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合集下载

水的沸点℃和大气压对照

水的沸点℃和大气压对照

水的沸点℃和大气压(MPa) 的关系100 → 1.0009 120 → 1.9608 121 → 2.0237MPa 兆帕1MPa=10公斤/平方厘米0.1Mpa饱和蒸汽温度为99.1度,0.2Mpa饱和蒸汽温度为119.6度,如果需要的温度必须是121度,则蒸汽压力应该是2.03kg/m2高压锅显示的一般是表压力。

(正常时压力为零)压力表显示0.1MPa时饱和温度为120.1℃。

(121摄氏度时0.2049MPa,压力表显示0.1049MPa)楼上说的是绝对压力,后面的单位应该是MPa,不应该用公斤力。

高压锅的蒸汽温度及压力是大约表压0.12Mpa工程热力学给出100kPa“饱和蒸汽”对应的理论温度为120摄氏度压力和温度是成一定比例关系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烹饪火候,有些食物在高压高温下会破坏内部组织,导致营养成份损失。

不能调压的电压力锅,所有的食物都只能在高压下烹饪下高压锅内的水蒸气温度要看高压锅的压力值是多上少。

水,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高压锅内的沸水的温度一般在120摄氏度左右。

108摄氏度,这是初二物理课本知识。

温度从110到122度不等。

海平面是100摄氏度,高海拔地区看海拔高度定低于100摄氏度。

高压下的沸水,那么看锅的压强多大了。

气压=2atm时,温度为120摄氏度1、不能超过2个大气压,温度不会超过120摄氏度否则很危险2、如果你有意把安全装置改变,想提高温度,将泄压装置加重,最多可以烧的8个大气压,这个时侯温度就可以达到160摄氏度以上了,一般的压力锅,会有明显的变形,很危险的!!不能反复这样操作!!根据压力不同而不同的,一般110摄氏度。

工程热力学给出100kPa“饱和蒸汽”对应的理论温度为120摄氏度(单位:焓为kJ/kg,压力P为MPa,温度t为℃)压力P 温度t 焓压力P 温度t 焓压力P 温度t 焓0.0010 6.982 2513.8 0.18 116.93 2702.1 2.60 226.03 2801.20.0020 17.511 2533.2 0.20 120.23 2706.9 2.80 230.04 2801.70.0030 24.098 2545.2 0.25 127.43 2717.2 3.00 233.84 2801.90.0040 28.981 2554.1 0.35 138.88 2732.5 3.50 242.54 2801.30.0050 32.90 2561.2 0.40 143.62 2738.5 4.00 250.33 2799.40.0060 36.18 2567.1 0.45 147.92 2743.8 5.00 263.92 2792.80.0070 39.02 2572.2 0.50 151.85 2748.5 6.00 275.56 2783.30.0080 41.53 2576.7 0.60 158.84 2756.4 7.00 285.80 2771.40.0090 43.79 2580.8 0.70 164.96 2762.9 8.00 294.98 2757.50.010 45.83 2584.4 0.80 170.42 2768.4 9.00 303.31 2741.80.015 54.00 2598.9 0.90 175.36 2773.0 10.0 310.96 2724.40.020 60.09 2609.6 1.00 179.88 2777.0 11.0 318.04 2705.40.025 64.99 2618.1 1.10 184.06 2780.4 12.0 324.64 2684.80.030 69.12 2624.3 1.200 187.96 2783.4 13.0 330.81 2662.40.040 75.89 2636.8 1.30 191.60 2786.0 15.0 342.12 2611.60.050 81.35 2645.0 1.40 195.04 2788.4 16.0 347.32 2582.70.060 85.95 2653.6 1.50 198.28 2790.4 17.0 352.26 2550.80.070 89.98 2660.2 1.60 201.37 2792.2 18.0 356.96 2514.40.080 93.51 2666.0 1.70 204.30 2793.8 19.0 361.44 2470.10.090 96.712671.1 1.80 207.10 2795.1 20.0 365.71 2413.80.10 99.63 2675.7 1.90 209.79 2796.4 21.0 369.79 2340.20.12 104.81 2683.8 2.00 212.37 2797.4 22.0 373.68 2192.50.14 109.32 2690.8 2.20 217.24 2799.10.16 113.32 2696.8 2.40 221.78 2800.4。

大气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强和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气温升高,大气压强下降:当地面温度升高时,空气的密度会减小,空气分子的热运动也会增强,从而使气压下降。

