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心理学第3章 工作记忆1

合集下载

记忆 心理学 记忆法

记忆 心理学 记忆法
长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 ②记忆容量无限:5万-10万组块或1015bits
③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
④信息提取有两种方式:回忆和再认。
21
• 舌尖现象(TOT):知道长像、 特点,叫不出人名字,为什 么?
(编码检索时,出现形码和意
码,出不来音码。) • 为何用词造句利于记忆单词? (精细加工—意码)
22
长时记忆扭曲现象
• 并不总是公正的证人 ——冤案的发生
研究
23
催眠技術在犯罪偵查上之運用
• 催眠在恢復記憶擷取人類潛意識資訊上之價 值,以模擬犯罪現場影片為實驗材料,並以 自願受試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在催眠前給予 受試者充分時間回想影片內容,據以回答實 驗設定的題目;然後在催眠中亦詢問受試者 相同的測驗題目,紀錄其答案,每一正確答 案均賦予分數,分析比較受試者催眠前後恢 復記憶之差異。
开始
3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概念: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 取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环节。 三个基本环节: •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 保持:把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 程。 • 再认和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 它们辨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 在面前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10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 反响回路
– 概念: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 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 特点: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 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 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 作用: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实验心理学——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模板

实验心理学——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模板

二、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
视觉空间画板
三、言语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1)

阅读广度的测量
在大声朗读一系列句子的同时,记住 每个句子后面的词,看到“???” 的时候,请按顺序回忆出这些词。 团体练习….. 广度是多少?

三、言语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2)列算式是否正确的同时, 记住每个算式后面的词,看到 “???”的时候,请按顺序回忆出 这些词。 个别实验…… 广度是多少?

三、言语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3)

计数广度的测量
在对每幅图中的蓝黑色圆圈进行计数 的同时,记住每图中的蓝黑圈总数, 在看到“???”,请按顺序大声报 告刚才数出来的每个数。 集体练习…… 广度是多少?

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1)

心理旋转广度的测量
在判断图中字母是正写还是反写的同 时,记住每个字母的旋转方向,在看 到“???”,请按顺序指出刚才所 记住的各个方向。 个别实验…… 广度是多少?
课堂目标

通过工作记忆广度测量程序的学习 和实验,理解记忆广度法作为记忆 效果考察技术的重要价值,同时增 进对工作记忆前沿理论和技术的了 解。
一、工作记忆的涵义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是 指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用于信息的暂时 储存与加工的资源有限的系统。
WM被形容为人类的认知中枢,已成为当代认知心理学 和认知神经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WM与一般智力和和液态智力;WM与学业成绩和作业 绩效;WM与儿童认知发展的中心结构;WM与认知老化、 神经分裂症、发展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

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2)

点阵运算广度的测量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05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应 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学习策略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是学习的重要基础,教育者可以通过 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分段学习和分散复习,来帮助学 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个性化教学
了解学生的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可以帮助教育者制 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结构与功能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在大脑中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差异,短 时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的听觉系统有关,而工作记忆则 涉及多个认知系统的协同作用。
联系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 种扩展
工作记忆可以看作是短时记忆 的一种扩展,它不仅包括信息 的暂时存储,还涉及对信息的 操作和处理。
信息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 转换
差异
存储时间
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通常在几秒至几分钟之间,而工作记 忆的存储时间则相对较长,可以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信息处理方式
短时记忆主要涉及对信息的暂时存储和简单复述,而工作 记忆则涉及更复杂的信息处理和操作,如分析、组合和推 理等。
信息容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有限,通常只能存储7±2个信息单元, 而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相对较大,可以同时处理和存储更多 的信息。
影响个体的思维速度、 学习能力、推理能力 等认知能力。
工作记忆的模型与结构
模型
工作记忆的模型通常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板和情景缓冲器 等部分。
结构
工作记忆的结构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负责暂时存储信息,长时记 忆负责长期存储和提取信息。
03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差 异与联系
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 为4个项目,且存在个体差异。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精品】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精品】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关键字】精品《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很喜欢普心里面对记忆的非正式定义: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

