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三步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讲义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概括分析题与解题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概括分析题与解题技巧课件

常见6大设误角度
角度一:人物角度 角度二:时间角度 角度三:地点角度 角度四:关键词角度 角度五:添加或删减角度 角度六:关系角度
壹 角度一:人物角度
(1)误解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
错误理解。 (2)张冠李戴
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 结果。 2.比对方法:比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看有无误解形象、张冠李戴。
3[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 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 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 不亡?公等宜戒之!”
城门掩击之,贼遂奔溃。以功进爵为侯。累迁显武将军、郢州制史。在 州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 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 独当。”遂以所赐谷帛悉分与之。
B.韦珍功绩卓著,体恤百姓。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有名声和政绩朝 廷赏赐他的马匹帛、谷等物,他全部分给了孤苦贫寒的人。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 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解析】D 据原文中“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唐太宗认为隋朝 灭亡是因为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而不仅仅是大臣的原因。(以偏概全。)
伍 角度五:添加或删减角度
4(2021河北唐山一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壹 角度一:人物角度
1、【2021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文言文阅读大一轮复习课件完整版PPT

高考语文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文言文阅读大一轮复习课件完整版PPT
第十三页,共43页。
二、掌握答题的主要方法——比对法 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mìng tí)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 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mìng tí)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 断。而比对法正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 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mìng tí)者 的干扰之处。那么,比对、分析什么内容呢?主要是细节、信息有无、因果 关系和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答案
选项中“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属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原文是 “不听。凑执争”。
第十九页,共43页。
5.(安徽)(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 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 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fén xiāng sǎo dì),晏坐 终日,如退院僧。 第6题选项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 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第十一页,共43页。
2.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qūjiě)等方式作 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 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 等,都不能忽略。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 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 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 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 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 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概括分析文意课件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概括分析文意课件

“循规蹈矩”
【选项】 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 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 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原文】(陈登云)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 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 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节选自 《明史·陈登云传》)
比对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 方法 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循规蹈矩”
【选项】 李若谷不畏权贵。兼领三司户部勾院时,当 地的豪族元甲倚仗祖上的恩荫多次犯法,李若谷对他施 了杖刑,并说是替他的父兄教训他。
【原文】天圣初,(李若谷)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 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 罢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曰: “吾代若父兄训之尔。”
C.颜真卿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因不攀附杨国忠而被调职离京。 李希烈向他询问称帝仪式,他直言拒绝并当面斥责他是反贼,面对死 亡威胁也不屈服。
专题集训14(二)《宋史·张孝祥传》
【原文】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以疾卒,年三十八。 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 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 世。”
“循规蹈矩”
【选项】陈步瀛不善经营。陈家以前是经商的, 到了他这一辈,他考上了文学科,由于乐善好施, 他家的财物全都散尽了。
【原文】陈公讳步瀛,字麟洲。家故殖财, 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
“循规蹈矩”
【选项】 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 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然 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守正见忤,遂 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考点突破四 信息筛选和内容分析概括课件分解

【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考点突破四 信息筛选和内容分析概括课件分解
答案
(2)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 “侠义 ” 和来懋斋先生 “ 品性” 的一组是 “中心条件”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别 群丐 “侠义” ① 以下各组语句中, 表现 的 和 附加条件 所属条件 中心条件
来懋斋先生“品性” 的一组是 所属条件 中心条件
2.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 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3.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 错误。 4.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 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二)答题步骤 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不论做哪一类题,首先要能够从宏观上对全文有个整体了解和认 识,重点掌握一些关键信息,如重要的时间点、文中表达重要意思的 词句、文章的主旨观点、作者的立场态度等等。 对于人物传记,我们要注意人物的语言、事迹和性格,故事的来 龙去脉;对于游记,则要注意游览的顺序和时间,写了哪些景物,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等等。 另外,在阅读时不能贪快,不能急于下手而跳读、漏读。同时, 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以应付隐秘而细小的错误点。

全都间接 龙洞 艰险 下列四组中, 表现 的一组是 附加条件 所属条件 中心条件
在这三个条件中,最重要的当属“中心条件”。它一般用最准
确而简明的语言表述,有时直接用文中的词语。这时一定要理解透 彻关键词语的内涵。
审题小练
读读下面的题干,画出 “所属条件”“中心条件”“附加
条件”的内容(在题干下面直接画出),并说明“中心条件”的内涵。
3.仔细比对,反复推敲 内容分析概括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 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 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间上有没有混淆,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故意 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没有错误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 句。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句子反复阅读,结合上 下文语境仔细推敲。一般说来,只要找到,判断出选项是否错误应该 是不难的。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_概括分析题考点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_概括分析题考点课件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 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 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
D. 叔 向 反 对 晋 平 公 在 春 天 筑 台 , 认 为 那 样 做 会 耽 误 农 时 , 如 果 只 顾 自 己 安 身 立 命 , 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③ 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 是守国的根本。
④ 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 筑台的劳役。
二、解题技巧
1.仔细比对,找异同。 比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比对:关键词句、增减内容、 人物、时间、地点、关系等。 2.比对方法 ①比对选项中在“谁在何时何地说何做何”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检查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 偷换概念。 ③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 辑关系。
2
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 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 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常见设错误点

