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二)中国服饰

合集下载

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

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

建筑
家居
家居
1、从古到今,人们制作衣服所用的衣料有 哪些发展?今天人们都用什么作衣料,为什么 人们要不断地开发新的服装材料?
2、问问爷爷奶奶,看看他们小的时候喜欢 穿什么,梳什么头。现在人们穿戴的是什么? 哪些是从我们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哪些是从 外国学来的。
3、说说我们周边的建筑物和家居文化,哪 些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哪些吸纳了国外的风格。
黄道婆的故事
黄道婆生活在七百多年前。她出生贫苦,流 落到海南岛崖州。在那里,她向黎族人民学家乡的妇女,并改革棉纺织机 械和纺织技术,从而提高了纺织的速度,进一 步促进了棉花种植大面积的推广和棉纺织业的 迅速发展。
小资料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丝绸就有了纱、素、帛、 乡、绫、罗、绡等十多个品种。精美的丝绸通过 “丝绸之路”大量传入西方。在长达一千多年的 时间里,西方人一直把我国称为“赛里丝”国, 意思是产丝之国。
二、从服饰看社会
中国的服饰史是一个内容极丰富博大的文化宝 库,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几千年来中 华民族的变迁,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美的 向往。
唐代服饰
唐代服饰
明代皂隶公差服饰
明代平民百姓服饰
明代襦裙
明代士人服饰
清代马褂、凉帽
清代满族妇女服饰
近代北京服饰
近代旗袍
现代服饰
现代服饰 你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
生活在北方的人则在地上挖穴,以避风 寒。渐渐地,人们开始在地上搭建房子。
河姆渡遗址于阑 式房屋复原图
半坡遗址人类早 期房屋复原图
凝结在房屋中的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伴随 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有着近五千年的延绵 不断的历史,这在世 界建筑文化中独一无 二的。
用斗拱将木块咬合 在一起的方法,既结 实又美观。这是中国 独特的建筑构造。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1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2、课题:吃穿住话古今(二)第一课时:从服饰话古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服饰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程度的体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及创造精神,增强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的自豪感。

树立为祖国作贡献,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和内容分析: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追求也日渐挑剔。

面对市场上色彩斑澜的各式服饰,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蜂踊而至的西服、韩装、牛仔等世界各国的服装让人眼花缭乱。

在不少学生的眼中,这些舶来品才是服饰的精品,才是引领服装潮流的先锋,才是值得他们梦寐以求的穿着。

而对灿烂多彩的中华服饰和中华服饰源远流长的历史,他们知之甚少,对中华服饰对世界服饰的影响更是只知皮毛。

这种数典忘祖的现象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以引领,就会割裂历史,忘却中华五千年的悠久遗产,就难以让学生树立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本课内容是“从服饰看历史”和“从服饰看社会”。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1、古往今来衣料的发展历程,及其纺织技术的发展。

透过现在人们穿着的衣料,反映了事物的沿袭击与变迁,以及现代衣料和纺织技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人文性,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审美观。

同时,通过对唐服、旗袍的承袭;唐服对日本和服的影响;对牛仔服、西服等舶来品的认同和吸收;丝绸之路的发展等各个层面,反映了服饰文化的国际性、历史传承性。

让学生综合地、发展与联系地、多角度地理解中国“穿”的文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学习1、(出示学生不同季节服饰的两张生活照)提问:什么季节照的,为什么?服饰与什么有关?2、(出示穿着不同职业服饰的几张图片)提问: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根据什么断定的?服饰还与什么有关?3、师生讨论服饰还和什么有关。

吃穿住话古今(二)

吃穿住话古今(二)

