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教案
《熟悉的物品》教案
《熟悉的物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和熟悉常见的日常物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将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熟悉常见的日常物品,如文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2. 学习观察和描述物品的特征,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学习分类和归纳,将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4. 学习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品的特征。
2. 采用分类法,让学生将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3. 采用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日常物品,如文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2. 准备一个教室环境,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和展示。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展示一些常见的日常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品的特征。
3. 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归纳,将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5.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和描述,评估学生对日常物品的认知和熟悉程度。
2. 通过分类和归纳活动,评估学生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带回家一些日常物品,与家长一起进行观察和分类活动。
2.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去商店或超市观察和分类商品。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评估是否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九、教学建议:1. 对于观察和描述活动,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如观察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 对于分类和归纳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分类。
第2课 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自然物品感受并表现其形态、颜色、纹理和光影等特点;2.能够在简笔画的基础上掌握色彩的运用,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3.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平凡之美的能力;4.提升学生绘画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物品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品形态、颜色、纹理和光影等特点的观察和表现方法;2.掌握色彩的运用,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3.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平凡之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1. 观察物品1.1 课前活动带一个小布袋让学生摸不同的自然物品(如树叶、树皮、石头、果实等),感受其形态、纹理、颜色和光影等特点,了解其各自的性质。
1.2 观察指导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形态、纹理、颜色和光影等特点,并提问引导:•物品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物品表面的纹理有哪些特点?•物品的颜色是什么颜色?有哪些颜色的变化?•物品在不同光线下会有什么变化?2. 简笔画练习2.1 教学方式老师现场示范简笔画的基本形态,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物品并进行简笔画练习。
2.2 简笔画要求•着重表现物品的形态;•尽量简化物品的细节;•保持笔触流畅。
3. 学习色彩运用3.1 色彩应用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使用颜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掌握色彩的运用,进一步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
3.2 练习学生在简笔画的基础上,尝试使用颜料进行描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所画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相互欣赏和交流,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学生的作品是最直观的评价方式,评价时要着重考虑其形态、颜色、质感等方面的表现;2.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情况,考虑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3.感性评价,询问学生对于自己所画作品的感受以及所获取到的知识和技能。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身边自然物品的美感并表现出来,能够掌握色彩的运用,进一步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第2课熟悉的物品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一篇:第2课熟悉的物品(苏教版)中学美术七年级上册总第3-4课时第二课熟悉的物品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通过大量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
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我们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
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一、教学思路欣赏——欣赏不同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
学习——要确定一幅静物画的构图,首先要决定一个主题,然后选择一些合适的补充物来组成和谐的视觉结构,这种布置的整体结构能够加强主题,传递思想和营造气氛。
学习构图的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
尝试——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可以画出不同的笔触。
尝试用不同的笔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自己的情感。
尝试用各种熟悉的物品进行组合练习,体会不同的构图意境。
研究——描绘静物有多种手法,可以是用线的描绘也可以加一些明暗增加物体的体积感。
(苏教版)中学美术七年级上册总第3-4课时实践——选择合适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二、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为线造型的静物的学习,第二课时为素描静物作品的学习。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艺术美。
技能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情感目标: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并能从多种视角进行观察。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熟悉的物品》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熟悉的物品》教案一、教材分析:《第2课熟悉的物品》是苏少版七(上)中华博览绘画教材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介绍了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以及多种表现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培养艺术美的眼光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如平面构图、对角线构图、中心构图等。