曲解文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迷惑考生,这种设误方式是命题 的主要陷阱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概括简答题课件63张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概括简答题课件63张

真题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文中古今人“相及”的内涵。 【答案】 答:①自己的命运与杜甫类似;
②自己的才华与杜甫相当。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难点在于考生还 要对作家作品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本题所谓的“相及”也就是作者认为自 己和杜甫“异世同轨”,文中“李杜者不得举进士”“拾遗者一见而辄 阻”“悲歌慷慨苦不胜述”,徐渭才名早扬但命途多舛,晚年潦倒,结合徐渭 和杜甫两人身世可得出答案。
真题示例
【2021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 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 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 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 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 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 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 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 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 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 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 “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步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讲义不分版本

(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步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讲义不分版本

(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三步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讲义不分版本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全国卷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在考查对原文内容翻译、转述和分析的能力,每个选项均由“概括+分析〞两局部构成,并且“概括〞局部根本正确,而错误根本都在“分析〞局部。

它主要从人、时、地、事等几个方面设错,解题的关键就是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与题目进行比对分析。

一、如何准确比对——定位准、比对细因为选项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且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语句的综合表述,因此在比对时首先应定位准选项所涉及的文言语句,然后再逐词逐句仔细比对判定。

[典题例如](XXXX·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

父顺,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第03讲 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讲义(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第03讲  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讲义(解析版)
答:﹍﹍﹍﹍﹍﹍﹍﹍﹍﹍﹍﹍﹍﹍﹍﹍﹍﹍﹍﹍﹍﹍﹍﹍﹍﹍﹍﹍﹍﹍﹍﹍﹍﹍﹍﹍﹍﹍﹍﹍﹍﹍﹍﹍﹍﹍﹍﹍﹍﹍﹍﹍﹍﹍﹍﹍﹍﹍﹍﹍﹍﹍﹍﹍﹍
答案 ①第二段谈到学习的意义。作者用了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人要想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学不可以已”。②第三段谈到学习的作用,作者用了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以“学不可以已”。③第四段谈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用了多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因而“学不可以已”。
(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人物:韦陟。
品格:秀敏异常、风格方整,善文辞。
事迹:
①才华出众——十岁授祭酒,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
②恪守孝道——父殁,与弟杜门不出八年。
③为官有能——长于鉴裁,铨综公平。
④遭人忌恨——李林甫恶其名高,杨国忠忌其才。
⑤坚贞不屈——誓不逃匿,坚卧不出。
⑥忠于国家——斋盟质信,协心戮力,报效朝廷。
第03讲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新高考语文试卷关于文言文阅读题的第3小题,是一道选择题,一般来说设问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近几年都按照这种模式来考查的。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近两年的新高考全国卷更是采用了选择题(四选一)和简答题两种考查形式。这两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无疑增加了考生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一轮复习过程中考生务必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多做一些习题,在训练中总结答题的规律和方法。此题为单项选择题,特色如下。
第1步:整体读文,标注区间。
见“整体把握文本”部分,4个选项的对应区间在文本中已用横线画出并给予标注。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复习之概括分析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复习之概括分析课件
提取占有关键信息,理解文本主要内容
写人叙事性文言文:是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
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的。阅读这类文
章,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清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什么事,文章如何开端、
谁,怎么样
发展、演绎高潮乃至结束。
(性格、能力、才
②文章写了哪些事?中心事件是什么?主次详略如何? 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用了哪些手法? 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情感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析】错误,根据原文,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 和,
训练二(2021·全国乙卷) 【原文】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 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选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 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 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前文提示:唐太宗即位,与大臣议事:降宗室郡王爵位、减赋清
廉止盗、张玄素谏任群臣,裴矩力谏。)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
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 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②看清层次,文章大致分为几层,每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是并列还是 层进,使用什么说理手法,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或情感,观点在文中是隐是显, 情感在文中有无变化。
命题陷阱
要求:
误解形象
1、识别五大设“误”陷阱。
张冠李戴
2、检查预习“步步高的思维探究这五组题设置的 时空错误
·[选项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 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2021学年)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3课解题锦囊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文章大都选自课外,考生未曾相识,全是陌生的文字,历年都是这样,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使有的考生碰巧读过所选的文章,也不会知道试题的,那可是国家机密.这时,考生应当淡定,不要惊慌.首先,要快速把几道试题阅读一篇,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带着试题阅读原文,再下来就是答题。