这是因为温暖的气体比冷空气轻,所以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压强越低。

反之,气温下降时,大气压强会增加。

2. 气压变化会影响气温:当气压升高时,会导致空气下沉,从而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使气温变暖。

反之,当气压下降时,空气上升,使空气冷却,从而导致气温降低。

因此,当气压变化较大时,气温也会相应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气压和气温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季节、天气系统等。

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气温升高就会导致大气压强下降,或者气压升高就一定会使气温变暖。

1/ 1。

标准大气压温度

标准大气压温度

标准大气压温度
标准大气压温度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通常用于科学研究、气象预测和
工程设计等领域。

标准大气压温度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温度,它是根据大气压力和温度的关系推导出来的。

了解标准大气压温度对于各行各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标准大气压温度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标准大气压的定义。

标准大气压是指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通常用101.325千帕(kPa)或者760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定义是零摄氏度(0℃),这就是标准大气压温度的基准。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和海拔高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随着海
拔的增加,大气压力会逐渐减小,从而导致温度的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高海拔地区的气温通常比低海拔地区要低的原因。

因此,在进行气象预测或者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海拔对温度的影响,以便做出准确的预测和设计。

此外,标准大气压温度还与气体的性质有关。

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气体具
有不同的温度特性。

例如,空气的温度随着大气压的增加而增加,而水蒸气的温度则随着大气压的增加而减小。

这些性质对于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工程设计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标准大气压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标准大气压温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的性质,预测天气变化,进行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

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对标准大气压温度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ﻫ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ﻫ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作者:
————————————————————————————————日期: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ﻫ详细说明如下:ﻫ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ﻫ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气温低气压高还是低

气温低气压高还是低

⽓温低⽓压⾼还是低
⽓温低⽓压⾼。

因为⽓温越低,⽓压越⾼是⽓体分⼦的“碰撞”是产⽣⽓体压强的根本原因,因⽽对⼤⽓压随空⽓湿度⽽变化,可以根据⽓体分⼦运动的基本理论,平均质量⼤的⽓体分⼦,其平均动量也⼤。

⽽对相同状况下的⼲空⽓与湿空⽓来说,由于于空⽓中的⽓体分⼦密度及分⼦的平均质量都⽐湿空⽓要⼤。

⽓压的⼤⼩与海拔⾼度、⼤⽓温度、⼤⽓密度等有关,⼀般随⾼度升⾼按指数律递减。

⽓压有⽇变化和年变化。

⼀年之中,冬季⽐夏季⽓压⾼。

⼀天中,⽓压有⼀个最⾼值、⼀个最低值,分别出现在9~10时和15~16时,还有⼀个次⾼值和⼀个次低值,分别出现在21~22时和3~4时。

⽓压⽇变化幅度较⼩,⼀般为0.1~0.4千帕,并随纬度增⾼⽽减⼩。

⽓压变化与风、天⽓的好坏等关系密切,因⽽是重要⽓象因⼦。

通常所⽤的⽓压单位有帕(Pa)、毫⽶⽔银柱⾼(mm·Hg)、毫巴(mb)。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00帕=1毫巴≈3/4毫⽶⽔银柱⾼。

⽓象观测中常⽤的测量⽓压的仪器有⽔银⽓压表、空盒⽓压表、⽓压计。

温度为0℃时760毫⽶垂直⽔银柱⾼的压⼒,标准⼤⽓压最先由意⼤利科学家托⾥拆利测出。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详细说明如‎下: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定义:1.亦称“ 大气压强”。

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

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

“标准大气压‎”的简称。

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

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

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

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

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

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

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

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标准大气压是指在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其数值为101.3千帕。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对于气象、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温度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直接关系到大气的物理特性。

本文将围绕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温度的定义。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状态的一种表现,它是一个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测量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计算方法。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当压强为标准大气压时,温度的计算公式为T=273.15K。

这意味着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0摄氏度。

这个数值对于气象学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工程计算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后,我们来探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影响因素。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季节变化、气候条件等。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密度、压强等物理特性,进而影响到气象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各项工程活动。

最后,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应用。

在气象学中,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气象预报的重要依据,也是气候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航空航天领域,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因此对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准确计算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对于气象、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温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温度与气压的关系