2. 掌握多种表现方法,如线描、阴影、明暗对比等。
3. 培养学生用观察力和创造力捕捉物品的美感。
4.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以及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观察和捕捉物品,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不同。
他们对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绘画知识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课熟悉的物品》中的静物画。
先让我们来看一些静物画的图片,你们对这些画作有什么感觉呢?学生1:这些画作很美,色彩搭配得很好。
学生2:我觉得每个画作都有自己独特的构图,看起来很有层次感。
老师:很好,你们对静物画的构图和色彩有很敏锐的观察力。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构图和表现静物画的方法。
步骤二:教学讲解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
平面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可以将物品放在画布上的不同位置,形成平面感。
对角线构图则是利用对角线将画面分割成两部分,增加画面的动感。
还有中心构图,将物品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主题。
你们可以看一下这些画作中使用了哪种构图方式。
学生3:我觉得这幅画使用了对角线构图,因为画面中的物品形成了一个斜线。
老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除了构图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线描、阴影和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静物画。
熟悉的物品第2课时教案
熟悉的物品(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点,熟练掌握画静物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静物画的美,体验色彩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画出一组合格的静物组合,体现出明暗关系,构图合理。
难点:自主设计有个性、表现情感的创意背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将作业要点评的作业分为“优秀组”和“潜力组”两组,两组分别抽出四五张点评。
1.优秀组:将优秀组的作业分别展示出来,结合知识点总结出优点,供其他同学借鉴。
2.潜力组:将潜力组的作业分别展示出来,让该幅画的作品的作者先站起来说自己的画哪里有待提高,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指导建议。
3.点赞:课前,在优秀组的每一个作品上画一个赞,在本节课上当众说明已点赞;当潜力组的同学发现自己的问题或态度良好时,当众在他的作品的右下角画一个赞。
4.补充说明:教师在发作业的时候补充:“这节课的成绩,我将在有赞的作品上额外加分,这节课努力,下节课每个同学都有得到赞的机会!”(二)知识讲解通过一对一错的两张素描画和两张彩铅画为同学们讲解知识点。
1.为同学们展示两张素描画,一张有共性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出在哪。
另一张是正确的画,通过分析这张画,总结出正确画法。
2.为同学们展示两张彩铅画,一张有共性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出在哪。
另一张是正确的画,通过分析这张画,总结出正确画法。
3.通过上面展示的两组作品的对比,为同学们提出课堂练习的相关要求。
(三)优秀作品展示将优秀的静物作品图片展示自己大屏幕,此张PPT将一直停留,供学生们参考。
(四)课堂练习教师组织课堂练习,做出针对性指导,并讲解共性问题。
四.课后作业总结这两个课时的知识点。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2课熟悉的物品
如桌子、椅子等。 如锅、瓢等。
如牙刷、洗发水瓶等。
物品的用途
家居用品
提供生活便利,提高生 活质量。
学习用品
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 率。
厨房用品
烹饪食物,满足饮食需 求。
02
物品的观察与表现
观察方法
细节观察
仔细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纹 理等细节特征,捕捉其独特之处
。
结构分析
了解物品的结构组成,探究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耗和减少废弃物。
设计元素
形状
色彩
物品的形状应符合设计理念 ,同时考虑生产工艺和使用
的便捷性。
01
02
色彩的选择应符合设计风格 ,同时考虑色彩心理学和品
牌形象等因素。
03
04
材质
选择合适的材质,考虑其质 感、耐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
功能
物品的功能应满足用户需求 ,同时考虑功能的实用性和
易用性。
设计步骤
需求分析
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明确 设计的目的和目标用户。
详细设计
对筛选出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设 计,包括形状、材质、色彩,进行初步筛选。
原型制作
根据详细设计结果,制作物品原 型,进行测试和评估。
0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
1 3
展示时间
颖•性、文独字特内性容和创造 性•,是文否字能内够容打破传 统思维模式,提出新
的解决方案。
技术性
评价作品在技术实现 方面的难易程度、稳 定性和可靠性,以及 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
术手段。
实用性
评价作品是否具有实 际应用价值,能否解 决实际问题,提高工 作效率或改善生活质
量。
第二课 熟悉的物品(公开课件)
色彩:冷暖
一
香蕉的形状结构
长长的 弯弯的 两头尖 主体部分4个面(也有3、5个面的)
一、观察
二、构图
明暗
深入调整
作业要求:
一、构图 位置:居中偏上 大小:适中 二、结构准确
三、明暗突出
注意:
结构:转折 明暗:三大面五大调
1、三大面 :黑白灰 2、五大调:亮部、灰部、暗部、明暗交界线、反光
熟悉 的 物 品
第二课时 ——静物写生
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临摹过静物素描,大家 对自己作业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这一课,我们就仔细地观察一下我们身边最常见 的瓜果蔬菜,这些是我们经常都会吃的。今天我 带来香蕉,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一下 教师展示并分析一下香蕉的结构
第二课 熟悉的物品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2018.9.27周四上午到昭关中学授课第一课1.教学目的:a.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
b.让学生了解静物画的透视变化规律以便画好物品。
c.通过对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的学习和训练,做到基本掌握物体的三种透视变化规律。
2.教学重点:a.了解线造型中的物品形体的透视变化规律;b.学习和训练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柱体透视变化规律。
c.在训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时学习和训练明暗透视规律。
3.教学难点:学生在训练时对形体的三度空间思维和对形体透视变化规律的理解。
4.教学内容:a.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工作。
b.导入新课。
复习上堂课的内容: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大家有没有学会和熟练掌握了呢?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进行的是几种形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以此导入今天的课程学习。
c.讲授新课i.激发学习的欲望。
通过课件展示和课本中范画感受各种身边熟悉的物品素描线造型和明暗造型的艺术美感,激发学习的审美动机。
ii.指导学生进行美的考察。
通过范画建立审美意象,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柱体透视以及立方体和圆球体的明暗透视规律,引发学习的审美感知。