这样收效会好一些。

我们不提倡先读文本,再读试题,接下来答题.这样,目标不能早明确,显得有些茫然,会造成思维反复运用,导致重复劳动,效果会差一些。

当然,这里还要考虑到每个考生不同的答题习惯。

总而言之,考生按照平时的答题习惯来运作就好,不必非要怎么着不可。

这里主要讲一下答题方法:高考一直都在考文言实词,只是近两年未考,是不是从此退出了?不会。

它仍然是高考大纲规定的主要考点之一,即使不直接考查,也会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得到体现.今后可能用一种新题型来考查文言实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好课文是基础,举一反三是关键。

你熟练掌握了120个文言实词,甚至熟练掌握了360个文言实词,如果不会举一反三,也不能在考试中正确答题。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某某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假设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假设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那么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的概括分析 课件(共29张PPT)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的概括分析 课件(共29张PPT)

【选项设置】B.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 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 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例3:(2018·全国卷Ⅰ)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真薨,宣帝代焉, 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 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 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鲁芝传》)
2.时序混乱 地点错位
1、命题设误
(1)时序颠倒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2)空间错位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2、比对方法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 地做了何事。
文言文的概括分析
学习目标:
掌握语意分析题的答题方 法,了解其设误类型.
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
1.从体裁上说,选文大多为史传作品,主要以 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 洁。选文主要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十四史》。
2.从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
文臣武将,人物大都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 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 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 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 • 署:代理,暂时任; • 权:暂代官职。 •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 左迁:降职;黜、废:废弃不用 •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1.张冠李戴
1、命题设误: (1)误解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 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   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学案学习目标:掌握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4个设题陷阱的解题对策。

学习重点: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4个设题陷阱归纳以及解题对策。

学习难点:解题对策的归纳与灵活运用。

学习方法:讨论交流法。

一、走近真题(2017课标全国2)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高考一轮复习 第3讲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 第3讲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9年新课标II卷高考试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2021学年)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解读举隅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岁B。

70岁C。

100岁D。

141岁1。

【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

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

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2.【答案】D3。

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 )A。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内容概述(共16张ppt)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内容概述(共16张ppt)
【试题选项】 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
【原文片段】 (2015 ·高考重庆卷)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
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 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 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试题选项】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
【原文片段】 (2019 ·全国卷Ⅰ)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
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 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
【试题选项】 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
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
)
四、 比对事物范围,识破“以偏概全”
4.请比对“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原文片段】 (2013江苏高考)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 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 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 “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 “丰名乃被于吴越邪?”
关南地。帝曰: “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
全国卷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在考查对原文内容翻译、转述和分析的能力,每个选项均由“概括+分析”两部分构成,并且“概括”部分基本正确,而错误基本都在“分析”部分。

它主要从人、时、地、事等几个方面设错,解题的关键就是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与题目进行比对分析。

一、如何准确比对——定位准、比对细
因为选项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且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语句的综合表述,因此在比对时首先应定位准选项所涉及的文言语句,然后再逐词逐句仔细比对判定。

[典题示例]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

父顺,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

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

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自主尝试] 选
[技法演示]
解答此题时,考生应先分别找到四个选项对应的原文,再逐词逐句比对选项中解读的内容。

比如A项:
选项内容: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对应原文: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宠顿首谢曰:“……王涣以简贤选能……”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考生在比对原文与选项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①“和帝问曰”中“问”的对象是承前省略的“陈宠”;②“善于简贤选能”说的是优点,故“褒奖”一词使用正确;③选项中的“王”与原文中的“涣”的称呼转换。

考生由此判断可知选项的解说部分是正确的。

然后在此基础上,判断选项中对人物的评价“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也是正确的。

依此方法,考生可分析其余三项。

其中D项,“仍然忙得无法分身”,对应的原文是“不得旋踵”。

考生如果知道“旋踵”的意思是“退缩”,则很容易判断出D项是错误的。

考生如果不知道“旋踵”的意思,从后文“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也可判断出“仍然忙得无法分身”是错误的。

二、从哪些角度比对——7点比对明误点
(一)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一组人物和事件。

命题人正是抓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原文中有关“张”的事说成是有关“李”的事,或将原文中有关“李”的事说成是有关“张”的事,东拉西扯,张冠李戴,混乱不清。

(二)比对时间——避免时序混乱
人物传记类文章通常是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的,而这几件事在文段之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命题人有时便在错项设计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

(三)比对地点——避免地点错位
“地点错位”即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四)比对关键词——避免不合文意
所谓“不合文意”,即翻译错误(曲解文意)。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对原文某些文
言词语的含义或词类活用现象等作不恰当的解释,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故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精神,从而对其观点态度作出错误解说。

这是我们在解读时容易犯的毛病,即对待古人不能依据其具体时代,不能立足于文本作出合理评价,常常以今律古。

(五)比对添加内容——避免无中生有
选项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六)比对因果关系——避免因果混乱
因果关系不当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
关系。

特别关注“因为”“由于”“以致”“因而”“因此”等关联词语。

(七)比对增删的范围词或程度词及其他类词语——避免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所谓的“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