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与论文信息检索》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2b8ca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6.png)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写作能力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自身的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应用文格式,根据实际需求撰写符合规范的应用文。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格式和规范,包括公文、商务信函、求职简历、通知公告等。
2.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文种,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突出重点。
3.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速度和质量。
4. 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实用性、规范性、明确性、简洁性等。
2. 了解应用文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
3.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文种的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提高写作水平。
5. 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与实施1. 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2. 实践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模拟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4. 定期测试:教师定期进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写作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核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模拟写作等。
2. 考核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成绩评定: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定。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d1cab06650e52ea55189871.png)
四、计划的结构与写法 总结 一、总结的含义 二、总结的特点 三、总结的分类 四、总结的结构与写法 简报 一、简报的含义 二、简报的特点 三、简报的分类 四、简报的结构与写法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三、调查报告的分类 四、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述职报告 一、述职报告的涵义、特点; 二、述职报告的结构写法; 规章制度 一、规章制度的种类; 二、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的结构写法
2 简报的涵义、作用和特 1 点;简报的种类;简报 的格式;简报的编写方 式及注意问题
拟写专题
1
活动总结; 应 用 写 作
病文析改 专题活动
拟 写 专 题 例文析评 2 活 动 调 查 阅读分析 报告;病文 析改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高职语文》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有所选择地设计了“应用写作概述”、“公务交往文书”、“事务交往文 书”、 “经济交往文书”、 “传播交往文书”、“科技交往文书”、 “求职交往文 书” 和“礼仪交往文书”八大模块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来源于职业岗位需求,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选择教学内容,在 传统行文关系的意义上突出交往性。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多个项目任务作为课程 的重点教学内容展开实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针对 性和适应性。
义; 各礼仪文书结构和写法; 各礼仪文书写作的注意事项; 计划内总课时:72
理论教学课时:36 实践教学课时:36
计 划 知识单元 学 时 应用 3 写作 基础 模 知识 概述 3
块
一
3
公文 4 写作 模 知识 概述 块
二
通2 知
报2 告
理论教学
内
容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49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149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edef8533d4b14e852468b9.png)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应用文写作适用专业:通信技术开设学期:第1学年第2学期学时:32学分:2(一)课程性质与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迅速发展,应用写作日益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日常文书、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职业文书等文种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处理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对不同的专业而言有着不同的性质,对文科学生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对理工科学生则是一门人文素质课也是一门技能课。
(二)课程设计思路1、坚持发展本位。
课程选取与学生生活、职业等紧密联系的应用文文种,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模块化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
根据学生生活与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分绪论、日常文书写作、事务文书写作、行政公文写作、经济文书写作和职业文书写作等模块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环节上,一般是先以“情境导入”或“案例分析”启发学生对某一文体的认识和思考,再以“知识介绍”让学生掌握这种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要领,然后以“相关链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以“问题诊断”和“技能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2、注重能力培养能力培养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应用文写作》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训和提高。
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每一个教学模块中都包含相应的写作实训方案,写作实训分两种形式,一是课堂写作训练,二是课外写作训练。
通过例文分析、病文修改、模拟写作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应用文写作、在实践中学习应用文写作、在活动中学习应用文写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文写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构建起全新的“教、学、写”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课内与课外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70ee0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a.png)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2.掌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特征。
3.掌握写作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文献信息检索、写作过程、写作方法。
4.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良好基础。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李振华.《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肖东发、李武编著.《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林庆彰.《学术论文写作指引.文科适用》,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
(3)李炎清.《毕业论文写作与范例》,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4)于志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选题.结构.技巧.示范》,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a2eaa3879563c1ec5da71c2.png)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是促进学生以中等教育为前提的全面、可持续、和谐地发展的重要环节。
它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高等继续教育中体现职业化、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持续性的基本特点,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职业化人才的实践能力对社会生产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是职业应用型就业岗位的中坚力量,培养学生符合生产需求的应用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课程在对应用文写作理论语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分析过程中构成应用文写作的理论及教学框架。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弄清每一种文体写作的理论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处理应用文体的方法和技巧,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本课程在专业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以提高写作水平、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二)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
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三)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33985a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f.png)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财经商贸类专业课时数:建议38课时,2学分先修课程: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后续课程:电子商务运营、移动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写作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高级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文案写作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使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在今后工作中能解决商务等各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具备写作常见应用文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借助应用写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二、课程设计思路《应用文写作》课程基于当前社会把应用文写作能力视为现代人必备的五大核心能力之一这样的整体认知背景,选取与学生生活、职业等紧密联系的应用文文种,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模块化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