战士
大臣
皇上 从服饰看历史
你是否从照片中看出远古 人穿着上有什么变化?
没衣
有衣
从服饰看历史
你们是否能从图中看出这 个远古人在做什么?
他们在 做衣服 。
从服饰看历史
知识点
六千多年前,人们已经 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 成线,织成麻布。
从服饰看历史
距今六千的陶器底部的麻布印痕。
这是一件两 千多年前的 丝衣。 ,重量只有 49克,真 是薄如蝉翼 。
1.从服饰看历史
2、家居文化与变迁
你们是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 么季节?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季节)(服饰)
冬季
夏季
从服饰看历史
空姐
运动员 医生
警察
你能看出他们是什么职业 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
(服饰)(职业)
厨师 从服饰看历史
你能从服饰上看出他们是谁 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服饰)
家居文化与变迁
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房屋复原图
家居文化与变迁
家居文化与变迁
经过时间的流逝,人们开始 学会美化房子和怎样把房子 建得更牢固 。
家居文化与变迁
家居文化与变迁
家居文化与变迁
看了刚才的古建
筑你有什么感想?
欧洲人喜欢 将铁艺用于 建筑装饰中 。铁艺线条 流畅、简洁 、工艺比较 细腻。
家居文化与变迁
欧式风格的哥特式 建筑,以那高耸细 长的塔楼及众多造 型挺秀的小尖塔, 展示着它的雄伟和 壮丽,成为欧洲国 家城市的一个象征 。
家居文化与变迁
家居文化与变迁
家居文化与变迁
家居文化与变迁
家居文化与变迁
从服饰看历史
家居文化与变迁
远古的时候,生活在南方的人 们常在树上搭窝,后人称之为 “构木为巢”,把想出这种办 法的人叫作“有巢氏’’。生 活在北方的人则在地上挖穴, 以避风寒。渐渐地,人们在地 上搭建房子。

阳新实验二小余姣说课稿

阳新实验二小余姣说课稿

《吃穿住话古今(二)——中华服饰》说课稿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余姣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中华服饰”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的第二部分内容《吃穿住话古今(二)》的第一课时。

它把古今中外的服饰进行对比,探究服饰文化的同时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人类文明的开始和进步,以及从服饰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透过对服饰学习中发现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及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服饰面料、款式和有关服饰的历史文化内容学习空间(利用网络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服饰知识,在网络模式下进行课堂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品德与社会”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对话文本,为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发挥留有许多弹性空间。

在新课标里倡导的体验、探究中学习,根据教学需要,我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服装、影视作品中的服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的生动起来,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在交流中收获知识,体验情感。

1.设计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我在课堂中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

如“人为什么要穿衣服?从远古时代穿的草衣树皮到现今社会多姿多彩的服饰,这些变化体现出什么呢?”并利用小组学习单,进行探究式学习。

《吃穿住话古今(二)》

《吃穿住话古今(二)》

三民 主义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义 礼

列宁装
布拉吉 ----苏式服装为什么流行 ?
50 建国初期,中国人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为仿 年 效对象,连老百姓的曰常生活也处处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影 代 响。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美观功能之外,还表达这种政治倾 列 向,具有极为强烈的革命色彩和俄罗斯色彩。 宁 装 备 受 青 睐
中华服饰文化
你能看出他们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吗? (服饰)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你们是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 你们是从那里看出来的?(服饰)
秦汉服饰
看服饰,猜年代。
秦汉服装面料重锦绣。绣纹多有山 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 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 的通幅花纹。 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 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 合缝连为一体,外衣里面都有中衣 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 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 保持“褒衣大裙”风格。足下为歧 头履。腰间束带。 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
花 衣 裳
70
——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至今
80年代 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 成为时尚
90
年 代 至 今 五 彩 缤 纷 追 求 个 性 的 现 代 服 饰

明 代 服 饰
明代服饰 自唐宋以来,龙袍和黄色就为皇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 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公服除依品级规定服色外,最有特色 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胸背各一。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 等。 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传统,且品 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 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

22吃穿住话古今(二)

22吃穿住话古今(二)

近现代
• 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 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剪去辫子,改穿西装。
• ①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 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 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 着自家缝纳的布鞋
黄土窑洞,南方竹楼……
凝结在房屋中的文化
•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近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 史,在这世界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它是 古老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
领略建筑风采
• 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让我 们来一起欣赏。
罗马式建筑
• (英文Romanesquearchitecture)是10-12世 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罗马式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 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 筑等。罗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 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 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 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吃穿住话古今(二)
十组主办
从服饰看历史
• 我们的祖先曾经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 中徘徊了数万年,终于跨进了文明时代的 门槛,他们不仅懂得了遮身暖体,还创造 出灿烂的服饰文化。
原始社会1
• 旧石器时代,采集和渔猎是人们的衣食之 源。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 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1枚骨针和141 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图1)。骨 针长约82mm,通体磨光,针孔窄小,针尖尖 锐,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 缝制简单的衣服。
问题来了
• 为什么人们要不断开发新的服装材料呢? • 因为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

吃穿住话古今(服饰)定稿 201

吃穿住话古今(服饰)定稿 201

吃穿住话古今(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吃穿住话古今》下面就说说我对这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第一部分内容《吃穿住话古今》的第二课时。