iii.训练和掌握几种透视变化规律的方法:1.平行透视:借助直尺辅助工具,画出视平线,再画出垂直中心线,形成十字形,在左下方画一个正方形(实线),然后用虚线将正方形的四个点和视平线上的灭点相连,在其中一条虚线上找一个点,然后画出一个与前面一个正方形相同只是小一点的正方形(用虚线),然后将看得见的地方全部画成实线,一个立方体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2.成角透视:画一条视平线,确定好两头的余点,确定好中心垂线,中心垂线可以偏右或偏左,在中心垂线上确定两点然后将这两点和视平线上两个余点相连(虚线),然后在上面相交的两条虚线上确定好2点,不要相聚太大,再将这两点分别和两个余点相连,基本成角透视的立方体就形成了。
3.然后在立方体线造型的基础之上加上一些明暗,主要基本规律是在明暗交界线的地方,亮的越亮暗的越暗,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示范),基本步骤见课件上,详细讲解,让学生训练。
《熟悉的物品》教案
《熟悉的物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描述物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五种物品词汇:book, pen, paper, cup, chr, table, puter, phone, watch, shirt, pants, shoes, bag, car, bike。
2. 学习如何用英语描述物品的外观、颜色、大小、用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十五种日常物品的英文表达及描述物品的方法。
2. 难点:正确运用英语描述物品的外观、颜色、大小、用途等。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PPT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物品词汇和描述方法。
2. 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描述物品的任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物品,让学生用中文描述物品的外观、颜色、大小、用途等。
2. 教学新词汇(10分钟):教师展示PPT,引导学生学习十五种日常物品的英文表达,并用中文解释词汇含义。
3.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三至五种物品,用英语描述物品的外观、颜色、大小、用途等。
4.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物品”游戏,学生用英语描述物品,其他学生猜测。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用英语写一篇关于自己房间内物品的描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主动描述物品、参与游戏等。
2. 语言表达:评估学生在描述物品时的语言准确性、流畅性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熟悉的物品教案
初中熟悉的物品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运用英语表达熟悉的日常物品。
2. 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购物交流。
3. 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描述物品的词汇和句型。
2. 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和描述熟悉的物品。
3.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场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物品,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物品。
例如:pen, pencil, eraser, ruler等。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用品,如:牙膏,牙刷,毛巾等,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物品。
2. 学习描述物品的词汇和句型,如:big, small, tall, short, expensive, cheap等。
三、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用英语描述这个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其他组的学生听描述,猜测是什么物品。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描述物品的词汇和句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上一节课的物品,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物品。
二、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个购物场景,运用所学的描述物品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角色扮演。
三、模拟购物(1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商品,如:玩具、书籍、衣物等,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购物,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交流,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2. 教师可以通过听写、口语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描述物品的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英语,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第2课 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物画的基本构成要素。
2.掌握素描的基本绘制方法和技巧。
3.培养观察、分析、表现艺术性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物的构成要素1.1 空间形态: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形态变化,包括物体大小、形状、姿态等。
1.2 空间关系:指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空间远近、上下左右等。
1.3 光影变化:指由于光照的不同而产生的亮度和明暗变化,包括主光源、副光源、强光区、弱光区等。
1.4 质感表现:指物体的色彩、质地、纹理等特征,包括笔触用法、色彩运用等。
2. 素描的基本绘制方法和技巧2.1 建立基础线条:包括轴线、框架线和比例线等,用于确定物体的大小、位置和姿态等。
2.2 表现轮廓线条:包括直线、曲线等,用于描绘物体的外形和结构。
2.3 掌握明暗关系:包括阴影和高光,用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2.4 运用素描技巧:包括梯度、交叉、修剪等,用于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纹理。
3. 素描实践3.1 观察实物:让学生观察生活周围的物品,了解物品的形态、特征和质感。
3.2 素描实践:让学生在画纸上进行素描,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表现物品的形态和质感。
三、教学重点1.熟悉静物画的基本构成要素。
2.掌握素描基本绘制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理论讲解与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个别辅导与群体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为学生介绍本课内容及教学目标。
2.分步讲解静物画的构成要素及素描的基本绘制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进行素描实践,授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创作。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实物和进行素描实践,促进学生对静物画的理解和掌握素描的基本绘制方法和技巧。
但是,在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缺乏耐心和细心,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素描技巧和方法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素描水平。
熟悉的物品-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熟悉的物品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通过大量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描绘静物的基本方法,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我们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他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美。