总体分为礼仪应用、事业单位、行政公文、产品营销、个人求职、新闻宣传模块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环节上,一般是先以“情境导入”或“案例分析与点评”启发学生对某一文体的认识和思考,再以“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这种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要领,然后以“写作实践”和“病文修改”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本课程把培养学生“适应特定场景情境的能力”和“自主动手写作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和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教学与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提高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并通过常见应用文的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处理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具备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文书的写作规律和方法技巧,不仅能直接提高学生实际写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还能通过读写思维的综合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edd2e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2.png)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总学时:72或36适用专业:所有专业一、课程定位:(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迅速,应用写作日益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电脑程序、写作和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
这里所讲的写作不是文学写作,而是应用写作。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对不同的专业而言有着不同的性质,对文科学生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对理工科学生则是一门人文素质课也是一门技能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要求专业化的同时,对人才基本素质要求日益全面化。
长期以来在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中,主观上重“工”轻“文”的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过于重视自身能力而忽视团体协作沟通能力,导致学生就业后在人际交流沟通合作方面存在瓶颈现象。
当今社会是分工协作的社会,是重团队合作、轻个人主义的社会。
专业化的语言交流、文字交流能力对于提高沟通协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基础课程有着其独特的作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教学中显得日益重要。
它对学生表达、沟通和交际等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性强,教学任务明确,适用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科体系下的章节式体系已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将以行动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取而代之。
(二)课程建设的理念1、坚持能力本位。
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能力体现在具体工作项目中的任务所对应的应用写作文种。
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从而打破了传统以学科为科目,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学制确定的学时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
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ba95fc8647d27284a735101.png)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计划学时:计划学分:适用专业:课程类型:建议开设学期:课程组主要成员:编写日期:XXXX大学XXXX学院编制(一)课程性质《应用文写作》是高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它既是一门研究应用写作规律与方法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工具性特征。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功能)通过应用写作基础理论和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教学与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提高常用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应用文写作》作为大专学生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应用文写作》作为后续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后续的有关课程。
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应用文写作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基础课程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应用文写作教学在高等教育中显得日益重要。
它对学生表达、沟通和交际等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性强,教学任务明确,适用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科体系下的章节式体系已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将以行动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取而代之。
(一)素质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收集、处理信息,加工素材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掌握应用文的涵义及学习的必要性。
2.掌握应用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知识。
3.掌握应用文主题的确立和材料的选择以及语言的特点。
4. 掌握应用文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格式规范。
(三)能力目标1. 能根据各类活动确立其写作主题。
2.能使用应用文的专门用语。
3. 能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应用文的种类。
4. 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熟练写作应用文。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开发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导向和项目化教学的总体思路下,更加注重教材与现实的联系,学和练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文写作与论文信息检索》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应用文写作
课程性质:通识课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
适用专业:全院各个专业
学分:2
总学时:32(理论学时数:16,实践学时数:16)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着眼于高职高专学生群体或个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应用文——通知、计划、消息等的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力求通过一学期(32学时)的学习,既为学生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切实的帮助,又为学生走向社会的写作实践打下基础,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和相应的素质修养为追求目标,努力实践“不求全面,崇尚实用”的教学目的。
入选本课程的应用文文种都是在调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筛选而来,能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分为学习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
学习能力目标:使高职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好高职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17种应用文的写作规范,能够写出合乎要求的应用文。
职业能力目标:熟练掌握通知、消息等应用文文体的撰写,为适应各行各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应用文写作基础,初步掌握论文检索的方法。
职业素养目标:通过求职信的学习整体提高学生的求职素质与能力,为学生将来的科研工作做好铺垫,全面提高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综合素质。
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例演示、习题训练等教学方法,强调在实例分析和作业训练中锻炼和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专业特点,适当开展专题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觉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写作和实际运用应用文的素质。
消息、欢迎词、欢送词等文体可采用现场教学方式进行。
求职信可依据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讲授。
如果因课时数不足32课时,不能完成计划讲授的内容,授课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专业进行有选择的教
学。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本课程计划用32课时讲授以下内容:
1、应用文的含义、特点、格式、发展历程及写法;通过对应用文的全面概述来介绍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文体要求,以及整体把握。
课时安排:4课时。
2、行政公文的含义、特点、格式及写法;通过对案例及范例的分析和学习,了解行政公文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2课时。
3、通知和通报的含义、特点、格式、区别及写法;通过对案例及范例的分析和学习学会写通知。
课时安排:4课时。
4、报告与请假条的含义、作用、格式及写法;制定计划与总结的注意事项;通过对案例及范例的分析和学习学会制定像样并行之有效的报告与请假条。
课时安排:2课时。
5、请示与批复的含义、基本格式及写法;请示与批复的关系。
通过对案例及范例的分析和学习学会写请示。
课时安排:2课时。
6、消息与通讯的含义、作用、格式及写法;撰写消息的注意事项;通过对案例及范例的分析和学习学会撰写消息。
了解倒金字塔结构。
课时安排:4课时。
7、复习。
课时安排:2课时。
五、课程实施条件
1.教授方法
(1)在课堂教学方面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全部使用电子课件)和网络资源,促进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在实践教学方面
根据《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从教学大纲的整体目标及要求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分层次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科目,并形成以课堂游戏、案例分析、实验室训练三方面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3)在作业布置方面
有习题、案例阅读和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作业形式多样,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
(4)在成绩考核方面
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案例讨论、期末考试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多样,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核;
2.学习方法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职业技能。
3.课程资源
选用教材:李春、刘兰萍主编.《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程》.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年7月。
参考资料:
(1)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应用文写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朱悦雄主编.新应用写作.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余国瑞,彭光芒主编.实用写作.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徐中玉主编.新编大学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李振辉主编.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袁雪良主编.《新编应用文写作实用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5月。
4.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设备要求:无
5.师资条件
本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应用写作知识,对文书写作有相对深入的研究,熟练使用相关教学软件,同时具备计算机技术、现代管理学和文秘知识基础。
课堂上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六、课程考核要求
采取开卷考核形式,考试内容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病文诊断、写作题。
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