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省考行测资料分析你不可不知的三大陷阱

合集下载

各省行测细节题“内幕”常见选项设错陷阱.doc

各省行测细节题“内幕”常见选项设错陷阱.doc

2017年各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细节题“内幕”:常见选项设错陷阱2017年各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细节题“内幕”:常见选项设错陷阱2017-01-13 15:23:24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细节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必考题型。

要想提高这类题型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就要熟悉细节题中常见的选项设错类型,即文段中那些常常容易被人忽略、易混淆的部分。

细节题的做题方法比较简单,即把选项带入到题干中去一一比较,正确选项是原文部分语句的同义转述,或是原文部分语句的合理推断。

做细节题,关键是要细心。

除了细心外,还需知道命题人喜欢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词语来设置错误选项。

在细节题中,常见的设错陷阱可归为无、偏、反、混。

华图教育在此进行详细分析。

一、设错陷阱之无无,即无中生有。

它主要是指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

表现在细节题中,无中生有主要是指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

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示例1】原材料:网络媒体是一个新兴的传播工具,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通过网络,可以反映各个方面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和看法。

设错选项: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

【解析】原材料中并没有将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进行对比,设错选项中的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属于无中生有。

二、设错陷阱之偏偏,即以偏概全。

它指以个别事物替代一类事物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

多通过更改主语或混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大范围来迷惑考生。

在阅读文段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修饰词和限定词,如:一些、有些、这些、少数、少部分、少量、一部分、某个、某种、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等,见到这些词语时,就要重点关注。

【示例2】原材料: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

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

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

⾏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 公务员⾏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家的数学推理能⼒和逻辑分析能⼒,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 不论是国考还是省考亦或是⼀些事业单位的考试,资料分析的考察⼀直是重中之重,⽽在资料分析的题⺫出题过程中,出题⽼师有时会在数据的单位⽅⾯设置⼀些陷阱,⽽我们如果没有辨识出来的话,就很有可能会使得我们的计算出现错误。

今天就带⼤家来学习⼀下。

⾸先,我们先来看⼀道例题。

例1.2018年中国棉花⽣产继续较快增⻓,全国棉花种植⾯积为3352.3千公顷,增⻓4.9%;棉花单位⾯积产量为1818.3千克/公顷。

问题:2018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多少万吨? 总结:通过这道题⺫我们能够发现在资料分析的计算中如果不关注单位的变化,很有可能会使得最终的结果有误。

接下来我们再把刚才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变化⼀下进⾏⽅法的巩固练习。

例2.2018年中国棉花⽣产继续较快增⻓,全国棉花种植⾯积为3352.3千公顷,增⻓4.9%;棉花单位⾯积产量为121.3千克/亩。

问题:2018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多少万吨? 通过上⾯的两道例题,相信各位同学对于我们资料分析题⺫中的陷阱有了⼀些了解。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在平时多⼀些积累,⽐如公顷和亩的换算,亿和万的换算,吨和千克的换算等等。

所以在后期⼤家练习题⺫的时候⼀定要关注我们的单位变化,只有注意到了这⼀点,我们才能够完美的避开陷阱,拿到分数。

祝各位同学都能够拥有⼀双“⽕眼⾦睛”,能够识破出题⽼师的陷阱,最终拿到⼀个⾃⼰满意的分数。

⾏测资料分析:尾数法突破复杂计算 ⾏测资料分析中如何能够尽快选出正确答案,除了⼤量做题提升计算能⼒之外,也需要采⽤⼀定的求解⽅法。

今天就为⼤家介绍尾数法的常⻅应⽤。

尾数法,就是利⽤多位数字中的末⼀位或者末⼏位来确定答案的⽅法,多⽤于加减法精算。

⽅法看似简单,但是也有些细节需要注意: 1.⼩数位对⻬。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顺利应对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资料分析在行测试卷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所以如果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到答案十分必要。

但是命题人并不会轻易的让大家选出正确答案,通常都会设置小障碍小陷阱,那么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容易设置陷阱的地方,从而使得大家避免犯错。

陷阱一:时间时间是大家极易犯错的点,比如材料给的时间是2015年,而题目所求的指标是2014年,其实就是求基期值。

例1:2015年1-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359元,同比增长10.6%。

10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同比11.0%。

问题:2014年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多少亿元?A.244359B.28279C.220939D.25477【解析】答案:D 。

