河流流域的地理特征、水体的水动力和水环境条件等,也会对富营养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1. 水体生态系统受损: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生物氧化作用难以进行,造成水中的生态环境紊乱。
2. 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体中高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刺激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形成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爆发性生长,降低光照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3. 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藻华,大量的藻类繁殖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进一步恶化水质。
4. 水产资源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鱼类等水产资源减少,对渔业产生负面影响。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它们进入水体。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体系,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减少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加强水体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防控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制定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措施。
4. 大力推进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的认识,倡导公众参与水体保护和富营养化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环境问题,它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生物生长过度的现象。
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磷,这些物质会促进水中植物和藻类的生长,极大地改变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下面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原因、危害及预防控制进行详细分析。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导致水体中植物和藻类生长过度,水质下降,甚至出现断氧、酸化等现象。
富营养化是以过量的营养物质为主要特征的水体污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海洋、湖泊、河流等各种水体都可能出现富营养化问题。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包括工业、农业、城市化等。
具体原因如下:1.过度的施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会随着雨水一同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
2.排放废水。
工厂、居民污水直接进入水体,营养物质浓度增加,大量的废水排放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
3.城市化。
城市的人口密度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放置在江河、湖泊边容易导致水质下降。
4.物种引入。
人为引进非本地物种,会对原有物种造成影响,使得某些物种数量明显增加,水质下降。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砍断光线,使得水中生物短缺氧气,甚至造成断氧现象,严重威胁水生物存活。
2.过多的藻类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水体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3.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导致种群结构失衡,生态系统演替过程被打乱。
4.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湖泊、海洋风景,对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
四、预防和控制方法1.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化学物质通过雨水入侵水体。
2.加强城市垃圾综合治理,减少废弃物对水体的污染。
3.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形成防止和减轻富营养化的过滤功能。
4.消减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水体富营养化:定义、原因、危害及探究一、水体富营养化概述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过度生长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静水或缓流的水体,如湖泊、水库和河流的下游。
过度的营养物质输入,使得水体中的生物量增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用水。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外源性输入和内源性释放。
外源性输入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如农业施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内源性释放则是水体中原有的营养物质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释放出来。
具体来说,农业施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进入水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也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此外,水体中的底泥和水生生物也会释放营养物质,特别是在水体扰动或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底泥中的营养物质更容易释放到水体中。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对环境和人类都有极大的危害。
首先,水生植物和藻类过度生长会堵塞河道,影响船只通行和水利设施的运行。
其次,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生物多样性下降。
此外,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还含有大量的蓝藻毒素,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最后,水体富营养化还会影响饮用水水质,给自来水处理带来困难。
四、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污染源控制是关键。
限制或减少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如对农业施肥、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等进行有效处理,防止其直接排入水体。
其次,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也是重要措施。
例如,通过移植或养殖滤食性鱼类、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手段,控制水生植物和藻类的生长。
此外,在技术方面,可以引进或研发新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的同时降低处理成本。
例如,膜技术、高级氧化等前沿科技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尤其是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藻类等生物过度繁殖,从而影响水体质量、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环境、生态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等生物过度繁殖,形成水华。
这些藻类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同时,某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危害。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水中的藻类毒素含量超标,人类饮用或接触后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如腹泻、呕吐、皮肤过敏等。
此外,富营养化水域的鱼类可能携带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 对环境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景观美感。
同时,大量藻类的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加速水体底泥的氧化,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此外,富营养化还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引发其他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等。
三、防治对策1. 控制外源污染: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量。
同时,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达标排放。
2. 科学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科学施肥是防止农田养分流失的重要措施。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确定施肥种类和施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
同时,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 生态修复:通过生态工程措施,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食藻鱼类等,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藻类的生长;食藻鱼类可以捕食藻类,控制藻类的繁殖。
