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中央束综合征

脊髓中央束综合征
脊髓中央束综合征

这个星期看到脊髓组来了个车祸导致的中央束综合症的患者,以前只在解剖上看到过这个病。回来仔细找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中央束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具有的特殊表现。由于脊髓动脉分布的特征,表现为血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生损害,然后再向外周扩展。上肢的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而下肢的运动神经偏于脊髓的外周,造成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因此,上肢障碍比下肢明显。患者有可能自己步行,但上肢却部分或者完全麻痹。

以前的研究报道57%~86%患此综合征的患者可独立行走。Penrod等(1990)观察了年龄对此综合征的影响,低于50岁的患者97%(29:30)可独立行走,高于50岁的只有41%(7:17)。Foo发现源于颈椎硬化症的中央索综合征只有31%的患者能行走,平均年龄为65岁。

找了各处的资料,发觉的资料就是这么多,没有多余的讲这个方面的问题了,老师说之所以叫综合症就是因为原因不明,所以也没有特定单一的治疗方法。对于这个患者的康复,我们根据评定解决他需要解决的康复问题。

我还找到了一些别的脊髓损伤的资料,看起来跟中央索综合症差不多,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个损伤的另一个名字,有待证实。

鞭索综合征又称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是在外力作用下颈脊髓过伸引起的特殊临床综合征。及时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多发生于颈部外伤之后,出现一系列脊髓神经损伤症状。

鞭索综合征发病机理:颈髓体积较大,而颈段椎管前后径比胸、腰椎小,且颈椎屈伸活动幅度大,故过伸性损伤多发生在颈髓。颈椎过伸时,椎体与颈髓相对运动造成颈髓挤压,神经根和齿状韧带受牵拉,引起神经根及颈髓损伤。

这种脊髓损伤多发生在脊髓中央部,原因可能为:①中央部是脊髓前动脉与脊髓后动脉供血的末端,该区供血薄弱,容易受到缺血损害。②脊髓中央部组织疏松,水肿易向上下蔓延。③脊髓被挤压于前方的椎体后缘和后方前突的黄韧带之间,按照力学原理,引起脊髓中央灰质损害[1]。④脊髓的其他节段损伤也会出现中央部出血性坏死,这与脊髓损伤后微血管改变相关[2]。从本组病例分析,该病除出现四肢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等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表现,均早期出现双上肢剧烈疼痛、感觉过敏等颈神经根损伤表现,对诊断本病有提示作用。其中3例患者送至急诊科时,因双上肢及双手剧痛,进行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因此,对于有颈椎过伸性损害病史者,出现双上肢及双手神经根性疼痛,需警惕本病,进行详细的神经科查体,防止误诊。MRI无创伤、可重复,对脊髓显影良好,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为本病首选检查,并可随访病情。本组患者经过激素、脱水剂及神经营养剂治疗,均效果满意,提示本病预后较好。但脊髓损害在一定时间内常呈进行性发展,甚至会导致脊髓自体溶解和微循环改变[1],因而即使损伤较轻者也不能掉以轻心,需积极治疗,以防止病变进一步加重。

急性中央性颈脊髓损伤综合征(附30例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7635811.html, 急性中央性颈脊髓损伤综合征(附30例报告) 作者:郭树吕涛翟成磊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14期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 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在各种急性不完全颈脊髓损伤中最为常见,其临床特点是上肢功能障碍明显而下肢功能障碍较轻或无,痛觉和温度觉在损伤平面以下消失或减退,但位置觉、振动觉等深感觉存在。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以过伸型多见,绝大多数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且愈后良好。伤前存在发育性或退行性病变及老年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差,证实有致压物或不稳定因素存在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我院自1990~2006年16年间共收治急性中央颈髓损伤30例,现对其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7例,女3例。年龄25~76岁,平均50.5岁。其中35岁以下者16例,30~50岁8例,60岁以上6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30 min~15 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空坠落伤8例,跌伤3例,打击伤2例。损伤机制:颈椎过伸损伤 26例,屈曲型损伤3例,压缩型1例。 1.2 临床表现上肢型24例,肌力2~4级。四肢型6例,上肢肌力0~3极,下肢肌力3~4级(上肢症状重于下肢)。损伤平面以下痛觉、温觉消失,深感觉、位置觉存在。其中 发生膀胱功能障碍1例。 1.3 影像学检查所有的患者均拍摄正、侧位X片片,除1例枢椎齿状骨折而无移位外,均未骨折、脱位。表现为颈椎侧位曲度不佳,6例椎体间隙变窄,9例椎体不同程度增生,2例椎间隙前方增宽。14例行CT或MRI检查中,10例存在退行性病变,4例为后纵韧带骨化,2例为椎间盘脱出压迫硬脊膜。 1.4 治疗非手术治疗27例。根据伤情采用枕颌牵引或颅骨牵引,6~8周改用颈托保护4周。伤后即开始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激素治疗(如甘露醇和地塞米松),以消除脊髓中央管水肿。根据动物实验证明脊髓水肿可持续2~3周,故脱水剂一般应用2~3周。此外,配以神经

