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与近体诗之争
古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在平时聊天时,有很多朋友对古诗与近体诗地概念含糊不清,但我惊奇地发现我一个很年轻地好友对此却造诣匪浅,有好多观点和我地看法基本一致.我这里又整理了一下并举例发给大家,拟意提高我们整群素质.综观诗律地发展,唐以前地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地诗,通称为古体.近体诗既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南北朝地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地三大区别:一、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地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地为排律,也叫长律.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地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与"近体"相对而言地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地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地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地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一)、此格式首句入韵.古体:【谣】〖幽庭赋系此谣.〗故年花落今复新.新年一故成故人.那得长绳系白日.年年月月但如春近体: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二)、此格式首句不押韵.古体:【和蔡黄门口字咏绝句诗】嚣嚣宫阁路.灵灵谷口闾.谁知名器品.语哩各崎岖近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平仄:古、近体最大地区别,是古体不太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古体、近体诗绝句以第三句仄声居多,既然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不太讲究.这里就不再著述古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近体诗平仄组合地规律主要有三条:、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地平仄排列规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最后以【五绝】为例标准格式谈四种常见格式.、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仄仄仄平平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平明寻白羽,平平平仄仄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平平平仄仄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不感高声语,仄仄平平仄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听鼓(李商隐)城头叠骨声,平平平仄仄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欲问渔阳掺,仄仄平平仄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果您是南方人,您会觉得入声字地发音方法和平、上、去声不同,那您就可以多读多熟悉,做到能分清楚普通话里归到平声里面地入声即可;如果您是北方人,您不可能通过读分出入声字,您就需要把归到平声里面地入声背下来或者查字典,呵呵,就到这里吧,在此引用了百度网中地好多观点,如有不同见解,请回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概念1、古体诗的概念及特点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是一种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
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
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
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2、近体诗的概念及特点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
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
《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
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总之:要判断一首诗是否符合格律就看该诗是否达到格律诗的要求,这有四方面:(1)字句要求。
格律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五绝与五律都是五言句,各为二十字与四十字,七绝与七律都是七言句,各为二十八字与五十六字。
排律则字数不限。
(2)平仄要求。
一句之中和句与句之间平仄,都有特定的规定。
(3)用韵要求。
格律诗用平声韵脚,除有时首句入韵外,都是单句仄脚不入韵,双句平脚入韵。
(4)对仗要求。
律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中间两联必须对偶。
有人会说,格律诗分明是古时候的诗,为什么叫近体诗呢?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
格律诗出现的时间是在齐梁时期,这以前的诗人不知平仄四声,因此也不存在格律的讲究,所以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
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诗歌都是古体诗,一直到齐永明之前所有的诗都是古体诗。
无论是诗经的四言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汉乐府的杂言诗(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十九首的五言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曹丕的七言诗(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等,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近体诗就是格律诗,所谓近体是相对于古体诗来说的。
其实“格诗”还不同于“律诗”,格诗是指气格高古的古体诗,但是后人把律诗直接就叫做“格律诗”了。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
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
(当然,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
)
扩展资料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
它的特点是:
(1)字数固定。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
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
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
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
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用韵严格。
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
(3)讲究平仄。
(4)讲究对仗。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
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
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
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
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两种不同的诗歌形式。
近体诗也被称为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而唐以前的诗歌被称为古体诗,唐以后不符合近体诗要求的诗歌也被称为古体诗。
这两种诗歌形式的区别可以从句法、用韵和平仄等方面来区分。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字数和句数可以不同,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在用韵上,古体诗可以用一个或多个韵,而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则十分注重。
