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源阅读答案
重阳的由来参考答案
重阳的由来参考答案重阳的由来重阳节,又称为重阳节、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长寿和健康的祝愿。
那么,重阳节的由来是什么呢?据史书记载,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有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是楚国的贤士。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他被流放到了遥远的地方。
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九月初九这一天,正值秋高气爽,菊花盛开。
屈原的乡亲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登高赏菊,祈求屈原的福佑和保佑。
此后,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的庆祝活动。
重阳节的另一个由来与道教有关。
道教认为“九”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代表长寿和福气。
因此,每年的九月初九这一天,道教徒会举行庆祝活动,祈求长寿和健康。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许多传统的活动和习俗。
首先,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选择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攀登至山顶,远眺山水间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壮丽。
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佩戴菊花,以表达对长寿和健康的祝愿。
其次,人们还会品尝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传统的食品,由糯米粉、红枣、核桃等原料制成。
它的形状像一个小山包,寓意着攀登高峰,追求成功和幸福。
重阳糕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寓意吉祥,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此外,重阳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是赏菊。
菊花是秋天的代表花卉,花朵绚丽多彩,花香扑鼻。
人们会前往菊花展览,欣赏各式各样的菊花艺术品,感受秋天的美好。
重阳节在现代社会也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现在,人们不仅会登高赏菊,还会组织各种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
此外,一些社区还会组织老年人联谊活动,让老人们相聚一堂,共度佳节。
总的来说,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由来源远流长,既与屈原的流放经历有关,也与道教的信仰有关。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包括登高赏菊、品尝重阳糕等。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表达对长寿和健康的祝愿,同时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魅力。
2024-2025学年内江市高三语文上学期零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内江市高三语文上学期零模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出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村超、人工智能大模型、特种兵式旅游、情绪价值、显眼包、搭子等上榜。
在留存有关2023年的记忆涟漪外,这一组年度流行语背后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需求,大家更关注自己的情绪了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栏目特别邀请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唐义诚来聊一聊流行语中有关心理、情绪的话题。
主持人:在您看来,何谓“情绪价值”?人们为何越来越关注情绪价值?唐义诚:情绪价值,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具体来说指的是一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去识别、参与以及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
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价值,这和整个时代的特点有关。
首先,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会更加注重内心感受。
我们发现,现在消费也更多的是所谓享乐型消费、悦己型消费,我们会很注重人际间,或者说一份工作带给我们内心的一种良好的感受,这种对于心理的重视,其实也是我们开始跨入新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显示。
其实这个社会,注重情绪价值是一件好事。
这也提醒我们,情绪本身也有力量、有动力。
另外,这个社会处于原子化的时代,尤其我们的大中城市,通常是陌生人社会,我们除了工作以及一些必要的亲密关系之外,很少能够和其他人有一种深刻的链接。
现在这种高质量的交谈,随着我们日益忙碌,也越来越稀有。
人们处于这种孤单的情绪中,内心有不舒适的感觉,就会去寻求一些情绪价值,比如说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看一些喜欢的剧,以及进行人与人之间那种高质量的交往、深度的链接,这些做法其实是为了弥补内心的匮乏感。
主持人:有评论说,提供“情绪价值”是人际交往中的顶级能力。
2017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初三(上)期中语文卷及答案
2017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初三(上)期中语 文班级 姓名 成绩基础运用文言文阅 读 名 著 阅 读 现代文阅读 作 文 总 分 选择 默写 (一) (二) 应得分 10 8 12 10 13 7 40 100 实得分一、基础·运用(共18分) (一)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
(共10分)1.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
(6分)火热的夏季过去,我们迎来了天高气爽的秋季。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吕后与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较.难相处,她处处提.防戚夫人,后将戚夫人残害致死,随着宫女贾某被逐出宫,这一习俗方传入民间。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人们将茱萸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重阳节除了佩戴茱萸,也插菊花,从唐代开始,历代盛行。
(1)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防 t í 比较.ji ào B. 提.防d ī 比较.ji ǎoC. 提.防t í 比较.ji ǎoD. 提.防 d ī 比较.ji ào (2)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火”字的笔顺是: “方”字的笔顺是: B. “火”字的笔顺是: “方”字的笔顺是: C. “火”字的笔顺是: “方”字的笔顺是: D. “火”字的笔顺是:“方” 字的笔顺是:(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 )A.不但 而且B.因为 所以C.如果 那么D.既然 那么2. 古时一陈姓才子常与一李姓才子作对互娱,一次重阳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陈姓才子灵机一动说:“我有一副下联,随即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你能对出上联吗?”说完意味深长地看着李姓才子。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为“菊花节”或“踏菊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朝。