它把古今中外的服饰进行对比,探究服饰文化的同时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人类文明的开始和进步,以及从服饰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透过服饰的互相影响,让学生发现国内的服饰不但影响到国外,同时国内服饰也受国外服饰地影响。

整节课从同学们喜欢的服装布料、服装款式、到服饰变迁,一切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材、课程的理念。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

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服饰的特点,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感受我国服饰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使学生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德育课程关于三个围度的目标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服饰文化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吃穿住话古今二PPT课件

吃穿住话古今二PPT课件
服饰ຫໍສະໝຸດ 现在的服饰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这三张像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
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 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像,说一说他们是从事什么 工作的?
丝绸之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 年—公元8年)时,由张 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 (今西安)为起点,经甘 肃、新疆,到中亚、西亚, 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 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 “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 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 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 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 故得此名。
课堂作业:
• 同学们说说自己所熟悉的古今中外的著名 建筑。对比古今建筑的不同之处。
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服饰的繁荣
• 我们再看一组图,这是我们当代人穿的一 些服饰,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是从我们祖 先那里沿袭下来的,哪些是从外国学来的?
牛仔服 旗袍
T恤衫 唐装
总结:
•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研究服饰的发展和 变化,体会到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住房
水立方
•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 “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 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 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 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 筑物之一。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精品课件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精品课件

课外拓展:
看了同伴的那多姿多彩的服饰, 是不是也对衣服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呢?那就自己试着给自己设计一 件衣服吧。
总结:
•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研究服饰的发展和变化,体会到了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吃穿住话古今(二)
服饰
……








经制 济作 水工 平艺
人类进步 社会发展
谢谢观看!
•谢谢!
猜一猜: 人有什么不同?
同是远古 (人类进步)
树叶衣服和兽皮衣服有什么不同?
试一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 作服饰的时代,后来,他们的服饰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看书找出答案
你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
说一说: 我是小小预言家
你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 比一比:唐代服装与日本服装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吗?
教学重难点:
• 从服饰看社会,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 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你们是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
你们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服饰)
你能看出他们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吗?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服饰)
从这两张图片中你发现了服饰与什么有关?
经济水平
生产技术
多啦a梦,带我们到远古时代去?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 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 待事物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 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 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五年级品社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设计

五年级品社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设计

课题: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过程与方法:1、从穿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2、了解和欣赏中国穿着文化的特点,感受穿着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3、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教学过程:一:导入(孩子们,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要穿什么?--衣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探讨有关服饰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兴趣!)1、服饰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1)、出示: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像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服饰)(3)、同学们根据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季节气候)2、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1)、请大家看图像,说一说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职业)3、服饰与身份地位的关系。

师逐一展示图片,学生集体回答4、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地位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吃穿住话古今(二)》,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了解人类文明、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师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教师板书:服饰二、从服饰看历史(一)学习从服饰看历史部分,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用树叶遮身,这是人类在哪方面的一大进步?2、从用树叶遮身发展到用骨针来缝兽皮做衣服,由此你想到了什么?3、黄道婆在我国服饰发展方面做出了什么贡献?4、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们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作服饰的远古时代,后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服饰和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提示:可以从用料、做工、色彩、式样思考)(板书:看历史)(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1、出示图片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一个远古人没穿衣服,一个是穿了树叶的,一个是穿的兽皮做的衣服。

品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二)服饰》

品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二)服饰》

黄道婆生活在七百多年前,她出身贫苦,曾经流落 到海南岛崖州。在那里,她向黎族人民学习先进的 棉纺织技术。后来她回到故乡,把棉纺织技术传给 了家乡的妇女,并改革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提 高了纺织的速度,进一步促进了棉花种植大面积的 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秦 元



服饰
猜一猜
制作这样的骨针,必须经过切割兽物骨、 精细的刮削、磨制以及挖穿针眼等多道 工序,需要较高的制作工艺才能完成。 骨针是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缝纫工具。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 号汉墓出土的“禅衣 素纱”是一件知名度 很高的文物。这件纱 衣见于马大侯利苍夫 人墓,交领、右衽、 直裾式,袖较宽。衣 长128厘米,通袖长 195厘米,袖口宽29 厘米,腰宽48厘米, 下摆宽49厘米,重48 克,薄如蝉翼,折叠 后可以装进火柴盒。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_6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_6

