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研究细则 - 茶业大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茶禅一味』茗品推荐评定细则
绿茶的评审方法
一,评审容
(一)评审因子
茶业评审因子分五因子和八因子两种。五因子是指茶叶品质感官按照茶叶的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汤色、香色、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主要用于名优茶和毛茶的审评。八因子是指茶叶品质感官按照茶叶的外形的形态、色泽、匀整度和净度,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八项因子进行,主要用于成品茶贸易过程的审评。
(二)评审容
1.外形
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
外形主要审评茶叶的造型、大小、粗细、宽窄和长短等,以及茶叶造型的特色性、一致性和优美性。形状由制茶原料的嫩度和加工工艺决定的。嫩度指茶叶原料的生长程度,通常是原料越嫩,绿茶品质越好,俗话说“早采三天是个宝,晚财三天不如草。”嫩的原料不仅易于造型,制成的干茶形状优美,而且含品质成分丰富‘协调。干茶的色泽主要审评色泽类型、深度和光泽度。色泽反映出制茶原料的优劣’、工艺是否合理及其保管情况,
通常是嫩绿者优、绿者中、深绿者次;同一色泽类型的绿茶以鲜活、有光泽者优,枯、暗者劣。匀整度主要看茶叶的匀齐度和完整度。匀齐、完整者优,断碎、大小不匀者次。净度主要看有无茶梗、茶片及非茶叶夹杂物,洁净者优。
2.汤色
审评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茶汤色泽主要反映制茶原料的优劣,工艺是否合理有无变质。绿茶汤色类型的优劣依次为嫩绿、绿、深绿、暗绿,即茶汤色泽由浅到深;清澈明亮者优,暗、浑浊者劣;茶碗无沉淀物者优。
3.香气
审评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度和持久度。
绿茶的香气主要与茶树品种、生长环境、茶树营养状况以及加工技术等有关。香气类型以嫩香、清香、栗香者优,纯正者次、粗老气、烟、焦、异味者劣;清爽者优,沉闷者劣;新鲜高长者优,、霉者劣。
4.滋味
审评茶汤的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鲜嫩爽口,清鲜回甘者优;浓、淡者次;苦、涩者再次;异味者劣。
5.叶底
审评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包括嫩度的匀整度和色泽的匀整)。叶底情况主要反映原料优劣,制茶工艺是否合理。叶底绿明亮,匀齐完整,叶质柔软者优;叶色暗、花杂,断碎,粗老者劣。
二、审评方法
(一)茶汤制备方法与质审评次序
从审评盘中扦取充分混匀的有代表性的茶样3.0g,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注满沸水(150ml)、加盖、计时、浸泡5min。按冲泡次序依次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留叶底于杯中,按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
(二)绿茶外形审评
将有代表性的茶样一份200~300g,置于评茶盘中,双手握住茶盘对角,用回旋筛转法,使茶样按粗细、长短、大小、整碎顺序分层并收于盘中间呈园馒头形。以上层(也称面、上段)、中层(也称中段、中档)、下层(也称下段)的顺序,按照审评容,用目测、手感等方法,通过调换位置、反复察看比较外形。
1.毛茶的审评方法
在审评面茶后,轻轻地把大部分茶叶抓在手中,并反转手心朝上,将茶摊放在手上,审评中档茶的品质。然后,审评没有抓住的留在审评盘中的下段茶的品质。2.精制茶审评方法
在审评面茶后,审评人员双手握住审评盘,用“簸”的手法,让审评盘中的茶叶按形态的大小从里向外由大到小排布,在审评盘中分出上、中、下档,仔细审评。(三)绿茶质审评
1.汤色
审评汤色时用目测审评茶汤的颜色种类、色度、暗度和清浊度等,在审评时应主意光线对茶汤审评结果的影响。可随时调换审评的位置。
审评汤色时,不同的季节、气温、光线以及汤温等,都会影响到茶叶汤色的表现的结果。
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大叶种绿茶汤色的变色幅度大于小叶种绿茶汤色,原料细嫩的绿茶汤色变化大于原料粗老的绿茶汤色,新茶汤色大于茶汤色。冬天冲泡后的水温下降幅度比其他季节大,汤色变深的程度也比其他季节更深。因此,一般在10min观察完汤色,能较好地批判茶叶的原有汤色,如时间拖的太长,则容易出现误判,把较浅的汤色误评为明亮,或把较亮的汤色误评为欠亮,导致结论不正确。
2.香气
审评香气时。一手持杯。一手持盖,靠近鼻孔,半开杯盖。嗅评从杯中散发出来的香,每次持续2~3s,后随即加盖。可反复1~2次。根据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度和持久性等审评容判断香气的质量。
最适合于人闻茶香的叶底温度是45~55℃,超过60℃就感到烫鼻,低于30℃时就觉得低沉,甚至对有烟气等异味也难以鉴别。
审评茶叶香气,在冬天要快,在夏天3~5min后即应开始嗅香。闻香时的每个嗅香程最好是2~3s,不宜超过5s或小于1s.
