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造过程与阶段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分期一中国文学史分期:1、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1644至1840)2、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二、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一)先秦文学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①、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②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①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②历史散文:以记事记言为主,主要有《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等③诸子散文: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庄子》的文学性最强。

④楚辞: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秦汉文学1、总体特点: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1)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赋(2)文学创作的兴盛(3)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4)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1)辞赋: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乐府诗: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

乐府诗长于叙事,五言、杂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评价“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4)《史记》: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

此时,科学对人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大得多,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尤其是,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它的迅猛发展,大大地推动了西方现代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与现代经济相结合后,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联合体。

在新的经济结构体中,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异化程度则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

经济的发展使欧洲战乱不断,而且逐步升级,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不仅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动摇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文化大厦。

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危机感。

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对人类的本性产生了怀疑,对未来的命运与前途深感悲观与焦虑。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的唯意志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世界由盲目的意志统治着,人生永远受意志的驱使,追逐无法满足的欲望,因而人生注定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人生是无意义的,人类历史也是人与人之间一场无止境的互相残杀。

叔本华生前默默无闻,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定的社会气候下,他的理论不胫而走。

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在19世纪末提出“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的口号,为现代主义文学怀疑一切和反传统这一总的创作倾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流派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流派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流派发展及其特点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流派发展及其特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流派发展及其特点一、问题小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充满青春气象的中国,而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

而新文化运动又启蒙了中华民族,人们就开始思考怎样是健全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又迫使小说家去探索去回答。

并且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大量的欧洲、俄国的表现社会与人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

其思想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导致中国式的问题剧的风行,也直接推动了问题小说的创作。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

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冰心,倪焕之,叶绍均等二、乡土小说(田园抒情小说)二十年代中期在鲁迅影响下出现的以文学研究会一些成员为主的‘乡土小说’派。

”,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彦鲁、台静农等。

三、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小说派。

革命派小说是太阳社,创造社在1927年以后到三十年代初所形成的流派。

当时,创造社的成员由艺术派转向革命派,郭沫若,成仿吾等投身实际革命工作,郁达夫却退出了创造社。

太阳社的将光磁先与创造社成员合作,借创造社的刊物发表革命小说《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等。

1927年,他和孟超等结成太阳社,随后与创造社、共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了一系列的革命文学小说。

四、新感觉派三十年代初期形成的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文学创造(创作论)

文学创造(创作论)

第二编文学创造(创作论)第六章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主要是艺术发现、创作动机)、构思和物化(传达)。

本章旨在研究作家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创作、为什么创作和如何创作的问题。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储备或叫素材积累。

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步。

(一)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作家意识到的社会生活。

材料的积累是把生活心灵化的过程。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材料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材料不同,直接地讲,是一种精神材料,是摄入到作家头脑中的社会生活,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具体而言,是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一切丰富、生动然而相对芫杂、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作家把社会生活心灵生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外在刺激作为一种信息被大脑吸收并储存的过程,其中记忆机制起关键作用:刺激感觉感觉缓冲器(大脑某个部位)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1、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古人认为文学创造要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是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体验。

从司马迁的“发烧之所以作”(《自序》)到韩愈的“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荆谭唱和诗序》再到欧阳修的“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薛简肃公文集序》),都从一个侧面涉及到生活材料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姜斋诗话》)刘熙载谈到“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

”(《艺概·诗概》)王国维也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人间词话》)都主张作家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巴尔扎克说“作家应该熟悉一切现象,一切感情。

”(《〈驴皮记〉初版序言》)雨果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

”(《〈光与影集〉序》)果戈理说“只有被我从现实中提取,并且熟悉的一些东西,才是我写出来的好的东西。

文学文学流派的发展与特点

文学文学流派的发展与特点

文学文学流派的发展与特点文学流派的发展与特点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

在漫长的历史中,各种文学流派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文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一、古代文学流派1. 诗歌流派古代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流派是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包括“风”、“雅”、“赋”、“颂”、“辞”等,通过表达各种情感和体验来展现人类的内心世界。

2. 散文流派散文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学形式,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古代散文流派中,有“骈文”、“骚体”、“辞章”等,通过叙述、议论或描写等方式来展现作者的思想与感受。