温度与气压的关系

温度与气压的关系
在开放的环境下,温度越高气压越低。

在密闭环境下(体积不变),温度越高气压越高。

气压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一般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表示气压的单位,习惯上常用水银柱高度。

温度与气压的关系
1温度与气压的关系
用瓶子装气体,温度高,气压就高,温度低,气压低
因为瓶子是封闭的。

但在大气中,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因为大气是不封闭的
在开放的环境下,温度越高气压越低。

在密闭环境下(体积不变),温度越高气压越高。

气压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一般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表示气压的单位,习惯上常用水银柱高度。

例如,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的重量,它相当于一平方厘米面积上承受1.0336公斤重的大气压力。

国际上统一规定用"百帕"作为气压单位。

经过换算: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百帕(毫巴)。

大气压的温度校正公式

大气压的温度校正公式

大气压的温度校正公式嘿,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说说大气压的温度校正公式这个有点儿高大上的话题。

所以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大气压,就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啦。

这个压力跟温度有啥关系呢?俗话说得好,“气温高,气压低”,夏天热的时候,大气压就相对低一些;冬天冷的时候,大气压就相对高一些。

那我们为啥要搞大气压的温度校正呢?因为大气压跟海拔还有纬度啥的有关系,所以我们在做一些气象观测啥的时候,得把这些因素给算进去,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不然咱们一不小心就搞出个大纰漏来了。

好了,废话不多说,咱们来说说大气压的温度校正公式。

这个公式呢,跟温度和海拔有关,姑且叫做P = P₀ e^(MgH/RT)吧。

嘿,别怕,这里的字母其实都是代表一些东西的。

P代表校正后的大气压,P₀代表实际测得的大气压,M是大气的平均分子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海拔高度,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

所以,这个公式就是为了把海拔和温度对大气压的影响给考虑进去,让咱们的测量数据更加靠谱。

其实说白了,就是让咱们能更准确地知道这气压到底是多少,别再被坑了。

那要怎么用这个公式呢?嘿,别急,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得把海拔高度H(米)和温度T(开尔文)转换成合适的单位,别搞错了。

接着,代入公式里,好好算一算,得出来的P就是校正后的大气压了。

不过,嘿,要是你对大气压和温度校正公式琢磨不透,也别伤脑筋。

咱们平常用用气象预报啥的,或者看看手机上的天气应用不也挺好么?当然啦,如果你是科学研究或者气象工作啥的,那还是得好好研究这个公式的。

毕竟,科学家们可不是闲的。

总之,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干啥,大气压的温度校正公式这玩意儿咱们都要有所耳闻。