据史书记载,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时候。
汉朝时,有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是楚国的忠臣。
然而,在一次政治斗争中,他被贬谪到了汨罗江畔。
屈原对国家的悲愤以及自己的境况感到十分痛苦,于是选择在农历九月九这一天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己身世的无奈。
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举世闻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人们开始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这天举行各种活动。
而这一天恰逢菊花盛开的时节,所以也被称为“菊花节”。
重阳节的俗非常丰富多样。
人们会登高远足,以祈求健康和长寿。
登高活动也被看作是迎接秋天和告别夏天的方式之一。
人们还会佩戴菊花和香包,以驱邪避灾。
此外,饮茱萸酒和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的传统。
茱萸被认为有驱邪辟邪的功效,而重阳糕则象征着团圆和好运。
如今,重阳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
人们会趁着这
个节日,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时光,采摘菊花或欣赏菊花展览。
在
一些养老院和福利机构中,也会举行一些活动,给老年人带去快乐
和温暖。
总结来说,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既有着历史渊源,
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人们向往健康长寿、团圆和守护家庭的表达。
无论是踏菊还是饮茱萸酒,重阳节都承载
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重阳节阅读理解答案
重阳节阅读理解答案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在家里供奉祖宗、祭拜长辈,并且登高远望,这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关于重阳节的一些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第一篇文章:1.重阳节是在哪一天庆祝的?答案: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的。
2.重阳节起源于什么时候?答案: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
3.人们在重阳节时都会做哪些事情?答案:人们在重阳节时会供奉祖宗、祭拜长辈,并且登高远望。
4.为什么人们会在重阳节登高?答案: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登高可以祛病驱邪,也是一种祈求长寿健康的方式。
5.在重阳节时吃什么食物比较常见?答案:在重阳节时,人们常吃的食物包括菊花酒、重阳糕、菊花粥等。
第二篇文章:1.重阳节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答案:重阳节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时期。
2.重阳节与什么有关?答案:重阳节与“阳气”有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气代表着积极向上与正能量。
3.在重阳节,人们常用哪些方式来纪念祖先和长辈?答案:人们常用供桌、焚香、点烛、鞠躬等方式来纪念祖先和长辈。
4.为什么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答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是秋季的代表花卉,因此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
此外,菊花还有“慰忧”的寓意,可以用来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之情。
5.在重阳节,人们为什么要送菊花?答案:在重阳节,人们常送菊花给老人,表示尊敬和祝福之意。
此外,菊花还有抗病、延年益寿的象征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重阳节的一些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希望这些知识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纪念这个重要的节日!。
话说重阳 重阳随想阅读题答案
话说重阳重阳随想阅读题答案今年10月2日是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
为什么叫重阳呢?据考证,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并且说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獀马。
可见在秋季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先民普遍存在着飨天帝、祭恩祖等岁时活动,而且这一习俗在战国时期还被统治者加以条令化和典章化。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
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
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重阳节的传统来源
重阳节的传统来源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重阳登高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
那么,重阳节的传统来源是什么呢?一、源于古代民间风俗重阳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风俗。
相传,唐朝时期,九月初九这一天是“阳气至极”的日子,人们普遍认为九这个数字代表着长久和吉祥。
因此,他们选择这天进行各种祈福活动,希望能够驱邪避灾,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这种民间风俗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重阳节。
二、与拜神活动有关在中国的祭祀文化中,人们经常会选择特定的日子去祭祀神灵,以求得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而重阳节恰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祭祀日。
相传,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山顶或高地上祭拜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丰收祥和,同时也表达对神灵的感恩之情。
三、与古代文学作品有关重阳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所提及,这也为其传统来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例如,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中描写了九九重阳的景象,描述了人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
这对于后来的重阳节庆祝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插茱萸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四、与道教信仰有关重阳节也与道教信仰有一定的关系。
按照道教信仰,阳气在九月达到最旺盛,而阴气则逐渐衰退。
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过登高等活动,希望能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吸收阳气的正能量。
此外,道教徒也会在此时前去山上炼丹修道,以追求长寿和道家的真谛。
综上所述,重阳节的传统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风俗,与拜神活动、古代文学作品以及道教信仰有关。
这些传统来源形成了现今重阳节的丰富文化内涵,也使得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重阳节都是人们追求吉祥和长寿的重要时刻,也是亲情和友情的重要纽带。
