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高三一轮——太阳周日视运动
![高三一轮——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19cb971910ef12d2af9e7ab.png)
并标明太阳运动方向。
10
❖任一地点: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判断当地地理纬度 ❖判断日出日落方位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 ❖判断昼夜长短 ❖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①②③点:太阳上中天(太阳高度最高,即正午12点)
11
规律小结:
B
夏至
冬至 B
春秋分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6
天球图
N C
B(天顶)
夏至
A
春秋分
冬至
地平圈
D S
旋转成正直(天顶朝上)的图形
7
天球立体图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地平圈
E
N
S
A
W
A点为观察地点,B点为天顶 三条平行线变成了三条带有运动方向的曲线
确定出地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8
9
绘制步骤:
1.先画地平圈和天穹。 2.在地平圈上标出方位。 3.确定日出日落方位、
24
5.从此时起3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 B)
A.北回归线附近 B. C.南回归线附近 D.15°S
25
规律小结:
S
S2
1
S
设:某地极昼多时,
∠1=30 °、∠2=10°, 1)、则该地的纬度 80°N , S 2)、太阳直射的纬度 20°N。
规律七:极昼圈到极点之间的区域,
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 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的2倍。
2
3、正午太阳方位:根据直射点的位置判断 北回归线以北: 正南 , 南回归线以南: 正北 , 南北回归线之间: 天顶、正南和正北, 北回归线上: 天顶、正南 , 南回归线上: 天顶、正北 。
2023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讲义太阳周日视运动
![2023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讲义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4f0c5dc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8.png)
太阳周日视运动天球天空呈球形,这是有目共睹的。
众星列宿布满天空,对于这些极其遥远的天体,人眼无法辨别它们的相对远近,好像是等距的。
它们同观测者的关系,如同球面上的点同球心的关系。
既然天空看起来像个球面,人们就把广漠的宇宙当作球体看待,并把天体在天空中的视位置,当作它们的真实位置。
这对于那些无需考虑距离因素,如对时间、纬度的测定来说,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样一个假想的球体,叫做天球。
天空的昼夜旋转说明,天球不但存在于地平之上,而且还有一半隐入地平之下。
人们所能直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形的天空,又被叫做天穹。
〔天穹有别于天球。
天球是整球,天穹是半球;天球是圆的,而天穹是扁的。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我们日常所见的蔚蓝色的天空,其实是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沿地平方向,好像距离很遥远;沿天顶方向,距离较近。
〕天文上在定义天球时,规定了两个条件:一,天球的球心是观测者或地心;其次,天球的半径是任意的。
它包涵一切,不管天体如何遥远,总可以在天球上有它的投影。
这样,既成认天体事实上的距离悬殊;又可以利用天球上的视位置对于地球的等距性。
概括地说,天球就是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图1—1〕,天文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帮助工具。
图1-1 天球示意图天球的半径是任意的,全部天体,不管多远,都可以在天球上有它们的投影以上所说是地心天球。
在说明地球或行星公转的时候,人们也使用以太阳中心为球心的天球,叫日心天球。
通常所说的天球,皆指地心天球。
天球上的位置为了确定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设置地理坐标系;同理,为了确定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需要设置天球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和天球坐标系,都是球面坐标系。
在天文学上,依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天球坐标系。
各种天球坐标系,有不同的特点。
但是,它们都有球面坐标系的共同特点。
这些特点是:——球面坐标系都有一个根本大圆,称为基圈。
例如,在地理坐标系中,赤道就是它的基圈。
——基圈上都有一个原点。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64b26df84254b35eefd3456.png)
• D 开普敦(34°,18°E)夜色深沉
• 12.次日泰山站 A.日出正南 C.白昼变短
B.太阳高度变大 D.极昼即将开始
(2014海南卷)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 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图5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完成12—13 题。
④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有两种 情况:天顶(太阳直射)和正南 (太阳南射);
⑤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有两种 情况:天顶(太阳直射)和正北 (太阳北射);
3、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绘制:
以40°N观察到的为例: 绘制步骤: 1.先画地平圈和天穹。 2.在地平圈上标出方位。 3.确定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位。 4.连出太阳视运动轨迹并标明 太阳运动方向。