2015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所求为2014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基期值,用28279除以(1+11%)得到25477。

其他的情况是材料中的图表是全年的数据,但问题中只求部分时间点的数据,同学不注意时间会将全年数据都带入列式中。

所以时间的小陷阱大家只要多留意题目本身就不会出错。

陷阱二:细节一、不能准确地判断所求指标1.增长量与增长率。

如: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对快的年份是?所求为增长最快年份,那么就是增长率最大的年份。

口诀就是快慢描述的是速度也就是增长率,多少表述的是增长量。

2.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点是百分数相减作差得到,实际上也是百分数,但在资料分析中要读作百分点。

例: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模块。

不仅题目难度较大,而且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稍不留意就会导致错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行测数量关系题型中常见的陷阱。

一、单位陷阱单位不一致是数量关系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有些题目在题干中给出的数据单位与所求问题的单位不同,如果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出错。

例如,题目中给出的速度是千米/小时,而时间是分钟,在计算路程时就需要先将时间单位统一换算成小时,否则计算结果必然错误。

再比如,在涉及到面积、体积的计算时,单位的换算更是至关重要。

二、时间陷阱时间问题也是容易设陷阱的地方。

比如,一件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3 天,乙单独完成需要 4 天,问两人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这里的“3 天”和“4 天”并不是指准确的 72 小时和 96 小时,而是指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是 1/3 和 1/4,计算两人合作的时间应该是 1÷(1/3 + 1/4)。

还有一些题目会故意模糊时间概念,比如“从上午 8 点到第二天上午 8 点”,这期间的时间不是 24 小时,而是 32 小时。

三、百分比陷阱在涉及百分比的题目中,要特别注意基数的变化。

例如,某商品先降价 20%,然后又涨价 20%,此时商品的价格与原价相比是降低了。

因为降价是在原价的基础上,而涨价是在降价后的价格基础上,两次的基数不同。

另外,对于“增长率”和“减少率”的理解也容易出错。

比如,说增长率为 20%,那实际增长的数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 20%;而说减少率为 20%,则实际减少的数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 20%。

四、行程问题陷阱行程问题中,常见的陷阱包括“相向而行”与“同向而行”的混淆、“平均速度”的计算错误等。

例如,甲、乙两人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相遇,求相遇时间。

如果把相向而行看成同向而行,那么计算出的结果就会完全错误。

关于平均速度,很多人会误以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其实平均速度应该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017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备考的三个误区

2017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备考的三个误区

2017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备考的三个误区资料分析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考题型。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分析各地近三年的真题发现,资料分析的考查形式有所转变,考查难度有所加大,难度的加大主要体现在解题速度方面。

所以,考生除了熟练掌握资料分析的常考概念和常用方法以外,还要具有对资料分析整体的统筹能力,充分利用有限的考试时间进行解题。

以下是中公教育专家根据授课实际总结出的考生对于资料分析备考存在的三个误区,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

误区一:大量做题就能提高大多数考生认为大量做题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做题的准确率以及做题的速度,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大家一定要分清大量做题并不是盲目做题,我们在大量做题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是对于常见的概念以及公式的熟悉掌握;其次是对于常用计算方法的熟练运用;最后是对于做题时间的整体把握。

有了基础后再去做题才能提高得更快。

误区二:做过的题不再去看有很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只是对对答案,看看自己的准确率是什么样的,而不看自己错在哪里,就更不用说再去复习一下。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最好是在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过头去复习一下解题思路以及计算方法,你会发现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最直接表现。

误区三:不知道自己具体哪里不会有些同学在平时做题时感觉自己资料分析部分准确率不高,但是问及具体哪里不会的时候却说不清楚,感觉哪里都会点,哪里又都不是很清晰,这样就很迷茫。

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看一下自己哪里不会。

对于资料分析来说做题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读题;读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这道题的考点以及所应用的公式,要迅速在头脑中进行搜索。

第二步:列式;根据题干中所涉及的量,应用公式进行列式。

第三步:计算;熟练应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只有找到自己在做题中哪部分出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练习,进而解决。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要破除五大陷阱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要破除五大陷阱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要破除五大陷阱可能性推理,是国家考试行测试卷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快速解答可能性推理,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正面即从题干入手,找到题干中的论据与结论,分析其论证模式,找到其漏洞等,进而进行削弱或加强;反面即可以从选项入手,排除一些错误选项或迷惑性选项,提高做题准确率。