脊髓中央管综合

中央型脊髓损伤综合征简介 2012-08-06 13:46来源:丁香园作者:147zly 字体大小 -|+ 颈脊髓的解剖结构 脊髓是属于下位中枢神经系统,内部有复杂的板层结构和神经元轴、树突纤维的排列顺序。而本病的损伤机制与解剖关系密切。由于灰质在脊髓中央由神经细胞轴索与突触组成,组织比较脆弱,而脊髓周围的白质由长纤维组成,排列致密,比较坚韧,对外力有较大的抗力,故灰质易受损,出现临床症状。脊髓受伤后中央管周围出血、水肿,由于神经解剖关系,势必影响支配痛、温觉的脊髓丘脑侧束,薄、楔束位于边缘,故影响较小,控制骨骼肌的皮质脊髓侧束上肢在内侧,下肢在外侧,因此,上肢症状较上肢重,有的甚至下肢无症状。 颈脊髓中央损伤的力学机制 一般认为颈脊髓中央损伤主要见于颈椎过伸性损伤的老年患者。分析本组患者的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脊髓损伤程度等,我们将其病因分为2 种:一种为颈椎间盘突出型,老年人、年轻人均了发生,老年患者多数有椎间盘突出的慢性表现,有轻微的外力如行走或骑马、坐车时跌倒即可造成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损伤,年轻患者可由较大的暴力引起;另一种为无颈椎间盘突出的“挫伤型”,大多数为老年人,多为轻微外力引起的损伤。绝大多数患者存在颈椎退行性改变,椎管狭窄,椎体间不稳定等病变,颈椎后伸时,脊髓活动范围减小,突然过伸的外力,同时伴有向后的剪切外力作用,使上位椎体向右,下位锥体向前相对移动,同时椎管后黄韧带皱褶,挤压脊髓,其中央部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灰质首当其冲。 中央型脊髓损伤综合症的临床 本病的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多无困难。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神经功能损伤,下肢症状相对较轻。颈部、双上肢对称过敏性疼痛、麻木、肌力减退,感觉分离等;影像学表现为:X 线片和CT 检查均未见骨折和脱位,MRI 检查有脊髓损伤征象,MRI 检查可判断脊髓内有水肿、出血以及对锥体束的损伤,脊髓内出血、水肿或者两者兼有一般可以代表脊髓损伤的程度,脊髓内出血通常见于严重的中央型脊髓损伤。MRI 观察发现患者脊髓内均无出血信号,T2 像证实脊髓内存在局部高信号,病变部位通常在脊髓周边白质,病理检查提示该高信号区域位于脊髓外侧索,尤其是深部CST 部位,脊髓前索未见损伤。目前颈膨大部位中央灰质损伤导致支配上肢肌肉的灰质损伤,很少被认为是中央型脊髓损伤,因为多数中央型脊髓损伤的中心位于支配手部肌肉的脊髓节(C8,T1)的头侧,下运动神经元的直接损伤可能不是中央型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该病的治疗与转归 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的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Schneider 等认为手术对颈脊髓中央型损伤是禁忌证,其理由是正确的保守治疗神经功能多可以自行恢复,椎管无梗阻,无须减压处理。我们运用枕颌带牵引能使颈椎损伤阶段得道制动,略屈曲位牵引能使颈椎前的结构(韧带)愈合,后结构褶皱的黄韧带舒展并恢复常态。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溶酶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产生进行性脊髓病的脊髓空穴样膨胀,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节段性肌肉萎缩和传导束性运动、感觉及局部营养障碍。病变累及延髓者称为延髓空洞症。发病率约25~34/10万,高发年龄31~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自MRI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国内外报道病例数均明显增加。 分类 交通性和非交通性两大类: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意指空腔与脊髓中央管相通,是一种脑脊液通路的液体动力学障碍疾病,反之,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只是脊髓内的囊性扩张,不与脑脊液通路相连。 病因与发病机制 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如Chiari畸形)、脑脊液循环的机械性压力改变和继发于肿瘤、脊髓血管病后形成的脊髓积水等。尽管在少数情况下外伤后仅几个月后也可形成空洞,但外伤后脊髓空洞症通常在数年间隔期后、在那些原先已有脊髓损伤所致严重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身上才发生。 Gardner为解释空洞形成提出机械性压力冲击理论,其基本观点为第四脑室出口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脑脊液不能流入脊髓中央管,而脑室中脑脊液波动对脊髓中央管周围血管间隙的冲击,导致中央管扩大和空洞形成。然而脊髓空洞症也可以在没有阻塞时发生,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如脑脊液在椎管内正常向上流动受阻也很重要。与Ⅰ型Chiari畸形有关的空洞通常与蛛网膜下腔自由交通,而且空洞内的液体类似正常脑脊液;相反,在许多已知的非交通性病例中,液体则为蛋白性的。 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

