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
一、直接法当所求动点的要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求轨迹方程, 称之直接法.
例1 已知点)0,2(-A 、).0,3(B 动点),(y x P 满足2
x =⋅,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3(),,2(y x y x --=---= ,2)3)(2(y x x +---=⋅∴
226y x x +--=. 由条件,2226x y x x =+--,整理得62+=x y ,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所以P 的
轨迹为抛物线,选D.
二、定义法
定义法是指先分析、说明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特殊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定义或特征,再求出该曲线的相关参量,从而得到轨迹方程.
例 2 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c a ,,依次构成等差数列,且
b c a >>,2=AB ,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
解:如右图,以直线AB 为x 轴,线段AB 的中点为原
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b c a ,,构成等差数列,∴b a c +=2, 即4||2||||==+AB CB CA ,又CA CB >,∴C 的轨迹为椭圆的左半部分.在此椭圆中,1,2='='c a ,
3='b ,故C 的轨迹方程为)2,0(13
42
2-≠<=+x x y x .
三、代入法
当题目中有多个动点时,将其他动点的坐标用所求动点P 的坐标y x ,来表示,再代入到其他动点要满足的条件或轨迹方程中,整理即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称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转移法.
例3 如图,从双曲线1:2
2
=-y x C 上一点Q 引直线
2:=+y x l 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解:设),(),(11y x ,Q y x P ,则)2,2(11y y x x N --.ΘN
.22211=-+-∴y y x x ① 又l PN ⊥得
,11
1
=--x x y y 即011=-+-x y y x .②
联解①②得⎪⎪⎩
⎪⎪⎨⎧-+=-+=22
322311
x y y y x x .又点Q 在双曲线C 上,1)223()223(22=-+--+∴x y y x ,化简整理得:01222222=-+--y x y x ,此即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四、几何法
几何法是指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的运动规律和要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4 已知点)2,3(-A 、)4,1(-B ,过A 、B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1l 和2l ,求1l 和2l 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
解: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当ABM ∆为直角三角形时,点M 的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此圆的圆心即为AB 的中点)1,1(--,半径为
2
5221=AB ,方程为13)1()1(2
2=+++y x . 故M 的轨迹方程为13)1()1(22=+++y x .
五、参数法
参数法是指先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参数),使所求动点的横、纵坐标y x ,间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到y x ,间的直接关系式,即得到所求轨迹方程.
例 5 过抛物线px y 22
=(0>p )的顶点O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 、OB ,求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y x M ,直线OA 的斜率为)0(≠k k ,则直线OB 的斜率为k
1
-
.直线OA 的方程为kx y =,由⎩⎨⎧==px y kx y 22解得⎪⎪⎩⎪⎪⎨
⎧=
=k
p
y k p
x 222,即)2,2(2k p k p A ,同理可得)2,2(2pk pk B -.
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
⎧-=+=pk k p y pk k p x 2
2
,消去k ,得)2(2p x p y -=,此即点M 的轨迹方程. 六、交轨法
求两曲线的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或者先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后消去参数来得到轨迹方程,称之交轨法.
例6 如右图,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双曲线122
22=-b
y a x 于
M 、N 两点,21,A A 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求直线M A 1与
N A 2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
.
解:设),(y x P 及),(),,(1111y x N y x M -,又)0,(),0,(21a A a A -,可得 直线M A 1的方程为)(11a x a x y y ++=
①;直线N A 2的方程为)(11
a x a
x y y -+-=②. ①×②得)(2
22
21212
a x a
x y y ---=③. 又,1221221=-b y a x Θ)(2122221x a a b y -=-∴,代入③得)(2
2222
a x a
b y --=,化简得12222=+b
y a x ,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 当b a =时,点P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
圆心、a 为半径的圆;当b a ≠时,点P 的轨迹是椭圆.
高考动点轨迹问题专题讲解
(一)选择、填空题
1.( )已知1F 、2F 是定点,12||8F F =,动点M 满足12||||8MF MF +=,则动点M 的轨迹是 (A )椭圆 (B )直线 (C )圆 (D )线段
2.( )设(0,5)M ,(0,5)N -,MNP ∆的周长为36,则MNP ∆的顶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 )
22125169x y +=(0x ≠) (B )22
1144169x y +=(0x ≠) (C )
22116925x y +=(0y ≠) (D )22
1169144
x y +=(0y ≠) 3.与圆2
2
40x y x +-=外切,又与y 轴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是 ;
4.P 在以1F 、2F 为焦点的双曲线
22
1169
x y -=上运动,则12F F P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是 ;
5.已知圆C
:22
(16x y +=
内一点)A ,圆C 上一动点Q , AQ 的垂直平
分线交CQ 于P 点,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 .2
214
x y += 6.△ABC 的顶点为(5, 0)A -、(5, 0)B ,△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3x =上,则顶
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22
1916
x y -=(3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