律诗中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也有特定的句形和平仄要求。
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交互关系。
在近体诗形成之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被称为古诗或古风,古体诗的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和平仄,押韵宽松,篇幅长短不限。
而近体诗则更加注重对仗、平仄和韵律,形式更加规范。
在古体诗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类似于近体诗的形式,如唐时的古绝句。
因此,古体诗和近体诗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在诗歌发展的历史中,也有着相互影响和交融的关系。
在南北朝后期,一些诗人开始注重声律和对偶,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格律体系,这被称为“新体诗”,是古体和近体之间的过渡形式。
在唐代,一些古诗也有律化的倾向,例如___的《滕王阁》就是一首古体诗,但它在平仄和押韵上符合律诗的要求,全篇八句,近似于两首七言绝句,押仄和平两韵。
在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更多地将近体句式融入到古体作品中,例如___、___、___、___等人的五古中,常常出现律句和律联。
在___的《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许多入律的句子。
但有些诗人则有意识地与近体诗区别开来,多使用拗句,甚至散文化,像___、___、___等人都有所创造。
后来,明清学者注意到古诗中融入律句和使用拗句避免律的现象,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和近体声律有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忽视了古诗实际上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有些牵强,甚至被批评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
古体诗是指按照古代诗体写作的诗歌,其形式包括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相等,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
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方法
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方法嘿,朋友们!咱今儿个来聊聊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办法。
这可有意思啦!古体诗啊,就像是一位阅历丰富、自由自在的长者。
它的形式那叫一个多样,篇幅可长可短,没那么多规矩束缚着。
韵律呢,也相对宽松些,读起来呀,有一种洒脱不羁的感觉。
你想想看,古体诗就好比那广阔的天空,任由诗人的思绪在其中自由翱翔。
它不讲究严格的平仄对仗,给了诗人极大的发挥空间。
像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气势,多豪迈呀!而近体诗呢,则像是一位严谨端庄的君子。
它有着明确的格律要求,平仄对仗都得规规矩矩的。
就像是走在一条既定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得踩在点儿上。
比如说律诗吧,四联八句,中间两联还得对仗工整。
这就好像是给诗人戴上了一副精致的枷锁,但也正因如此,让近体诗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律之美。
杜甫的就是典型的近体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仗多工整啊,读起来朗朗上口。
那怎么区分它们呢?咱可以从字数上看呀。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等等,杂言的也不少呢。
近体诗一般就五言和七言。
再看看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比较灵活,有时候可以换韵,多自由啊。
可近体诗就不一样啦,一般只能一韵到底。
还有平仄呢,这可是个重要的区分点。
古体诗对平仄要求不那么严格,而近体诗那可就讲究多了,什么平仄交替、对仗工整,可不能马虎。
咱举个例子吧,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典型的近体诗呀,五言绝句,押韵、平仄都符合要求。
古体诗和近体诗各有各的魅力,古体诗自由奔放,近体诗格律严谨。
它们就像是诗坛的两颗璀璨明珠,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咱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可别傻傻分不清哦。
试着去感受它们的不同,你会发现诗歌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是不是很有趣呢?咱可得好好领略这其中的美妙呀!。
[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近体诗篇(1):近体诗和古体诗有什么区别导语: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近体诗之前的诗歌一般为古体诗,那么两种诗有什么区别呢?一起了解一下吧!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
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
它的特点是:(1)字数固定。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
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
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
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
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用韵严格。
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
(3)讲究平仄。
(4)讲究对仗。
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
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
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同时,研究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 文化自信心。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演 变过程。
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古体诗的语言更加古朴自然,不拘泥 于形式,更注重语言的内在意蕴和表 现力。而近体诗则更加注重语言的规 范和严谨,追求语言的和谐统一。
文化内涵的体现
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两者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历史变迁和人文 精神。
古体诗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更多地涉及到古代的历史事件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展现出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而近体诗则更加关注宫廷文化、文人雅集等题材,表现出 更为细腻的文化气息。
内容广泛
近体诗内容广泛,涉 及政治、历史、哲学、 人生等各个领域。
语言精练
近体诗语言简练,表 达含蓄,意境深远。
近体诗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 律严谨的诗歌形式, 是对古体诗的继承和 发展。
格律严谨
近体诗在字数、韵脚、 平仄、对仗等方面都 有严格的规定。
讲究意境
近体诗强调意境的创 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 绘。
研究成果总结
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形式、韵律和意境 上存在显著差异。
古体诗意境深远,注重自然和人生哲 理,而近体诗则更注重社会现实和政 治主题。
古体诗形式自由,不受格律限制,而 近体诗则严格遵循平仄和韵律规则。
两者在语言风格、意象运用和情感表 达上也有所不同,古体诗更质朴自然, 近体诗则更精致细腻。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古体诗近体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有啥区别?
