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 葡萄月令
高二语文(葡萄月令)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教案
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葡萄月令》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三、作者了解四、学习内容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葡萄生长的全过程,请用简洁的词语依次概括这一过程。
答: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本文初看是一种流水帐式的介绍,实则是“苦心经营的随便”,即结构严谨,详略有致。
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何用意?答:作者的重点放在这几个月的。
因为这几个月(、、、、、)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的时刻,是充满活力、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的时刻。
3、作者在写葡萄时结尾的人称与上文相比有了变化,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全文用第人称,而结尾的“十月”部分用了第人称“”,“十二月”用了人称“”。
人称的变化表明了的变化,而这种的变化是在过程中建立、在相互中巩固起来的,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本文行文从容自然,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口语色彩浓厚,多用修辞等,请选其一点举例简析。
(选做题)答:多用语,多用短语、短句、字,夹杂:“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
果园,美极了。
”“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
”“剪葡萄条。
干脆得很,除了老条,一概剪光。
葡萄又成了一个秃子。
”好处:体现出一种的美,形成叙述的感,加强了文章的。
修辞:有“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地窖里。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葡萄月令》优质课件
编辑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 编辑文字标题,您 的团队名称,您的 公司名称
编辑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 编辑文字标题,您 的团队名称,您的 公司名称
编辑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 编辑文字标题,您 的团队名称,您的 公司名称
编辑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 编辑文字标题,您 的团队名称,您的 公司名称
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惊蛰:一犁土,雷先鸣; 小暑: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
立冬:赏死事.恤孤寡. 大寒:收秩薪柴.以共郊庙.
——二十四节令
月令
“以时系事”
月令的语言特征
在封冻后把取土沟灌满水冻成冰,这样 既减少了冻土厚度,又有利于根系越冬和翌 春防旱。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用乱草 等物品将取土沟盖上,以防造成葡萄冻害。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
入冬后发现防寒土上出现裂缝时,应及时用 土将裂缝盖严。进入翌年1-2月份,尤其是天 气特别寒冷时,可在防寒土上面堆些柴草或 马粪等防寒物,以确保葡萄不受冻。
现代散文的疏和密
密者:层层掩映、生动有趣
疏简
收放自如、疏密有致 2
疏者:潇洒飘逸、玩味十足
葡萄月令
——体会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 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受戒》、《大淖记事》、《葡萄月令 》
《诗经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 衣。春日载阳,有 鸣仓庚。
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_下_黄厚江
2014.4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下)■黄厚江阅读教学的第三个基本策略是以语言活动为主体。
钱梦龙先生说:阅读教学就是以文本为凭借的语言训练。
要使阅读教学成为丰富充实的语文学习活动,组织语言活动是主要的方式之一。
换一个角度看,语言活动也是实现阅读教学课程价值的基本策略。
关于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活动,我们曾多次著文进行讨论。
这里,立足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再说几点想法。
首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活动一定要立足文本,引领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既然是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策略,语言活动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且活动的设计应该植根于文本。
在这方面,宁鸿彬老师进行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他教学《皇帝的新装》,有一个非常典型而精彩的语言活动,即让学生用一个动词概括文章的情节。
学生说出了12个不同的动词,老师引导同学讨论哪些动词是不行的,否定掉了6个;再讨论,剩下的6个哪个最好,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骗”字最好;再讨论哪些人物之间有骗和被骗的关系,这些人物中间,核心人物是谁,为什么那么多人被骗,而孩子没被骗呢。
这个语言活动,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堪称经典的案例。
它成功地引导学生读进去,再读出来,进进出出,来来回回;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看,有发散,有聚合,撒得开,收得拢。
我还经常举于漪老师教学《晋祠》的例子。
其中有一个语言活动是让学生听写《中华名胜大辞典》中“晋祠”的词条,然后让学生分析词条的要点,再从内容要点、写作顺序、详略不同、语言特点等多角度比较课文和词条。
一个常见而简单的听写活动,推动了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一步步一层层阅读文本,思考问题。
我自己也经常作这样的尝试。
我教《阿房宫赋》,将课文内容压缩为一段话,再留空让学生阅读填空。
这个语言活动,就是引领学生初读文本,了解铺陈的基本特点。
我教《葡萄月令》,让学生用最短的文字缩写课文,和原文比较,认识文章说明文的内容、散文的意境、诗歌的语言这样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解读作者葡萄一样的内心世界。
黄厚江