让我们珍惜这一传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一、重阳节的来历1、重阳节日的由来重阳节的来源要追溯到上古时期,重阳这天也就是农历九月九日是道教元帝得道的日子,道教认为重阳节这天是“得道成仙”的最好时间。
古时候人们对道教的信仰是天地可鉴的,堪比基督教徒,那些信众听到某大仙在重阳这天得道,都会去拜祭,希望一切顺遂。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要拜祭上天就成为了风俗。
2、重阳节名称的由来古代人们处于当事人,不管重阳这天叫什么,反正这天要去拜祭,这是定律!但越往后人们的思路越迷惑,想法越奇特,应该给这天取个名字。
古人是很信奉道教的,一些有文化的就开始琢磨,这天是农历九月九日,九在古代是最大最尊贵的数字,九在古代属于阳数,而且是两个九,古人喜欢嚼文嚼字,这不就是“重阳”,赶紧写到《易经》里,让后人跟着我叫。
3、重阳节的作用重阳节,人们主要是祈福、拜神、祭祖,正值秋季丰收的季节,感恩上天的全保佑,期望来年更好的祭祀活动。
二、重阳节的风俗重阳节从古至今都在不断的演化,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风俗,还产生了很多别名,重九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登高节,还有很多现代别称,老年节、敬老节。
相关风俗如下:1.赏菊: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时间,饮菊花酒。
赏菊风俗从晋代陶渊明开始到唐宋发展盛行。
2.登高:古人借用修仙缘由,认为地势越高清气越多,邀请家人朋友一起爬山,是一种沟通交流,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节令性民俗体育活动。
3.插茱萸:爬到山上去摘茱萸插到头上,古人认为可以辟邪驱灾。
4.祭祖:中国人都有知恩图报的良好品德,在重大节日,一定会怀念祖先,敬畏神灵。
5.敬老:这天会煮长寿面,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与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结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三、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的产生,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份文化赋予,时刻提醒这我们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珍惜活者;时刻提醒这我们爱老、敬老、爱别等、孝别迟。
就是现在赶紧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现代文阅读答案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现代文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答案(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
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
《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
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
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
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转山林。
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
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牡或封禅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
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
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
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
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2020年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二(上)期中语文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基础与运用,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小题。
(每小题2分,共14分)(一)金风送爽,秋阳宜人。
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它为何叫重阳节呢?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
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
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节拥有很多独特的风俗,古时候,人们每到重阳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赏饮菊花酒,以求免灾呈祥。
在宋代作家孟元老的笔记《东京梦华录》里,就生动记载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繁华热闹的重阳景象:“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惟开宝寺、仁王寺有狮子会。
诸僧皆坐狮子上,作法事讲说,游人最盛透过这些文字,宋朝重阳节多姿多彩的习俗如画卷般在眼前次第展开,令人眼花liáo乱。
(二) 时代走到今天,重阳节已被定义为老人节。
但在古代,重阳节是个象征着团圆的节日。
诗人们亦多在诗中流露出思乡感怀的情绪,其中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抒情小诗写得虽朴素,但千百年来成了游子思乡最传神的表达,人们在作客他乡时读这首诗,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力量。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文人们的笔下,重阳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寄托情感传承文化和返璞归真的情感表达。
(三)《采桑子·重阳》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
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
词中所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在书写上,又以草书挥就,恣态横生,快意纵笔,笔力①,更使词境锦上添花。
重阳节的传说阅读理解
重阳节的传说阅读理解
重阳节的传说阅读理解示例如下:
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桓景的道士。
有一天,他听说家乡苏州城外的一座山顶上有座寺庙,庙里住着一位名叫太符的仙人。
桓景决定前往拜见太符,向他请教如何得道成仙。
桓景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苏州城外的山顶,但他发现寺庙已经被摧毁了。
他决定在废墟上修建一座寺庙,以便纪念太符并祈求他的保佑。
经过多年的努力,桓景最终成为了一名道士,并在当地建立了一座道观。
重阳节就是桓景道士的生日。
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会庆祝桓景道士的生日,并举行庆祝活动,包括登高、饮酒、吃重阳糕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成为了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
拓展:
重阳节还有其他的传说和传统。
例如,有一个传说称重阳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设立的。
伍子胥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英雄,他曾在吴国效力,帮助吴国击败了楚国。
但在伍子胥去世后,他的遗体被送回楚国,并被埋葬在楚国的墓地中。
在古代,重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祖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祖先,向他们致敬并祈求他们的保佑。