【导语】“近”这个字指的是唐,“古”对应的是唐以前。
因为近体诗的成熟,唐朝涌现出了⼀⼤批的诗⼈,如:李⽩、杜甫、王维、⽩居易等。
下⾯就给⼤家介绍下古体诗近体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有啥区别?欢迎阅读! 近体诗⼤概形成于隋朝,成型于唐初,⼜叫格律诗。
将球对仗,合辙押韵,有严格的诗韵。
对字数、平仄、句式都有⾮常严格的限制。
但是⾃从唐朝成型以后完全成为准绳,以前的乐府诗,古风诗都边缘化。
近体诗需要有极⾼的⽔平,更加⽂⼈化,所以只要你是唐朝的⼈,不写两⾸诗那就不好意思说你是唐朝的。
不论是⼈⾯桃花相映红还是⼀⽚孤城万仞⼭! 宋朝的诗则是吹⾯不寒杨柳风,满园春⾊关不住。
但是因为宋词的原因,诗被弱化,退居⼆线。
近体诗的出现使得诗歌这个词完全分离诗⾬歌⽆关了,也代表职业化。
古体诗是有了近体诗之后对应的叫法,有五⾔六⾔七⾔四⾔以及杂⾔等等,还有乐府诗。
甚⾄还参杂了六朝时期的骈⽂如李⽩的《梦游天姆吟留别》,他的特点就是不拘平仄,不管对仗,完全平民化的诗。
古体诗的韵则⽐较宽。
词,本来是乐府词,起源于南朝梁,起初是谱曲唱的,但是⼀开始格律要求就⽐诗的更加严格,虽然韵更加的宽阔,但是平仄⼀个都不能错。
在宋朝出现了⼀⼤批的词⼈,苏轼、⾟弃疾、李清照、李煜等。
但是也是因为职业⽂⼈的介⼊,最终词不搭调。
也步了诗的后尘。
词在唐朝开始成型,全盛于宋朝,故称宋词。
宋朝的⼈要么唱⼀唱春花秋⽉何时了?可惜⼤江东去浪淘尽,或者说说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忧愁。
取⽽代之的是曲,曲这种⽂学形式出现是因为五代时期,⾦元以来关外等地少数民族涌⼊,他们的⾳乐与内地的完全不⼀样,最后词演变成了散曲。
散曲在元朝⼤放光彩。
张养浩、⽩朴、马致远等都留下了不少佳作。
散曲也⼀样,没有逃过⽂⼈的⼿,曲⼜称元曲,⾔外之意就是元朝的曲⼦,由于元朝⽂⼈地位格外底下,所以⽆所事事的⽂⼈只好寄情于⼭⽔之间。
闲暇之余写⼀写古道西风瘦马,读书⼈⼀声长叹!扩展阅读:唐诗宋词成就 扩展阅读:唐诗宋词成就 宋词不同于⼀般宋诗的散⽂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
快速判断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几个小方法 2
如何快速判断古典诗歌体裁初中语文组陈瑾中国诗歌的分类比较复杂,但是,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的那么细致。
一个初中生,掌握基本分类就好。
对于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的区分,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
对于旧体诗中诗词曲,只要学过,区分也不在话下。
但对于旧体诗中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分,有的学生就有点蒙了。
下面说几个区分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小方法。
首先,看作者朝代古代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说法始于唐代。
唐初,人们开始对诗的字数、声韵、对仗等有了严格的规定。
为了区别于过去的诗,人们把唐以后写的要求严格的诗是一种格律诗,唐人统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后人沿用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后要求严格的诗称为近体诗,也叫做格律诗。
这种说法沿用到今天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那么相对而言,唐以前创造的诗只能是“古体诗”了。
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晋时期陶渊明写的诗只能是古体诗。
后人也多沿用唐人的这种说法。
所以,唐以前的诗只能是古体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那么是不是说唐以后写的诗都是近体诗呢?当然不是的。
唐代以后的人可以写近体诗,当人也可以模仿古代人写古体诗啊。
比如李白的《行路难》都应该属于古体诗。
唐以前和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古体诗。
所以只看朝代判断是不够的。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看上去像绝句。
实际上作者吴均是南朝梁人,这首诗也只能是一首古体诗。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这首诗看上去是不是像五言律诗?实际上看作者的朝代汉代,就知道它也只能是古体诗。
第二、看句数。
只有八句。
所以只要按这个方法排除,大部分的诗还是可以一下子判断的。
而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所以只要不是四句诗或者八句诗,就应该归于古体诗的范畴。
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
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初学古诗的人往往有一种困惑,什么是“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其实,“古体诗”和“近体诗”对我们现代人来说都是古诗,所谓的“古体诗”与“近体诗”是唐人的一种说法。
下面我们就加以详细的说明:1、什么是“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咏怀【晋】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
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格律分明,所以又叫格律诗。
近体诗的形式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
请注意:在唐以前的诗自然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具体的格律要求我们在后面还要讲到。
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古体诗”和“近体诗”区别是什么?总的来说,古体诗与近体诗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古体诗近体诗分类
古体诗近体诗分类摘要: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定义及区别二、古体诗的发展历程三、近体诗的发展历程四、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代表作品及特点五、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影响和传承正文: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定义及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
