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材分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课文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类文体的阅读和写作特点,培养学生对时政的关切,尤其是对新闻感兴趣或将来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学,奠定学生初步的新闻意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简短凝练的经典新闻作品,作者是毛泽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这部作品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结合文章,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把握消息的结构和特点,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不但要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为消息拟标题,更重要的是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习撰写各类消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
3、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各类消息;
2、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在新闻写作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了解革命先辈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革命事迹
2、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与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干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而来的就
是国内外各种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新国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板书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初读课文,扫清降碍:
1、学生根据多媒体提示完成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
(1)消息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的就是“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罪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传播性: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
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体现有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称为“五个W:When(何时、 Where(间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
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上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有的新闻,如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也追求文字形象、生动,以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
(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2、给加点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荻.巷:dí
3、解释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该问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看标题便知)
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1)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2)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明确: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3、“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