清 末 民 间 服 饰
由上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1、不同时期人们穿的衣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戴的帽子、 梳的头发不一样。
2、当官的和老百姓穿得衣服不一样。
唐 装
日 本 和 服
❖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 义的服装—
❖ 中山装五个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 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 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 立国四维:礼、义、廉、耻。
中国是最早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
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的服 饰文化和古代的文明,为早期世界服装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绫 罗 绸 缎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丝绸就有了纱、素、帛、 绡等十多个品种。精美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 大量传入西方。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西 方人一直把我国成为“塞里丝”国,意思是产 丝之国。
二三千年前, 我国已有了棉花 种植。
宋代王居正的
《纺车图》,反映了 宋代人用棉线织布制 衣的生活场景。
黄道婆生活在七百多年
前。她出身贫苦,曾流落到 海南岛崖州。在那里,她向 黎族人民学习先进的棉纺织 技术。后来她回到故乡,把 棉纺织技术传给了家乡的妇 女,并改革棉纺织机械和纺 织技术,提高了纺织的速度, 进一步促进了棉花种植大面 积的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 发展。
今天出了棉、麻、丝的衣服,还有······
思考:
为什么人们要不断地开发新 的衣服材料?
想象一下:
未来的衣服还可以用什么材 料?
从服饰看社会
中国的服饰史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 文化宝库,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变迁,体现出社会 的进步及人们对美的向往。

吃穿住话古今二 第一课时 lsj

吃穿住话古今二   第一课时  lsj

六十年代:服装以粗布、棉布为主,品 种单一,色调单一,补丁衣服极为普遍。 七十年代:服装以棉布、化纤为主,布 料色调单一,以中山装为主。颜色以蓝色 和绿色为主。 八十年代:服装颜色渐趋丰富,款式开 始新奇,中山服已失去主导地位,西装大 量出现,喇叭裤、牛仔服深受青年欢迎。 九十年代:服装款式新奇,色调齐全, 纯棉、纯毛、真皮等高档面料普遍,但化 纤服装仍然有很大市场,高档西服、休闲 装、时尚服饰、在市场上大量涌现。 现代:款式新奇,样式独特,服饰具有 个性化、自然化和环保化。
看服饰,猜职业。
最 具 特 碎 色
花 衣 裳
——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至今
80年代 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 成为时尚
90
年 代 至 今 五 彩 缤 纷 追 求 个 性 的 现 代 服 饰
三民 主义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义 礼

列宁装
布拉吉 ----苏式服装为什么流行 ?
50 建国初期,中国人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为仿 年 效对象,连老百姓的曰常生活也处处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影 代 响。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美观功能之外,还表达这种政治倾 列 向,具有极为强烈的革命色彩和俄罗斯色彩。 宁 装 备 受 青 睐
封建社会 --手工机器纺织的发展阶段
• 这个时期里,手工纺织机器逐步发展提高,出现 了多种形式:如缫车、纺车由手摇单锭式发展到 多种复锭(每台3~5锭)脚踏式。
从手摇单锭式纺车到脚踏多锭式纺车

2、吃穿话古今(2)

2、吃穿话古今(2)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50年代: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 苏式服装流行---列宁装
列宁装
苏式服装为什么流行 ?
50 建国初期,中国人不仅在政治、经济 年 、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为仿效对象, 代 连老百姓的曰常生活也处处受到了苏 列 联“老大哥”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女 性服装除了美观功能之外,还表达这 宁 种政治倾向,具有极为强烈的革命色 装 彩和俄罗斯色彩。 备 受 青 睐
到新中国的成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
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 ,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 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
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1920年前后, 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 ,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以女性妆饰的新展 示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 会风尚,时髦女子对政治与服饰流行有着 双重的敏感。
晚清与民国初的旗袍
20世纪20年代后的旗袍是汉族女子在穿着吸收了 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
西方女子服装
汉族女子服装
三 十 年 代 的 旗 袍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 之作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
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五年级品社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二)

五年级品社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二)
似斗笠而小的纬帽,帽后拖一束孔雀翎。丝纺 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 的丰富创造了条件。
教育课件
17
清代服饰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乾隆以后,衣 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 花边、滚牙子。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穿“花盆底”旗 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 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系短着。受民争唐等、直,特单等绣凤锦臂种象都的稳国
,上是隋西间奇女级百到官点色。,、,和种。呈发定由
几衣齐唐北,的装,官五员主染印有游花衣花彩现展,分
乎加胸时民被宫富用的代戴要。染五鳞纹领纹锦出无经裂
及长襦期族纷廷有花官,幞是隋花色之有边的,一论济而
腋裙裙最影纷妇时纹服变头上唐纹彩状对缘丝是派衣文统
教育课件
11
下裙高时响仿女装表用化百层时分绣章雉服绸五空料化一隋
。腰腰兴而效服性示颜不姓人期多和彩、饰,色前还繁,唐
以襦的别,装,官色大着物男色金华斗。常俱灿是荣由时
绸裙女具又发往阶来。短穿子套银丽羊特用备烂衣,战期
带,子一往展往。区天衫长冠染线。、种作织的式服乱,
高即衣格往到由隋分子。袍服和绣刺翔宫半成景,饰而中
,、