这篇文章不泛泛其谈,尽是干货,主要教会大家在记忆这一章节该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和详细的复习内容。

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如果想考上,必须耐下性子地学,本章的重点在第三、第四、第五节。

博仁考研为大家做了精细的总结。

详细复习内容如下(以《普通心理学》书中的顺序做笔记的框架),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一.记忆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保存和提取的过程。

(注意这三个加红的词,这对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特点的记忆,起着主线的作用。

)(二)记忆的作用这一块看一遍书就行,这个不重要。

(三)记忆的分类(除了第1点和第3点外,其它只考选择题)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这块是记忆一章的重点,我在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会全面介绍。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选择题常考点,长时记忆的分类)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这块在第五节会详细介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游泳技能,真正学会了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记忆

记忆


(二) 回忆 1.什么是回忆: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 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2.回忆的条件和策略 (1)联想是回忆的基础。 (2)编码的特异性:提取的线索形式与信息编码的形 式越接近,信息越容易被记起。 (3)心境影响记忆的提取——心境一致性记忆 (4)定势和兴趣直接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 (5)双重(语义与形象)提取。 (6)暗示回忆和再认有助于信息的提取。 (7)与干扰作斗争。

一般而言,记忆是在意识状态下对感知 觉输入的信息的积极、能动的加工(编码、 存储和提取)活动。 它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 等。

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发现也存在一种无 意识记忆,被心理学家称为内隐记忆。
大家想想:
记忆有什么作用呢?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与其他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保 证人的心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2、记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有重 要的作用。 3、记忆连接着人的过去经验和当前心 理活动,人们才能完成学习、工作、生活。 并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四节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 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 长时记忆的一个过度阶段。 (一)编码方式 1、听觉编码:语音回路 2、视觉编码:视觉空间画板 (二)影响编码的因素 1.觉醒状态 2、组块 (可以通过扩大组块来扩大短时记忆容量) 3.加工深度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整合论: 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1929)最早提出了 记忆的非定位理论,或称为整合论。他认为记忆是整个大 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 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这种看法,得到了“细胞集 合”理论的支持。 (二)定位论: 早在拉胥里提出整合论之前,法国医 生布洛卡(1860)就提出了脑机能定位的思想,即定位说, 认为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 然也不例外。这种理论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 研究发现, 记忆和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系。 (三)SPI理论:Tulving(1995)提出。SPI是串行 (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三个英文单词 的首字母,这三个词集中说明了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各章节掌握要点及试题示例(1-6)

“心理学”各章节掌握要点及试题示例(1-6)

“心理学”各章节掌握要点及试题示例(2015年秋)第一章绪论【掌握要点】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行为) ♣2.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3. 心理现象的构成? ♣4.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 ♣5.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事件\人物\时间\地点)6. 20世纪心理学主要流派的核心观点?7. 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含义与特点)【试题示例】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 莱布尼兹B冯特 C 弗洛伊德D艾宾浩斯2.因成功完成了困难的任务而心生自豪,这属于心理现象中的( ).A 心理动力B认知过程 C 情绪情感过程 D 意志过程3.辨别正误: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人的意识是流动变化的,与环境保持密切的相互作用,具有适应的机能。

4.现象分析:有人声称自己能够准确预判他人即将发生的行为。

这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的目标呢? 如果要对此说法予以检验, 可以采用科学心理学的何种研究方法? 试予以分析.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掌握要点】1.神经元的作用和结构? (能画图说明) 神经元的种类及其作用? ♣2.神经兴奋传导的方式?3.突触的结构与作用?4.神经系统的构成?5.大脑皮层初级感觉中枢的分布? 大脑皮层言语中枢的分布? ♣6.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化的表现及其意义?【试题示例】1.负责将皮肤、肌肉等器官所接受到的刺激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 感觉神经元B 运动神经元C 中间神经元D 联络神经元2.对警觉和唤醒状态有辅助作用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B 5-羟色胺C 去甲肾上腺素D 多巴胺3.辨别正误: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中传导的速度接近光速。