二是“语文本真”,就是探索语文教 学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特点。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 就会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三是“语文本位”,语文课要体现语文学 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基本价值。语文 作为一门课有着自身的课程价值、课程目标 和课程内容能因为课文中有关于思想教育的 内容文课上成政治课;课文中有生命教育的内 容就把语文课上成生命课。
• 师:对,所以虽然文学性的语言不少,但总体来看,口语化 的语言比较多。(板书:口语多)可见,文章的“淡”,主要 就体现在口语多上。如果这篇文章就是淡,就是口语化,它 就算不得是散文语言的极品。这篇散文是淡,但是淡的好, 那什么样的语言淡的好呢? • 生:(齐)淡而有味。 • 师:这篇文章的“淡而有味”的“味”体现在哪里呢?它运用 了口语化的语言,同时又有文学的色彩,这非常难,一般人 写不好。要把口语的语言和文学的语言融合得天衣无缝,这 非常非常难。它的句式是短的多,但有没有长句啊? • 生:(齐)有。 • 师:长句和短句又结合得这么好,这也增加了语言的味道。 当然,更重要的味道就像吃葡萄一样,我们还要慢慢地欣赏。 因为语言的“味”不仅仅表现在语言本身。 分析评价:让学生感受淡而有味的语言,认识文章随意而别具匠 心的结构特点。探究汪曾祺的语言特色。
案例分析:这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意外”,如何应 对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旁逸斜出”呢?教者采取了两个步 骤:学生讨论、教师讲析。我们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滞碍,此时,教者的讲析,就显得尤为 必要。我们一起来分析教者的这段讲析:他首先明确表达 自己的看法“我们必须把‘套中人’和思想上有套子的人 区别开来”,评判清晰利落;接着,阐明理由,强调 “‘套中人’是一个特定的文学典型”,结合课文内容讲 解文学欣赏的专用术语,说理充分透彻;最后提醒学生 “要善于抛弃自己思想上的套子”,融人文教育于文学作 品的学习,手段睿智高明。这样的讲析,就是“启发”, 就是“延伸”,就是“提高”。)
从言语到生命:读出经典文本的选修价值——以两节《葡萄月令》示范课为例
么教 ?如何体现“ 选修课 程” 的特点?如何 引 导学 生 由“ 学” 到“ 修” ?总 感 到 难 以 觅 其 门
径 。聆 听了黄厚江 、 曹勇 军两位老 师的《 葡 萄 月令 》 示 范课 后 , 我 茅塞 顿开 , 以 为两课 颇具
本” , 其 中更 多 的 应 视 作 “ 经典文 本” 。“ 样
径 帮助 学生阅读和鉴赏 , 如加强 诗文 的诵读 ,
在诵读 中感受 和体 验作 品的 意境 和形 象 , 得 到精 神 陶冶 和审 美愉 悦 。 ” 诵读、 品读 是两 位
老师在 教学这 篇文章中运用的主要手段 。
一
曹老师 要 求 学 生 在 预 习 的基 础 上 谈 对
“ 月令” 的理解 , 拓展介 绍 “ 月令 ” 其实 是古 代
本主体和作者主体从 表层到深 层的 同化与调 节。 ” 经 典作 品绝 不是 单层 次 的 , 教 师要借 助
自身的 阅读 经验 , 对 经典 作 品进行 多 层次 的 开掘 , 引领 学生 走 向文 本 的深层 内核 。教 师 解读 文本的深度在某种程度 上决定 了教学 内 容 的深度 , 决 定了学生解读 文本 的深度 。“ 教 什么” 决定 “ 怎么教” , “ 教什 么” 又取 决于教 师
【 镜头 回放】
章读 了几遍 , 然后让学 生谈 阅读 文章 的感受 ,
再请 学生来读文章 , 并 和全班 同学一起 评价 , 其 间适 时进行 示范诵读 。黄老 师还指 出 了汪 先生的语言风格是“ 淡 中有味” 。
【 方法解读】
选 修课 程实施建议指 出 : “ 可通过多 种途
、
品味 : 读 出言语背后 的情 昧与文化
天人合 一 、 物 我 同化 的人 生 哲学 。由言 语 到 情感再 到文化 , 既体 会 到 了汪先 生 的语 言智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师用书:05葡萄月令 Word版含答案
葡萄月令本课话题——葡萄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
果园一片白。
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这真是一年的冬景了。
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都没有了。
眼界空阔,一览无余,只剩下发白的黄土。
下雪了。
我们踏着碎玻璃碴似的雪,检查葡萄窖,扛着铁锹。
点评:葡萄这种植物,妇孺皆知;葡萄这种水果,大部分人都喜欢吃。
在《葡萄月令》中,作者并没有赞美葡萄果实美妙爽口的滋味,而是通过对葡萄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细致诗意的描绘,引领读者去发现葡萄之美。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葡萄歌(唐)刘禹锡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
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
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
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
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
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
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
——(元)郑允端《葡萄》2.百斛明珠富,清阴翠幕张。
晓悬愁欲坠,露摘爱先尝。
色映金盘果,香流玉碗浆。
不劳葱岭使,常得进君王。
——(清)吴伟业《葡萄》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铁锹.(qiāo) 摽.紧(biào ) 泱泱.(yānɡ) 园圃.(pǔ) 一铰.(jiǎo) 笤.帚(tiáo) 玛瑙.(nǎo) 慵.懒(yōnɡ) 葡萄窖.(jiào) 筑成垄.(lǒnɡ) 绽.开(zhàn) 二、多音字刨⎩⎪⎨⎪⎧ 刨坑刨床 腌⎩⎪⎨⎪⎧ 腌咸菜腌臜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茵陈蒿竹ɡ篙 ⎩⎪⎨⎪⎧ 嘬奶撮合⎩⎪⎨⎪⎧ 璀璨琳lánɡ琅不lánɡ稂不莠 ⎩⎪⎨⎪⎧ 沁人心肺分泌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检查·检察二者都是动词。
从《葡萄月令》看黄厚江老师的教学特色
念 、平实 的课 堂教学 模式 、丰盈 的教 学效果在 语文 界产 生 语言应 该是 什么节 奏啊 ?慢一 点 、轻 一点 ,对不对 ?好 , 了积极 的影响 。2 0 1 3 年4 月1 2 目,笔者有幸 在徐州市高 级中 我们 大家一 起来 读~读 ,不着 急啊 ,你们读 书最 大的 问题
要符合散文的文体特点 ,散文是艺术 ,描绘作者 的感情世界
在 这 一部 分 中, 老师 反复 要 求 学生 读 课 文 ,用 各 种
和 思索过程,重在冶情 ;读者阅读散文 ,以 “ 悟意 审美 ”为 形 式来 读 ,抓 住重要 的语 句反复 读 ,并和 学生 一起读 。他 目的。l 2 ] 这就决定了散文的教学内容重在品味语言 。
学观 摩 了黄厚 江老师 给高 二学 生上 的一堂 散文课 《 葡 萄月 就 是 太 着 急 。
令 》 ,传 统却 不陈 旧 ,生 动却 不煽情 , 四两拨千 斤 ,如 行 云流水 。让 与会 的老师 充分感受到黄老师的课堂魅力 。
师 和生 :立春 后 ,要刮 四十八天 “ 摆条 风 ”,风摆动 树 的枝条 ,树醒 了 ,慢 慢地 把汁液送 到 身 ,树 枝软 了,
师 :有 人认 为 《 葡 萄 月令 》 是 汪 曾祺 散 文 的 代 表 作 , 关 注 的不仅仅 是生2 和 生3 , 更 关 照 下 面 一 大 批 学 生 , 这 批
学生 的任务 是对生2 和 生3 的读 书情况进 行评价 。 “ 一读一