二、现代文学流派1. 传统文学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传统文学流派得以延续与发展。

如“古文运动”使古文学得到复兴,尤其是人们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追求与研究,使得“古文派”这一流派得以形成。

2. 现实主义流派现实主义流派是一种重视现实生活的文学形式,通过具体的事实和细节揭示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真实的笔触展示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挣扎。

3. 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追求想象力的自由发挥,强调个体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激发。

这一流派的作品常常带有超脱尘世、幻想的元素,通过对梦境、幻想和自然界的描绘,传递出作者个体情感的共鸣。

4. 写实主义流派写实主义流派以真实的细节和客观的观察为基础,力求还原生活的真实面貌。

它追求客观、冷静、理性,通过详细描绘人物和环境来达到对人性的深入研究。

5. 新感性主义流派新感性主义流派主张通过感觉刺激和个人意象的展现来表达情感,注重语言形象的塑造和表现手法的突破。

作家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来探索人性和内心世界。

三、当代文学流派1. 后现代主义流派后现代主义流派强调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自由性,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它破除了传统故事结构和线性叙事,采用碎片化的手法和错综复杂的叙述方式。

2. 科幻文学流派科幻文学流派以科学与技术为题材,通过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和探索来展现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物化阶段,具体说来是作家将在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物质性的文本,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含义:作家把心中经过艺术构思已初步成熟的“形象”(包括意念),转化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再用“手”写出来,落到纸张上。

过程:“转化”;“操作”。

复杂性: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那个形象,已成为一个“创造物”,而非生活中某个外在物象;物化活动开始后,构思活动还在进行;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动机的强弱,也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内外难符。

常见问题: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2、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语词提炼:含义:寻找最准确的语言、文字把艺术构思中已初步成熟的形象、意念准确、鲜明而生动地呈现出来。

范围:形象和意念的物化、语调的选择、结构的妥帖、风格的和谐。

技巧运用:含义:巧妙采用各种写作手法,例如肖像、行动、心理的描写,顺叙、倒叙、插叙的安排,烘托、对比的运用。

运用原则:为物化心象的内在物理(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在规定性)服务;为作家通过心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念服务。

3、即兴与推敲,是物化阶段的两种不同操作方式,也是作品定型的两种不同手段,二者其实是同一操作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不可绝对地分开。

即兴:含义: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

产生: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要有气氛和契机;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长久酝酿的产物。

和作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推敲:含义: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范围:词句的精选,细节的提炼,人物的安排,章节的转换,意境的合成等。