此外,还可以通过湿地公园建设、湖泊清淤等措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盐的过度积累,导致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本文将从富营养化的原因和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1.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升高,从而引发富营养化。
2.工业废水工业废水中富含化学物质和有机物,一旦排放到水体中,会引发富营养化现象。
特别是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造纸、化工等行业,其排放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生物降解性,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生活污水家庭生活中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营养盐,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尤其是大城市人口的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相对较大。
4.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土壤被侵蚀,其中的营养物质会一同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这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种植和土地开垦等活动所导致的。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1.加强农业管理农业活动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农业管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合理施肥。
此外,选择周转农作物和间作农作物,避免连作,并采用生物农药等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有助于减少化学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2.加强工业污水处理对于工业排放的废水,应采取严格的处理措施,确保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
可借助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生物膜法、活性炭吸附法等,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减少其对水体的污染。
3.推行生活污水处理对于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应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可采用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技术,使污水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减少富营养物质的排放。
4.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包括合理利用斜坡,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实施耕地保护和植被修复等措施,维护土地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浅谈水体富营养化
浅谈水体富营养化姓名:张素芬专业:环境工程学号:110205223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污染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日趋加快,已严重影响水体水质和水环境,导致湖泊自身调节功能的减退,水生态系统失衡。
水体富营养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三、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富营养化防治是十分复杂而又耗资巨大的难题,因为:(1)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N、P营养元素的来源有天然源和人为源、外源和内源以及点源和非点源之分[。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影响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的氮、磷等养分含量过高,使水中的营养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种现象不仅对水生物造成巨大威胁,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原因:1. 农业活动:农业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丰富的氮、磷等养分,这些养分会通过降水和灌溉水进入水体,引起富营养化。
2.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这些物质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富含的有机物和养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4. 河流入海:河流将含有养分的土壤和废水输送到海洋中,进一步加剧了海洋水体的富营养化。
二、影响:1. 水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形成大量藻华和水生植物覆盖层,阻碍水中氧气的交换。
这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
2. 水质下降:过多的藻类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
同时,藻华和水生植物的分解也会释放大量有机物,使水体富含有机污染物,水质下降。
3. 渔业生产受损:富营养化会引发水中藻类繁殖,造成浮游生物的死亡,从而影响鱼类的食物链,严重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水资源供应困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源水质下降,给饮用水和农业灌溉水的获取带来困难,给水资源管理造成巨大压力。
三、应对措施:1. 加强管理: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理,减少养分进入水体。
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2. 推广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料,减少养分的排放。
3. 加强污水处理: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投入,使得污水的有机物和养分得到有效去除。
4. 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大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体的生态修复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水体生态平衡。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某些营养物质过量积聚,导致水体生物过度生长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已成为全球水环境问题的主要之一,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活动: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尤其是氮、磷等营养元素经过灌溉水流入水体,成为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田径流和农业污水的排放使富营养物质直接进入水体,刺激藻类等富营养植物的过度繁殖。
2. 工业排放: 工业污水中的有机废水和含磷废水,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水体,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富含营养物质,如磷、氮和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使水中的富营养植物过度生长,破坏了水生态平衡。
3. 城市排污: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污有明显增加,给水体带来了严重威胁。
4. 水体基础环境变化: 水体污染、水体枯水期和枯水期过度开采等因素会导致水体环境的恶化,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这种环境变化会加强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积聚。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我们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恢复和维持水体的健康状况。
1. 农业管理: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建立农田防渗漏系统,阻止农田径流进入水体。
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作物和养殖业的有机循环。
2. 工业控制: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建立和完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使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使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对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要进行合适的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其进入水体。
3. 城市污水处理: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为“水华”现象,是一种因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度积累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其主要是由于过度排放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利用,进而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失衡。