那么 它代表 了什 么昵 ,这 也是我 们今天 读这篇 散文 的一个 昕 ”的教学 安排 ,使全 体学生都 参与到 学 的活动 中了。为 很重要 内容 ,先请位 同学读一读 。 什 么花 大量 的时 间反复读 文本 呢? 因为语言 实践 的 目的就
【VIP专享】《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实录师:我们今天学习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课前把课文看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看过两遍的举手(没有学生举手);看过一遍的请举手(少数学生举手);一遍也没看的请举手(半数以上的学生举手)。
向你们的坦诚表示敬意。
没有预习是正常的,很多同学学语文是不预习的。
其实不预习也不是大错。
我们上课一起好好学,一样能把课文学好。
师:据说,汪曾祺先生写了这篇散文后,非常得意。
后来,人们一般也把它当做汪曾祺的代表作。
(板书:代表作)可是它能“代表”什么呢?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它首先能代表的是汪曾祺的“汪氏语体”(板书:汪氏语体),汪曾祺的散文和一般人不一样,这不一样首先表现在语言上。
究竟是什么语体?请同学选课文的一小段,通过你的诵读,读出“汪氏语体”的特点。
【一名学生朗诵课文描写“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的选段,语气平淡,语速中等】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认为读得好的请举手(多数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认为读得好,请一位同学说说好在哪里。
生:他读出了汪曾祺先生语言的特点,就是平淡、朴实、自然。
师:很好。
这篇文章其实不好读,那种情感比较外显的文章,是好读的,而这样一种情感比较内敛的文章很难读。
因为它不能用语音的技巧,一用,就破坏了文章。
就如我们这位同学归纳的,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平淡、质朴。
读这样的文章,最高的技巧就是不用技巧。
刚刚那位同学读得非常好,他读得很陶醉。
如果我建议的话,还可以再读得慢一点,节奏还可以再舒缓一点,这种平淡的味道可能更好。
师:品味一篇文章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从语言本身入手。
有人说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就体现在好几个“多”上。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看看能找到语言的几个“多”。
(板书:多)找到越多的“多”,那就读得越细、越深入了。
大家发现几个“多”了?找到一个就说一说。
【学生阅读课文,小声讨论】师:找到“多”的举举手。
【有学生举手找到一个,有学生找到三个】生:首先找到很多描写时间的词。
黄厚江葡萄月令
黄厚江葡萄月令《葡萄月令》主讲:黄厚江(江苏省苏州中学特级教师)10 月 21 日下午,苏州中学特级教师黄厚江在洋泾中学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葡萄月令》。
课后,黄老师在和学员们就本堂课进行研讨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本色语文”的语文观。
他说,语文课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
指出,文本处理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现在语文课堂还存在着非语文的形象,要把语文当语文教,用教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语文课要追求简单,内容正确而清清楚楚,思路和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效果实实在在。
看一堂课的精彩,要看它是源于教师的精彩还是学生的精彩,如果是学生的精彩,还要看是学生因本堂课而产生的精彩还是本来学生就有的精彩。
【课堂记录】一、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中的代表作。
为什么?谁读了三遍?两遍?学生试读一段(2),其他同学评价。
学生再试读(2)。
教师评价:这个同学给出了很好的读法:从语言特点出发、从自己的感知出发。
)过渡性小结:散文要读,读出韵味。
二、赏析作品语言教师指导:体会作者的感觉,读出语言的特点――平淡有味。
教师指导:语调可以再舒缓,示范读几句。
感受语言,还要分析语言,汪曾祺语言的特点“平淡有味”。
这“味”在哪里?学生:色彩词语多。
学生(总结):口语多(用词)、短句多(句式)、分段多(段落)、修辞多、白描多。
学生再试读一段(4)教师:这个孩子很有眼光,因为这段文字能很好地表现出前面所说的这些语言特点;但所选段落很有挑战性,要细细体味。
散文就是要多读。
总结:汪氏散文的语言特点――平淡有味三、分析文章结构这篇课文,有的老师不想教,说会么“语言平淡,结构简单随意,手法没有艺术性”……文似看山不喜平,汪曾祺的散文看似简单随意,却是……的。
你能补充吗?学生回答:严谨的、精致的。
师:好,就用“精致”。
随意而精致。
“精致”体现在哪里呢?教师引导:散文形散而神聚,写葡萄却又不拘泥于葡萄,如第五段,教师读,对其他果树开花的描写,对比突出了葡萄花的普通平凡,收放自如。
共生教学中的课堂训练——以黄厚江《葡萄月令》课例为例
共生教学中的课堂训练——以黄厚江《葡萄月令》课例为例周雷
【期刊名称】《课外语文(教研版)》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练习是必要的,但做练习不能代替课堂训练.把训练材料分解成支离破碎的试题形式去训练,既忽视了语文工具之不同于一般机械工具的因素(它有情感性),又割裂了语文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不利于能力的形成.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周雷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5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
【相关文献】
1.共生课堂:黄厚江是"DIY定制"——以黄厚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为例[J], 郁乐伟
2.本色语文思想在课堂里的绽放--听黄厚江老师执教《葡萄月令》 [J],
3.追求语文的本色教学——以黄厚江的《葡萄月令》教学为例 [J], 方志诚
4.共生教学:用小说的方法教小说
——以黄厚江《猫》课例为例 [J], 查洁
5.用“散文的方式”学习现代散文——以黄厚江《葡萄月令》课例为例 [J], 刘翠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葡萄月令》优秀课件
•
汪曾祺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 散文阅读就是要借助作者精准的语 言来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感受其 情怀。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求平实,
不矫情。这个性情中人,深深爱着生活,
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它的痴
一月 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 果园一片白 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 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 铁丝摽紧。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 缚住。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好不好?