即兴和推敲的结合:创造之初不急于动笔,作反复思考和深入沉潜;动笔不可勉强,等待机缘或需要的唤醒;灵感突至,及时捕捉,记下全部轮廓;过后仔细从头到尾地修改定型,修改中以形象的内在物理和自我的中心意念来统摄。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 (2)注意词语理智是作家有意识地理性的认知和思维。情感分为情 绪和感情,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 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 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 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和规范力量。 (五)意识与无意识。
二、构思的方式。 (一)综合。综合与拼凑不同。它具有定向性、选 择性、新颖鲜明的整体性。 (二)突出和简化。 突出有两种方式(1)浓涂重抹(2)淡化背景。
艺术构思的五种主要心理机制
(一)回忆与沉思 1、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常用的回忆方式有(1)直接回收法。即把那些对自己 刺激最强的信息直接与中心意念挂上钩。(2)挨次扫 描法 2、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 沉思索。
(二)想象与联想。 想象的三种形式 (1)再现想象。这种想象是是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再现 。 (2)比拟想象。这种想象是将某种理论的东西形象化。 (3)虚构想象。这种想象是凭空将此物想象为彼物,将 无物想象为有物。 联想的三条规律 (1)接近联想。它是由时间、空间上的接近而将两种以 上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2)类似联想。它是将两种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 联系起来。 (3)对比联想。它是将两种以上相关的事物或现象联系 起来。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 态话语系统的生产活动。其过程可以 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储备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有无意获取、有意 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二、艺术发现。 寻找到一个突破口。其特点是: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 的凝结,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3)艺术发现要有机缘。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名词解释
1、 灵感: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至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
2、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文学创造归根到底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都有社会生活的根源,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源泉。
2.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所谓整体的生活,是指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也不局限于某一层次,而是多方面生活的交融、渗透,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相统一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上反映的生活就具有这种整体性。所以说,文学给人们提供的是生活的全部丰富性。
(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
文学在反映生活时,一般总是努力去发现那些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而对那些不具有任何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丑的事物总是摒弃的,但这不等于说文学不能反映丑的生活。对美的崇拜与对丑的描绘并不矛盾,关键在于通过艺术处理能否使之具有审丑价值。
(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9、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他们的基本特征确是相同的。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包括三方面内容: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文学概论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文学概论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b. 特点: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王夫之:“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姜斋诗话》)
童庆炳:“艺术直觉是一种不经过逻辑的分析与 推理而直觉地感受到对象的内在意义的能力。一 方面,它保持了感性认识的特点,永远保持着具 体的、生动的事物,一时一刻也不离开感性的特 征;另一方面它又超越感性的动能,在一瞬间直 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文学创作 与文学评论》,102页)
④ 材料获取的四种途径:
A. 根据精神的集中程度分为:有意获取和无 意获取
B. 根据获取渠道分为: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2. 艺术发现
① 定义:作家在积累一定材料的基础上,依 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 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 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127页3句)
例证:周作人《吃茶》——自由知识分子
b) 从时间上说,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 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c) 从结果上说,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 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答案。
④ 感情与理智
A. 感情
a. 内涵:主体心理对外在事物的情绪反应和情 感态度。
b. 作用:感情是文学创作的动力,没有感情就 没有文学。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例证:孔乙己“站着穿长衫的唯一一个 人”。
祥林嫂只有眼睛还表现她是一个“活物”
C. 突出和简化的异同:
a) 相同:都是为了使形象或者意念更传神、 更富于特点
b) 不同:突出是以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来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简化则是将形象和意念 身上所有遮蔽物全部剥掉,只留下最核心 的要素。
③ 变形和陌生化
a) 相同:将常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 得最佳艺术表达效果。

文学概论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文学概论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a)
b)
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 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和意 念的神髓的构思方式。 例证:孔乙己“站着穿长衫的唯一一个 人”。 祥林嫂只有眼睛还表现她是一个“活物” 突出和简化的异同: 相同:都是为了使形象或者意念更传神、 更富于特点 不同:突出是以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来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简化则是将形象和意念 身上所有遮蔽物全部剥掉,只留下最核心 的要素。
3.



创作动机 定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的内在驱动 力。 创作动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有内在情感 表达的需要,也有功利性的动机。 功能:文学创作得以施行的动力。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
1.
2.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 基础上,由一定创作动机驱动,运用想象、 联想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按一定意图孕育出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的三个阶段: 形象的受胎:由生活的触动,产生创作某 一艺术形象的冲动。
B. a.
b. a)
b)
无意识 内涵:潜伏在主体意识之下的观念和心理活 动,主体的意识无法明确认识到。 作用: 根据意识提供的线索,暗中组合文学材料, 直到被直觉和灵感发现。 在作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作家的创 作。 例证:古典小说中“老大窝囊模式” 《边城》中的“三角恋爱”模式
4. 几种常用的艺术构思方式


形象的再孕育:对形象进行深入思索,挖掘其深 层内涵。 形象的基本完成:通过具体的结构安排,将尚且 模糊的形象清晰化。 蒋孔阳:“生活和人物如何具体化,如何在作品 中活起来,并如何系统而完整地表现出作品的主 题思想来呢?这就有待于情节和结构了。(《形 象和典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80年,201 页。)

文学创造的发生与构思阶段

文学创造的发生与构思阶段

文学创造的发生与构思阶段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1、材料的储备(素材的积累)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

文学材料的源泉:社会生活文学材料的主体性特征:文学(创作)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文学材料的形成:作家的记忆机制:外来刺激—神经兴奋模式—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因子。

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是作家把社会生活中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获取材料的途径:无意获取:童年经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书本获取。

二、艺术发现含义: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表现:从习见的事物中看出新成分或新特征;从平凡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的非凡意蕴;从平淡的旧形式间寻找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以独特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物。

