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教育知识与能力 主观题答案整理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附答案解析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3fb0e649649b6648d747f5.png)
一、单项选择题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A.卢梭B.培根C.康德D.洛克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
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级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A.社会生活B.科学实验C.生产劳动D.学校教育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这表面教学活动具有A.引导性B.简捷性D.实践性C.直接性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
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D 社会意识形态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张校长强调的德育万法是A.陶冶法B.示范法C.锻炼法D.说服法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称为A.指导性教学B.情境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11.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A.课程评价B.课程实施C.课程组织D.课程设计12.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A.文化层面B.系统层面C.技术层面D.规范层面13.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
2016年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
![2016年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a2bb5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7c.png)
2016年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2.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A.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C.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D.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3.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这种测验是( )。
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4.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5.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
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6.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小学儿童( )的特点。
A.知识掌握B.能力培养C.品德养成D.身心发展7.小亮考试前紧张,出冷汗,注意力无法集中,他的症状属于( )。
A.抑郁症B.阵发性紧张症C.过度焦虑反应D.强迫症8.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9.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 )。
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科任教师10.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11.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维持班级秩序B.形成良好班风C.锻炼学生能力D.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1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的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13.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规范和质量要求是( )。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附答案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9e3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e.png)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附答案第一篇: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孟子》 C.《论语》 D.《中庸》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
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级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这表面教学活动具有A.引导性B.简捷性D.实践性C.直接性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
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张校长强调的德育万法是A.陶冶法B.示范法C.锻炼法D.说服法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称为A.指导性教学B.情境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11.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A.课程评价B.课程实施C.课程组织D.课程设计12.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A.文化层面B.系统层面C.技术层面D.规范层面13.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
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卷及答案
![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2f32e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1.png)
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 )首创。
A.皮亚杰B.雅各布森C.艾里斯D.沃尔帕2.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
A.没有疾病B.身体壮实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D.心理素质高3.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
A.心理障碍学生B.正常学生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D.大多数学生4.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
A.理性的惧怕B.原因不明的惧怕C.非理性的惧怕D.持久性的惧怕5.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6.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
A.广泛性焦虑障碍B.强迫症c.创伤后应激症D.恐慌障碍7.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B.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C.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D.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方式二、简答题8.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9.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材料分析题10.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李某是某中学高三年级的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无故不去上学。
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该学生的考试焦虑症进行指导。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系统脱敏法。
[名师详解]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由雅各布森首创的。
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沃尔帕首创。
在心理辅导中,理性情绪辅导法是由艾里斯首创的。
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题及答案
![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d2d3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8.png)
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
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2.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常用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
这种现象称为( )。
A.习惯B.定势C.功能固着D.定向3.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属于( )。
A.原型启发B.定势C.迁移作用D.功能固着4.( )强调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重构者。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8.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C.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5.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是通过以下哪一经典实验得出的?( )A.黑猩猩问题解决实验B.饿猫“迷笼”实验C.小白鼠走迷津实验D.白鼠“迷箱”实验6.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教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动机律7.很多留学生刚来中国学习汉语时,会把“银行”错认成“很行”,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现象是( )。
A.刺激的分化B.刺激的泛化C.条件反射D.记忆术策略8.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减少其家庭作业的量,教师这样的行为称为(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要求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发挥,这属于( )。
A.安全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0.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把成败的责任归因于努力程度,这属于( )。
A.稳定的外在的归因B.不稳定的内在的归因C.稳定的可控归因D.不稳定的可控归因11.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以下哪类成败的责任归因属于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归因?( )A.运气好坏B.能力高低C.身体状况D.外界环境1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属于( )。
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
![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13932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6.png)
201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l20分钟,满分为l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自于( )。
A.《学记》B.《论语》C.《中庸》D.《大学》2.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制约,但是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能动作用,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B.历史继承性C.时代性D.相对独立性3.(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A.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C.制度文化D.道德文化4.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在每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这种做法符合了人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5.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B.问卷法C.历史法D.实验法6.我国初中阶段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校本课程7.新课改规定,教材管理实行( )。
A.国编制B.国审制C.校编制D.校审制8.王老师在讲《硝酸》这一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教学:一、首先引导学生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二、讨论6.72L气体为何物;三、让学生试着分析溶液pH=0说明什么;四、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守恒法求解。
最后,学生迅速简捷地给出答案。
王老师运用了( )教学原则。
A.量力性B.直观性C.启发性D.因材施教9.在我国偏远的山区,存在这样一种教学现象:一间教室、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一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 )。
2016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6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40e2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8.png)
2016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个性差异D.个人努力2.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B.夸美纽斯和杜威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D.赫尔巴特和杜威3.小林有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
”这说明小林缺乏()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4.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①幼儿教育②初等教育③中等教育④成人教育⑤高等教育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生活性B.计划性C.组织性D.系统性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A.历史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7.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前方,一会儿觉得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方。
这种注意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A.注意分散B.注意起伏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A.间接性B.概括性C.理解性D.整体性10.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整体型D.系列型11.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B.布鲁纳C.班杜拉D.桑代克12.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再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A.内化B.泛化C.焦虑D.移情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的课程属于()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14.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18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30b31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f.png)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1.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犹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主导论D.主体能动论2.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出现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会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教育的延续。