毕竟,说不定啥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呢。

干啥事儿都别掉以轻心,稍不留神,搞不好就“功亏一篑”了。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一一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详细说明如下:高度越高一一空气越稀薄;湿度越大一一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 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温度越高一一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时机,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有关常识如下:定义:1.亦称“大气压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 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2.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 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x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 简称大气压.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珞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x105Pa.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 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熟悉.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x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 米水柱.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经过几次变化的.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于是就规定76厘米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厘米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为了保证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 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1标准大气压= 101325牛顿/米2,即为101325帕斯卡〔Pa〕大气压的变化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表达,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熟悉.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到达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那么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那么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我们知道,气体分子的〃碰撞〃是产生气体压强的根本原因.因而对大气压随空气湿度而变化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由此作出解释,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理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那么气体分子的平均动量〔仅考虑其大小〕由此可见,平均质量大的气体分子,其平均动量也大〔有的文献①中所言:〃干空气的平均速度也大于湿空气〃,是不正确的〕.而对相同状况下的干空气与湿空气来说,由于干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密度及分子的平均质量都比湿空气要大,且干空气分子的平均动量也比湿空气大,因而湿度小的干空气压强也就比湿度大的湿空气大.当我们给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加热的时候,那么其压强当然也会增大.而对大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当某一区域的大气温度因某种因素而升高时,必将引起空气体积的膨胀,空气分子势必要向周围地区扩散.温度高,气体分子固然会运动得快些,这将成为促进压强增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便向周围扩散,那么该区域内的气体分子数就要减少,从而形成一个促使压强减小的因素.而实际的情况乃是上述两种对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这两种因素中哪个起主要作用,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大陆及海洋上气压随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说,夏季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高,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向海洋上扩散,而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上低,由于海洋上空气要向大陆上扩散,又使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见,在温度变化和分子扩散两个因素中,扩散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扩散,是指空气的横向流动.由于由空气的纵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竖直气柱的重量〔有的文献②把因温度而产生的气压变化说成是空气沉浮的结果,这是不妥的〕,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大气的压强〔对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由于地球上的大气总量是根本上恒定的.当一个地区的气温增加时,往往伴随着另一个地区温度的降低,这就为高温处的空气向低温处扩散带来了可能.而扩散的结果常常是高温处的气压比低温处低.当我们生活的北半球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盛夏时,南半球却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少的严冬.这时,由于北半球的空气要向南半球扩散而使北半球的气压较南半球要低.而由于大气总量根本不变,那么此时北半球的气压就低于标准大气压,南半球的气压当然也就会高于标准大气压.同样,空气的反方向扩散又会使北半球冬季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因而,在北半球,冬季的大气压就会比夏季要高.当然,大气压的变化是很复杂的,但对中学课本上的说法作上述解释还是可以的很详细啊.气压的日变化陆地比热小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所以陆地气压较低,海洋气压较高,风从海洋〔高压区〕吹向陆地〔低压区〕,是偏南风〔不全是东南风,我国云南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是西南风〕.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所以陆地气压较高,海洋气压较低,风从陆地〔高压区〕吹向海洋〔低压区〕,是偏北风〔不全是西北风,我国云南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是东北风〕.气压的日变化地面气压日变化的特点是在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次高值,一个最低值和一个次低值.最高值出现在9〜10时,次高值出现在21〜22 时;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次低值出现在3〜4时.气压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现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地球上向阳的一边〔白天〕由于加热作用使空气膨胀而垂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向四周辐散,致使空气柱的质量减少,地面气压降低.背阳的一面〔夜间〕由于冷却作用,气柱收缩,空中四周气流辐合,使气柱质量增多,地面气压升高.气压的日变化在低纬度地区比拟明显.气压日振幅〔一日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又称为日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在低纬地区,平均日振幅可达3〜4百帕,到纬度50"附近日振幅缺乏1百帕了. 不同纬度上气压日变化的情况,在我国中纬度地区气压日振幅为1〜2. 5百帕,在低纬地区为2. 5〜4百帕,而在西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山谷中气压的日振幅有时可达6.5百帕.应用1.高压锅〔高压锅中封闭了空气,给高压锅内空气加热时,锅内气体压强增大,使锅内的水沸腾时温度更高,更容易煮熟食物2.真空吸盘〔可以依靠外界大气压将其压在墙上,可以挂东西〕3.拔罐头疗法〔中医中有一种玻璃罐,将其加热时迅速按在人体某部位,等罐内空气冷却后,会被外界气压根据皮肤上,此时用力拔下玻璃罐,会吸出人体内有害的毒血,有利于康复〕4.飞机飞行〔飞机机翼上方呈流线型,当空气流过机翼时,一局部空气从飞机机翼上方流过,一局部空气从机翼下方流过,由于机翼上方为流线型,所以空气要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不同的距离那么速度不相同,机翼上方空气流速较大,大气压较小;下方很平,空气流速较小,大气压较大,于是.飞机在高速行驶时,机翼下方的大气压大,而机翼上方的大气压小,机翼上下的压力差使飞机获得了升力〕什么试验证实大气压存在?实验一: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二:〃瓶吞蛋〃实验.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预防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实验三:〃覆杯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珞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说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说明大气向上有压强.因而显示出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指的是大气〔空气〕产生的压强.由于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你所提出的问题是说在高山上的温度往往低于山下,为什么在山顶的大气压小于山下的大气压.由于大气压的产生也和液体产生的压强一样与深度有关.我们地球的外层是由大气层包围着,那么离地面越近,大气层就越厚,所以产生的压强就越大.所以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层就越薄,产生的大气压强也就越小.。

标准大气压下水蒸气的最高温度

标准大气压下水蒸气的最高温度

标准大气压是指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等于101.325千帕(或1标准大气压)。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蒸气的最高温度取决于饱和蒸汽压。

根据水的相变关系,饱和蒸汽压随温度而增加。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标准大气压,对应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这意味着在标准大气压下,水蒸气的最高温度为100℃。

若温度超过100℃,水会沸腾并转化为蒸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适用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情况。

如果大气压发生变化,例如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大气压较低,水的饱和蒸汽压和沸点温度会相应降低。