,,
开竺唐多样曰再制系也“隋
元、人用,披披作用有半唐
年波善锦各帛搭,银穿臂女
间斯于绣有。肩一花着”子
十等融织专唐上端或的,好
分外合物名代,固金。历打
流来西、。妇旋定银当久扮
行文北彩女女绕在粉时不。
胡化少帛鞋的于半绘还衰从
服,数、一发手臂花流,宫
新唐民皮般饰臂。观和做花种,带纱巾男开
教育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5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5

吃穿住话古今(二)——中国服饰·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第一个知识点设计的一堂中国服饰课。

主要由生活中的“穿”切入中国丝绸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让学生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让学生在探究中国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重在了解和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用学生自已搜寻到的历史知识来关注生活,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

·设计理念·本课由古今中外的服饰进行对比,探究服饰文化的同时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从服饰的发展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透过服饰的互相影响,让学生发现国内的服饰不但影响到国外,同时国内服饰也受国外服饰地影响。

整节课从同学们喜欢的服装布料、服装款式、到服饰变迁,一切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材、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认识中国的服饰文化。

2、通过古今服饰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中华服饰文化内涵的崇拜。

·教学重点·(1)培养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对中华服包年文化内涵的崇拜。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服饰面料、款式和有关服饰的历史文化内容。

教师准备:·教学流程及评析·(“【】”内为针对某一部分设计的意图说明或评析;楷体文字为课上实录,主要再现的是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穿住话古今(二)——中国服饰
桦甸市临江小学高云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第一个知识点设计的一堂中国服饰课。

主要由生活中的“穿”切入中国丝绸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让学生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让学生在探究中国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重在了解和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用学生自已搜寻到的历史知识来关注生活,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

·设计理念·
本课由古今中外的服饰进行对比,探究服饰文化的同时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从服饰的发展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透过服饰的互相影响,让学生发现国内的服饰不但影响到国外,同时国内服饰也受国外服饰地影响。

整节课从同学们喜欢的服装布料、服装款式、到服饰变迁,一切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材、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认识中国的服饰文化。

2、通过古今服饰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中华服饰文化内涵的崇拜。

·教学重点·
(1)培养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对中华服包年文化内涵的崇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服饰面料、款式和有关服饰的历史文化内容。

教师准备:
·教学流程及评析·(“【】”内为针对某一部分设计的意图说明或评析;楷体文字为课上实录,主要再现的是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实录。


活动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了解服饰起源。

出示图片韨fú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这副图表示的是什么?
生猜测。

师述:在商、周时期有一种装饰叫韨又称“蔽膝”。

是人们在腹部前盖一块布为了遮羞,保护器官而发展成为了最早的服饰,又因它的造型像斧子,斧子有砍断、决断的意义。

人们就把斧子的造型转化到服饰上,成为了韨,它是一种权威、权力的象征。

同学们,我们传统的服饰是不是很有趣,你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吃穿住话古今(二)——服饰。

(板书吃穿住话古今(二)——服饰)
【通过出示“韨(fú服)”这一图片信息,让学生收集已往的知识经验,发现了解后随之产生联想,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产生了想了解中国服饰的起源,服饰的演变,服饰的发展,服饰的文化等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通过学生的猜测过程,认真的倾听,适时总结,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


活动二:认识传统服饰,了解服饰的演变和发展。

过渡:你想了解有关服饰的哪些内容?
生答:想知道古代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穿什么样的布料……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就从服饰的起源、服饰的演变、服饰的发展、服饰的文化四个方面来共同走近有趣的服饰。

(板书起源、演变、发展、文化)
(一)出示自学要求:
师强调:小组合作的要求选择小组内汇报的方面,合理分工,认真读教材,选择有兴趣的内容深入探究。

(二)、小组汇报
你们小组都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小组汇报1:我们小组汇报服饰的起源。