4.现象分析:临床上有大脑受到外伤的儿童,经过若干年的康复和训练,其心理功能并未出现显著的缺失。

这是否说明大脑功能分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试予以分析。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掌握要点】1.什么是需要p228和动机225?如何理解动机在行为发生过程中的功能?p2262.怎样理解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不同?p288 何为主导动机?p227♣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区分了哪几个层次的需要?p230图如何理解基本需要与成长性需要的不同?p229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需要存在怎样的演变特点?p229♣4.何为成就动机?p234成就动机的水平受到哪些条件的影响?p235♣5.阿特金森提出,人具有两种稳定的心理倾向——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两者对立统一,共同决定人的成就动机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各章概念、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第一章绪论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P2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p4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由两部分组成;p9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P11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P12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P12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P13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P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P13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

P14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

P14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P14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课后习题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课后习题

第五章基本概念1.多重存储模型:假定,不同种类的记忆分开存储,多重存储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外部刺激(部分意识,部分转化)(听觉方式编码,除非得到反复,否则30秒丢失)再用时提取语义方式编码,丢失的可能性很小)2.双重记忆模型:多重存储模型STM重记忆模型3.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这种观点强调,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像是一台工作台,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4.加工水平模型:也叫加工水平途径或加工深度途径,从人们加工材料的方式上来对记忆进行分析,同浅的感觉加工相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久的记忆保持。

PS:从不同角度,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型,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模型主要有多重存储模型(双重记忆模型)、加工水平途径、Tulving模型、平行分布加工途径4个。

5.产生效应: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被试通过自己产生材料使记忆特别强的记忆效应。

)6.自我参照效应: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被试判断目标项目是否和自己有关(能否用到自己身上),而产生的特别强的记忆保持效应。

)PS:从个人经历角度加工信息时,加工水平最深从提取的角度出发,如果提取条件与编码条件向匹配,回忆成绩会更好,这意味着,当提取任务强调表面信息时,浅加工比深加工记忆效果更好。

所以深的语义加工未必是理想的。

7.情节记忆:Tulving模型中记忆一种,存储关于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信息8.语义记忆:被组织起来的一般知识,包括相当稳定的知识结构、关于词的知识,也包括许多不容易用词来表达的我们所知道的东西9.程序性记忆: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10.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内隐记忆任务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11.词干补全:用头脑中想到的第一个词补全词干12.遗忘症:失去了关于自己是谁的全部记忆13.分离:当一个变量对一种测验有很大影响,但不影响另外一种测验,或对另一种测验影响比较小时,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心理学工作记忆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工作记忆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工作记忆的名词解释心理学工作记忆的名词解释及其重要性心理学工作记忆,是指人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对信息的临时存储和处理能力。

它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工作记忆是在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控制的能力,能够维持和操作有关信息,进而影响人的决策、学习和规划等行为。

工作记忆的几个重要概念:1. 测试:测试可以通过不同的任务和实验手段对工作记忆进行量化测量。

典型的测试任务包括数字短暂存储、空间顺序记忆、n-back任务等。

通过这些测试任务的表现,可以间接推断出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和特点。

2. 容量: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指个体能够维持和操作信息的数量。

一般来说,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诸如“魔幻数字7±2”即意味着大多数人最多只能同时处理7个左右的项目。

然而,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进行提升。

3. 操作:工作记忆的操作是指对信息进行编码、保持、操纵和检索等过程。

个体能否高效地对信息进行操作,直接关系到工作记忆的有效性和效率。

例如,通过把信息进行分块处理,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质量。

4. 存取:存取是指将已储存的信息从工作记忆中取出并援用的过程。

存取的效果会受到干扰和干扰处理的影响。

对于信息的正确存取,需要进行灵活的注意控制和抑制其他干扰信息的能力。

工作记忆在人类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学习、决策和实现目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工作记忆对学习和知识获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学习新信息和知识时,个体需要通过工作记忆将信息暂时存储起来,并用于后续的加工和理解。

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和操作效能的高低,能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习得速度和质量。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工作记忆还能帮助个体进行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推理等高阶认知活动。