因此,随着海拔升高,水沸腾所需的温度也会降低。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嘿,你问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啊?那咱就来聊聊。

大气压和温度啊,它们俩就像一对欢喜冤家,关系还挺复杂的呢。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的时候,大气压会有变化哦。

当温度升高啦,空气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开始到处乱跑。

这样空气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大一些,它们对周围的压力也就会变小一点。

所以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大气压通常会降低一些哦。

比如说在炎热的夏天,你会感觉空气好像变得“稀薄”了一点,其实就是大气压有点下降啦。

反过来呢,当温度降低的时候,空气分子就没那么活跃了,它们会靠得更近一些,就像小朋友们冷了就会挤在一起取暖一样。

这时候空气对周围的压力就会变大,也就是说大气压会升高。

比如在寒冷的冬天,你会感觉空气好像更“沉重”了,这就是大气压升高的一种表现哦。

不过呢,这也不是绝对的啦,还得看其他一些因素。

比如说在一个密封的小空间里,温度变化可能对大气压的影响就不是那么明显,因为空气没办法跑出去太多或者进来太多。

但在像大气层这样开阔的环境里,温度对大气压的影响就比
较明显啦。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我有一次去爬山,早上出发的时候天气还挺凉爽的,感觉空气挺清新,呼吸也很顺畅。

随着我们往上爬,太阳越来越大,天气变热了,我就感觉呼吸好像有点变困难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因为随着高度升高,温度也升高了一些,大气压变小了。

所以啊,大气压和温度的关系还挺奇妙的,在我们生活中也能感觉到它们的变化呢。

你要是多留意一下,也能发现很多这样有趣的现象哦。

标准状况下温度和压强

标准状况下温度和压强

标准状况下温度和压强在标准状态下,温度和压强是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标准状态指的是指定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的状态,通常被定义为273.15K(0℃)和101.325kPa(1大气压)。

研究温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需要从热力学和气体物理学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温度和压强是反映物质状态的两个重要参数。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温度是物体或系统内部能量的一种度量,是描述物体分子运动情况的一个指标。

而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是描述物体分子间碰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热力学过程中,当物体或系统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增强,因此压强也会增加。

反之,当物体或系统的温度降低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相互作用力减弱,引起的压强也会相应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和压强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其次,从气体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温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给出。

在标准状态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表达为PV = nRT,其中P是压强,V是体积,n是物质的摩尔数,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

在标准状态下,将方程中的P替换为标准压强101.325kPa,T替换为标准温度273.15K,方程可以简化为PV = nR。

这个方程表明,在标准状态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是存在一个直接的线性关系的。

当物质的摩尔数为单位摩尔时,方程右边的nR为一个常数,表示为K。

因此,在标准状态下,PV = K,即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呈反比。

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在低压下的近似计算,对于非理想气体或高压条件下的气体行为,需要考虑更为复杂的物质性质和状态方程。

综上所述,在标准状态下,温度和压强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温度升高会导致压强增加,温度降低会导致压强减小。

同时,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标准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呈反比关系。

大气压强与什么有关

大气压强与什么有关

大气压强与什么有关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越大,压强越大;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PV=nRT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 表示气体常数。

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

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

314帕·米3/摩尔·K。

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

0814大气压·升/摩尔·K。

R为常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

4L把p=101325Pa,T=273。

15K,n=1mol,V=22。

4L代进去得到R约为8314帕·升/摩尔·K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pv=mRT/M……②和pM=ρRT……③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根据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罗定律)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

若mA=mB则MA=MB。

(2)在相同T·P时: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时: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标准大气压是指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通常为1013.25 hPa (百帕斯卡)。

在这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气象参数,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本文将围绕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温度是如何定义的。

温度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通常用摄氏度(℃)或者华氏度(℉)来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绝对零度为0K,对应于摄氏度是-273.15℃。

在标准大气压下,常见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强度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其次,地形、海洋和大气环流等因素也对温度分布产生了影响。

此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会对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测量通常是通过温度计来进行的。

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这些温度计都是根据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温度为0℃,沸点温度为100℃。

这一温度刻度也被称为摄氏温标,是国际上通用的温度刻度。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通常来说,赤道附近的地区温度较高,而极地地区温度较低。

此外,海洋和陆地的温度也存在差异,海洋的温度变化较为缓慢,而陆地的温度变化较为剧烈。

这种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对气候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的变化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温天气会导致人体中暑、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而低温天气则会导致冰冻、雪灾等问题。