本文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以及防治对策,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影响水质:水体富营养化会使得水质变差,透明度降低,水质变浊。
这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 生态失衡:富营养化导致的水生生态系统的失衡,会使某些物种大量繁殖,形成藻华现象。
这些大量繁殖的藻类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从而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3. 人类健康威胁: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某些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同时,受到污染的水源可能影响饮用水质量,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4. 景观破坏:富营养化水体的藻类大量繁殖,可能会形成浮游藻类水华或底泥藻类水华,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三、防治对策1. 控制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这包括减少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等。
对于农业污染源,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等环保农业模式。
2. 科学施肥:在农业生产中,应科学施肥,避免过量使用氮、磷等营养物质。
同时,应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等环保肥料。
3. 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养殖鱼类等生物措施,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例如,种植一些能够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植物,或者养殖一些能够消耗藻类的鱼类等。
4. 强化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定期对水体进行检测和评估。
同时,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和处罚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
5.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认识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让公众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共同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通常发生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等静态水体中。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被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过程,然后详细阐述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最后提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
从自然角度来看,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主要来源于土壤侵蚀、大气沉降和生物活动。
例如,当雨水冲刷过富含养分的土地时,这些养分就会随着水流进入水体,为水生生物提供养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人为因素逐渐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力。
农业活动,特别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城市和工业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未经处理的营养物质,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这些人为排放的营养物质远超出水体的自然处理能力,导致水生生物过度繁殖,进而引发富营养化现象。
水产养殖和旅游业等人类活动也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了影响。
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的大量饲料和肥料,以及旅游业带来的污染,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因此,可以看出,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
而人为因素,特别是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染物,是当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力。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危害深远且广泛。
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了藻类的过度繁殖,形成“水华”或“赤潮”,这些藻类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可能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生生态链,影响生物多样性。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导语: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聚集在水体中的过程,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丧失、藻类爆发性增长、水质恶化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针对这一问题的防治措施。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1. 农业活动:农业用肥过量、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等现象,导致农用化肥、农药等富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2. 工业活动:某些工业生产活动排放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富营养物质,如工矿污水、废弃物的处理不当等都会促进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3. 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污水排放、建筑施工、道路建设等都会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使得水质恶化,无法供给生物所需的氧气,一些水生动植物难以存活。
2. 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水体中富营养化会导致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藻华,藻类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其他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3. 饮用水安全问题: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中富含大量的藻毒素和细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饮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水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行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制定种植绿色农产品的标准,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减少水肥固氮。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科学处理污水,减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推广湿地保护和修复:湿地是自然的净水工厂,湿地能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因此应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5.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通过开展水体富营养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水体保护和治理工作。
6. 加强监管和执法: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体污染的监管和追责,加大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环境执法的执行力度。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为“水华”现象,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被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平衡。
本文旨在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以期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过量的营养物质输入水体,导致水中的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
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排放、工业废水等。
具体来说,氮、磷等元素是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源,当这些元素在水体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进藻类的快速繁殖。
此外,气候因素、水体流动性、水生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等也会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过量的藻类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其次,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质恶化,降低水的使用价值。