其次,工作记忆对决策有重要影响。

决策是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做出的判断和决策。

工作记忆在决策过程中起到了筛选、处理和综合不同信息的作用。

容量较大和操作效率高的个体,能够更好地使用信息,做出更优的决策。

认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感觉和知觉B. 思维和语言C. 情绪和动机D. 学习和发展答案:B2.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皮亚杰B. 斯金纳C. 维果茨基D. 布鲁纳答案:B3.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理论?A. 信息加工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B4.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包括以下哪些阶段?A. 感知、理解、记忆B. 感知、记忆、思维C. 记忆、理解、应用D. 感知、记忆、思维答案:D5. 认知心理学中,关于记忆的“工作记忆”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巴德利B. 斯金纳C. 布鲁纳D. 皮亚杰答案:A6.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如何获取知识?A. 通过外部刺激B. 通过内部思考C. 通过社会互动D. 通过实践操作答案:B7.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图式”是指什么?A. 一种记忆结构B. 一种思维模式C. 一种行为习惯D. 一种学习策略答案:B8.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分析法答案:C9.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以下哪些?A. 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B. 试错策略和启发式策略C. 算法策略和试错策略D. 试错策略和算法策略答案:A10.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过程是:A. 线性的B. 非线性的C. 连续的D. 阶段性的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知觉B. 记忆C. 社会行为D. 思维答案:ABD2. 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包括:A. 生物因素B. 社会文化因素C. 环境因素D. 个人经验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分析法答案:ABD4.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在遇到以下哪些情况时会感到不适?A. 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B. 做出与信念不一致的行为C. 接受与信念不一致的信息D. 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答案:ABC5.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以下哪些组成部分?A. 感知B. 注意C. 记忆D. 思维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被动的。

心理学基础(1-6章)

心理学基础(1-6章)

第二章认知心理第一节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具有两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反映所有对象,而是有选择性地反映某个对象同时忽略其他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聚焦于一定对象上,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以使对象得到清晰的反映,并抑制无关活动。

2、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意识水平,可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个体本身的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身心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加深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同干扰做斗争。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所能维持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一般而言,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一特定对象保持不变,而是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这叫作注意的起伏现象。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化注意的具体对象。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实验研究表明,注意的广度受到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简单任务,注意的广度大约为7±2,即5〜9个;而对没有意义联系的符号的注意广度大约在4〜6个。

工作记忆的研究综述

工作记忆的研究综述

工作记忆的研究综述作者:管芳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2期[摘要]刷新功能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刷新功能与工作记忆任务密切相关,工作记忆以及刷新功能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工作记忆的概念、模型提出与发展、研究范式以及脑机制等方面对工作记忆及刷新功能进行全面综述。

[关键词]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刷新功能[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34-02一、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含义在认知心理学中,1974年Bdadelye和Hithc等人对工作记忆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他们认为工作记忆是一种能量有限的系统,该系统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储存、加工,并且工作记忆为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

[1]研究表明,工作记忆与执行功能、抑制和液态智力等高级认知能力关系密切。

执行功能是目前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焦点,是工作记忆相关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研究相对滞后的一部分。

然而执行功能的含义其实相当广泛,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整体上讲,它指有机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对认知过程有非常防范的影响,同时又具有非领域特异性的特点。

目前研究较多的执行功能有:记忆更新、注意转换、双任务协调和抑制优势反应。

[2,3]其中,工作记忆刷新与工作记忆任务关系最为密切,并且它与工作记忆广度任务相关显著。

二、工作记忆模型的提出与发展Baddelye在模拟短时记忆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该模型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觉空间摸板[4],如图1所示。

工作记忆可能存在多个系统,分别用于加工处理不同种类的信息。

目前发现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工作记忆系统,即负责处理语言信息的言语工作记忆和负责处理空间信息空间工作记忆。

言语工作记忆对应于Baddeley提出的工作记忆中的语音环路,可以看成是言语信息的缓存区,而空间工作记忆则对应于视空模板中负责缓存空间信息的缓存区。

心理学中记忆的基本特点

心理学中记忆的基本特点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看待人的认知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它把记忆也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一) 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1.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即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因为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内容为9~20比特.3.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二)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 2,即5 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所得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校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三)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3.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时,长时记忆存储的信息再被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4.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记忆心理学整理