(2014安徽卷)图9为我国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A. 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 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 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 8月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答案】C 【解析】图中中国结位置在北极点上,拍摄者和中国结的 影子都应该在中国结的正南面;3月21日,晨昏线应经过 北极点。选项C正确。
(1)据图4判断,四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5为某地二至日影子的日变化示意图,最有可能
对 应图4中的点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B
E
N
S
A
W
三、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
1、影响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因素: ⑴当地纬度 ⑵季节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7ab2f0ea76e58fafab00366.png)
北极圈
图6
正午太阳方位: 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 位于正南方; 太阳直射点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 位于正北方; 太阳直射点所在地区,正午太阳位 于正上方。
二、判读
2、正午太阳高度
H=90-纬距
3、昼长问题
当地平面之上的视运动轨迹为一优 弧时,该地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 夜长。
注意: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段的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都是平行轨 迹
理解太阳周日视运动
象山二中 史济成
一、基本概念
天球:它以观测者(或地心)为中心,以 无限长为半径,所有天体都投影在这个大 圆球的球面上,我们称这个球面为天球。 天轴:是地轴的延伸 天极:天轴与天球的两个交点,叫天极, 天轴通过地球北极点延伸与天球相交的点 叫北天极,通过地球南极点延伸与天球相 交的点叫南天极。 天顶、天底:当人站在地面上某一地点时, 他的头顶方向沿铅垂线延伸与天球相交的 点叫天顶;脚底方向沿铅垂线延伸与天球 的交点叫天底; 地平圈:垂直于天顶和天底连线并过天球 中心的平面叫地平面;它与天球相交于一 个大圆,这个大圆叫地平圈。
一、基本概念
(1)A点为观察地点,B点为天 顶 (2)NESW形成地平圈,并分别北、 东、南、西四个方向。 (3)图中的平行线为太阳视运动 轨迹
二、判读
1、太阳方位
日出和日落太阳方位: 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正东升,正 西落。 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和 极夜处外)东北升,西北落。 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除极昼和 极夜处外)东南升,西南落。 极昼地区为:正北或正南升落
夏 至 日 二 分 日 冬 至 日 E S W N W S N 夏 至 日 二 分 日 冬 至 日 夏 至 日
二 分 日
冬 至 日
E N
liang太阳周日视运动
![liang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5768a6056c85ec3a87c2c564.png)
天顶
上中天
M
3天顶:观察者的头顶(即 图中的Z点) 4上中天:过Z点的圆周的 地平面以上部分,地方 时为12时即正午时太阳 上中天。
5下中天:与上中天对应的地平面以下部分,地方时为子夜24时
(或0时)。
6太阳的特殊位置:1—日落;2—上中天;3—日出;4—下中天。 7正午太阳高度:太阳上中天时,太阳与观察者的连线与地平面
夏至日
两分日
4、 正 午 时
天南极
冬至日
赤道上的地平 圈
夏至日
东
天顶
两分日
冬至日
天南极
夏至日
天顶 两分日
冬至日
东 北 西 南
赤道上太阳直升直落,昼夜平分,春秋分日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90°
2.北极点地区
天北极
北极点的地平面
夏至日
两分日
冬至日
天南极
天北极
•
从图中太阳视运动可以看出,该地该日刚好发生了极昼现象,即该地正好位于极昼圈 上。极昼圈上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据图示信息可推知此时阳光直射 在20°N,进而可知该日极昼圈为70°N(90°-20°)。当太阳位于B点时,为当地 地方时正午12点,而此时的北京时间(东经120°地方时)为16点,时差4小时,经度 相隔60°,可算出该地位于60°E。北半球极昼圈上,太阳在子夜0时从地平的正北方 向升起(人的视线越过北极点看到日出),又在第二天的子夜0时落于地平的正北。 答案 ⑴ D ⑵ A
高三地理
太阳周日视运动
2012.9
• 天球图的 画法
N
40°
S
一、周日视运动图的一些概念
1圆心:是以观察者为圆心; 所在平面为地平面。
2方位: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原则,故我们只需确定某 一个方位,其余的方位也应 是确定(如根据太阳升起的 方位—东、落下的方位—西、 正午太阳的方位—北半球一 般在南,南半球一般在北)。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e839a3f31126edb6f1a109c.png)
此时南北极点太阳始终位于地平线上,太阳高度角一直为 零。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L3 L4 W L5 地 S 平 O 面 N 0 E 图8 6 12 图9 H2 H3 H4 18 24 地方时 L1 天穹 L2 900 太阳高度 H1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图
(1)赤道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8曲线L1,东北日出, 西北日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 (2)直射点与极昼圈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8曲线L3, 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