• 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 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 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 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 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迷。”
徐卓人Βιβλιοθήκη • 散文《午门》中,记述了夜晚独自站在午 门下面的广大的石坪上万籁惧寂满天繁星 的况味: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 这里一点是热的。”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 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 面似的伸开。
• 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 梨树开花了,苹果树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 语言像树,枝干是叶,枝叶流转,一枝 动,百枝摇;它是“活”的。
• 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 然一点,家常一点的。
葡萄月令
汪曾祺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阅读课的两个关节点——从黄厚江老师执教的《葡萄月令》说开去
了有力的支撑
( 二) 文 学作 品 的教 学 , 为提 升 学 生 的 思 维含 量 . 除 了文 本 内容理 解的 层 面 .还 可 以 在 文 本 形 式 的 感 知 上
做 些 突破
讨 论 的 内容 来 自 于 学 生 的真 实 疑 问 . 这 就 启 示 我 们 可 以 充 分 利 用学 前检 测 .根 据 教 材 的要 求 和 学 生 的实 际 能 力 找 准 问题 的切 入 口 .这 样 课 堂 讨 论 内容 的预 设 来
( 三) 教 师 的 课 堂 提 问 直 接 决 定 了 学 生 思 维 的
新颖而得 当的教学方法 , 学生思维 的精准性 、 灵 活性 、 广阔性 、 批判性就会 得到锻炼和提 高 。 高 中语 文 教 学 。 如果基于诊 断性评价 . 那 么 我 们 的 课 堂 可 以 有 相 当 大 的改进空间 , 我们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提 高学 生 的思 维 品 质 , 学 生的智力 、 能力一定会 不断提 高 。 美 丽 的思 维 之 花 一 定会 结 出 丰硕 之 果
较少。 语文课除 了让学生感知作者 的独特情感思考 . 并
有 自己 的个 性 感 悟 .同 时还 须 解 作 者 是如 何 把 这 一
学 生 中 来 ,不 失 为 一个 简 单 而 又 有 效 的做 法 。这 也 是
“ 以学 定 教 ” 教 学理 念 的体 现 。 只 要 我们 不断 更新 自 己 的教 学 理 念 .灵 活 地 采 用
的 问题 本 身就 是课 堂 最 大 的 闪 光 点 .教 师 应 根 据 学 生 提 出 的 问 题 随 时调 整 教 学 方 案 .让 学 生 就 某 一 个 有 价
(完整版)《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实录师:我们今天学习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课前把课文看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看过两遍的举手(没有学生举手);看过一遍的请举手(少数学生举手);一遍也没看的请举手(半数以上的学生举手)。
向你们的坦诚表示敬意。
没有预习是正常的,很多同学学语文是不预习的。
其实不预习也不是大错。
我们上课一起好好学,一样能把课文学好。
师:据说,汪曾祺先生写了这篇散文后,非常得意。
后来,人们一般也把它当做汪曾祺的代表作。
(板书:代表作)可是它能“代表”什么呢?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它首先能代表的是汪曾祺的“汪氏语体”(板书:汪氏语体),汪曾祺的散文和一般人不一样,这不一样首先表现在语言上。
究竟是什么语体?请同学选课文的一小段,通过你的诵读,读出“汪氏语体”的特点。
【一名学生朗诵课文描写“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的选段,语气平淡,语速中等】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认为读得好的请举手(多数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认为读得好,请一位同学说说好在哪里。
生:他读出了汪曾祺先生语言的特点,就是平淡、朴实、自然。
师:很好。
这篇文章其实不好读,那种情感比较外显的文章,是好读的,而这样一种情感比较内敛的文章很难读。
因为它不能用语音的技巧,一用,就破坏了文章。
就如我们这位同学归纳的,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平淡、质朴。
读这样的文章,最高的技巧就是不用技巧。
刚刚那位同学读得非常好,他读得很陶醉。
如果我建议的话,还可以再读得慢一点,节奏还可以再舒缓一点,这种平淡的味道可能更好。
师:品味一篇文章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从语言本身入手。
有人说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就体现在好几个“多”上。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看看能找到语言的几个“多”。
(板书:多)找到越多的“多”,那就读得越细、越深入了。
大家发现几个“多”了?找到一个就说一说。
【学生阅读课文,小声讨论】师:找到“多”的举举手。
【有学生举手找到一个,有学生找到三个】生:首先找到很多描写时间的词。
阅读教学中“知人论世”的三维思考