因此,对于温度的准确预测和合理适应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我们需要加强对温度的研究和监测,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温度变化,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标准大气压要求温度

1标准大气压要求温度

标准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常用的物理量,它表示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325 kPa,也就是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每平方米的海平面上方有101.325千牛的空气重量。

标准大气压是压强的一个单位,记作atm。

标准大气压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定义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又有什么应用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标准大气压的定义标准大气压的定义是基于一个理想化的静止大气模型,它假设空气是干燥、清洁且化学成分恒定的理想气体,空气的温度和压力随着高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这个模型将大气划分为多个层,每一层中绝对温度T与位势高度h呈线性变化。

位势高度是考虑了重力随高度变化计算得出的高度,而几何高度是平均海平面以上的垂直距离。

位势高度和几何高度之间有一个换算关系:h=z+R eR e+zg0z其中,z是几何高度,R e是地球半径,g0是标准重力加速度。

根据流体静力平衡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求出每个高度的大气密度ρ和压力P:dPdh=−ρgP=ρRT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R是干燥空气的比气体常数。

由于每一层中温度和高度呈线性变化,可以定义一个温度递减率λ:λ=dT dh根据不同层的温度递减率和层底的温度、压力、密度等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层中温度、压力、密度等参数随高度的变化公式。

具体来说,当λ≠0时,有:T=T0+λhP=P0(TT0)−gλRρ=ρ0(TT0)−gλR−1当λ=0时,有:T=T0P=P0e−g RT0(h−h0)ρ=ρ0e−g RT0(h−h0)其中,下标0表示层底的参数。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确定的中纬度地区的平均条件,国际标准大气模型将大气分为以下七层:层名称层底位势高度h (m)层底几何高度z (m)气温递减率 λ(°C/km)层底温度 T(°C)层底气压 P(Pa)层底大气密度 ρ(kg/m 3 )0对流层-610-611+6.5+19.0108,900 (1.075atm)1.29851对流层顶11,00011,0190.0−56.522,6320.36392平流层20,00020,063-1.0−56.55474.90.0880层名称层底位势高度h (m)层底几何高度z (m)气温递减率 λ(°C/km)层底温度 T(°C)层底气压 P(Pa)层底大气密度 ρ(kg/m 3 )3平流层32,00032,162-2.8−44.5868.020.01324平流层顶47,00047,3500.0-2.5110.910.00205中间层51,00051,413+2.8-2.566.9396中间层71,00071,802+2.0-58.5 3.95647中间层顶84,85286,000--86.280.3734从上表可以看出,标准大气压的定义是基于对流层底的温度、压力和密度的规定,即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15°C 时,压强为101325 Pa,密度为1.225 kg/m³。

大气压的影响因素

大气压的影响因素

大气压的影响因素大气压的变化还跟天气有关。

在不同时间,同一地方的大气压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知道,水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当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时,空气密度要变小,大气压也随着降低。

一般说来,阴雨天的大气压比晴天小,晴天发现大气压突然降低是将下雨的先兆;而连续下了几天雨发现大气压变大,可以预计即将转晴。

另外,大气压的变化跟温度也有关系。

因气温升高时空气密度变小,所以气温高时大气压比气温低时要小些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

为了比较大气压的大小,在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对大气压规定了一个“标准”: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既然是“标准”,在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时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确性。

从有关资料上查得:0℃时水银的密度为13.595×103kg/m^3,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为9.80672N/kg。

于是可得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P 水银=ρ水银gh=13.595×10^3kg/m^3×9.80672N/kg×0.76m=1.01325×10^5Pa。

这就是1标准大气压的值,记为1atm。

在最近的科学工作中,为方便起见,有另外将1标准大气压定义为100kPa的,记为1bar。

故现在提到标准大气压,也可以指100kPa。

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小初中物理老师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

”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

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

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

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详细说明如下: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定义:1.亦称“大气压强”。

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

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

“标准大气压”的简称。

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

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

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

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

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

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

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

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米水柱。

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

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

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于是就规定76厘米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