L1 天穹 L2 900 面 S 0 6 12 太阳高度 H1 H2 H3 H4 18 24 地方时
W
(5)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 10曲线L4; (6)极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一个点,始终位于正北 方的高空,几乎没有起落的变化,如图11直线H4。
四、观测点位于南北半球的判读 (1)、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观测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⑵太阳终年在北方,则观测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冬至
春秋分
夏至
有时在南、有时在北、有时在头顶:南北回归线之间 直射时
赤道上: a:夏至
b:春秋分
C:冬至
L3 L4 W L5 地 S 平 O
L1 天穹 L2 900 面 N 0 E 图8 6 12 图9 太阳高度 H1 H2 H3 H4 18 24 地方时
(5)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8曲线L4; (6)极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一个点,始终位于正南方 的高空,几乎没有起落的变化,如图9直线H4。
3.太阳直射南半球(情况与太阳直射北半球类似)
L3 L4 E L5 地 N 平 O 面 S 0 6 12 H2 H3 H4 18 24 地方时 L1 天穹 L2 900 太阳高度 H1
太阳周日视运动(孝高)
![太阳周日视运动(孝高)](https://img.taocdn.com/s3/m/cb5e1a1f52d380eb62946d44.png)
2、北极点上太阳总在其正南方向,且物影总是指向正南方向; 南极点相反。
竹竿
物影 经线
极点
竹竿
物影
N
经线
经线
S
经线
S
S
N
N
如在北极出现极昼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太阳终日不落,而且 高度基本不变。
高度
H
极点
0
6 12 18 24 小时
例题 下图为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当太阳位于视运动路线上 A点时,北京时间为6时,回答: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230N 1500W 2此国家是
日出日落方向的判读: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赤道上,每天东升西落 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正南升,正北/正南落。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北
七、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读 如果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如果太阳从东南升 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如果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太阳 直射点在赤道。 八、影子变化的判读 ⑴影长变化: ①日出时影长最长,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 ②直射点上无影子。 N ⑵太阳周日运动与日影关系 : W (以北半球为例) E W O S N O ①北半球冬半年(不包括赤道) E
S 0°~23°26′N 图11
N S 赤道 图12
N S
0°~23°26′S 图13
N
• 赤道上如图12所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 长为0;夏至日太阳由南向北照射,太阳高度最小,物体影 子最长;冬至日太阳由北向南照射,太阳高度最小,物体影 子最长。 •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如图12所示:直射该地时太阳最 高,影长为0;冬至日这一天,太阳最低,物体影子最长且 朝向正北。夏至日,太阳高度介于冬至日和90°之间,物 体影子大于0但短于冬至日的影长。 • 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地区如图13所示:直射该地时太阳最 高,影长为0;夏至日这一天,太阳最低,物体影子最长且 朝向正南。冬至日,太阳高度介于夏至日和90°之间,物 体影子大于0但短于夏至日的影长。
自然地理 第十讲 太阳周日视运动
![自然地理 第十讲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279983302d276a200292ef9.png)
(3)如果出现某一个周日视运动圈 全部位于地平面以上(即极昼), 则表明当地位于极圈以内。上中天 后太阳位于天顶以南是北极圈以内, 上中天后太阳位于天顶以北是南极 圈以内。
二、能力突破
(一)结合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判读某地某时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位: 1.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方位东偏北;日落方位西偏北。 2.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方位东偏南;日落方位西偏南。
第十讲 太阳周日视运动
地理讲师 马玉明
一、考点透视:
(一)《考纲》解读:太阳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的作用结果, 可以反映一地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的方位和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 季节变化等规律。本讲将对以上问题加以剖析。
2.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基本概念
(5)下中天:与上中天对应的地平面以下部分,地方时为子夜24时 (或0时)。
(6)太阳的特殊位置:1—日出;2—上中天;3—日落;4—下中天。
3.周日视运动圈的特征 一年中的周日视运动圈我们可认为它
们是互相平行的。
