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适应:细胞和由其所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细胞的可逆性损伤:又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物质异常积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质中。首选部位:肝。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积蓄,称玻璃样变或透明变。

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形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凋亡: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部组织细胞死亡。

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气性。

化生的类型

1.上皮组织的化生:鳞状上皮的化生;柱状上皮的化生(肠上皮化生);

2.间叶组织的化生。

化生的意义

1.增加局部组织抗损伤的能力;

2.丢失了原有组织的能力;

3.磷化后的细胞依然会发生恶性变(癌变)。

玻璃样变的病理变化

1.细胞内玻璃样变;

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3.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良性高血压)

坏死的基本病变

1.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2.细胞质的变化;

3.间质的变化;

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最常见):心、肝、肾等实质器官;

2.液化性坏死:脑软化;

3.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病、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急进型高血压病

4.干酪样坏死:结核病

5.脂肪坏死;

6.坏疽:干性、湿性、气性。

坏死的结局

1.溶解吸收;

2.分离排出;

3.机化与包裹;

4.钙化。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芽表现为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新鲜肉芽。

不同细胞按再生潜能分为: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毛细血管的再生过程又称为血管形成,是以出芽方式来完成的。

肉芽组织的成分、形态和作用

成分:镜下可分为三种: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

形态:内皮细胞增生形成实行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对着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在此种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新生的成纤维细胞,此处有大量的渗出液及炎性细胞。炎性细胞常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创伤愈合的类型

1.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2.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创口。

3.痂下愈合。

骨折愈合阶段

1.血肿形成;

2.纤维性骨痂形成;

3.骨性骨痂形成;

4.骨痂改建或再塑。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心衰细胞:左心衰引起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样的细胞称为~。

槟榔肝:右心衰引起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和附近的肝血窦淤血扩张而呈暗红色,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受压萎缩或消失,周边区干细胞因缺氧发生肝脂肪变性而呈黄

色,致使肝切面呈现红黄相间的槟榔样花纹。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栓塞: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称为栓塞。

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和动脉内,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

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为微血栓。透明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

减压病:又称沉箱病或潜水员病。人体从高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压环境,溶于血液的气体迅速游离引起的气体栓塞。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仅出现即可导致栓塞)

2.血流状态的改变;

3.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1.白色血栓: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位于血栓的头部。

2.混合血栓;

3.红色血栓:红细胞及纤维蛋白,位于血栓的尾部;

4.透明血栓: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

长骨骨折出现脂肪栓塞。

梗死灶的形状

心——地图形(不规则形);肾、肺、脾——楔形;肠——节段形。

梗死的类型

1.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脾、肾、心和脑组织。

2.出血性梗死(暗红色):肠、肺组织较疏松。

第四章炎症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趋化因子:白细胞游出血管后,通过趋化作用而聚集到炎症病灶。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沿化学物质浓度梯度向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这些具有吸引白细胞做定向移动的化

学刺激物为趋化因子。

假膜性炎: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炎,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上皮混合在一起,形成灰白色的膜状物即假膜。

绒毛心:心包的纤维素炎,由于心脏搏动,导致渗出在心外膜上的纤维素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在心脏表面,称~。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炎性息肉:在致炎因子的长期作用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过度增生,形成突出于粘膜表面的带蒂肿块。

肉芽肿性炎:炎症局部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增生性炎症。

炎性介质:一组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在炎症过程中起主要介导作用的化学物质。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变质即可发生于实质细胞,也可见与间

质细胞;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血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

3.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

渗出液的积极意义:

1.稀释毒素;

2.带来营养物质和抗体,补体等抗菌物质,并带走炎症病灶内的有害物质和代谢物;

3.将渗出物中的病原体和毒素引流到局部淋巴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4.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可转变为纤维素,交织成网,渗出液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炎症后期,纤维

炎症的局部表现

红——炎性充血;

肿——充血、渗出;

热——代谢增强;

痛——压迫、牵拉炎性介质;

功能障碍——肿、痛变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