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归纳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观点评价类题型解析+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观点评价类题型解析+

2013
江苏卷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析
观点评价类题型指的是题目中给出名家典籍、古代诗词评论家或 者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价,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试题,主要考查围绕给定的评价观点,定 向鉴赏诗歌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考查综合理解和赏 析诗歌的能力。
2023
新高考Ⅱ卷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是如何得到 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2020
浙江卷
20.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 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
2018
北京卷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 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诗歌鉴赏审题思维,实现思维升 格。 2.理清诗歌观点评价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搭建思维链条。
壹 精讲(15分钟)一. 考情微观
年份
2023
卷别 新高考Ⅰ卷
题目
16.本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 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仔细审题,切分观点。 寻找依据,论证观点。 整体观照,呈现答案。
小组内推选出最佳答案
肆 解疑
任务:假如你正处于高考考场,以下主观题你将如何审题并作答?
喜 雨 [宋]曾巩 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 此作简要分析。(6分)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①(其一)王守仁 前人评价材料三“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全) 高考诗歌鉴赏的复一、高考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诗歌鉴赏题在高考考卷上的结构及设题1.诗歌鉴赏题一般在高考试卷结构上属于第Ⅱ卷第四大题第2小题,分值在6-8分左右。

2.设题形式:主要是主观题,用文学评论的笔法赏析、评价。

①设一道题(短评式):从整体上赏析一首诗,选取最突出的写作特色作评论点,答案要点主要有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两个着眼点。

②设两道题(简答式):往往一题考思想内容,一题考艺术形式。

三、古代诗歌的主要类别:1.送别诗古人离别之际,折柳相送,设酒饯别,吟诗话别。

送别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是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等。

2.怀古诗怀古咏史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是忠君报国,爱国忧民,XXX等。

情感倾向是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运用的手法多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任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

3.思乡诗古人或旧宦在外,或流离漂泊,或旧戍边关,总会激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这类诗词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亲念友,或写征人怀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等。

4.战争诗边塞战争诗词代表人物是高适、XXX、XXX。

形式标志是标题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基本主题是表达建立功业的渴望和XXX的决心,倾诉山河沦丧的痛苦和报国无门的怨愤,吐露久居边关的乡愁和归家无望的哀痛,铺陈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归纳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归纳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归纳
意象意境类
1.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形象)
提问方式
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题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式:
诗歌描绘了的意象。

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品格。

答题思路: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
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下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题型分类+列题赏析)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题型分类+列题赏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一、意境(画面)类【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诗中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解题思路】1.题型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即“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意象、画面、情感三个方面。

2.解题步骤:①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②依据诗句内容,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由意象组成的画面——(语言优美);③点明画面的意境特点,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等——(用词准确);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体准确)。

【答题模式】诗中描写了意象,描绘了的画面(景象),(点明意境特点),表达了作者(体现了“主人公”)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题赏析】(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这首诗描绘怎样的画面,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岳阳楼、洞庭湖、大雁、山峰、明月、云间、凉风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画面,意境雄浑辽阔、飘渺优美,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登楼远望时,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之情。

【参考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走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如同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二)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山峰、受降城、沙地、明月、芦管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下,月如霜、沙如雪,还传来芦笛哀音的画面,意境荒凉开阔、空廖寂静,体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参考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二:内容分析、概括归纳、形象分析 语言特色、综合赏析题

高考诗歌鉴赏系列二:内容分析、概括归纳、形象分析 语言特色、综合赏析题

解题方法(二)之内容分析、概括归纳、形象分析语言特色、综合赏析题一、内容分析1、提问方式内容分析题没有固定的提问方式,一般是根据诗词内容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分析诗词相关内容。

已知结论反推分析题作为内容分析题的一种类型,提问方式为:诗词中某句或某联具有***特点,你是否认同,并根据诗词内容进行分析。

2、解答分析内容分析题的解答就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而已知结论反推分析的题目则是要先充分理解结论的含义,然后根据结论,具体分析诗句,通过诗句分析印证结论。

3、答题模板此类题目无固定模板。

4、题型示例例: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教法指导“就砚旋研墨”暗指用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此褪去了颜色。

例: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2(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教法指导这首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秋阴时晴渐向暝”天色转暗,指傍晚时分;“更深人去寂静”则指天色已晚,体现出的是时间的变化。