在景观水域,富营养化还会影响景观美感,降低旅游价值。
四、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首先,从源头上控制营养物质的排放,减少生活污水、农业排放和工业废水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
这需要政府加强法规制定和执行,确保各类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加强水体的流动性,通过引水冲刷、底泥疏浚等方式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
此外,可以采取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吸收和分解水中的营养物质。
同时,加强水体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五、结论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源头上控制营养物质的排放,加强水体的流动性,利用生物修复技术等综合措施。
同时,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积累,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失衡。
这种现象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阐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并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这些藻类在生长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同时,过量的藻类也会阻挡阳光,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和繁殖,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 饮用水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会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产生异味和有害物质,严重影响饮用水的质量。
这些有害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 生态环境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浑浊、透明度降低,影响景观美感。
同时,死亡的藻类在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变得更加缺氧,进一步加剧水生生态系统的恶化。
三、防治对策1. 控制外源性污染源控制外源性污染源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农业和城市布局,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于工业排放,应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对于农业排放,应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城市排放,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2.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
通过在水体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藻类的生长。
同时,可以放养适量的食藻动物,如螺类、贝类等,通过生物链的调控来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3. 科学管理水资源科学管理水资源是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
应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评估。
同时,应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对于已经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定期换水、底泥疏浚等。
四、结论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物多样性、饮用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为“水华”现象,是一种因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而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大量排放,使得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迅速增加,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破坏水生态平衡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这些植物和藻类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从而破坏水生态平衡。
2. 影响饮用水质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会产生异味,影响饮用水的口感。
同时,部分藻类会释放有毒物质,如微囊藻毒素等,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3. 损害渔业资源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使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亡。
同时,过多的藻类也会阻碍鱼类的游动和呼吸,对渔业资源造成损害。
4. 污染环境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死亡后,会在水底沉积,形成“藻花”,这些“藻花”会消耗底泥中的氧气,使底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防治对策1. 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控制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排放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对于工业废水,应加强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农业废水,应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流失;对于生活污水,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2.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放养鱼类等生物措施,以及调整水体的流速和深度等物理措施,可以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抑制藻类的生长。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技术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的释放。
3. 法律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水质要求。
同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此外,还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体富营养化***摘要:本文就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湖泊富营养化现状的分析,以及富营养化形成原因、机理和所造成危害的相关分析,根据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标准,探究了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采取的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超声波除藻、生物控制、城市污水除氮和除磷、工农业废水控制、分污引水、底泥挖掘、洗涤剂禁磷等方法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字:富营养化;现状;危害;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污染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日趋加快,已严重影响水体水质和水环境,导致湖泊自身调节功能的减退,水生态系统失衡。
水体富营养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1.1国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1.1.1湖泊与水库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一项水体富营养化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影响,各地区受影响的情况相差悬殊。
世界上大部分的大型湖泊未受影响,水质良好,如贝尔加湖、苏必利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大熊湖、大奴湖等;而在气候干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相对严重,如西班牙的800座水库中,至少有1/3是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在南美、南非、墨西哥及其它一些地方都有水库严重富营养化的报道,加拿大湖泊众多,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则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南部人口稠密地区[1]。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湖泊环境的演变,目前欧洲湖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在统计的96个湖泊中有80%的湖泊不同程度地受到氮、磷的污染,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
在北美洲最受人关注的五大湖泊中,苏必利湖水质最好,属贫营养湖泊,休伦湖和密执安湖处于中营养状态,而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则水质相对较差,属富营养型湖。
亚洲湖泊水质南北差异较大,北部湖泊水质较好,而南部湖泊水质较差;亚洲湖泊水质的主要特点是水中氮、磷含量偏高(污染分担率多数占30%)。
亚洲南部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适宜的自然条件和湖中营养盐容易引起水华。
此外,亚洲大部分城市湖泊接受生活污水较多,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和生化需氧量(BOD)均超标严重。