在行测试卷中常出现的迷惑性选项有五种,包括:诉诸权威、诉诸大众、诉诸无知、偷换概念、不当类比、解释结论。

下面专家就针对选项中的五大“陷阱”进行一一解释。

我们常见的特征就是信奉权威,认为权威说的就是正确的,因此出题人会抓住我们这种盲目的心理设置选项,将立场放在权威上,如:某某权威机构、某某知名人士、某某著名企业赞成或反对等等。

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权威说的不一定都是准确的,像我们常看的天气预报,播报的天气有时候就是不准的,因此大家在答题过程中要对这类表述敏感。

我们的第二个心理特征就是从众心理,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我们就认为一定是对的,或者大多数人反对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原则地区反对。

出题人也会利用我们这层心理特性,在选项设置上跟考生进行心理战术。

因此看到“大多数人支持或反对”等等,各位考生又要敏感了,这类选项可能又是需要你排除的。

这类选项特征是把立场放在“无知”或放在“不确定”上,因此,当考生看到“暂不能证明”、“尚未发现”、“不知道”等表述的时候,我们又会敏感,可能性推理以削弱和加强题为主,通过一个“无知选项”起不到任何削弱或加强的作用,何况“未发现”、“未证实”不代表没有发生,因此这类选项一般可以直接排除。

这类选项特征是把题干中的A概念偷换成了选项中的B概念。

这种错误选项的特征其实非常明显,但是对于一些没有学习过的考生来说可能没有形成系统的意识,因此识别起来会比较吃力,这里通过一道例题和大家分享。

如:营养不良是导致克山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问哪个选项不能削弱结论,其中D选项说到“克山病的治愈问题”。

2017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如何避免三大陷阱

2017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如何避免三大陷阱

2017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如何避免三大陷阱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觉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您刷题刷出经验来!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题具有材料复杂、信息量大的特点,中公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命题人喜欢利用繁杂的材料信息掩盖自己的命题陷阱,常见的命题陷阱有:时间陷阱、概念陷阱、单位陷阱。

考生该如何避免这三大陷阱呢?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几乎所有的资料分析题目的题干都包含三个细节——时间、概念、单位。

因此,考生只要在做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这三个细节,就能够避免掉入命题人设定的陷进之中。

【例题】2009年7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提高6.6个百分点;钢材产量同比增长19.4%,增速比上月提高5.4个百分点;焦炭产量同比增长6.3%;铁合金产量同比增长15.1%。

钢材出口181万吨,比上月增加38万吨;进口174万吨,比上月增加11万吨。

钢坯进口57万吨,比上月增加19万吨。

焦炭出口5万吨,比上月增加2万吨。

1~7月,全国粗钢产量31731万吨,同比增长2.9%,增速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

钢材产量37784万吨,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焦炭产量19048万吨,同比下降3.5%,上年同期的同比增长率为11.3%。

铁合金产量1124万吨,同比增长0.8%,增速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

钢坯进口323万吨,同比增长27.9倍。

钢材出口1116万吨,同比下降67.3%;进口988万吨,同比增长1.6%。

铁矿砂进口35525万吨,同比增长31.8%。

焦炭出口28万吨,同比下降96.6%。

问题:2007年1~7月全国粗钢产量约为多少亿吨?A.2.0B.2.4C.2.8D.3.2【答案】:C【中公解析】:题干中包含三个细节,分别是时间——“2007年1—7月”、概念——“粗钢产量”、单位——“亿吨”,命题人利用这三个细节设置陷阱。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提心吊胆做资料 一不注意就被坑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提心吊胆做资料 一不注意就被坑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提心吊胆做资料 一不注意就被坑 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提心吊胆做资料 一不注意就被坑”,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提心吊胆做资料 一不注意就被坑 资料分析主要侧重考察阅读能力和查找分析能力,因为在各类公职考试中的题量占比都不低,所以大部分考生都会把资料分析作为复习的重点。

很多考生往往在材料的阅读上就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到了做题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细节没有注意,产生不必要的失分。

而且近几年资料分析部分越来越注重阅读能力,细节的把控更是能否提高正确率的重中之重。

行测考试时间紧任务重,往往会让考生忽视了材料本身阅读,因而掉入了试卷设置的陷阱里。

在此总结了资料分析两大易错点,希望能够给各位考生一定的启发: 一、时间易错点 陷阱①:已知增速变化量,求上年增速。

需要注意材料及题干的时间,以防误选。

例: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问题:我国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