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例: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1(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教法指导作者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和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总结-精选范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总结-精选范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总结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型【常规提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式】(1)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题范式】这类提问,关注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当然,这类题目也不排除对一些具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物、托物言志)、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虚实、古今)对比对照、动静结合、细节描写、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考题直击】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

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端居①[唐]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注意: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等回答,言之成理也可,但是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景情结合型【常规提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提问变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诗词作赏析。

最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及思路及练习答案新人教版精品

最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及思路及练习答案新人教版精品
武夷山中 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 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 年:宋德祐元年( 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 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 用?请简要分析。 ( 3 分)
趣。试题要求考生分析这首诗中的哪些描写表现了
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要答这道题,就得知道一点绘画常识。绘画
是用色彩造型的艺术,是视觉艺术而不是听觉艺
术,只能观而不能听。 明白了这些, 仔细审读诗句,
就能发现:“潺潺”是看到水而想到的流水声, “瑟
瑟”是看到树林里树叶飘落而想到的风声,看到路
( 或在溪
边 ) ,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
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
山( 山坞 )、树林(落叶) 、人、瓮、寺庙等景,描
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 1 分;三至四种景物的,
给 2 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 3 分。答出画面呈现
出什么气氛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
问: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
上一个抱瓮的人就想到附近肯定有村庄,由隐约看
到的寺庙就想到寺庙里敲响的钟声。它的好处自然
是使无声之景变有声,使静态之景变动态之景,从
而使画面内容更丰富,更有生气。 )
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
瑟”声音的描写, 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 庄的描写,
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
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
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 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提问方式】这种类型题常见的问法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回答这种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意与境的有机统一体,“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或场景氛围。

境是抒发情感的依托,所以本题答案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境+意。

为了更好的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意,同学们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比如(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含义,详情意象作用相关材料)【解题步骤】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二步:具体阐释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描述时,忠实于原诗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

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这是一幅优美和谐的春景图。

(步骤一)阳光普照、水碧山青、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春光明媚、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步骤三)。

诗歌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这两个词语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达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讲解五+诗歌情感、观点态度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讲解五+诗歌情感、观点态度
抓住关键词(隐形情语)
抓住关键句
抓住典型意象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问:这首词中表现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①词中表现了作者羁旅悲愁、孤寂凄苦、思念亲人的心情。 ②全词情景交融,渲染凄寒冷清的氛围,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③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
2019年课表全国卷2
《投长沙裴侍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荀鹤
关注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耿直有担当,积极入仕报效国家
2019年课标全国卷3
《插田歌》
刘禹锡
赞美劳动,凸显人类劳动之美
年份
试题
作者
选诗或词角度
2020年课标全国卷1
《丰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友情,因友人患病在家,二人游春之约不得作罢。联系时政新冠疫情的隔离
答:①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宏伟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②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③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二、观点态度题复习框架(一)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哪些(二)观点态度提问方式(三)具体答题步骤

(一)常见情感类型

向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精神和必胜信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失意: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功业未成、岁月蹉跎的苦闷。“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憎恶:揭露黑暗官场、蔑视权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旷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洁身自好的坚定。“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超脱:归隐的渴望,或寄情山水、田园之乐。“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高考“诗歌鉴赏”的八种题型及其答题示例

高考“诗歌鉴赏”的八种题型及其答题示例

高考“诗歌鉴赏”的八种题型及其答题示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补充常见意境: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雄伟壮阔、苍茫、高远2.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深静寂、恬静优美、宁谧、3.凄清、萧条、凄凉、冷清、萧瑟、肃杀、冷寂、肃穆、沉郁忧愁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含解析

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考向一炼字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一首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字词,体会诗歌中某一个字的深刻含义,鉴赏一首诗或一句诗中精练含蓄的关键词。

(2)命题规律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例:【202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纳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实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留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

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

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点睛】炼字题是诗歌语言类题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须要考生能够:1.正确推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思(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思)。

2.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奇,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精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特殊是表色调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加描写的色调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加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精确详细表现所绘之物。

高考古诗鉴赏必备知识归纳

高考古诗鉴赏必备知识归纳

高考古诗鉴赏必备知识归纳超然客2024年12月21日00:01 山东古代诗歌阅读在命题上都比较稳定,主要是对能力的考查,即立足课程标准,紧扣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要求。

2024年高考三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在选材上仍然延续了以七言律诗为主的特点,三首诗歌都为宋诗,属于名家名篇。