此外,重阳节还有许多其他的风俗,例如登高、赏菊、插茱萸等。
重阳节知识问答题
重阳节知识问答题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重阳节的知识问答题,快来测试一下您对这个节日的了解程度吧!一、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1、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答案:春秋战国时期。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2、重阳节在古代有哪些别称?答案:登高节、敬老节、重九节等。
3、古人在重阳节有佩茱萸的习俗,请问茱萸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茱萸雅号“辟邪翁”,人们认为佩茱萸可以辟邪消灾。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重阳节的标志性活动之一是登高,请问登高有什么寓意?答案:登高一般是指登上高山或者高塔,寓意步步高升、祛病强身,也有思念远方亲人朋友的含义。
2、除了登高,重阳节还有赏菊的习俗。
请问赏菊在重阳节有何特殊意义?答案:菊花在秋季盛开,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赏菊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重阳节人们会吃重阳糕,重阳糕有哪些种类?答案:重阳糕的种类繁多,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等。
通常会在糕上插五色小彩旗,以增加节日氛围。
三、重阳节与敬老1、为什么重阳节被称为“敬老节”?答案:因为重阳节正值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们感恩和尊敬长辈的时候。
同时,数字“九”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与老年人的福寿安康相契合。
2、在重阳节,晚辈通常会为长辈做些什么来表达敬意?答案:晚辈可能会陪伴长辈出游、为长辈准备礼物、为长辈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等。
3、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重阳节敬老的传统美德?答案:可以通过组织关爱老年人的公益活动、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倡导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等方式。
四、重阳节的诗词文化1、请说出一首与重阳节相关的著名诗词。
答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这一天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还有哪些诗人写过与重阳节有关的诗词?答案: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李白的《九日龙山饮》等。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
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1.用“____”选出正确读音。
档.案(dǎng dàng) 作.坊(zuōzuò)鸡爪.子(zhǎo zhuǎ)积累.(lěi lèi) 吏.治(shǐlì) 石拱.桥(ɡǒnɡɡònɡ)安济.桥.(jǐjì) 毛驴.(lúlǘ) 鸟笼.(nónɡlónɡ) 2.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术数] ______量______学医______ ______语[洲州] 苏______ 沙______ 亚______ 德______ [宝保] ______安______护珍______ ______贝3.看拼音,写字词。
ōu zhōu bǎo cún mǎn zú shè huì shí jiàngzhì huì chuàng jǔhuí shǒu yáo wàng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学( )五( ) ( )( )闻名(____)(____)楚楚名( )中( ) 来来(____)(____) 形态( )( ) (1)古时候用“______________”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2)我会仿照画“____”的词语写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用画“”的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词填空。
价钱价格(1)用蚕丝织成的帛( )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2)由于连年丰收,农产品( )低廉。
发明发现(3)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 ),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
重阳节的节日来源
重阳节的节日来源重阳节,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且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说起重阳节的来源,那得追溯到古老的时代。
在《易经》中,“九”被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吉祥的日子,有着特殊的意义。
重阳节的起源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早期,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天地、祖先的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家族兴旺。
这种祭祀活动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在农业社会中,九月初九正值秋收时节,农作物大多已经成熟收获。
人们在这个时候庆祝丰收,表达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
此时,人们会欢聚一堂,品尝新收获的粮食和水果,共享劳动的成果。
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说与桓景有关。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甚至丧命。
青年桓景为了战胜瘟魔,四处访师寻道,最终练就了非凡的本领。
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桓景让乡亲们登上高山,每人拿着一片茱萸叶,喝一口菊花酒。
瘟魔出现后,不敢靠近山边,桓景趁机与其搏斗,最终成功将瘟魔斩杀。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宫廷和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文人墨客们也在这一天登高赋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到了宋代,重阳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除了登高、赏菊、插茱萸、喝菊花酒外,还会进行放风筝、吃重阳糕等活动。
重阳糕寓意着“步步高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明清时期,重阳节的习俗基本沿袭了前代,但在一些地区也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比如,在江南地区,人们会在重阳节举办庙会,热闹非凡。
在现代社会,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它不仅是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节日,更是一个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回家看望长辈,陪伴他们聊天、吃饭,为他们送上祝福和礼物。
许多社区和单位也会组织关爱老年人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话说重阳”主题阅读》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话说重阳”主题阅读》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话说重阳”主题阅读》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话说重阳”主题阅读》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个传说】古史上说轩辕黄帝最后驾龙升天了,老百姓舍不得他,奔走呼告。