阅读教学中“知人论世”的三维思考【摘要】文本阅读教学中的“知人论世”不应该是一项机械性的教学任务,而应该对此作“三维”思考:选择适切的内容以创建文本内外的关联;选择合适的课堂呈现时机以架构文本解读契点;以学生接受的效能为辅翼使之领会文本真意。
【关键词】阅读教学;知人论世;适切度;时机性;效能值【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0028-02【作者简介】汤丽萍,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文本阅读教学中的“知人论世”,是一种有机的融合渗透,是一种有益的探究涉猎,是解读文本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就现代文本教学活动中的“知人论世”,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选择适切的内容,创建文本内外关联“知人论世”的本意是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而每一个文本的“人”和“世”是纷繁芜杂的。
因此,首先要考虑选择哪些内容。
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中,“知人论世”应选择那些对文本解读起重要作用的内容,建立起文本内外的有机联系,为阅读教学服务。
选择的依据在于其与文本的关联度。
以《葡萄月令》为例,“月令”是“知人论世”应选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学生首次接触,涉及文题、文体、作者性情等诸多方面。
在作者汪曾祺的生平阅历中,应选择文本所体现的生活时代。
同时,《葡萄月令》是作者的散文代表作,被称作“散文中的散文”,因此,汪曾祺散文语言的特点也应是选择的内容。
在选择性原则下,“知人论世”的内容还应具有以下特点。
1.可感性。
黄厚江老师教学《葡萄月令》时选择“知人”的内容是作者女儿汪明《〈葡萄月令〉遭遇退稿》中的一段文字:“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们知道,父亲自己对于《葡萄月令》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
当年因为当了‘右派’,他被下放到张家口地区的那个农科所劳动改造。
在别人看来繁重单调的活计竟被他干得有滋有味、有型有款。
一切草木在他眼里都充满了生命的颜色,让他在浪漫的感受中独享精神的满足。
品读三位名师《葡萄月令》课堂实录的收获
品读三位名师《葡萄月令》课堂实录的收获作者:何惠岚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7期构建高中魅力语文,促进区域专业成长。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教研员刘老师主持并热心指点下,我们魅力语文工作室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共研一节课”开始了,这一活动主要是听名家课堂实录、省市优质课录像、团队成员公开课、同课异构后的研评。
每天忙于备考,闲暇日认真品读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倍感清新,作品间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带着一种强烈的期待看了黄厚江、曹勇军、董一菲三位名师《葡萄月令》课堂实录,真是感到耳目一新,我觉得汪曾祺用“月令”的形式为葡萄做传,而我们就应该为黄厚江、曹勇军、董一菲等许多优秀的语文教育大家做传,为他们在语文教育中精彩的表现喝彩。
黄厚江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谐、自然、厚实、大气。
文如诗,课如人,如一条小溪自然流淌,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每个环节都匠心独运,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黄老师的课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语文课应有的也是独有的魅力: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教学智慧的魅力,学习过程的魅力。
这样的课让人听之有味!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教学生能写平常的好文章,这正是体现出“本色语文”。
美女教师董一菲,追求诗意语文,把课堂引入美妙浮云,她用《史记》、用《水浒传》、用《红楼梦》追述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一步步走向民间﹑走向大众﹑走向我们的心灵的历程。
她说,“但是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叫汪曾祺,他不在为人物做传而为一棵葡萄做传,在《葡萄月令》当中它体现的是“一草知天地,葡萄有乾坤”,这是我们农耕民族的独特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
在汪曾祺的笔下便是“一草知天地,葡萄有乾坤。
”从古到今天的汪曾祺,再从汪曾祺谈到西方的文化构成,更彰显我们民族的诗意与温暖,课堂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追求语文的本色教学——以黄厚江的《葡萄月令》教学为例
甚 明 了 .造 成 了 文 学 作 品 阅 读 教 学 的效 率较 低 。已 经 严 准 一 个 具 体 的 目标 .从 而 导 致 语 文 课 热 热 闹 闹 地 上 了
重影 响到了高 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那么 多.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未相应地得 到增长和
授课 .是语文人共 同的认 知 .然而真 正能做到 的却 少之 有 催 促 学 生 .更 没 有 流 于 形 式 .因 为 学 生 的答 案 出现 了
又少 ,黄厚 江老师真 正做到 了 ,而且做 得清水 出芙 蓉 、 这样或那样的 问题 ,而 一切 问题都是增长点 。在黄老师
