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五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伊里尔.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活动虽然属于创造的范畴, 但也符合表现原则的规律。在人类的活 动中,只要其形式是真实的,那么必然 是人类生活、情感、思想和愿望的真实 表现,历史上各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都有 一定的形式与特征,表现着当时人民的 生活和时代精神,即使是极为细微的东 西也能通过其形式表述着真实。
单个的建筑物是组成城镇的基本单 位,存在着质量的优劣,应当明确地把 建筑理解为一种有机的、社会的艺术形 式。
相互协调的原则是和谐或混乱的杠 杆。当人们尊重这一原则时,人们的整 个活动范围,从房屋到街道、广场、村 镇甚至整个城市都将会呈现出和谐的效 果。
在古老的城镇中,虽然有各种不同 的组合部分,但它们在体量上、比例上 能够形成有机的组合,建筑群和天际轮 廓线的特征反映着时代的特征,构成城 镇的每一个细节无疑都暗示着一种“趋 同”的倾向
一旦背离了这一原则,构成整体的个 体因素必然会走向极端,强化个体的 “特殊”将以协调的丧失为代价,混乱 状态是必然的结果。
(3)有机秩序的原则
大自然中,有机生命以一种内在的次 序在演化,当表现和相互协调的能力足 以维持其秩序时,就会有生命的发展, 一旦表现和相互协调的能力无法阻止其 秩序达到破坏时,则生命的衰退将会出 现,这就是有机秩序的原则,这一原则 有效地调节着自然界的演化。
在大赫尔辛基规划中,沙里宁广泛地 研究交通系统的组织,居住与工作的关 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把城市分解为 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各 部分布置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 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各自 拥有用绿化地带分开、用高速交通联系 起来的中心。
4、空间布局
新城区以半径为6-9km的半圆环形围 绕老城中心布置,相邻中心间的距离为 2-3km,区界间的最小距离为 0.5km。
5、规划特点
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相比,沙里宁的 大赫尔辛基规划提出了一种更为紧凑的 结构关系,半独立的联盟方式保持原有 城市各部分的完整性,减少了对旧中心 的依附和依赖。
二、城市的生长与衰败
1、城市存在的意义
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 未来》中对城市存在的意义做了极为简 明的解释:“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 居民提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良好设施。 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越有效,每个居民在 提高物质和文化水平方面从城市设施中 得到的利益越多”,因此,城市应该建 设在适宜生活的地方,把对人的关心放 在首要位置,物质的安排为人服务。
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 想最早出现在1913年的爱沙尼亚的大塔 林市和1918年的芬兰大赫尔辛基规划方 案中,而整个理论体系及原理集中在他 1943年出版的巨著《城市:它的发展、 衰败与未来》中。
一、大赫尔辛基规划
1、思潮影响 沙里宁是分散大城市的积极倡导者,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奥地利建筑师 瓦格纳(Otto Wagner)的维也纳中心规 划以及英国建筑师恩温的伦敦花园新村 的规划,对沙里宁有机分散规划思想的 酝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有机疏散
1、城市衰败的原因 19世纪,城市呈现出衰退的趋势,沙
里宁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城市 的演化走向无序和城市的发展走向了wk.baidu.com 功近利。
2、从客观的表现、相互协调
到主观的模仿和互不协调
城市的演化走向了无序,表现、相 互协调的原则走向了它们的反面——模 仿和互不协调。建筑艺术逐步退化为单 纯地模仿过去时代的风格和形式,变成 了肤浅的风格化装饰。
2、实践经历
而沙里宁本人的实践工作和经历是形成 有机分散规划思想的坚实基础。在大赫 尔辛基规划之前,沙里宁对斯德哥尔摩、 哥本哈根、汉堡、卡什鲁厄、慕尼黑等 城市进行实地调查,由于这些城市的地 理、历史条件的影响,城市结构上都具 有分散发展的特点,在建设上多采用近 郊分区开发的方式。
3、规划思想
2、对城市的评价
对城市的评价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即 物质的和精神的,作为物质生活必要手 段的物质条件应当支持人的精神文明的 发展,促进居民在精神文明上求取进步。
城市是人的物质寓所,城市也是人的 精神家园。
3、研究城市的方法
沙里宁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 有机体,人们应该从大自然中寻找与城 市建设相类似的生物生长、变化的规律 来研究城市。
一般的建筑师像选择自己的衬衣和 领带的花色一样随意地选用各种建筑式 样,只是把外来的或过去的风格、形式 强行套在建筑物上,并不考虑它所在的 地点与环境,这样的建筑物在哪里出现, 就会给哪里带来不协调,城镇的整体性 就这样被肢解了,表现、相互协调的原 则必然不复存在。
沙里宁从有机生命的观察中得到的 启示是:所有生物的生命力都取决于个 体质量的优劣以及个体相互协调的好坏。
4、城镇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此,沙里宁提出了城镇建设的基本 原则: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和 有机秩序的原则。
(l)表现的原则
表现的原则指自然界任何一种形式的 表现都真实地说明着掩盖在形式之下的 某种涵义。
人们应该努力去发展能够表达自己时 代特征的形式,反映社会积极的真实性。 当然,如果人们经常建造各式各样毫无 价值的房屋,那么必然会给城市造成死 气沉沉的恶果。
(2)相互协调的原则
当无数个“细胞”要组合成一个整体 时,它们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并 表现出趋向一致的倾向,即相互协调的 原则。这是大自然保持和谐状态的基础。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第五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三)
---伊里尔. 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
面对大城市发展的困境,E.霍华德 和勒·柯市西埃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 解决方法。前者倾向于人口分散,实现 “田园城市”的理想;后者倾向于人口 集中,主张以先进的工业技术发展和改 造大城市。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 (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 提出了一种 介于二者之间又区别于二者的思想—— “有机疏散” 理论。(Organic Decentralization)
对城市而言,城市建设应该建立城 市的有机秩序,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使这种秩序继续保持其勃勃生机。
城市的生长与衰退取决于城市的运行 状态,这一状态处于“走向有机秩序” 时,表现及相互协调的原则将起到很好 的促进作用,城市将呈现出积极和充满 活力;一旦误入“无序”的歧途,表现、 相互协调的原则必然丧失,城市将会出 现衰败和杂乱无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