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知识点一诗歌形象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3.人物形象4、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①细节刻画②烘托渲染③对比衬托④比兴手法知识点二意象1.意象的定义“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2.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题型分析一、鉴赏人物形象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2.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4.答题模式:(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形象意义。
)二、鉴赏物象题1.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2.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三、意象、意境类1.意象、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③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④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如何正确把握“象”之“意”⑴“象”之色彩⑵“象”之动静⑶“象”之远近⑷“象”之修饰词⑸“象”之组合方式3.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蕴涵的思想感情4.营造意境的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5.意境(画面)特点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形象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方法分析诗歌形象。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介绍诗歌的形象,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作用。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形象的基本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4. 课堂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成果,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词鉴赏相关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练习题:针对诗歌形象的练习题。
4.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资料。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卜算子•咏梅》)
•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 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 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 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 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
•(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 围? •(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要求等
形 象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鉴
赏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
借 《雨霖铃》)
景 抒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情 《石灰吟》)
与 托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物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言 志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啼叫声?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 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悠。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寒塘 赵嘏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学会从诗歌的形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古代诗词中的优美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中形象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2. 诗歌形象的作用: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如衬托、象征、寓意等。
3. 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从形象入手,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经典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特点和艺术魅力。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一首陌生的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学会从形象入手鉴赏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作用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实践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人物形象类型 •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 人物形象分析实例 • 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影响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诗歌鉴赏的意义
80%
培养审美意识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能够培养人 们对美的敏感力和鉴赏力,使人 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感受生 活。
100%
感谢聆听
环境描写
01
环境描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描绘
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场景,可以展示其性格和情感。
02
环境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状态,如贫
富、贵贱、荣辱等。
03
环境描写还可以烘托人物的情感和心境,如孤独、欢
乐、忧愁等。
04
人物形象分析实例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01
02
03
机智勇敢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屡次解救师傅和其他徒弟脱离 险境。
反叛精神
孙悟空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权威,展现出强烈的 反叛精神。
忠诚
孙悟空对唐僧的忠诚和对取经任务的执着,体现 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
05
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影响
人物形象对诗歌主题的深化作用
通过描绘人物的性格、行为和遭遇,诗歌能够深入挖掘主题,使 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动作描写还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懦弱 、果断、犹豫等。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思 考,可以深入了解其性格和情感。
心理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冲突,如矛盾、挣扎、彷徨等。
心理描写还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如乐观、悲观、积极、消 极等。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
“沙鸥”在茫茫天地间飞来飞去,栖止无定,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一生坎坷、漂泊无依、前途渺茫的沉痛、悲愤之情。
01
02
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02
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到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通过想像,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你能补充出来吗?
01
02
01
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的形象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
1高三研讨课鉴赏古典诗词中的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教学难点:形成对诗歌形象化鉴赏的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读懂诗歌) 教学工具:黑板 多媒体 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诗歌的语言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比如,想念不直接说,却要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表达,可见中国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塑造各式各样的形象来隐藏他们的感情,所以,破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也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也就成为了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歌的形象世界,进而走进诗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PPT 幻灯片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和他人,景物形象在高中我们常称之为意象,这些景物形象经常交织成一个富有感情的画面空间,我们叫它意境。
这节课我们集中时间来赏析诗歌形象中人物形象。
诗歌篇幅大多非常短小,大家想一下,作者在这么有限的诗歌篇幅中塑造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传达思想感情。
所以,诗歌形象的鉴赏是由形象分析到主旨的过程。
3、PPT 幻灯片①今天我们主要集中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个见到心上人来了很慌张,害羞地逃走,同时又非常想看看心上人的样子,所以还故作聪明地假装嗅青梅,一系列动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害羞的闺阁女子,也表现了李清照早年少女情怀中对爱情的追求。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抓住人物的动作。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一、考情探究1.含义: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2.常见的命题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请简要概括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二、考题引路(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审题要点】诗人性格【读懂大意】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考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体现了其豁达的一面。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比喻与拟人
比喻
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表达某种意义或情感,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特征,使语言更加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对比与反衬
对比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不同之处,来突 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使语言更加鲜 明有力。
反衬
通过强调一个事物的相反特点,来突 出它的特点或情感,使语言更加深刻 有力。
将诗歌人物形象鉴赏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如 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可以从多角度深入 挖掘人物形象的内涵。
个性化与多元化鉴赏
随着人们对诗歌鉴赏需求的多样化,未来诗歌人 物形象的鉴赏将更加注重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视角 和方法,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语言与修辞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和 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拟 人等,可以揭示人物形象的深 层含义。
情感与主题
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理解人物形象在整体情感表 达和主题呈现中的作用。
比较与对比