(1)如果在二至日两个周日视运动圈之间包括天顶位置,表明该地位于回归 线以内。赤道的特征是周日视运动图垂直于地平面;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地 区的周日视运动圈的特征是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天顶以南部分多于天顶以北部 分;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地区的周日视运动圈的特征是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天 顶以北部分多于天顶以南部分。
(四)物体的影子与太阳所处的方位相反
三、典题直击
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 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3~4题。
答案:C C
四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3197ce8172ded630b1cb6e7.png)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由于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太阳相对地球而言,是自东向西运动的东升西落,这就叫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如下图)。
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有些差异,甚至是完全不同。
一、周日视运动图的一些概念如上图:圆心:是以观察者为圆心;所在平面为地平面。
方位: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故我们只需确定某一个方位,其余的方位也应是确定(如根据太阳升起的方位—东、落下的方位—西、正午太阳的方位—北半球一般在南,南半球一般在北)。
天顶:观察者的头顶(即图中的Z点)上中天:过Z点的圆周的地平面以上部分,地方时为12时即正午时太阳上中天。
下中天:与上中天对应的地平面以下部分,地方时为子夜24时(或0时)。
太阳的特殊位置:1—日出;2—上中天;3—日落;4—下中天。
正午太阳高度:太阳上中天时,太阳与观察者的连线与地平面所成的夹角,即图中的∠H。
昼夜长短: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圈(即图中的1—2—3—4—1)以地平面为界,分为两部分,地平面以上部分可代表白昼长,地平面以下部分可代表黑夜长,在一天24小时的前提下,根据两者各自所占的比例可确定观察者当地此时的昼夜长短情况。
二、周日视运动圈的特征一年中的周日视运动圈我们可认为它们是互相平行的。
故一般题目中只讨论二分二至的三个视运动圈(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或昼夜长短情况区分)。
一年中所有的周日视运动圈均在二至日两个视运动圈之间,其中二分日日出必然在正东方地平面上,日落必然在正西方地平面上。
三、常见的各种周日视运动图一般的周日视运动图如果在二至日两个周日视运动圈之间包括天顶位置,表明该地位于回归线以内。
赤道的特征是周日视运动图垂直于地平面;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的周日视运动圈的特征是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天顶以南部分多于天顶以北部分;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地区的周日视运动圈的特征是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天顶以北部分多于天顶以南部分。
如果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全部位于天顶以南(如下图),则表明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相反,如果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全部位于天顶以北,则表明当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85e2b2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53.png)
太阳周日视运动太阳周日视运动地球运动部分的学问点,尤其是太阳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同学而言较难理解,因为缺乏空间想象力量,且高中地理教材对于该块内容几乎是空白,而在高考中对太阳视运动有肯定的要求,把握和理解太阳视运动规律有利于解决地球运动的学问点,所以笔者认为把握肯定的太阳视运动学问是有必要的。
太阳视运动规律一般与直射点位置联系在一起,太阳视运动可以分为周日视运动与周年视运动。
这里我们讨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周期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从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任何天体都有东升西落的周日运动。
以恒星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恒星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恒星日,再划分为恒星时,分,秒,构成恒星时系统。
以太阳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太阳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太阳日,再划分为太阳时,分,秒,构成太阳时系统。
两者的时间差异在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
已知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64 日,则地球日平均角速度是:360°÷365.256日=0.98561°(即59′8″.196)当地球自转一周,完成一个恒星日后,还须绕过△t=59′8″.196,才能完成一个太阳日。
可见,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8″.196。
已知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为23 时56 分4 秒(即1436.06667 分),则地球自转1°的时间是:1436.06667 分÷360°=3.989074 分(或24 时÷360°59′8″.196=3.989074 分),3.989074分×59′8″.196=3 分55.9622 秒=3 分56 秒,所以一太阳日:23 时56 分4 秒+3 分56 秒=24 时。