艺术发现的地位和作用: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主体进入创造过程;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的文学作品。

黑格尔《小逻辑》论艺术发现: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三、创作动机含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或意念)。

作用: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动态轨迹:内在需要鼓动—作家心理失衡—形成易感点—与外部刺激相迎合—形成极强的行动力量—支配整个创作过程。

文学的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发生阶段

文学的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发生阶段

文学的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发生阶段、构思过程与物化阶段。

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与选择创作动机;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则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这是一个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既是我们说的创作表现阶段,即文艺创作的完成和定型。

我们一直在追看、讨论的《美人心计》,我们十分期待的《泡沫之夏》、《蓝色佳期》(原著名为《佳期如梦》)、《来不及说我爱你》(原著名为《碧甃沉》),有惊喜,但更多的是因为与原著不同而带来的缺憾和思考。

珠玉在前,我不能接受电视剧在剧情上的变动,不能接受演员与心中角色的巨大差距。

但因为有对原著深刻的感情和想对电视剧版本和原著对比的想法,即使失望,我还是一直在看,一路期待。

也会觉得自己十分矛盾,但交流之后我发现身边的同学也大多有这样的感觉。

这让我萌发了对这一现象进行归纳、深入探究的愿望,于是顺其自然的有了写作的欲望。

首先我和几个关注这个类型电视剧的朋友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听取了大家或褒或贬的意见,我有了更多感悟,但还是坚持最初自己的想法:这归根结底是电视剧创作中的一种“拿来主义”,即使原有读者群的追捧带来了高收视率,仍不值得推崇。

然后,我上网查阅了这几部小说及改编后的电视剧的资料,重点是网友对剧情改编及演员选择的看法。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泡沫之夏》与《蓝色佳期》。

《泡沫之夏》主演被质疑集体装嫩,《蓝色佳期》则被疑“台味”太浓。

仔细翻看剧照,再联系自己当年看小说时幻想的主角形象,我十分唏嘘和感慨,一千个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得不说我是失望的,还有一点无奈。

妆容再精致,服装再华美,也会是我读原著时心中的那个形象。

相信众多忠实读者和我也有一样的想法。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言语性、创造性、审美性、社会性、情感性、历史性、综合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形式分类:散文、诗歌、戏剧等。

2. 根据内容分类: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阶段1. 原始文学: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等。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等。

3. 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宗教文学等。

4. 文艺复兴文学: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

5. 近代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四、文学流派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精神、规范和形式为准则。

2.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想象和自然。

3. 现实主义:注重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

4. 自然主义:研究人的本性、环境对人的影响。

5. 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寓意。

6. 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形式和主题进行颠覆和创新。

7.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社会、文学和文化的种种问题。

五、文学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2. 形式主义: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3. 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学批评:根据文学作品的要素和价值进行评判。

6. 话语分析: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和符号的构成和意义。

六、文学批评方法1. 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3. 修辞学批评: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批评: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化批评:从文化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6. 心理批评:研究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

七、文学作品分析1. 作品内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情感等。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3第三编 文学创造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3第三编 文学创造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3第三编文学创造第三编文学创造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1、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精神生产的产生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物质生产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以西方精神史为例;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2、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物质生产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 精神生产实质上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化的制约;精神生产却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1、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文学与科学的区别:科学反映活动立足于客体,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其成果是人的情绪、情感的物化形态。

文学和宗教的区别:相似性: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宗教:以虚幻的唯心主义为基础-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文学:以现实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发现、认识、回归世界-导向体现人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2、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话语生产文学创造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但不止是以话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话语系统,是通过创造性话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生产。