作品语言较为浅易,内容上贴近生活,多蕴含丰富深刻的道理、高远的精神追求、古今相通的感情。

读懂哪些方面1. 深入理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个人经历及其创作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了解杜甫的经历有助于理解他在《登高》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2. 注重情感体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通过诗人的视角去感受其所描绘的场景或心境。

比如,在《声声慢》中,李清照通过对自己境遇的描写,传达了国破家亡之后内心的哀愁与悲痛。

3. 把握艺术特色:注意诗词的艺术手法,比如比喻、象征、用典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略诗词之美。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营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4. 反复阅读与想象:通过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这样能增强对诗词意境的感受。

5. 分析与评论:对诗词进行分析和评论,可以从小处入手,聚焦于某个细节或者特定的手法。

6. 传承文化精神:认识到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

7. 联系实际:将诗词中的哲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其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教材勾连】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涵盖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各单元的学习目标各有侧重:1. 文学鉴赏能力:教材选取了众多经典文学作品,如《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而且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1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数量词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技法分析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技法分析ppt课件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 杜荀鹤
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 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 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 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16.后人认为“学成贫亦胜他贫”一句意味深长,请说说这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6分)
答案:①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学习有成,即使缺少衣食也好过其他困 苦状况。 ②这既是对堂弟刻苦求学的劝勉(别人的维度),也是对自我的宽慰 与勉励(自己的维度), ③同时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做官,更是为了追求 充盈的精神世界。(社会的维度)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有人说“坼”、 “浮”两字很有表现力,请探究这两个字的表现力体现在哪里?
炼字题:①释义-②翻译、描画面-③手法+效果-④感情
①“坼”:分裂、划分,“浮”:漂浮。(释字) ②洞庭湖浩瀚无边仿佛把吴楚东南划分开,日夜 星辰昼夜好像都漂浮在湖面上。(翻译、描画面) ③运用想象、夸张手法,借景抒情,写出了洞庭 湖的磅礴气势,具有鲜明的动态感,描绘了一幅浩瀚 壮阔、气势宏大的洞庭湖景图。(手法+效果) ④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孤独漂泊之感。(情感)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明特色: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②列例证:词
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句比 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③析作用:表现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抒发了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 态度。
句的精妙之处。(6分)
(步骤一)1、释句意。理解诗句含义,描述诗句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归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题型
【常规提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1)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范式】这类提问,关注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当然,这类题目也不排除对一些具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物、托物言志)、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虚实、古今)对比对照、动静结合、细节描写、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考题直击】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

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端居①
[唐]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注意: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等回答,言之成理也可,但是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景情结合题型
【常规提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提问变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诗词作赏析。

【答题范式】这类问题,是古代诗歌鉴赏中最常见也是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中国古代诗词,很少有脱离景情关系来写的。

解答这类问题,要抓住几个要点:(1)先将诗词中的主要景物找出来。

这里的主要景物,不管是河流山川,还是飞鸟走兽,不管是暮鼓晨钟,还是花草虫鱼,它们都得是与作者的情感表达有密切联系的。

答案的这一部分来自我们对诗词内容的正确解读。

(2)在提取出主要景物之后,我们还应将景物的特征及景物营造出的氛围特点点出来,答案中的这一部分有两个来源:①景物前的修饰语,如"孤""清""幽""冷""寒"等,既写景物,又点心情。

②自己根据景物所处语境作出判断,可能是清冷、幽静、萧瑟、衰败等。

③在把握景物及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经历等资料,作者情感等也就自然而然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考题直击】
关河令
[宋]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问: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赏析题型
【常规提问】简要分析诗词中某个词语的作用?
【提问变式】(1)联系全诗,赏析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谈谈这首诗歌中某个词语的运用。

【答题范式】这类提问,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关注整首诗的语言风格或特点。

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
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2)对诗词中单个词语进行赏析。

做这类题目首先还是弄清楚要赏析的词语在写什么,然后分析它怎么写,这里如果有修辞手法的话,一定要明确说出来,然后再结合修辞谈表达效果,谈效果时一般要联系中心。

【考题直击】
壬辰寒食①
[宋]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问: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雪"隐喻了白发。

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问: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答: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

看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归纳>的人还看了: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汇总
2.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3.近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汇总
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汇总
5.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修辞手法汇总
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