因空洞最常起自一侧颈膨大后角基底部,故早期突出症状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大多数病例以不对称的单侧感觉丧失起病。感觉缺失可能通过无痛性皮肤溃疡、瘢痕、水肿、Charcot关节、末端指(趾)骨再吸收等临床表现反映出来。患儿多因手指无痛觉,局部皮肤被烫伤而就诊。当空洞向灰质前联合扩展,则出现双侧“马甲”型分离性感觉障碍。有时患儿自诉在感觉缺失区有自发性难以形容的烧灼样疼痛,呈持续性,称为“中枢性痛”。空洞如继续扩大,侵及脊髓丘脑束,则损害平面以下对侧痛、温度觉丧失;脊髓后索常最后受侵,出现损害平面以下深感觉缺失。 运动障碍 脊髓空洞症多出现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性萎缩和无力。病变常累及上肢末端,以爪形手最多,极少影响前臂及上臂,相应节段的肌肉萎缩及肌束颤动。如空洞在颈膨大区,则双手小肌肉萎缩最突出,上肢腱反射减低甚至消失。锥体束受侵则损害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随病变扩大,由于脊髓侧索内胶质细胞增生或皮质脊髓束受压,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T1节段受累常导致同侧Horner综合征。有时脊髓空洞中合并出血,则症状可迅速加重。 营养障碍 最常见关节肿大、关节面磨损、骨皮质萎缩和骨质脱钙,多侵犯上肢关节,不伴疼痛,活动时有响声。神经源性关节病变称为夏科(Charcot)关节。此外,皮肤营养障碍,包括出汗异常、青紫、过度角化、皮肤增厚。因无痛觉,故手指或足趾常受伤而形成顽固性溃疡,甚至指、趾节末端发生无痛性坏死、脱失,形成莫旺(Morvan)征。 延髓症状 延髓空洞症多伴有脊髓空洞症,为脊髓空洞症的延续。症状多不

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管国华,谢文龙,李炜,沈鹏,詹碧水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32 例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14 例,手术治疗18 例,在治疗前后进行joa评分。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非手术治疗组脊髓功能恢复差。而手术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较好。结论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一旦确诊,应当积极早期手术治疗。【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治疗 treatment of acute central cervical cord injury 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运动神经功能受损明显而下肢受累较轻或不受累,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障碍及/或括约肌功能障碍。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48 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32 例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2 例,其中男23 例,女9 例;平均年龄50.6 岁(28~79 岁)。其中40 岁以下者5 例,40 岁以上者27 例。损伤原因:跌伤10 例,交通事故伤8 例,高处坠落伤7 例,自行车跌伤4 例,打击伤2 例,扭伤1 例。损伤机制:过伸性损伤20 例(6 2.5%),屈曲型损伤7 例(21.9%),压缩性损伤4 例,损伤机制不明1 例。伤后就诊时间1 h~2周,其中24 h入院13 例,25~72 h入院8 例,3~7 d入院7 例,2周以内4 例。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四肢不全瘫,上肢神经功能受损大于下肢,单纯累及上肢者10 例,22 例累及四肢。伴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触痛觉减退12 例,烧灼感或痛觉过敏3 例,直肠膀胱功能受累者5 例。c4髓节损伤3 例,c5髓节损伤11 例,c6髓节损伤9 例,c7髓节损伤5 例,二个以上髓节损伤4 例。 1.2 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15 例摄张口位片,4 例摄动态颈椎侧位片,24 例行mri检查,10 例行常规ct扫描,其中5 例行螺旋ct三维重建。x线片下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12 例,颈椎生理性曲度改变4 例,颈椎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3 例,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颈椎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比值小于0.75)5 例,颈椎退行性改变9 例。mri检查显示不同程度颈脊髓受压16 例,其中单节段受压8 例,两个节段6 例,三个节段2 例,颈髓内出现异常信号6 例。 1.3 非手术治疗本组14 例。根据损伤情况采用glisson枕颌牵引8 例,颅骨牵引6 例,伤后24 h内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ga dose of 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5 例。用法为30 mg/kg体重,于15 min内静脉输入,45 min后5.4 mg/kg·h,连续23 h静脉滴入。其余地塞米松20 mg/d,连用3 d,20%甘露醇125 ml,每日2次,连用3~5 d。其他治疗包括神经营养药及支持治疗等药物治疗。 1.4 手术治疗本组18 例。12 例术前颅骨牵引,6 例术前glisson枕颌牵引。其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4 例,颈椎前路减压加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7 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 例,颈后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2 例,颈后路全椎板减压加侧块钢板固定3 例。其中伤后72 h内手术6 例,伤后3 d~1周内手术6 例,1~2周手术4 例,伤后2~4周手术2 例。 2 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21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joa评分标准,入院与随访比较,计算改善率:改善率=(随访时评分-入院时评分)÷(17-入院时评分)×100%。joa评分非手术组入院时8.4分,随访时11.5分,改善率36%;手术治疗组入院时6.8分,随访时12.9分,术后改善率60%。经统计学处理p<0.05,表明两者改善率有显著性差异。