二、昼夜长短状况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昼弧长除以150来表示昼长,假如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线之上(此时为昼)的长度大于半个圆,则昼大于夜,反之昼短于夜;假如始终在地平线之上为极昼,反之为极夜。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394997b58fafab069dc029a.png)
【太阳周日视运动】1.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出现在地方时0时(或24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h°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值)。
(1)北半球,太阳运行轨迹是:正北日出(地方时0时)—东北—正东(地方时6时)—东南—正南(地方时12时)—西南—正西(地方时18时)—西北—正北日落(地方时24时)。
(2)南半球,太阳运行轨迹是:正南日出(地方时0时)—东南—正东(地方时6时)—东北—正北(地方时12时)—西北—正西(地方时18时)—西南—正南日落(地方时24时)。
2.极昼圈及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h 1°+h 2°=太阳直射点纬度值的两倍),并且日最小太阳高度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纬度与极昼圈之间相隔的纬度数。
(1)北半球,最小太阳高度于地方时24点在正北,正午太阳在正南。
(2)南半球,最小太阳高度于地方时24点在正南,正午太阳在正北。
3.极点由于太阳周日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故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值),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数(h1(1)北极点,太阳始终在正南方,日影始终在正南方。
(2)南极点,太阳始终在正北方,日影始终在正北方。
4.极夜圈(发生极夜的最低纬线圈)上的太阳周日视运动(1)北半球,最大太阳高度(与地平线平行)(0°)于地方时12点在正南。
(2)南半球,最大太阳高度(与地平线平行)(0°)于地方时12点在正北。
5.其余地区(1)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
(2)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南升、西南落。
第十三讲----太阳周日视运动
![第十三讲----太阳周日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b2bae280f121dd36a32d82d8.png)
第十三讲太阳周日视运动一、基本概念1、地平面、地平圈2、天球、天顶面、天穹3、上中天、正午4、太阳升落方位(1)两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南北半球均如此(极点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南北半球均如此(极点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一个恒定值(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4、太阳周日视运动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太阳在天球上做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
二、太阳周日视运动(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特征1、底面表示地平面,底面中心为观察者位置,底面外圈代表地平圈,竖立半圆圈代表天顶面;2、a、b、c3条路线代表该观察点观察到的两分、两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路线;3、a、b、c3条路线与天顶面的交点表示上中天,3条路线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分别代表该日的日出与日落位置;4、底面中心与日出点的连线和东西水平线的夹角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5、上中天点与底面中心点的连线与南北水平线的夹角表示下午太阳高度角;6、对任一地而言,不同日期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都是相互平行的。
(二)不同纬度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由于观测者所处的纬度不同,所以,运动的轨迹也不同。
1、在南北极点,所有天体(包括太阳)不升也不落,如图A。
2、在赤道,所有天体的出没都直升直落(如图D)。
3、在南北半球任意纬度(除赤道与极点),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斜交,所有天体都斜落(如图B、C)。
4、极昼范围内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在极昼的纬度范围内,不同纬度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不一样的。
极昼的纬度范围指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不一定是极圈)到最高纬度(一定是极点)的区域。
高中地理_太阳的周日视运动ppt
![高中地理_太阳的周日视运动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10d002eefdc8d376ee3269.png)
5.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B ) A.22º B.44º C.11º D.68º
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 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图3),回答第5题。
a
图2
5.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