天然 去雕 饰 .真 的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好好研究
棉 ,作 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 一起 。”“我们分担寒 潮 、风 那样 冷静 反思 ,自尊独 立 ;不学郑 女哭天 喊地 ,苦 求死
雷 、霹雳 ;我们共享 雾霭 、流 岚 、虹霓”,让 女人成为既独 缠 ,失去尊严。
立自尊 .又分担共享 的生命个体
反 思 是 一 种 高层 次 认 知 活 动 .是 形 成 良好 悟 性 与
堂课 完全践行了其本 色理论 主张 .值得 一线 教师学 习 与之对话 ,轻松 自然 、深入文本 ,师生紧贴 文章 .低 空滑
深思 的地方 不胜枚举 。笔者试举三例 进行分析 .以不负 行 ,你一 言我一语 。在 没有任何 预演 的前提 下 .两 者配
黄老师授课 中的真情 、真 意、真境 。
指 苍穹 ”的西方 文化特 质和 中国传统 文化讲 求 “中和 ” 依靠这 些 ,很 多事 实证明 ,女人 一旦 失去 了 自我 .就 会
的价值追求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舒婷《致橡树》,让 很 容易失去幸福 的感受 作为女人 .应该 学会做个 强
本色语文思想在课堂里的绽放——听黄厚江老师执教《葡萄月令》
其 中 ,他 坚持 把 “ 读 ”作 为文 本理解 的手 段和 途径 。C 2 ] 执 家 的散文是 不具 备这样 的特 点的 ,同学们要 试着跳 出这个 教 《 葡萄 月令 》时 ,他先 让学 生选一 个部分 朗读 ,让其 他 概念 。黄老 师提 出 问题有 一定 的 目的,待 问题解 决后 ,他 学 生 点评 ,同时伴有 自己的点评 ,他 要学 生读书 时注 意对 也针对 这个 过程产 生 的其 他 问题 作简 要 的说 明 ,让学生 的 文 本语 言节奏 的把握 ,体会 作者 情感 的表达 , 目的是让 学 语文 素养慢 慢地得 到提升 。这对 于有 些老师 的 “ 只解 决 白
( 包 括 朗读课 文段落 并 点评 、归纳语 言特 点和 行文结 构特 文教学是需要 朗读 的。
点 )、深 入探 究 ( 包 括把 散文 压缩 为精短 的说 明文 、解释
不仅 是 朗读 ,黄老 师更 加注重 阅读 ,他在 《 语文 教师
题 目 、探 究 作者 的 情 感和 升 华 主 题 )和 简 单 的 课后 延 伸 的智慧 阅读》这 篇长文 中阐述 了语文教师 文本 阅读 的三重 ( 让学 生课后 阅读汪 曾祺 的其 他散文 )。根据 学生 的需要 境 界 :陌生 阅读 、 多元 阅读 和发现 阅读 ,强调教 师要 有 自 和 可能 ,整堂 课都 由黄老 师简 单而 富有启 发性 的小 问题一 己的阅读 发现 。他经 常说 :没有 教师 的阅读生成 ,就 没有
一
段不 算太 短的文字 ,黄老 师读 得抑扬 顿挫 ,非常 从容 , 既给学 生构建 了阅读 支架 ,充分 理解 了作者对 葡萄热 爱 的
令 》 即是如此 。对 于这堂 课笔 者粗 略划分 了几 个环节 :激 原 因 ,又示 范了散文 的 朗读 ,很 好地培养 了学 生 的朗读语 趣 导入 ( 提问 “ 什 么是 ‘ 散文 中 的散文 ’ ”)、初读 感知 感 。同时这 也给 了语 文老 师们一 个严肃 的教 学示 范—— 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识“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识“真”作者:易东晖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年第09期今年三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真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教师培训活动,也有幸成为这次活动的评委。
整个活动全程紧凑,在赛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华山论剑,在下水文、粉笔字、朗诵三项语文基本功比赛上,各放异彩。
在这里让我心生震撼的是本次“真语文”教师培训活动请来的各位名家,为大家倾情奉献的示范课和精彩讲座,让我这个在语文教学上摸索前行的年轻教师,如沐春风。
“语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来南昌时在脑海中一直萦绕的问题,顿时有了答案。
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一堂汪曾祺的散文《葡萄月令》示范课,不用任何课件、视频辅助,完完全全把自己交给学生和文本,循循善诱,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
他的课堂要求学生读文本:慢慢读、用心读、细细读,从字、词、句、段、篇入手,引导学生解开一个一个疑问,其中不露声色地穿插着散文的知识点,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作品的写作背景与汪曾祺处世哲学的讨论。
在黄老师巧妙地设问、适时地追问下,学生打开心扉,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享受着“真语文”课堂的魅力,我也深深为黄老师的课堂艺术所叹服。
语文课改几十年,这个派、那个法,最后却都剥离了语文应坚守的本真之法,将文本与学生、文本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硬生生的割裂开。
如此,还谈什么语文教学?“真语文”课堂,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真”课堂是要以文章为载体,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贯穿知识讲解中启发学生思考。
“真语文”理念就是去伪存真,这不一直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苦苦追寻的吗?当然,做“真语文”教师实属不易,他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悉心研读文本,需要心中有学生,需要将内容、形式统一起来进行教学,需要娴熟的课堂处理能力……做一个“真语文”教师虽难,但是这应该是我这个青年语文教师一生奋斗的方向。