记忆心理学整理

记忆心理学整理Part 1一. 记忆的三阶段加工模型这一模型来源于Atkinson&Shffrin(1968,1971)和Waugh&Norman(1965)的模型。

它不仅区分了不同记忆类型的储存方式, 也指明了信息如何在它们之间流动。

1.记忆主要基于三种基本的加工过程:2.编码(encoding): 编码是将正在接受的信息进行转化、组织的过程, 从而使这些信息能够进入记忆, 被储存起来或者与之前储存的信息相比较。

3.储存(storage): 这一阶段信息将被保存在记忆中。

4.提取(retrieval): 这一阶段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过程。

二. 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Sensory Register, 感觉信息的停留)SM1.瞬时记忆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感知觉信息, 这个时间通常小于1s。

2.瞬时记忆自动加工, 不需要注意消耗, 是自下而上的加工。

3.瞬时记忆的产生是由于大脑感知觉区域被激活,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几分钟。

4.George Sperling(1960)的实验: (视觉信息)这一经典实验说明了瞬时记忆可以通过视觉编码的方式储存, 这种视觉方式的感觉记忆叫iconic memory。

实验过程:呈现一些字母或数字(时间间隔小于0.25s), 3(行)×4(列)然后让被试回忆, 被试能回忆4—5个字母或数字, 但他们认为自己记得更多。

于是采用部分报告法, 通过约定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声音信号, 刺激材料呈现后马上根据听到的声信号回忆相对应的行的字母。

实验结果: 被试几乎能完全回忆出该行的内容。

Cowan,1988: 视觉信息在视觉登记后消失的速度甚至比Sperling想象的要快。

5.生活中, 视觉信息几乎能马上被记住又马上消失(masking),但这并不影响, 如果它堆积在瞬时记忆中, 我们看东西会是一串影子。

6.听觉信息的消失速度比视觉信息慢, 可以持续几秒钟(echo)7.如何才能使信息停留几秒以上:注意: 注意是选择性地看、听、闻、tasting、feeling的过程(Egeth& Lamy, 2003)注意的同时, 我们将进入大脑的信息赋予意义。

实验心理学——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

实验心理学——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

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2)

点阵运算广度的测量
在判断矩阵等式是否正确的同时,记 住网格中圆点的位置,在看到 “???”,请按顺序在答题纸的 5×5网格中指出圆点曾出现过的位置。 个别实验…… 广度是多少?

三、工作记忆结合广度的测量


结合广度:是一种需要对言语信息 和空间信息同时进行储存的工作记 忆广度,反应了工作记忆对整合信 息的加工和储存能力。 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情境缓冲区 的功能。
《实 验 心 理 学》——记忆效果的测量
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
陈彩琦
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工作记忆也许是人类心理进化中最 重要的成就。
——Goldman-Rakie(1992)
GOLDMAN-RAKIE P S. Working memory and the mind . Scientific American, 1992, 267: 110-117.

三、言语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3)

计数广度的测量
在对每幅图中的蓝黑色圆圈进行计数 的同时,记住每图中的蓝黑圈总数, 在看到“???”,请按顺序大声报 告刚才数出来的每个数。 个别1)

心理旋转广度的测量
在判断图中字母是正写还是反写的同 时,记住每个字母的旋转方向,在看 到“???”,请按顺序指出刚才所 记住的各个方向。 个别实验…… 广度是多少?
课堂目标

通过工作记忆广度测量程序的学习 和实验,理解记忆广度法作为记忆 效果考察技术的重要价值,同时增 进对工作记忆前沿理论和技术的了 解。
一、工作记忆的涵义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是 指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用于信息的暂时 储存与加工的资源有限的系统。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记忆思维导图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记忆思维导图