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A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1、日出日落时太阳方位
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正东升
正西落
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
东北升
西北落
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 未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均东北方向日出;西 北方向日落。
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方正北方向日出和日落。
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
东南升
西南落
9月23日—3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 未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均东南方向日出;西 南方向日落。
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讲解
![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0e4c3f4af45b307e9719767.png)
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晨线和经线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平行 太阳在晨线正东方,在昏线的正西方 故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
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不平行 太阳在晨线东北方,在昏线的西北方 故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
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不平行 太阳在晨线东南方,在昏线的西南方 故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S
S
N
N
如在北极出现极昼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太阳终日不落,而且 高度基本不变。
高度 H
极点
0 6 12 18 24 小时
?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 ?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日落
时(即晨昏线上)日影最长。
B O CA
此时日影朝北和朝南的地方是哪里? ?直射点所在经线上,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此时 日影朝北,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和经线OB段 (包括极点)日影朝南
太阳视运动规律
正午 太阳运动轨迹
头顶(上中天)
日落(西方)
地平面
日出(东方)
北方
太阳周日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问题: 北半球大多数地方冬半年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
向落下;夏半年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正午 时太阳在正南方向。南半球大多数地方太阳升落方向与北半球 相反。春秋分时,东升西落。
900W
B O CA
900E
此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子朝向何处? 西北
常考点归纳: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1.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2.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3.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4.赤道上,每天东升西落 5.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正南升,正北/正南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讲解(讲清相关概念及原理)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通俗的说,我们看到太阳 每天东升西落的直观运动,称为太阳的周日视 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实质: 人站在地球上,不觉得地球在自转,只看到地 球以外的天体的东升西落的运动,每天旋转一圈。 这种相对于地球自转的运动称为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周日视运动是一切天体最显著的视运动,在用天 体照相仪对北极天区所拍得的照片上,可以清晰地 看到北极附近的恒星的周日视运动的轨迹。)所有 天体都参与这种运动,太阳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地 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相对地球而言,是自东向西 的东升西落运动,周期为一天。这就是太阳的周日 视运动。
绘图步骤: ①画地平圈, 标出方位 (符合上北 下南左西右 东原则), 画出地平圈 上的天球, 标出天顶。
②画天轴(天轴通过地平圈圆心并与地平面的夹 角为40度,天轴与天球交点为北天极)。
北天极
③过圆心作与天轴垂直的平面,该平面为赤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弧即为二分日太阳周日视运动 轨迹(因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周日视运动轨 迹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河北饶阳中学 赵俊钗
{说内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部分知识点,尤其是