第三编文学的创作过程和方法

第三编文学的创作过程和方法

鲁迅说“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4、典型化的基本方法 A、广泛地概括、集中生活中的大量素材以塑造典型的方 法 B、在某个人物原型的基础上,适当地吸取其他素材加以 融合,塑造为典型。 例如:鲁迅说“专取一个模特儿”
(2)形象思维(艺术思维) A、含义 ——是文学创作中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材料以及塑造 形象等过程中一种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思 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B、特点 a始终离不开具体形象,具象和抽象同时进行。 具象——一方面是生活形象的积累,一方面又是生活形 象的聚合,造成具体的艺术形象。 抽象——是作家对众多的生活形象的本质认知和提取过 程。
(2)技巧主要指具体的写作手法 例如:鲁迅所创作的小说,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却又 各不相同《药》《祝福》《狂人日记》《离婚》 3、典型化(注意和典型区分) (1)含义 典型化——指作家根据自己对感性世界的审美理解,通 过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艺术的选择、集中、虚构、想 象和概括等,创造出具有高度概括性和鲜明独特性的 艺术形象的过程和方法。 (2)典型——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概括了某种范围 的共性,反映了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并具有较高审 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4、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心理机制 (1)想象与联想 A、想象的本义是“想出一个象”。这个象可能是对外部 事物或现象的复现,叫再现想象;也可能是将某种理 论的东西形象化,叫比拟想象;还可能是凭空地将此 物想成彼物,将无物想为有物,将常物想为异物,叫 虚构想象。 B、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想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发现了联想的三条规律: 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3、艺术构思中的形象(内心形象) 进入到艺术构思阶段后,作家主要是在创作冲动的推动 下,按照其审美追求,展开艺术想象,把已经积累的 生活材料加工转化为特定的内心形象系统。 (1)内心形象特征 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别。 内心形象是在原始材料、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提 炼、概括,在作家头脑中逐渐成形的。作家首先要通 过艺术构思创造出内心完整形象,然后才有可能将其 外化为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文学概论第3章文学创作

文学概论第3章文学创作

1、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获取材料的途径
无意获取 有意获取 实践获取 书本获取

无意获取

如杜甫不是为了创作“三吏”“三 别”,才去经受战乱之苦的,而是在 经历战乱之苦后,抑制不住自己的内 心冲动创作了这些流传千古的诗篇。 杜甫的亲身经历,就是无意获取。相 对于有意获取而言,无意获取的时间 要长一些。
审美
绝句二首(之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审丑
丑的事物,经过 艺术处理,就具有 审美价值。如《阿 Q正传》中阿Q的癞 疮疤。
罗丹
“在自然中人以 为丑的东西在艺术 中可以变成极美” ——罗丹
狄德罗
艺术应创造“理想典 范”,艺术家不应做“纯 粹简单的模仿者、普通自 然景色的抄袭者”,而应 该做充满“理想的、诗意 的、自然的创造者”。
歌德、黑格尔
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更是自然 的主人;艺术家的本领是驾驭自然、创造 自然。 黑格尔: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艺术作为 一种想像是真正的创造。
1、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文心雕龙〃神思》说:“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 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御文之首术,谋 篇之大端。”这就强调了作家在创作之前, 首先应当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储备创作 的材料。
1、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作家的选择受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小结
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教学目的:了解文学创造过程的三个阶段,掌握文学创造的规律。

教学要求:掌握文学创造的规律、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过程一、创作的发生(一)创作动机的触发创作动机,是推动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的念头,是创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和能量。

动机产生是需要与刺激合力作用的结果。

需要是动机的内部动力,动机首先由需要而产生。

需要有高有低。

一个优秀作家的需要应当是高层次的,即应当是出于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满足人民需要、时代需要而创作。

低层次的需要应当注意在创作中遵循艺术规律。

创作动机的产生还需要外在刺激。

外在刺激对创作动机的引发往往具有偶然性,但在偶然中潜存着必然因素。

外在的刺激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感性事物,有的是观念或意念。

(二)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⒈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⒉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⒊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⒋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二、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想象中对未来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设计过程,是艺术地把握世界和反映生活的总体设计过程,是在观念中创造出以艺术形象(审美意象)为中心工作和最主要任务的过程。

以叙事文学作品为例,艺术形象即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形象的触发、形象的酝酿和形象的形成。