黄帝驾龙升天的日子是农历九月初九,每年这一天,人们登高远望,希望能看见黄帝乘巨龙归来。
汝南桓景听说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到要到人间走一走,把瘟疫带到人间,于是,他上山向费长房学习仙术。
一天,费长房告诉他九月初九家乡有难,让他赶回家乡救百姓。
那天,桓景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给每个人分了一片茱萸叶,又让每个人喝一口菊花酒,然后他独自回到村中。
瘟魔上了岸,窜到山下,只觉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只好进村,等在村中的桓景用青龙剑杀了他。
【三地风俗】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
士子以诗酒相赏。
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
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
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各种礼物】36岁的沈钟在事业单位工作,早在9月中旬,他就为全家人报了华东五日游的旅行团。
他说,父母都是退休教师,酷爱旅游。
平时为自己带孩子太辛苦,今年十一长假恰逢重阳节,正好全家同游同乐。
80后企业职员小李说,父亲是数码发烧友,今年重阳节,送父亲一个新款DV机。
而网友七七考虑到奶奶记性不好,今年重阳节准备送老人一个陶艺娃娃计时器,还能录自己的声音,“奶奶,到点啦,锅开了!”给老人关怀和快乐。
重阳节来历由来
重阳节来历由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
相传在秋天的这一天,中国人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祖先保佑,庇佑家庭平安幸福。
如今,重阳节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对长辈敬意和思念的日子。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来历由来。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
寒食节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有一个国家叫齐国,齐国有一个孟姜女,她为了寻找丈夫的尸骨,在冰天雪地中行走了很长一段路。
最后,她找到了丈夫的坟墓,却发现已经变成了一座冰山,孟姜女伤心欲绝,不断地哭泣。
她的眼泪打到冰山上,冰山终于融化,孟姜女得以寻找到丈夫的遗骨,终于可以给他安葬。
从此以后,齐国的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的孝心,每年的寒食节都要禁火,祭祀祖先。
随着时代的演变,寒食节逐渐演化为了重阳节。
在汉朝时期,就有了重阳节的名称。
相传汉朝时期,一位名叫曹操的政治家,发现九月九日阳气最旺盛,认为这一天非常吉利。
为了迎合民众的心理,他倡导人们在这一天登高,以求祈福。
久而久之,九月九日的登高活动逐渐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习俗。
在重阳节这一天,中国人有很多独特的习俗。
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登高远足。
人们会选择高山、丘陵和公园等地,结伴而行,一起登上山顶,远眺美景,感受秋天的宜人气息。
登高活动寓意着向上和祈求好运,也代表了人们对寿命、福气和吉祥的期许。
此外,重阳节还有各种各样的饮食习俗。
人们会吃一种独特的糕点,叫做重阳糕。
重阳糕的制作有着讲究,主要成分是糯米、花生、莲子等食材。
食用重阳糕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代表着吉祥如意、团圆和长寿。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喝茱萸酒的习俗,茱萸酒被认为可以驱邪避邪,保佑家庭平安幸福。
重阳节也是一个传递感恩和思念之情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走访长辈,向他们致以问候和祝福。
这一传统传承至今,凝聚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当然,对于已经不在人世的长辈们,人们会到他们的墓地前祭拜并悼念。
总的来说,重阳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寒食节,而后在汉朝的时期发展为了现在的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阅读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重阳节的来源阅读答案篇一:【重阳节资料】(起源、[1]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20XX年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年节。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一)重阳节的起源1.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季秋九月,“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
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於神仓,祗敬必饬??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那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习俗。
2.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诗中也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诗句,这里的重阳是指九月九日那一天,还不是指节日。
把重阳当作一个节日,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飨宴高会。
”3.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著名诗篇。
4.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5.与《易经》相关: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五年级期中考试卷答案语文重阳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与“重阳”节日无关的是()A. 登高B. 赏菊C. 祭祖D. 吃月饼答案:D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重阳节,秋高气爽,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
B. 重阳节,菊花盛开,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C. 重阳节,人们纷纷去登高,欣赏美丽的秋色。
D.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答案:B3. 下列诗句中,描写重阳节登高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C.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D4. 下列成语中,与重阳节相关的有()A. 重阳节B. 登高望远C. 菊花盛开D. 祭祖扫墓答案:ABCD二、填空题1. 重阳节又称(),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答案:九九重阳节2.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习俗。
答案:饮菊花酒3.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是()答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下列诗句中,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是()答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简答题1. 简述重阳节的由来。
答案: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纪念祖先、表达亲情的节日。