脊髓中央束综合征

这个星期看到脊髓组来了个车祸导致的中央束综合症的患者,以前只在解剖上看到过这个病。回来仔细找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中央束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具有的特殊表现。由于脊髓动脉分布的特征,表现为血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生损害,然后再向外周扩展。上肢的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而下肢的运动神经偏于脊髓的外周,造成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因此,上肢障碍比下肢明显。患者有可能自己步行,但上肢却部分或者完全麻痹。 以前的研究报道57%~86%患此综合征的患者可独立行走。Penrod等(1990)观察了年龄对此综合征的影响,低于50岁的患者97%(29:30)可独立行走,高于50岁的只有41%(7:17)。Foo发现源于颈椎硬化症的中央索综合征只有31%的患者能行走,平均年龄为65岁。 找了各处的资料,发觉的资料就是这么多,没有多余的讲这个方面的问题了,老师说之所以叫综合症就是因为原因不明,所以也没有特定单一的治疗方法。对于这个患者的康复,我们根据评定解决他需要解决的康复问题。 我还找到了一些别的脊髓损伤的资料,看起来跟中央索综合症差不多,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个损伤的另一个名字,有待证实。 鞭索综合征又称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是在外力作用下颈脊髓过伸引起的特殊临床综合征。及时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多发生于颈部外伤之后,出现一系列脊髓神经损伤症状。 鞭索综合征发病机理:颈髓体积较大,而颈段椎管前后径比胸、腰椎小,且颈椎屈伸活动幅度大,故过伸性损伤多发生在颈髓。颈椎过伸时,椎体与颈髓相对运动造成颈髓挤压,神经根和齿状韧带受牵拉,引起神经根及颈髓损伤。 这种脊髓损伤多发生在脊髓中央部,原因可能为:①中央部是脊髓前动脉与脊髓后动脉供血的末端,该区供血薄弱,容易受到缺血损害。②脊髓中央部组织疏松,水肿易向上下蔓延。③脊髓被挤压于前方的椎体后缘和后方前突的黄韧带之间,按照力学原理,引起脊髓中央灰质损害[1]。④脊髓的其他节段损伤也会出现中央部出血性坏死,这与脊髓损伤后微血管改变相关[2]。从本组病例分析,该病除出现四肢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等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表现,均早期出现双上肢剧烈疼痛、感觉过敏等颈神经根损伤表现,对诊断本病有提示作用。其中3例患者送至急诊科时,因双上肢及双手剧痛,进行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因此,对于有颈椎过伸性损害病史者,出现双上肢及双手神经根性疼痛,需警惕本病,进行详细的神经科查体,防止误诊。MRI无创伤、可重复,对脊髓显影良好,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为本病首选检查,并可随访病情。本组患者经过激素、脱水剂及神经营养剂治疗,均效果满意,提示本病预后较好。但脊髓损害在一定时间内常呈进行性发展,甚至会导致脊髓自体溶解和微循环改变[1],因而即使损伤较轻者也不能掉以轻心,需积极治疗,以防止病变进一步加重。

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治疗

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管国华,谢文龙,李炜,沈鹏,詹碧水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32 例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14 例,手术治疗18 例,在治疗前后进行JOA评分。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非手术治疗组脊髓功能恢复差。而手术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较好。结论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一旦确诊,应当积极早期手术治疗。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治疗 Treatment of Acute Central Cervical Cord Inju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cute central cervical cord injury. Methods 32 cases with acute central cervical cord inju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n=14) and non 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n=18). 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 in injury and during follow up were recorded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and non 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followed up period varied from 3 months to 40 months, with an average 21 months. The myeloid functional recovery was poor in the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non operative means but good in those who had been given an operation. Conclusion For the acute central cervical cord injury,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is superior to the non operative treatment. Once the verified diagnosis is done,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 cervical vertebrae; spinal cord injuries;treatment 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运动神经功能受损明显而下肢受累较轻或不受累,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障碍及/或括约肌功能障碍。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48 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32 例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2 例,其中男23 例,女9 例;平均年

颈椎过伸性损伤致中央脊髓综合征

颈椎过伸性损伤致中央脊髓综合征 *导读:本文介绍颈椎过伸性损伤致中央脊髓综合征。…… 颈推损伤逐年增多,过伸性损伤并不少见,合并各种类型的脊髓损伤文献报道也逐渐增多,因此,应引起临床上重视,防止误诊误治。 颈椎、脊盆生物力学特点与中央脊髓综合征的关系,根据WhiteIIIA-A及PanjabiMM等人的研究,颈椎在正常伸屈状态下椎管的长度有明显差别,后伸时椎管后壁差40% ,黄韧带在屈曲位时拉长,后伸位时折皱短缩。当脊柱作生理性前屈与后伸时,脊髓随着椎管的伸缩而也延长和缩短,其横断面亦由近圆形而变成椭圆形。如果过伸超过生理极限,后方黄韧带内陷就会对脊髓产生挤压。脊髓神经的解剖特点是:脊髓神经纤维几乎在四周,而中央管周围组织较疏松,血管丰富。当脊髓被挤压时,中央部分首先受累,出现水肿或出血。由于脊髓中央管附近前侧束内皮质青健束纤维的排列是:内侧为上肢、外侧为下肢;传导痛、温觉的脊位丘脑束在脊髓侧束,经皮质前连合于对侧上升;传导位置觉、触觉的薄束、楔束位于脊髓背侧为直行纤维。故所导致的神经症状是上肢症状重于下肢,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存在—中央脊髓综合征。 临床表现:(1)额面及鼻部擦伤。皮肤裂伤是最明显、最多见的外观临床表现。 (2)神经损伤表现为中央青健综合征,典型的表现