记忆记忆的概念对不在眼前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出现记忆的分类经验形象记忆曾感知过的据图形象,包括声像记忆和图像记忆重点是像逻辑记忆定理公理概念等情绪记忆对经历过的情绪的记忆动作记忆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保持时间长短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容量极大明形象鲜明信息原始口诀:断打名媛短时记忆/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清晰可操作性强易受干扰时间很短容量有限口诀:青草绕短线长时记忆时间长容量无限图尔文将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事件的过程的记忆重点是过程语义记忆用语言表达的记忆,与时空/特定事件无关加工方式陈述性记忆语言知识,公式定理等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程序性记忆动作性记忆解决实际怎么做的问题意识参与程度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有意识参与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无意识参与记忆的过程识记(存储)有无目的性有意识记无意识记识记方法机械记忆意义记忆保持(编码)保持遗忘遗忘的原因(学说)遗忘的规律影响因素再现(提取)回忆是否借助中介联想直接回忆间接回忆联想的规律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从属律再认()记忆的品质准备性输出准确性敏捷性持久性输入口诀:准备劫持主观题如何有效组织复习复习方法多样化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合理安排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口诀:法官技师两结合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运用组 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增强学习主动性理解材料的意义(意思),少用机械记忆,多用意义识记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信息输入/识记)的质量注重复习方法,防止遗忘口诀:快加工牡蛎和蝙蝠是综合体现。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五)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五)

第五章记忆一、名词解释1.记忆:是指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储存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2.感受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受记忆:也叫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后记忆保持的瞬间印象。

短时记忆:是指储存信息的时间在2秒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为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的记忆。

3.前摄干扰、倒摄干扰前摄干扰:当前面所学的东西干扰了后继的记忆任务的干扰作用。

倒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4.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暂时存贮及其与其它更为复杂任务的联合运作。

二、填空1.记忆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环节:编码、储存或再现。

2.记忆从所记内容可以为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四种类型。

3.在瞬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物理特性编码,短时记主要以听觉方式编码,长时记忆主要以材料的意义编码。

4.记忆具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四个品质。

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 个组块。

6.遗忘中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7.著名的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研究的,表明遗忘的规律是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一般先快后慢。

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互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

8.实验表明,过度学习以150%效果最好。

9.联想的方式主要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10.复述有两种方式:一是保持性复述;二是精细复述。