据《易经》记载,重阳节是九九重阳,九为阳数,九九重阳即为阳极之数,所以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
在古代,人们认为九九重阳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所以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
2.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答案:重阳节主要有以下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祭祖扫墓等。
这些习俗既有纪念祖先的意义,也有表达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作用。
四、作文题目:重阳节,我学会了感恩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们表达亲情、感恩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学会了感恩。
我记得去年重阳节,妈妈带我去拜访了外公外婆。
在外公外婆家,我看到了他们为我准备的丰盛的晚餐,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关爱。
在吃饭的过程中,外公外婆讲述了许多他们年轻时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他们为了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的来源阅读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重阳节的来源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关于重阳节的来源,你们知道吗?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关于重阳节你们还知道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们准备的《重阳节的来源》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重阳...关于重阳节的来源,你们知道吗?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关于重阳节你们还知道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们准备的《重阳节的来源》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重阳节的来源》原文阅读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
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
《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
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
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
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转山林。
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
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
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牡或封禅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
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
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
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
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故认为是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稍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当时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
"北朝杜台卿的《玉烛宝典》进而解释说:"其时黍秫并收,因以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这些记载都说明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非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
农历九月,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晚秋作物也丰收在望。
黍秫收割后,各家各户满怀丰收的喜悦,品尝以黍米或秫米做成的新米饭,娱神又娱人。
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群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表足食,得以长寿。
古人说:"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
"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重阳节的来源》阅读习题
1.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不符含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重阳登高源自原始先民的山岳山神崇拜,他们在领略群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B.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C.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汉朝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这一天率群臣登山饮宴游乐。
D.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是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
这从南北翱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说《齐谐》是一部连作者自己都未将其视作史实的志怪书,言外之意是《续齐谐记》中关于桓景登山辟邪一事的记载也不宜作为可信的史实来对待。
B.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
存资料,这是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C.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D.史料记载的重九登高活动可以追溯到比所谓桓景登高避祸早二百多
年的汉初,但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重阳登高习俗的明确记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
B.秦统一至汉朝历代帝王对山川祭祀的重视和各地开山建刹的助推,使重阳登高由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
C.重阳节的习俗兼有"娱神""娱人"两种功能,前者在于感谢自然的恩泽,祈求神灵的保佑;后者则在于亲朋相会宴饮,共享丰收喜悦。
D."重九须登高",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古人登高祈福的风俗颇有不同,说明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风俗也会随之变化。
《重阳节的来源》阅读答案:
1.C("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登高祭祀活动不一定是在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
)
2.C(山峰"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只是原始先民虔诚的信仰,并非事实。
)
3.B(对"重阳登高由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
活动"的原因理解错误,原文是"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