为上肢瘫痪重于下肢,手部重于臂部,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存在。X线特征:多数病例具有过伸性颈椎损伤的X线特征。过伸暴力造成椎体和小关节骨折脱位较少见,而软组织损伤较明显。损伤节段椎体下缘三角形撕脱骨折;颈椎间盘前间隙和椎前软组织变化,发生率较高。可以认为是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特征性表现。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详尽病史的采集,了解损伤时的姿势和暴力方向常能提供损伤机理;(2)额面部损伤都应摄颈椎关线片,Scher认为,对可疑者应把颈椎摄片列为常规,以避免因其他部位损伤掩盖了颈椎伤;(3)典型的中央脊髓综合征,常能提示颈椎过伸性损伤。 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并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本组病例采用颅骨牵引的方法,通过牵引使损伤节段得到制动,略屈曲位能促使颈椎前纵韧带愈合,折皱的黄韧带舒展恢复常态。牵引3 周后改为头颈胸石膏固定2个月。对老年者也可用领胸石膏或颈托维持固定。过伸性颈椎损伤引起的中央脊髓综合征,预后较好。通常下肢最先开始恢复,其次是膀胧功能,上肢恢复最迟,手部功能恢复最差,易残留某种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平面2

2.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1)颈脊髓损伤 1)第一、二脊髓损伤患者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运动改变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②感觉改变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患者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患者为完全性四肢瘫痪。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患者的自主呼吸丧失。创伤性反应消退后,膈肌机能可望恢复而行自主呼吸,但呼吸仍较微弱。②感觉改变锁骨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其他如括约肌功能、性机能、血管运动、体温调节机能等均消失。 4)第五颈脊髓损伤损伤早期因第四至五颈脊髓受到创伤性水肿的影响,患者膈肌功能很差,加之创伤后患者发生肠胀气等更会加重呼吸困难。①运动改变双上肢完全无自主活动而放置于身体两侧;肩部则因有提肩胛肌、斜方肌的牵拉而能耸肩。②感觉改变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③反射改变患者除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外,其余腱反射全部消失。 5)第六颈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的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①运动改变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三头肌瘫痪,肘部失去伸展功能。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仍可收缩,因而患者的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头部附近。桡侧伸腕长肌呈下远动单位性损害,而第六颈脊髓节段以下的神经所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②感觉感变上肢的感觉,除上臂外侧、前臂背外侧的一部分以外,上肢其余部分均有感觉缺失现象。③反射改变肱二头肌、肱桡肌反射均正常,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康复教研室张冲 定义 脊柱 ?功能:支撑躯干,保护脊髓 ?25个脊椎 ?颈椎7个 ?胸椎12个 ?腰椎5个 ?骶椎1(5节)个 脊髓 ?功能:神经活动的上传下达 ?30个节段,长45厘米 ?颈髓8节 ?胸髓12节 ?腰髓5节 ?骶髓5节 ?脊髓神经:豆腐样组织 ?脊髓包膜:坚韧的组织 交感神经节 脊髓血供特点 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 ?创伤: ?骨折 ?枪伤、刀伤 ?挥鞭样损伤 ?疾病: ?感染性:脊髓炎等。 ?血管性:动脉炎、静脉炎等。 ?占位性: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即刻损伤 ?中央灰质出现小出血点 ?逐渐向外延伸并相互融合 ?从灰质中间延伸到白质的部分 继发性损伤 ?血压降低+局部血管收缩及破坏 ?受伤组织血流下降--局部缺血 ?神经毒性物质激/释放 ?氧自由基 ?磷脂酶

?蛋白酶 ?血管活性物质 细胞改变的时间窗 ?损伤后几分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水肿 ?损伤后12小时--巨噬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 ?损伤后72小时--炎性反应达到高峰 细胞死亡过程 ?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碎片 ?引起反应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中央坏死区域囊性分解 ?神经元坏死 ?轴突变性/分解 ?损伤较轻部位轴突出现脱髓鞘病变 流行病学特征(美国) ?发生率: 11,000/年 ?总发病率:250,000 ?平均年龄: 37.6岁 ?性别: 80% 男性 ?病因: 交通事故48%,坠落23%, 暴力14%, 体育9%, 其他5% 流行病学特征 ?不完全四肢瘫34.5% ?完全性四肢瘫23.1% ?不完全截瘫17.5% ?完全性截瘫18.4% 横贯性损伤 脊髓损伤综合征 中央束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 ?常见于脊髓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生损害,再向外周扩散 ?上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 ?下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外周 ?造成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 ?患者有可能可以步行,但上肢部分或完全麻痹 ?<50岁年轻人多能行走(97%/41%)、膀胱自理(83%/29%)、大便独立(36%/24%)、穿衣(77%/12%) 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常见于刀伤或枪伤 ?脊髓损伤半侧 ?温痛觉神经在脊髓交叉 ?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 ?对侧温痛觉丧失 ?预后佳,70%生活独立