但是后来又发现76厘米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为了确保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1标准大气压=101325牛顿/米2,即为101325帕斯卡(P a)大气压的变化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 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我们知道,气体分子的“碰撞”是产生气体压强的根本原因.因而对大气压随空气湿度而变化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由此作出解释,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理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量(仅考虑其大小)由此可见,平均质量大的气体分子,其平均动量也大(有的文献①中所言:“干空气的平均速度也大于湿空气”,是不正确的).而对相同状况下的干空气与湿空气来说,由于干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密度及分子的平均质量都比湿空气要大,且干空气分子的平均动量也比湿空气大,因而湿度小的干空气压强也就比湿度大的湿空气大.当我们给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加热的时候,则其压强当然也会增大.而对大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当某一区域的大气温度因某种因素而升高时,必将引起空气体积的膨胀,空气分子势必要向周围地区扩散.温度高,气体分子固然会运动得快些,这将成为促进压强增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便向周围扩散,则该区域内的气体分子数就要减少,从而形成一个促使压强减小的因素.而实际的情况乃是上述两种对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这两种因素中哪个起主要作用,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大陆及海洋上气压随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说,夏季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高,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向海洋上扩散,而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上低,由于海洋上空气要向大陆上扩散,又使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见,在温度变化和分子扩散两个因素中,扩散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扩散,是指空气的横向流动.因为由空气的纵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竖直气柱的重量(有的文献②把因温度而产生的气压变化说成是空气沉浮的结果,这是不妥的),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大气的压强(对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由于地球上的大气总量是基本上恒定的.当一个地区的气温增加时,往往伴随着另一个地区温度的降低,这就为高温处的空气向低温处扩散带来了可能.而扩散的结果常常是高温处的气压比低温处低.当我们生活的北半球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盛夏时,南半球却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少的严冬.这时,由于北半球的空气要向南半球扩散而使北半球的气压较南半球要低.而由于大气总量基本不变,则此时北半球的气压就低于标准大气压,南半球的气压当然也就会高于标准大气压.同样,空气的反方向扩散又会使北半球冬季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因而,在北半球,冬季的大气压就会比夏季要高.当然,大气压的变化是很复杂的,但对中学课本上的说法作上述解释还是可以的很详细啊。

气压的日变化陆地比热小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所以陆地气压较低,海洋气压较高,风从海洋(高压区)吹向陆地(低压区),是偏南风(不全是东南风,我国云南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是西南风)。

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所以陆地气压较高,海洋气压较低,风从陆地(高压区)吹向海洋(低压区),是偏北风(不全是西北风,我国云南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是东北风)。

气压的日变化地面气压日变化的特点是在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次高值,一个最低值和一个次低值。

最高值出现在9 ~10时,次高值出现在21~22时;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次低值出现在3~4时。

气压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现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地球上向阳的一边(白天)由于加热作用使空气膨胀而垂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向四周辐散,致使空气柱的质量减少,地面气压降低。

背阳的一面(夜间)由于冷却作用,气柱收缩,空中四周气流辐合,使气柱质量增多,地面气压升高。

气压的日变化在低纬度地区比较明显。

气压日振幅(一日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又称为日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在低纬地区,平均日振幅可达3~4百帕,到纬度50"附近日振幅不足1 百帕了。

不同纬度上气压日变化的情况,在我国中纬度地区气压日振幅为1~2.5百帕,在低纬地区为2.5~4百帕,而在西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山谷中气压的日振幅有时可达6. 5百帕。

应用1.高压锅(高压锅中封闭了空气,给高压锅内空气加热时,锅内气体压强增大,使锅内的水沸腾时温度更高,更容易煮熟食物2.真空吸盘(可以依靠外界大气压将其压在墙上,可以挂东西)3.拔罐头疗法(中医中有一种玻璃罐,将其加热时迅速按在人体某部位,等罐内空气冷却后,会被外界气压按照皮肤上,此时用力拔下玻璃罐,会吸出人体内有害的毒血,有利于康复)4.飞机飞行(飞机机翼上方呈流线型,当空气流过机翼时,一部分空气从飞机机翼上方流过,一部分空气从机翼下方流过,因为机翼上方为流线型,所以空气要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不同的距离则速度不相同,机翼上方空气流速较大,大气压较小;下方很平,空气流速较小,大气压较大,于是。

飞机在高速行驶时,机翼下方的大气压大,而机翼上方的大气压小,机翼上下的压力差使飞机获得了升力)什么试验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一: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二:“瓶吞蛋”实验。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

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防止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

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实验三:“覆杯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

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

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

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表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表明大气向上有压强。

因而显示出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压指的是大气(空气)产生的压强。

由于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