生1:服饰有遮羞、保护的作用。

生2:服饰还有祭祀、装饰的作用。

A、师补充配合出示(观看服饰起源的视频6:39——9:30 观看祭祀视频13:50——16:32)师:是的我们的祖先学会用兽皮与树叶遮挡赤身裸体懂得了遮羞这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也学会了用衣服来抵御寒冷保护身体,还学会了在衣服上展示各种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和夸张自己。

(板书:遮羞,保护——走向文明,祭祀,装饰——审美需求)
【通过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各种信息,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利用观察、对比、体验、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有关服饰资料并交流汇报,教师配合出示《原始服饰的起源、服饰的祭祀作用》影视资料。

老师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丰富他们对服饰的了解。


小组汇报2:我们小组汇报服饰的演变过程。

生1:山顶洞人,会使用肠衣或纤维做缝线,缝制兽皮衣服
生2:搜集各朝代的衣服图片幻灯展示①商朝的服饰②春秋战国服饰③汉朝的服饰等。

学生对比观察。

师补充展示:唐朝服饰、明朝服饰、清代服饰(播放清代服饰马蹄袖视频29:00)
我们的古代服饰很有特点,都是安照各朝代所特定的环境而设计独特的图案和纹样的。

(板书图案、纹样、寄托希望)
【学生通过出示《各朝代的服饰图片》,对比了解中国的服饰文化,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并了解中国古代服饰与现代服饰款式、色彩、材质的对比情况,知道中国是有着厚重的服饰文化的国家,并通过语言的渲染,把学生引入古今服饰的发展是时代的进步与观念的转变的标志。


小组汇报3:我们小组汇报的是服饰的发展过程。

生1: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休闲的,有正装,有中山装。

生2:女生的裙子也有很多样式,长的短的还有百褶裙呢。

生3:我们还带来了不同的面料,请大家来摸摸看,都有所不同。

师小结:古代服饰的艺术之美,自然古朴、严谨细致与现代的色彩缤纷材质多样化、功能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服饰的面料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未来的服饰面料还会更加丰富多彩。

而服装的发展涵盖了各个时代的文明,加速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板书:人类的进步)
【学生以小组合作、体验、思考、探究等的形式解决古代服饰与现代服饰从空间、时间、相差太远的问题,了解服饰的发展是从原始的遮羞——保暧——祭祀——装饰上升到现今的不同职业选择不同的高科技服饰面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是让学生们从生活细节中去关注服饰这一话题。

在图片对比情景,体验触摸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服饰的发展,并初步了解服饰的造型、布局、色彩都是非常复杂的。

本课教学注重学生“生活化”的培养,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用眼观察,用手触摸体验。

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活动三:寄托希望——中国丝稠之路
1、了解丝稠之路。

师:同学们,一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种桑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你们知不知道古代有一条与丝绸有关的路?(出示古代丝绸之路图)生:丝稠之路。

师追问: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
生: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一直延伸到中东。

古代的商人将中国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带到了西域,换回许多西域的奇珍异宝。

是的,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走向了世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商业往来,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

2、欣赏丝绸服饰。

(图片欣赏:各种各样的服饰)
生谈感受。

3、对比观察找出差异。

师:同学们,这些与远古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略。

师追问:这些服饰的颜色绚丽,面料丰富,款式多样化。

透过服饰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当时
社会怎么样?
生答:社会不段的发展和进步。

(板书:社会的发展)
是呀,当我们细细解读中国古代服饰的一针一线时,似乎也在解读古人的思绪和情感。

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研究服饰的发展和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人类交往的距离和时间在大大地缩短,资源、信息共享给服饰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舞台,所以我们为祖国有这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而自豪!【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对服饰文化的了解引申到中国丝绸的之路,感受到生活中各行各业对服饰的各种需求,教师对服饰文化的总结再述,使学生在生活中,知道了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文化,得知了各种服饰的功能与严谨,色彩与材质是多样化的,是涵盖了各个时代的文明,服饰的发展与变化加速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课后反思·
1、本课着重体现师生经验的共享,丰富了视野,拉近距离,采用多媒体影音形式来缩短时空距离,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借助音像手段,把死知识变活,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

2、通过情景创设,对古今服饰面料、色彩、款式的对比,逐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验活动中,注重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有关知识的培养,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去体验。

提高整节社会课的教学效果。

·迷津指点·
*教学内容从古代到现代历史空间跨度很大,如何把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合理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就需要教师能精心设计出易让学生从感观上能够直接了解的教学活动,从而对所了解的内容有个初浅的认识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