A.快5.4个百分点B.快2.1个百分点C.慢5.4个百分点D.慢2.1个百分点 【答案】B。

【解析】2006年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为24.8%-0.9%=23.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30.2%-8.4%=21.8%,则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快23.9-21.8=2.1个百分点。

其中A,C两个选项都是2007年计算结果,也就是预设的陷阱选项。

陷阱②:求隔年基期值时,选项中一般会有间期值作为误导选项。

例:2003年上半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8759亿吨,同比增长4.5%,而去年同期是下降2.3%。

问题:2001年上半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多少亿吨?A.8759B.8382C.8579D.8194 【答案】C。

公务员行测指导:直击资料分析题时间表述陷阱

公务员行测指导:直击资料分析题时间表述陷阱
2、选项中给出以总年份为时间单位的年均增长量或年均增长率。
示例:题干要求的是“2001-2008年的年均增长率”,期间间隔了2008-2001=7年,选项当中还给出了间隔年份是8年的年均增长率作为干扰选项。
例题3:
我国奶业发展已经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十五”营养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国奶品消费的目标:到2005年,人均年消费量达到10公斤;到2010年,人均年消费量达到16公斤;到2015年,人均年消费量达到23公斤。
2008年1-8月,公路客运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A )。
A.6.9% B.7.4%
C.7.9% D.11.7%
陷阱分析:典型的时间精度陷阱。材料中给出的是2008年9月、1-9月公路客运量的数据及同比增长率,题干要求的是“2008年1-8月”的同比增长率,如果不慎将题干中的“2008年1-8月”误认为2008年1-9月,就会误选B。
A.1个B.2个C.3个D.4个
陷阱分析:题干要求的时间段是“1999-2004年”,而图形中给出的时间段是“1998-2006年”。按1998-2006年时间段来求,满足条件的只有1998年,剔除1998年后满足条件的年份有4年,均会造成误选。
3.时间间隔陷阱
陷阱设置
1、在年均增长率和年均增长量类题目中涉及到时间间隔计算;
资料分析解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一类为时间表述陷阱。所谓时间表述陷阱,主要分为时间点陷阱、时间段陷阱、时间间隔陷阱、时间精度陷阱几大类,以下是我们结合题型特点对陷阱设置所做的一个深入挖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走出误区,提高正确率。
1.时间点陷阱
陷阱设置
1、题干中的时间与材料中涉及的时间相关但不相同;
2、选项中给出相关时间点的数据混淆视听。
2004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D )。

资料分析三大陷阱,你中招了吗?

资料分析三大陷阱,你中招了吗?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也是必须要拿到分数的题型。

作为行测试卷中的最后一类考题,压轴出现,素有“得资料分析者得行测”之说,可见资料分析的重要性。

其实资料分析虽然也有很多数字,但难度一般不大。

然而出题者往往会设置一些小陷阱,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常常会掉入陷阱,留下“会的却没有做对”的遗憾。

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示一下资料分析的三大陷阱。

时间陷阱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与原文相近的时间、日期,并在选项中给出与原文相同的数据以混淆视听,扰乱考生视线。

例题201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问题: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多少亿元?A.10299B.13312C.11843D.1215陷阱解析材料给出的是2014年的数据,题目求的是2012年的量,考查求隔年的量。

考生往往由于大意可能会计算2013年的量。

提示时间陷阱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

考生遇到这种题目时应本着小心谨慎的态度,答案直接显示在题干中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抱着捡了现成便宜的心理,草草作答。

对于题干中出现的多个时间或者有百分点的情况,一定弄清楚题目所求的时间,不可掉以轻心。

单位陷阱在资料分析题目中,常会出现一些单位混用的情况,如千米与里,公顷与亩,万与亿,吨与千克,材料中给出某个单位,但在题干或选项中使用的却是另一个单位,这即是单位陷阱。

例题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3.5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增长17.5%,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7.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9.1%。

商品房销售额81428亿元,增长26.3%,增速比1~11 月份回落4.4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6.6%,办公楼销售额增长35.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8.3%。

公考行测推理题常见陷阱

公考行测推理题常见陷阱

公考行测推理题常见陷阱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推理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类题目不仅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对细心和耐心有较高要求。

然而,在推理题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如果考生稍不留意,就可能掉入其中,导致丢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公考行测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