这种现象表明教育发展具有()。
A.相对独立性B.历史局限性C.社会制约性D.社会能动性3.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论》D.《教育漫话》4.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
A.明朝末期B.清朝初期C.清朝末期D.民国初期5.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6.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自我修养法7.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A.娱乐与竞技性B.普及性与文化性C.教育性与基础性D.全体性与全面性8.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社会课程9.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学期伊始,高一化学课李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
这种考试属于()。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历年真题主观题汇总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历年真题主观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c56d4b00722192e4536f6dc.png)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历年真题主观题汇总2016年上半年真题22.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2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24.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25.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26.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7.简述美誉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28.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29.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
30(1)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0(2)张老师贯彻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1(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
31(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2015年下半年真题22.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23.教学中“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
24.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25.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2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7.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8.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29.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30(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30(2)请结合案列加以分析论述。
31(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
31(2)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2015年上半年真题2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24.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25.学生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26.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2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2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9.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30.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运用哪些德育方法?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18年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整理50题(附答案)
![2018年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整理50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8f0a3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5.png)
2018年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整理50题(附答案)2018年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整理50题1.新课改下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材料分析题)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面向全体学生(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6)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教育各个方面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3)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将在地方课程设置,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
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2)学生是发展的人。
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
(4)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5)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学生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既属于学校也属于社会。
学习观新课改下的学习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探究性学习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一般在知识性技能性训练任务较多的课上用的频繁。
(2)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合作团体中是不是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是关键。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历年真题主观题汇总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历年真题主观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a389a2831b765ce0508147f.png)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历年真题主观题汇总2016年上半年真题21.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2.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
24(1)评价唐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做法。
24(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25(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
25(2)小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26(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26(2)如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26(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27(1)简述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27(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27(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8(1)简述英语课程创设情境的方法。
28(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28(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作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9(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9(2)如指导低年级段小学生学唱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29(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30(1)简要说明“前滚翻”的教学重点、难点。
30(2)如指导水平二年级的学生练习前滚翻,试拟定教学目标。
30(3)依据拟定的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
31(1)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主要包括哪些?31(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1(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15年下半年真题21.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22.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理念。
24(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24(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5(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d10778227916888486d76f.png)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一江西心成教师整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A.卢梭B.培根C.康德D.洛克正确答案:B.培根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規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
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级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正确答案:D.相对独立性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A.社会生活B.科学实验C.生产劳动D.学校教育正确答案:D.学校教育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A.引导性B.简捷性C.直接性D.实践性正确答案:B.简捷性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
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开态正确答案:B.生产力发展水平7、我国字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织成分是()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法B.示范法C.锻炼法D.说服法正确答案:A.陶冶法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
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称为A.指导性教学B.情景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正确答案:B.系统层面正确答案:C.非指导性教学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正确答案:A.学科课程11.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题答案及解析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bb3e5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5.png)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的识记情况。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这反映了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B项正确。
A项: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题目没有体现遗传的作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题目没有体现个性差异。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题目没有体现个人努力。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相关知识的识记情况。
传统教育派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及其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该学派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重视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作用、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
现代教育派是指以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杜威的教育理论为代表的教育流派,其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强调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
D项正确。
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学之父,其《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出了“泛智”教育。
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和发现教学法。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3解析本题考查对德育过程基本规律的识记情况。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题目中小林“忍不住”说明其道德意志薄弱。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历年主观题汇总 - 副本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历年主观题汇总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97bc96d6aef8941ea76e05ec.png)
2019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主观题一、简答题21.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22.简述学校德育主要途径。
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二、材料分析题24.(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2)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25.(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设计题26.(1)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
