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与凝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WF和 血小板的GP1能加强血小板附着。vWF在
血中与VIII因子复合,内皮裸露时vWF一端与血管
的胶原纤维另一端出现很多内部结合点与血小板
GP1b结合,使血小板能固定在血管内皮,其作用
如胶水。
.
9
血小板黏附在胶元纤维后被激活
其颗粒释放。其中ADP具有强力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同时发生。
肾病,DIC,子痫,毒血症可使其减少
.
16
Protien C 和 thrombomodulin
Protein C抑制凝血酶,产生抗凝作用慢。当 凝血酶和内皮细胞上受体thrombomodulin结 合改变性质后,才能激活而加速其抗凝作用。
和thrombomodulin结合的凝血酶不能激活V ,VIII因子和变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
Arachidonic Acid 转 化 为 前 列 血 栓 素 Thromboxane TxA2
促使血小板释放更多ADP,加强血小板聚集。 加以血管收缩,促使临时止血。
.
12
小结
血凝始于血小板与胶元蛋白接触,附着其上( 通过GPIa受体)而激活
活化的血小板形态变化,释放ADP等颗粒,使 血小板受体GBIIb/GBIIIa外露,与纤维蛋白元 结合,连接更多血小板使其聚集,变成栓塞物
VIII因子,产生更多的凝血酶另一方面又能激活蛋 白C,抑制上述二因子。 ATIII对上述凝血酶功能均有对抗作用。
.
15
ATIII对抗凝血酶有二重作用
一为和凝血酶结合,另一可提供肝素的结合点。 前者反应慢,后者和肝素结合后反应大加快。 内皮细胞有一粘多糖层,其中有肝素,所以能保
持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性 ATIII减少到40%时能导致严重血栓形成,肝病,
血小板活化产生TxA2,PF3,前者使血管收缩。 后者为凝血因子提供反应的场所
血小板血栓中还有凝血酶和纤溶酶原,完成临 时止血。血块中含有纤溶酶原,有人将其比作 特洛伊木马,是造物者的微妙之处
.
13
凝血的控制---抗凝血作用
有些机制防止凝血在全系扩散。
1. 凝血因子一旦活化,立即被血液稀 释带走并被肝脏和网状内皮系统破 坏
2. 有的因子必须在磷脂的界面上才能 有作用。因此限制凝血的范围超过 血管破裂的范围。
.
14
血循中有自然抗凝物质
自然抗凝物质防止异常血凝扩大 其中自然抗凝物质antithrombin III (ATIII)能和凝
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结合而灭活,极为重要 和内皮的heparan结合后加强上述功能 凝血酶在凝血过程多个环有作用。一方面活化X,
.
7
血小板的形态与功能
血小板在不活动时表面由许多小管向中心凹进 ,增加体表面积。
胞浆内有密集型颗粒,内含ADP,ATP,Ca
等。另有α颗粒,内含vWf因子,凝血因子V,XI 连接素 fibernectin 和纤维蛋白.
血小板表面有许多受体,又称为血小板黏附受体
,未激活时有的受体不在表面,无此功能。激
C, S heparan 纤溶:plasminogen (纤溶酶原),t-PA 抗纤溶:antiplasmin, PAI 血管舒缩:TxA2/ PGI2
.
3
止血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初步止血
血液凝固 纤溶
.
4
初步止血
血管损伤后立即发生血小板黏附于暴露 的血管内皮下层,和胶原纤维接触后发生 血小板激活,聚集,与纤维蛋白结合并展 露新的磷脂面, 使凝血因子有一个结合 面可发生反应
血小板的受体被激活,其中GPIIb, GPIII3a 和Ca 复合物能和纤维蛋白元结合。后者能和其他血小 板上受体结合(架桥作用)使血小板聚合物变得 更大,形成血栓。
此种血栓极为脆弱,当和α颗粒中释放的 thrombospondin结合后,变得牢固。
.
10
血小板膜受体外露
血小板活化还会使血小板发生形态学改变, 使部分膜磷脂由膜内变为膜外
当 血 管 内 皮 正 常 时 , 凝 血 酶 thrombomodulin-Protein C复合物可防止凝 血而保持血液的流动性,血管内皮受伤剥脱后 ,复合物不存在,血液将发生凝固。
.
17
PGI2/TxA2
PGI2 在生理,病理的刺激下内皮细胞分泌 PGI2(也是花生四稀酸产物)能抑制血小板活化 ,聚集,分泌,能对抗TxA2作用,使血管扩张 。
新的膜界面露出新的结合点,能使凝血因子 在其上结合发生反应。
血小板磷脂的此种具有特殊凝血因子性能又 叫做PF3。在血小板表面V因子与Xa,Ca结 合后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少量的凝血酶(在血小板表面)可加速血小 板活化,产生更多TxA2, ADP 使血小板大量 凝聚。
.
11
血小板使血管收缩
血小板活化剂胶元蛋白、凝血酶也能使血 小板膜的磷脂释放花生四稀酸
出凝血与TEG 毕敏
.
1
复杂的人体止血
要保证血管破裂处流动的血液变成为固体 ,使血管栓塞而止血
同时在远离破裂处的血液仍然为液体能流 动,即凝血范围不能扩大
经过一段时间后栓塞的血管又要再通 因此需要许多复杂的控制机构,互相协同
又相互制约,达到平衡
.
2
参与止血动态平衡因数
凝血因: 因子Ⅰ--- Ⅻ 抗凝因子: AT Ⅲ, thrombomodulin, protien
血小板的结合暂时堵塞小血管,达到初 步止血。初步止血在5 min 内完成,由血 管与血小板共同完成
பைடு நூலகம்
.
5
初步止血要求有血 管内皮和血小板共 同参与,其中血小 板的作用尤其重要
.
6
血管内皮具有不粘性能
血管内皮表面可释放PG2, t-PA 血管舒张因
子 EDRF , 及 为 heparans ADPase thrombomodulin 表 达 提 供 场 所 , 使 其 能 抑制血小板活化,血液凝固,使纤维蛋白 溶化,保持血液的流动性能。 失去血管内皮保护,血小板将发生聚集与 活化
活后受体外露,能接受特异性物资而发生特殊
反应。受体是糖蛋白其的命名以分子量大小排
序,如GP1 GP2等
.
8
血小板的黏附
血液快速流动时血小板黏附困难
血小板体积小,在血管靠外周流动,相对较慢。 此时血小板检查血管壁有无破裂和内皮裸露,一 旦内皮裸露,血小板和胶元纤维接触,其受体糖 蛋白立即和胶元纤维黏附。但是在血液快速流动 时血小板黏附困难,单靠上述作用不能使血小板 牢固地附着在血管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