如因感冒等造成鼻子堵塞,可在茶杯中到入沸水,鼻子对准茶杯蒸发出来的热水汽,减缓鼻塞程度。吸热水汽的时间可长可短,感到鼻路畅通即可。
评茶员对茶叶香气的感觉,是由鼻腔上部的嗅觉感受器接受茶香的刺激而发生的。人们的嗅觉虽很灵敏,但也很易适应刺激,即嗅觉的敏感时间也是有限的。
3.滋味
审评滋味时,用茶匙取适量(约5ml)茶汤于口,用舌头让茶汤在口腔循环打转、使茶汤与舌头各部分充分接触,感受舌头不同部位的刺激,随即吐入茶桶中或咽下。根据茶汤的浓淡、厚薄、纯涩、纯异和鲜钝等审评容审评滋味。
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并不相同,舌尖对滋味的甜度最敏感,舌中对滋味的鲜爽度判断最敏感,舌根则对苦味最敏感。
评滋味时,茶汤温度、数量、分辨时间、吸茶汤的速度,用力大小以及舌的姿态等,都会影响审评的结果。
审评滋味时最适宜的茶汤温度在50℃左右,如高于70℃就感到烫嘴,低于40℃的就显得迟钝,感到涩味加重,浓度提高。
从茶匙里吸茶汤要自然,速度不能快,把茶汤吸如嘴后,舌尖顶住往上层门齿,嘴唇微微开,舌稍向上抬,使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口慢慢吸如空气,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吐出茶汤。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汤,应把茶汤压入舌的基部,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
对疑有烟味的茶汤,应把茶汤送入口后,嘴巴闭合,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这样来回2~3次,对烟味茶的评定效果较好。
茶汤送入口,在舌的中部回旋2次即可,效合适的时间是3~4s。一般需尝味2~3次
对滋味很浓的茶尝味2~3次后,需用温水漱漱口,把舌上高浓度的滞留物洗后再复评。否则会麻痹味觉,影响后面的审评效果。
4.叶底
审评叶底时,精制茶采用黑色木制叶底盘,毛茶与细嫩绿茶采用白色搪瓷叶底盘。操作时应将杯中的茶叶全部倒入叶底盘中,其中白色搪瓷叶底盘中要加入适量清水,让叶底漂浮起来。根据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等审评容,用目测、手感等方法审评叶底。
在审评叶底嫩度时,常会产生两种错觉:一是易把芽叶肥壮、节间长的某些品种误评为茶叶粗老,二是茶色泽暗,叶底不开展,与同等嫩度的新茶比时,也常把茶评为老茶。
三、结果与判定
(一)质量等级判定
对照茶叶产品标准(文字标准或实物标准茶样),比较被审评茶样与茶叶产品标准之间在外形的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质的汤色、香气、滋味与叶底的相似程度与差距,从外形与质两个方面分别确定被审评茶样的外形与质的质量等级。
结果计算如(4-1)式:
质量等级=(外形质量等级+质质量等级)/2 (4-1)
(二)茶叶品质次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