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超塑性成形工艺及其发展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组织)条件(如晶粒形状及尺寸,相变等)和外部(环境)条件下(如温度、应变速率等),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例如大的延伸率)的现象。

超塑性现象最早的报道是在1920年,ROSENHAIN等发现Zn-4Cu-7Al合金在低速弯曲时,可以弯曲近180º。1934年,C.P.PEARSON发现Pb-Sn共晶合金在室温低速拉伸时可以得到2000%的延伸率。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方面的研究设有进行下去。1945年A.A.BOCHV AR等发现Zn-Al共析合金具有异常高的延伸率并提出“超塑性”这一名词。

1964年,W.A.BACKOFEN对Zn-Al合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这个新概念,为超塑性研究奠定了基础。金属超塑性可以分为几类,主要是以下两种:①细晶超塑性(又称组织超塑性或恒温超塑性),其内在条件是具有稳定的等轴细晶组织,外在条件是每种超塑性材料应在特定的温度及速率下变形;②相变超塑性(又称环境超塑性),是指在材料相变点上下进行温度循环的同时对试样加载,事次循环中试样得到累积的大变形。目前研究和应用最事的超塑性现象属于前者。

从60年代起,各国学者在超塑性材料学、力学、机理、成形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超塑性既是一门科学,一又是一种工艺技术。利用它可以在小吨位设备上实现形状复杂、其他塑性加工工艺难以或不能进行的零件的精密成形。

在超塑性材料学方面,上述经典的超塑性理论对于“超塑性材料”规定的“均匀、稳定、等轴、细晶”的苛刻条件对超塑性的应用有很大的限制。人们从为数甚少的“天然”超塑性材料(例如Pb-Sn及Zn-Al合金等)开始,进而研制“专门”的超塑性材料(例如Al-Cu-Zr合金等),其应用范围很小。70年代起人们注意开发工业牌号合金的超塑性、基于上述组织条件,在超塑性变形或成形前要对材料进行细化晶粒的预处理,包括热处理和形变热处理,有些处理工艺相当繁杂,消耗了能源、人力和材料。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工业合金在供货态件下,虽然不能完全满足均匀等轴细晶的组织条件,但是也具有良好的超塑性(Ti-6Al-4V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样不用或少用细化处理工艺,可以大大提高起塑性技术的经济性。然而,供货态工业合金往往不能完全满足超塑性材料的组织条件,或是晶粒较粗大,或是不等轴、或是分布不均匀,因此其在超塑性变形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变形不均匀、各向异性等)。这样,研究非理想超塑性材料的超塑性变形特征,掌握缺陷形成的机理并通过控制变形参数抑制缺陷的产生,用低成本的材料超塑性成形出高质量的零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这方面的研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此外,从社会生产的角度出发,以往材料生产厂、零件成形制造厂、机械装配厂、设备使用厂彼此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材料冶炼制造起就统筹考虑到零件的成形、装配和使用,各个环节之间彼此呼应相互调节。这样对于提高整个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效果。在超塑性技术的应用中,已经有了这样一些先例,超塑性状态已

成为某些工业合金的若干种供货状态之一,这对于超塑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成形零件的质量保证,对于生产的规模化程序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超塑性成形工艺主要包括了气胀成形和体积成形两类:

超塑性气胀成形是用气体的压力使板坯料(也有管坯料或其他形状坯料)成形为壳型件,如仪差壳、抛物面天线、球型容器、美术浮雕等。气胀成形又包括了Female和Male两种方式。Female成形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但是其零件的先帖模和最后贴模部分具有较大的壁厚差。Male成形方式可以得到均匀壁厚的壳型件,尤其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更具有优越性。美国Superform公司在超塑性气胀成形及其应用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常年批量生产超塑性气胀成形的壳型零件,其整个生产过程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成形的零件在航空、航天、火车、汽车、建筑等行业都得到应用。

超塑性气胀成形与扩散连接的复合工艺(SPF/DB)在航空工业上的应用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钛合金飞机结构件的SPF/DB成形提高了飞机的结构强度,减少了飞机重量,对航空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超塑性体积成形包括不同的方式(例如模锻、挤压等),主要是利用了材料在超塑性条件下流变抗力低,流动性好等特点。一般情况下,超塑性体积成形中模具与成形件处于相同的温度,因此它也属于等温成形的范畴,只是超塑性成形中对于材料,对于应变速率及温度有更严格的要求。俄罗斯超塑性研究所首创的回转等温超塑性成形的

工艺和设备在成形某些轴对称零件时具有其他工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方法利用自由运动的辊压轮对坯料施加载荷使其变形,使整体变形变为局部变形,降低了载荷,扩大了超塑性工艺的应用范围。他们采用这样的方法成形出了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的大型盘件以及汽车轮毂等用其他工艺难于成形的零件。

早期由于超塑性现象仅限于Bi-Sn和Ai-Cu共晶合金、Zn-Al共析合金等少数低熔点的有色金属,也曾有人认为超塑性现象只是一种特殊现象。随着更多的金属及合金实现了超塑性,以及与金相组织及结构联系起来研究以后,发现超塑性金属有着本身的一些特殊规律,这些规律带有普遍的性质。而并不局限于少数金属中。因此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组织、温度、应力状态等)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 恒温超塑性或第一类超塑性。根据材料的组织形态特点也称之为微细晶粒超塑性。

一般所指超塑性多属这类超塑性,其特点是材料具有微细的等轴晶粒组织。在一定的温度区间(Ts≥0.5Tm,Ts和Tm分别为超塑变形和材料熔点温度的绝对温度)和一定的变形速度条件下(应变速率在10-4~10-1/S之间)呈现超塑性。这里指的微细晶粒尺寸,大都在微米级,其范围在0.5~5μ之间。一般来说,晶粒越细越有利于塑性的发展,但对有些材料来说(例如Ti合金)晶粒尺寸达几十微米时仍有很好的超塑性能。还应当指出,由于超塑性变形是在一定的温度区间进行的,因此即使初始组织具有微细晶粒尺寸,如果热稳定性差,在变形过程中晶粒迅速长大的话,仍不能获得良好的超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