神经系统常见综合征

神经病学第六版 1.Foster-kennedy syndrome:额叶底面肿瘤(常见于嗅沟脑膜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为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P7) 2.Gerstmann syndrome:古茨曼综合征。为优势半球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P7) 3. Parinaud syndrome:帕里诺综合征。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或者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由上丘脑病变(多为松果体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症状多为双侧。(P13,37) 4. Wallenberg syndrome:瓦伦贝格综合征,又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表现为: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4.霍纳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5.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P15) 5. Horner syndrome:霍纳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 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患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障碍、节前障碍及节后障碍的损害。(P15) 6.Dejerine syndrome:延髓内侧综合征。主要表现:1. 椎体束受损导致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2. 内侧丘系损伤导致对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3. 舌下神经核或舌下神经根损伤导致同侧舌肌无力,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P15) https://www.360docs.net/doc/647635811.html,lard-Gubler syndrome: 米亚尔-居布勒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病变位于脑桥腹外侧部,接近于延髓,损伤了外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1.病灶侧外展神经麻痹导致同侧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核损害导致同侧周围性面瘫;2.锥体束损害导致对侧中枢性偏瘫;3.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损害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梗塞。(P15) 8.Foville syndrome:福维尔综合征,脑桥腹内侧综合征。病变波及脑桥内侧,损伤了外展神经、面神经、脑桥侧视中枢、内侧纵束、锥体束。表现为:1.病灶侧外展神经麻痹导致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核损害导致同侧周围性面瘫;2.锥体束损害导致对侧中枢性偏瘫;3. 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受损导致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多见于脑桥旁正中动脉梗塞。(P15) 9. Raymond Cestan syndrome:蕾蒙-塞斯唐综合征,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病变 累及前庭神经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内侧纵束、小脑中脚及下脚、脊髓丘脑侧束和内侧丘系,见于小脑上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阻塞,又称小脑上动脉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损害); ②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损害);③病侧面肌麻痹(面神经核损害); ④双眼患侧注视不能(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 脊髓损伤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伤,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是至今尚无有效方法治愈的致残性损伤。根据1980年WHO的ICIDH国际残疾残障分类标准及最新2001年WHO的ICF(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标准),脊髓损伤可造成患者身体神经结构功能损伤,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限制三个层次的障碍。因此,当我们给脊髓损伤患者作康复评定的时候,必须从“损伤”-“活动”-“参与”三个不同的水平分别使用国际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健康情况 (障碍或疾病) 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参与 正常正常正常健康 损伤活动受限参与局限性残疾 坏境因素个人因素 在ICF出台后,世界各国对“功能”和“残疾”的概率已经统一。功能——在对健康的描述中,“功能”作为一个概括性的词,指所有的身体结构及功能、活动能力和参与能力,即包括所有三个水平上的功能。“功能”没有问题,就是健康。残疾——身体结构或功能上出现的问题叫“损伤”。这里是指身体或作为身体部分的器官和脏器水平的结构和功能上显著的变异或缺失。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叫“活动受限”。这里指的是个体整体水平的功能障碍。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叫“参与局限性”。身体的损伤、活动的受限、参与的局限性概括在一起,就叫“残疾”。即:“残疾”是包括所有三个水平上的“功能障碍”。可见,“健康”、“功能”和“残疾”都是使用“身体”、个体“活动”和社会“参与”这三项个各

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成分加以说明的。 (一)躯体功能评定 一、脊髓损伤病因判定 1、外伤性脊髓损伤常见的外伤有交通事故、坠落或工伤、运动损伤和暴力损伤等, 外伤可引起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骨折、脱位,导致脊髓损伤。 2、非外伤性脊髓损伤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原因分为两类,即发育性病因和获得性 病因。前者包括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等,后者包括感染、肿瘤、血管性、 退行性、代谢性疾病及医源性疾病等。 二、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目前,评价脊髓损伤造成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国际标准是由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标准。该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脊髓损伤的水平判定 脊髓损伤水平的确定反映脊髓损伤的严重性,颈椎损伤(C1~T1)造成四肢 瘫,胸腰椎损伤(T1以下)造成截瘫。脊髓损伤水平是确定患者康复目标的主要依 据。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来说,脊髓损伤水平一旦确定,其康复目标基本确定。 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应具体确定脊髓损伤水平以下的肌力评分。脊髓 损伤水平对选择康复治疗方法,制定护理方案和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 由于脊髓节段与脊柱节段在解剖位置上不一致,脊髓损伤水平不能根据脊椎损 伤水平判断,而需要根据各节段脊髓所支配肌肉的肌力检查及皮肤感觉检查来判定。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正常感觉、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感觉和运动平面可 以不一致,左右两侧也可能不同。因此,神经平面就有4个,用右侧感觉节段、左 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来表示神经平面。 脊髓损伤康复基本目标 脊髓损伤水平基本康复目标需用支具轮椅种类 C5 桌上动作自立,其他依靠帮助电动轮椅、平地可用手动轮椅 C6 ADL部分自立,需中等量帮助手动电动轮椅,可用多种自助具C7 ADL基本自立,移乘轮椅活动手动轮椅,残疾人专用汽车 C8-T4 ADL自立,轮椅活动支具站立同上,骨盆长支具,双拐 T5-T8 同上,可应用支具治疗性步行同上 T9-T12 同上,长下肢支具治疗性步行轮椅,长下肢支具,双拐 L1 同上,家庭内支具功能性步行同上 L2 同上,社区内支具功能性步行同上 L3 同上,肘拐社区内支具功能性步行短下肢支具,洛夫斯特德拐 L4 同上,可驾驶汽车,可不需轮椅同上 L5-S1 无拐足托功能步行及驾驶汽车足托或短下肢支具