“真语文”强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说真话、写真文、诉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实录师:我们今天学习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课前把课文看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看过两遍的举手(没有学生举手);看过一遍的请举手(少数学生举手);一遍也没看的请举手(半数以上的学生举手)。
向你们的坦诚表示敬意。
没有预习是正常的,很多同学学语文是不预习的。
其实不预习也不是大错。
我们上课一起好好学,一样能把课文学好。
师:据说,汪曾祺先生写了这篇散文后,非常得意。
后来,人们一般也把它当做汪曾祺的代表作。
(板书:代表作)可是它能“代表”什么呢?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它首先能代表的是汪曾祺的“汪氏语体”(板书:汪氏语体),汪曾祺的散文和一般人不一样,这不一样首先表现在语言上。
究竟是什么语体?请同学选课文的一小段,通过你的诵读,读出“汪氏语体”的特点。
【一名学生朗诵课文描写“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的选段,语气平淡,语速中等】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认为读得好的请举手(多数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认为读得好,请一位同学说说好在哪里。
生:他读出了汪曾祺先生语言的特点,就是平淡、朴实、自然。
师:很好。
这篇文章其实不好读,那种情感比较外显的文章,是好读的,而这样一种情感比较内敛的文章很难读。
因为它不能用语音的技巧,一用,就破坏了文章。
就如我们这位同学归纳的,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平淡、质朴。
读这样的文章,最高的技巧就是不用技巧。
刚刚那位同学读得非常好,他读得很陶醉。
如果我建议的话,还可以再读得慢一点,节奏还可以再舒缓一点,这种平淡的味道可能更好。
师:品味一篇文章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从语言本身入手。
有人说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就体现在好几个“多”上。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看看能找到语言的几个“多”。
(板书:多)找到越多的“多”,那就读得越细、越深入了。
大家发现几个“多”了?找到一个就说一说。
【学生阅读课文,小声讨论】师:找到“多”的举举手。
【有学生举手找到一个,有学生找到三个】生:首先找到很多描写时间的词。
师:这些表现时间的词有何作用?生:成为全文的线索。
师:这篇文章行文是什么线索?生:他种下了葡萄,从1月到12月,是个时间过程,葡萄的生长过程。
师:这个“多”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
再找找语言方面的“多”生:文中写色彩的词语多,还有很多的语音助词。
师:举个例子看看。
生:比如说,“树枝软了”、“树绿了”、“树醒了”。
师:这位同学找得很不错,其他同学有没有找到?生:描写多,抒情多。
师:抒情有直接有间接,那么直接抒情多还是间接抒情多?生:直接抒情多。
师:哪些句子是直接抒情(学生未能举例)找了半天还没找到,说明(直接抒情)多不多?生:不多。
师:不要轻易下结论,也不要因为找不到而着急。
让黄老师和你们一起找,好吗?从句子长短来看,长句多还是短句多?生:(齐)短句多。
师:再从修辞的角度看,哪些修辞多?生:(齐)拟人多,比喻多。
师:整篇文章来看,用修辞的句子多还是不用的多?生:(齐)不用比喻的多。
师:不用比喻的语言是什么语言呢?【学生在下面说“白描、平实”】师:对,所以虽然文学性的语言不少,但总体来看,口语化的语言比较多。
(板书:口语多)可见,文章的“淡”,主要就体现在口语多上。
如果这篇文章就是淡,就是口语化,它就算不得是散文语言的极品。
这篇散文是淡,但是淡的好,那什么样的语言淡的好呢?生:(齐)淡而有味。
师:这篇文章的“淡而有味”的“味”体现在哪里呢?它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同时又有文学的色彩,这非常难,一般人写不好。
要把口语的语言和文学的语言融合得天衣无缝,这非常非常难。
它的句式是短的多,但有没有长句啊?生:(齐)有。
师:长句和短句又结合得这么好,这也增加了语言的味道。
当然,更重要的味道就像吃葡萄一样,我们还要慢慢地欣赏。
因为语言的“味”不仅仅表现在语言本身。
除了语言,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是汪氏散文的代表(板书)。
那么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特点?生:这篇散文是以时间为序来安排结构的。
师:大家在读的时候觉得,这篇散文是更讲究技巧,还是不讲技巧?生:(齐)不太讲究技巧。
师:也就是说写法比较简单(板书)。
武术里有句话叫“无招胜有招”,而在文章里面,没有技巧往往是最高的技巧。
这简单的写法能写成精品,有其艺术的规律在其中,简单却能体现其艺术的匠心。
请同学们围绕这一点谈一谈,它“简单”中的匠心体现在哪里?【学生讨论】生:还写到别的树,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色彩也很丰富,展现了非常美丽的画面;因为用了口语化的语言,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很有亲切感;很多地方语言很幽默、风趣;拟人和比喻让人觉得很有美感,而且很幽默。
师:除了写到桃花梨花,还有一些其它的内容。
比如,四月引用了《图经》。
——散文中引用文献,是很难的。
运用口语,一难;把口语和文学语言融合在一起,二难;又把学术文献的语言融在里面,三难。
融的天衣无缝,一般人做不到。
——我们再从写法来看。
本来这篇文章是个简单的结构,以时间为序,而又写了桃花等,在内容丰富的同时,写法上又富于变化。
散文的特点是什么?生:(齐)形散而神不散。
师:所以写散文要把它“散”开去,“散”开去了文章就显得摇曳而有变化。
另外,在结构上,十二个月是不是平均用力?生:(齐)不是。