古体诗,又称古风诗,是指我国古代诗歌在唐诗之前的形式,其特点是用韵自由,句式多变,表现手法较为豪放。
近体诗,又称近体诗,是指唐代以后形成的一种诗歌形式,主要特点是句式整齐,用韵规范,表现手法更为严谨。
二、古体诗的发展历程古体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诗歌。
在汉代,古体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品,如楚辞、汉赋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体诗的风格开始趋向华丽,如曹植、陶渊明等人的作品。
三、近体诗的发展历程近体诗的形成主要在唐代,其规范的句式和用韵方式,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人是近体诗的代表人物。
在宋代,近体诗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如苏轼、李清照等人的作品。
明清时期,近体诗仍然有着极高的地位,如清代的纳兰性德等人的作品。
四、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代表作品及特点古体诗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将进酒》等,特点是用韵自由,句式多变,表现手法豪放。
近体诗的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静夜思》等,特点是句式整齐,用韵规范,表现手法严谨。
五、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影响和传承古体诗和近体诗对我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古体诗的豪放,还是近体诗的严谨,都为我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同时,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创作方式,也为我国的诗歌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高中语文-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的特点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 成的一种格律诗。它的特点是:
(1) 字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
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
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
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
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
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
诗。也称为今体诗。
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 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 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 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 来区别。
齐梁体
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在 此期间,诗歌内容多以吟咏风云、月 露,题材狭窄;
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 辞藻巧艳。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
究平仄和对仗。
2、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
要求平仄和对仗。
古体诗特点 —不大讲究格律
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 (1)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 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 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 卿妻作》共357句。 (2) 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 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3) 不讲平仄。 (4) 不讲对仗。 如《古诗十九首》、唐代及以后的诗人仍有写 古体诗的,如《蜀道难》
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
共同特点。
(2) 用韵严格。这指的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
一般只用平声韵。
(3) 讲究平仄。 (4) 讲究对仗。
判断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标准
判断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标准古体诗除了必须押韵外,在形式的其他方面都可自由,近体诗在形式的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句数一篇之中,古体长短不拘,少可仅二、三句,如荆轲《易水歌》只有二句,韦应物《采玉行》只有六句;多可至百句以上,如杜甫《北征》有一百四十句。
近体诗一篇限一定句数,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
二、字数古体每句字数不加限制,在大体为七言的诗歌中,也可以杂入三言以至十一言的句子,如李白的《蜀道难》,在大体为五言的诗歌中,也可以杂入七言的句子,如李白的《杨叛儿》。
近体诗则每句限一定字数,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全篇各句字数必须一致,不可有字数不同的句子。
三、押韵押韵就是把同韵母的字放在同一篇的句子末尾,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
古人曾把韵母相同的字收集起来,成为一个韵部,凡属同一韵部的字,即可相押,用作同一首诗的韵脚。
我国现存最早而完整的韵书,为北宋初年陈彭年等修汀订的《广韵》。
它将平、上、去、入四声的字,按韵母分为二百零六个韵部。
到了南宋末年,有所谓"平水韵"(平水人刘渊、王文郁修订),把二百零六部合并为一百零七部,后又并为一百零六部,即平声的上平十五部,下平十五部,上声二十九部,去声三十部,入声十七部。
每部取一个字作韵目,并编部次,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