三、选择题1.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为(A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2.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D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3.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C )的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单一抑制4.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这属于(A )。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5.(D)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A、想象B、思维C、形象思维D、表象6.以下对遗忘理解正确的是(B)A.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布鲁的实验
波布鲁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被试在两种情况
下回忆简单的主语——动词——宾语语句。
在第一种情况下:现成
在第二种情况下:自编
结果是第一种情况下能回忆29%.第二种情况确目回忆58 %。
小实验:
湖苇摇志兴水钓专芦鱼波垂边不底游轻浅致心 其漫浮清洗旁澈鸭舞在柳水衣溪小中乐激条流
你把上面这40个字从头到尾读5遍,然后默写, 看能默写出多少来。
Sternberg(1969)发现,提取时间是词表 长度的函数。
(三)提取结构和熟练记忆理论
被试1000%的过度学习之后如何扩充工作记忆容量?工作记忆的 扩充机制只有在非常严格的环境下才能获得:
第—,被试必须能迅速地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信息。这要求被试的 长时记忆中有大量与特定类型信息相关的知识与模式。这种能力 不仅存在于记忆专家身上,而且存在于特定领域专家身上;
5、 晚期工作记忆模型
Baddeley的WM模型近年来最大的发 展是: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 子系统,即情境缓冲区.它是为了克服传统模 型的弱点而提出的.
三.工作记忆的神经心理学基础
(一)相关研究 中央执行控制可能与额叶活动关系密切 中央执行功能可能定位于额叶,尤其是背外
侧前额皮层,同时,内侧颞皮层和海马与编码 和提取都有关。
3、回忆
回忆、再认、状态依从记忆和重学节省 等形式是根据长时记忆的记忆经验的恢 复的效果的角度区分的。一种事物被接 触后,个体能在有关这一事物的刺激作 用下,回想起这一事物来的形式就叫回 忆。它是对贮存于长时记忆中的经验的 直接回想的形式。
4、状态依从记忆
有时,我们在某一环境条件下接触了某 种事物之后,在另外的环境条件下不能 再认这一事物或回忆有关这一事物的记 忆经验。但当回到原初接触这一事物的 环境时,就能再认这一事物或回忆有关 这一事物的记忆经验。
第二.专家必须对这项活动非常熟悉,因为只有如此,他们才能 精确地预期将来提取相应信息的要求。这两个条件均满足后,对
记忆信息的选择性储存才可能; 第三,被试必须将编码信息与合适的提取线索联系起来。这种联
系使得被试可以在稍后的时刻激活特定的提取线索,部分地恢复 编码时的条件来提取长时记忆中所希望的信息。
(二)精细编码与干扰抑制
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 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 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 息合理化。
研究长时记忆中干扰效应的常用范式是 Anderson的事实提取实验。
Anderson(1974)的方法是让被试记忆一系列句 子.每个句子有一个主语和一个地点。结果发 现,随着主语和地点数目的增加,正确再认一 个句子的时间增长。虽然扇形效应对于独立的 事实具有可重复性,但是当一系列句子形成一 个整合的表征时,扇形效应在减弱,甚至出现 相反的效应。
词长效应是指单词长度增加时记忆广度 下降的现象。
(3) 视觉空间模板
视觉空间模板主要处理视觉空间信息。 像语音环一样,信息可以直接进入视 觉空间模板,也可以间接地进入该模 板。视觉空间模板子系统对空间任务 的计划和在地理环境中的定向具有重 要的意义。
视觉空间模板可能包含两个元素:一个 是视觉元素,与颜色形状有关;另一个 是空间元素,与位置有关。
Norman等人注意控制模型
该模型中附加的机制——注意管理系统, 此系统就对应于工作记忆模型的中央执 行系统。
(2)语音环
语音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的储存 与控制,包含语音储存和发音控制两个 部分。
语音环的结构由语音相似效应和词长效 应证明。
语音相似效应是语音混淆现象。无关言 语效应。
(四)长时记忆的激活
理解基础上的激活
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
长时记忆的暂时激活
扇形效应:是指一个陈述的主语和谓语和
其它陈述的联系越多,那么检验此陈述的时间
就越长。
1、记忆经验迁移 2、记忆重建
1.约翰正在修理鸟舍钉着钉子的时候,他父亲 出来看他,想帮他干活。
2.深夜·电话铃响了,有人发出一声狂叫。那间 谍刚好把秘密文件扔进壁炉,因为再过三十秒 钟就太晚了。
结论:AD患者的跟踪任务成绩比其余两 组下降得更明显。
将两种任务相结合的能力是中央执行系 统的一个重要功能,而它在AD患者身上 严重缺失。
(二)随机生成任务 两种行为控制源
一种是图式,它将行为导入已经学习得 很好的习惯模式;
另一种是注意管理系统,这是一个注意 控制器。
注意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自 动化。
பைடு நூலகம்