急性中央性颈脊髓损伤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 急性中央性颈脊髓损伤综合征是较常见的脊髓不全损伤类型之一,多见于颈髓损伤。诊断和治疗很具特点,预后较好。我院自1997年5月~2005年5月,收治该综合征21例,就其中17例资料完整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23~69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跌倒伤8例,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自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为1.5~48h,平均9.5h。 1.2 临床表现伤后有13例表现为上肢瘫痪重(肌力0~ⅱ级),下肢瘫痪轻(肌力ⅱ~ⅴ级);4例伤后四肢全瘫,但脊髓体克期过后表现同前13例。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但深感觉存在。有尿潴留者7例。本组有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头面部软组织损伤,其中头皮裂伤4例,并发脑震荡者2例。 1.3 x线检查均可见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2例c1、c2骨折,1例c3、c4半脱位,1例c6、c7半脱位,伴有椎管狭窄4例,opll 1例,颈椎明显退行性变6例。 1.4 mri检查本组有13例行颈椎mri检查。在mri上显示不同程度的颈髓mri信号异常改变,其信号改变可归纳为:(1)水肿,显示受损部位颈髓增粗,信号明显增强,本组9例。(2)出血,可见受损部位颈髓增粗,髓内有不规则的信号减低区,本组2例。(3)受压,受损椎间盘向后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使受局部弯曲变形、移位或出现凹陷,受压颈髓出现以增强为主的异常信号,本组2例。 1.5 治疗方法 1.5.1 非手术方法本组病例一经确诊,即常规行颅骨牵引或颌枕带牵引,其重量为 2.0~ 3.0kg,持续牵引2~3周后改用石膏围领或颈托固定6~8周。牵引期间,应用地塞米松、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静滴,持续5~7天。 1.5.2 手术疗法本组5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mri上显示颈椎间盘明显后突,于伤后7天及10天行颈椎前路钻孔减压及植骨融合术。3例伴有较严重的椎管狭窄或opll者,于伤后1~1.5个月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1.6 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6~56个月,平均34个月。按frankel分级,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5例恢复至d级,但遗留双手内在肌萎缩,肌力ⅰ~ⅳ级,生活基本自理。1例伴颈椎管狭窄的高龄患者由b级改善到c级,遗留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肌力ⅱ~ⅳ级。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临床症状 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1.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急性病变时,早期其生理功能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损伤很难区分。慢性病变无脊髓休克表现,脊髓半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伤侧肢体本体觉和运动丧失,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中央型脊髓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下肢;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自主运动、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深感觉障碍,很少有锥体束征。 1.3完全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障碍。但在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脊髓损伤程度难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可能是脊髓功能永久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脊髓休克消失后,脊髓功能恢复因损伤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2脊髓不同节段损伤的特点 2.1颈段脊髓损伤 表现为四肢瘫。C4 以上颈髓损伤,呼吸肌全部瘫痪,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下颈髓损伤,胸式呼吸消失、膈肌运动存在,腹式呼吸变浅。颈髓损伤后出现交感神经紊乱,失去出汗和血管收缩功能,病人可以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较低位的颈髓损伤上肢可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2.2胸段脊髓损伤 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减退或丧失,大小便出现障碍,浅反射不能引出,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下肢肌力减退或消失,肌张力增高,髌阵挛、Babinski 征阳性。T1 以上损伤可出现呼吸困难。 2.3腰骶段脊髓损伤 按临床表现分为腰髓、圆锥和马尾损伤三部分。T10 以下椎体损伤致脊髓损伤时,表现为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提睾反射、膝腱反射消失,腹壁反射存在,Babinski 征阳性;圆锥损伤不引起下肢运动麻痹,下肢无肌萎缩,肌张力及腱反射无改变,肛门反射减低或丧失,肛周包括外阴部呈马鞍型感觉障碍,出现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常伴有性横向定位(脊髓不全性损伤): 1、中央性脊髓损伤综合征:这是最常见的不全损伤,症状特点为:上肢与下肢的瘫痪程度不一,上肢重下肢轻,或者单有上肢损伤。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可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