一般地说,古体诗可以跨韵通押,用韵较宽;而近体诗则要求较严,不可"出韵",即越出所押韵的韵部。
押韵方式,古体比较灵活,近体则有常规。
古体诗可以隔句押韵,也可句句押韵;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有两句一换韵的,如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有三句一换韵的,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通常是每四句换韵。
总之,古体诗在押韵上是很自由的。
近体诗必须用平声韵,偶数句押韵,奇数句不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而且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押韵比古体诗严格得多。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教育课件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
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格律诗。近体诗在南北 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 到唐初成熟。
五言首句平起仄收
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李白)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首句平起平收
听鼓
城头叠骨声, 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惨, 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平收:
•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皆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截首尾四句:则无对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截中间四句:则全对仗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对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对仗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平起平收: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古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诗歌举例古体诗《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它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之一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比较研究
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
镜中衰鬓已先斑。
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1125—1210)号放翁,少年时就立 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 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 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岁闲居 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 失地。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 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诗的 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 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 篇都是围绕着“志”写的。
阅读课本《山居秋暝》参照注 释加以理解,然后回答问题: 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 分析这首诗前三联描写的画面 表现的意境。(4分) 2.这个意境跟诗人表现的情感 有什么关系?(2分)
登高 杜甫
杜甫(712~770) 字子美。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世尊之为“诗圣”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 度住在城南少陵附 近,自称少陵野老, 在成都时被荐为检 校工部员外郎,后 世又称他为杜少陵、 杜工部。
近体诗六首
近体诗,与古体诗 相对,是指唐代才 出现的特别讲究格 律的两种诗体—— 律诗和绝句。
山
居
王 维
秋 暝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字摩诘,早期 诗作呈现奋发昂扬风 貌。中年后,政局恶 化,过着亦官亦隐的 生活并致力于田园山 水诗的创作,成为盛 唐山水诗派代表作家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与刘备水乳交 融的关系甚至 超越了刘备与 关羽、张飞的 旷世兄弟情, 是诸葛亮尽展 才华的前提。
二十七岁时从魏 吴争斗中虎口夺 食般地为刘备抢 下一片天地;四 十二岁集蜀国军 政要权于一身, 和东吴,平南蛮, 伐曹魏。
早岁那知世事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韵律
古语云:乐者,天地之和也。
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律,均布也。
由此可见,乐与韵律的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华夏文明中礼的发展历程与乐是同步的,礼乐制度也象征这我华夏文明。
而古体诗歌的韵律就是由华夏文明结晶的乐所衍生的,这也是当代学者研究韵律所容易忽略的一点,或把声与乐的混为一体来研究古体诗歌的韵律。
要想了解韵律,就应从其根源乐说此。
中国传统的乐起源于五帝时期,唐尧时,对其进行总结和统一,即同律,并设五音和十二律。
当然这所讲的律不同于韵律中的声律,是音律的意思。
到了商周时期,乐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乐经》,只惜秦后已佚失多年。
乐主要讲究异音相和,韵讲究同声相应,律讲究声的均布。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乐就是把不同的音结合在一起形成融洽和谐的音符,韵就是把发声相同或相似的字归纳为一个音,律是使一段文字的读出声音更具音律美和节奏美。