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出题者会巧妙地在题干中使用相似但含义不同的概念,使考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混淆。

例如,题干中说的是“某种水果的产量增加”,而选项中说的却是“这种水果的销量增加”,产量和销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考生没有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变化,就容易选错答案。

二、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也是经常出现的陷阱。

可能题干中只是列举了某个现象的部分情况或者个别例子,而选项中却将其推广为普遍的、全面的结论。

比如,题干中提到“部分地区的房价有所下降”,选项却得出“全国的房价都在下降”的结论,这种从局部到整体的不合理推广,很容易误导考生。

三、强加因果有些推理题会故意将两个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强行联系起来,造成强加因果的陷阱。

比如,“今天下雨了,所以路上的行人变少了”,但实际上,行人变少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如当天不是工作日等,而并非仅仅因为下雨。

四、自相矛盾在一些推理题中,选项本身会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例如,一个选项先说“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效率”,接着又说“这种方法会导致效率降低”,这样前后矛盾的表述,显然是不正确的。

五、过度推断过度推断是指从题干给出的信息中得出超出合理范围的结论。

比如,题干只是说“某公司的业绩有所增长”,选项却得出“该公司即将成为行业龙头”,这种过度的推断是没有依据的。

六、否定不当否定不当的陷阱常常出现在否定词的使用上。

比如“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运动”,意思是“有的人不喜欢运动”,而如果理解成“所有人都不喜欢运动”,就陷入了否定不当的陷阱。

七、范围不清范围不清的陷阱表现为对事物所涉及的范围界定模糊或错误。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辅导:三种单位表述陷阱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辅导:三种单位表述陷阱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辅导:三种单位表述陷阱资料分析解题中常见的陷阱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在单位上做文章,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三种在单位上做文章的情况,供考生参考。

一.材料单位与选项单位不一致陷阱设置:1、材料中的单位与选项中的单位不一致;2、选项中设置了忽视单位不统一直接计算项混淆视听。

示例:材料中给出的单位是千米,选项中的单位是米,选项中设置了以千米为单位计算所得的数据作为干扰项。

例题1:一家企业对2000-2004年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正次品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图:2000-2004年五年中,该企业生产的此种产品总共大约有多少正品?A.425.5件B.426件C.72700件D.425500件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从图中可知,2000-2004年五年该企业生产的此种产品正品总数为78.7+77.6+91.2+88.5+89.5=425.5千件=425500件。

公务员行测秒杀【通用国考省考】,只看选项,知晓答案!免费领取行测技巧和申论技巧试读版!陷阱分析:该题是典型的单位混用的题目。

图中出现的数据单位是千件,但四个选项中的单位均是件,在计算之后应该把单位变成件,否则会出错。

如果不进行单位转换,会误选A项。

例题2:浙江行测真题2005年,四个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的总和约为()。

A. 1350亿元B. 135021亿元C. 1784亿元D. 178435亿元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100405+5595+12379+16642=135021百万元≈1350亿元,选A。

陷阱分析:典型的单位表述陷阱,材料单位是百万元,如果直接当成是亿元的话,就会误选B项.二.材料中两种单位混用陷阱设置1、材料中同一事物使用了两种单位;示例:材料中关于耕地面积,同时出现了公顷和亩两种单位。

2、在涉及两种单位事物的相关题目中,或者是在题干中给出了计算涉及的是具体哪一个单位,或者是在选项中给出,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选项中的单位是否一致。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题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然而,在这些题目中,常常隐藏着各种陷阱,如果考生不小心,就容易掉入其中,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

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判断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出题者会在题干中巧妙地将某个关键概念进行替换或曲解,使得选项与题干的逻辑关系发生偏差。

例如,题干中说的是“智能手机”,而选项中却变成了“手机”;或者题干说的是“某种疾病的发病率”,选项却变成了“某种疾病的患病率”。

这种细微的概念变化,如果考生不仔细辨别,很容易就会选错。

二、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也是一个容易让人中招的陷阱。

题干可能只是列举了部分情况或者个别的例子,而选项却据此得出了普遍的、绝对的结论。

比如,题干中提到在某个城市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某种现象较为普遍,而选项却直接说整个城市都存在这种现象,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三、过度推断过度推断是指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选项进行了超出合理范围的推理和猜测。

考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想象或者思维惯性,而选择了这种过度推断的选项。

比如,题干只是说某件事情有可能发生,选项却直接断言一定会发生;或者题干只是提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简单关联,选项却强行得出了复杂而深刻的因果关系。