技能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情感目标: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四课前准备:教师: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课件学生: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五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 猜谜语:课件展示@黄包袱,包黑豆,尝一口,甜水流。
打一水果;@架上爬秧结绿瓜,绿瓜顶上开黄花,生着吃来鲜又嫩,炒熟做菜味道佳。
打一蔬菜;@脸圆像苹果,甜酸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
打一蔬菜;@四季常青绿,只是花开难,摊开一只手,尖刺已扎满。
打一植物* 导入:大家看到这些蔬菜水果被当做绘画对象时,我们就管他叫做“静物”,画出来的画就叫做静物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熟悉的物品,欣赏不同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发现用你们的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
* 出示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美。
技能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4.实践阶段:
(1)分组表现,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要求:(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学生代表先作点评从主题、选物;到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
共同作适当调整
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
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有选择地表现对象。
学生分组讨论
自评、互相点评
确定主要物体
注意物体的大小
注意选物体的种类如同一种类的物体或有关联的物体
作业
选择身边熟悉的物品写生
授课
过程
得与
失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正阳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课题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主备人
骆凤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赏析、讨论、体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如何搭配等。
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点评进行补充
课堂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以后要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三、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等四、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
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
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
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3.总结归纳阶段: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4.实践阶段:(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5.展示评价(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三、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
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
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
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3.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4.实践阶段: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5.展示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6.小结
身边的物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
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
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课与单纯的素描技法教学有明显不同,以往大多画石膏几何图形,明暗更强调同一表现方法,同一种工具,同一角度。
而本课最大的不同则将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工具材料只是用来表达自己对物品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己个性的手段,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去观察、探究与表现。
在表现技法上以线条为主,适当加以明暗,尽量在透视上淡化,免受透视束缚;在表现内容上,以学生身边可取物为主的组合;在表现形式上具象、抽象、粗旷、细腻均可;在表现材料上不做统一规定。
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上成纯技法素描课。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3.教学难点
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用品
二、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
(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2.体验阶段
⑴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
⑵结合范图分析归纳: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
的手段。
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也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关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
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⑶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结合范图分
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实践探索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的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互相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5.小结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三、教后感:
学生,是指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
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
写生表现的三大要素是:形体、色彩、空间。
静物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静物写生时,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物体作为训练对象。
一般说来,形状单纯、表面平整、色彩单一、近似几何体的物体较为简单,例如茶杯、纸盒、鸡蛋之类。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添加比较复杂的物体,例如玻璃器皿、竹编器、毛皮等,还可以将石膏几何体与静物布置在一起,使两者产生强烈对比,以增强画者对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