形象的触发又叫形象的受胎,它是作家、艺术家在有了一定的生活、情感积累后,由于受到某种刺激而企图把某些人物表现出来的主观印象。

它建立起了形象的雏形,是形象形成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想象的创造性。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 法国作家乔治·桑: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 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 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水平线,觉得 自己是这种颜色或是那种形体,瞬息万变,去来 无碍。我时而走,时而飞,时而潜,时而露。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一树梅花万首诗
➢ 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 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高启: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将疏 尚密微经雨,似明还暗远在烟。
➢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缺失性心理体验
➢ 内心情感的需要——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 足——在文学创作中得到补偿。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构思方式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 (一)回忆与沉思 ➢ (二)想象与联想 ➢ (三)灵感与直觉 ➢ (四)理智与感情 ➢ (五)意识与无意识
B、二度体验:情感的净化与节制,痛定思痛。 C、思想的深入与专注。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 南宋谢赫在《古品画录》中记载,著名画家顾骏 之,特意把画室设在楼上,“风雨炎热之时,故不 操笔;天和气爽之日,方乃染毫。登楼去梯,妻 子罕见。”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二)想象与联想
➢ 1、想象 黑格尔: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 一 材料的积累 ➢ 二 艺术发现 ➢ 三 创作动机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一 材料的积累
➢ 1、材料的来源:社会生活 ➢ 2、材料的选择:大量信息的接收——材料的筛
选——短暂的记忆——长久的记忆 ➢ 3、材料的存放:心灵深处(材料的心灵化) ➢ 4、材料积累方式:有意获取与无意获取、直接
获取与间接获取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二 艺术发现
1、发现与发明 2、艺术发现与科学发现 3、艺术发现之于文学创造的重要性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二 艺术发现
➢ 1发现与发明 ➢ 2艺术发现与科学发现
毫无疑问,如果哥伦布没有诞生,迟早会有人 发现美洲;如果伽利略、法布里修斯、谢纳尔和哈 里奥特没有发现太阳黑子,以后也会有人发现.只 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是,如果没有诞生米开朗基罗, 有哪个人会提供给我们站在摩西雕像前的这种审美 感受.同样,也难以设想如果没有诞生贝多芬,会 有哪位其他作曲家能赢得他的第九交响曲所获得的 无与伦比的效果.(阿瑞提<创造的秘密>)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缺失性心理体验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 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 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 者。……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 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 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 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 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自然之竹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 罗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睛.所谓大师也就是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 发现美.
➢ 叶燮:“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 之神明才慧而见.”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艺术家的眼睛
➢ A、敏锐的眼光:细微之处见精神 ➢ B、敏感的心灵:灵魂的震颤(鲁迅的弃医从
文)、心灵的领悟
象。这种活动就叫做“才能”,“天才”。 别林斯基:必须天生赋有创造性的想象,只有它才
构成诗人之所有有别于非诗人的特长。 宋代诗僧惠洪《冷斋夜话》:诗者,妙观逸想之所
寓也。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1、想象
➢ A、想象的情感性。情感始终伴随着想象的全过 程。
➢ B、想象的自由性。超越时空: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刘勰)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一)回忆与沉思
➢ 1、回忆:存储在心灵深处的信息受外部环境的 刺激而被激活,并浮现在眼前。
A、情感的参与 B、创造性的加工与变形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一)回忆与沉思
➢ 2、沉思:在宁静状态中对心灵中的某个形象或 意念的深沉思考。
A、自由的心境: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心灵的积极活动。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 段特点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 法捷耶夫:我觉得,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都可 以假想地分为三个时期:(一)积累素材时期、 (二)构思或者酝酿作品时期、(三)写作时期。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来自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三 创作动机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情感体验
➢ 1、缺失性心理体验:苦闷、压抑、忧伤、焦虑、 孤独、不满
➢ 2、丰富性心理体验:成功的喜悦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缺失性心理体验
➢ 马斯洛:我们显然只有在为我们所缺乏的事物而 奋斗时,在希望得到我们所没有的东西时,在我 们将自己的力量积蓄起来以便为满足这种愿望而 奋斗时,才会把自己的各种本领都最大限度地施 展出来。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二 艺术发现
3、艺术发现之于文学创造的重要性 文化的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创造
力.文化在赋予作家文学创造必需的技能知识和 修养的同时,又把各种成见甚至陈腐偏见的枷锁 套在作家身上.我们总是从习惯性视角看问题, 总是受他人引导,过于强调与他人趋同,而不敢 求异.
文学创造过程和阶段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