四、自相矛盾有些判断推理题的选项会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对比各个选项,看其是否在逻辑上相互冲突。

比如,一个选项说某个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而另一个选项却说这个政策会使经济衰退,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五、混淆条件在一些逻辑推理题中,会存在混淆条件的陷阱。

例如,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或者将某个条件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弄混。

这就会导致考生在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从而选错答案。

六、强加因果强加因果是指题干中两个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选项却硬要将它们联系起来,说成是因果关系。

山东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的五大盲区

山东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的五大盲区

山东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的五大盲区行测作为山东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察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从近几年山东公务员招考信息情况来看,山东公务员考试一般在每年4月份进行。

中公教育面为考生整理了大量山东公务员行测考点供考生学习提高。

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考试行测题中的必考题型,由于其分布在试卷最后,且查找数据、计算量大,经常被考生忽视。

实际上,学好资料分析相对行测试卷的其他部分更容易得分。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针对资料分析题的几大盲区一一揭露真相。

盲区1:资料分析不好得分,题量大,可放弃真相1:即使行测试卷公认为题量大、时间紧、做不完,也不能放弃资料分析题,因为它是得分率高的题目。

资料分析题的答题顺序可以放在中间,毕竟一开始上来就计算,考生难免没有进入状态,容易被一堆数字弄得晕头转向,影响其他题目的作答。

放在中间,避免没有时间答即可。

近年来,资料分析的题目数量甚至达到20题,近六分之一的行测题目数量,实在不容忽视!盲区2:资料分析题目费时真相2:你能相信么?学统计学的一个考生用10分钟做20道资料分析题,只错了1道题。

认为费时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没有抓住窍门。

整篇整篇的阅读4个小短文,能不费时么?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做资料分析题目时,从题目入手,把题干中涉及的、要求解的,拿笔画上,再往原文中找相应的数据,继续画上,画圈和线都可以。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列式求解。

这么下来,大大地降低了我们的阅读量,缩短了阅读时间,时间自然节省了。

盲区4:计算量巨大,耗时易错真相4:计算方法不用,自然耗时易错。

为了应对资料分析,我们很久之前就研究出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同为比较法、错位加减法等,列式以后根据题目特点应用最适合的计算方法自然可以快速有效地作答。

盲区5:资料分析不用练习真相5:公式记牢了,计算方法掌握了,还是需要定期练习题目,巩固提升自己的做题速度,这部分不是靠听老师讲,自己问就可以解决的,必须自己亲力亲为,多花时间练题!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专家对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资料分析的讲解,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常见陷阱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又爱又恨的部分。

爱它,是因为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往往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拉开与其他考生的差距;恨它,则是因为其中隐藏着诸多陷阱,稍不留意就会出错。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行测数量关系题型中常见的陷阱。

一、单位陷阱单位不一致是数量关系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在一些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单位可能不同,如果不注意统一单位就进行计算,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答案。

例如,有一道题目中提到“甲的速度是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1500 米/分钟”,在计算两人速度之和时,就需要先将单位统一,否则直接相加就会出错。

还有一些涉及面积、体积、重量等的题目,也经常会在单位上设置陷阱。

二、时间陷阱时间相关的陷阱也不少见。

比如,有些题目会给出工作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工作时间可能是单独一个人的工作时间,也可能是几个人合作的工作时间,或者是不同阶段的工作时间。

另外,在计算利息、增长率等问题时,时间的计算也可能存在陷阱。

比如年利率和月利率的转换,如果不注意就会出错。

三、行程问题中的陷阱在行程问题中,速度的变化、路程的分段以及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的计算等都容易出现陷阱。

比如,一辆车先以一定速度行驶一段路程,然后提速继续行驶,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就不能简单地将两段速度相加除以 2,而要根据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计算。

还有一些题目中,可能会故意模糊出发和到达的时间点,让考生在计算时间差时出错。

四、比例问题中的陷阱比例问题也是容易出现陷阱的地方。

在一些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可能不是最终的实际比例,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转化。

例如,“甲、乙的数量比是3:4,乙、丙的数量比是5:6”,在计算甲、乙、丙的数量比时,不能直接将两个比例相乘,而要通过找中间量乙的最小公倍数进行统一。

五、利润问题中的陷阱利润问题中的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容易让人混淆,从而掉入陷阱。