师生:(齐)有详——有略,有长——有短。
师:大家看看,哪些段落写得长,哪些段落写得短?【大家在下面回答:五月,还有八月】师:为什么有的段落长,有的段落短呢?长的段落写得长的原因是什么?首先这几个月从葡萄生长来讲——(学生齐)最重要。
还有什么深层的原因?生:这几个月葡萄长得好。
师:这个“好”是怎么个“好”。
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生:天气好。
(学生笑)师:你看,这也暴露了写作中的问题,对吗?写文章能不能这样写啊?天气好就多写一点?(学生笑)这几个月除了对葡萄的生长最重要以外,还有深层的原因,是因为这几个月的葡萄园有什么特点?【有学生答:生命力、生机】师:对,具有生机,具有了生命的活力,最容易引起作者内心的共鸣,所以作者才详写。
师:下面,我们给同学们一个更有难度的任务。
假如让你把汪曾祺的文章缩写成一篇短文,你能缩写到多少字,而且内容比较全,忠实于原文。
看谁缩写得最快,缩写得最短,内容最全。
在草稿纸上写一写也可以,在书上圈一圈也可以。
一个人完成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商量也可以。
【学生讨论、活动,老师巡视、指导3分钟】师:缩写的字数在50字以内的同学请举手。
(一名学生举手)就请你来说一说。
大家看是不是符合内容不缺少的要求。
生:一月,葡萄未出窖;二月,葡萄吐芽;三月,葡萄上架;四月,为葡萄浇水施肥;五至七月,喷药修枝;八月,葡萄成熟;九到十二月,葡萄下架入窖。
师:嗯,不错。
他的内容全不全?生:(齐)全。
师:的确全了,有没有比他写得更短的?一个都没有?我就认为他的内容还可以再短。
那该怎么做?大家想一想。
【学生七嘴八舌】师:需要每个月都写“葡萄”吗?生:(齐笑)不用。
师:一月葡萄怎么样,二月葡萄怎么样,12个月就多了24个字。
(学生笑)其实,我们只要把葡萄移到最前面就行了。
(示范)葡萄一月在窖,二月出窖,三月上架,四月、五月、六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五月中下旬开花,七月膨大,八月着色,九月、十月自然生长,十一月下架,十一月、十二月葡萄入窖。
师:假如把我和这位同学缩写的内容加一个题目,能不能叫《葡萄月令》?好不好?生:(齐)不好。
师:“月令”是什么意思?“月令”有两个意思:一、气候;二、物候。
这里主要指气候还是物候?生:(齐)物候。
师:什么是物候呢?物候就是植物生长的周期特点以及与气候的关系。
【学生记笔记】师:不要记。
上课笔记是最不重要的。
这个记下去有什么用?给你们的孙子看?(学生笑)那重要的是什么呢?听比记重要,说比听重要,想比说重要。
所以我们要多想一点,多说一点。
师:尽管解释“月令”说什么“气候、物候”,但是用了“月令”两个字,从语感上看上去,有了“月令”我们就有一种什么感觉?【有学生小声说:美感】师:太好了。
这就是良好的语言素养。
你去查了字典就没有美感了,你不查反而有美感。
刚才我和那位同学压缩的几十个字,美感还有没有?生:(齐)没有了。
师:我们也想一个没有美感的题目。
【有学生答“四季葡萄”,有学生答“葡萄的生长周期”】师:如果题目就叫“葡萄的生长周期”,这篇文章成了什么文体了?生:(齐)说明文。
师:那我们现在读《葡萄月令》是什么文章?生:(齐)散文。
师:(板书:说明文、散文)汪氏散文是说明文的内容,散文的意境,诗的语言。
这就是汪曾祺的散文。
《白杨礼赞》比它好写多了,《背影》你和我都能写得出来。
这种文章,一般人写不出来。
所以,我们才称之为“散文中的散文,散文中的极品”。
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葡萄月令》来呢?要写《葡萄月令》这样的文章,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呢?【有学生答:诗人】师:诗人就能写出《葡萄月令》了吗?(板书:诗人)(学生答:熟悉葡萄的人)对,第一个条件是熟悉葡萄的人。
那在汪曾祺之前那么多人种葡萄怎么没写出《葡萄月令》呢?【有学生答“还有丰富的内心”,有学生答“懂一点文学的人”】师:对。
还要懂一点文学的人。
可是当时懂文学而且和汪曾祺一起种葡萄的有人就跳湖了。
所以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生:(齐)乐观的、热爱生活得人。
师:对,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板书:“热爱生活”)在这么多条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生:(齐)最后一条,热爱生命。
师:其实,我们这样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
下面,黄老师来读一段话。
是汪曾祺女儿写的。
我读一遍,看你能记住几个关键词。
不是记得越多越好,而是记得越关键越好。
然后想,汪曾祺是什么样的人。
【教师朗读汪曾祺女儿汪明的文章选段】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们知道,父亲自己对于《葡萄月令》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
当年因为当了“右派”。
他被下放到张家口地区的那个农科所劳动改造。
在别人看来繁重单调的活计竟被他干得有滋有味、有行有款。
一切草木在他眼里都充满了生命的颜色,让他在浪漫的感受中独享精神的满足。
以至于在后来的文章中,他常常会用诗样的语句和画样的笔触来描绘这段平实、朴素、洁净的人生景色。
果园是父亲干农活时最喜爱的地方,葡萄是长在他心里最柔软处的果子,甚至那件为葡萄喷的“波尔多液”而染成了淡蓝色的衬衫在文章中都有了艺术的意味,而父亲的纯真温情和对生命的感动也像“波尔多液”一样盈盈地附着在《葡萄》上。
师:让我们看看同学们都记下了几个词。
就记下一个词的同学请举手(没有)。
记下三到五个词的举手(有一部分学生)。
记五个以上的举手(很多)。
你们记笔记的功夫很厉害。
(学生笑)我们看看记的是不是最重要的。
哪个同学主动来说说看?生:我记得比较多,一个是“偏爱”,这是对葡萄园的感情;一个是当时的身份——“右派”;还有“劳动改造”,是他为什么到这个地方去;“单调”是别人的生活,而他(汪曾祺)是觉得生活“有滋有味、有形有款”的;还有“生命的颜色”,这也是对葡萄的感情;还有“平实、朴素”是这篇文章语言的风格;还有“纯真,温情”是汪曾祺先生这个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