韵的成书时间虽然比乐晚,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代的陆法言所著的《切韵》,但其形成跟礼乐制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晋朝到隋朝这段时期,华夏文明第一次受到外族入侵,出现五胡乱华局面,礼乐制度再度崩坏。
而隋朝的大一统局面无疑是给礼乐制度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一次契机,但这期间几百的动乱与大融合,并不符合礼乐制度‘’书同文语同音乐同律‘’的统一理念,因此韵书的出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礼乐制度的影响,而韵本身就是为了延伸乐中的美感。
乐跟韵的关系稍微有点复杂但跟律关系就比较明朗。
律本身就有节奏的意义,而乐是最为讲究节奏感的事物,乐没有音律,就不可叫作乐,所以说乐与律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声律是相对于文章或诗歌来说的,道理也一样。
古代诗歌就像当代歌词一样,谱曲之后要唱出音律感,楚辞、汉赋、《乐府诗集》、唐诗宋词元曲等,都可为之编曲,而后者节奏感更强。
乐与韵律两者关系理清之后,鉴于韵律这方面内容比较复杂和精深,就单独把韵和律拿出来浅谈一下,并分析两者在古体诗歌中的关系。
韵书按时间顺序排列有《切韵》、《广韵》、《唐韵》、《集韵》、《平水韵》、等,这些都可归类为诗韵,还有《词林正韵》以及曲韵。
韵书中字的分类与编排都与字本身的声、韵、调有很大关系。
韵在古体诗歌中运用得比律要早,相对律来讲要灵活一些,但在诗歌中押韵用字是固定的,现在最常用的古韵有《平水韵》,相对而言,其韵部区分较为明细且归类好唐宋以来所用的韵部,后人也多沿用此韵。
沿用古韵是弘扬我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方式,但会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古代汉字的声、韵、调跟我们通用的普通话或方言不大一样,加之古汉语四声去入声,并且有些汉字普通话发音是错误的。
所以依古韵写出来的古体诗用普通话读起来会有些拗口,这也是语言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固有矛盾。
可以说,当代汉字发音与古音的不同,是古体诗歌用韵一大难处。
因此当代人写古体诗歌用得最多的韵是《中华新韵》,值得一提的是《新韵》只有14韵部,远比《平水韵》106韵部要少,给后人用韵写作更多发挥空间。
但其中也有人提出异
议,有人认为《新韵》比《蒙古字韵》编排的韵部还少且四声不分,这不利于中华古体诗歌文化的传承;还有一部分人存在厚古薄今的思想,在此就不作多议。
就个人而言,韵在古体诗歌的作用,就如同头发与发饰一样。
发质如何由文笔决定,发饰的点缀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取决处理文字与用韵能力的才华。
古韵必定要提倡,新韵亦不可弃用。
古体诗歌中的韵之美,不在于用韵是否新旧,而在于用韵是否做到同声相应。
古人作韵是跟据当时官方汉语发音而编排韵部的,虽然历朝有沿用声韵的做法(在此,个人建议读者们了解一下粤语白话,因为其较多地保留唐宋以来官方雅言的九音六调),但当代人最易容接受的往往是最常接触的事物。
而古体诗歌,也并非只是给一些文人雅士鉴赏的,因此,我比较推崇白居易的作法。
白翁的才华可谓是才绝一世,但白翁会尽量把自己的作品写得浅显易懂,不会用些生僻难懂的字词来卖弄自己的文采。
这与后人用韵的道理一样,若能使古体诗歌有韵之美,并可雅俗共赏,用新韵或古韵大可无须拘束。
古体诗歌中的律特指声律,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人讲究声律、对偶的古体诗,后延伸到各种文学体裁中,于是派生出律赋、律诗、格律词、格律曲等文学体裁。
其对诗歌的格式要求十分苛刻,以致于后人写古体诗时不敢轻用律作为题目。
声律也就是常说的平仄声,其格式的要求,在古体诗歌体裁中以律诗为最,如韵脚只押平声韵、对句相对、邻句相粘等。
律诗兴盛于唐朝,而盛唐时期又是我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当是的中国无论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艺术方面都达到了世界的顶峰,也是我中华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皇朝。
按道
理说唐朝时期的文化应与其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相对应,但律诗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后来的古文运动却与之大相径庭。
回看先秦文学,楚辞汉赋、儒家道家的著作大多都充满自由浪漫色彩,而声律的出现则意味着这类文学作品将被格式化的模版所取代。
然而声律的出现决非偶然,可以说是对先代文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同时声律对古体诗歌作出的格式要求,也符合当时统治阶层的需要,要知道,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已产生萌芽,在唐代成型,而诗赋是必考内容,声律则作为评价其优劣的标准,毫无疑问,声律的出现是古体诗歌发展的必然。
声律从成型之初就一直被历代沿用,即使外族入侵亦从未断绝,但是在近代的新文化运动至文革这段时期,声韵是保留了,而声律却逐渐在古体诗歌创作中弱化,归根结底,还是其自身对古体诗歌格式要求的问题。
相对用韵来说,用律更为复杂,且韵律本身有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写出的作品难免会出现格式呆板,内容空洞的问题。
以格律诗为例,格律诗以律诗为最,律诗又以排律为最,如此苛刻的格式要求,并不适合在近代文坛上推广,也不利于古体诗歌的后续发展。
并且声律在形成时本身也遗留一些问题,如三仄尾,但也显示出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
就个人观点,声律作为古体诗歌发展巅峰时期的产物,它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是否会面临与传统儒学一样的命运,如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圣贤明君等这类传统儒家文化一样,被加以改造或消亡,就不得而知了。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任何事物都会经历历史的考验,它的存亡与否,看其自身的适应性,传统儒学与儒家思想就是很好的例子。
声律存在的意义与声韵存在的意义本
质上是一样的,使古体诗歌有律之美,在格式上过多拘束出,并非其出现的本意。
若后人创作古体诗歌时能作到韵律共雅,亦定将是一番美事。
我中华古体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韵律作为其中的精要,欲要进行深入分析,那绝非我辈才识所能及的。
学习韵律更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一蹴而就。
常言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做到致虚极守静笃,方能成就一番学问。
千古文明不绝者,唯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