比如,一件商品先提价一定比例,然后再降价相同比例,最终价格与原价不一定相同,因为提价和降价的基础不同。

公考行测推理题常见陷阱

公考行测推理题常见陷阱

公考行测推理题常见陷阱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推理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这类题目常常布满了各种陷阱,让考生在不经意间犯错,从而影响最终的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考行测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

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出题者会巧妙地在题干中变换关键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让考生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判断。

例如,题干中说的是“某种水果的产量增加”,而选项中却说成是“某种水果的销量增加”,产量和销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考生没有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变化,就很容易选错。

再比如,题干讨论的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选项却变成了“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城市规模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二、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也是一个容易让人掉坑的陷阱。

出题者会给出一些个别的、局部的例子或情况,然后诱导考生得出普遍的、全局的结论。

比如,仅仅根据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就得出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处于良好状态,忽略了其他地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差异。

或者是根据对一小部分人群的调查结果,就推广到整个人群,而没有考虑到样本的局限性和不代表性。

三、强加因果在推理题中,强加因果的陷阱也不少见。

出题者会把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或现象,强行建立起因果联系,让考生误以为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例如,“今天下雨了,所以路上的交通事故增多了”,但实际上,下雨并不一定直接导致交通事故增多,可能还有其他诸如驾驶员违规驾驶、道路状况不佳等因素。

还有,“他穿了红色的衣服,所以他今天运气好”,衣服的颜色和运气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这种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四、过度推断过度推断是指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有限信息,进行了超出合理范围的推测和判断。

比如,题干只是说“某公司今年的销售额有所增长”,选项却得出“该公司明年一定会成为行业龙头”,这种从当前的增长就过度推断未来的绝对成功是不合理的。

或者是题干提到“某个政策在某些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选项就说“这个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取得显著成效”,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复杂性,属于过度推断。

资料分析中的常见陷阱

资料分析中的常见陷阱

资料分析中的常见陷阱(讲义)一、时间类2016 年全国供用水总量为 6040.2 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 63.0 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 4912.4 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 81.3%;地下水源供水量 1057.0 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 17.5%;其他水源供水量 70.8 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 1.2%。

【例 1】(2019 联考)2015 年全国供用水总量为:A.6040.2 亿立方米B.6103.2 亿立方米C.5977.2 亿立方米D.1057.2 亿立方米截至 2014 年12 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 6932.22 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35%,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 4.02 个百分点;【例 2】(2016 国考)截至 2012 年12 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A.6100 万B.5500 万C.5100 万D.4500 万【例 3】(2019 国考)2017 年,全国处理的支付交易类钓鱼网站数量超过金融证券类钓鱼网站 2 倍的月份有几个?A.5B.6C.7D.8【例 4】(2014 联考)2012 年3~10 月间,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体增速差异最大的月份是:A.4 月B.6 月C.8 月D.11 月【例 5】(2019 国考)2011~2017 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增量低于 80 万辆的年份有几个?A.3B.4C.5D.7【例6】(2016 国考)2014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最高的季度是:A.第一季度B.第二季度C.第三季度D.第四季度2012 及 2013 年 1~4 月某市电影院线票房情况【例 7】(2014 国考)2012 年1~4 月,该市平均每天观看电影的观众超过10 万人次的月份有几个?A.1B.2C.3D.4【例 8】(2018 重庆)2018 年1~5 月,非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月均收入为多少亿元?A.741B.1076C.2485D.2580【例 9】(2016 联考)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D.表中全国租赁贸易进出口额同比下降的月份占总数的三分之一2016 年 1 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共 4.7 万家,实现营业收入 1671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8.6%,增速比上年全年增速提高 1.7 个百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备:细节理解三大陷阱

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备:细节理解三大陷阱

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备:细节理解三大陷阱华图教育周艳“细节”是指文段中那些容易被人忽略、混淆的细小信息。

在公考中,经常会出现考查文段细小信息的题目,即细节理解题。

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材料查找关键信息及重要细节、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材料原意是否一致的能力。

对于细节理解题,考生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对照选项与原文。

具体而言,细节理解题最常出现的命题陷阱主要有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龙转凤三大类别。

