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_《平安走天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安走天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当地交通秩序状况,知道有关交通常识。
2、情感目标: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行为目标: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学会选择不同交通工具,实行出行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交通规则和常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教具准备:
了解当地交通秩序状况及交通常识,安全标识。搜集交通事故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听老师唱儿歌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歌曲?生:交通安全的歌曲。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过渡语:不注意交通安全,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家人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负担。怎样才能保证出行中的平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安走天下。
板书课题:平安走天下。
活动一:丁冬的故事
师:星期天,爸爸带着丁冬乘车进城买书,他们之间发生什么?
1、结合《爸爸带丁冬进城买书的故事》,完成内容简介。
2、丁冬和
爸爸的行为谁的正确?为什么? 3、从故事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交通法规?如: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行人不允许进入。行人要从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穿越马路。在马路上车不能随便停靠。 4、师:除了上面我们了解到的交通规则外,你还知道哪些交通法规?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乘车,飞机上不打手机,不能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公路上的栏杆…… 5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是指哪些?生:像酒精、煤气、鞭炮、烟花、一氧化碳等等容易点燃爆炸的物品。师(评价学生):课外知识很丰富。6为什么不能在飞机上开打手机?生:手机等电子设备发出的信号干挠飞机的正常的信号传递,并使飞机处于错误操作状态,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所以不能在飞机上开打手机。
活动二:简单了解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
师:关于交通安全知识,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在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会随处可见一些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
1、师: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2、师:没想到,同学们认识这么多交通标志和设施。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师:展示交通标志考考学生。
3、活动三:案例再现师:是啊!马路上有了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如果人们不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会发生交通事故。
1、师:课下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关于交通事故的例子,谁来说一说?生:交流有关交通事故案例。
2、师(播放违章交通事故图片):看了主人公的遭遇,你想说些什么?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危及他们的生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伤害,给社会带来灾难……生:我们应该吸取教训,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关于交通事故,还有这样的资料。课件出示:自1986年以来,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3200万,每年以40万的速度增加。2008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8万起,伤亡37.8万人,日均死亡201人。师:从资料中你懂得了什么?生:死于交通事故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
4、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板书: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活动四:平安交通
师:为了确保交通安全,我们国家制定了很多的交通法律法规,希望人们自觉遵守。(1)国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我国每年九月第一个星期是我国的交通安全周。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交通安全?生:(1)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2)爱护交通标志(3)宣传交通安全……小结:通过今天学习,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平安走天下。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课后作业:设计一条注意交通安全的
公益广告或者办理一期手抄报。
《平安走天下》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平安走天下》能积极与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进行联系。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有很多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答案,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而存在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需要积极鼓励,才会对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
效果分析
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
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因此,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我在教学《平安走天下》一课时,用了唱歌导入,然后问同学们唱的内容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们说出,“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这样的开始,就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绝对的吸引了过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源于生活,激发情感。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教育,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和接受。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新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近社会生活,让社会走进课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相关教学软件,可以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学习材料,学生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学习他们最感兴趣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拓宽思路。
2、引用故事,知情明理。
《品德与社会》是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的。因此,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已成为这门学科的灵魂。只有联系学生生活,才可能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提问要有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专家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要提高教学的高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有趣味性,提问要有层次性、系统性,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面向全体,提问数量要适中。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为宗旨,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启发学生,将情感体验和参与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近社会,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各单元的主题与教学要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