脊髓空洞症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脊髓空洞症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概述】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发展缓慢的进行性脊髓疾病,发生率为2S /10万~34/10万。主要病理改变为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空洞内有透明液体或黄色液体,其成分和蛋白含量与脑脊液基本相同,洞壁由环形排列的胶质细胞及胶质纤维组成。在脊髓的横断面上空洞大小不一,大者侵及该平面脊髓的大部分,周围仅由剩下的薄层脊髓组织围绕。在脊髓的纵轴上,空洞可局限于数个节段或纵贯脊髓全长,最常发生的部位为下颈段及上胸段。空洞位于延髓者,称为延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见于20~30岁,也可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袭,患者难以确定起病日期,常因无痛性烫伤或外伤才被发现,病情进展缓慢,亦可稳定多年不发展,呈间歇性加重。临床症状取决于空洞的部位、大小、受损的结构及空洞症的类型。. (一)分类 1.根据空洞与脊髓中央管的关系分为两种类型:①交通性脊髓空洞症:空洞与中央管相通,系由原发性脊髓中央管扩张所致,常合并枕大孔区异常。②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空

洞与脊髓中央管不相通,常继发于其他脊髓疾病。 2.改良Barnett分类根据脊髓空洞症的病理和可能的发病 机制,分为4种类型: (1)I型:脊髓空洞症伴有枕大孔堵塞和中央管扩张。①脊髓空洞症伴有I型Chiari畸形。②脊髓空洞症伴有枕大大孔 区其他堵塞性病变。 (2)11型:脊髓空洞症不伴枕大孔区堵塞性病变(特发型)。 (3)Ⅲ型:脊髓空洞症继发于其他脊髓疾病(获得性)。①脊 髓肿瘤(通常为髓内肿瘤)。②外伤性脊髓病。③脊髓蛛网膜炎和硬脊膜炎。④继发于脊髓压迫(肿瘤和脊椎病)或脊髓梗死(动静脉畸形等疾病)引起的脊髓软化。 (4)Ⅳ型:单纯性脊髓积水(脊髓中央管扩张),常伴有脑积水。. (二)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脊髓节段相应躯 体和肢体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及深部感觉正常或相对保留,这是脊髓空洞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症状。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形式:①半侧短上衣样:这是由于空洞位于脊髓颈下段及胸上段偏向一侧的后角基底部,损害来自一侧后根而尚未交叉的痛、温觉纤维,出现同侧上肢和胸背上部躯干的分离性感觉障碍。②短上衣样:这是由于空洞位于脊髓颈下段及上胸段的中央部位,损害脊髓前连合两侧相互交叉的痛、

骨科前20种疾病诊疗指南(脊柱部分)

骨科前20种疾病诊疗指南(脊柱部分) 1、过伸性颈椎损伤 2、腰椎间盘突出症 3、腰椎椎管狭窄症 4、颈椎病 5、胸腰椎骨折 兴义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2013年12月28日

过伸性颈椎损伤 [定义] 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颈脊髓损伤,常伴有轻微或隐匿的骨损伤,X 线多无异常表现,故易被疏漏,影响治疗。该损伤可占全颈椎各类损伤的29~50%,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脊髓中央管综合征。 [诊断] 一、症状 额面及鼻部擦伤和皮肤裂伤是最明显、多见的临床表现,系损伤时额面部或鼻部撞击物体或遭受打击所致。该特征常能提示颈椎损伤的外力作用机制,是判断颈椎过伸性损伤较有价值特征之一。因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不一,临床表现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别。 二、体征 局部压痛及活动机能受限。损伤节段椎前压痛明显,而后结构压痛少见。神经系统损伤多表现为脊髓中央综合征和前脊髓综合征,少数表现为部分和严重脊髓损伤。脊髓中央综合征典型表现为:上肢瘫痪重于下肢,手部重于臂部,触、痛觉损害重于深感觉。严重和部分脊髓损伤无明显的脊髓中央管损伤的特征。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 X线表现:颈椎过伸性损伤以软组织损伤为明显,骨性损伤小而隐匿,需仔细观察,以免漏诊。其主要X线征象有: (一) 伤椎体前下缘三角形撕脱骨折片,需与前纵韧带节段性骨化鉴别。 (二) 损伤节段颈椎间盘和椎前软组织影的变化。颈椎椎前损伤出血或水肿时,造成损伤处椎前软组织影肿胀,椎间隙增宽。 (三)中老年患者常伴有颈椎退行性改变及椎管矢状径缩小,损伤多发生于C4~5、C5~6节段。 MR检查是必要的,可明确脊髓损伤程度和范围,以及脊髓受压的程度和致压物的来源和性质。 [鉴别诊断] 颈椎过伸性损伤易漏诊,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详尽病史的采集,常能提供损伤机制;颅脑伤患者,也应设法了解损伤时姿势和暴力。 二、颅面部损伤均应常规摄颈椎X线片,以免因其他部位损伤而掩盖颈椎损伤。 三、侧位X线片必须清晰显示上下颈椎结构。上颈椎损伤而神经症状表现低位时,需注意观察低.位颈椎有无变化。伸屈侧位X线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必须慎用,以免加重脊髓损伤。 四、典型脊髓中央综合征,常能提示颈椎过伸性损伤;而其他类型脊髓损伤,必须结合上述各项再作判断。 五、考虑其他机制引起的颈脊髓伤,如椎体垂直压缩骨折也可造成脊髓中央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