将同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其 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或者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 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有助 于更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的特 色。
理解诗人对人物的塑造意图
探究诗人的生平经历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 解诗人对人物的塑造意图和情感倾向。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对人物 的塑造意图,探究诗人所表达的人性和社会
价值观。
05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案例分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鉴赏
家庭背景与性格特点
在剧中表现出对生死、人性的哲学思考,因过于审 慎而延宕复仇计划。
悲剧结局与社会意义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明手法析作用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明手法析作用诗歌鉴赏中,分析人物形象通常需要明确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法和它们的作用:1. 比喻:通过将人物与某个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化。
例如,用“如花似玉”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2. 拟人:赋予人物以人类的特质或行为,使其更加鲜活、具有人格化。
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中的“春风”具有得意、欢快的拟人形象。
3. 对比:通过与其他人物或情境的对比,突出人物的特点、性格或境遇。
例如,用贫与富、悲与喜的对比来凸显人物的命运。
4. 象征: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或符号来暗示人物的内涵或品质。
例如,用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5. 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展现其性格、情感或心理状态。
例如,“手抖心弦乱,泪洒相思地”中的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的悲伤。
6.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揭示其内心世界、性格特点或社会地位。
例如,高雅的语言暗示了人物的文化修养。
7.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的刻画,展现其外貌特征或气质形象。
例如,“眉清目秀”形容人物的容貌俊美。
8. 环境描写:通过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烘托其情感、心境或身份。
例如,阴森的环境可能暗示人物的忧愁。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诗歌内涵: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
2. 表达情感:人物形象可以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的情感倾向。
3.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念等。
4. 引发思考:具有鲜明个性或独特经历的人物形象可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人性等问题的思考。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考点阐释: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陈子昂的《登幽州 台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 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 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 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实战演练: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什么形象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 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 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诗歌形象鉴赏
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
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
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或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一)景物形象: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1、景象: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典型例题1:谒金门(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
(完整版)诗歌鉴赏角度
一、鉴赏诗歌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鉴赏艺术手法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复习目的:了解古诗形象的类型。
掌握鉴赏形象的方法。
掌握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思路。
形象类型人(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人物形象鉴赏(一)常见问题模式: 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有怎样的情感?(二)鉴赏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1、知人论世2、关注背景。
3、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4、抓诗中所写景物。
(三)答题步骤1塑造了怎样的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3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
例1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寒冷、寂静(或:冷峭)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方法一: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例2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这个典故。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
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
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方法二:抓住动作,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例3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
(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要点三)例4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chuílún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例5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方法三: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例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试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例7 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案组织(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例8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①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②。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③!【注解】①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
何处:不知何处。
无踪迹可寻之意。
②“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
③“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1.形象是什么?2.结合诗句讲解3.形象的意义?)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9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1、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
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
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扩写,不合要求)2、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
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解答不具体,答非所用)3、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
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不是本诗所表现的)4、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
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准确)例10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析下面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思念远在边关的闺中少妇形象。
时值春日,黄莺鸣叫,女子被叫声吵醒而不得与丈夫在梦中相会。
写出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和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实战高考1、【2011年四川卷】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补充注释】1、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2、庵:智老所居。
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
3、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4、栅:天经所居。
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
5、儒先:形容天经精于儒学。
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6、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
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
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7、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鉴赏】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旧历二月,陈与义寓居苕溪畔的青镇,怀念对岸的两位朋友天经和智老,因而写下这首诗。
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
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
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
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
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
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
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
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忽略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
但作者另有一诗题为《与智老天经夜坐》:“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
”其中对雨夜谈禅的描写,正可与此诗互相补充。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这一联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以自然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却并未道出诗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⑴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2、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
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超脱旷达的形象。
3、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
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
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
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
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
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
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