一、无中生有在文段中,对于选项提及的某项信息或结论文段并未提及,这时考生一定要仔细对比选项和文段,寻找差异,不可放过任何细小内容。

【例1】美国交通运输业正逐渐从以石油为基础过渡为采用多种替代能源,如乙醇、生物柴油、电力或氢能等。

为了更加壮大这支队伍,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调查将压缩天然气(CNG)作为轻型轿车和卡车能源选择的可能性。

CNG汽车是指主要由甲烷构成的天然气在25兆帕左右的压力下储存在车内类似于油箱的气瓶内,用作汽车燃料。

使用CNG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噪音污染,而且其不含铅、苯等致癌的有毒物质。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G作为卡车能源可能性很大G可能会成为一种替代能源C.美国交运输业现在仍以石油为基础G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好处很多【解析】A项错误。

文段只是谈到“调查将压缩天然气(CNG)作为轻型轿车和卡车能源选择的可能性”问题,没有谈到可能性有多大,A项“可能性很大”无中生有。

因此本题选择A项。

二、曲解文意很多时候,文段对于选项中的信息有所提及,但仔细比对后会发现,选项和文段在内容上有较大差异,对于文段中的某项内容,选项经常会作错误理解。

【例2】页岩气燃料因价格便宜和洁净,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石油公司以及地质勘探和开采公司的重点研究目标.预计中国未动用的页岩气储量比普通天然气多10倍,比美国的储量还高,美国对页岩气的使用已走在了前面,一些专家表示,页岩气可能帮助美国摆脱对进口能源的依赖.21世纪初,页岩气使用只占美国天然气总量的1%.而今天已占到25%,以后还可能再增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复制美国的过程.亚洲的地质情况与美洲有很大差别,而且每个国家开发页岩气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必须考虑诸如页岩中气的含量、施工成本、后勤保障,以及地质和地球化学等参数,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山东省考行测资料分析你不可不知的三大陷阱
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也是考生必须拿到分数的题型之一,资料分析一般都是行测试卷中最后一类考题,也是压轴的,素有“得资料分析者得行测”之说,可见资料分析的重要性。

资料分析本身并没有很难,尤其是系统的学习过资料分析的,得到高分也不在少数。

资料分析题目一般不会太难,然而在实际做题过程中题目本身会设置一些小陷阱,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由于粗心或者是知识点掌握不牢等原因很容易失误掉落陷阱中,留下“会的却没有做对”的遗憾,所以为了避免类似遗憾的出现,我们对于资料分析中常见的一些陷阱做出归纳和分析,方便大家提前了解,以减少大家的失误。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介绍资料分析中常见的不可不知的陷阱。

1.时间陷阱
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与原文相近的时间、日期,并在选项中给出与原文的数据以混淆视听,扰乱考生视线。

【例题】201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问题: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多少亿元?
A.10299
B.13312
C.11843
D.12159
【陷阱解析】时间陷阱。

材料给出的是2014年的数据,题目求的是2012年的量,考查求隔年的量。

考生往往由于大意可能会计算2013年的量,从而误选成成C,正确答案为A。

解法:
,选择最接近的A选项。

【中公支招】时间陷阱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

考生遇到这种题目时应本着小心谨慎的态度,答案直接显示在题干中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抱着捡了现成便宜的心理,草草作答。

对于题干中出现的多个时间或者有百分点的情况,一定弄清楚题目所求的时间,不可掉以轻心。

2.单位陷阱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常会出现一些单位混用的情况,如千米与里,公顷与亩,万与亿,吨与千克,;材料中给出某个单位,但在题干或选项中使用的却是另一个单位,这即是单位陷阱。

【例题】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3.5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增长17.5%,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7.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9.1%。

商品房销售额 81428亿元,增长26.3%,增速比1~11 月份回落4.4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6.6%,办公楼销售额增长35.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8.3%。

问题: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为多少亿平方米?
A.92000
B.109000
C.9.8
D.10.9
【陷阱解析】单位陷阱。

材料给出的单位是万平方米,问题的单位是亿平方米,正确答案为D,学生如果没有看准单位很容易误选B选项。

解法:有题干知,2012年增长率为17.3%-15.5%=1.8%,则所求为:
万平方米,即10.9亿平方米,只有D项符合。

【中公支招】在题目中出现单位时,尤其是有关平均量的考点时,需要换算单位时,考生要谨记对单位之间进行换算,避免出现计算正确了但是答案却选择错误这种局面。

3.相对数陷阱
相对数是指有关联的两个数的比值,在资料分析中常以百分数的形式进行考察,比如比重,增长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