(2)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试以定教学目标。
(3)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针对该问题设计教学活动。
27.(1)简述《课标(2011)》关于“长度、面积、体积”教学的基本要求。
(2)如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8、(1)指出上述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9.(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设计节奏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30.(1)试简述跨越式跳高的重点,难点;(2)如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理由。
31.(1)废物艺术的目的何在?(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18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主观题一、简答题21、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
22、简述家校合作的途径。
23、《小学教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哪些领域?二、材料分析题24、(1)结合材料,评析黄老师的做法。
(2)教师应如何针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整理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不能脱离客观物条件而独立存在,一定时期的教育一定是有一定时期教育各自的特点,某一时期的教育都是由前一时期的教育经验发展而来,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是相同地域、相同国家,实行不同特色教育的原因。
2.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故题干说法正确。
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的分配是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两件事物或活动上是主动的,是注意的品质。
而注意的分散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离开了本应关注的事物或活动,转而关注与个体心理活动无关的事物,是被动的,与注意的稳定性相背的一种现象,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4.学生的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特征的外在反映。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并影响能力的发展。
能力是直接作用于个体活动的效率。
能力影响个体掌握知识的进度与效率,但知识的掌握并不影响能力的发展。
5.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的认识?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的一般过程是智、情、意、行四方面相统一,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可以从导之以行开始,或动之以情开始,或锻炼意志品质开始,最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和谐发展。
6.教学具有教育性。
答: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统一指导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实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
这是由教学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构成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学具有教育性,题干说法正确。
7.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答: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成才的一个过程,教学必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构成教学活动的每一个要素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因素。
这些教育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
8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答:这种说说法是错误的。
短时记忆的记忆时间较短,一般为三十秒,记忆容量为7正负2个组块,长时记忆是个体通过不断复述或重复导致的结果,长时记忆的时间长达一周或数年甚至终身,是抽象的,故题干说法错误。
9.负强化和惩罚本质上是相同的。
答: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在有机个体出现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从而降低某反应在将来出现的概率,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9.教育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答:这种说法不正确,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但这个独立性是相对而言的。
教育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脱离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政治经济制度、地方特色习俗等独立存在,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发展方向、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
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0.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
教学任务并非单一的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种途径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1.行为的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答: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训练产生的一种行为或行为潜能,是比较持久的改变。
首先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所说的经验就是个体在后天的活动中获得的,哪些由遗传、成熟或机体伤害造成的学习不能称之为学习,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故题干说法错误。
12.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焦虑是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时忧虑、紧张的感觉,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习动机,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是有益的。
过高或过低程度的焦虑对学生都是无益的。
13.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一代年轻人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征。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即遗传素质是具有可塑性的。
14.既然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而定。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指导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
教育发展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目的的确定可以是多样的,可以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定,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的制约,制定者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15.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续保存。
(工作记忆又指短时记忆)答:工作记忆又叫短时记忆,是指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并储存的记忆,这种记忆的特点是容量小,大约7正负2个组块,持续时间短,大约30秒到一分钟,不会持久保存,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6.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说明智力水平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因素,还受知识结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的发展学习动机等因素的影响,都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7.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知识是个体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与特征在大脑中的反应。
能力是个体完成一件事或任务的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增强,能力影响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故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18.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的学习。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接受学习分两种,一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动学习,是学生的个人意愿。
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而被动地接受学习违背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习有阻碍作用,是不利的。
19.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的发展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科尔伯格的判断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这是道德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相同年龄段的人并不一定能发展到同样的道德认知水平,比如,很少有人达到普遍伦理阶段,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0.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指导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活动的类型是丰富的有课堂内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德育、美育、智育等多方面的教学活动,寓于教学活动中共同组成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题干说法错误。
21.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答:这句话是错误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共同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但是,全面发展并不代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注重个性发展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因此,这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
2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共同作用下反映在人脑中中的客观联系与特征。
能力是个体完成一件事或任务的效率,是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
而能力的熟练程度影响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的是学习方法与能力的重要性。
题干说法正确。
23.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强调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小单元,构成由易到难的许多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学习,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因此程序教学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24.两种学习材料相似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答:这句话是错误的,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较高,既可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所以既有可能是正迁移,也有可能是负迁移,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简答题汇总1.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答:1.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教材是一定程度上直接反应教学内容的,一定要准确无误。
同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各科教学之中,力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具体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
2.坚持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相统一。
教材要注重所传授知识的内在逻辑与联系性,所编写知识,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要含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
3.教材要有通俗易懂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4.教材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改变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空间去想象、去探索。
5.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材既要有理论,又要用实践来验证理论,让学生学会理论、应用理论。
2.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答: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章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品行端正,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有较强组织管理意识和责任心。
4. 教育思想端正,具备一定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5.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心班主任工作。
3.学习动机的定义是什么?具备什么样的功能?答: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转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机制表现为拉力,推力,压力等形式。
功能有维持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
:学习态度决定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几大类?答:智慧学习:个体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知道如何去做”。
语言学习:个体通过语言描述,,传达某种信息的能力,即知道如何表达。
认知策略:学习者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和思维的能力,是控制学习者内部智力与机能的能力。
动作技能:学习者将各个动作通过模仿予以重复的能力。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决定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结果。
5.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答: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身自身额的兴趣开展的学习活动。
以学生自身兴趣为立足点、出发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获得直接经验。
3.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学生通过指导完成劳动技术类活动以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这类活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