➢ 工作记忆分成三个子成分,分别是视觉 空间模板,语音环和中央执行系统。
Baddeley工作记忆存在问题
(1)目前的各种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方法 是否能够用来解释专家,或人们从事非 常熟练的认知活动时所表现出的非常广 的工作记忆容量?
(2)短暂储存的工作记忆是否能够解释非 常熟练的认知活动被中断后,无需很大 的努力即可迅速恢复的现象?
第三节 长时工作记忆
一、长时工作记忆概述
Baddeley工作记忆存在问题
(1)目前的各种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方法 是否能够用来解释专家,或人们从事非 常熟练的认知活动时所表现出的非常广 的工作记忆容量?
(2)短暂储存的工作记忆是否能够解释非 常熟练的认知活动被中断后,无需很大 的努力即可迅速恢复的现象?
长时记忆中信息储存量大,时间长,项 目之间以联想的形式储存。
长时记忆中存储信息的另一个特点是后 继相似信息的储存可能干扰原先储存的 信息。
长时工作记忆存在与长时记忆不同的待点:
长时记忆的提取很慢,需要1秒;而新的可提 取记忆痕迹的储存也非常缓慢,需要5至16秒。 对不熟悉材料以每个组块10秒的速度记忆。
(2)对心理过程有选择的注意,并在不同 过程之间切换。
(3)对工作记忆中的表征进行编码和检验
中央执行系统功能的分解方法
(一)双任务操作
被试:让Alzheimer患者(AD)、老年被试、青年被试
任务:实验用追踪任务作为视觉空间任务.要 求被试用一只光笔追随一个屏幕上移动的光点。 光点移动的速度可以调整,以此确保所有的被 试可以拥有相同的操作水平(70%的跟踪率)。 然后将这项任务与以下三项任务中的任一项结 合:发音抑制、声音反应时、数字广度。
对长时工作记忆,专家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就可 以将专业领域的表征材料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长时工作记忆概念的提出者认为被试能 够获得特定领域的记忆技能,使他们可 以获得长时工作记忆,这样在特定的活 动中可以扩充工作记忆。
三、熟练记忆理论
(一)熟练操作中长时记忆的迅速和可靠 的储存
(二)线索回忆
在线索回忆任务当中,被试根据实验者 提供的提取线索来提取项目。研究者通 过呈现一个简短的项目表激发被试从短 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然后要被试说出给 定项目的下一个项目。
第三章 工作记忆
第一节 工作记忆概述
工作记忆概念的提出和演进 工作记忆模型 工作记忆评估方法
一、工作记忆概念的提出和演进
➢ 1974 年,Baddeley 在模拟短时记忆 障碍的实验基础上,从两种记忆存储库 理论中的短时记忆的概念出发,提出了 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 代替了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
3.约翰正用钉槌修理鸟舍时,他父亲出来看他, 想帮他干活。
4.间谍刚好把秘密文件烧掉,因为再过三十秒 钟就太晚了。
让几组学生口头传递识记的一句话:“在远处的 一条小河上,一只乌龟蹲在一根圆木上,三条 鱼在它的下面游。”结果,最后一位学生的反 映是:“有一条河,河里有一个圆木,圆木上面 有三个乌龟,下面有三条鱼。”另一位学生的 反映是:“远处有一条小河,小河有知根悬木, 悬木上有一只乌龟,悬木下有三条小鱼在游。” 可见,在口头传播信息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的 影响,有关的
当一套提取策略被组织在一个稳定的结构中时,就可 以称其为提取结构。提取结构可以用来解释专家操作, 而且构成长时工作记忆的主要成分。
四、干扰抑制的克服
(一)近因机制与干扰抑制 传统的学习理论将近因效应归因于短时
记忆中的储存。 研究发现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几天前
或几个月前的储存)也有近因现象。
2、 工作记忆的嵌套加工模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同一个结构中对注意 和工作记忆领域内的一系列观察结果进行 解释说明。
3、 工作记忆的同心圆模型
是一种新的工作记忆模型。 “注意焦点”的基础 上对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操作划分为63个功能区 域。
4 ACT-R模型
ACT-R模型则可用于解释大量个体差异方 面的研究数据.该模型把WM资源看成一 种注意激活,叫做“源激活”.源激活从当 前的注意焦点扩散到与当前任务相关的 记忆节点,并保存那些处于可获得状态的 节点.
(二)相关实验
迪姆·沙利斯的实验: 结果发现,注意力严重分散时,左侧大脑
额叶下部的活动要比注意力集中或轻度 分散时弱。 沙利斯的实验结果提示:分散注意力可 以阻止左侧大脑额叶下部对记忆信息进 行详尽编码。
四 中央执行系统
中央执行系统的功能
(l)对与工作记忆有关的反应倾向或心理 过程进行抑制。
二、工作记忆模型
1、 早期工作记忆模型 2、 工作记忆的嵌套加工模型 3 、工作记忆的同心圆模型 4 、 ACT-R模型 5、 晚期工作记忆模型
1、 早期工作记忆模型
(1)中央执行系统 中央执行系统是一个能量有限的系
统,其功能是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 及它们与长时记忆的联系,也负责 注意资源和策略的选择与计划。
专家和熟练操作者在短时记忆的测试中 有效地扩充了他们工作记忆能量,而且 熟练操作者可以克服相似信息的前摄抑 制。根据长时工作记亿的概念,个体依 赖特定的控制加工用可提取的形式来编 码长时记忆中被注意的信息、特别是由 获得知识和提取线索所组成的提取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