太阳周日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 因为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且高中地理教材对于该 块内容几乎是空白,而在高考中对太阳周日视运 动有一定的要求,掌握和理解太阳周日视运动规 律有利于解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所以我认为掌 握一定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知识是有必要的。因此 我在高三复习时,专门拿出一些时间对该知识点 进行了重点突破。
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实质: 人站在地球上,不觉得地球在自转,只看到地 球以外的天体的东升西落的运动,每天旋转一圈。 这种相对于地球自转的运动称为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周日视运动是一切天体最显著的视运动,在用天 体照相仪对北极天区所拍得的照片上,可以清晰地 看到北极附近的恒星的周日视运动的轨迹。)所有 天体都参与这种运动,太阳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地 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相对地球而言,是自东向西 的东升西落运动,周期为一天。这就是太阳的周日 视运动。
3.同一地点不同日期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平面相互关系
与赤道平面平行、 与地轴垂直、与天 轴垂直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平面与某纬度地平面 相交,交角与该地纬 度互余
同一地点不同日期 的太阳周日视运动 轨迹平面相互平行
(三)绘图 1.示范绘图:(以北纬40度为例, 绘制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周日视运动 轨迹图)。
北天极
④画夏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把二分日太阳周 日视运动轨迹平面平行向北移动23.5度,即得。
北天极
⑤画冬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把二分日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平面平行向南移动23.5 度,即得。
天顶 北天极
2.让学生绘制出以下地点二分 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 南纬40度、赤道上、南北极点 上、南北极圈上。
1.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A.21°N B.23.5°N C.90°N D.66.5°N 2.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是 A.赤道 B.23.5°N C.23.5°S D.21°N 3.这一天距下列哪一天最近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4.当太阳运动到A点时,位于观察者的 A东南方 B东方 C西南方 D南方
北极点
(四)总结日出、日落方位、正 午太阳方位、昼夜长短规律:
太阳出没(日出、日落)的方位 春分(3月21日)或 秋分(9月23日) 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春分(3月21日)至 秋分(9月23日)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秋分(9月23日) 至 次年春分(3月21日)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说重点、难点}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 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和太阳周日视运 动轨迹图的绘制。 {说教法}在本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基础 讲解与引导讨论相结合、示范绘图与学 生练习相结合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技术 的应用,力争把知识弄懂、弄透,并总 结出规律,这样运用起来就得心应了。
{说过程}
(一)讲解(讲清相关概念及原理) (二)讨论 (三)绘图 (四)总结规律 (五)练习
正午太阳的方位 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 太阳位于正南方; 太阳直射点以南的地区,正午 太阳位于正北方; 太阳直射点所在地区,正午太 阳位于正上方。
昼夜长短 当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为 一优弧时,该地昼长夜短,反 之则昼短夜长。
(五)练习: 例:下图为北半球某日“太阳运动轨迹图”, 图中O表示地平图,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 ∠α=∠β=21°,据此回答1—4题:
不同纬度的地方,人们所观测到的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各不相同:
为了弄清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 律,我们先了解以下概念:
天球、天北极、天南极: 天球是这了便于研究 天球、天北极、天南极: 天 球是这了便于研究天体的位置 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而引进的一个假想的球体, 和运动而引进的一个假想的球 它以观观测者(或地心)为中心,以无限长为 体,它以观测者(或地心)为 半径,所有天体都投影在这个大圆球的球面上, 中心,以无限长为半径,所有 我们称这个球面为天球。天球的轴是地球自转 天体都投影在这个大圆球的球 轴——地轴的延伸,叫天轴;天轴与天球的两 面上,我们称这个球面为天球。 个交点,叫天极,天轴通过地球北极点延伸与 天球的轴是地球自转轴——地 轴的延伸,叫天轴;天轴与天 天球相交的点叫北天极,通过地球南极点延伸 球的两个交点,叫天极,天轴 与天球相交的点叫天南极。 通过地球北极点延伸与天球相 交的点叫北天极,通过地球南 极点延伸与天球相交的点叫南 天极。
天顶、天底、地平圈: 当人站在地面上某一 地点时,他的头顶方 向沿铅垂线延伸与天 球相交的点叫天顶; 脚底方向沿铅垂线延 伸与天球的交点叫天 底;垂直于天顶和天 底连线并过天球中心 的平面叫地平面;它 与天球相交于一个大 圆,这个大圆叫地平 圈。
(二与赤道平面 、 地轴、天轴的关系 2.太阳周日视运动轨 迹平面与某地平面的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