1.1.2河流河流富营养化程度一般不如湖泊、水库等静止水体严重,而且河流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增长还可有利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但也有河流出现过富营养化问题的报道,如由于建造阿斯旺大坝使尼罗河水文发生变化而使开罗市的供水水源受到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法国里昂的报道说其下游地区的河流中叶绿素值极高。
1.2国内水体富营养化现状1.2.1概况中国就湖泊(水库)水资源状况开展过几次调查与评价研究。
1958—1964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学、南京大学等对东部平原湖泊进行了调查;1976—1977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对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北、西北地区主要湖泊的综合调查;1981—1985年水利电力部水文局组织了“水资源综合评价和合理利用”专题研究,对全国范围湖泊水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1987—1990年间国家环保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对部分湖泊(水库)的大规模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湖泊的水文特征、理化特征、营养指标、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评价,对重要湖泊进行了典型专项研究。
中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泊和水库众多,这些不同类型的水体支持着各种生活和生产用水功能。
据统计,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2305个(不含时令湖),湖泊总面积为71787 km2,,蓄水量7088m3。
根据“七五”期间的调查结果,中国大部分湖泊(水库)水域尚能满足多种用水目的,但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富营养化已成为各类水体水功能的障碍,城市水体饮用水源、渔业养殖、旅游等相应功能下降,特别是富营养化严重的水体引起供水障碍以及部分水体异常增殖的某些藻类分泌的藻毒素危及人畜饮水安全等。
此外,富营养化还可能引起生物资源利用的障碍[2]。
1.2.2江河、湖泊与水库富营养化现状20世纪80年代对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地区,调查湖泊大多数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如巢湖、太湖、洪泽湖、南四湖等),少数水库处于富营养化边缘,众多的城市湖泊已达严重富营养化(如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九江甘棠湖、广州的东山湖、武汉的墨水湖等),形成一个宽带状分布,洞庭湖和鄱阳湖已具备了发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盐条件;云南高原地区的湖泊一般滞留时间长,水交换能力弱,一旦入湖营养盐负荷超标,则富营养化发展速度快,是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易发区和敏感区,如滇池、异龙湖、杞麓湖的营养状态相当高,特别是滇池富营养化问题更为严重;东北、蒙新、青藏地区的湖泊富营养状态相对较低,一般处于中营养状态。
近20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发展速度相当快。
多年以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湖泊个数占调查湖泊的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后期的41%发展到80年代后期的61%,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上升到77%,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十分严峻[3]。
在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水质一般较差,低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3838)Ⅴ类标准,氮、磷污染较高,相当一部分湖泊还发生了“水华”灾害。
水库富营养化的问题也较严重,根据对全国39个大、中、小型水库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水库中,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30.8%和11.2%,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43.6%和83.1%。
总体而言,水库水质是良好的,但是濒临城市和作为水源的水库也有不少出现了向富营养化演变的趋势,特别是邻近城镇的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如北京的官厅水库、天津的于桥水库、石河子市的蘑菇水库等几近达到富营养化程度[4]。
此外,近年来我国部分河流水域如汉江、珠江、葛洲坝水库的黄柏河也出现了“水华”等富营养化现象的报道。
可见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中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
2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及评价标准2.1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关于富营养化的第一个确实的、科学的观察是在19世纪20年代。
当时瑞士的莫尔登湖(Murtensee)湖水变成红褐色。
周围居民以为是二百多年前德瑞战争中法国士兵血迹的回溯。
经过植物学家的观察,发现是由于大量红色颤藻的生长,而它的大量出现可能与畜牧业中大量施用肥料有关。
富营养化这一名词的出现与湖泊养分型和演变研究有关。
Weber(1907)和Naunarm (1919)先后提出了贫营养(oligotrophic)和富营养(eutroPhic)湖泊的概念。
同时还提出了湖泊由贫营养型逐步演变到富营养型的模式。
近年来则认为要区别湖泊发展中的“老化”和“富营养化”。
前者是一个自然过程。
从历史发展或地质年代来看,湖泊中的营养物是在不断增加的,但生态系统仍可保持相对稳定,并不造成富营养化。
湖泊可以消亡,但不一定经过富营养化阶段。
从古湖泊学研究中发现,湖泊的演替不总是由贫营养型到副营养型,也可以逆转[6]。
因此目前认为湖泊中营养物的缓慢增加不应称为富营养化,或者可称为天然富营养化;而只有突然的、迅速的营养物增加(且由于人为的原因),才可称为真正的富营养化,或人为富营养化(eultural或anthropogenic eutrophication)。
通常人们所研究的富营养化问题是一个属于环境污染范畴的问题,因此是“人为富营养化”。
从这一点出发,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2.2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2.1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2.2.2营养物质的来源2.2.2.1氮源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覆盖了大面积水面。
2.2.2.2磷源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另方面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
2.2.3富营养化主要特点2.2.3.1范围扩大、程度加剧、进程加快20世纪80年代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的水质普遍较好,80年代后期至今,大部分湖泊已经呈现中营养或中富营养化以上水平,有些湖泊己达到超重富营养化,如巢湖、武汉东湖,一些原本处于中营养化水平的湖泊如固城湖,2000年监测表明己达到中富营养化。
2.2.3.2湖泊藻类种群演替、数量上升,水华蔓延在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湖泊中,藻类完全替代高等植物成为优势种群。
在太湖,近40年来水质不断恶化。
伴随着富营养化,除东太湖外,水生植被严重破坏,藻类数量不断上升,而藻类种群数减少。
伴随着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水华现象频繁发生。
在太湖、巢湖、淀山湖等地爆发的蓝藻水华已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到了90年代,太湖南部和东南部也开始出现明显的水华。
2.2.4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准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主要取决于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多少。
能够直接、间接指示或影响湖泊营养状态类型的指标有Chla、TN、TP、BOD、COD、SD、SS等,其中,Chla是直接反映藻类现存量的指标,被称为“基准因子”,TN、TP作为藻类增殖的主要限制因子,被称为“重要因子”。
在进行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时,Chla、TN、TP是必须强制进入评价模式的指标。
根据我国湖泊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关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一般选择与湖泊富营养状况直接有关的Chla、TN、TP、COD、SD等5个基本参数作为主要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指标[5]。
SD与营养状态有关,但主要是与湖泊的悬浮物和藻类生长繁殖的数量有关,因此,可以不考虑。
由于不同的评分标准参照不同,因此下表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构筑了富营养化分级评价标准(SWEE)。
表1湖泊富营养化分级评价标准table 1 lake eutrophication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评分(SWEE)营养类型TP(mg/L)TN(mg/L)COD(mg/L)Chla(mg/m3)≤30贫营养0.01 0.2 21 150 中营养0.025 0.5 4 460 轻度富营养0.05 1.0 6 1070 中度富营养0.1 1.5 10 3080 重度富营养0.2 2.0 15 6590 严重富营养0.5 5.0 20 100100 极度富营养 1.0 8.0 25 200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富营养湖的几项指标量为:平均总磷浓度大于0.035mg/l;平均叶绿素浓度大0.008mg/l;平均透明度小于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